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虞美人古詩原文賞析多篇

虞美人古詩原文賞析多篇

教學重點 篇一

1、如何分析詩詞的意象及意境,從而把握詩人的感情。

2、提高詩歌鑑能力。

教學時數:一課時。

活動過程: 篇二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你們喜歡花兒嗎?喜歡什麼花呀?

(二)欣賞虞美人,感受其顏色、外形獨特的美。

1.引導幼兒觀察虞美人的圖片。

談話:圖片上有什麼啊?虞美人的花朵是什麼樣子的嗎?花瓣的中間有什麼啊?虞美人的花莖是怎麼樣的?

2.小結:虞美人的花朵開在花朵的頂端,它的花瓣顏色鮮豔,花瓣的中間有一些花芯,花莖又細又直,虞美人盛開的時候給人一種很美的感覺。

(二)介紹繪畫材料——水彩顏料、宣紙,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出示宣紙,向幼兒介紹在宣紙上作畫的要點:

宣紙是我們中國的國寶,在宣紙上畫畫一定要注意,只要輕輕地畫出圓形,顏料就會慢慢地往外圈暈染出去,所以只要畫出一個小的圓形或者橢圓形就可以了,畫筆在紙上停留的時間不能太長了。

2.畫好各種顏色的花朵後,在花瓣中間畫上不同顏色的花芯,再沾上綠色的顏料在花朵的下面畫出花莖。

(三)幼兒進行創作,教師進行指導

講解繪畫時需注意的事項:

1.不同顏色的畫筆要按顏色擺放,不能把顏色弄混;

2.不要在整張紙上畫滿花朵,花朵之間應該留有空隙。

3.幼兒分組進行繪畫,教師觀察並輔導。

重點觀察幼兒佈局畫面的情況,提醒幼兒畫筆不在紙上停留太長時間。

(四)將幼兒作品展示在一起,共同欣賞,體驗成功的成就感。

虞美人詩詞七首 篇三

1、虞美人-秋思 李煜體

雙調五十六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凋零秋葉唯餘恨,感喟情難盡。風光不再霎時間,可惱晨昏摧命到霜天。

人間總被錢財累,爲利常無悔。拼來爭去鬧顏紅,堪嘆荒墳無語對長空。

2、虞美人-登高 張炎體

雙調五十六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重陽佳節羣雄聚,興奮登高處。滿山野菊對人開,若此芳香愜意醉心懷。

詩興大發難停步,尋韻忘歸路。數聲鷗鷺叫聲催,衆友歡情不散看鷹飛。

3、虞美人-登佛山 馮延巳體

雙調五十六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西山嶺上風光美,火炬人陶醉。流連野菊吐清香,遊客慕名來此、自徜徉。

佛光禪寺山腰矗,信衆捐錢築。一方神聖可探尋,頷首無聲禱告、表誠心。

注;佛山位於河北省永年縣焦窯村東一公里,與紫山遙遙相對,因其山勢貌似彌勒佛而稱佛山。

佛光禪寺就聳立在笑容可掬的佛祖肩上。

4、虞美人-飲酒 毛文錫體

雙調五十八字,前後段各五句,兩仄韻、三平韻

知音相聚情無限,美酒千杯戀。交流有意品紅茶,時光荏苒夕陽斜,不歸家。

填詞作賦書房樂,搜韻輕吟嚼。人生一世爲留名,瞬間感悟盡情興、正臨屏。

5、虞美人-秋情 晁補之體

雙調五十八字,前後段各五句,兩仄韻、三平韻

凋零秋葉隨風落。譚水多渾濁。一行大雁向南飛。阿郎淑女樹間依。不分離。

兩隻喜鵲交頭語。已上枝高處。山中野菊正芬芳。三杯暢飲且聞香。別瘋狂。

6、虞美人-秋思 顧夐 體

雙調五十八字,前後段各五句、五平韻

凋零衰葉恨霜風,落地太匆匆。孤鳴大雁望長空,前程遙遠嘆無窮,與誰同?

