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淺談道德綁架多篇

淺談道德綁架多篇

道德綁架 篇一

什麼是道德綁架?所謂道德綁架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以道德的名義迫使他人不得不做的事情,否則就會被罵是沒有良心,沒有品德。這是一種逼迫的行爲,但它穿上“道德”這件華麗的衣服。而現在社會中卻時常出現這些事情。

有新聞稱,有一名患有尿毒症的十三歲女孩,因家中支付不起昂貴的醫療費用,只好在網上求助捐款。可卻有人說,若女孩子被醫好,就讓她捐出一個腎。這件事情就是典型的道德綁架,“捐款”本來就是一個你情我願的事情,卻要因爲是在幫助別人的情況下就對其加以不合乎情理的要求。在別人生死存亡之中,那些網絡上的過路人卻不忘爲此添油加醋。得病的女孩沒有義務去這麼做。網上的標註也是無理的,更讓人進退兩難,這種越過了義務的,以道德爲載體的行爲就是道德綁架。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首 先由我來看,進行道德綁架的人自身利益並不會隕害,於是他們就可以輕便自如,毫無壓力的對另人進行道德綁架。畢竟這種行爲只會對別作文人產生不適和尷尬,而自己也無傷大雅,這些讓他們失去了感覺,只有一爲的體現自己的高尚,從而他們便無所謂地進行了道德綁架。

其次,是因爲通過這種行爲可以體現自己的高尚,從而滿足自己內心的虛榮心。這樣的好處都被他們給佔盡了,這就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像他們這樣的坐享其成,更使他們做出道德綁架行爲。在對於自己有利而無一害的事情上,自然讓他們時常做出這種行爲。

道德綁架,用道德去綁架他人,讓他人不得不做。做了,讓別人隕失,不做,讓別人被罵。好壞都輪不到自己,於是他們常常用超乎聖人的道德去要求別人,就好像錢多的人就得捐多點些錢,考試考得好纔是孝。否則,就是被言論抨擊。這公平嗎?這擺明了不公平呀。錢再多也是別人通過自己賺的,考試考得好卻殺害父母,這也是不孝啊。既然連文字上的道都瞭解不清的人,就不要用自己都做不到的要求去要求別人。

道德綁架,它綁架的不只是他人,更是自己!

淺談道德綁架 篇二

如今,道德綁架已經成爲了一種屢見不鮮的社會現象,也映射出了很多人對於道德的認知缺陷。對於一個醫生,如果他以非工作時間爲理由,拒絕了一次重要的手術,最終導致了病人的死亡,那麼就會有很多人說他不守職業道德,見死不救;對於一位社會名流,倘若他拒絕對慈善組織的捐款,同樣會遭受到各種各樣的流言蜚語。這些現象其實都屬於道德綁架,而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也包含諸多方面。

道德綁架是指用高於常人的標準,以道德的名義來約束他人的一種惡劣行爲。“綁架者”通常缺乏換位思考的能力,倘若他們是那些被綁架的人,也並不一定會按照自己所約束別人的所謂的道德準則來行事。即便他們能做到,他們也仍然忽視了公德與私德之間的區別。公德是所有公民都認可並實行的一些道德準則,而私德則是在公德之外、範疇更廣的私人道德修養的集合,每個人的私德是不一樣的,如果以個人的道德準則來約束他人,那就是將私德強滿分作文網行變爲公德,這是不可取的。我們常常會討論公交車讓座一類的事件,也有很多人認爲應該給老弱病殘者讓座,並常有人譴責不讓座者。可實際上,公交車上有老弱病殘專座,公交車上讓座並不是一種公德,如果讓座,那就是一種美德,應該弘揚並支持,如果不支持,那也是維護自身權益的一種表現,也不應無端指責謾罵。如果強行道德綁架,逼着別人讓座,則大謬矣。我們需要牢記的是,道德與道德綁架最明顯的區別就在於:道德律己,卻不能律人。

道德綁架也會帶來很多後果。如果拒絕道德綁架者的要求,那麼輕則遭受衆人的鄙夷和謾罵,令自己無地自容,重則會在互聯網上被全國網民聲討,令自己的公衆形象和人設毀於一旦。而一旦接受了道德綁架,就意味着失去了對自我權力的捍衛之心,隨波逐流,逐漸喪失獨立健全的人格。更重要的是,被迫行道德之事並不會使自己有做了好事後的快樂感,主動性的道德與被動性的道德的差別是不容忽視的。

