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觀察記錄多篇

幼兒園觀察記錄多篇

幼兒園觀察記錄 篇1

一、個案背景記錄:

我們通過對大班幼兒的一日生活觀察發現,大班幼兒雖然自我服務較小班、中班幼兒要強,但是,部分幼兒以自我爲中心的現象嚴懲缺乏爲集體服務的責任感。幼兒責任感的形成是大班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內容。《綱要》中指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責任感是現代人應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我班活潑聰明可愛,幼兒的自我意識很強,大膽創造,在進行幼兒園物品管理中,老師在行爲上是做到了每次總是強調小朋友玩好後及時整理玩具,但小朋友們每一次一到課間幼兒紛紛涌向自己喜歡的活動區,活動後都不主動自覺的收拾好活動室的物品,這樣一來苦了老師,大大地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更是在浪費人力資源。該如何培養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行爲習慣呢?

二、教育對策與過程:

1、創設責任區:爲了加強幼兒對他人、集體的責任感,我們創設了幾個責任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我們把各種任務按要求劃分成若干項,每一項落實到一個責任區,然後有目的、有計劃地分配給值日生,使值日生主動承擔起責任區工作,以此讓幼兒去體驗“責任”的含義。值日生負責幼兒一日三次餐具的發放;負責給植物角的植物澆水,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等。

2、教師對責任區進行指導和評價:教師要幼兒明確責任區的任務要求;如幼兒要負責好自己責任區的衛生、整潔,物品的合理擺放,參與教師更換、調整該區材料等各項活動,監督指導其它幼兒愛護本區物品,幼兒每天入園後必須先整理好自己的責任區,然後再進行其它活動,每天定時對責任區進行檢查。

3、掌握標準,及時評價:要使幼兒養成對自己責任區工作認真負責的好習慣,培養費其責任感。我在對幼兒提出任務要求後,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及時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評價。堅持整體性原則,即每個責任區都要達到要求,哪個責任區出現問題,幼兒共同商量,最終解決。其次堅持差異性原則,即根據每個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不同,評價的標準也有所不同。每個幼兒都有優缺點,對他們進行全面地、正確地分析,發現和表揚他們的長處和微小進步,同時指出不足,經常提醒、幫助他們改正缺點。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幼兒,相信他們都有進步

幼兒園觀察記錄 篇2

觀察內容:應對大班幼兒的告狀行爲

觀察時間:20xx年3月24日

觀察地點:活動室

觀察對象:黃萍如

觀察目標: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和寬容的品格,減少告狀行爲的發生。

觀察實例:

生活活動中,有一些幼兒把自己從家裏帶入幼兒園的貼畫紙分發給自己的小夥伴,這時,我便看見蔡冰茜小朋友把貼畫紙分發給了離自己座位較近的黃萍如、張旭琨、張瑩這些小夥伴。

這時我便聽到黃萍如小朋友面紅赤耳地小聲說:“你就給我一張,你給張瑩兩張呢!  你不給我兩張的話我就告訴老師你帶貼畫到幼兒園了!”(幼兒園規定幼兒不能從家帶任何東西入園)於是我便故意裝着沒看見,讓幼兒自己應對問題。這時黃萍如便跑到我面前對我說“老師,蔡冰茜帶貼畫到幼兒園來,還把它分給小朋友!”

反思:幼兒的告狀行爲看似小事,卻與幼兒的心理髮展有很大的聯繫,幼兒對同伴的分享,在心裏上存在異議,覺得不平均,從而產生矛盾,她希望教師與同伴進行制止,在心裏上得到安慰,這是本班級常見的告狀行爲,同時也是幼兒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後的告狀行爲,以此下去,會養成幼兒自私自利的品德。

應對措施:

這只是幼兒之間的小矛盾,教師也可將問題拋還給幼兒,引導他們自己學着處理;若是較嚴重的情況則需教師酌情處理。另外,平時注意多與幼兒溝通,瞭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此外,與家庭配合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和寬容的品格,一減少告狀行爲的發生,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園觀察記錄 篇3

觀察對象:黃偉妍等

觀察目的:培養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觀察內容:

晨間活動的時候,兩組小朋友們在興致勃勃的拍皮球,還有兩組小朋友在走獨木橋,玩得可開心了。突然,看見幾個孩子氣喘吁吁地跑過來:“老師,他們不聽我的話,我叫他們不要踩小草,可他們偏要踩,而且那裏的小草都被踩了倒下來了,老師,你再不去制止的話,那裏的小草可要遭殃了。”原來,是黃偉妍和幾個女小朋友。我就沿着她說的方向看過去,原來,他們在踢秋呢,我就走過去,準備和他們去說說,可他們卻無奈地說:“老師,如果我們不在草坪上守門,摔交的話就要摔疼的。”“那你們能想個兩全起美的辦法嗎?”我說道。“啊,老師,你能不能借個墊子給我們啊?那樣的話,我們就可以不用怕摔交了”“可以啊,我們一起去拿吧!”

