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企業管理的論文(多篇)

企業管理的論文(多篇)

淺談企業管理論文 篇一

前言

如今,企業已經成爲了我國經濟體系中的基本組成部分。實現企業的經濟體系現代化已經成爲了企業發展的首要目標,想要實現經濟體系的現代化就要從企業的管理模式入手,首先要完成傳統管理模式向企業管理現代化的轉換,制定出符合當今時代發展的管理體系,爲企業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傳統企業管理模式的現狀

(一)管理水平不夠

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企業的管理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與當今時代下快速發展的經濟管理水平之間依舊存在着比較大的距離。目前,許多企業依舊停滯在傳統的管理模式當中,沒有對管理模式進行及時的調整,不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規律,甚至沒有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及時的對管理模式進行現代化改革,這個企業將註定被時代所淘汰。

(二)管理髮展失衡

企業管理模式的制定要考慮多種因素,例如,當地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企業周圍的環境以及企業自身的經濟水平等。根據這種情況,每個地區甚至是企業所制定的管理模式也就不同。

我國的東部沿海地區,由於當地的經濟比較發達,員工的水平整體較高,並且擁有先進的技術。所以當地企業的管理模式發展水平也就較高、較爲完善,並且能夠根據時代的發展需要對當前的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充分有效的利用當地資源,使企業進一步發展。而我國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企業管理情況相對於東部地區較差一些,由於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企業多以勞動資源爲主,企業所含的技術含量較低,對人員的素質要求也就相對較低,企業管理模式發展的較爲緩慢。所以,從我國整體企業管理模式的發展上來看,我國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發展水平明顯低於東部地區,這就造成了管理髮展的嚴重失衡。

(三)創新能力不足

目前許多企業由於對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性認識的不到位,這就造成了大多數企業依舊沿用着傳統的管理模式,管理的方向主要放在提高利潤和對技術的改革上面,忽略了對管理模式的創新。這就造成了企業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無法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1]。

二、企業管理現代化的發展方向

(一)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作爲我國的戰略目標,在一定程度上爲企業的管理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方向,推動了企業傳統管理模式向現代化管理的發展。所以,企業在運行的過程當中,把目光放長遠,將企業的全面綜合發展作爲發展目標,不要將管理精力只放在一個方面,那樣極易造成企業發展的不平衡。並且在傳統的管理模式的基礎上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進行調整,提高企業的綜合業務水平。

(二)以人爲本

企業管理的根本就是對人的管理,這也是企業未來穩定發展不可缺少的條件。企業在對員工進行管理的過程當中,要以當今時代爲背景制定符合企業環境的管理系統。例如,建立一個完整的考覈機制、對員工進行專業技能的定期培訓、在業餘時間組織員工進行聚餐等等。這些都可以進一步的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以及對工作的責任心,促進員工之間的感情,使員工對公司有一種歸屬感。只有這樣,員工纔會更將積極熱情的面對工作,爲企業創造出更多的利潤,推動企業的發展。

(三)使企業發展智能化

由於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並且已經廣泛的運用到人們的生活中去。所以企業要想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就要將科學技術應用到實踐生產中去,並且將先進的管理模式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充分利用企業的內部資源。這樣不僅大大節省了人力資源,同時提升了企業的綜合業務水平。

三、企業管理現代化模式的選擇

(一)社會責任型

社會責任型的管理模式就是根據社會機構對企業的管理模式進行測評的結果來評價企業管理模式發展的過程。這種管理模式對於企業社會價值的要求非常高,使企業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從而體現出企業在社會中的價值。社會責任的管理模式與傳統的管理模式相比較更加側重於對全局的把控,在社會責任的基礎上對企業管理模式進行調整,確保企業的長久發展。

(二)企業文化型

企業文化型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將人作爲生產發展的主要對象,秉承以人爲本的原則。通過對員工的專業技能培養,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的綜合能力。這種管理模式主要側重於員工綜合能力,對員工進行一定的獎勵制度,使員工在物質以及精神上得到滿足,並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從而進一步的調動起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2]。

(三)知識型

知識型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將先進的技術與專業的知識相結合,使企業在知識技能上有所提高。其中包括使員工接受先進的知識技能培養、建立健全的智能管理系統、及時的對企業生產設備進行更新等多個方面,全面的提高企業的綜合知識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從傳統企業管理模式的現狀、企業管理現代化的發展方向以及企業管理現代化的模式選擇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進一步說明了企業要想在當今的時代下可持續發展,首要的任務就是摒棄傳統的管理模式,將現代化的管理模式運用到企業經營的實踐中去,進一步爲企業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志建。論企業管理模式與企業管理現代化[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xx,02:12-15.

