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思考建議

伴隨着“放管服”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市營商環境得到了持續優化,但面對加速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構建現代經濟體系的新形勢、新要求,面對廣大民營市場主體的需求和期盼,“放管服”工作和營商環境還有充裕的優化空間。爲摸清當前民營企業對營商環境的真實需求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難和制約,結合XX活動的部署安排,市組織專人通過入企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放管服”背景下民營企業對發展環境的切身體會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調研中彙集到的一些問題和工作建議報告如下。

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思考建議

一、當前“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民營經濟主體已發展到XX萬戶,註冊資本金近XX億,XX年民營經濟戶數及註冊資本金五年年均增幅分別達XX%、XX%,始終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儘管勢頭良好,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依然較爲突出,民營經濟距離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有不小差距。一方面,規模小、產業層次低,技術創新能力弱,知名品牌少,管理水平不高等民營企業內在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另一方面,民營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還不夠優化,“放管服”改革中“優服”的深度和廣度還有待拓展,還沒有真正形成涵蓋民營企業全服務需求的環境體系和生態系統。歸納起來,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多數民營企業產業層次依然較低。受發展基礎、地域環境等諸多因素制約,我市多數民營企業整體發展層次偏低,依然沒有走出小微企業多、規模企業少,傳統產業多、新興產業少,加工型企業多、創新型企業少,勞動密集型企業多、科技型企業少,低端產品多、高端產品少的“五多五少”發展窘境,多數企業還處在模仿加工、貼牌生產的初級階段,沒有自主品牌和獨有絕活,核心競爭力薄弱。XX的紡織業聚集區,50多家企業沒有一家設立技術中心,產品層次上,依然以純棉紗、化纖紗爲主,品種單一,產品技術含量低,產品格局上,依然以訂單服務爲主,缺乏品牌,附加值偏低。在當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下,安全生產、環保倒逼壓力持續加大,部分傳統小微企業產業粗放、產品低端、管理落後、創新乏力的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

(二)政策落實仍存在“堵點”“痛點”。一是“政策入企”存在差距。部分企業反映,政策的來源大多是各種社會媒體,宏觀上了解多,怎麼具體落實到本市、本縣的管用的細節少,熱鬧一陣子,最後不了了之,導致企業的政策敏感度降低,新出臺政策的邊際效應大打折扣。二是惠企政策落實率低。一些企業反映應該享受的政策扶持資金、財政獎勵不能及時到位的問題依然存在。據參與調查企業的數據分析,我市惠企政策總體知曉率爲XX%,實際享受率僅爲XX%,一些政策文件中列明受益財政兌現撥付的獎補資金,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往往沒有落地,如《關於解放思想優化環境加快轉型發展的意見》規定“對新認定的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次性給予XX萬元的獎勵”,由受益財政給予落實,但真正兌現獎勵政策的只有金鄉等少數幾個縣區。三是政府失信問題依然存在。根據被調查企業反映,目前縣鄉政府與企業簽訂的合同存在不兌現和承諾縮水問題,反映這些問題的企業佔到被調查企業的XX%,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部分單位和部門政策落實過程中還存在重視程度不到位、大局意識不夠強的突出問題,挫傷了民營企業的積極性。

(三)人才匱乏仍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當前我市民營企業戶數突破10萬戶,絕大多數爲中小微企業,這些企業又以傳統加工型企業爲主,此類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研發水平不高,造成產品同質化,競爭力不強,其中一個重要瓶頸制約就是技術型人才匱乏。有的是生產一線技能型操作工人數量不足,壓制部分行業企業產能有序擴張。如,XX縣2018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大型招聘會上,提供的1000個技術性人才崗位,最終達成就業意向的不足400人。有的是企業一線技師型實用型人才層次較低,創新支撐能力不強。如,XX縣省級首席技師僅有3人,且全部集中在一家規模較大的紡織有限公司,其它服裝、機械、發電機組等產業中幾乎沒有引領型的高端技術型人才。有的是行業一線工匠型攻關人才結構不優,技術傳承青黃不接。如,XX一家電氣設備公司的技術專家是從原縣變壓器廠退休的技術人員,已經70多歲了,跟着老專家研究技術的人員有20人,但能達到企業技術需求的青年技術性人才寥寥無幾。有的是技術技能型人員流失嚴重,影響企業持續發展。傳統生產型中小企業大多處在園區、鄉鎮,各類信息流、技術流、人才流等相對閉塞,由於技術型人才擁有較高的勞動技能,一旦現有企業沒有足夠大的吸引力,會很容易轉投其他公司,尋求新的職業機會。再加之本地技師院校畢業生外流問題突出,進一步加劇了我市當地企業對高端性技術性人才的需求難題。

