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幹部能力分析報告多篇

幹部能力分析報告多篇

【第1篇】加強組工幹部能力建設工作報告

學習決定素質,素質關乎能力。今年我們以組織系統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爲契機,在全縣組織系統深入開展“學習提高年”活動,大力加強組工幹部能力建設,使組織部門的表率作用更突出、組工幹部的模範作用更明顯。

更新學習理念,開啓能力建設的原動力。樹立新的學習理念,是確保學習成效的關鍵所在,也是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前提。一要破除“要我學習”的舊觀念,樹立“我要學習”的理念。組工幹部肩負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這一歷史重任,學習已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更是一種政治責任,是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和高度負責的具體體現。必須牢固確立自主學習意識,把學習當作第一要務,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不斷增強學習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高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二要破除“少小求學,老大圖閒”的舊觀念,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能力素質要靠學習來支撐,開展工作要靠學習來指導,工作亮點要靠學習來培育。組工幹部必須牢固確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做到“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在理論創新中推動組織工作創新,使組織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三要破除“工學矛盾”的舊觀念,樹立“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的理念。幹好工作需要學習,學習是爲了更好地工作;工作的過程是學習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也是工作的過程。兩者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注重學習,工作就會有新思路、新舉措,就能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反之,勢必造成知識恐慌、本領恐慌,就會貽誤工作,給黨的事業帶來損失。必須牢固確立學習就是工作的理念,自覺摒棄把學習當作負擔的片面認識,正確處理學習與工作的關係,做到在學習中推動工作,在工作中強化學習。

拓寬學習層面,夯實能力建設的素質基礎。組工幹部要練就做好工作的過硬本領,就必須廣泛涉獵,改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真正成爲黨務工作“政策通”、幹部工作“活字典”和業務工作“多面手”。一是學習政治理論,提高政治鑑別力。系統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增強政策水平和理論水平。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自覺改造主觀世界,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和消極因素的影響,在紛繁複雜的事務中明辨是非,堅定立場。二是學習業務知識,提高工作創新力。加強對黨的建設和組織人事工作專業知識的學習,全面掌握上級組織人事部門在幹部人事工作中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做到共性合格、個性突出,努力使自己成爲組織工作的行家裏手,儘快培養起與當前形勢相適應的創新理念和創新能力,並把創新落實到組織工作的各個領域,落實到解決組織工作的難題中。三是學習實踐知識,提高自身競爭力。組工幹部要善於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結合工作需要和素質特長,在多崗位上鍛鍊提高自己。要勇於接受任務,在急、難、險、重的工作崗位經受鍛鍊和考驗;主動到鄉鎮、企業等基層一線掛職,參加農村扶貧工作,豐富工作閱歷;抓住到外地參觀學習之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等。通過實踐鍛鍊,使組工幹部在工作一線、在艱苦環境中經風雨、見世面,掌握新知識,積累新經驗,增長新本領,提高競爭力。

完善制度保障,健全能力建設的長效機制。着眼於把能力建設引向長效,我們相繼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學習的通知》、《關於開展“學習提高年”活動的實施方案》等文件,以制度抓管理、促學習。一是建立集中學習制度。在鼓勵組工幹部自學同時,建立了集中學習制度:每週三組織一次改稿會,部機關幹部對調研信息稿件進行集中“會診”,推敲分析;開設週末課堂,每週六上午邀請市、縣黨校理論教師、縣直單位負責人、優秀村支部書記作專題報告、政治理論輔導、傳授工作經驗;每月底舉行組工論壇,組工幹部輪流主持,確定組織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爲論壇主題,大家各抒己見、平等交流。二是完善考覈激勵制度。建立學習積分登記制度,明確參與黨課、改稿會等集中學習的剛性指標和參加自學考試等柔性指標,並分別賦予一定分值,定期向全體幹部通報積分,並把每名幹部的積分情況作爲檢驗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效、評先樹優、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爲把學習成效及時轉化到實際工作中,制定了《調研信息宣傳工作獎懲辦法》,把調研信息指標量化分解到個人,每月按進度彙總通報,營造了自主學習、勤於調研的良好氛圍。三是完善幫帶責任制度。針對近年來進部的年輕同志較多、鄉鎮組織委員調整幅度較大的實際情況,在全縣組織系統建立了“三級幫帶”責任制,即部領導幫帶室負責人、室負責人幫帶其他成員、部內優秀組工幹部幫帶鄉鎮組織委員。通過幫帶制度,一大批年輕組工幹部迅速進入了角色。

