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文言文翻譯【通用多篇】

文言文翻譯【通用多篇】

文言文翻譯方法 篇一

大學聯考文言文閱讀中,增加了直接翻譯題,這既能考查學生對實詞、虛詞、不同的句式、古代文化常識、句子間語意關係的領會,又能考查考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這比以往的用選擇的形式來判斷文言句子翻譯的正誤,難度上升了。要做好這一類文言翻譯題,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方法:

1、加字法。即在單音節詞前或後加字,使之成爲包含這個語素的雙音節詞或短語。如:

例1天下事有難易乎?(《爲學》)

譯: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之分嗎?

2、替換法。有些詞,在古書裏常用,但在現代漢語裏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詞所表達的意思古今說法不一樣,這就要用今天的說法去置換古代的說法。如:

例2將兵與備併力逆操。(《赤壁之戰》)

“將”換成“率領”,“並”換成“合”,“逆”換成“迎戰”。

3、拆分法。有些詞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現代漢語中也使用,但詞義已發生變化,有的擴大或縮小了,有的已發生了轉移,翻譯的時候就要使用拆分法。如:

例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妻子”在這裏就要拆分成“妻子兒女”。

4、補充法。文言文中有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譯時要將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補出來,使句意完整,然後再翻譯。如:

例4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鬥而才,因責常供。(《促織》)

“以一頭進”前省略了主語“華陰令”,“試使鬥”前省略了“上官”,“才”前省略了“促織”,“責”後省略了賓語“之”,翻譯時要補上再翻譯。

5、轉述法。用符合現代漢語習慣的詞語來表述用了某種修辭格的詞語。如:

例5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記》)

“縉紳”是古代大臣上朝將手板插在腰帶裏,這裏是借代用法,譯爲“做官的人”。

晉書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篇二

晉書陸曄傳

陸曄,字士光,吳郡吳人也。伯父2喜,吳吏部尚書。父英,高平相,員外散騎常侍,曄少有雅望,從兄機每稱之曰:“我家世不乏公矣。”居喪,以孝聞。同郡顧榮與鄉人書曰:“士光氣息裁屬,慮其性命,言之傷心矣。”後察孝廉,除永世、烏江二縣令,皆不就。

元帝初鎮江左,闢爲祭酒,尋補振威將軍、義興太守,以疾不拜。預討華軼功,封平望亭侯,累遷散騎常侍、本郡大中正。太興元年,遷太子詹事。時帝以侍中皆北士,宜兼用南人,曄以清貞著稱,遂拜侍中,徙尚書,領州大中正。明帝即位,轉光祿勳,遷太常,代紀瞻爲尚書左僕射,領太子少傅,尋加金紫光祿大夫,代卞壼爲領軍將軍。

以平錢鳳功,進爵江陵伯。帝不豫,曄與王導、壼、庾亮、溫嶠、郗鑑並受顧命,輔皇太子,更入殿將兵直宿。遺詔曰:“曄清操忠貞,歷職顯允,且其兄弟事君如父,憂國如家,歲寒不凋,體自門風。既委以六軍,可錄尚書事,加散騎常侍。”成帝踐阼,拜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給親兵百人,常侍如故。蘇峻之難曄隨帝左石頭舉動方正不以兇威變節峻以曄吳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臺匡術以苑城歸順時共推曄督宮城軍事。峻平,加衛將軍。給千兵百騎,以勳進爵爲公,封次子嘏新康子。咸和中,求歸鄉里拜墳墓。有司奏,舊制假六十日。

侍中顏含、黃門侍郎馮懷駁曰:“曄內蘊至德,清一其心,受託付之重,居臺司之位,既蒙詔許歸省填塋,大臣之義本在忘己,豈容有期而反,無期必遠。愚謂宜還自還,不須制日。”帝從之,曄因歸。以疾卒,時年七十四。

