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語文刷子李公開課心得體會 刷子李課堂筆記重點多篇

語文刷子李公開課心得體會 刷子李課堂筆記重點多篇

推薦語文刷子李公開課心得體會 篇一

大家好!

歷時三天的全國國小低年級語文教學觀摩活動今天圓滿結束了。參加這次大會的有全國小語會的領導,漢語拼音教研中心的常務理事、理事,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專家、教師、教研人員、教育行政領導共1700多人。這次活動意義深遠,它是一次不同版本、不同教學風格、不同教學方法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教學水平的教學觀摩活動,是一場生動活潑的現場教學研究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檢閱了語文課程標準實施以來低年級語文教學改革的成果,同時,也爲今後進一步深入開展低年級語文教學改革、進一步探索如何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發揮漢語拼音作用的問題創造了條件。

這次大會之所以能取得圓滿成功,首先應該歸功於做課的老師和他們的指導老師。這些同志懷着改革教學的強烈願望,奉獻出精心設計的課例,爲大會增添了光彩。還有,大會的評委們,他們不辭勞苦地認真看課、評課,對每一節課都作出了公正的評價。他們這種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值得提倡,值得學習!前來聽課的教師們的學習精神同樣令人感動。他們千里迢迢彙集到濟南,爲了學習新鮮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不顧路途疲勞,精神飽滿地認真聽課,認真記錄。這種熱愛學習、肯於鑽研的精神,值得稱讚,值得學習!

我們還應該感謝東道主山東省教研室和濟南市教研室的領導和同志們,他們爲了這次活動的順利進行,日夜奔忙,十分辛苦,做了大量的、細緻的工作,他們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態度令人敬佩。

總之,整個活動都洋溢着無私奉獻、團結進取、創新改革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此次活動才得以成功;有了這種精神,我們在今後的教學改革中,才能不斷前進,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這次活動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效果卻是顯著的。與會代表普遍反映這次觀摩活動展示的課例十分精彩,既體現了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又紮實地進行了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和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不少課例在設計上有新意,有亮點,給聽課的教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觀摩課具有以下特點:

1、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所倡導的新理念,教學方法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比如新課的導入,有情景導入、實物導入、遊戲導入、看動畫片導入、講故事導入、談話導入;複習鞏固生字的形式,有摘蘋果、玩魔方、猜字謎、看動作猜字、看圖貼詞卡,等等。教師們運用自己創造、設計的這些符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

2、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基本理念,也是語文教育教學改革深化的產物,它已成爲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在這次觀摩課的一些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注重指導學生朗讀、理解詞語和句子,還注意引導學生感悟課文所蘊涵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使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審美情趣的薰陶,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3、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次觀摩活動中的許多課,都體現了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這一新的教學思想。例如,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改變了逐個教識生字的做法,鼓勵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自學生字的讀音,引導學生探究、發現漢字的構字規律,從而習得一些識字的方法。許多老師都注重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課外識字的途徑和記字的方法,這種做法有助於培養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意識,使他們關注身邊的漢字,把社會作爲學習語文的大課堂。

4、注意發揮漢語拼音在低年級教學中的作用。漢語拼音是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漢語拼音的地位不容忽視。學生掌握了漢語拼音,就可以獨立識字,獨立閱讀,這樣便爲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漢語拼音能夠幫助方言地區的學生正音,可以起到推廣普通話的作用。在這次觀摩課中,教師們都能注意發揮漢語拼音在教學中的作用,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

5、突出了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和閱讀。識字可以爲閱讀打基礎,通過寫字和閱讀可以鞏固識過的漢字。執教觀摩課的教師們所設計的教學都能抓住這三個重點,改變了一節課單純識字或單純閱讀的陳舊的教學模式。

6、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低年級學生對直觀的、形象的事物容易理解,而且活潑好動。觀摩課中的許多教師都能注意運用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突破教學難點。例如,藉助圖畫、動作、表情引導學生了解字義、詞義;藉助課件演示詞句的意思;通過學生表演課文內容檢查學生是不是讀懂了課文,等等。這些教學方法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既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起到化難爲易的作用。

7、採用積極、多樣的評價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都能做到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及時的、適當的評價,並注意以鼓勵表揚爲主。這種做法可以起到激勵作用,使學生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增強學好語文的自信心。

