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讀書經驗交流

第一篇:讀書經驗交流材料

讀書經驗交流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能豐富人生、陶冶情操、激發意志、催人奮進。可以說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必定是一個富有內涵的人。我班開展了一系列的讀書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推動了小學生課外閱讀,也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各種活動的開展也推動了閱讀的開展。豐富學生閱讀,陶冶學生情操,在閱讀中積累,在積累中感悟,在感悟中收穫。特別是有些學校借讀書工程開展的契機,將此活動推廣開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閱讀,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在其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喜歡上讀書。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指導學生有計劃地合理地進行課外閱讀

(1)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古人云:“世間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確實在社會上處處有語文,人人時時學語文、用語文。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美,讓學生接觸了各種類型的文章,在老師的引領下,文字帶他們進行了時空的穿梭,領略了各種風情,遨遊了藝術殿堂,

(2)在平時的課外閱讀教學安排時,還可以結合一些特殊的課文,特殊的節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紀念日等,有計劃地開展系列活動,請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相關資料,並根據資料,配合班級或者自己進行各種形式地處理與表達。幫助學生廣開信息渠道,大量儲存了各種信息單元,使學生初步具備集中與擴散相結合的信息處理能力。

(3)、指導學生從課外讀物中吸取營養,學會積累

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與訓練。常言道:“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道理就是如此。

“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因此,我們創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其讀書興趣,積累儘可能多的典範性的語言材料,積澱儘可能多的語感經驗,不斷豐富學生的“心理詞典”

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鼓勵學生勤動筆

在閱讀中,方法是很重要的,掌握了方法,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要鼓勵學生在書上做筆記,劃線、打重點號,也可以邊讀邊思考,及時地把精彩的片斷、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隨時摘錄下來。閱讀後用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體會、見解,積極開展年級組內讀後感和讀書筆記寫作比賽。促進他們做到勤動筆,及時寫出自己的感受的習慣的養成。使理解消化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滲透性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榜樣就在身邊,我們需要更加努力!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更加明白了:書,就像我們人生這條蜿蜒小路上一朵朵鮮花,你採擷的越多,生活便會越豐富多彩。學生廣開信息渠道,大量儲存了各種信息單元,使學生初步具備集中與擴散相結合的信息處理能力。

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與訓練。常言道:“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道理就是如此。

“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因此,我們創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其讀書興趣,積累儘可能多的典範性的語言材料,積澱儘可能多的語感經驗,不斷豐富學生的“心理詞典”

第二篇:教師讀書經驗交流

教師讀書經驗交流

衆所周知,知識在幾十倍地爆炸。社會流行這樣一條“知識折舊率”:一年不學習,自己知道;兩年不學習,同事知道;三年不學習,學生知道。一勞永逸已經不是我們追求的精神標本,以不變應萬變已經不是我們嚮往的神話。當今知識的更新率實在是太快了。對於我們的生存和發展來說,我們最大的心病是一不小心就成了文盲。要適應這種變化,我們就得學會怎樣讀書。因此,作爲教師,我想,讀書的關鍵也許是:

第一,要通過讀書,培養自己的人文素養,提高綜合能力。人文素養是一個人能力結構中的一個“軟件”,軟件往往比硬件難搞,這是計算機領域裏的常識。可以肯定,人文素養不佳將成爲你的營養不良症。人文素養不僅會決定你的教學水平高低,還會滲透到你的人格與個性中,影響你的教育世界觀與教育方式,甚至造就你一系列的教育習慣。懂了這些,我們也許就會理解朱老師給我們列出的書目以及說明,而且我們會用行動不會讓朱老師由希望變成失望。當然這世界書籍(就算是好的吧),就是你什麼都不幹,光讀書也是讀不完的,況且我們的工作性質又決定了沒有更多的時間。所以也不一定什麼都讀,關鍵是要有悟性,這就要求我們:讀書不是追隨,而是要有自己的參與;讀書不是接受,而是要有自己的創建;讀書不是仰視,而是要有自己的發現;讀書不是揣測,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斷;