情況分析:

平時通過上課和活動,教育幼兒要愛護花草樹木,幼兒都能夠很好的記住老師的教導,在實踐時,雖然有的幼兒不能很好的遵守,但他們也有這個意識就很好了。

啓示:

平時繼續加強教育幼兒的品德意識,讓幼兒不僅能在幼兒園做到,平時在家時更要有意識得保護花草樹木。

幼兒園觀察記錄 篇4

案例片斷一:

吃點心的時候,老師端出了一盤草莓。老師問小朋友,你想要哪顆,小朋友爭着說,要大的、要小的、要最紅的。老師說,請要小的孩子舉起手,然後把大的、紅的草莓分發給了他們,卻把小的草莓給了說要紅的、要大的小朋友。在孩子們吃草莓的時候,老師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先想着自己。”老師看着盤子裏剩下的幾顆草莓說:“還有幾顆,誰還要?”這次,只有五個小朋友說不要,其他小朋友都說要,結果,老師把餘下的幾顆給了說不要的孩子。但其中一個孩子說:“老師,我真的不要了。”老師很驚訝,一看,原先的那顆草莓也只吃了一半,估計他是真的不要了!其餘四個說不要的小朋友則美滋滋地吃着老師給他們的最後幾顆草莓。

案例片斷二:

張佳怡的爸爸從廈門回來,給班上的小朋友帶來了一些禮物,有玩的、有吃的,小朋友都爭着要玩具,可玩具分給每一個孩子又不夠了。於是,老師把玩具拿在手裏說:“你們要是想得到它,就要參加一次比賽。每個孩子都來整理自己的牀鋪和衣裝,誰整理得又快又好,玩具就給誰。”於是,一部分孩子得到了玩具,另一部分孩子得到了食物。老師還告訴孩子們,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做得最好。

反思:

兩個例子,證明了一個教育原理,那就是教育要從人的本質需要出發,重視激勵人的創造力,鼓勵孩子爭取第一,使孩子成長爲一個積極進取的人,而不是無謂地抑制孩子的慾望,更不能鼓勵說謊。正當、公平地去爭取自己想要得到的,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把潛在的本能激發出來。

誠然,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十分推崇謙讓、利他、克己等品行修養。我們不否認中國傳統美德對人成才立世的意義和作用,但是也應看到這種傳統美德在培養孩子勃發的創造力等方面的負面影響。競爭的時代,要孩子因仁取讓,孩子也許養成了謙讓的品質,卻可能變得無所作爲。人的本能是追求最好最大的物質滿足,如果正常的獲取滿足的方式被謙讓取代,他就有可能變換方式去獲取,這樣容易導致孩子的雙重人格。案例一中教師問“誰還要”,說不要的五個孩子中有一個是真的不要了,其他四個也許是用了“智取”的方式獲取了想要的東西。教師的這種做法其實是在強化孩子做無謂的謙讓,這四個孩子很有可能在這樣的強化中學會了欺騙,學會了說謊,其他的孩子下一次也可能會用上“智取”的方式。教師明知孩子們都想吃草莓,爲什麼一定要孩子們說假話呢?即使有人真心謙讓,從受益者方面看,是因他人謙讓而輕易獲得的,自己沒有付出努力,對他們自身的發展也沒有什麼積極意義。教師真正應該做的是尊重幼兒,創設寬鬆平等的環境,滿足他們的需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對孩子的教育應樹立這樣一種指導思想:正當競爭,發揮能力的競爭,就是一種美德。品德培養不應獨立於創造力培養之外。公平競爭、按勞取酬,既是美德,又是一種優秀素質,是一種智慧和能力。我們應該讓孩子在這樣的努力進取中,德、能同步提高。