晉書陸曄傳文言文翻譯

陸曄,字士光,吳郡吳縣人。伯父親高興,吳吏部尚書。父親英,高平相,員外散騎常侍,范曄少有名望,堂兄機常常稱讚他說:“我們家世代不乏公了。”居喪,以孝聞名。同郡人榮譽與同鄉書說:“士光呼吸僅屬,擔心他的性命,說他傷心了。“後來察舉孝廉,除永遠、烏江兩縣縣令,都不去。

元帝開始鎮守左邊,徵召他任祭酒,不久補爲振威將軍、義興太守,以有病爲由不接受。參與討伐華軼有功,封平望亭侯,多次升任散騎常侍、本郡大中正。太興元年,升任太子詹事。當時武帝任命侍中都北士,應該同時用南方人,范曄以清廉著稱,於是拜授侍中,調任尚書,領本州大中正。明帝即位,改任光祿勳,升任太常,代紀瞻爲尚書左僕射,領太子少傅,不久加授金紫光祿大夫,代卞壺爲領軍將軍。

以平錢鳳功,進爵位爲江陵伯。帝身體不適,鞋和王導、壺、庾亮、溫嶠、郗鑑都受顧命,輔佐皇太子,改入殿領兵直宿。遣詔說:“曄操守清廉忠貞,歷職顯允,而且他的兄弟侍奉君主和父親,憂國如家,歲寒不雕,體自家風。已經委託給六軍,可錄尚書事,加授散騎常侍。”成帝即位,任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給親兵一百人,常侍照舊。蘇峻的困難,劉曄隨皇帝左邊石頭,行動正直,不以兇威改變。蘇峻讓劉曄吳士的期望,不敢加害,使守衛禁城。匡術以苑城歸順,當時共同推舉陸曄督察宮城軍事。峻平,加授衛將軍。給兵一千一百名騎兵,因功勞升爵爲公,封次子福新季康子。咸和年間,請求回鄉拜祖先的墳墓。有司上奏,舊制度給予60天。

侍中顏含、黃門侍郎馮懷反駁說:“曄內心道德,清一的心,受託付的重任,在臺司的位置,既然蒙詔答應回家探望填墳,大臣的義原在忘記自己,怎麼會有時間就回來,沒有約定一定遠。我認爲應該回到自己回,不需要制天。而皇帝聽從了”,劉曄於是回家。因病去世,時年七十四。

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篇三

一、原文

錢思公(1)雖生長富貴(2),而少所嗜好。在西洛(3)時嘗(4)語(5)僚屬(6),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7),臥則讀小說(8),上廁則閱小辭(9)。蓋未嘗(10)頃刻釋(11)卷也。

謝希深(12)亦言:宋公垂(13)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14)誦之聲琅然(15),聞(16)於遠近,亦(17)篤學(18)如此。餘因(19)謂希深曰:“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20)惟此尤可以屬思(21)爾(22)”。

二、譯文

錢思公雖然出身在富貴之家,但是沒有什麼不良愛好。在西京洛陽曾經告訴官員的家屬,說這一生只喜歡讀書,坐着的時候就讀經書和史書,躺在牀上就讀各種雜記的書籍,上廁所的時候就讀短小的詩詞、小令。大概從來沒有半刻放下書的時候。

謝希深也說: 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當去廁所都夾着書,誦讀的聲音清脆,遠近都能聽到,也是如此的好學。我於是告訴希深,說:“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馬背上、枕頭上、廁座上。大概只是因爲只有這些地方纔可以集中思想吧。”

三、註釋

(1)錢思公:即錢惟演,北宋“西昆體”代表作家之一,吳越王錢俶的兒子,從其父歸宋,宋景祐中以樞密副使任西京留守。下文提及的謝希深(謝絳)、宋公垂(宋綬)也以文學知名一時。