[2]李穎。淺談企業管理模式與企業管理現代化[J].經營管理者,20xx,04:138.

關於企業管理的論文 篇二

論文關鍵詞:法律思維 現代企業管理 規則性思維平衡性思維

論文摘要:本文闡述了法律思維的內涵,分析了法律思維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借鑑意義,並探討了法律思維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包括規則性思維下恪守規範、平衡性思維下倡導平等、程序性思維下維護秩序、基準性思維下果斷決策。

法律思維的內涵

法律思維是思維的一種形式,是指生活於法律制度架構之下的人們對於法律的認識態度,以及從法律的立場出發,人們思考和認識社會的方式,還包括在這一過程中,人們運用法律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從深層次看,法律思維始終爲維護法治而存在,有學者將法律思維概括爲:通過程序進行思考;注重縝密的邏輯,謹慎的對待情感因素;只追求程序中的真,不同於科學中的求真;判斷結論總是確定的,不同於政治思維的權衡等。雖然法律思維過程難免有非理性因素,但從其總體要求和規定性來看屬於理性思維。

本文理解的法律思維內涵有四:其一,法律思維是諸多思維中的一種,它以法官或律師的思維爲典型代表,是指根據法律進行的思維,目的是探索事物的法律意義;其二,法律思維是在決策中以法律的規定、原理和精神,透視所遇到的客觀情況,作出特有的法律判斷和法律推理,是按法律邏輯思考、分析、解決社會問題的思考模式,是受法律意識和操作方法影響的一種認識社會現象的方法;其三,法律思維是根據既有規定,通過推理、判斷、程序和自由心證,也即通過法律方法給爭議雙方一個解決問題的結論,注重對法律事件的公正處理;其四,法律思維由專業訓練獲得,源於法律思想和法律邏輯,表現爲思維人意識、觀念或態度的自主性,是法律品性對人的思維產生抽象、概括影響而形成的一種思維定勢。

法律思維與處理法律關係的考察因素密切有關,表現爲重證據、講事實、守程序。其中,重證據是指法律思維下處理問題時以證據爲根據,證據是以法律規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事實,從查明案件證據和正確運用法律兩個關鍵環節入手;講事實是指法律思維下以事實來支持所獲得的結淪,法律思維的任務不僅是獲得處理法律問題的結論,而且要爲法律結論提供充分的法律論證與法律理由,這種事實一般是公開的,而且具有一定說服力;守程序是指以法律思維思考與處理問題時,嚴格執行程序,程序是法律所規定的行爲方式和過程,以嚴明的程序保證處理結果的公正。

法律思維對現代企業管理的意義

企業發展的差距在一定意義上是思維方式的差異,在我國越來越多地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域外法先進的法理念導入我國,正如龐德所說“法律作爲一種社會調控的手段”,已不僅僅是懲治的代名詞,而更多體現的是倡導平等、恪守規範、誠實守信的原則,發掘法律作爲社會調控手段的深刻內涵,與企業管理制度相結合,在企業管理中滲入法律思維,能更好的實現企業規範化管理目標。

傳統企業管理主流理論—泰勒的“分析式”科學管理理論及連續因果鏈條管理思維,缺乏對複雜環境漲落的響應能力。而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引入法律思維,在價值取向、基本原則、戰略重點選擇上規則而理性,直接導向企業管理目標的及時應變。

(一)法律思維以減少企業法律風險爲價值取向

市場經濟有一個重要的潛規則,即機遇與挑戰共生,經營和風險並存。忽視法律風險的存在,單純強調企業生產流通銷售業務,其結果必然達不到企業預期管理目標。另外,企業風險承受度與預期利益之間的矛盾是企業管理經常需要面對的問題,企業如果一味過度強調控制或者回避風險,可能造成商業機遇喪失和管理成本增加。法律思維能夠平衡企業法律風險與經營收益的關係,將預警、揭示、識別、降低、化解企業風險視爲作用於現代企業管理的價值取向。