幼兒園觀察記錄 篇5

黃旭彬是個是個性格開朗的男孩,平時愛說話,喜歡親近老師,有事沒事都喜歡找老師聊天,還喜歡跟老師講述自己的見聞和自己的感受、體驗。一天,小朋友們都搬好了自己的椅子準備玩音樂遊戲,這時黃旭彬從自己的座位上站起來,我看見他的表情很不開心,好像要哭的樣子,於是我問:“你怎黃旭彬麼啦?”他沒有回答我,只是低着頭坐着。我摸摸他的頭,看他的樣子不像是因生病而難受。於是我問坐在他旁邊的小朋友:“爲黃旭彬什麼不開心?”小朋友都說不知道,我又輕聲地問正準備組織小朋友遊戲的肖老師:“你剛纔有沒有批評黃旭彬”,肖老師說:“沒有呀!”於是肖老師也過去問:“黃旭彬你怎麼啦?”這一問在黃旭彬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了,用很無奈的語調說:“你就別理我啦!”這時他的眼淚也快要流出來了,邊說邊走進洗手間拿毛巾擦眼淚。聽到這黃旭彬樣說,我們兩個老師都覺得很奇怪,平時只要有一點小事,黃旭彬都會很着急地說出來,今天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過了一會兒黃旭彬從洗手間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情緒好舒緩了一些,後來我們也不再去幹擾他的情緒,他也照常參加音樂遊戲。第二天,我們看他的情緒很好,就問他昨天是因爲什麼事不開心,結果他笑而不答,好象還是不願意說出來,我們也不勉強孩子,也應該尊重孩子的隱私。

雖然我不知道黃旭彬哭的具體原因,但我從黃旭彬的情緒變化和平常的表現中可以猜測出他是因爲一些小事情而哭的,他自己也覺得老師沒有必要知道,也不需要老師幫助。也許是想起一些不開心的事;也許是小夥伴無意中讓他受了委屈;也許是自己沒有做好哪一件事情;也許……

作爲老師,關注孩子的各種表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孩子突然哭時,(很多時候孩子是用哭來求助)老師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孩子怎麼啦?怎麼會哭呢?然後就着急地詢問原因,以便及時幫助解決孩子遇到的各種事情。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豐富,他們不斷在摸索、嘗試自己獨立,逐步擺脫對別人的依賴。這件事給我的感觸很大:

一。的黃旭彬表現令我們對他刮目相看,我覺得這是黃旭彬長大的表現,他在嘗試獨立承受和解決一些事情。

二。我覺得老師全面仔細關注孩子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要強求孩子接受老師或同伴的幫助,不要強求孩子說出自己不想說或認爲沒必要說的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擇,支持、鼓勵孩子自己學着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矛盾,應該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鍛鍊。

幼兒園觀察記錄 篇6

觀察對象:玩拼圖的幼兒

觀察時間:20xx.3.24

觀察目的:瞭解幼兒是否能夠持久的進行拼圖活動。

觀察記錄:

幼兒一進區,就選擇了新投放的拼圖開始拼起來。剛開始一玩,幼兒就把有關聯的圖片一下拼了出來,剩下的圖片不由使個別幼兒皺起眉頭來,左試試,右比比都不對,急得他們直抓頭。這時在一旁觀察的澤澤興奮得叫起來:“這塊應該放在這,你看這不是嗎!”邊說澤澤邊把一塊拼圖放在了合適的地方。小羽進區後還是選擇了大型拼圖,他很迅速的從很多小拼圖中找出了邊緣上的拼圖拼搭起來,拼完後,小宇拿起了其他拼圖想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要放到的合適的地方,於是他翻到卡片後面,看看標記,很快找到了對應的地方。當收區音樂響起來的時候,小羽看了看沒有拼擺完的拼圖,有些不捨的方回了原處。

分析:

對於簡單的四拼、十拼的興趣已經淡化,比較喜歡數量較多,有困難的拼圖,但在拼圖過程中,幼兒都沒有長久的堅持完成拼圖活動,拼幾下就放棄了的種種現象表明教師在投放區域材料時對於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水平了解還不透徹,目標過高,導致幼兒跳起來也沒有摘到蘋果,從而使幼兒失去了對拼圖的興趣。由此問題,我們改變了材料,投放了難度較小的拼圖並對已投放的拼圖增添標記的方法,降低了拼圖的難度,使不同能力的幼兒都得到了發展:中等能力的幼兒通過觀察,操作,互相交流完成了拼圖過程;能力強的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完成一部分拼圖內容後,又根據拼圖標記拼擺了一半多,這說明兩種方法達到的效果都不錯。

措施:

1、根據幼兒的興趣和能力,從兩方面入手添加區域材料,〈1〉投放新的拼圖材料,分塊數量在20件左右,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2〉在大型數量的拼圖上作相應的標記符號,引導幼兒觀察,判斷,並根據中班幼兒年齡和已有水平,在拼圖小卡上標記數量或圖形符號,使幼兒能夠採用接龍的方式進行拼圖,使能力不同的幼兒都可以得到發展。