【第2篇】幹部依法行政能力調研報告

幹部依法行政能力調研報告

近年來,隨着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健全和完善,爲幹部依法管理各項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法律基礎。但據調查發現,受多年來傳統工作方法的影響,一些幹部有法不依,強制命令,單靠行政干預的工作方法還未徹底改變,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幹羣矛盾,影響了社會的發展和穩定。

一、依法行政存在的問題

(一)幹部法律意識淡薄,法律知識缺乏,一知半解。一些幹部整天忙於具體事務,加之有關部門法律知識宣傳培訓力度不夠,導致一些幹部法律素質較低,法律法規知識缺乏,幹部法律意識十分淡薄,法律觀念在頭腦中甚至是一片空白,在工作中對各種法律法規程序一竅不通,不懂依法行政。

(二)幹部工作方法簡單粗暴,不願依法行政。一些幹部認爲行政強制手段省時、省力、見效快,因而,不願依法行政,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導致以權代法、依言代法、依罰代罰現象時有發生,視國家法律於不顧。

(三)顧及當事人情面,不想依法行政而得罪人。一方面個別幹部不能擺脫“關係網”的困擾,顧及到當事人的情面,怕得罪人,不想依法行政。另一方面幹部在依法行政中,總有人來說情,使“情”與“法”產生碰撞,當事幹部左右爲難,也會使依法行政大打折扣。

(四)行政執法職責不清,執法程序不嚴。一些幹部行政執法職責不清是很清楚,在工作中行政失職和行政越權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隨意性比較大,處理案件的程序意識較差,缺乏透明度。以致影響人民羣衆對執法機關的信任,甚至產生矛盾。

二、依法行政應採取的對策

有法不依,所產生的原因不是偶然的,有其複雜的的社會背景,由此而造成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爲了進一步實現行政機關的規範行爲,使行政權的行使更加合理與科學,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各級黨委、政府應引起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儘快提高幹部依法行政能力。

(一)進一步加強法制教育,增強法制意識,提高對依法行政的認識。要把教育培訓納入制度化、規範化軌道,要與當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結合起來,制訂切實可行的培訓規劃,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基本任務、要求和措施,既要有長期規劃,又要有短期計劃,在提高培訓實效上狠下功夫。

(二)進一步加強培訓基地建設,以保障各項培訓的順利實施。要切實加強各級幹部培訓中心的建設,使之成爲條件最好、師資最強、教育管理最嚴的幹部“學習培訓基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建立嚴格的學習制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區別不同專業幹部情況,確定必讀書目,採取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的辦法,有步驟、有計劃地組織幹部進行法律法規知識測試,從根本上提高幹部依法行政能力。

(四)嚴格責任追究,確保依法行政取得實效。要因地制宜建立幹部依法行政責任追究機制,既要防止行政權的缺失,保障政府有效施行政管理,又要防止行政權的濫用,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要督促幹部“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進一步強力推進幹部依法行政進程。

【第3篇】幹部能力建設教育調研報告

“圍繞增強執政意識、提高執政能力,創新培訓方法,提高培訓質量,大規模培訓幹部。”深入貫徹xx屆四中全會的這一精神,抓緊抓好青年幹部隊伍的能力建設是關鍵。近年來,溧水縣堅持把能力培養作爲教育培訓青年幹部的突破口,一手抓理論培訓,一手抓實踐鍛鍊,全面加強青年幹部的黨性修養,提高青年幹部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爲全縣三個文明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一、加強理論培訓,是青年幹部能力建設的重要基礎

我縣針對部分青年幹部缺乏系統理論教育的實際,堅持把理論培訓放在教育培訓工作的首位,通過精選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合理利用資源、加大管理力度,全面加強青年幹部的黨性修養,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爲青年幹部的能力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1、精選培訓內容。我們從青年幹部的自身特點出發,結合實際工作需要,以“夯實理論基礎,增強黨性原則,提高知識水平,強化工作能力”爲主線,精心選擇培訓內容。一是在理論教育方面突出系統性,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中心內容,結合學習科學發展觀和中央的重大方針政策,使青年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實際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二是在黨性教育方面突出政治性,重點進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教育、黨的先進性教育、黨的傳統作風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使青年幹部進一步接受黨性教育,堅定政治立場。三是在知識更新方面突出開放性,結合國際國內和縣內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變化,安排當代世界和中國經濟、政治和科技等方面的教學,邀請縣領導和部門鄉鎮領導進行縣情教育和研討,使青年幹部開闊視野、提升知識層次,逐步培養起面向未來、面向發展的眼光。四是在工作能力方面突出實踐性,強化業務知識、管理知識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訓,使學員在今後實際工作中能成爲行家裏手,大膽創新,開拓進取。

