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課文《鳥的天堂》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課文《鳥的天堂》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一

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樹齡的古榕樹,位於廣東省新會市南部馬村天河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籠罩着18設畝左右的河面,獨樹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枝藤交錯,猶如一座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樹上棲息着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路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由此而美名傳揚。

這麼美的文章,“讀”就是破文的途徑,巴金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學時,我注重了激發學生主動探穵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說自己所知,訴自己所悟。第一節課,我沒有運用其他教學手段,直接領讀了三遍。學生讀書的興致很高,學生通過讀被大榕樹的美麗所感染,被衆鳥紛飛的熱鬧場面所吸引,學習效果較爲理想,簡單樸實的語文教學方式“不同形式的讀”使課堂成了真正的語文課堂 ——讀書的課堂。通過朗朗的讀書聲,課堂活了,學生思維活了,學習的知識也自然活了,學生在“讀”中獲得知識,這種知識是紮實的,因爲本文本身就用語平實,讀來優美動人,從學生作業上看,還是不錯的。

在教學中,本人也着重在閱讀、寫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筆。

一 走進文本背景與主題。“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後靈魂居住的極樂世界,常用來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鳥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樹。我國南方的大榕樹適合於鳥兒生活,稱得上是鳥兒的“樂園”。本文記敘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景色。吸引激發孩子們將目光投向鳥的天堂,一起欣賞美麗的南國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動地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早晨羣鳥活動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朗吉弩斯說:“美的文詞就是思想的光輝。”帶着這種思想去感悟心語。如“一棵榕樹一片林,鳥在林中當主人。”“走進鳥 的天堂,那美麗迷人的南國風光撲面而來,滿眼蓬勃的綠意,生機無限;滿樹歡樂的鳥兒,縱情歌唱。”這樹與鳥,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令人怦然心動。願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將這份美好珍藏在心底,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二 提煉寫法,閱讀妙筆

本文抓住了“點面結合描寫景物的方法”“點面結合的描寫是寫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運用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寫羣鳥活動的場景時,運用了兩個“到處”和三個“有的”對羣鳥活動的情景進行了總體的描述,讓讀者有一個整體感受,這就是對“面”的描寫。在此基礎上,作者重點描寫了一隻畫眉鳥,把它的姿態與叫聲刻畫得生動逼真,這就是對“點”的描寫。那麼,怎樣才能在寫景時做到點面結合呢?如:寫柳樹,首先對柳樹在四季的變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覺。春天的柳樹“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夏天的柳樹“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可以說,是對柳樹總體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寫,這樣的例子學生已掌握了不少“美麗的校園”“秋天的田野”“家鄉的小河……”

要能掌握這點,那就必須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對景物的總體進行描寫,然後抓住代表性的景物進行細緻刻畫。這樣,筆下的景物才能既有整體感,又有細膩、生動。如:描寫秋天的果園,首先要將果園在秋季裏碩果累累,香氣四溢,色彩濃郁的景色加以概括描繪,給人一種整體感受,然後抓住重點進行細緻描寫,這樣就做到了點與面的有機結合。

二 在語言中讀作者

任何一篇文章在讀的時候都應該不放一難,鼓勵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國小生常常又抓不住,這是爲什麼呢?不是學生閱讀能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寫在紙上,而是包含在具體的語言文字當中。比如,“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一句不僅僅是在寫葉子的翠綠,明亮,更蘊含着對綠葉偉大生命力的讚美之情。再如“朋友說這裏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在讀該句時,不但要讀出農民對鳥的保護,還要體會到作者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讚美,因此,在讀文章時,一定要透過語言文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綜合學習與反饋

鼓勵學生積累有關寫鳥的詩句。(略)

上完本課還是有收穫的,同時我也反思了,用魏先生的話來講:一個老師,要緊的不是忙着用某種教法去否定另一種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樣,在教法的百花園中到處採集於自己有用的花粉,回來以後釀造自己課堂教學的蜜。( 勵志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二

今天上了《鳥的天堂》第二課時,從準備到試教再到正式上課花了五天時間,教案也幾易其稿,回顧這幾天的點滴,收穫頗多。

《鳥的天堂》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巴金先生爲我們描繪了人與自然的美好與和諧。要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不難,難的是讓他們真切地體會到作者筆下的這種樹與鳥、人與鳥、人與樹的和諧之美。一開始我在教案中這樣設計:在學習榕樹這部分的時候,先讓學生找到作者發自內心的讚美的話這美麗的南國的樹!然後圍繞這句話去找能夠表現榕樹美的句子,通過反覆的朗讀,體會到榕樹的美,鳥兒能夠在這樣美的天堂裏學習是多麼快樂;學習鳥的部分時,先抓熱鬧一詞,圍繞這個詞展開。還安排了一個句式訓練和拓展訓練寫一寫小畫眉的感受。

第一次試教,效果不好。特別是學習到描寫鳥的部分時,由於之前我點了熱鬧,學生的思維受到了限制,在寫小畫眉的感受時,只能寫到感謝人們,而沒能想到樹。作爲引領者,沒能引導好,學生的感受只能停留在淺層次上。第二次試教,學習鳥的部分時,改變了方法,還是採用圍繞作者發的感嘆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展開。這樣學生的思維沒有受到限制,在談自己的體會時有一個學生一下子就說到了樹與鳥、人與樹以及人與鳥之間的關係。

