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 新版多篇

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 新版多篇

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

這天的學習獲益匪淺,透過張老師細緻的解說,使我對“研究性學習”有了深入的認識,明白了老師在“研究性學習”中的重要的指導作用。教師應在“研究性學習”中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選題的指導。(包括瞭解學生熱點關注的問題、指導學生擬定科學的研究步驟、鼓勵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選取問題,預測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幫忙學生確定研究課題、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指導等)。

2、做好小組分配指導。

3、做實施方案和開題報告的指導。

4、實施階段的問題對策。

5、結題階段的指導策略。

明確了研究性學習與理解性學習的區別。研究性學習,主要是以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對知識有一個體驗、總結的過程。能構成深刻的印象;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起組織、指導的作用。而理解性學習,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被動的,帶有必須的消極性。

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 篇二

研究性學習作爲一門獨具特色的新課程,已成爲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有機構成部分。同時這也被廣大的學校所重視。爲了推進我區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紮實有效的實施,受教育廳基礎教育處委託,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所舉辦“全區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培訓會”,經過短時間的學習,我有很多感悟,深有體會。

研究性學習課程是以培養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度,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基本目標;以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的各種課題或項目設計、作品的設計與製作等爲基本的學習載體;以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主採用開放式學習態勢作爲研究性學習方式進行綜合探究活動爲基本的教學形式的課程。研究性學習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科技和生活中的問題,通過自主探究、親身實踐的過程綜合地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

首先,研究性學習課程呈開放學習的態勢要求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要注重研究的問題(或專題、課題)多來自自己生活的現實世界。指導學生實施要注意積極利用各種社會生活資源。這樣可以開放學生的思維,這種開放性學習,改變的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地點和內容,更重要的是首先它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在瞭解知識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中,推動他們去關心現實,瞭解社會,體驗人生,並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使學生獲得了比較完整的學習經歷。

其次,重要的是從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學習功能目標定位來看:應着眼於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指社會學和心理學兩方面的人格含義)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今天倡導"研究性學習"則指向於培養個性健全發展的人,它首先把學生視爲"完整的人",它把"探究性"、"創造性"、"發現"等視爲人的本性、視爲完整個性的有機構成部分,而非與個性割裂的存在,所以,個性健全發展是倡導"研究性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正是學習的意義所在。

中國當前課程改革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設置"研究性學習"課程順應了世界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歷史上的"研究性學習"大多侷限於某一方面,比如,像布魯納、施瓦布、費尼克斯等人所倡導的"發現學習"、"探究學習",其內容是"學科結構",而且主要是理科的學科結構,這未免狹隘而且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研究性學習"課程以活動爲主要開展形式,強調的是學生到活動當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體驗"、"創作"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成功的開放式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一種新東西、一種新現象、證明一個新事實,找到一個新方法,足以支撐起一個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生命。正如美國學術界最高榮譽國家科學金獎得主布立頓·強斯說: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不斷取得進步是很重要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學生和老師的交流必須是非常密切、非常開放的。開放探究性實驗就像讓學生親赴一次次知識的盛宴,可以自由地吸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應該讓國小生不斷地去做東西,教育必須激發他們的興趣。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研究性學習,就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使其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

所以,應該指出,教師指導的含義:即指導的原則應該是到位不越位,啓發不代謀,引導不指令,點撥不強加,解惑不灌輸。××曾指出一點也很有啓示:老師不能總是告訴答案。老師要有勇氣說,不知道!老師不能給學生一種錯誤的印象——老師知道所有的事情,這樣,孩子就會認爲,在學校裏就能知道整個世界,就不會去探索了。這對學生個性發展是十分不利的。爲更好促進個性健全發展應積極倡導"研究性學習"。

總的來說,在新的教育體制中,研究性學習課程產生一個巨大的衝擊波。這一衝擊波首先指向的是人們非常熟悉的課程組織和實施形式,然後將引起傳統的"教的文化"和"學的文化"的震盪和變革,進而改變中國基礎教育的發展路向。從這個意義上說,實施好研究性學習是我國中國小教育能否主動迎接知識經濟社會挑戰、真正構建現代化課程體系的關鍵。