2、在區域活動時,可以有目的.的對益智區玩拼圖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幫助其學習觀察和分析兩拼圖之間聯繫的方法,能根據事物之間的顏色,圖案等進行判斷,使其學會學習。

幼兒園觀察記錄 篇7

觀察目的:觀察圖書角投放幼兒自帶圖書後的閱讀行爲表現

觀察記錄:

張佳鋒吃完早飯後直奔圖書角很興奮地拿起《恐龍大世界》從第一頁開始認認真真地看了起來,看了四頁後,他開始皺眉頭,然後拿着書去找莊澤鋒,說:“莊澤鋒這本書你看過了嗎?能給我講一講嗎?這些恐龍叫什麼名字,是吃什麼的?”莊澤鋒也很喜歡看這本書,而且這本書是他帶來的,他連忙把把自己的玩具收了,來到座位上張佳鋒給一頁一頁的講起來,兩個人邊講邊交談:“對,我在動畫片裏見過這種恐龍,”“沒錯,這種恐龍是食草的。”吃完早飯後一直到晨間鍛鍊這段時間他倆都在看這本書。而且不時有其他幼兒加入他們的隊伍,一起翻看自己帶的圖書。

分析:

我們班圖書角經常有投放幼兒自帶的有趣的圖書。從家裏帶來的圖書幼兒更加熟悉故事內容,爸爸媽媽已經給他們講了很多遍,帶到幼兒園幼兒自己就成爲了夥伴們的小老師,爲大家講述,幫助大家閱讀,這對於帶書幼兒及全體幼兒都會有很大收益。在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水平都會有相應提高,而且我們還可以看出幼兒感興趣的內容,熟悉的故事情節仍然是他們主動閱讀的前提與契機。

措施:

1、教師還應有重點的選擇圖書爲幼兒講述使幼兒瞭解圖書內容。

2、鼓勵帶來書的幼兒爲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兒講述。

3、與家長溝通配合將這種好的方法堅持下來。

幼兒園觀察記錄 篇8

觀察對象:蔡冰瑩性別:女

觀察時間:20xx年4月22日

觀察地點:活動室

觀察背景:

冰瑩小朋友各方面非常優秀:聰明、活潑、懂禮貌,好奇心強,無論對什麼活動總有創新精神,喜歡錶現自己。爲此,經常受到老師的稱讚和表揚,是每個老師心目中的最愛。在家呢,獨生女,家庭條件優越,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任其擺佈,從而造成了孩子自私,以自我爲中心和唯我獨尊的不良品質。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學會謙讓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注重培養孩子謙讓是我們幼兒園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項內容,對孩子今後取的成功相當重要。

觀察實錄:

今天的操作活動是用橡皮泥裝飾《漂亮的男孩女孩》,活動開始,我先給孩子展示了示範畫及製作過程,激起孩子興趣後,便給每個小組發下材料進行操作,當發到第七組時(冰瑩那組),操作盒剛放到桌子上,‘冰瑩唰’的就把橡皮泥裏的操作工具抓在了手裏。

孩子們認真的操作着,都忙着爲自己設計的男孩女孩穿漂亮的衣服,裝飾眼睛、鼻子、嘴巴、扎麻花辮子等。這時,七組的張詩妍告訴我:“老師,我們這組的黑色橡皮泥不夠用,”“爲什麼?”“冰瑩自己都拿着,不給我們用,”七組的孩子齊聲回答。黑色橡皮泥就一塊大的,我一再強調要輪流用的。當我問時冰瑩,她竟然認真的說:我還沒用完。

實施措施與效果:

面對冰瑩的行爲,我先是採用了說服教育,講道理:讓她瞭解集體與個人的關係,把自己從“我”的概念中擺脫出來,讓她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你需要的別人同樣也需要,同樣有享有的權利,不能一人獨佔,要想着別人。就像操作中的工具、黑色橡皮泥本來就不多,如果輪流用是完全可以的,你要裝飾眼睛、頭髮等,但別的小朋友也要裝飾啊,假如別人也這樣都自己拿起來的話,你怎麼用啊?接着又給孩子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我的一番話,冰瑩好像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便拿過操作工具(塑料小刀),從手裏的大橡皮泥上切下了一小塊,然後把大的一塊放到了操作盒裏,並且說:“我們每人切一小塊一起用吧!”看着孩子們愉快的操作着,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現在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予孩子。無論孩子的什麼要求,家長都儘可能的滿足孩子。因爲是一個,也不會有人去和孩子爭搶,但就是因爲這樣的環境很容易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分享,從而也就不懂得如何去謙讓。

所以孩子良好品質的形成,是家園共育的結果,其中家庭教育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爲家長,首相要以身作則,當孩子有謙讓行爲時,應及時給予鼓勵,通過家長的言語強化,讓孩子懂得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不受歡迎的;作爲老師,我們應將培養孩子的謙讓行爲,貫穿於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及時引導。我相信,只要我們多注意這方面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最棒的!