這堂課課我首先出示了大榕樹的圖片,讓學生自由地說看到了一棵怎樣的榕樹,然後與作者產生共鳴: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尋找體現榕樹美的句子,給學生最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只要是你認爲能夠說明榕樹美的句子,說出理由就可。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到了榕樹的美,有一位學生說到了榕樹美,爲後面描寫鳥多作了鋪墊,因爲榕樹美,所以那麼多的鳥都生活在這裏。學習鳥的部分時,與學習樹的部分一樣,也是圍繞作者發出的讚歎,去找能夠充分說明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的句子。重點的句子學生都能夠找出來,而且能夠說出自己的感受。學生說到:鳥兒們可以在這裏自由地飛翔,快樂地歌唱,我順口接引:因爲這裏是鳥的學生馬上就接口:天堂!加深了對鳥的天堂的理解。在學生找到描寫畫眉的句子時,採用了換位整合的方式:如果你是小畫眉,你有什麼感受?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表達。由於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的表現讓人驚喜:編寫小詩唸的、編歌詞唱的、說一說的,令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看似很成功的一堂課,其實存在着很多問題:

描寫榕樹的段落中作者採用了見聞聯想的寫作方式,完全可以利用,讓學生學一學。在朗讀體會時有一位學生就講到了見聞聯想,沒有深入地挖掘,僅僅一筆帶過。如果讓學生劃一劃見聞和聯想,然後分角色朗讀見聞和聯想部分,那麼這個知識點就可以有效地被掌握,可惜我沒有利用好。

在學習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這個句子的時候,我安排了一個寫話的訓練,目的是爲了讓學生掌握這個句式。由於沒有安排好寫作的時機和形式,學生的仿寫顯的有點呆板,有的學生乾脆在鳥字旁邊加上又,變成雞字。現在回想起來,要是能夠引導學生理解到鳥多、快樂,作者這樣寫是爲了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讓學生仿寫這一整段話,那麼效果會好的多。而且這個設計比較耗時間,應該放在課外來完成。

雖然在課的結束部分安排的換位整合:如果你是這隻小畫眉,你有什麼感受呢?選擇你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學生的表現十分的精彩,也達到了設計的目的,但是,花的時間過長。關鍵在於之前學生的體悟不夠深刻,如能充分地利用文本,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那麼表達的感受也許能夠深刻的多。另外,也沒有歸攏引導學生進行多元體會,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

嘗試過,失敗過,纔會有成功。初爲人師,沒有前輩們坐擁江山的悠然與愜意,有的只是初生牛犢不怕生的勇氣。在三尺講臺上傳播知識的同時,自己也在不斷地學習,並不斷地進步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三

反思型的教師肯定是追求完美的教師,而對完美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不難想象,一個缺乏進取心、安於現狀的教師能否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長時間和有效的反思。下面是由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鳥的天堂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一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幾個關鍵性的問題帶起整篇課文的學習。首先,在課文的整體感知階段,要求帶着問題默讀課文:作者和他朋友幾次去了鳥的天堂?每次看到什麼不同的景象?爲什麼?學生通過默讀,通過思考,通過討論和交流,在老師的引導下,解決以上的問題。當以上的問題解決後,文章的結構和脈絡基本上就已經清晰了。另外,在整體感知過程中,我還穿插對意義段的教學,由於學生是通過自主思考和討論得出以上問題的答案,所以,在嘗試提問學生關於分意義段的問題的時候,學生都能夠正確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課文重點和難點的過程中,我也採取了提出主要問題,層層深入的方法。根據課後練習,提出問題:我有一些問題想提出來和大家討論。如,課文裏五次提到鳥的天堂,爲什麼有的加了引號,有的沒有加呢?先讓同學們討論“鳥的天堂”和鳥的天堂的區別,再引出“鳥的天堂”(大榕樹)之所以成爲鳥的天堂的原因。從課文裏面找出能體現大榕樹的特徵的相關語句,並通過感情朗讀、講解等方式,發現和感悟大榕樹的特點;另外,在“鳥的天堂”裏生活的小鳥有什麼特點呢?我也通過讓學生自主發現,自由發表意見,自由說出理由來想象鳥兒在“鳥的天堂”裏生活的快樂和自由。最後,讓學生說感想,說說他們對“鳥的天堂”的感想,提出問題:如果你有機會去“鳥的天堂”旅行,你會怎麼做?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和回答,再次感受“鳥的天堂”的美。

總的說來,這篇課文的教學上,我能夠改變以往經常發生的“牽着走”的情況,能夠嘗試放手讓學生自主發現,因爲自己發現的東西纔是自己的,內化的,而從課後提問和課後習題的反饋情況來看,這種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學生真正學到屬於他們自己的知識,不是被硬塞進去的。不過,由於這篇課文的教學過於注重這種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讀,以及對某些重點句子的體會。對於文章作爲遊記的寫作順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來,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其他必須的教學程序,否則就會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是屬於課堂調控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加強的地方。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二

1、形象思維訓練法:

國小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弱,理解事物比較直觀,要領悟文字所表達的內涵,應充分調動他們的形象思維,通過形象思維的引路,把語言文字描繪的情景“轉換”成生動的“圖像”材料,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我通過讓學生反覆誦讀,獲得課文內容,初步認識後,藉助電教手段播放了“鳥的天堂”錄像,把學生帶進一種特定的評議環境中,學生神情專注而投入,隨後讓學生看着早上沒有鳥的這一棵大榕樹,啓發學生想想說說,“百鳥歡鬧”是一幅怎樣的情景。當再讀到“百鳥歡鬧”這一段時,學生已學沉浸在期中,彷彿身臨其境,而讓學生說說一 只鳥的特寫景頭時,也能說得有聲有色,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2、品詞析句比較法:

文章的組詞成句構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學生對語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我抓住有關的句子進行比較、揣磨、欣賞,不斷地提高其對語言感知的敏銳程度。

如:教學第8自然段中“這棵榕樹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對於“顫動”、“展示”這兩個關鍵字,引導學生用其他詞來替換。如用“顯示”、“出現”或“抖動”、“晃動”等,用哪組詞更好?在討論、比較中,讓學生體會到“展示”是清楚地擺出來,明顯地表現出來,突出榕樹的旺盛的生命力;“顫動”是短促而頻繁地振動,課文把微風吹動,陽光照耀下樹葉一閃一閃的樣子,不但美麗而且動靜結合,顯示了大榕樹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受。

這樣,關鍵文字抓住屯,學生品出了精妙詞語,咀嚼出了它的神韻,從而在心靈上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促使學生語感不斷地增強。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三

巴金的《鳥的天堂》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寫動靜結合,韻味十足,遣詞造句精妙準確,表達感情充沛細膩,的確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的好文。今年,它早早地出現在四年級教材中,讓我們執教者有一種欣喜和想教好它的衝動。這篇文章文質兼美,巴金先生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一直以來,我對這篇文章情有獨鍾,因而自認爲備課備得很充分,無論是對作者的遣詞造句,還是表達方法的運用,都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在教學時,我注意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說他們所說,訴他們之真情。一節課下來,雖然沒有藉助多媒體圖文並茂、聲色俱全的優勢給學生傳播課本知識,但學生學習的興趣依然盎然,或許是他們被大榕樹的美麗所感染,被衆鳥紛飛的熱鬧場面所吸引,學習效果很好。

傳統的教法,可按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展開,先學第一次只見到勃勃生機的大榕樹,但沒有見到一隻鳥,再讀第二次看到了鳥兒翻飛,鳥聲悠揚的場面;或者圍繞“爲何能成爲鳥的天堂?”的兩個因素展開教學。本課設計時以讀、悟、說爲基本思想,把“榕樹”與“鳥兒”放在等同的位置上加以品味,教學設計重視語感的培養,突出語文的人文性。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1、感受榕樹的勃勃生機和“鳥兒翻飛”、“鳥聲悠揚”的場面。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語感。3、初步學會換位思考,養成辯證思維的習慣。其教學過程根據課文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多媒體課件的特點,從培養學生“自主感悟,發展語感”出發,主要以朗讀感受、自主感悟、換位再讀再悟、拓展延伸幾個環節來展開。

朗讀感悟第一課時教學後學生對課文內容已有了一定的瞭解,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研讀二、三段,即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不同景象,在回顧課文內容後,讓學生挑選出描寫榕樹與鳥兒的段落來讀。在讀、評的過程中,學生對這些重點段落有了整體的感悟。

自主感悟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採用學生自主選擇(在描寫榕樹與鳥的段落中任選其一)、自主研讀(品味描寫榕樹或鳥的語言文字)、自主感悟(用第一人稱介紹榕樹或鳥的魅力)的方法,積極引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中,讓學生分別以“樹”和“鳥”的身份讚美自己,從中培養自尊、自愛、自信,使每個學生的聰慧、可愛、悟性和靈氣都表露了出來,做到了人文一致,人文合璧;讓學生始終有積極的閱讀心理,從讀中感受到榕樹的勃勃生機和“鳥兒翻飛”、“鳥聲悠揚”的場面,從中獲得了愉悅,獲得了對人生價值的感悟,獲得了人文精神的昇華。

換位整和、再悟教學時,引導學生深究榕樹與鳥的關係,進而互換角色,進行再讀再悟,使學生從整體上感悟、瞭解“鳥的天堂”的含義,使學生同時學會欣賞別人,我即是樹,你即是鳥,樹和鳥互相欣賞形成整體;我和你也互相欣賞,互助互勵,讓學生真正做到了認識自我,欣賞別人。這裏滲透了換位思考的意識,讓學生從小養成辯證地、全面地看問題的習慣。這樣處理既基於教材,又超越教材,爲學生人生的光彩塗了一層亮麗的底色。

拓展延伸我以課文內容“一隻小畫眉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的唱着,它的歌聲真好聽”引導學生想像。讓他們圍繞“如果你是小畫眉,你會唱些什麼?”進行交流,引導學生經歷從讀到悟,最後到表達的一個完整的語言文字學習過程。