2、創新培訓方式。一是集中培訓與分類指導相結合。我們對青年幹部培訓既有統一的標準要求,又根據不同對象分層次、分類別開展培訓,舉辦了青年後備幹部培訓班、青年人才培訓班、黨外青年幹部培訓班、新上崗領導幹部培訓班等不同班次,避免了學非所需、補非所缺的弊端。在青年後備幹部班培訓中還創出了特色,形成了制度,辦出了成效,多次在省市黨校或組織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交流。二是理論學習與專題研討相結合。爲增強感性認識,我們結合所授內容列出一些專題,組織學員外出參觀考察調研,拓寬視野,學習他人經驗,促進自我發展。如我們安排01屆青幹班學員赴溫州考察非公有制企業黨建情況,學員們都寫了考察報告,組織進行專題研討交流。三是課堂教學與模擬社會實踐相結合。針對青年人思維敏捷、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們採取情景模擬、案例分析、對策研究、雙向交流等多種方式,並在課程設置上有目的地增加定性分析、模擬決策、調查研究等與實際工作相接近、操作性較強的內容,在教學中讓學員們自己當教員,自己當決策者,從而增強實踐性鍛鍊。

3、合理利用資源。培訓中我們十分注重優化、合理利用好各類培訓資源,逐步形成佈局合理、分工明確、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培訓資源,使有限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爲培訓服務。一是着力建設好黨校這一干部教育培訓主陣地。近年來,我縣對黨校軟硬件建設投入資金近300萬元,有效地促進了黨校整體水平的提高,每一屆青幹班的成功舉辦均得益於此。二是優化組合縣內其它培訓資源。按照黨管人才原則,成立縣人才培訓中心,由黨校統一實施對縣內各級各類人才的培訓,青年人才全部進中心接受培訓。三是建立縣外培訓基地。利用駐外招商的形式,在駐外招商點建立培訓基地,有組織、有計劃地組織青年幹部到基地受訓,目前,已在廣東、浙江、上海建立了3個培訓基地,共培訓青年幹部180多名。四是開闢網上培訓新資源。充分利用“溧水黨建”的網絡資源優勢,開展網絡教學和爲青年幹部在線學習提供服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加大管理力度。我們對各類青年幹部的培訓,都十分重視管理工作,尤其是在青幹班培訓中建立起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一是建立了“三位一體”管理機制,形成調訓單位、施教單位、學員黨支部(班委會)“三位一體”的管理格局,制定了管理細則,使各單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同時又相互配合、相互協作、齊抓共管。二是規範培訓操作流程,使主體班次的培訓有章可循。從主體班次培訓的辦班前的調研、可行性分析、列入計劃,到辦班中的教學管理、實踐安排、後勤保障,再到對學員的學習考覈、跟蹤管理等,都明確責任單位,落實責任制,使培訓工作穩步推進。三是建立和完善了考勤制度、評選推優制度、培訓誡勉制度、辭退學員制度、幹部學習檔案制度等各項班級管理規章制度,爲提高培訓質量提供了有力保證。

通過上述措施,廣大青年幹部的各方面能力在理論培訓中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提高。在培訓內容的設計上,通過強化理論武裝和黨性鍛鍊,提高了他們的理論素養和黨性修養;通過強化業務知識和工作技能,增強了他們的業務工作能力;通過強化知識更新和領導科學,拓展了他們的世界眼光和管理能力;通過強化縣情教育和發展意識,提升了他們參與中心工作的能力。培訓方法的精心選擇、培訓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培訓過程的嚴格管理,都有利於青年幹部最大限度地在培訓中增長本領、增強能力。

二、注重實踐鍛鍊,是青年幹部能力建設的根本途徑

近年來,我們在加強理論培訓的基礎上,還努力爲青年幹部創造實踐鍛鍊的機會,打造施展才華、發展能力、成長成才的平臺,“四派”活動就是我們爲青年幹部實踐鍛鍊精心提供的一個重要舞臺。