幼兒園觀察記錄 篇9

實錄

教師介入指導

今天在進行區角活動的時候,一些孩子選擇了操作區的拼圖,這個玩具是結合主題投擲的中國地圖的拼圖,拼板較多需要集體合作拼搭。孩子們對拼圖很有興趣也很有耐心。一開始,孩子們都在安靜地拼插着自己手中的拼板,過了一會兒,黃偉妍開始煩躁起來,她面對自己手中較爲複雜的拼板有些失去耐心。

這時,她向我走過來說:“老師,你能過來幫我拼一下嗎?”然後我走過去,對她說:“,黃偉妍,老師不能代替你拼,你自己的工作要你自己完成。”她一聽,先是皺起了眉頭,我坐在她身邊對她說:“,,黃偉妍老師坐在你邊上看你完成的怎樣。”我見她大概拼出了頭緒鼓勵她說:“,,黃偉妍你真棒,都已經拼好了這麼多了,你看這部分和好那部分是連一起的呢,老師相信你們一起合作一定能拼完。”說完,她原先皺着的小眉頭舒展了很多,高興地點點頭,繼續自己手中的工作。不一會兒。好,張小露,張箐箐把自己拼完了的那部分拼圖,加上那些合,黃偉妍在一起,有的還順勢拿起其中的一小塊圖片給同伴,她們一邊說一邊拼圖,我走到她們身邊說:“你們真不錯,已經快完成拼圖了,呀!,黃偉妍也拼了一大塊了。”孩子們聽了鼓勵開心的繼續拼着自己的拼圖。

分析:

小黃xx朋友性格內向,做事情缺乏耐心和自信,對於一件事情的專注力總是不能很持久地保持,遇到困難時會習慣求助於別人,所以當她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教師應耐心指導並給予鼓勵,堅持要她自己完成,體驗成功的喜悅。並在遊戲中鍛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互相幫助。

幼兒園觀察記錄 篇10

大二班觀察記錄

東橋中心幼兒園胡細玲

觀察記錄一:幼兒遊戲行爲觀察記錄

區域名稱:美工區

時間:20xx.3.15

對象:候嘉豪

觀察過程:

候嘉豪在選擇了紙泥製作區後顯得非常的有興趣,他先是有耐心把報紙浸溼,然後開始撕報紙,但在撕的時候不是很仔細,有些顯得太大了,膠水攪拌的過程完成的較好,在放顏料的時候把衣服弄髒了,他顯得有些不開心。在最後的作品製作時興趣不大,隨便做了一個簡單的圖樣。看了旁邊的小朋友一會兒後又開始重新制作紙泥了。看樣子,候嘉豪的興趣不在作品的製作,而是對紙泥的製作流程感。

主題確定:

此活動是主題活動的延伸,由於幼兒在課堂中還尤意未盡,所以就放到區域中。

效果分析與反思:

材料的運用和遊戲技能:該區典型的遊戲行爲:該區運用的材料是幼兒常見的報紙、膠水、顏料。最主要的要求是報紙要撕得很碎,難點就是膠水和顏料的攪拌。

創新與新穎:

製作的過程是流水式的工序,但製作好的紙泥可讓幼兒根據大膽想象製作紙泥作品。

遊戲常規執行:活動中常規好,幼兒能按紙泥的紙泥製作流程操作。但在顏色的攪拌中幼兒的手都弄得較髒。

效果分析:

整個觀察過程逸飛表現出了平時少有的堅持性,特別對紙泥的製作流程始終都是一步一步的操作,顯得很有耐性,存在的不足是對紙泥製作作品不是很感興趣。

反思:

在材料的提供上還不夠周到,應該提供勺子之類的東西讓幼兒攪拌,不至於弄髒衣服。爲了激發幼兒對紙泥創作的興趣可以在旁邊放一些老師製作好的成品。

社會參與水平與同伴合作:

活動中幼兒的參與性強,較多的幼兒都選擇了此活動區。活動中幼兒都是各自操作,體現不出合作行爲。

活動持續情況:

幼兒的活動持續情況較好,能把整個過程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