總而言之,一切形式、情形下的“道德綁架”在我看來都是不能被接受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在維護社會公德的前提下,堅守自己的道德準則,絕不能因爲他人以道德爲名義的綁架使自身的權力和利益受到侵害,更不能“道德綁架”他人。

道德綁架作文 篇三

日前發生在廣州地鐵4號線裏的一起老少打鬥事件,在全國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議。作爲當事人,67歲的陳某和28歲的吳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均對自己的不理智行爲深表後悔,並希望事件能儘快平息。不過,事情真相依然是迷霧重重,不同的是兩人對事件的細節還原,相同的是兩人對打鬥的責任認定——“主要責任在對方,無故被打很委屈”。在缺少直接證據的支撐下,在趨利避害的本性驅使下,這起“老少鬥”很可能會成羅生門,真相只留存在當事雙方的內心深處。

我們不苛求媒體能夠最終還原事情真相,即使最後得出了真相,其實意義也不是很大。我們更應該從中找到共識,即什麼是必須倡導的,什麼是必須鞭撻的,並在自己的日常言行舉止中忠實踐行。無論真相如何,自覺排隊是必須倡導的,悍然插隊是必須鞭撻的,制止插隊更是值得讚揚的;文明禮讓是值得倡導的,強逼讓座是需要批評的,蠻橫挑釁是必須抨擊的;見義勇爲是必須倡導的,暴戾打架是必須批判的。

雖然雙方都表示後悔,但並沒有合力爲公衆提供一個真相,缺乏基於對方立場的理解與寬容,更多的是在渲染自己的弱者或“正義”角色,這樣的“後悔”更多是應付媒體和警方的託辭,只是希望儘快平息這起不光彩的事件。其實,類似的不光彩事件還有許多,公交車上打司機、飛機上羣毆,其原因都是當事人只圖一己方便,不顧公衆或他人利益;只顧個人面子好受,不顧公共文明禮儀;只信奉暴力分輸贏,不追求公道在人心。因爲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能引發“血案”,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也是文明社會的恥辱,亟需引起全社會的警醒。培育穩定和諧的社會氛圍,既要提升公衆的文明素養,也要從制度層面上消解社會戾氣。當人們的內心缺乏一種寬容,甚至更多充斥着不滿與憤懣時,心態往往容易失衡,“低燃點”暴力行爲常常隨之發生。

對待這樣一起打鬥事件,除了譴責批評之外,我們都需要養成換位思考的習慣,多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多一些理解、寬容、禮讓、自省,少一些蠻橫、爭鬥、戾氣、固執。在某種意義上說,老人更應該成爲社會道德的楷模,作爲一個成熟的個體,早已對這個社會有了深刻的認識,早已感悟到了是非觀念和文明意識,甚至早已內化爲個人的自覺行爲,年輕人也習慣於把長者看作自己的人生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學習、領悟、踐行。因此,年輕人既要尊重老人,老人也要爲年輕人樹立榜樣。

這起打鬥事件之所以會引發輿論關注,更多的是藉助了網絡視頻和微博傳播,“血淋淋”的畫面不僅讓公衆深感震驚,同時也讓當事人、社會集體進行了一次反思。因此說這並不是一件壞事,雖然打鬥傳遞出來的是“負能量”,但反思卻能帶來警醒的“正能量”。有網絡媒體適時推出了“隨手拍廣州文明行爲”的全民參與活動,無疑更能傳遞社會“正能量”,有利於提升全民文明素養。其實,既要“隨手拍廣州文明行爲”,也要“隨手拍廣州不文明行爲”,通過正反兩個方面來塑造社會的文明風氣,有時候“不文明”更能警醒公衆,反面典型往往更有力度。

少些蠻橫戾氣,多些謙讓和氣。作爲文明社會的一員,讓我們齊心協力來營造一個充滿陽光、充滿關愛、和諧溫馨的社會大環境,一起向社會傳遞文明“正能量”。

道德綁架 篇四

道德綁架,這個詞雖然聽起來與我們來說十分遙遠,卻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因爲你是……所以你應該……”像這種以自己的主觀認知,來約束別人做一些類似聖人所做的人,在我們身邊並不鮮見。

因爲自己是年青人,是否就應該給老年人讓座?這個問題曾經在微博之中引起轟動,反響強烈,年輕的網友們紛紛曬出了自己對此事的不滿,以及自己曾經被迫讓座的經歷。

尊老愛幼,自古以來便是中國優良傳統,如今有那麼多年輕人對老年人讓座而感到不滿,算是傳統文化的缺失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曾經看過一個視頻,視頻中的老人因爲年青人不肯讓座,一個老頭就指着他罵,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其間不乏推搡,拉扯等惡意舉動,最後年青人沒有辦法才向老人讓座。視頻中年青人顯然是身體有些不舒服,纔不能給老人讓座的,老頭一直很強勢,很無禮,表現得比一個年青人還壯實些。由此可鑑,網友們對讓座滿分作文網給老年人的不滿是有原因的,獲得如此反響,恰恰證明了此類事件在我們生活中並不鮮見。

這讓我們不得不重視起來,道德綁架這個詞被多次提及,道德的定義應被重新審視,。像不給老年人讓座,這種實質上就是不尊老的舉動,是否違反了道德底線?