8、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不只着眼於語文知識、語文技能、學習方法等方面,還普遍關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隨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讀書姿勢和寫字姿勢,提示不良的站姿及不適當的說話語氣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習目標之一,它關係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問題。學生一旦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則終身受益。

老師們,雖然這次教學觀摩活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教學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下面提出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1、要認真鑽研教材,準確把握教學要求。比如,就要求會認的字和要求會寫的字來說,要求是不同的。要求認識的字,只要求讀準字音,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大概瞭解意思,不要求書寫。教師千萬不能將只要求認識的字列入書寫範圍,以免加重學生的負擔。

2、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將教學內容分出主次輕重,不要平均使用力量。這樣可以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3、要關注文本的學習,給學生留出充分的讀書時間。在指導朗讀時,教師應注意提醒學生看着課文上的字來讀。看着書本上的字讀書,可以增加字與學生見面的次數,加深對字的記憶,有助於生字的複習和鞏固。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注意傾聽,對答錯的內容,要給予糾正。

4、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特別關注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多給他們創造一些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使他們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有信心學好語文。

5、要充分發揮課本插圖在教學中的作用。製做課件費時費力,還要投入財力。有的課件與課文插圖無多大差別,這樣的課件使用價值不大,不如利用課文插圖進行教學,既經濟又省時省力。

6、要將識字教學融入閱讀之中。這次觀摩課比較明顯的問題是識字與閱讀脫節。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鞏固識字、藉助課文的語境理解字詞的意思仍然是教學重點。希望大家將“怎樣把識字教學更好地融入閱讀之中”作爲一個問題帶回去進行研討和實踐。,

老師們,這次觀摩活動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的,它起到了相互學習、交流和研討的作用。至於評比,其目的仍然是爲了進一步推動低年級教學改革的研究與發展。

這次低年級語文教學觀摩活動已經圓滿結束了。希望老師們把這次活動的精神和課例中好的經驗帶回去,聯繫自己的教學實際,進一步研究、探索、實踐,把低年級語文教學改革推向前進。

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在教學改革中取得更大的成績!

說明:全國小語會漢語拼音教學研究中心理事長蔡玉琴、名譽理事長莘乃珍分別在兩個會場做大會總結。

推薦語文刷子李公開課心得體會 篇二

知識與能力

1.瞭解律詩的有關知識,學習鑑賞律詩的能力。

2.培養學生對古詩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格律美。

2.在分析品味詩歌語言的過程中,提高鑑賞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歌的格律美,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對自然的熱愛、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重點

反覆誦讀古詩,培養閱讀興趣,理解每首古詩的內容及蘊含的情感。

難點

積蓄文化沉澱,提高鑑賞古詩的能力。

誦讀法討論法質疑法點撥法

1.錄音機、範讀帶。(正字正音,感受詩詞的音韻美、節奏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投影儀、膠片。(顯示內容:生字注音、作者介紹、背景資料、文體知識、精美插圖、相關詩詞等。)

3.課件。

在我們祖國燦爛的文明史中,唐詩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唐詩不僅記錄了那個歷史時期的社會情狀,而且爲那個時代保留了異常生動的情緒和心理記憶。唐詩的意象,成了我們民族詩歌代表性的象徵,唐詩精神也成了我們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今天,我們擷取唐詩中的幾顆明珠,一睹唐詩的風采。先看第一首《野望》。

王績(約589—644),字無功,號東皋子,古絳州龍門縣(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隋末舉孝廉,除祕書正字。性簡傲,嗜酒,其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

律詩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中國詩歌體裁,屬於近體詩的一種,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

律詩的格律非常嚴謹,在句數,字數,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1.律詩每首限定四聯八句,四聯依次爲首聯、頷聯、頸聯、尾聯。五律規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規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2.限定用平聲韻,而且一韻到底,中間不得換韻。3.每首中間兩聯必須用對偶,這是律詩的重要特點。4.律詩還講究聲韻美,講究押韻,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韻,押平聲韻。還講究平仄。

王績《野望》

1.播放朗讀錄音,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2.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出朗讀節奏。

東皋(gāo)薄(bó)暮徙(xǐ)倚犢(dú)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3.品析詩句。

(1)試分析首聯在全詩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東皋”點明地點,“薄暮”點明時間,“望”字領起中間兩聯的寫景。第二句呼應起尾聯,表現出哀傷的情感,爲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②表現了在現實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賞識的苦悶、悵惘的心情。

(2)頷聯和頸聯描寫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它們寫景分別有什麼特點?