讀書不是遵從,而是要有自己的批判。

不然,就會出現精神,情感,認識等方面即人文素養的僵化,退化,惰化,僞化,通化,同化??導致最後成了五腳書櫥。第二,要通過讀書,把專業知識轉化爲專業能力。讀書不是讓我們成爲書籍的倉庫,把腦袋變成了裝書的袋子,而是書要爲我所用,讓“吃下去的食物”轉化爲營養,成爲你工作中的生產力。

林肯一生博覽羣書,在當總統之前是大律師,但他和三教九流的人交流沒有絲毫障礙。他的學識,口才和他的人格一樣征服了從伐木工人到參議員等幾乎所有的人。林肯一生常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把叢書中讀來的東西講給別人聽,同時總是加上自己的看法。一個手不釋卷的人能吸引大羣的勞動者聽自己講書中的故事,這需要高超的表達能力,需要有一雙善於挑選知識的眼睛,更需要把人家的語言和思想轉化爲自己的語言和思想的能力。生下來就一貧如洗的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選舉八次都落敗,兩次經商失敗,但他從沒有放棄讀書。

馬克思與林肯是同時代的人,他對林肯的評價是:“??總之,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罕有人物。這位出類拔萃的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樣謙虛,以至只有已經成爲殉難者倒下去之後,全世界才發現他是一位英雄。”

從我國文化發展的歷史來看,我們的讀書文化是書齋文化,而外國的讀書文化是實踐文化,是指向行動的文化,完成書齋文

化向實踐文化的轉型,是21世紀中國教師的一個重要使命。要完成書齋文化向實踐文化的轉型,就要先把讀書的過程作爲備課的過程。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高萬祥可以說是愛書愛到骨頭裏。他說,書籍是學校中的學校,對一個教師而言,讀書就是最好的備課。

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或四處搜尋經典教案,或完全照搬人家教法,那你就要讀書。在這裏,我又想起了商友敬說的話:“知識由兩個層次組成,浮在上面的是‘信息’,它能爲你所用,而不能沁人心扉;沉在下面的是‘文化’,它積澱而爲你的修養,思想,觀念。我們今天讀書的弊端是取其‘花’而不取其‘實’,大家都成了追逐信息的‘狂蜂浪蝶’,難以培養出有文化,有修養,有思想觀念,有獨立人格的‘讀書人’”。由此,我們必須把讀書作爲一種享受,一種執着,纔是真正的讀書人,纔是真正的備課。這樣,在你所教的那門學科領域裏,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學科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基礎知識,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當你讀過了羅曼?羅蘭寫的《貝多芬傳》,再教學課文《月光曲》時;讀過《走下聖壇的周恩來》,再教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一夜的工作》時,在你看來一定是小菜一碟――

輕鬆自如。

教師還要建立起自己的藏書,使之成爲自己的老師,每天去向它們請教。那麼,每過一年,你的學科知識就變得更加豐富。我想,一些經典藏書佈滿你家裏整個牆頭不說,《人民教育》、《隨筆》、《教育參考》、《中國教育報》、《讀者》、《讀書》等雜誌報刊也會成了你生活的伴侶。工作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裏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給教師的建議》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教師因讀書鑄就的備課靈魂,便成了教育的永恆愛心,理想信念,社會良知以及社會責任心。這,纔是一個“真正的教師”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第三篇:家長的讀書經驗交流文章

當孩子的朋友

隨着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大,孩子閱讀的書也越來越多,涉獵的知識面也越來越廣.我們作爲家長知道,現在的書籍市場,爲了追求利益,各種形形色色的書都有.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的閱讀有益的書,是我們很大的責任,要想做到這點,我的做法就是:俯下身子當孩子的朋友.談不上經驗,就是一點體會.

當孩子的朋友就要想孩子所想.