1、“四派”活動的具體做法。一是上派跟班學習。即鄉鎮派員到縣級機關部門,縣級機關派員到省市對口部門進行跟班學習。目前,我們從縣級機關和鄉鎮中選派了34名優秀年輕幹部分兩期到省市級機關跟班學習各6個月,有8個鎮的12名優秀年輕幹部分別到縣委辦、縣政府辦、縣委組織部等縣級機關部門跟班學習,有些表現特別優秀的已被留在所在部門工作。二是下派基層實踐。即選派機關部門優秀年輕幹部到鎮村、社區居委會等基層單位掛職鍛鍊,熟悉基層情況,學會做羣衆工作。我們選拔*屆青幹班42名學員及以前的部分青幹班學員下到94個村進行了爲期3個月的掛職鍛鍊,選拔03屆青幹班51名學員下派到全縣9個鎮(區)的企業和社區居委會擔當黨建工作聯絡員,今年又選拔18名入黨積極分子到鎮和開發區擔任黨建工作員,對全縣的黨員檔案、人事檔案進行統一規範,對鎮村鄉土人才進行仔細梳理,使他們在提高全縣基層黨建工作基礎的同時得到鍛鍊。三是外派招商取經。即選派優秀年輕幹部外出到沿海發達地區開展駐地招商鍛鍊,讓他們到經濟工作一線去經受考驗,在激烈競爭中增長才幹。目前已組織了180名優秀年輕縣管副職領導和機關幹部,分三批赴廣東、浙江、上海等地進行駐外招商,取得了顯著效果。四是委派關鍵崗位鍛鍊。即根據縣內重點企業、重要項目的發展需要,從縣級機關中篩選出合適人選委派到重點企業、重要項目進行跟蹤服務。目前已有26人被委派到重點企業、14人被委派到重點項目進行跟蹤服務。被委派的幹部大多能獨擋一面地開展工作,在重大項目推進工作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四派”鍛鍊的主要特點。一是選派範圍廣,確保人員素質。至今我縣“四派”幹部有554人次,主要從全縣85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中選出,先後到17個省市級機關、14家企業、105個村(居)委會掛職鍛鍊。這些選派幹部年輕有朝氣(平均年齡33歲),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有開拓創新意識,掛職後能較快適應環境,充分發揮自身政策熟、信息靈、思路寬、聯繫廣、頭腦活、辦法多和上下協調等優勢,及時向羣衆提供技術、信息服務,爲經濟發展獻計獻策。二是有針對性選派,確保專業對口。上派基本保持系統對口,如果相關部門沒有年輕幹部,也可根據需要選派其他單位年輕幹部上派掛職。下派基本以需求爲主,如社會治安差、治安任務重的村,選派法律專業的幹部;經濟發展緩慢的村,選派懂經濟的幹部;農產品出售難的村,選派熟悉市場、懂經營的幹部等。外派主要選派一些具有一定外交能力的年輕幹部。委派主要選派綜合部門的年輕幹部。三是雙向掛職鍛鍊,上下聯動管理。我們對掛職幹部的管理、培養,實行省市、縣、鎮、村上下聯動,齊抓共管,以上級部門鑑定和縣委組織部的全面考覈爲主的管理模式。單位對掛職幹部以“駐村幫扶”等爲載體,要求他們着力爲基層解決困難;各鎮對掛職幹部實行幫帶制度,定期組織他們學習提高;村級組織直接負責對掛職幹部的管理,解決他們生活困難,交給他們工作任務,每個掛職幹部都聯繫有一個組或幾項具體工作,形成了“選派一個人,帶動一條線,走出一條路,發展好一方”的局面。

3、“四派”鍛鍊的實際效果。“四派”活動的廣泛開展,極大地提升了青年幹部的工作能力。外派招商取經,遵循幹部成長規律,緊貼經濟建設中心,把他們選派到經濟主戰場和基層進行摔打磨鍊,有利於他們解放思想,磨鍊意志,增強“野外”生存能力;上派跟班充電,有利於他們在更高層次上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綜合協調能力,幫助他們“登高望遠”,開闊視野,提高工作規範性和層次性;下派掛職補課,有利於他們瞭解熟悉基層情況,使他們“耳聰目明”,增強羣衆觀念,從而找準工作切入點,提高工作針對性和有效性;委派關鍵崗位考驗,有利於培養他們獨立自主開展工作的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四派”過程中,縣委組織部全過程地對幹部進行考覈監督,全面掌握年輕幹部在關鍵崗位、關鍵時期的現實表現,以實幹求能力,以能力求作爲。到目前爲止,已有39名“四派”幹部得到提拔任用。

