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多篇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多篇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1

突然意識到這是自己的最後一節課了,有點感傷,有點不捨。這最後的課該怎麼給孩子們上呢?

《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第一課時先講的生字詞。我想換一種新的方式講生字詞,調動他們的興趣。於是就設計了一個“生字詞大闖關”的遊戲,遊戲共有四關。第一關有兩個任務:任務一是“我會讀”,呈現帶拼音的生字詞,要求讀準字音;任務二是同桌檢查更正課本上的注音。第二關也有兩個任務:掌握多音字“撒”,去掉拼音讀生字詞。從第二關通向第三關的時候有一個障礙要克服:“我會記”,要找出難記的字並交流識記的方法。第三關:“我會寫”寫好這些字,要注意什麼?第四關:生字詞作業,這是最有挑戰力的一關。字詞全對,書寫認真的闖關成功,有獎勵。課堂上學生積極性很高,都搶着讀生字詞。不常回答問題的幾個小孩舉手回答了幾次問題,我很高興。對於這一節課,我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拖堂了。第二天批作業的時候,我發現同學們的作業都很認真,很多平時寫字不是很好的,這次都有進步,好開心。選出闖關成功的同學給予表揚,特等獎的同學給予獎勵,在班級中傳閱他們的作業本。

第二節課講課文,存在一些問題。對於講課內容的把握不夠充分,進行課堂內容時要求要應更明確一些。對於課堂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方面有一些進步,可是我還是不能很好的跟着學生走。這就要求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對課堂內容更熟悉,內容設計更全面,更好的將課文延伸出來。這節課的板書書寫不是很及時,要注意了。實習要結束了,我知道離一個真正的老師還有很遠,所以以後要繼續好好裝備,努力加油吧!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2

《月球之謎》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識短文,講的是人們對月球的種種遐想和各種謎團。它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異景色,接着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全文最大的特點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從生,課文爲讀者留下了無限的空間,讓讀者去遐想,去探索。這篇課文在寫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優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給人們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涼形成對比;文章主體是介紹與月球相關的幾種難解之謎,其間運用疑問句和感嘆句,強化了月球的神祕;結尾是開放式的,以“神祕”來概括上面列舉的幾種謎,與文題相呼應,同時激起讀者探索的願望。

根據以往的經難,我們老師在上科普類的文章最易上成“科學課”。因此,爲避免此問題的出現,在設計時我緊緊扣住“以語言文字訓練爲主,科普知識滲透爲輔”這條主線。

一、直擊語言,重視積累。

在課之初,我從一輪明月,月的別稱,關於你所知道的月亮的詩句導入新課。圍繞月,讓學生從多方面多層次進行理解,對“月”的認識更加立體、豐富起來。再說:“古往今來,面對的是同一輪月亮,你望着月亮想到些什麼?”再引入古人面對着這輪高掛空中的月亮,產生哪些遐想?讓學生去朗讀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由原來想象中的廣寒宮等美好的景色與眼前所見到的`景色的強烈反差中理解“奇異”一詞的意思,從而激發學生探究月球的“未解之謎”。

二、創設情境,領悟重點。

關於月球的三個未解之謎,在表述上十分平淡,但是一讀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因此,在讓學生朗讀及談論哪些地方令人費解之外,我讓學生講述三個謎,將語言的品味、內化和運用有機結合,在學習語言形式的同時,也比較深刻地認識了三個謎,從而高效地實現意與文的兼得。

“隨着科技飛速發展,人類探索發現了月球許多奧祕,但也發現了新的未解月球之謎。你有哪些未解之謎?”老師的一句話,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裏一下子開了鍋,學生的思緒在無邊的宇宙中盡情的遨遊。

最後,我緊緊抓住孩子們探索月球奧祕的強烈心啓發學生:“此時此刻,你有什麼話想說?”孩子們爭先恐後:“我長大了要繼續探索月球的奧祕。”“將來我想當一名科學家,到月球去探祕。”“我要……”這時我再讓學生齊讀最後一段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謎”字,從由月光引起的遐想入手,先讓學生回憶學過的描寫月球的詩句,再說說你知道的哪些關於月亮的神話傳說,再讀讀課文中關於月球的疑問,然後說說你有哪些疑問,從而深入地理解“遐想”一詞。情境的創設,優美的語言,將孩子們帶入了一個神祕而美麗的境地,激發了孩子們探索月球的慾望。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3

《月球之謎》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識短文,講的是人們對月球的種種遐想和各種謎團。它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異景色,接着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全文最大的特點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從生,課文爲讀者留下了無限的空間,讓讀者去遐想,去探索。根據文本特點,我把第一課時重點確定爲:瞭解月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綜觀整節課,並綜合各位評課老師的意見,覺得以下幾個地方比較有特色。

一、定位明確,有效地體現了三維目標的整合。

這篇課文雖然散發着科普知識的光芒,但其文字優美,要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球的神祕,不失語文的本味。因此,我把文本的三維目標定位爲:

1、認知目標——會認懸皎遐壤藻等幾個生字,會寫幕、臨、奧、撒等字。瞭解“遐想、奧祕、令人費解”等詞的意思。

2、技能目標——瞭解有關月球的知識,積累有關月亮的詩句。

3、情感目標——感受月亮的神奇魅力,激發學生探索月球的慾望。課堂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方向,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重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月球的奇異與神祕。

本課儘管是知識介紹性的文章,但朗讀訓練的資源非常豐富。例如,課文的第一句話,“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由於這句話的生字較多,而且易讀錯,我通過多媒體畫面及多形式的讀(範讀,指名個別讀,齊讀)來啓發學生“遐想”。再如,在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是通過問題的設計:“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麼景色?”來讓學生先找出答案,再通過朗讀來理解什麼是“奇異”,在讀後感悟“荒漠”。又如:在學習月球的未解之謎時,通過朗讀品味其文字的優美與用詞的準確性,達到“讀中品”、“讀中悟”的目的。整節課以讀代講,書聲琅琅。

三、體現學科特點,注重知識技能教學,符合了語文學習的規律。

課前,小柯曾向我建議,上公開課不宜上這類的文章,教學的側重點很難把握。千萬小心別把科普類的文章上成“科學課”。我謹記諫言,多次重複地閱讀教材,翻閱教參,在設計教案時緊緊扣住“以語言文字訓練爲主,科普知識滲透爲輔”這條主線。本堂課最大的特點是我將生字詞教學採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法,適時適度地在不同的板塊教學中重點指導讀或寫。在學生在一堂課中真正的學有所得。

四、把信息技術與文本進行巧妙的整合,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也彌補了教材的不足。

如:在學生了解“環形山、月球的荒漠”時,我採用圖片與解說的方式,讓學生在視覺上有形象直觀的體驗。在拓展月球的未解之謎時,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其他的未解之謎,使學生又一次給月球蒙上神祕的面紗,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慾望。

當然,人無完人,再完美的課也是有缺陷的。在本堂課中也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

1、情境模擬練習沒有體現它的亮點。讓學生講解月面特點時,我本是想通過“模擬打電話”這一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但這類的表演在平時的課堂中訓練太少,幾乎沒有,以至於學生不能很好地融入角色,發揮它的優勢。所以,精彩的課堂應該是“功在平時,厚積薄發”的。這也是我今後要給學生彌補的一課。

2、學生學習的模式比較單一。雖然課堂訓練的參與面比較廣,但形式不夠多樣。在讓學生介紹月面特點時,可先同桌模擬練習,再展示彙報,可能效果會大不一樣。在瞭解月球的未解之謎時,也可小組合作探究,再讓小組派代表發言彙報。學習的形式多樣,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面也會更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