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做強林下經濟 拓展增收渠道典型做法經驗總結

做強林下經濟 拓展增收渠道典型做法經驗總結

做強林下經濟 拓展增收渠道典型做法經驗總結

汶川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北緣、阿壩州東南緣的岷江上游兩岸,是阿壩州的南大門,素有“川西鎖鑰”和“西羌門戶”之稱,是大禹的故鄉、熊貓的家園。縣轄7鎮69村,人口9.34萬人,面積2084平方公里,其中:林業用地273.16萬畝,有林地面積169.54萬畝,森林覆蓋率56.85%,是全國生態重點縣之一。全縣擁有商品林35.27萬畝,生態公益林237.89萬畝,具備發展林下產業得天獨後的優勢條件。林改以來,農民對林地擁有了更多的生產經營自主權,能自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實現了森林旅遊、林下產業、養蜂立體發展。

一、行政推動,爲林下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爲盤活林地資源,實現立體發展。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林下經濟發展,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爲提高林地綜合利用效益、促進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成立林下產業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強化指揮和協調職能,將此項工作列入各鄉鎮年終考覈範圍,納入鞏固扶貧成果開發序列。縣領導多次組織召開林下經濟工作推進會、部署會,及時研究解決推進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積極爲林下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同時,將扶貧資金及全縣涉農資金向林下產業發展傾斜。

二、扶壯龍頭,帶動林下產業發展

一個好的產業模式,離不開龍頭帶動,扶壯龍頭,帶動產業發展,是推動林下產業發展行之有效的手段。我縣要緊緊抓住林下產業發展的大好機遇,以扶壯林下產業龍頭企業爲抓手,通過從項目資金上給予支持,從政策上給予傾斜,積極鼓勵引導林下產業從一家一戶鬆散型發展模式向“公司(協會)+基地+農戶”集約化模式轉變,走產業化發展道路。通過不斷的探索和發展,走出了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成立養雞協會、養蜂協會、林下中藥材種植協會、養豬協會等林下經濟組織,解除農戶的後顧之憂,爲全縣林下經濟的快速發展夯實了基礎。積極培育汶川縣天然農產品開發企業,在縣政府相關部門的扶持和引導下,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實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一體化經營,按照“統一供小雞、統一飼料、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用藥防,統一回購”的“五統一”方式與農戶合作,以及技術服務中心、產品經銷處等基礎設施,與農戶實行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從而延伸了“林、牧、農”三位一體的循環經濟鏈條,使農民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致富之路。

三、強化服務,爲林下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爲切實解決林下經濟發展中的技術問題,整合技術服務資源,成立了以林業、畜牧、農業、科技等部門爲主導的技術服務組,分片包乾定期下鄉進行林下經濟實用技術培訓,提供全方位技術指導服務,直接送科技到田間地頭,手把手傳授林農實用技術,切實讓林農看得見、學得會、用得上、能致富,不斷提高農民技術骨幹和示範戶的專業技術、技能水平,爲林下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四、創新模式,實現立體發展

在發展林下經濟上,要以高質量發展站位謀劃,前瞻性發展,逐步建立起林地上保護和建設生態、林下發展養殖種植、溝壑水塘養蛙養魚,林間養蜂、“四旁”栽竹植樹種花的立體發展模式。一是林海綠色生態遊。通過發展林海旅遊業讓農民吃上了生態飯,以鷂子山爲代表的生態康養旅遊點,包括鷂子山養生堂、達拉布森林公園、水磨仁吉喜目谷、核桃坪趙公福地、映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草坡自然保護區、龍溪阿爾溝滑雪場等景區景點,建立完善鄉村遊、生態遊,舉辦櫻桃採摘、大熊貓生態旅遊等生態遊模式,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社會經濟效益。二是大力發展林下產業。近年來基本形成了林畜、林禽、林蔬、林藥、林花、林糧、經濟林套種等7種模式。林畜模式以林下養豬爲主,林禽模式以林下柴雞養殖爲主,林蔬模式以林下種植蔬菜爲主,林藥模式以林下種植藥材爲主,林花模式以林下種植花卉爲主,林糧模式以林下種植綠豆小雜糧爲主,經濟林套種就是林下種植花生、山藥等經濟作物。三是實施空中林業,形成蜜蜂養殖基地。依託豐富的林果資源,大力發展蜜蜂養殖業,拓展市場向內地,向沿海地區發展。特色產業興起,將促進了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