(二)法律思維以預防爲主、救濟爲輔爲基本原則

法律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警示,其中包含強制性、責任性的信息給人以威懾和教育,幫助企業提高責任意識,防患於未然。現代企業管理中,法律思維關注企業管理行爲的合法性,引導企業識別管理後果,警示企業對管理事務作出合理安排,預防事故發生。法律思維倡導和突出事前防範和事中控制爲主、事後救濟爲輔的基本原則,強調前瞻性防控理念,防微杜漸,一旦出現無法預防事故後,引導企業迅速補救及妥善處理。

(三)法律思維以制度和規範的流程爲戰略重點

現代企業是具有高度分工與協作的社會化大生產的企業,只有規範化管理,才能將企業意志統一,形成合力。法律思維的核心是制度創新和流程優化,以法律思維幫助企業實現管理制度化,保證企業內部管理業務的有效性,繼而通過企業管理規範化流程,合理分配任務,建立企業內部輪廓清楚的矩陣結構、自上而下的驅動機制,法律思維始終視制度和規範的流程爲企業管理戰略重點。

法律思維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表現

法律思維蘊含規則性、程序性、平衡性、基準性的特有知識、價值和方法,將其中法理邏輯滲於現代企業管理事理邏輯,提升企業理性思維,能更好地提高企業管理科學性、決策果斷性,推進企業現代化管理,其應用集中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規則性思維下恪守規範

法律思維是一種規則性思維,“法律是使人們服從規則治理的事業”,以法律規則爲標準。法律思維的規則性強調三段論推理的表現形式,強調三段論推理的邏輯是合乎情理的,對決定理由進行說明和論證,推出法定結論,這種結論出自理性,具有說服力。規則性思維是以事實與規則認定爲中心的思維活動,在判斷行爲和事件時,要求邏輯縝密、謹慎地對待情感因素。

現代企業管理中,會面臨各種利益衝突,規則性思維要求思維者注意規則的存在,幫助企業預設標準,並在處理問題時儘可能遵照已有規則,不任意改變已有規則和原則,對管理衝突中各種利益關係理性判斷。繼而當該思維成爲企業管理習慣性思維後,引發出如何協調管理矛盾的日常考究。規則性思維發揮作用的另一情形是約束企業員工行爲,企業管理層通過向員工傳達穩定性、可預測性的規則,表達企業管理決策理念,通過規則性規範指引,增強員工對經營行爲的預期,引導員工從事企業激勵行爲,避免禁止行爲,這就意味着管理中首先要服從規則而不是聽從情感,也意味着規則必須重複使用,不能輕易更改,以有利於企業管理長期有效機制的構建。

(二)平衡性思維下倡導平等

法律思維是一種平衡性思維,集中由誠實信用原則體現,具有極爲豐富的價值內涵,誠信原則將各種利益維持在合理框架內,平衡各種矛盾與利益衝突,維護平等和公正。對於不論是產生於個體與社會之間,還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糾紛和衝突,法律包容主體間的利害衝突,儘可能將衝突和平解決,一旦發生特殊爭議,則交由權威的法庭解決,將失衡社會秩序恢復到平衡狀態。

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是平衡各種矛盾與利益衝突,倡導平等,體現在管理上,即企業對員工的管理行爲要信守諾言,這樣的誠實守信不僅僅是企業管理行爲對員工的單一義務,而是互動的原則,以平衡矛盾及倡導平等。通常,平等包括結果意義上的平等和機會意義上的平等,企業管理中,由於各部門、各員工個體職責、能力存在較大差異,不可能有所謂結果意義上的平等,企業管理強調機會平等的積極意義。從管理實效上強調機會意義的平等,意味着企業爲每一部門、每一員工搭建統一平臺,提供平等競爭機會。在客觀條件存在差異情況下,平衡企業各部門與員工差異帶來的機會不均等,調動企業部門和員工個體的積極性,使其相互配合,達到機會平等的理想狀態,衡量企業管理的成功度也應是在這一互動過程中的綜合評價。

(三)程序性思維下維護秩序

法律思維是一種程序性思維,法律程序是實現公正的重要手段,是法律內部生命力的表現。程序性思維表明特定政治或社會組織爲防止不可控制的混亂現象而確立某種適於生存與發展的有序形式的努力。

