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新版多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新版多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 篇一

一、對音樂欣賞過程中“音樂的反思”

音樂欣賞活動應該是一種整體性的感知、審美活動,它有賴於兒童的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包括動作的,語言的,想像的,畫面的,符號的,情感的等。如果把音樂片斷化、局部化,難免有分割之嫌。孩子無法從中獲得一個整體的完整的享受,可能會導致兒童對音樂的片面理解。

二、音樂欣賞過程中“教師”的反思

在幼兒園的音樂欣賞過程中,認知、審美、情意目標如何運作?教師們如何合理地進退,何時走向中心,處於“前臺”,何時退向邊緣,處於“後臺”。這方面的問題不是音樂欣賞過程中的獨有問題,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普遍存在。在欣賞過程中,主要表現爲教師指導語過多,線索過多,發問過多,控制過多。教師在幼兒面前往往充當的是一個全知全能的角色,在教師頻頻發問、頻頻拋出思考的線索的情況下,兒童主宰自己頭腦、主宰自己思想的權利也被老師們所殖民。

三、對音樂欣賞過程中“兒童”的反思

兒童作爲音樂欣賞過程中的主體,在教師提供的多種欣賞輔助手段的包裝下被一些音樂以外的東西所吸引,因而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游離於音樂之外,並沒有融人到音樂中去。此時的音樂成爲兒童活動的一種背景而不是主體。要讓兒童成爲音樂欣賞中的兒童,讓音樂和兒童融合在一起,處於交融狀態,教師必須採取相應措施,使兒童迴歸音樂本身,不再在音樂的邊緣徘徊。

四、對音樂欣賞過程中“師幼關係”的反思

傳統的師幼關係是以“控制一服從型”爲主的,這實際上反映出教師作爲成人作爲制度規範的代表對兒童的一種“教化”和“征服”。幼兒作爲個體,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我們不就是常常說要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嗎?教師和兒童在活動中應該是相互建構、共生互長的。兒童的知識經驗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提升日益精細化、豐富化、多維化,教師則通過對兒童反饋的敏銳的覺知和借鑑達到對兒童的理解和尊重,使師幼雙方都能達到一個新質的生成、飛躍。

五、音樂教師教學反思的必要性新課程改變了以往課程即教材、學科的舊概念,轉變成爲由教師、學生、各個環節、教材整合的複合體。在這個複合體中,教材已變化,學生在成長,教學重過程,那麼教師該如何?教師更需要成長!教師的成長不僅是日益信息化、學習化社會對教師的外在要求,更是教師新課程改革中自我完善的內在需要。

六、音樂教學中的因材施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選擇教學方法要與學科特點相適應,要依據該學科教學活動的目的、任務。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對幼兒進行審美教育,即通過音樂教學陶冶幼兒的審美情感,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學的內容包括歌唱、器樂、律動、欣賞、創作和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音樂課又是一門技藝性較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普遍採用的是練習法、欣賞法和示範法。

音樂教育作爲一種審美教育,並不是純知識理論傳授,感受音樂、鑑賞音樂、表現音樂都必須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爲基礎。音樂教學就是爲欣賞音樂、演奏演唱、創作表現音樂而進行技術方面一系列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離開了技術訓練就很難完成美育任務,也就無法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故而練習法理所當然應當成爲音樂教學中廣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音樂是聽覺藝術,要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首要條件是讓他們接受美的薰陶,讓他們大量接觸優秀的音樂作品,擴大音樂視野。審美、修美的重要標誌之一就是音樂欣賞的能力,在聆聽音樂的同時,音樂的美會感染學生並激發他們的興趣,音樂欣賞能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記憶力,提高他們的鑑賞水平。作爲音樂課教學內容之一的欣賞本身就是以欣賞教學方法爲主,而在歌唱、器樂、律動等教學中也無不貫穿和體現着欣賞活動,所以欣賞法也是音樂課普遍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知道,兒童學音樂是從模仿開始,在課堂上學生學習各種技能也都離不開教師的示範,尤其是在唱歌、器樂等教學活動中,教師的範唱、範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範法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年齡特徵,音樂素質等也影響着教學方法的選擇。

此外,在運用教學方法時,要注意多種教學方法的合理配合。

總之,選擇音樂教學方法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七、建立“互動”新型師生關係

“互動”是學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也成爲師生新型學習方式、學習關係的代言,被提倡應用於各種教育活動中。幼兒園音樂活動作爲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參與性的特點。

八、遵循教學規律,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

所謂教學不是教師教,幼兒學,而應是教師正確地,恰當地組織引導幼兒的學習活動。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指導下,誘餌通過自己的智能活動去探索獲得知識、技能,並在探究獲取中進一步發展智能的過程。

教學過程的本質決定了幼兒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則體現在把幼兒自主的學習活動有效地組織起來,把幼兒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一方面,幼兒園教師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示之以範,培養幼兒對歌唱的正確動機、濃厚的興趣、真摯的情感、頑強的毅力。真正把幼兒吸引到歌唱中來,全身心地投入聲樂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必須按照誘餌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選擇適應學幼兒的教學方法,指導幼兒學習,使學幼兒會學習。大班自我意識較強,音樂教師就應該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導他們成爲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或與同伴結成學習夥伴進行合作式的音樂學習。

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 篇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裏,在這裏,在這裏,我的朋友在這裏”。短短的的五句歌詞,簡單明瞭,卻蘊含了數數,找朋友遊戲、一問一答等多種教育內容。