朗讀訓練這是本課另一個較成功之處,主要採用自主朗讀,談感悟的方法。《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去領悟。我抓住寫樹和鳥的幾個重點段落的閱讀,從“分”到“合”,讓學生充分感受“樹”和“鳥”互相依存的融洽關係,感悟大自然中無處不在的整體和諧性,使學生實現了一次人文精神的昇華,進一步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這樣引導學生學習:

1、抓段落,談感悟。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說說喜歡榕樹還是鳥兒,並陳述自己喜歡的原因。

2、抓句子,談感悟。在學生暢談喜歡段落的基礎上,先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覆閱讀,細細品味,從文章的字裏行間去尋找美。再組織學生討論,來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讀,促感悟。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課文。在教學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段落,自已朗讀,自己感受是否讀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後在小組中讀,推薦讀等。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四

師:榕樹美,美在哪兒呢?這樣吧,我們自由朗讀描寫榕樹的段落,體會體會。有喜歡的句子就勾出來多讀幾遍,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邊作上記號。

(生朗讀、勾畫、體會)

師:你們喜歡讀哪些句子,體會到了些什麼,誰來說說自己的理解?

生:我喜歡讀這幾句話“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從這幾句話中,我體會到了榕樹的綠葉特別美,顏色鮮豔欲滴,又十分的繁茂,充滿了生機。

生:我認爲榕樹最美之處還在於它的根。榕樹的根與衆不同,課文中是這樣寫的“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枝上生根”,使榕樹顯得特別的奇特。

生:那這榕樹之所以能“獨木成林”就是因爲長着這些“氣根”,難怪課文中說“真是一株大樹,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我從這句話還體會到了榕樹的壯觀的美!

師:你的理解更深刻了!那你來讀讀這句話。

(生讀)

師:還有誰想讀?讀出榕樹的大、榕樹的奇。

(生再讀)

師:讀得真不錯!我們繼續交流。

生:課文中還有一句話,“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從這句話我體會到了榕樹富有活力,生命力旺盛的美。

師:體會得真好!那你能把這句話讀好嗎?

生:能!

(生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師:的確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師:孩子們,剛纔讀書時,你們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來。

生:課文中說“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顫動”指的是什麼,作者爲什麼會有這種感受呢?

師:這樣吧,再自由地讀一讀這句話,然後可以聯繫着上下文,可以聯繫着生活實際,和平時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麼見解。

(生自由地讀、體會)

師:想好了可以把自己的理解說給前後的同學聽一聽。

(生自由交流,師也參與其中。)

師:誰來談談自己的理解?

生:作者是黃昏時到那兒去的,這時候小鳥們都回窩了,躲在大榕樹上,只是偶爾撲撲翅膀。當小鳥撲翅膀時,綠葉就晃動起來。可是綠葉太多了,課文中說是“不留一點縫隙”,所以作者看不見躲在樹上的小鳥,但是他卻感覺到了“生命的顫動”。

師:這是你的理解,比較獨特。還有不同的見解嗎?

生:課文中說“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說明這是一株富有活力的大樹,作者從它的每一片綠葉上感受到了這種勃勃的生機,所以說是“每一片綠葉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顫動”。

師:你能聯繫着上下文來談自己的理解,真不錯!

生:綠色是生命的象徵,作者看到這每一片綠葉,在晚霞的映照下,閃耀着動人的光彩。尤其是那新生的嫩葉,綠得鮮亮,綠得發光,讓作者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師:孩子,你的感受多深刻呀!

生:剛纔幾個同學都說到了這每一片綠葉本身就孕育着無限生機,但我覺得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也許當時吹過一陣陣微風,這些充滿活力的綠葉在風中你擠我,我擠你,不停地搖動,才讓作者產生了“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的感覺。

師:你認爲“風吹”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很有道理。

生:我覺得綠葉本身並沒有動,但是這滿樹的葉子翠綠欲滴,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奪目的亮光,作者看久了,似乎感到綠葉上的點點光斑像是一些可愛的小精靈在舞蹈,眼前有一些綠色的光點在閃爍,所以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顫動”。

師:你爲我們描繪了一幅多美的畫面啊!孩子們,看來我們每個人對這句話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許是風吹,也許是鳥動,也許是陽光的照耀,也許是新發的嫩芽,或許是那綠葉本身就孕育着無限的生機,才讓作者產生了如此奇妙的感覺。讓我們用自己的感受再讀讀這句話,你覺得怎麼讀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就怎麼讀。開始吧!

(生自讀體會。)

師:誰想來讀?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請了兩名學生後發現學生情感的投入不夠。)

師:這句話寫得很美,我也很喜歡,想讀給大家聽一聽,你們聽我讀得怎麼樣。

(師有感情地朗讀。)

師:我是帶着自己的感受,非常投入感情地在讀。你們還想讀一讀嗎?

生:想!

師:那就再練習練習吧!

(生再次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師:誰想來讀一讀?