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山川籠罩在夕陽的餘暉中,越發顯得蕭瑟。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驅犢歸家,獵人滿載而回,似乎興致盎然。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

(3)請從動靜和寫景順序的角度賞析中間兩聯。

頷聯總寫秋色,是靜景、遠景,頸聯寫牧人與獵馬,是動景、近景。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4)請從“景”與“情”關係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

詩歌頷聯妙在融情於景。詩中描寫了漫山遍野,樹葉枯黃,更兼殘陽盡染的蕭瑟衰敗景象,景中寄寓了詩人孤獨、落寞的情懷。

(5)結合全詩內容,簡析詩人“長歌懷采薇”的原因。

詩人在現實生活中輾轉漂泊,彷徨苦悶,找不到精神歸宿,又沒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長歌懷采薇”,即放聲高歌,追懷伯夷、叔齊那樣的隱逸高士,引爲神交密友。

(6)詩人在詩中流露了怎樣的感情?

美麗的秋景,恬淡和平的生活,卻讓詩人發出了“相顧無相識”的感慨,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和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人的落寞心緒。

1.用白描的手法寫景。頷聯頸聯中,詩人用白描手法,由遠到近,靜動相映,描繪出一幅山家秋晚圖。

2.借景抒情。用美麗的秋景和帶着牧歌式的田園氣氛反襯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寂寞。

野望秋野圖蕭瑟衰敗正襯暮歸圖寧靜安詳反襯孤獨無依

背誦王績《野望》,由律詩引出《黃鶴樓》的學習。

崔顥《黃鶴樓》

崔顥(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代詩人。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僕寺丞,天寶中爲司勳員外郎。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全唐詩》收錄詩四十二首。

1.聽讀,讀準字音和節奏。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2.再讀,理解詩句的意思。

(1)學生邊讀邊對照註釋,理解詩句的含義。

(2)學生討論發言,老師引導,理解詩句含義。

品讀,體味詩中的情感。

(1)前兩聯由傳說寫起,有什麼作用?

從傳說寫到現實,由傳說的美好與現實的“空餘”尋常江樓構成強烈的反差,詩人的悵然若失的情緒表露出來。

(2)詩的頷聯寫到了什麼?有什麼作用?

“黃鶴一去”把讀者的視野引向茫茫遠方;“白雲千載”又讓人聯想到上下幾千年的風雲變幻。只兩句詩,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創設出一種蒼茫開闊的意境,抒發了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爲下文寫鄉關難歸的無限愁思鋪墊。

(3)頸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詩句描繪出站在黃鶴樓上遠眺所見的景象,蔥蘢茂盛而富有生機:晴空萬里,遠望漢陽,一棵棵樹木清晰可數;鸚鵡洲上,芳草茂盛,一片蔥綠。這段寫景,描繪了一個空明、悠遠的畫面,爲引發詩人的鄉愁設置了鋪墊。

(4)尾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中詩人“愁”該如何理解?

太陽落山,黑夜來臨,鳥要歸巢,船要歸航,遊子要歸鄉,然而天下游子的故鄉又在何處呢?江上的霧靄一片迷濛,眼底也生出濃濃迷霧,那是一種隱隱的淚花和心繫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愁呢?詩作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餘音。

1.意境開闊、氣魄宏大。詩的開頭從黃鶴樓美麗的傳說寫起,仙人、黃鶴引發人們美好的聯想。寫到“黃鶴一去”,寫到“白雲千載”,意境開闊,引人遐思。

2.風景如畫,情真意切。詩的頸聯描繪了詩人站在黃鶴樓上眺望遠處所見到的空明悠遠的畫面,融情於景,眼前景雖美,何處是鄉關?景中蘊含詩人濃濃的鄉愁。

黃鶴樓首聯引傳說頷聯發感慨以景襯情思鄉思親頸聯繪美景情景交融尾聯抒鄉情

王維《使至塞上》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開元二十四年,吐蕃發兵攻打唐朝附屬小國小勃律。737年,節度使崔希逸打破吐蕃軍。王維奉命出塞犒賞三軍,這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