活動開始,以孤單的小熊要找朋友來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孩子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了活動中,“我在這裏,我在這裏”那種迫切想與小熊交朋友的心情充滿了感動,可當我說小熊可能聽不明白,我們再加一些動作時,孩子們更是想出了十幾種方法與小熊打招呼,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在學唱歌曲階段,我發現幼兒在一二三四五六七這幾個字的發音上帶永康腔特嚴重,於是,我臨時對三四五這幾個字的發音進行了重點練習,效果甚好。經過教學,孩子們不但學會了演唱歌曲,還能用各種打招呼的動作按節奏跟朋友們一起跳舞,特別是最後一句歌詞,我讓孩子們互相擁抱,表示友好,孩子們更是體驗到了同伴給予的熱情和同伴一起學習的快樂。但上課時,我有一點疏忽,就是在進行最後一次邀請遊戲時,有三個小朋友沒請完,我就草草收場了,還說,沒請到的小朋友我們下次再玩。可課後,趙汝怡小朋友哭得很傷心,說:“老師,小朋友爲什麼不請我呀,嗚嗚……”

我已關注到孩子還沒全部參與完遊戲,爲什麼要草草結束這堂課呢?我連忙向汝怡道歉,並自己打扮成小熊邀請她一起跳完整個舞蹈,雖然可汝怡笑了,可我反思,關注每一個幼兒,用心呵護每一個孩子,是作爲教師的我應該做到的

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 篇三

活動目標:

1、知道泡泡糖吃完後應該放到哪裏,增強環保意識。

2、創造性的表現玩泡泡糖的有趣動作,提高動作的表現力。

3、學會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張望的動作,大膽表演律動。

4、樂意參與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5、培養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重難點分析:

重點:能夠大膽合拍地表演律動動作。

難點:引導幼兒誇張地、創造性地表演玩泡泡糖的動作。

活動準備:

律動音樂、貓咪頭飾、小老鼠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創設遊戲化情境,幼兒跟隨音樂做熱身律動。

二。展開:

1、教師講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教師有聲有色地講述音樂情節中得故事,使幼兒對音樂內容有所感知與瞭解。

故事內容:

有一隻小老鼠,在媽媽睡午覺的時候,悄悄地溜出去玩。它跑幾步就東瞧瞧、西瞧瞧,跑幾步就東瞧瞧、西瞧瞧。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個粘糊糊的東西。它不知道這是泡泡糖,於是趕緊用手去拽,呀!泡泡糖又黏到了手上,它用另一隻手去拽,又黏到了另一隻手上,拽來拽去,泡泡糖像根繩子一樣把小老鼠捆了起來。這時,一隻貓衝了過來,小老鼠像個球似的滾回了家去了。

2、引導幼兒探索表現小老鼠的動作

(1)師:小老鼠跑出去玩,它是怎麼跑的呀?

引導幼兒一邊說,一邊在座位上做動作。

(2)提問:小老鼠跑到草地上玩,它踩到了什麼?

泡泡糖小朋友都吃過,泡泡糖是很粘的,它要是粘在了身上,可是不容易弄下來的,小老鼠踩到泡泡糖是怎樣做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引導幼兒一邊說,一邊做動作。

4、幼兒自主探索泡泡糖黏在身上的動作

教師及時指導,引導幼兒誇張的把動作表現出來。

5、請一名幼兒與教師合作表演泡泡糖粘到身體不同部位後拽泡泡糖。

師:老師手上也粘到了一個泡泡糖,誰想來和老師一起玩一玩?

6、幼兒分組練習動作。

幼兒之間合作做動作,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規範動作並引導幼兒誇張的表現出來。

7、播放音樂,引導幼兒初步感受音樂

師:現在請小朋友聽一段音樂,這段音樂就是告訴我們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請你們在座位上按故事情節把它表現出來吧。

8、跟隨音樂,師幼共同表演音樂遊戲

(1) 第一遍:幼兒與教師一同聽音樂做動作。教師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的節拍,並把拽泡泡糖然後又彈回來的動作誇張地表現出來。

(2) 第二遍:教師提醒幼兒在遊戲中注意,泡泡糖彈回來時可粘在身體的不同部位。

如:胳膊上、腿上、腳上、臉上。

(3) 第三遍:教師一邊放音樂,一邊講故事,並加上貓咪衝出來的情節,增加活動的趣味性。貓咪出現後,教師帶領幼兒連忙跑回家。

活動總結:

1、“小老鼠爲什麼會在草地上踩到泡泡糖?”(環保教育)

2、“吃完泡泡糖以後,應該怎麼做纔對呢?”

活動結束:

組織幼兒共同討論:小老鼠可被這亂丟泡泡糖的人給害慘了,那我們吃完了泡泡糖應該放到哪裏呢?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活動中,教師運用誇張的動作來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讓幼兒直觀地瞭解了遊戲的內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樂。活動中教師靈活運用了提問技巧,有效地引導幼兒理解動作,以更好的幫助幼兒掌握每個動作。孩子們在詼諧幽默的樂曲聲中嬉戲、理解、融入音樂情景,玩的不亦樂乎,特別是對泡泡糖的粘性有很豐富的表現力,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動中我特別注意要關注全體,有針對性的教學,對內向、不愛表現的幼兒給於積極的引導、互動、帶動效果好。

溫馨提示:遊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學習活動方式。

設計意圖:自然界中人與動物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雖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人人喊打的動物,但動物王國中的小老鼠卻機靈好玩常常引人發笑,深得孩子和成人喜愛。因此我設計了此活動。另外,泡泡糖也是幼兒比較喜歡的糖果之一,對於它的特性——很黏、和給人們帶來的麻煩有一定得了解,所以本活動設計以生活遷移的方式讓活動更貼近幼兒生活,使幼兒的創編表現更自然、豐富,發展幼兒的音樂表現力。

小百科:泡泡糖既好吃,又可以吹泡泡玩,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泡泡糖發明於1928年,上世紀90年代最有名的泡泡糖是大大泡泡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