(請了4名學生朗讀,讀得很不錯。)

師:這“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的感受是多麼奇妙呀!難怪作者會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教學反思】

一、突出師生的合作性

民主、和諧、寬鬆的課堂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關鍵所在。上述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的民主合作性。課堂上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討論、相互補充的氣氛極濃。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張揚自己的個性。學生們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輕鬆愉快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在言語實踐中學習語言,在積極思維中發展思維,在交流表達中提高表達能力。教師的平等參與不僅加大了師生間的親和度,而且對學習重點有效地進行點撥和引導,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深度和廣度

二、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實踐性

本課中我沒有強迫學生按課文順序或自己的意願去閱讀,而是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去閱讀、去感悟、去討論、去交流,學生是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主動、積極地學習自己喜歡的內容,這樣充分突出了學生閱讀行爲的自主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次教學中,對於課文的理解我沒有作生硬的分析,沒有作支離破碎的肢解,而是還課文一個完整,還學生親自閱讀實踐的權利。讓學生閱讀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這樣引導學生反覆閱讀、自由感悟,讓他們在讀中去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自始至終,以讀代講,凸現了學生閱讀的實踐性。

三、尊重學生體驗的獨特性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鼓勵學生道出自己真實的、獨特的體驗。學生有的喜歡課文的這幾句,有的喜歡那幾句。對於同一句話,有的這樣理解,有的那樣感受。而怎樣讀好精彩句段,同學們則各有各的方法和技巧。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滿懷欣喜,作爲教師則充分肯定、非常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充分尊重學生閱讀體驗的獨特性。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

創新思維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如果我們的語文教學多一點培育創造力的意識和辦法,學生走向社會就會多一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上述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暢談自己的想法,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想象,同時,對學生創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五

課文《鳥的天堂》描寫的是一棵棲息着無數鳥的大榕樹,巴金寫自己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和經歷,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畫面,體會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難點是體會描寫大榕樹特點的句子。

在體會作者兩次去大榕樹的不同感受時,我提出問題:爲什麼有的鳥的天堂加了引號,有的卻沒有加?在學生充分朗讀的情況下,引導學生質疑問題,並讓他們進行小組的討論,引導學生通過結合上下文來分析兩個鳥的天堂所帶給作者的不同感受,接着找出文中的相關句子進行對比教學,前後對比作者到達大榕樹的感受,也瞭解到鳥的天堂有雙引號與否的區別。而在體會作者看見鳥兒後的歡樂心情,我則結合對鳥兒的描寫的分析來取得突破。文中兩個“到處”寫出了鳥兒不可計數,後面一句“大的,小的……”則寫出鳥的數量多,種類多。13自然段中則寫出了鳥兒的活潑,通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動作描寫來突出鳥兒可愛活躍的形象,而襯托作者的心情。

《鳥的天堂》向學生展現的是大自然的美,沒得語言需要反覆的品讀,美的情感需要用心地體會。朗讀是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有效途徑,因此,我讓學生多讀文本,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六

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樹齡的古榕樹,位於廣東省新會市南部馬村天河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籠罩着18設畝左右的河面,獨樹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枝藤交錯,猶如一座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樹上棲息着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路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由此而美名傳揚。

這麼美的文章,“讀”就是破文的途徑,巴金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學時,我注重了激發學生主動探穵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說自己所知,訴自己所悟。第一節課,我沒有運用其他教學手段,直接領讀了三遍。學生讀書的興致很高,學生通過讀被大榕樹的美麗所感染,被衆鳥紛飛的熱鬧場面所吸引,學習效果較爲理想,簡單樸實的語文教學方式“不同形式的讀”使課堂成了真正的語文課堂 ——讀書的課堂。通過朗朗的讀書聲,課堂活了,學生思維活了,學習的知識也自然活了,學生在“讀”中獲得知識,這種知識是紮實的,因爲本文本身就用語平實,讀來優美動人,從學生作業上看,還是不錯的。

在教學中,本人也着重在閱讀、寫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筆。

一 走進文本背景與主題。“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後靈魂居住的極樂世界,常用來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鳥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樹。我國南方的大榕樹適合於鳥兒生活,稱得上是鳥兒的“樂園”。本文記敘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景色。吸引激發孩子們將目光投向鳥的天堂,一起欣賞美麗的南國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動地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早晨羣鳥活動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朗吉弩斯說:“美的文詞就是思想的光輝。”帶着這種思想去感悟心語。如“一棵榕樹一片林,鳥在林中當主人。”“走進鳥 的天堂,那美麗迷人的南國風光撲面而來,滿眼蓬勃的綠意,生機無限;滿樹歡樂的鳥兒,縱情歌唱。”這樹與鳥,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令人怦然心動。願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將這份美好珍藏在心底,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二 提煉寫法,閱讀妙筆

本文抓住了“點面結合描寫景物的方法”“點面結合的描寫是寫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運用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寫羣鳥活動的場景時,運用了兩個“到處”和三個“有的”對羣鳥活動的情景進行了總體的描述,讓讀者有一個整體感受,這就是對“面”的描寫。在此基礎上,作者重點描寫了一隻畫眉鳥,把它的姿態與叫聲刻畫得生動逼真,這就是對“點”的描寫。那麼,怎樣才能在寫景時做到點面結合呢?如:寫柳樹,首先對柳樹在四季的變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覺。春天的柳樹“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夏天的柳樹“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可以說,是對柳樹總體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寫,這樣的例子學生已掌握了不少“美麗的校園”“秋天的田野”“家鄉的小河……”