初讀,讀準字音和節奏,感知詩的內容。

(1)理解詩句的內容

首聯:以簡練的筆墨敘寫此次出使的經歷。

頷聯:既言事,又寫景,更傳達出作者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

頸聯:千古名句,描繪塞外蒼涼壯觀的景象。

尾聯:借用“燕然勒石”的典故,寫出了將士們保衛家國的決心,表達詩人對他們的讚美之情。

(2)整首詩中,詩人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從首聯的“單”字可見其孤獨寂寞,頷聯兩個比喻,表達詩人的激憤和抑鬱,頸聯描寫塞外壯觀美景,讚歎之情溢於言表,尾聯借典故表達對戍邊將士的讚美之情。

(1)頷聯中“徵蓬”“歸雁”比喻什麼?透露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詩人以“徵蓬”“歸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像振翅北飛的大雁。詩人雖然是奉使出塞,卻有漂泊無依之感,暗寫詩人被排擠出京的激憤和抑鬱之情。

(2)品讀詩的頸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描繪了塞外雄偉壯觀的景象。詩人選取“大漠”“烽煙”“長河”“夕陽”這些意象,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色彩鮮明。且“直”“圓”兩字精煉傳神,線條簡約,雖景物不多,但層次豐富。這兩句詩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特色。

這首詩描繪了塞外奇特壯美的風光,歌頌了戍邊將士保衛家國的愛國精神,表達了詩人因個人際遇而產生的孤寂和抑鬱之情。

使至塞上詩中有畫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畫中有情讚歎讚美

1.背誦學過的三首唐詩。

2.說說每首詩表達的詩人的情感。

李白《渡荊門送別》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與杜甫並稱爲“李杜”。其詩豪邁奔放、飄逸若仙。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樑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學生聽讀,整體感知。

(1)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寫作者李白出四川至荊門來到楚地時所見到的景色及感受。

(2)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對故鄉的依依不捨,出蜀遊歷的滿腔豪情。

品讀詩句,體味內涵。

(1)首聯寫了什麼內容?

首聯敘事,交代行蹤。作者從蜀地出來,經過荊門來到楚地。

(2)頷聯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描繪了船過荊門後長江兩岸特有的景色:山逐漸消失,眼前是一片低平的原野;長江衝出三峽,在茫茫原野中一瀉千里。一個“隨”字生動的將山與平原的位置的變化展現了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一個“入”字,表現出長江奔騰洶涌的氣勢。這聯詩,景中蘊藏着詩人初出四川時的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氣。

(3)詩的頸聯描繪了怎樣的景?蘊含詩人怎樣的心情?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詩句藉助瑰麗的想象,生動的比喻,描繪出船行出三峽後江面平靜,寬廣無邊的綺麗景象。詩人借天鏡“飛”、海樓“結”,表達了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和嚮往。

(1)全詩意境高遠,形象奇偉,想象瑰麗。詩的頸聯寫到“飛天鏡”“結海樓”,藉助豐富的想象,描繪出江面上平靜無波,雲霧瀰漫的景象,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2)用詞精煉傳神。“隨”“入”等動詞的運用,都很凝練傳神,富有表現力。

(3)襯托手法。頸聯中,水中明月如鏡反襯江水之平靜無波;雲彩變換構成海市蜃樓反襯江岸之遼闊。

這首詩描繪了出蜀經荊門至楚地過程中的景象,抒發了詩人對故鄉的依依不捨之情及初出四川時的喜悅之情。

渡荊門送別動景隨入渡荊門之景靜景飛天鏡結海樓送別之情依依不捨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號稱香山居士,太原(今屬山西)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朗讀

①把握詩歌節奏自讀—範讀(配樂朗誦)—試讀—齊讀

②把握詩歌感情範讀(配樂朗誦)—學讀—齊讀—賽讀

品味詩句,把握內容

(1)通過朗讀詩句,你體會到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從哪裏看出來的?