現代企業管理中,程序性思維引導企業行爲的有序狀態,它對管理的啓迪不僅在於手續、步驟上的要求,更觸及管理的核心,因爲任何程序相對於內容而言,無疑更具靈活和易變的特性。程序是實踐內容的前提,規範的程序下,即使管理結論未必讓人信服,也具有很大的可接受性,程序性思維引導企業如何管理,擬定的管理方案如何實施等。隨着社會環境和企業自身條件的變化,企業管理可能會出現局部性調整,尤其經濟變革或者轉型時期,企業與社會環境聯繫越加緊密,現代企業組織結構日趨複雜,信息傳遞日趨迅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管理面臨着越來越多複雜而矛盾的問題,企業原有管理程序在某些問題上可能會有“妥協”或者“能動”,此時更須保持程序性思維,以慣常使用的程序,防止過度自由化而導致權力濫用的危險。

(四)基準性思維下果斷決策

法律思維是一種基準性思維,以合法性思考爲前提,注重事實,實事求是,以既定標準評判確定特定行爲的合法與否。法律基準性思維評判結論非此即彼,不同於政治思維的“權衡”,強調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追求最大、最佳的政治、經濟、道德效果。

現代企業管理中,基準性思維出發點是把握客觀標準,將權利義務作爲思考問題的基本邏輯線索,通過權利義務關係分析,檢索企業主體各項權利義務後,尋找連續的因果鏈條,再進行推理。複雜的企業管理環境中,抓企業管理中主要問題,通過因果鏈上的某一個或幾個環節,對企業管理中各種利益、請求、期待做出評價,依據因果邏輯選擇最有說服力的理由,綱舉目張的解決企業管理中的難題。基準性思維以既定標準爲決定依據,以此判斷並保障特定管理關係的穩定性、管理行爲可預見性、管理髮展進程連續性,保障企業管理決策明確化、公正化和穩定化,避免模糊、隨意、不確定和不穩定決策的產生。

結論

社會轉型和法律制度的變遷,使各種法律問題日益突出,現代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歷程中,法律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企業管理中兼容法律思維的優異功能,吸收其合理內核,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對企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企業管理以追求利潤爲目標,法律思維幫助把目標實現過程做得規範,法律思維應用於企業管理,預示着和諧和利益的統一,效率和公平的均衡,成本和效益的最佳,資源和邊際利益的最大化,幫助企業機構設置、崗位職責、流程設計規範。

目前,我國現代企業管理普遍忽視法律思想、法律邏輯的借鑑意義,在法律思維尚未廣泛應用於企業管理的情況下,在我國走向市場、走向法治的進程中,企業需要不斷提高學習和運用法律的能力,在實踐中將法律思維貫徹於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貫穿於企業決策、管理、激勵、監管、執行、裁處過程中,逐漸養成法律思維的習慣,提高現代企業管理思維水平。

參考文獻:

1.恩吉斯。法律思維導論[M].法律出版社,20xx

2.葛洪義。法律方法與法律思維[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xx

3.國資委。20xx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新理念新思維與全程策劃操作範本大全[M].企業管理出版社,20xx

關於企業管理的論文 篇三

管理會計是從傳統會計體系中分離出來的一門邊緣學科,吸收了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統計學等內容,與傳統的財務會計相宜德彰,詳細內容請看下文管理會計對物流企業管理作用

管理會計涵蓋成本管理、預算管理、績效管理、價值管理等內容,包括決策分析、預算編制、成本分析以及責任會計的推行等,目前快運公司進行的運輸總支出預算、月度經濟活動分析、收入和成本考覈等都屬於管理會計範疇。

利用邊際成本,合理組織生產

1.1 引入固定成本的概念。

固定成本就是不隨工作量的變動而變化的成本,即每月無論運量多少都固定發生、保持不變的成本和費用。以中鐵快運的行李車爲例,行李車的掛運費也可以算做是固定成本;還有行李員的工資等人工費用,並不隨發送件數的增減而變化,因此也算作固定成本。

1.2 計劃體制下的快運產品運價體系。

在競爭激烈的物流市場上,只有靠優質的服務、優惠的價格才能爭取更多的客戶,在各個物流企業服務質量相差不多的情況下,價格必然成爲競爭的焦點。因此計劃體制下的固定價格和市場的自由價格是一對矛盾體,也是擺在所有鐵路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1.3 從管理會計角度出發,充分利用鐵路資源,使邊際利潤最大化。