要能掌握這點,那就必須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對景物的總體進行描寫,然後抓住代表性的景物進行細緻刻畫。這樣,筆下的景物才能既有整體感,又有細膩、生動。如:描寫秋天的果園,首先要將果園在秋季裏碩果累累,香氣四溢,色彩濃郁的景色加以概括描繪,給人一種整體感受,然後抓住重點進行細緻描寫,這樣就做到了點與面的有機結合。

二 在語言中讀作者

任何一篇文章在讀的時候都應該不放一難,鼓勵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國小生常常又抓不住,這是爲什麼呢?不是學生閱讀能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寫在紙上,而是包含在具體的語言文字當中。比如,“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一句不僅僅是在寫葉子的翠綠,明亮,更蘊含着對綠葉偉大生命力的讚美之情。再如“朋友說這裏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在讀該句時,不但要讀出農民對鳥的保護,還要體會到作者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讚美,因此,在讀文章時,一定要透過語言文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綜合學習與反饋

鼓勵學生積累有關寫鳥的詩句。(略)

上完本課還是有收穫的,同時我也反思了,用魏先生的話來講:一個老師,要緊的不是忙着用某種教法去否定另一種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樣,在教法的百花園中到處採集於自己有用的花粉,回來以後釀造自己課堂教學的蜜。(勵志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七

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樹齡的古榕樹,位於廣東省新會市南部馬村天河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籠罩着18設畝左右的河面,獨樹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枝藤交錯,猶如一座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樹上棲息着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路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由此而美名傳揚。

這麼美的文章,“讀”就是破文的途徑,巴金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學時,我注重了激發學生主動探穵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說自己所知,訴自己所悟。第一節課,我沒有運用其他教學手段,直接領讀了三遍。學生讀書的興致很高,學生通過讀被大榕樹的美麗所感染,被衆鳥紛飛的熱鬧場面所吸引,學習效果較爲理想,簡單樸實的語文教學方式“不同形式的讀”使課堂成了真正的語文課堂 ——讀書的課堂。通過朗朗的讀書聲,課堂活了,學生思維活了,學習的知識也自然活了,學生在“讀”中獲得知識 ,這種知識是紮實的,因爲本文本身就用語平實,讀來優美動人,從學生作業上看,還是不錯的。

在教學中,本人也着重在閱讀、寫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筆。

一 走進文本背景與主題。

“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後靈魂居住的極樂世界,常用來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鳥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樹。我國南方的大榕樹適合於鳥兒生活,稱得上是鳥兒的“樂園”。本文記敘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景色。吸引激發孩子們將目光投向鳥的天堂,一起欣賞美麗的南國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動地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早晨羣鳥活動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朗吉弩斯說:“美的文詞就是思想的光輝。”帶着這種思想去感悟心語。如“一棵榕樹 一片林,鳥在林中當主人。”“走進鳥的天堂,那美麗迷人的南國風光撲面而來,滿眼蓬勃的綠意,生機無限;滿樹歡樂的鳥兒,縱情歌唱。”這樹與鳥,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令人怦然心動。願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將這份美好珍藏在心底,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二 提煉寫法,閱讀妙筆

本文抓住了“點面結合描寫景物的方法”“點面結合的描寫是寫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運用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寫羣鳥活動的場景時,運用了兩個“到處”和三個“有的”對羣鳥活動的情景進行了總體的描述,讓讀者有一個整體感受,這就是對“面”的描寫。在此基礎上,作者重點描寫了一隻畫眉鳥,把它的姿態與叫聲刻畫得生動逼真,這就是對“點”的描寫。那麼,怎樣才能在寫景時做到點面結合呢?如:寫柳樹,首先對柳樹在四季的變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覺。春天的柳樹“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夏天的柳樹“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可以說,是對柳樹總體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寫,這樣的例子學生已掌握了不少“美麗的校園”“秋天的田野”“家鄉的小河……”

要能掌握這點,那就必須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對景物的總體進行描寫,然後抓住代表性的景物進行細緻刻畫。這樣,筆下的景物才能既有整體感,又有細膩、生動。如:描寫秋天的果園,首先要將果園在秋季裏碩果累累,香氣四溢,色彩濃郁的景色加以概括描繪,給人一種整體感受,然後抓住重點進行細緻描寫,這樣就做到了點與面的有機結合。

二 在語言中讀作者

任何一篇文章在讀的時候都應該不放一難,鼓勵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國小生常常又抓不住,這是爲什麼呢?不是學生閱讀能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寫在紙上,而是包含在具體的語言文字當中。比如,“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一句不僅僅是在寫葉子的翠綠,明亮,更蘊含着對綠葉偉大生命力的讚美之情。再如“朋友說這裏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在讀該句時,不但要讀出農民對鳥的保護,還要體會到作者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讚美,因此,在讀文章時,一定要透過語言文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綜合學習與反饋

鼓勵學生積累有關寫鳥的詩句。

上完本課還是有收穫的,同時我也反思了,用魏先生的話來講:一個老師,要緊的不是忙着用某種教法去否定另一種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樣,在教法的百花園中到處採集於自己有用的花粉,回來以後釀造自己課堂教學的蜜。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八