早春。從春潮、早鶯爭暖樹、新燕築窩、亂花、淺草看出。

(2)詩人是步行還是騎馬觀賞景緻?通過哪句話看出?

騎馬。唐時,西湖上騎馬遊春的風俗極盛。從“淺草才能沒馬蹄”看出。

(3)詩人騎馬遊西湖,所以詩裏提到了遊蹤,試誦讀全詩兩遍,然後說說詩人的遊蹤。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一路行來,到最後湖東的白堤。

(4)你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一聯?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三四句,鶯燕爭春光。在幾處向陽的樹枝上,蹦蹦跳跳着早來的黃鶯,婉轉悠揚地唱着春天的歌兒;在溼潤的湖岸邊,不知是新到誰家的小燕子,喃喃啾啾地忙着銜泥築巢。早鶯尚少,只在“幾處”;新燕不多,不知“誰家”。西湖是鳥兒們理想的天堂,它們中的先到者早早地開始雀躍起來了。詩句在對鶯歌燕舞的動態寫照中,傳達出西湖生動的早春氣息。

(5)所有的景物中,詩人最喜愛的是什麼呢?(品讀末兩句)

詩人最愛湖東的白堤,因爲這裏綠柳成蔭,景色更是美不勝收,使人久久不忍離去。詩人對西湖的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6)全詩描寫了西湖早春清新優美、生機勃勃的景色,字裏行間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對西湖的喜愛,對自然的熱愛,對美好事物的熱愛。

詩人描寫了西湖早春鶯飛燕舞、花亂草淺、柳樹成蔭的美麗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之情。

(1)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全詩以遊蹤爲線索描寫西湖美景。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一路行來,最後到湖東的白堤,使整首詩結構嚴密。

(2)景中寄情,情景交融。詩中描寫了西湖美麗的自然風光,在寫景中寄寓作者對西湖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之情。

錢塘湖春行(早)鶯(新)燕(亂)花(淺)草初春之景讚賞西湖、熱愛自然

本課的五首詩都是唐代律詩,格律工整,情感真摯,感人至深。而“感人心者,莫乎於情”,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可以這麼說,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吸引人的教學。《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出發,把情感、態度、價值觀列入課程目標之中,更可見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能力發展。”

一、整體入手,潛心會文

上課伊始,緊扣每首詩題眼設問,初步感知詩的內容,然後讓學生反覆誦讀,通過“找、畫、寫”的方式潛心會文,讓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從語言文字中感受詩人的情懷。

二、含英咀華,涵詠真情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含英咀華,涵詠真情。比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等,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並通過“以讀激情”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指導學生不僅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文本內部,發現文字背後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後蘊含的人物的豐富情感。

推薦語文刷子李公開課心得體會 篇三

期會考試也算是一次大考,在離期會考試前的一個多星期,老師就開始帶我們抓緊複習,在家裏也一刻沒有歇着。語文,我們複習字詞、要點、作文和課文。

星期五到了,我的心繃得像快要離弦的箭,生怕自己考不好。到校了我趕緊打開書,一頁、二頁、三頁雖然老師沒時間管班,但我們全班同學都自覺地讀着要點。

監考老師來了,讓我頓時感到異常的緊張,使我的心怦怦直跳。試卷發下來了,我走馬觀花式看了一遍考試題。還好,都是我複習到的題,這讓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聽力部分的文章我原來在童話書上看到過,所以做起來很輕鬆。後面的字詞更是我的“拿手好戲”。但是到回憶課文的一道小題時,我記得我看到過,但是我怎麼也想不起來。這隻“攔路虎”讓我幹瞪着眼。我擡起頭,同學們都在奮筆疾書,教室裏只聽見同學們寫字的刷刷響。我絞盡腦汁,最後乾脆胡亂寫了一個。寫作文時,我一路順風。很快就寫完了。

我一道一道地認真檢查,哦,有一道漏寫了,我趕緊寫上了,挽回了一分。

下課鈴響了,我從容地交了試卷,走出了教室。

只有平時吃了苦,這個時候才能享受甜。要是我不認真複習,就不會做的這麼順。

推薦語文刷子李公開課心得體會 篇四

1

今年暑假以來,我認真學習並觀看了張豔麗老師的《從現在開始》、劉夢榮老師的《十六年前的回憶》、韓慶芝老師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以及肖雲蘭老師的《月光啓蒙》。四位老師優秀的課例,精彩的課堂,巧妙合理的教學設計,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及互聯網+技術在教學中的無縫銜接,讓我深受啓發。