(2)雖:雖然

(3)西洛:西京洛陽。

(4)嘗:曾經。

(5)語:對……說。

(6)僚屬:官府的佐助官。當時,歐陽修、謝絳等都是錢惟演的僚屬。

(7)經史:經書和史書。

(8)小說:指先秦百家著作以及後來的雜記類書籍。

(9)小辭:指短小的詩詞。

(10)未嘗:從來沒有

(11)釋:放下。

(12)謝希深:即謝絳,歐陽修的朋友。

(13)宋公垂:即宋綬,家富藏書,以讀書敏慧強記而著名。

(14)諷:不看着書本念,背書

(15)琅然:聲音清脆。

(16)聞:(能)聽見

(17)亦:也。

(18)篤學:十分好學。

(19)因:於是。

(20)蓋:大概

(21)屬思:集中思想寫作

(22)爾:罷了

文言文翻譯方法 篇四

一、增

就是增補,在翻譯時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1、增補原文省略的主語、謂語或賓語

例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爲驚奇,問他是從哪裏來的。”

例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後省略了謂語“鼓”,翻譯時要補上。

例3:“君與具來。”“與”後省略了賓語“之”。

2、增補能使語義明瞭的關聯詞

例:“不治將益深”是一個假設句,譯句:“(如果)不治療就會更加深入”。

二、刪

就是刪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誌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刪去。

例1:“夫戰,勇氣也。”譯句:“戰鬥,靠的是勇氣”。“夫”爲發語詞,刪去不譯。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譯句:“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之”爲賓語前置的標誌,刪去不譯。

例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譯句:“從師學習的風尚已經很久不存在了。”“也”爲句中語氣助詞,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翻譯時,完全可以去掉。

三、調

就是調整,在翻譯文言文倒裝句時,應把古漢語倒裝句式調整爲現代漢語句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才能使譯句通順。這就需要調整語句語序,大體有四種情況:

1、前置謂語後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調成“汝之不惠甚矣”。

2、後置定語前移

例:“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可調成“能面刺寡人之過羣臣吏民”。

3、前置賓語後移

例:“何以戰?”可調成“以何戰”。4、介賓短語前移。“還自揚州。”可調成“自揚州還”。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人名、官職、地名等,在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例:“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譯句:“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到巴陵郡做太守。”“慶曆四年”爲年號,“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擴

就是擴展。

1、把文言文中的單音節詞擴爲同義的雙音節詞或多音節詞。

例:“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譯句:“變更你的差役,恢復你的賦稅,那麼怎麼樣呢?”“役”、“賦”擴展爲雙音節詞。

2、對於一些緊縮複句或言簡義豐的句子,在翻譯時,要根據句義擴展其內容,才能使意思表達清楚。

例:“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譯句:“使敵人降服,讓遠方的人歸附,招撫誰,誰會不來呢?”

六、縮

就是凝縮,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爲了增強氣勢,故意實用繁筆,在翻譯時應將其意思凝縮。

例:“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譯句:“(秦)有吞併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

晉書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篇五

原文

苟崧,字景猷,潁州臨潁人,崧志操清純,雅好文學。齠齔時,族曾祖見而奇之,以爲必興家門。弱冠,弱冠,太原王濟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陳郡袁侃,謂侃弟奧曰:“近見荀監子,清虛名理,當不及父,德性純粹,是賢兄輩人也。”其爲名流所賞如此。與王敦、顧榮、陸機等友善,趙王倫引爲相國參軍。

王彌入洛,崧與百官奔於密,未至而母亡。賊追將及,同旅散走,崧被髮從車,守喪號泣。賊至,棄其母屍於地,奪車而去。崧被四創,氣絕,至夜方蘇。葬母於密山。服闋,族父籓承製,以崧監江北軍事。

元帝踐阼,徵拜尚書僕射,使崧與協共定中興禮儀。從弟馗早亡,二息序、廞,年各數歲,崧迎與共居,恩同其子。太尉、臨淮公荀顗國胤廢絕,朝庭以崧屬近,欲以崧子襲封。崧哀序孤微,乃讓封與序,論者稱焉。