做爲一個二年級的孩子,喜歡什麼樣的書呢?我的孩子喜歡讀書,不管什麼書,抓起來就可以看一會.那樣可不行,怎麼辦呢?那麼帶孩子到書店吧,看看孩子喜歡什麼書,色彩斑斕的已經沒有吸引力了,對於這個年紀的孩子,遊戲類的書;故事類的書就是最愛..女孩可能不怎麼一樣,不過,對這一類的書特別是遊戲類的書,要好好把關,你一定要自己親自讀一讀,看看有無暴力等不適的內容.,如果有堅決不能要.正規的國家兒童刊物,一般都是可以的,不過千萬別喜歡就一氣買很多,不防搭配着買幾本情景故(來自好範 文網)事類的和童話故事類的,或者是科普類的書.學校推薦的書目都是不錯的書,我們作爲家長都喜歡看,何況孩子呢.

當孩子的朋友就要做孩子的所做.

讀書是快樂的,我在家有空的時候,喜歡和孩子一起看書.一起安安靜靜的看書,孩子從書中吸取知識,我從書中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當然閱讀的方法也很重要,要仔細觀察,正確引導.有幾次,我發現孩子讀書很快,一本書沒多久就看完了.一問,也知道大概的意思,可其中精

彩的描寫卻知之甚少,那麼我就和孩子一起看,讀到精彩的句子,我就發幾句感嘆,做一下語批.孩子感覺很好玩,他也就去找精彩語句了,也學着去做語批,也就認真讀了.這樣就好了,孩子從故事的吸引中學了精彩的描寫,學了聯想.自然寫作文的語言也就豐富多了.

當孩子的朋友就要用孩子的思維去解決問題.

在讀書過程中,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定要用孩子的思維方法去思考問題,去解決問題.例如,當孩子不願意看書時,不能用強硬的方法.應該一點點培養閱讀的興趣,慢慢讓孩子知道讀書的樂趣,並且和孩子一起爲學到知識而高興,從而增加閱讀的樂趣.有一次,孩子遇到一個成語,不知道什麼意思,問我.我知道他喜歡聽故事,孩子都喜歡的,於是我就給他講了這個成語的故事.並且告訴他要學會自己去查字典,去自己解決遇到的問題,並且拿出成語詞典,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呵呵,字典也就成了一本很好的書.在孩子閱讀中,不同的孩子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只有真正的從孩子角度出發,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使孩子真正的把家長當成朋友,能和家長交流,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更好的解決遇到的閱讀問題.

孩子慢慢的長大,只有真正的把孩子當成知心朋友,才能融入到孩子成長中,才能瞭解孩子閱讀的需求,更好的指導孩子的閱讀,和孩子一起愉快的成長.

第四篇:讀書經驗交流

搞好班級共讀活動推動學生課外閱讀

近年來,我校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以“古詩文誦讀”爲特色,以課外閱讀爲突破口,以師生共讀爲活動方式,努力提高師生的文化底蘊和精神素養。我們班在學校大方針的指引下,立足學生髮展,從推動學生課外閱讀入手,搞好我們班的特色教學。

一、尋找鮮活的閱讀源頭。

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首先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讀什麼?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給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是教育者極重要的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我認爲教育者的立足點應該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以孩子的興趣爲中心通盤考慮,綜合開發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

1、課外讀物要能滿足孩子心理需求

學生喜歡看圖文並茂的圖畫書,針對這個特點,我們向學生推薦他們自己喜歡讀的繪本,如:《笑貓日記》、《小鹿斑比》、《我的媽媽是精靈》《塔頂上的貓》等

2、課外閱讀要能純淨孩子的精神

閱讀古詩文是課外閱讀很高的境界,也是一個成熟的閱讀所必須經歷的一段生命歷程。古詩文名著能溫暖孩子的心靈,打開他們美好而又人道的精神世界。因此,我們讓學生閱讀校本教材《詩韻飄香》《弟子規》和《三字經》等古詩文。

二、追求理想的閱讀方式

有了好書、孩子們感興趣的書,接下來我們考慮孩子們應該怎樣讀書?2014安徒生獎得主錢伯斯認爲: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我們是否能把自己作爲讀者的熱情傳導給孩子,是否能讓孩子保持閱讀的激情。可以這樣說,理想的閱讀方式就是能推動持續閱讀興趣的方式。