道德底線,本身就無明確的定義,其在我們的意識中,是主觀且獨立的。所謂道德,本身就與自身的素質,性格有關。道德的高低,造就道德底線的不同,所謂道德底線本身應由自身的素質來定,而不是以古之聖人爲模板,醚讓別人來生硬模仿。並且,道德底線雖關乎素質,但並非具有法律意義,何以來約束綁架他人?

當然,自身的道德底義自已是要堅守的,但拿來約束別人就不對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着自己獨特的一面,這是他們的自由,限制了自由,誰都會難受的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國小時便學過的道理,應以此話約束自己,拒絕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作文 篇五

11月13日,巴黎發生恐怖襲擊事件,第二天,全世界都在爲遇難者哀悼的時候,范瑋琪在微博上曬出孩子的照片,網友惡語相向:“自己的‘小確幸’不能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事後,范瑋琪發表了另一條微博,意在爲遇難者祈禱,卻仍然難以平息網友的憤怒。

這已經不是范瑋琪第一次因爲“曬娃”被網友橫眉怒指。“9·3”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大閱兵吸引了千千萬萬人的關注。在關注閱兵時,一些人還同時關注了明星有沒有關注閱兵。他們通過微博發現,趙薇、林志玲、大S、SHE、蔡康永、何潤東、范瑋琪等對大閱兵沒有任何表示;范瑋琪不但沒有表示,還在自己的微博裏曬出雙胞胎兒子的照片。於是在這些明星的微博下面,“不愛國”“不配當中國人”“取消關注”“你令人失望”等罵聲響成一片。尤其在范瑋琪的微博裏,數以萬計的評論如潮涌來,其中相當部分是謾罵:“你不發閱兵的照片,居然發你兒子的照片!你不愛國!”“你不感動嗎?你還是中國人嗎?”“你不愛國,你滾出中國!”。而在我看來,那些嘴裏沒說過半句“愛國”字眼的人,只要做好本職工作,遵守國家法律,維護權利,承擔義務,也都算愛國。

有人認爲,作爲公衆人物,明星不應當把自己的微博簡單地視爲私人領地,他們在微博上的發聲也跟其在公共場合的一言一行一樣,具有特殊的傳播和示範效應,因此,范瑋琪的言行是不對的。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在網友們激烈的言論中不難看出,對范瑋琪“曬娃”

的批判已經不只停留在這個層面,而是升級爲人們宣泄負面情緒的一個出口。在這種看似熱血、實則非理性的責備中,批判的因果和邏輯是不需要深究的:只要你沒做大家正在做的事,你就是不道德;只要你沒說大家正在說的話,你就是不道德。在這樣的道德批判中,轉型期社會的種種壓力,輕而易舉就轉變成荒腔走板的情緒表達,輿論貌似佔領了道德倫理的高地,實則卻是對尋常生活和情感施以了道德綁架。而事實上,真正的道德是對每一個個體的尊重,道德綁架對人的傷害則絲毫不遜於真正的綁架。 正如知乎一位作者所說的,每個階層每個羣體都有他們的道德觀,正如戰爭是因爲雙方都有正義,道德綁架則是因爲一方覺得另外一方達不到他們的道德標準。

在你譴責他人這個方面的缺失之時,你在另一方面可能還不如他做的好。這種只存在於部分人心中的“不道德”行爲是不足以將一個人的品性定義的。這裏舉個例子:一個年輕人工作一天回家睡在公交車上,突然被一位老人敲醒,並被要求讓出位置,然而老人也就50出頭並無身體大礙,本着已經累垮的身體外加被打擾的煩心不願意理會卻被冠以漠視老人,不尊老愛幼的壞品性,可是,這年輕人真的有錯麼?

“道德高於法律”的本質就是人治思維。但是道德絕對不能高於法律,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免受道德的綁架,避免“多數人的暴政”。道德綁架則正是因爲一方覺得另外一方達不到他們的道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