敦表以崧爲尚書左僕射。及帝崩,羣臣議廟號,王敦遣使謂曰:“豺狼當路,梓宮未反,祖宗之號,宜別思詳。”崧議以爲:“禮,祖有功,宗有德。元皇帝天縱聖哲,光啓中興,德澤侔於太戊,功惠邁於漢宣,臣敢依前典,上號曰中宗。”既而與敦書曰:“承以長蛇未翦,別詳祖宗。先帝應天受命,以隆中興;中興之主,寧可隨世數而遷毀!敢率丹直。詢之朝野,上號中宗。卜日有期,不及重請,專輒之愆,所不敢辭。”初,敦待崧甚厚,欲以爲司空,於此銜之而止。

蘇峻之役,崧與王導、陸曄共登御牀擁衛帝,及帝被逼幸石頭,崧亦侍從不離帝側。賊平,帝幸溫嶠舟,崧時年老病篤,猶力步而從。咸和三年薨,時年六十七。贈侍中,諡曰敬。

昇平四年,崧改葬,詔賜錢百萬,布五千匹。

譯文

荀崧,字景猷,是潁州臨潁人,荀崧志向操行清純,一向愛好文學。七八歲時,同族的曾祖看到他,認爲他很奇特,必定使家門興盛。剛成年時,太原王濟對他很器重。把他與他的外祖陳郡袁侃相比,對袁侃的弟弟袁奧說:“近日看見荀監的兒子,若論清淨無爲辨析名理,應當不如他的父親,若論人品德行的純粹,則與賢兄相當。”他就是這樣的受到名流的賞識。與王敦、顧榮、陸機等友善,趙王司馬倫引薦任相國參軍。

王彌進入洛陽,荀崧與百官逃奔到密,途中母親去世。賊人追趕將到,同行的人都四散逃走,荀崧披髮跟在車後,守在母親遺體旁號哭。賊人來了後,把他母親的屍體扔在地上,搶走了車子。荀崧受了四處傷,昏了過去,到晚上才甦醒。把母親葬在密山。服喪完畢,族父荀籓承帝旨,任命荀崧爲監江北軍事。

元帝登基,任命荀崧爲尚書僕射,讓荀崧與刁協一起擬定中興禮儀。堂弟荀馗早死,兩個兒子荀序、荀廞,年紀都只有幾歲,荀崧把他們接來,一起居住,關愛如同自己的兒子。太尉、臨淮公荀顗沒有後人,朝廷認爲荀崧在親屬中最近,想讓荀崧之子繼承封爵。荀崧哀憐荀序孤苦貧賤,就讓封號給荀序,人們都稱讚他。

王敦上表人荀崧爲尚書左僕射。皇帝去世後,羣臣商議確定廟號,王敦派信使說:“現在豺狼當道,皇帝的棺木還沒有迎回,祖宗之廟號,宜另外從長計議。”荀崧認爲:“依禮,祖先有功,同宗之人都有恩惠。元皇帝是上天賦予的聖哲,開創中興國運,恩澤與太戊相等,功德超過漢宣,臣大膽依照前典,上廟號叫中宗。”不久又寫信給王敦說:“正當天下頑兇之人還未消滅,另外再商定祖宗廟號。先帝應天受命,以興盛中興之業;中興之主,能因世系輩數而改毀呢!我出於忠誠赤城之心。詢問朝野之人,上廟號中宗。選擇吉日有一定的期限,來不及重新請示,專擅之罪,不敢推辭。”當初,王敦對荀崧很器重,想任他爲司空,這時因懷恨而中止。

蘇峻之戰時,荀崧與王導、陸曄一起登上御牀保衛皇帝,及帝被逼前往石頭,荀崧也侍從不離開皇帝身邊。賊黨被平定後,皇帝登溫嶠的船,這時荀崧年老病重,還是努力步行跟從。咸和三年去世,享年六十七歲。追贈侍中,諡號敬。

昇平四年,荀崧改葬,詔令賜錢百萬,布匹五千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