通過筆者日常瞭解,局管內的行李車大部份倉位都處於閒置狀態,有的行李車只裝幾件貨物,甚至有的常年全程空車跑,直通列車也不是趟趟滿載。那麼我們就可以下浮運價,以稍低(接近或低於公路運輸)的價格開拓市場,增加快運公司的營業收入,彌補固定成本支出,這樣可以增加邊際利潤,從而擴大了市場份額,使公司的利潤最大化。

所幫助。

管理企業的方法論文 篇四

摘要:

對於企業來說,傳統的粗放式管理已經不能適應其發展,精細化管理作爲一種新型的管理方法,是現代社會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能有效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從而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求。文章探討了水泥電杆製造企業如何實行精細化管理,同時也分析了在運行精細化管理時所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

製造企業;水泥電杆;精細化管理

面對不斷變化且競爭劇烈的市場環境,水泥企業如何安家立命成了重要問題。面對目前的機遇與挑戰,水泥電杆製造企業所需要的支撐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就目前而言,企業精細化管理是幫助企業應對機遇與挑戰、提高自身競爭力以及更好應對市場需求,從而促進水泥企業的穩步性發展。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水泥行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發展與進步,水泥電杆製造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力也越來越激烈,水泥價格高位徘徊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等都是加劇企業間競爭力的重要原因,這就給水泥電杆製造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與挑戰。針對這樣的形勢,必須引進新的企業管理方式,特別是加強企業的精細化管理,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進一步發展與壯大。

1 企業精細化管理的目標與意義

所謂精細化管理,指的是在管理上更加精細與完善,在社會分工與服務質量精細化的前提下,以及常規管理的基礎上,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昇華現代企業管理文化與理念。企業精細化管理的主要目標是儘可能地降低管理所需資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成本。現代化生產主要是集約化與規模化,而企業精細化管理是爲適應這一生產,通過實施管理責任制,將管理責任更加具體化與明確化,從而保證企業的戰略與規劃能夠更好地落實。水泥電杆企業實施精細化管理方式的意義重大,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1 精細化管理有利於企業改革創新制度

就目前水泥電杆製造企業來說,精細化管理模式是其發展的必然途徑,在現代化信息與科學制度下,水泥企業要想在管理上有進一步的提高,就應該最大化地發揮人力資源作用,保證水泥電杆製造企業的安全生產與進步,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益以及安全意識。過去的企業管理理念比較落後,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水泥企業的發展,不能很好地適應水泥企業的深化改革與創新。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對企業的管理要求不斷提高,使得精細化管理成爲了必然趨勢。精細化管理能有效地保障企業人才資源的合理利用,在體制創新時期,精細化各管理步驟,在創新技能與管理方法上做到精益求精,是資源合理分配的重要基礎,與此同時,在企業意識與觀念不斷提升的基礎上,使得企業的創新力與凝聚力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1.2 有效提升企業的執行力

精細化管理在企業中的運用,能夠有效強化企業的管理方法,從而全面推動企業的和諧發展。精細化管理首先是規範企業的運作以及明確企業的管理目標,其次是對管理方式進行細化與創新,最後保證了企業的每項管理方法都做到位,從而提高了水泥電杆製造企業的管理效益,保障了其整體的經濟效益。因此,在水泥電杆製造企業的管理過程中,要積極強化其團隊協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其執行力。

1.3 促進企業的和諧穩定發展

面對不斷改革與創新的企業管理,精細化管理模式不僅促進了管理過程的精細化,也促進了管理工作的科學化。精細的管理方法與理念,不但提高了企業成員的價值管理協調能力,而且提升了其競爭力與凝聚力,促進企業內部的發展與和諧。在管理方法與管理體制上的創新,能有效保證企業管理模式的先進性,有利於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通過精細化的企業管理模式,使得其整體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促進企業管理的和諧與發展,這也是水泥電杆製造企業長遠發展的最根本保證。

2 水泥企業精細化管理的內容

2.1 工作組織系統化

企業的組織系統是否完善,對企業的工作目標的最大化實現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管理體制下,因爲企業內部各自擁有本部門的狀況與管理信息,導致各業務管理部門之間有着嚴重的職責交叉與信息不暢通的現象。通過設計科學合理的管理系統,使得工作組織更加系統化,從而實現精細化管理。