總體評價:四位優秀老師的課堂教學注重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全方位的感知中,進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場景,獲取直覺的體驗,共同參與到學習中去。在學習中開展多種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體驗,課堂教學豐富多彩,活力四射。倡導以自主學習、探究合作爲基本特徵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儘量創造條件,利用多媒體、圖片、視頻等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創設情境,將生活和書本知識融爲一體。

下面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進行一下分析點評。

四位老師課通過多種讀的形式幫助學生體驗角色,真切地進入文中的情境,才能製造出符合文本的課堂氣氛,從而感悟文本中蘊含的道理。

張豔麗老師的《從現在開始》,從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特點出發,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認真閱讀全文的重點段,瞭解動物輪流當“萬獸之王”的過程,並抓住動物的語言,讓學生充分的讀,體會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個性特點,從而使本文的難點在講讀中得到突破。

劉夢榮老師的《十六年前的回憶》通過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句的來理解課文,結合孩子們課下蒐集資料及課上老師補充的資料,進一步走入人物內心,從而對人物的理解更立體。

韓慶芝老師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引導學生感受人間真情,體會人與人之間無私奉獻的愛能創造奇蹟,採用資料補充、情境渲染法,體會人物的複雜內心、感悟人物捨己爲人,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

肖雲蘭老師的《月光啓蒙》通過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文章的語言優美、感情真摯,體會此刻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對學生情感上進一步昇華。

三、觀後反思

通過這次觀評課,對照自己平時的教學,深深體會到:

1、教師需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尊重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2、結合文本特點,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的讀,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努力實現學生主體與文本客體的對話,使閱讀真正成爲學生的一種心靈的感受。

3、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各項業務水平,才能更好的教書育人。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努力,完善我的課堂,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

在教學《落花生》一課時,胥老師首先採用談話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花生是我們常見的一種食品,你能說說你對花生的瞭解嗎?”接着又讓同學們質疑課題,相機介紹了有關花生的資料,如“花生爲什麼又叫落花生?”“你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等等。在這些問題的交流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都被調動了起來,而且爲文本的順利學習奠定了基礎。

在字詞的學習方面,胥老師既注重字詞的認讀,有特別強調有特點的詞語的讀音,比如“便宜、嚐嚐、石榴、體面”等詞語的最後一個字的讀音讀輕聲,採用個別讀、齊讀等形式鞏固字詞的認讀。在梳理文章脈絡和文章大意時,胥老師採用填空的形式,這樣既簡便,又利於學生直接抓住文章大意。胥老師還讓學生去看看每個小標題分別是課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落,在學生回答的同時相機引出課文的寫作方法之一“詳略有序”,以此來讓學生明白了哪些內容是每節課的學習重點。

與此同時,胥老師還特別善於抓住重點詞句的分析進行教學,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由、和諧的實踐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多讀、多思、多說、多聽,盡情發揮。如:“居然”等詞語,因爲地荒,因爲沒有精心耕作,沒有料到能豐收,所以用“居然”。但我認爲這裏分析的還不夠深入,如果能進一步引出花生潛在的品質——好種易活就更好了。

此外,在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兩段話這一環節時,父親的話雖然樸實無華,卻蘊含着一個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學時,老師不過多地講解分析,而是讓學生先自己讀,自己學,這樣學生在自學中就慢慢體會出了花生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不炫耀自己的品格。接下來,胥老師對於體會花生與蘋果、石榴、桃子的價值時,並沒有一味地按照教參,讓大家都在體會花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品格時,而否定蘋果、石榴、桃子的價值。