我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以訓練學生語感爲主:

1、形象思維訓練法:

國小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弱,理解事物比較直觀,要領悟文字所表達的內涵,應充分調動他們的形象思維,通過形象思維的引路,把語言文字描繪的情景“轉換”成生動的“圖像”材料,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我通過讓學生反覆誦讀,獲得課文內容,初步認識後,藉助電教手段播放了“鳥的天堂”錄像,把學生帶進一種特定的評議環境中,學生神情專注而投入,隨後讓學生看着早上沒有鳥的這一棵大榕樹,啓發學生想想說說,“百鳥歡鬧”是一幅怎樣的情景。當再讀到“百鳥歡鬧”這一段時,學生已學沉浸在期中,彷彿身臨其境,而讓學生說說一隻鳥的特寫景頭時,也能說得有聲有色,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2、品詞析句比較法:

文章的組詞成句構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學生對語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我抓住有關的句子進行比較、揣磨、欣賞,不斷地提高其對語言感知的敏銳程度。

如:教學第8自然段中“這棵榕樹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對於“顫動”、“展示”這兩個關鍵字,引導學生用其他詞來替換。如用“顯示”、“出現”或“抖動”、“晃動”等,用哪組詞更好?在討論、比較中,讓學生體會到“展示”是清楚地擺出來,明顯地表現出來,突出榕樹的旺盛的生命力;“顫動”是短促而頻繁地振動,課文把微風吹動,陽光照耀下樹葉一閃一閃的樣子,不但美麗而且動靜結合,顯示了大榕樹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受。這樣,關鍵文字抓住屯,學生品出了精妙詞語,咀嚼出了它的神韻,從而在心靈上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促使學生語感不斷地增強。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九

我在本校東三樓多媒體教室進行了《鳥的天堂》第二課的創新實踐獻優課教學。教學過後,感觸頗深,現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這次難忘的實踐課做一總結。

1.態度——精心備課

經過與同課頭的老師共同商議,我確實以1933年巴金先生寫的《鳥的天堂》一文作爲這次實踐課的窗口,因爲這篇文章不僅語言優美、生動,在表達上很有特點,再加之能喚起人們與自然友好相處,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我精心地研讀課本,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難點重點,心中有了大概的思路,然後下筆寫第一次初步的教案,一次成形的教案,各個環節已呈現出來。然後又進行二次修訂與充實,對於各環節之間的過渡句及內容上的取捨進行分析請教。而後又進行了第三次與第四次的再修改,直到每一句話都爛熟於心,直到每一個詞義都融會貫通,每一條思路都符合該課的教學,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利於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如在教學這句話: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上。我初備課時,只設計出讓學生體會“臥”一字的含義,經過思考,進行橫向聯繫,又從教學老師處得到啓示,最後覺得爲了表現榕樹大應以教學爲參照,與操場的實際面積對比,因爲學生沒有去過這個地方,對於南園生的榕樹只是通過媒介瞭解,而不知其到底有多大,所以與他們非常熟悉的操場進行對比,就能使這一概念更具體化。課下通過與學生及聽課老師的交流,果然如備課所思,聽課者都感知了榕樹佔地面積大的程度。

2.風格——學法指導

本次實踐是在讓各位老師上出自己的風格,自己的特點。我認爲教知識重要,但教給學生方法更重要。所以,平時我就非常重視良好學習方法的滲透,比如低年級時認字的方法,中年級時寫話的方法等。本次教學,我重點想教給學生賞析句子、段落的方法,朗讀句子——體會句意——理解詞義——賞讀句子。使學生從初步的感知,到進一步的掌握,再到更深一步的分析詞語,在此基礎上的賞析朗讀,一步一步,深入淺出,循序漸進,達到學會知識,掌握方法的目的,既授之以魚,更授之以漁。

3.創新——大膽取捨

本次我所展示出來的是《鳥的天堂》的第二課時,所以在進行兩大部分(榕樹大、鳥兒多)的教學時,我大膽取捨,對於文章的7、8自然段以及12、13自然段出示在大屏幕上悉心分析,突出重點,巧破難點,使得內容頗多,密度頗大的這節課給人以思路清晰,印象深刻的難忘。而其它部分由於簡單並在第一課時瞭解過,故舍之。

4.雖然在本次備課

,謹循新課標精神,但是老教法留下的影響使我在教學“鳥多”這一知識點是時,沒有運用總結出的`學習方法進行實踐,而是採用了保守的方法,這樣既沒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沒有節省下來時間,故影響了後來課時的進度。我應該大膽要求學生運用上面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這一部分,發散思維,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靈動起來,自主地學習,併合作學習,自然地進行知識的遷移。

5.“點睛”——音與像的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開課時的音樂“百鳥朝鳳”把學生帶入文中的情境之中,緊緊地抓住了學習者的心。結尾的實景錄像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使學生在感嘆景美的同時,又一次體會了文章之美。但由於技術水平有限,錄像沒有進行有機的切換,出現了一些稍晚一步的情況。