三、創新培訓機制,是青年幹部能力建設的關鍵措施

我們對青年幹部加強理論培訓,開展“四派”鍛鍊,在“靠得住”和“有本事”上下功夫,不斷提高青年幹部的能力和綜合素質,促進了優秀人才不斷脫穎而出。同時,我們圍繞“出人才”的目標,創新育人機制,完善相關制度,爲青年幹部的能力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一是建立了“述學、評學、考學”三位一體的督學機制。對年輕幹部進行重點督學考學,考學情況歸入幹部學習檔案,對考試不達標、考覈不過關、政治理論水平不合格的不予提拔,督促年輕幹部自覺加強學習。

二是健全了實踐鍛鍊跟蹤管理制度。我們建立了教育培養工作臺帳,制定了年輕幹部實踐鍛鍊計劃和跟蹤管理卡,實行微機化管理,每年進行一次全面調查摸底,掌握年輕幹部實踐鍛鍊中的思想動態和實際效果,及時加以引導和督辦,增強教育培養的針對性,提高實踐鍛鍊的實效。

三是實行了教育成果轉化運用制度。我們規定,年輕幹部在教育培訓期間要聯繫思想和工作實際撰寫1篇以上的調查報告或理論文章;教育培訓之後,所在單位黨組織要求他們運用所學理論改進工作,並對思想作風和工作實績進行考察考覈,引導其真學真用,增強創新能力。幾年來,全縣年輕幹部有10多篇調查報告、經驗材料等在市級以上報刊採用或被業務部門推廣,有多條意見建議被縣委縣政府決策時採納。

四是堅持了幹部教育與使用結合制度。在年輕幹部的使用上,我們認真落實《幹部任用條例》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先培訓後上崗、先考學後提拔制度,把幹部教育培訓情況作爲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之一。我們規定,優秀年輕幹部優先培訓,成績優異能學以致用的、實踐鍛鍊表現突出的優先提拔;凡是未經過正規培訓的、未達到規定學歷要求的年輕幹部不準提拔,未經過相應實踐鍛鍊的不準提拔。自1998年舉辦首屆青幹班以來,全縣共有67名青年幹部走上了領導崗位,使訓用結合制度得到有效實施。

【第4篇】領導幹部能力有效監督工作報告

近年來,特別是十六大以來,財政部門各級黨組織在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監督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從整體上看,監督的理論日趨完善,監督的制度逐步健全,監督的措施更加有力,監督的效果令人滿意。但從黨的作風建設和開展反腐敗鬥爭的實際效果以及我們財政部門一些幹部犯錯誤的教訓來看,財政部門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還存在着工作不重視,監督機制不健全,制度不落實等問題,致使不正之風沒有得到有效治理,腐敗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一是監督意識比較薄弱。一些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不能從維護黨規黨紀和黨的事業的高度,不能從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增強黨的戰鬥力的高度來看待黨內監督。一是不敢監督。下級對上級不敢監督,怕打擊報復,怕“穿小鞋”;上級對下級也不敢認真監督,有的領導碰見矛盾“繞着走”,怕得罪人;領導班子成員之間怕傷了情面,不好相處,即使交心,也只是輕描淡寫。特別是對“一把手”的監督更難,如果得不到理解,就有“不尊重”、“爭權”之嫌,擔心影響關係,抱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二是不要監督。一些人認爲,機關黨員幹部素質比較高,可以自己教育約束自己,不需要別人監督。還有個別黨員領導幹部不能正確看待手中的權力,甚至對監督有一種逆反心理,把別人的監督看作是“緊箍咒”,是有意找岔子。認爲誰監督自己就是誰跟自己過不去。有的認爲強調監督會妨礙財政工作,影響正常的財政收入,把敢於批評監督的同志視爲“異己”。三是不懂監督。目前,財政部門新黨員、新干部比較多,大都缺乏黨內生活的鍛鍊。他們中有的人入黨了,提幹了,就放鬆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放鬆了世界觀的改造,自我監督的意識削弱了。有的只知道自己應該接受監督,不知道自己還有在黨內監督中發揮作用的義務,更不知道如何發揮作用;有的則認爲“有紀檢部門就夠了,無須其他監督”等等。