最後,胥老師特意留出了時間讓孩子們直抒胸懷。小練筆的設計符合五年級學生的特點,從孩子們當堂交上來的練筆中能看出這節課老師語言文字美的引導確實很到位,學生的活動受到老師言、行、舉、止包括情緒的影響,老師的激情影響感染到了學生,激發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感悟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教學結束後,胥老師又介紹了作者許地山的生平事蹟,而且讓學生了解作者許地山之所以給自己取筆名爲“落華生”,就是因爲他喜歡“落花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品格,並以此筆名來告誡自己做一個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總之,胥老師的這節《落花生》將老課文注入了新活力,在授課上不落窠臼,是一節優秀的課例。

3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途徑,提高課堂學生參與度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學生主動參與的實現,需要其自身發展具備一定條件。其中一個主要條件是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的發展水平。

聆聽殷老師的課,我們重點觀察了本節課學生的參與度。根據課堂觀察,我對學生的參與數量進行了統計:教師課堂提問叫答人次共26次。課堂中學生參與自主探究學習4次。參與回答問題的有21人,佔總人數的76%。積極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有11人,佔總人數的38%。通過數字統計,我們瞭解到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以主動參與爲主,全體學生都能得到活動。

從學生參與的情況來看,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可以從中看出,全班有77%左右的學生獨立回答過問題,即使沒有單獨回答問題的學生,也通過自主探究、同桌交流讀等形式,參與了課堂活動,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自主探究、同桌交流等集體活動,做到了全班參與,這樣的集體活動,整堂課一共有4次,說明課堂上教師能充分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並盡力照顧到全班學生。

2、課堂上有很多孩子還是特別活躍的,有四個孩子回答了3次問題,有三名孩子回答了2次問題,說明孩子對老師的提問積極性很高。總的來說,課堂氣氛活躍,教師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班級中只有四位同學沒有獨立回答問題,若再多照顧一下這幾位邊緣生就更好了。

總之,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在祁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學得輕鬆,課堂效果非常好。通過統計發現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參與面也較廣,實現了語文教學的最優化。

推薦語文刷子李公開課心得體會 篇五

我和語文可謂是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得從我小時候說起。

小時候的我猶愛愛電視,但不只看人,我看的是屏幕下方的字≮≯。所以,儘管年紀不大,我認識的字卻不少。當我媽限制我看電視時,我又愛上了看書,從書中,我懂得了真善美,明白了許許多多等待我們去探究的事。我什麼書都會看,但我從不懂得感受書中優美的文字,所以,教師點評我的作文時,說過,敘事精彩,話語流利,但並不美。這句話給我影響很大,之後看書有點“強迫性”的看那些寫景的文章。儘管看過後,水平有些提高,可是寫景的作文一向是我的難題。

因作文的關係,我愛上了語文。語文並不是我想得那麼簡單,它擁有無窮的奧祕,每個字都有它存在的特點。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華佗故居成列館的事。

這說的是一個外國參觀團慕名來故居參觀,見陳列的匾額上書寫着四個大字:“華佗再見”。外國朋友問翻譯這是什麼意思。翻譯就用英語給他們解釋,“這是中國的四個漢字,意思是‘拜拜,華佗!’”外國朋友聽了很奇怪:華佗這麼偉大,爲什麼要和他說再見呢?翻譯也搖頭不知爲何。

其實那裏的“華佗再見”就是“華佗在現”的意思,表示故居陳列館形象的反映了華佗生前的狀況。見,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現”。這種現象在古漢語中叫通假,就是本來該用這個字而錯用了另一個字來代替。

從前的我不喜歡文言文,自從看了這個故事後才感到我國漢字的奧妙。

我的字寫得不好,錯別字也有很多,但以前的我並不重視這個問題,那時,我認爲是人就會寫錯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之後,我發現錯別字會影響人際關係,鬧出笑話。所以我下定決心,要改正錯別字。我發現寫錯字的原因有:一是形式錯誤,包括部件相似;二是同音錯誤。所以,要避免寫錯別字就要學會區別形似字,學會區別同音字。

發現這個規律後,我寫錯字明顯減少,連做事業細心起來。

語文改變了我,我也喜歡語文,相信語文在我以後的人生道路定會起到不小的作用吧!