奔波四海不消停,爲利不爲名。養家餬口異鄉行,打工遊子吐心聲,有陰晴。

7、虞美人-秋 顧夐體

雙調五十八字,前段五句五平韻,後段五句兩仄韻、三平韻

西山恰遇菊開時,不忍步輕移。兩隻蝴蝶正頻飛,暖陽杲杲照清溪,太癡迷。

春秋一瞬芳菲去,衰葉隨風舞。南歸大雁走天涯,長空漫漫覓新家,看雲霞。

教學過程 篇四

導入:背誦《相見歡》(2分鐘)

讀:讓學生談對這首詞的感情基調,後聽配樂朗讀,是否合自己對詞的欣賞,發表看法。(8分鐘)

欣賞:歌曲 跟唱(10分鐘)

積累:訓練學生美讀並背誦 (5分鐘)

鑑賞:讓學生選句欣賞 以“我認爲這句美(或不美),在於……”(10分鐘)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實虛結合,看到眼前景物,沉入對往事的回憶中,美好的時光匆匆而去,作者開篇奠定悲涼的基調,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作者登樓遙望,東風吹面,月明之夜,故國何在?兩字“不堪“心中悲痛不言而喻,令人傷懷涕泣。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故國的景物依然還在吧,然而已是物是人非,不能不讓人悲上心頭,愁腸寸斷,唏噓不已。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此句爲千古名句,以浩蕩東流的長江比愁之深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以愁字點睛,反照全詞,亡國之恨達到高潮。

經典《虞美人》古詩詞賞析 篇五

《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宋代:蘇軾

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裏燈初上,水調誰家唱?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賞析

關於此詞的寫作,宋人傅榦的《注坡詞》所敘甚詳。傅雲:“《本事集》雲:陳述古守杭,已及瓜代,未交前數日,宴僚佐於有美堂。侵夜月色如練,前望浙江,後顧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陳公慨然,請貳車蘇子瞻賦之,即席而就。

上片前兩句極寫有美堂的形勝,也即湖山滿眼、一望千里的壯觀。此二句從遠處着想,大處落墨,境界闊大,氣派不凡。

“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這兩句反映了詞人此時此刻的心情:使君此去,何時方能重來?何時方能置酒高會?他的惜別深情是由於他們志同道合。據《宋史·陳襄傳》,陳襄因批評王安石和“論青苗法不便”,被貶出知陳州、杭州。然而他不以遷謫爲意,“平居存心以講求民間利病爲急”。而蘇軾亦因同樣的原因離開朝廷到杭州,他自言“政雖無術,心則在民”。他們共事的兩年多過程中,能協調一致,組織治蝗,賑濟饑民,浚治錢塘六井,獎掖文學後進。他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確實做了不少有益於人民的事。此時即將天隔南北,心情豈能平靜?

過片描寫華燈初上時杭州的繁華景象,由江上傳來的流行曲調而想到杜牧的揚州,並把它與杭州景物聯繫起來。想當年,隋煬帝於開汴河時令制此曲,制者取材於河工之勞歌,因而聲韻悲切。傳至唐代,唐玄宗聽後傷時悼往,悽然泣下。而杜牧他的的《揚州》詩中寫道:“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直到宋代,此曲仍風行民間。這種悲歌,此時更增添離懷別思。離思是一種抽象的思緒,能感覺到,卻看不見,摸不着,對它本身作具體描摹很困難。詞人藉助燈火和悲歌,既寫出環境,又寫出心境,極見功力之深。

結尾兩句,詞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綠清澈,生動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輝、碧光如鏡的夜景。走筆至此,詞人的感情同滿江明月、萬頃碧光凝成一片,彷彿暫時忘掉了適才的宴飲和世間的紛擾,而進入到人與自然融爲一體的美妙境界。這裏,明澈如鏡、溫婉靜謐的江月,象徵友人爲人高潔耿介,也象徵他們友情的純潔深摯。寫有美堂上所觀夜景。

此詞以美的意象,給人以極高的藝術享受。詞中美好蘊藉的意象,是作者的感情與外界景物發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詞人自我情感的象徵。那千里湖山,那一江明月,是作者心靈深處縷縷情思的閃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