1、開放孩子的閱讀方式

課外閱讀是一種很個性化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據孩子的愛好和興趣而存在的獨立的讀書活動。對待孩子的閱讀方式,我們要寬容一些,更寬容一些。

開放的閱讀方式,除了在看與不看方面可以自由選擇外,在閱讀的量上也應以寬容的標準來對待,語文課程標準對國小階段的閱讀總量規定是不少於145萬字。在實踐中,我們根據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允許孩子的閱讀量有增有減。同時我們認爲閱讀量,還應該包括對於同一本書或同一篇文章閱讀的次數。同一本書或同一篇文章,第二次閱讀與第一次閱讀相比,由於閱讀的時間、環境、方法以及讀者的心境、閱歷、對世界的看法都可能發生變化,因而對文本的解讀就會有新的見識、感受和發現。特別好的作品,一定要改變一次性閱讀的習慣,多讀幾遍,鑽得深,悟得透,才能產生新的思想,鑄出新的語言,運用起來纔會左右逢源。

2、開展好親子共讀活動

我們中年級的閱讀主要在引導和保持孩子的閱讀熱情,力求讓孩子在一身輕鬆的狀態下,進行主動積極的閱讀,達到啓動思維、激發情感,有所理解,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想的閱讀效果。爲此我們通過召開家長會,一起探討如何有效地進行“親子共讀”,如何讓課外閱讀發揮它巨大的作用和潛力。

3、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習慣的形成可以有兩種基本的途徑:一是制約,我們教師指導學生搞好每天的早讀。我要求學生到校後先自由閱讀課外讀物,等大多數同學到校後,再由負責讀書的班幹部帶領學生一起閱讀指定內容。二是暗示,在閱讀課上,我堅持爲孩子們朗讀優秀課外美文,朗讀虛構的、有故事情節的、有一定厚度和深度的文學作品,朗讀精彩片段,朗讀開頭,朗讀結尾??,使每次的朗讀欣賞成爲學生最嚮往的時刻,既調動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又讓閱讀的習慣在這有效的暗示中逐步養成。

三、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

舉辦紮實有效的讀書活動,能夠有效地提高閱讀效果。我們每週開設四節讀書課,開展行之有效的班級讀書活動。我們注意方法的引導與榜樣的激勵,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收集整理有關讀書的方法,將方法介紹給學生,讓學生有閱讀的指南,同時要求教師收集整理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和名人讀書故事,發現身邊的讀書典型,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在榜樣的引導下,在古人的教導中學會讀書,喜愛讀書。

總之,課外閱讀會讓學生飛到浩瀚的書海里去遨遊,去探索奧妙無窮的大

千世界,去欣賞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去享受知識,享受語文!今天我們的學生手捧書本在校園內孜孜以求,讀書成了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內容,展望明天,我們相信我們的孩子們必將收穫更多閱讀帶來的碩果。

讀書經驗交流材料

宋桂敏

書籍,是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結晶,是知識的寶庫,是廣大少年兒童的良師益友,也是孩子們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渠道,而課外閱讀則可以充實和擴大課堂學習的內容。搞好課外閱讀,培養他們良好的讀書習慣,對於孩子們加深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開拓視野,提高興趣,培養自學能力等都會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師要充分重視這項工作,並且在具體活動中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注意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閱讀活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用這種方法介紹新書,很容易感染少年兒童,激發他們的讀書興趣,效果很好。組織評書活動。高年級的學生閱讀範圍要廣闊一些,他們看了一些書籍後,很想有機會交流一下對書中人物的看法。組織評書活動,可以提高孩子們的閱讀水平。(二)推薦優秀讀物,培養少年兒童選擇書刊的能力。 目前出版的書刊相當多,老師要堅持把那些健康有益的兒童讀物介紹給孩子們,決不能讓一些格調低下、內容荒誕的書刊毒害孩子們的心靈。老師必須熟悉少兒讀物的出版情況,及時瞭解出版信息,並積極向孩子們推薦好書。在向少年兒童推薦圖書或報刊時要注意內容廣泛一些,防止“吃偏食”,應該培養孩子們多方面的閱讀興趣。在指導隊員挑選圖書的時候,可考慮以下幾點: 1.挑選有助於鞏固擴大和加深課堂知識的讀物。可以參照教學大綱和出版社推薦的圖書目錄來確定。 2.介紹那些能夠滿足少年兒童在文學、歷史、科技等某一方面興趣愛好的讀物。 3.可以結合當前形勢、不同節日和周圍環境的特點介紹書籍。例如,結合國家重大政治生活,推薦有關政治、歷史方面的通俗讀物;在某一部有較大影響的影片、電視片放映時,介紹有關的文藝、歷史讀物;不同的季節介紹有關大自然科學知識的讀物;結合重大節日,介紹黨和軍隊的光榮歷史以及優良革命傳統的故事書籍,介紹愛國主義優秀讀物等等。由於少年兒童閱讀水平的差異,推薦的書目也應該因人而異。