(四)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儘管我市民營企業在直接融資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上市掛牌等直接融資方式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多數獲取融資支持的民營企業還是依靠銀行間接融資,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幾乎只有單一的銀行融資渠道。在銀行融資渠道難以獲取資金支持的情況下,有的企業就會通過民間借貸來緩解資金需求,這樣進一步增大了融資成本。主要表現爲:一是金融支持企業面窄量小,集中度高。2017年,濟寧轄區銀行業小微企業(銀監會統計口徑含個體工商戶)貸款戶數50694戶,僅佔全市民營市場主體的十分之一,法人銀行機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522.54億元,貸款戶數33896戶,僅佔中小微企業總戶數的三成左右。二是企業融資成本負擔重。從銀行金融機構獲取融資支持,利率一般都較基礎利率上浮70%—80%,此外銀行金融機構對抵押物要求苛刻、續貸週期過長、以“承兌匯票”形式撥付貸款資金等進一步增加了企業融資成本。不能從銀行金融機構獲取融資支持的小型微型企業,通過民間借貸滿足資金需求,這部分融資成本普遍在20%以上,有的高達30%以上,超高的融資成本往往超出了企業自身的承受能力。三是融資擔保物設定範圍狹窄問題沒有突破。企業長期以來呼籲的輕資產、無形資產、商譽、專利、應收賬款等抵質押物,遲遲不能取得擔保抵押突破,致使一些高市場成長性的企業無法及時擴大生產。

(五)政務服務仍有改進優化提升的空間。XX在XX組織召開了全市中小企業“放管服”改革座談會,參會的14家企業普遍認爲在當前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各級審批服務中心各辦事窗口基本都能明確服務時限、審批流程,服務效率、服務質量等都有了較大的優化和改善,但距離“零跑腿”“最多跑一次”“一窗受理”等還有差距。一是政務大廳服務窗口個別人員業務素質有待提升。企業反映,在一些窗口辦理業務時,工作人員對業務不熟悉,辦理事項時需重複多次電話請示相關領導,造成效率過低,還有的窗口不同工作人員對企業辦理同一事項的要求不完全一致,導致企業辦理相關手續時不知所從。另外,個別窗口工作人員態度不優、“臉難看”的現象還沒有完全杜絕。二是職能部門之間信息共享不夠。企業反映,在涉及一家職能部門辦理業務時,整體效率和質量一般沒有問題,但不同職能部門窗口協同受理能力還有待提升,往往是對於同一審批要件,需要向不同職能部門窗口重複提供,部門與部門之間沒有形成信息的互通和共享,距離“一窗受理”還有較大差距。三是部分業務多的職能部門設置窗口偏少,造成排隊時間過長。特別是涉及民生領域的公安、不動產登記等窗口設置太少,有的辦理業務僅排隊就要耗費1-2個小時,極大降低了辦事主體的體驗感。四是服務大廳內第三方服務機構管理不夠規範。有的企業反映個別第三方機構打着政府的幌子,把企業自願辦理的事項,諸如徵信業務等,給企業說成是必辦事項,有些辨別能力差的初創企業往往就按要求辦理,給企業帶來額外的負擔。五是行政服務中心的政策宣傳還需強化。一些初創的小微企業不同於成熟規範的規模企業,本身和政府部門打交道少,對辦理政務事項的政策、流程等方面瞭解不足,造成多次跑腿,降低了辦事效率,企業期盼審批中心能夠加大對企業工作人員辦理政務事項的公益培訓,讓他們熟悉政策流程,少走彎路,提高效率。同時,上級服務中心要加強對下級服務中心的指導和督導,確保企業在各級服務中心都能享受到品質相同的政務服務。六是服務大廳硬件便民措施還有改善。諸如公共複印設施、外部停車配套設施等方面還需優化提升。

二、幾點工作建議

回顧近幾年我市民營經濟發展取得的諸多成效,一方面得益於廣大經營者的“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於創新、講求實效”的創業精神,更重要的是得益於市委市政府這項工作持之以恆的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就要抓住當前深度推進“放管服”改革的重大機遇,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當前“放管服”改革在“寬放”“善管”方面都取得了諸多積極成效,還要在“優服”上下硬功夫,進而形成更加利於民營經濟健康成長的環境和服務支撐體系。

一是以推動政策落實爲依託打造更加利於創業興業的政策窪地。①深入推進新《中小企業促進法》的宣傳貫徹落實,按照《促進法》的新要求、新精神,加快出臺我市支持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的創新政策,在環境優化、全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更加務實的可操作的支持意見。②針對政策知曉度低、部分政策未能有效落實的問題,積極銜接當前的新媒體,物色培養政策推送代言人,壓實各部門新聞發言人政策推送責任。③擴大不涉密政府文件制發範圍,把規模以上企業列爲政府文件發送對象,切實抓好政策推送,提升政策的社會知曉度。④開展惠企政策專項督導落實行動,強化監管督導,一次性完成過往惠企政策的清查清理和落實,着力解決政策落實渠道不暢、手續繁雜、中介干擾等問題。⑤通過引入第三方評估獨立評估機制,全面審計各級政府合同、協議,限時結清欠賬。⑥強化對各級各有關部門落實民營經濟政策的督導檢查,確保支持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