2.2 工作目標清晰化與明確化

實現企業精細化管理的前提就是清晰與明

確的工作目標,明確管理目標不但可以提高企業的向心力與凝聚力,而且可以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另外,企業還比較審覈工作目標的合理性與科學性,不僅要符合實際的工作需求,還要滿足客戶的需求。

2.3 管理資源使用最大化

企業必需的管理資源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限的,其爲了實現較好的效益,就必需儘可能地降低成本,使得管理資源使用最大化。首先是擁有一定質與量的員工,這將會直接影響到企業工作的開展與特定目標的實現;其次是擁有開展工作所必需的各種信息資源,這將會直接影響企業的工作效率;最後是各類經費和資金的使用情況,因爲各種資源歸根到底還是有限的,所以將各類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是企業實施精細化管理必須重視的問題。

3 企業精細化管理的發展方向

3.1 以人爲本,實施人力資源精細化管理

在所有企業中,人是企業存在與發展的重要基礎,管理強調以人爲本是首要前提,現代企業文化的發展更是將以人爲本作爲主要條件。在水泥電杆製造企業中,人力資源管理應該將員工的安全管理作爲基礎,不斷提高企業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也要保證生產的安全。同時,要定期地對員工進行技術培訓與安全培訓,強化員工的技術水平與整體素質,完善考覈體制,實行有效的獎懲制度,以人爲本地進行人力資源精細化管理,提高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有利於企業效益的提高以及員工自身素質的提高。

3.2 轉變觀念,實施財務精細化管理

對於水泥電杆製造企業來說,生產成本是影響企業效益的重要因素,實施精細化管理的最終目的是保證生產安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業生產管理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發展。所以,必須改變傳統的觀念,將財務精細化管理具體化,強化企業員工的財務管理意識,使其能夠在企業生產過程中,保持良好的節約意識與觀念,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3.3 實行6s管理模式

“6s管理”由日本企業的5s擴展而來,是現代工廠行之有效的現場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不僅是能夠提升企業形象,整齊清潔的工作環境,能夠吸引客戶,並且增強自信心;減少浪費:由於場地雜物亂放,致使其他東西無處堆放,這是一種空間的浪費;提高效率:擁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可以使個人心情愉悅;東西擺放有序,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搬運作業;質量保證:一旦員工養成了做事認真嚴謹的習慣,他們生產的產品返修率會大大降低,提高產品品質;安全保障:通道保持暢通,員工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會使生產及非生產事故減少;提高設備壽命:對設備及時進行清掃、點檢、保養、維護,可以延長設備的壽命;降低成本:做好6個s可以減少跑冒滴漏和來回搬運,從而降低成本;交期準:生產製度規範化使得生產過程一目瞭然,生產中的異常現象明顯化,出現問題可以及時調整作業,以達到交期準確,這些對水泥企業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4 結語

總而言之,水泥電杆製造企業實行精細化管理,是其他管理理念上的進一步昇華,與目標管理以及全面預算管理等等是有緊密聯繫的。企業的管理理念主要是爲企業的效益服務,因此在不斷創新的基礎上,以企業效益爲首要目標。精細化管理是企業進一步強化自身管理理念的重要方法,使得企業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與需求,抓住機遇與挑戰,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高金。戰略佈局決定市場能力—冀東水泥發展

的思考[j]。中國水泥,2010,(5)。

[2] 鄭瑞宏,趙鵬飛,武洪明。試述水泥企業精細化管

理[j]。中國建材,2010,(3)。

[3] 田延平。水泥企業如何做好出廠水泥的質量管理

[j]。中國水泥,2009,(5)。

關於企業管理的論文 篇五

前言

構建和諧社會作爲當前社會的主旋律,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企業作爲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爲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對構建和諧社會有着直接的推動作用。因此,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大力推進和諧企業建設。推進和諧企業建設是一項全面系統的工程,涉及到企業建設的方方面面,建設和諧企業的過程中,需要加強物質基礎的建設,營造適合企業發展的有利的外部環境,挖掘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的,加強企業文化管理的工作,以推進和諧企業建設。