(三)幫助學生學會從書報中吸收“營養”。 讀書看報的目的就是從中吸收“營養”。可是,在讀書活動中,有的學生看書不認真,光追求故事情節;看書也沒有什麼選擇,拿到什麼看什麼;還有的同學看書缺乏分析判斷,什麼都學,

什麼都信……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豐富情感、提高認識、增長知識、發展語言等多方面吸收“營養”。 1.組織讀書討論會。少年兒童閱讀了書籍以後,常常被書裏的故事情節所吸引,同情甚至模仿書中的主人公。但是,他們對於書裏的重要事件和主人公的行爲應該怎樣評價,卻不能獨立地進行思考分析。通過讀書討論會的形式,大家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認識,有利於幫助少年兒童領會書籍的中心思想,學會評價書中的人與事,分清是與非,明辨好與壞,搞清對與錯。這些都需要老師加強指導。 2.組織讀書心得交流會。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那些通過讀書看報提高學生自身水平的具體經驗,用這些寶貴的經驗來培養孩子們的讀書能力。同時,老師也要及時地把學生中良好的讀書方法、可喜的讀書收穫通過交流會的形式向大家推廣。啓發大家要用科學的方法讀書,不要死讀書,做書的奴隸。3.組織讀書讀報表演會。引導學生根據書報中的故事、童話、詩歌等作品,自編自排自導自演一些有關的文藝節目;也可以根據書報中學習到的知識,開展實驗、製作、講演等活動。 通過開展以上活動,鞏固和發展在讀書中學到的知識與本領,提高學生從書報中汲取營養的能力。

總之,閱讀作爲學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內容之一,每一位老師都應當很好地重視起來,認真負責地開展工作,並結合不同的情況,推陳出新,搞出特色來。

讀書經驗交流材料

宋桂敏

讀書活動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載體。多年來我一直十分重視組織學生開展讀書讀報活動, 爲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我開展瞭如下的讀書活動:

1、推薦圖書

不同年級,不同內容,不同要求,循序漸進。我在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活動中,根據不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成長的規律和不同生心理特點進行細化指導,提出不同的要求,不搞"一刀切"。1~2年級熟讀背誦經典兒歌、童謠;3~4年級熟讀背誦經典詩詞,瞭解古詩的作者背景、注詞釋義、古詩今譯、名句賞析等各方面的內容。5~6年級古詩、兒歌、童話、寓言、小說、歷史故事、科普知識等都應涉及,閱讀面要廣。

2、做好讀書筆記。

同一級同一班,根據學生認知水平不同,也按層次的不同提出不同讀書筆記的要求。層次低的摘抄型:摘抄好詞好句,科學珍聞,生活常識等以豐富語言,增長知識,啓迪思維,陶冶情操。層次中等的提綱型:把文章要點或基本內容提綱挈領寫下來,掌握文章脈絡,從中學習表達事物的方法。層次高的感想型:閱讀後,結合自身經歷寫出對有關問題的認識及感想,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續編故事,改寫故事,培養創新思維。我們要通過提示範例,摘錄講評,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學生做筆記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活動,豐富學生的積累。