6.收穫——多實踐再創新

通過這次活動,我覺得自己應更多地實踐,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及課改能力,以及操縱多媒體的能力。更應以一個全新的思路對待教學,不能止步不前,更不能固循守舊。這次活動,我有了沉甸甸的收穫,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更嚴肅地給自己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十

前不久,聽了xx老師《鳥的天堂》覺得在這堂課的教學中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教學思想,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開放而有活力。在很多方面值得我去借鑑和學習。具體表現如下:

一、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點燃學生心中的火焰。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一個人一旦對某一事情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他作出的努力會達到驚人的程度。”姚老師的課,充分反映了師生之間的“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能各抒已見,暢所欲言,學習積極性非常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有點燃了學生心靈上的興趣之火,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二、注重以學生爲主體,關注他們的獨特感受。

在整個課堂實施過程中,姚老師注重以學生爲主體,關注學生所想、所說,不斷用激勵性的話語從正面加以引導。如“相信你們一定能做到”,看似平常的語言卻蘊涵着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不顯得那麼生硬,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在教學中,姚老師能照顧差生。對於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引領他們深刻體會課文的主題;對於膽小的學生能給予他們鼓勵,對於答錯問題的學生給予方法、尊嚴,對於積極發表見解的學生給予熱情、成功,整節課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取了知識、培養了能力。

三、突出了語言文字訓練。

姚教師緊扣單元訓練重點,聯繫上下文,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句子反覆推敲、品析,使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如對中心句的理解,在學生理解了其含義後,最後還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重視“讀”的訓練,做到讀前有要求,讀中有指導,讀後有評議,使整個教學過程變成不同要求的讀書活動。

四、精心地設計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採用了變序的'結構。從結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爲線索,以“思”爲核心,設計了“引疑—質疑—析疑—解疑”的教學思路。

在速讀全文後,姚教師有意識地抓住文章結尾段的中心句“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一句中,爲什麼前一個“鳥的天堂”要用引號?力爭起到從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着,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插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加以解決,使析疑、解疑的過程成爲語言文字訓練和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五、重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語文課堂,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課堂,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在這堂課上可以窺見姚老師平時的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多麼執着與重視。例如在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讓學生在書本上劃劃,隨手寫上一些讀書後的感想和體會。這對於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和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何等的重要。這一點我想聽課的老師都會有此感受。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十一

這是一篇老課文,對於我來說很熟悉。但是,我從來沒有這麼認認真真地備過課。因爲認真,我對課文的瞭解更深了。

1、學生的預習較好。如:生字的認識、詞語的朗讀、找多音字,對不懂的詞語的理解等等吧,預習很到位。

2、很多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當中來。今天上課,出現了從未有過的景象,尤其是,我問道:“作者幾次去了鳥的天堂?”很多同學爭先恐後地舉手,我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原來,講課很多時候需要適合學生的方法、方式,尤其是需要鼓勵性的方法。

但,也存在較多的問題。

1、學生回答問題,不夠完整,語言組織能力較弱。簡單的問題打得還算可以,但回答較長的問題時候,就不知道怎麼去回答。尤其是,第二課時的有些句段的理解談自己的感受時,會語無倫次。所以這方面,我得練練。

2、在課堂上學生的自主性體現不夠好。本來學校提倡學生自主性學習,但課堂上,還是老師的說爲主,這樣以來,很多學生會吃“現成飯”,從而“撐破肚子”,學會了懶惰,有了頭腦生鏽的景象。

總之,我的課堂上有了學生的“足跡”了,我會慢慢地滲透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十二

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上完《鳥的天堂》一課後,我對此次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

(一)在教學目標上,注意簡化頭緒,集中目標,確定課文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1.析題,引疑;2.初讀感知全文內容,理清思路。

第二課時:1.從中心句入手,引導質疑問題;2.細讀課文,認識大榕樹奇特、美麗的特點,體會大榕樹上衆鳥紛飛的壯觀情景,認識靜態與動態描寫的方法;3.精讀課文,釋疑,體會感情。在第二課時教學之初,我們還設計讓教師揭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並指名學生複述,強化目標意識。

(二)在教學結構上,注意以“疑”爲線索,以“思”爲核心,設計了“引疑—質疑—析疑—解疑”的教學思路

在速讀全文後,有意識地抓住文章結尾段的中心句,引導學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騙了我”是什麼意思,“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一句中爲什麼前一個“鳥的天堂”要用引號力爭起到從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着,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插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加以解決,使析疑、解疑的過程成爲語言文字訓練和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三)在教學方法上,形式多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1、把質疑問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上課之初,引導學生質疑,在析疑、解疑過程中,仍不忘讓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帶着問題學,針對問題學,同時掌握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語言文字訓練及朗讀訓練中,讓學生讀、思、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如詞語訓練中,用解釋、比較、聯繫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導讀,有默讀、齊讀、自由讀、有感情地朗讀等形式,並注意啓發學生讀的慾望,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3、除了啓發學生質疑問難以外,還啓發學生哪些地方讀懂了你是怎樣讀懂的幫助學生溫故知新,樹立學習信心,總結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來豐富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氣氛,課前做足準備工作,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的理解課文

要運用多種手段,擺脫死板文字說明,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再及時引導他們主動地去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全面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培養他們科學的認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