研究性學習課程呈開放學習的態勢。這種課程形態的核心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它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的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一種新的嘗試和實踐。這樣的課程具有其獨特的學習意義。開設研究性課程,就是根據信息時代知識經濟社會對人的要求,爲了彌補學科教學在滿足社會這種新要求方面的侷限和不足,給學生一塊真正屬於他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從中得到鍛鍊和提高,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

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 篇三

透過五個月的研究學習,我有了一些心得:

我們研究了近五個月,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研究性學習的初期階段,我們組員都感到有點不耐煩,畢竟要做一個調查報告,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時老師一向在我們身邊鼓勵我們,並且告訴我們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調查什麼資料,調查的具體對象是誰,調查的目的與好處是什麼,想取得什麼樣的調查結果,採用什麼樣的調查方式等等這些具體的事項,才能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調查研究。這令我們頓時恍然大悟,於是收拾好情緒,調整好心態,安下心來做準備。最後,我們完成了,期間遇到的困難不少:調查的學校多,待分析的資料多,分析的難度大……困難重重,使人望而生畏!但我們依然挺了過來!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開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頭尋找相關資料,沒有分配任務,開會討論,等到組內開會召集時,才發現,不是有的資料沒找到,就是同樣的資料找了好幾份。組員們在這種狀況下並沒有互相埋怨,而是趕快聚到一齊開會商議補救之策。我們將任務分割成幾份,派給組員,大家同時工作,比如這個組去這幾個學校,那幾人去那個學校,等等。如果有的組員提前完成任務,也會熱心主動的幫忙別的組員。正是正因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幫忙,以羣衆的利益爲主。在四個人之間,合作的關聯依然緊密,如果查找到與其它組員要找的有關的資料,大家都會拿出來共享,正是由於這樣,雖然研究任務很重,我們卻也沒有耽誤很多學習時刻。團隊的精神在每個人心中,合作爲了共同的目標。

我覺得這課程的開設培養了我們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潛質。以往的學習,偏重於對概念或理論的字面明白,而缺深一層次的疑問。通俗點說就只爲了應試,而忽略了潛質的培養,而這一門課程恰恰是填補了我的這一不足之處。研究性學習務必包含對資料的蒐集、修改與整理,還包括實驗的沒計,數據的記錄等等。使我們必需要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久而久之,這種潛質被訓練出來了。其次,這一課程的開設,培養了我的動手潛質。研究性學習的每一項學習資料,方式,都要求有自己來解決。而當我對我自己感興趣的一個課題進行研究時,不管是記錄數據;或是做一個有關這一課題的模型時,都十分投入,無意識地提高了自己的動手潛質。而一個動手潛質強的人是很容易立足於社會的,我們這一代的青少年缺乏動手潛質,我雖然沒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但是,也接近於這一程度。研究性課程的開設是爲了我們能夠很好地立足於社會打下了基礎,最後,這一課程的開設培養我的創新意識。以前的我,總是老師講什麼,我就聽什麼,從來不會多想幾個爲什麼,而上次研究課後,我漸漸地開始獨立思考問題了。

在近一個學期的學習後,我們的研究性學習最後走到一個盡頭,在這個學期的研究性學習中,我雖然貢獻不大,但在我們這個小組組員的發奮下,我們還是完成了這次學習。在這期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學習了許多以前我所不知道的,因此這次學習讓我增添了政治的課外知識,激發了我對政治的學習興趣,能夠說對我的影響很大。在整個研究性學習中,我經常要查閱一些相關資料,經常半天也得不出任何結果,我幾次想要放下查閱,經常認爲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少我一個的資料也不好緊。但我想一想,應以大局爲重,因此堅持查閱了下來,最終查到自己想要查的東西,心裏很激動,時常大舒一口氣,一陣莫名的書爽迴盪在心中。從中我得到了磨練,得到了“堅持就是勝利”“苦近甘來”這些道理。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在遇到困難時,我就敢於迎難而上,並最終戰勝困難。當然,在整個研究性學習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寶貴的教訓,我也做得有些不足,如我經常不做事,經常把重的、難的工作交給別人做,而自己經常坐享其成,而養成了不勞而獲的習慣。因此,我知道了做事要認真、不能馬虎,要有耐心,這樣才能把每件事做好。雖然研究性學習結束了,但我還會應用研究性學習當中的經驗,把它有用的部分應有與我的學習當中,助我的學習更上一層樓。謝謝大家,謝謝我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