3、課內課外結合。

我比較注意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節選的原文或作者的其它作品,也可選擇與課文體裁、寫法相似的讀物,或閱讀與兒童影視相關聯的書。在學習課本中的某一篇目時,就有必要增加一些課外閱讀活動。學完了朱自清的《匆匆》,可以找一些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來閱讀,並以“朱自清散文朗誦會”或“朱自清作品欣賞會”等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檢驗閱讀成果。又如:六年級上學期學完大綜合《輕釦詩歌大門》,我班開展了“我也來當小詩人”詩詞競賽活動。比賽的形式有即興背誦、背詩接龍、搶答環節(老師出示圖片以及詩意,學生搶背)、

配樂背誦、現場自由發揮寫詩。同學均能踊躍參加,有的還背出了我們老師都不太熟悉的詩,所寫的現代詩,無論從表達方面,還是詩詞意竟方面着實讓我們驚訝。(事後我還讓學生分組把比賽時所準備的、自己所寫的詩歌篇成一本詩哥總集,展示在課室的學習欄上,互相觀摩評比)

以班級爲單位,開展“詩文朗誦會”、 “課本劇表演賽”、 “故事大王評比”、“ 讀書心得交流會”、“讀書筆記展評”“小博士擂臺賽”、“佳作欣賞”及辦班報、編手抄報、寫名人警句條幅等課外閱讀擴展活動。定期評選 “讀書之星”“小小博士”“故事大王” “優秀讀書筆記”等,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活動的開展不僅反饋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也提高了表達能力,極大地激發了課外閱讀的信心與熱情,使其積極、主動地獵取知識,博覽羣書,逐漸把讀書作爲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第五篇:讀書經驗交流

找方法﹐讀好書---讀書經驗交流

我喜歡讀書﹐也經常與他人作經驗交流。在這裏﹐將我一些讀書心得與各位交流分享﹐希望能拋磚引玉﹐並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建立讀書的興趣?

讀書的關鍵是化被動爲主動。換句話說﹐就是要建立讀書的興趣。而要建立學習的興趣﹐首先必須激起讀書的慾望﹐必須要有讀書的動力。我這裏有一個自我加壓的方法﹐就是結合自己的工作﹐給自己一個主題或一個目標﹐採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努力將某一問題研究透﹐並爭取發表或開發成一門講授課程﹐去與別人交流。有了壓力﹐動力自然而來。

其次﹐要有讀書的氛圍。如果你的朋友圈子都是麻將愛好者﹐那麼你耳濡目染﹐你的日常生活也大概如此。正所謂物以類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記得在大學讀書時﹐當時有校園四大派之說﹕麻派﹑託派﹑舞派﹑鴛鴦蝴蝶派﹐大抵同樣的意思。因此﹐你所在公司﹐所在部門﹐家庭環境﹐以及朋友圈子﹐對個人的興趣影響都至關重要。

第三﹐讀書要與電影﹑書評等多媒體形式相結合。至今我還記得1990年讀《亂世佳人》這本書時﹐所抱有的極大興趣﹐以及讀書的速度和吸收程度。我能有那麼大的興趣﹐正是因爲我先看了奧斯卡獲獎影片《亂世佳人》﹐並被影片所深深吸引。

最後﹐建立興趣也要講求方法﹐具體講就是問問題﹑找答案。問問題要學會從序言﹑目錄﹑摘要﹑後記甚至每一章節的第一句與最後一句中﹐發現書中的精髓﹐提出可能的問題﹐並帶着問題去書中找答案。

如何讀到好書?

現代社會是知識大爆炸時代﹐信息量非常巨大﹐而每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在個人有限的時間內﹐確保所讀到的書都是精品?首先﹐要利用網絡資源去選擇一些熱門書籍﹐百度﹑雅虎等搜索網站可大大方便你的需求﹐一些專門的網站更要經常去瀏覽﹐如噹噹書店 等﹐在這裏﹐除了可以獲取相關信息外﹐購書優惠﹑送書上門﹑書摘欣賞等可極大方便你的需求。