二是以激發創業活力爲目標營造更加濃厚的雙創環境氛圍。①加大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的建設培育力度,力爭用XX年的時間,每個縣市區市級以上小微創業示範基地(園)達到XX個以上,全市創建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示範基地XX個以上,形成一批基礎設施完備、綜合服務規範、帶動作用強的小微企業創業示範基地,提升創業孵化服務水平。②做好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先進典型的評選表彰,紮實辦好濟寧市創新創業成果交流暨“名優特新”商品博覽會、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充分激發各類羣體的創業熱情。③以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職業能力提升爲導向,實施好中小企業素質提升“百千萬”培訓工程,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④定期開展全市熟練技工需求摸底活動,有針對性的制定一線技術性人才的薪酬保障政策,留住產業工人。⑤設立地方性技能型人才專業職稱體系,或者榮譽稱號體系,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⑥鼓勵企業走進地方院校,開展訂單式人才培訓和“在學即就業”的宣傳活動,保證技術性人才即學即用。⑦加大對重點行業、骨幹企業、重大項目的高端人才需求服務力度,每年從市級層面爲企業解決一批亟需的技術研究型高端人才和經營管理智能型人才。

三是以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爲重點強化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①進一步優化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佈局,積極打造“開放式運作、內涵式發展”運營機制,提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能力,爲廣大創業主體創業創新提供堅實保障。②鼓勵各級綜合運用政府購買服務、無償資助、業務獎勵等方式,支持各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和服務機構優化服務產品,爲中小企業提供創業輔導、財務管理、素質提升等綜合性高效便捷服務,擴大企業享受服務的覆蓋面。③聚焦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按照“政策性導向、市場化運作”原則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引導各類社會資金支持初創期、成長期中小企業發展,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④儘快啓動政府專項擔保基金,用擔保基金架通金融部門與企業的橋樑,擴大企業融資貸款的受惠面,消除金融部門的顧慮。⑤鼓勵民間融資擔保機構在合法合理的範圍內,積極主動的開展合規業務,杜絕因噎廢食。⑥支持金融部門在爭取上級支持的情況下,儘快開展各類抵押擔保物的抵質押擔保試點。

四是以提高發展質量爲定位加大重點行業企業的培育提升。①從產能過剩約束型、產業市場萎縮型等XX類傳統企業和智能製造、個性化定製等XX類新型企業中篩選一批典型企業,深入開展“6+10”中小企業新舊動能轉換精準培育,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催生一批新經濟、新動能生力軍,打造示範標杆,形成示範效應。②優選一批成長性中小企業建立“瞪羚”企業培育庫,在政策傾斜、資金支持上重點傾斜,引領其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提高核心競爭力。③紮實實施小微企業治理結構和產業結構“雙升”戰略三年行動計劃,推動一批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爲小微企業,培育一批現代服務業小微企業,着力打造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工作常態化、規範化和長效化機制。④瞄準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遊等10大優勢引領產業,大力推進中小企業產業集羣建設,深入實施產業集羣團體標準建設、區域品牌建設、創新中心協同建設等培育行動,積極探索“智慧集羣”建設試點,形成中小企業產業集羣的集聚引領優勢。

五是以行政審批改革爲抓手不斷優化政務服務環境。①加強對市、縣政務服務大廳辦事窗口的優化組合,分領域設立綜合受理窗口,變“多頭受理”爲“一窗受理”。②全面整合各級政務信息系統,着力打破“信息孤島”,建立完善“前臺統一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政務服務模式。③推進辦事材料目錄化、標準化、電子化,建立網上預審、網上驗證覈對等機制,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運行。④對入住窗口人員的職位要求和辦事充分授權,真正將“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紅利落到實處,讓各類市場主體切實感受到審批改革帶來的便利和快捷。⑤公佈“合規中介名錄”,印製“創業、涉企收費清單”,清單內的按標準收取,清單外嚴禁收費,同時全面取締隱形“紅頂中介”。⑥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統一劃轉、集中審批”的思路,試點設立組建行政審批局,將分散在不同部門單位的行政許可事項劃轉到行政審批局,實現一枚印章管到底和審管分離,行政審批事項由行政審批局審批辦理,並對審批結果負責原審批部門作爲監管主體,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提供服務和加強監督方面,對事中事後監管負責,從源頭上解決好你放我不放、放權不同步等問題,確保“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見效。⑦各級行政服務中心定期開辦“創業流程培訓班”、“企業辦事流程培訓班”,加大對企業工作人員辦理政務事項的公益培訓,讓他們熟悉政策流程,少走彎路,提高效率。⑧上級服務中心要加強對下級服務中心的指導和督導,確保企業在各級服務中心都能享受到品質相同的政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