企業文化內涵的認識與建設的必要性

(1)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就是一個企業的存在形態。它是企業所有成員在長期創業和發展過程中,培育形成並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標、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和行爲規範;它是企業理念形態文化、物質形態文化和制度形態文化的複合體。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適應外在市場變化中形成的一種產物,由於外在社會需求的力量是巨大的,企業只有順應了人們需求的發展才能存在。

(2)中小企業創建優秀企業文化的必要性

優秀企業文化具有多種功能:

一是約束功能。作爲一個組織,企業爲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必須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來規範人在生產經營中的行爲,進行“硬”約束。企業文化的約束功能除了這一方面外,更強調以一種無形的精神、價值、傳統等因素,形成文化上的約束力量,對職工行爲起到約束作用,這就是軟約束。

二是導向作用。企業文化反映了企業整體的共同追求,共同價值觀和共同利益,這種強有力的文化,能夠對企業整體和企業的每一個成員的價值取向和行爲取向起導向的作用。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自身系統的價值和規範標準,對企業成員個體思想和企業整體的價值和行爲取向,發揮導向作用。企業文化的導向功能,主要是通過企業文化的塑造來引導企業成員的行爲心理,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價值觀念,自覺自願地把企業目標作爲自己的追求目標來實現的。

三是凝聚功能。企業文化通過企業成員的習慣、知覺、信念、動機、期望等微妙的文化心理來溝通企業內部人員的思想,使人們產生對企業目標、準則和觀念的認同感,使企業人員樂於參加企業事務,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爲企業羣體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對企業產生歸屬感和自豪感。同時,企業羣體對企業成員進行鼓勵和認可,又會大大加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對羣體的歸屬感,使企業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業管理文化的創建策略

(1)強化企業的責任意識,要積極從事社會公益事業

企業在關注自身發展的同時,必須勇於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自覺把社會的和諧穩定和企業自身的發展結合起來,爲和諧社會的構建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同時,企業在投身公益事業的過程中,樹立了自己良好的形象,贏得了政府和社會的廣泛認可與支持,也爲自身的發展營造了寬鬆、有利的外部環境,必將進一步促進企業自身的健康、持續發展。

(2)強化企業的責任意識推進和諧企業建設

企業建設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企業是社會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社會大家庭的一個重要成員,與社會有着緊密的聯繫,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方的支持。所以,企業在注重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必須關注社會的發展,強化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只有這樣,才能爲企業自身的發展贏得更爲廣闊的空間,更加寬鬆的環境。強化企業的責任意識,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企業要想實現長遠發展,改變以前的粗放式經營模式,切實增強企業科技水平,優化自身產業結構,拉長產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模式,將資源的合理開發與生態環境的保護並重,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實現企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3)加強文化建設,爲推進和諧企業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企業中形成的良好整體精神風貌,是企業的一筆無形資產,對企業的每一位員工都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優秀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的快速、持續、健康發展有着巨大的推動作用,它可以增強企業的向心力、凝聚力,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團結、激勵、鼓舞員工積極推動企業的發展。因此,構建團結奮進、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是推進和諧企業建設的有力保障。嚴格的管理是企業高速運轉的內在需要,保證人、事、物到位,保證競爭能力增強。以嚴格文化來影響整個企業,特別是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4)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爲推進和諧

企業建設提供內在動力推進和諧企業建設必須處理好企業內部的各種關係,努力營造團結、協調、有序的氛圍。而員工作爲企業發展的主力軍,是企業前進的主要推動者,協調處理好企業與員工的關係,員工與員工的關係,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在企業各種關係的處理中就顯得尤爲重要。調動員工積極性,要處理好企業與員工的關係。企業經營者要樹立以人爲本的理念,不要僅僅把員工看作是企業的僱員,而應該把員工看作是企業的資源,要尊重他們、善待他們,努力爲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調動員工積極性,還要處理好員工之間的關係。企業要在員工之間營造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努力保持員工利益關係的平衡與穩定,以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把合適的人用在合適的崗位上,做到人盡其才、各盡所能。

企業就像一臺運轉的大機器,只有每個零件在控制範圍之內正常的運動,企業才能生產出競爭力。而要衆多的零件都能按照總體要求運行,惟有規範的企業制度纔可實現。

[1]成樹軍。淺論企業管理文化對國有企業發展的意義[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xx,(24):227-228.

[2]閆勃。推進“五精”管理文化創建新型高效能化企業[J].現代企業,20xx,(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