第二﹐選好的“導師”﹐確保讀好的書。我所讀過的書基本都是精心挑選過的,我有一個讀書方法,就是經常找工作﹑生活中不同的人“聊天”,把他們當作自己心目中的“導師”。如果“導師”讀過五、六本書後,非常推崇其中的一本,我便會毫不猶豫的將其買來。這樣的讀書方式,保證了我讀到的幾乎都是精品。這樣的“導師”﹐一定要比你水平高一些﹐並且你們的興趣要基本相同﹐所以你的直接主管應該是最合適的“導師”。凡是你的上級或你的“導師”所推薦的書﹐不要猶豫﹐買來讀。1

第三﹐要隨時放棄無用的書籍。套用一句比較流行的話﹐要“有所讀﹐有所不讀”﹐無關的﹑無用的書籍當然不讀﹐因爲你的精力與時間畢竟有限。但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無用的?一般的人是無法快速地分辨的。我認爲﹐讀書有三個境界﹐第一個境界﹐是激起學習的興趣﹐覺得讀什麼書都有用﹐如飢似渴。第二個境界﹐是越讀越發現自己欠缺很多﹐有很大差距﹐這個時候你已經深入到知識的海洋﹐到這個時候你才能夠明白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無用的。第三個境界﹐你讀書只是爲了瞭解他人的觀點與你有何不同﹐純粹爲了享受知識的樂趣﹐這種境界很少有人達到。

如何更好地吸收內容

首先﹐推薦“一三”原則。所謂“一”﹐就是買到書後﹐克服一切困難﹐在一週內讀完。所謂“三”﹐就是一定要讀三遍。讀第一遍時﹐要粗讀﹐把書從頭至尾全部讀完﹐並且粗中有精﹐把重點及精華部分用記號標註﹐如下劃線﹑使用熒光筆等﹐並且必要時在旁邊空白處﹐填寫個人批註(如心得等)。間隔一週後﹐再讀第二遍﹐要精讀﹐只讀重點及精華部分﹐對有疑惑的地方﹐粗讀相關部分(相關章節)﹐甚至有必要時﹐找相關資料﹐延伸閱讀﹐精中有粗。再間隔一個月後﹐讀第三遍﹐再次粗讀﹐所有內容都要讀﹐重點閱讀精華部分﹐粗精結合。並且要思考地閱讀﹐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融會貫通。

其次﹐同時閱讀多本相關主題的書籍。這是我攻讀碩士學位時養成的習慣﹐並且很有效﹐特意推薦。每本書的作者雖然講同一主題﹐但認知會有所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會不同。閱讀多本相同主題的書籍﹐等於站在不同角度看問題﹐看的也會全面與深入。同時也要思考﹐甲作者有什麼優點﹐同時還有什麼沒有涉及到或者闡述的不夠深入﹐乙作者又有什麼長處﹐看問題漏掉了什麼。從而發現一些問題或者他們都沒有講到的東西﹐並思考如何闡釋較好﹐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

第三﹐參加讀書交流活動﹐把讀書學到的內容講出來﹐與他人交流分享。將自己的讀書心得講出來,不僅會讓講解的當事人重新深刻領會書的精髓,還讓更多沒讀過此書的人,對其有所體會。講授的過程﹐也是吸收﹑學習﹑思考的過程﹐正所謂“教學相長”﹐在與別人分享討論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最後﹐讀書儘量讀原著。一本書讀到最後﹐他的精髓也就是一張紙﹐甚至是一句話﹐其它的都是爲了闡述作者的觀點﹐所展開的論述﹐提供的論證﹐整本書自成一體﹐邏輯關係﹑因果關係清晰﹐渾然天成。國內很多所謂的“學者”﹐沒有自己的觀點﹐沒有任何創新﹐以編書爲樂﹐東拼西湊﹐到處剪切﹐這類“作品”少看爲妙。所以﹐建議你儘量看“某某某着” 的書﹐不要看“某某某編着” 的書﹐或“某某某編”的書。如果你的英文功底不錯﹐閱讀英文原版最好﹐因爲有些翻譯的人員﹐沒有吃透作者的思想﹐並且等到翻譯完畢﹐國內出版上市時﹐已是原版發行兩三年後的事情了。

標籤:經驗交流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