推薦語文刷子李公開課心得體會 篇六

作爲王村鎮中心國小語文教研組的一員,我很榮幸就李老師執教的《尊嚴》這一節課與在座的各位老師做觀課報告。我觀課的角度在與“教”,在於李老師在她一節課的教學中是否落實了教學目標,是否達到了生本高效。

要實現生本高效的語文課堂,就要打破現有的教學常規模式,首先就做到“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李老師的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課前李老師安排了學生自主學習,李老師對預習卡進行了如下設計:

1、這篇課文我讀了幾遍,達到了什麼要求;

2、我學會的生字;

3、我積累和理解的詞語;

4、課文主要內容;

5、在預習過程中我搜集到這些資料;

6、我困惑的問題。

上課之前,學生都根據自主預習卡的引導,進行了充分的預習。從識字寫字,到朗讀概括,質疑問難。每個學生來上這堂課都是有準備的。先學後教爲高效課堂做好了充分的保障。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二步:檢查預習、鞏固預習。這一步李老師重點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等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李老師基於學生預習卡上生字出錯的情況重點指導學生寫好“瘦”和“善”。在對課文內容的檢查這一環節中,李老師指導學生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建議:根據老師指導的方法,學生再進行二次概括,對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做到有效訓練。)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三步:構建話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這一步李老師緊扣學生預習中困惑的問題,迅速梳理歸納,找準文章的切入點,構建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和交流的話題“你從文中哪些句子當中感受到年輕人的尊嚴?”。話題是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生成的,更能激發學生閱讀探究的`慾望。這一環節中,李老師指導學生自己默讀,邊讀邊思考、標畫、寫感受;又讓學生在小組之內合作探究;然後再指名全班交流。在這裏李老師既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又給予學生合作探究的機會,充分體現了以生爲本的理念。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四步:點撥提升,學習表達方法,昇華情感。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這個環節的教學是李老師用時最長的一個環節,也可以看出是李老師這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李老師抓住了文本的精要之處——也就是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進行了提升——即不僅要關注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可以表達內心,在閱讀和習作中還要抓住人物典型的動作、神態把人物形象寫具體。李老師在學生的交流中利用換掉關鍵詞句比較體會,角色體驗,朗讀感悟等教學策略,讓學生體會“目光頓時灰暗了”這一典型的神態和“喉結上下動了動”這一典型的動作,對錶現年輕人自尊、自愛、自強的高尚品格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讓學生體會到只有這樣寫,年輕人擁有尊嚴的人物形象才更鮮明更具體。李老師課堂上的着力點真的是少而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展現了課堂的高效性。李老師實現了由“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華麗轉身,把語文課上的更有語文味。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五步:拓展學法,讀寫結合。如果說閱讀是讀者與文本和作者對話的過程,那麼,寫作則是提高並錘鍊自己的語言,豐富自己的內心情感的過程。只有將閱讀與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才能更好地落實課程標準中的讀寫目標。我們看到李老師並沒有停留在教給學生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而是接着進行片段練習,讓學生給文章“補白”——演一演、想一想、並寫一寫傑克遜大叔又會有哪些典型的神態和動作。幫助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舉一反三,順向遷移。李老師的高明之處還在與,給文章“補白”之後反問學生:爲什麼作者只寫了年輕人的典型神態和典型動作,卻沒有寫傑克遜大叔的呢?爲什麼作者寫文章的時候沒有對兩個人平均用力呢?(學生說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年輕人哈默,而不是傑克遜)李老師順勢總結:在同一篇文章中,要突出主要人物。建議同學們在今後的閱讀和習作中關注文章的主要人物。這一步拓展和提升堪稱精妙!語文即是訓練語言的學科,學生通過學語文學會語言文字的運用,語文課也才更具語文味。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六步:推薦閱讀,遷移延伸。作爲新課程背景下的閱讀教學,所學的內容應該更寬泛,教學的開度應更大,只有做到了這兩點才能真正實現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的理念。因此,遷移閱讀能力,拓展閱讀內容,拓寬閱讀視野是生本高效課堂的最終目標。 李老師向學生推薦了《xx》。

從課前交流“超級模仿秀”;到課堂上構建話題、朗讀感悟、抓點提升;到最後的拓展閱讀。李老師的課堂教學重點突出、思路清晰,環環緊扣又層層遞升。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交相輝映,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充分發揮,教學目標得以充分落實,實現了生本高效。衷心祝願,在這些年輕老師的帶動下,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深處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