二是監督渠道不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些領導幹部總是藉口工作忙、事情多,不能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堅持參加支部組織生活。一些支部負責人又怕影響領導同志工作,不及時、主動地通知領導幹部過組織生活。二是民主生活會質量不高。雖然大多數單位能夠按時召開,但會前不能廣泛徵求意見,既便做了一些徵求意見的工作,但很難聽到比較尖銳的“原汁原味”的批評意見。從我們瞭解的情況分析,目前單位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主要存在'四多四少',即講理論、講政策的多,擺問題、談不足的少;議論社會問題、議論別人多,分析本部門問題、自我批評少;講現象、講套話、講好話的多,講實質、講原則、講真話的少;總結工作、評功擺好的多,交流思想、開展批評的少。雖然去年的先進性教育爲開發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起到了重要的示範、引導作用,但應付思想、圖形式、走過場的問題依然存在。三是對領導幹部的意見包括檢舉揭發的問題,往往不能從正常渠道聽到,而是常常與道聽途說甚至流言蜚語夾雜在一起,而從正常渠道反映上來的又多是一些匿名的、隻言片語的舉報,很難弄清事實,判斷是非。四是一些單位政務不公開,羣衆對少數黨員領導幹部利用職務之便以權謀私的問題不知情而無法監督。由於普通黨員羣衆對本部門、本單位的重大決策缺乏參與瞭解,特別是一些單位的領導幹部將一些本該公開的公務活動和領導幹部個人重大事項不讓羣衆知道,使普通黨員羣衆想監督卻因不瞭解情況而無從監督。

三是監督機制乏力。近年來,財政部門反腐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財政幹部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腐敗現象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這裏面的原因雖然很多,但主要原因還是監督乏力,機制不健全。首先是監督的體制還不夠完善,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財政審計監督以及新聞輿論監督沒有形成合力,出現監督的“盲區”和“盲點”。其次,監督者的合法權益沒有很好的得到保護,特別是羣衆監督、黨內監督中,一些監督者常常受到排擠、打擊報復,甚至人身傷害,使一些監督者喪失信心,不敢不願監督。第三,監督的法規、制度不健全,守則多、罰則少,缺乏可操作性。如“不準”、“嚴禁”之類的條文很多,而違反了怎麼辦很少有明確具體的規定,缺乏約束力,至於監督者監督什麼、怎樣監督、監督無效怎麼辦、不認真監督又當如何等,缺乏明確規定,監督隨意性大。第四,監督出現斷層,在現有財政體制下,同級監督因受制於人或身不由己往往形同虛設,難以發揮作用,而上級監督又“山高皇帝遠”,使監督出現斷層,而這個斷層中的被監督者,又起決策、表率等關鍵性的作用,直接影響財政部門的黨內廉政建設。

從上述領導幹部監督不利的表現和原因可以看出,要強化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監督制約機制,有效遏制腐敗,就必須加強對財政部門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教育,建立健全各項監督制約機制,落實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使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新聞輿論監督、法律監督及羣衆監督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形成合力,變事後監督爲事前、事中監督,切實做到與時俱進,關口前移。我們認爲應從五個方面加強有效監督,提高監督的能力。

1、強化教育--治心。古人云:“爲將之道,當先治心”。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首先就是要加強對財政部門領導幹部的教育。要通過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教育,使廣大領導幹部明確手中的權力是誰給的,如何正確行使權力,明確權力與義務的對等關係,自覺接受監督。其次是抓監督效能。就是要提高腐敗成本,降低腐敗收益,加大腐敗風險。依據法律、法規性規定,加大查處力度,發現一個查處一個,使違法違紀者受到最快、最嚴厲的查處和打擊,營造“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捉到必嚴懲”的壓境之勢,使其不敢腐敗。同時,要建立健全監督表彰獎勵激勵機制,對廉潔奉公、勤政爲民的領導幹部要進行表彰獎勵和提拔重用;對敢於監督、敢於揭露腐敗行爲的同志,在保障其合法權益的同時,要給予重獎、從而形成良好的監督氛圍。通過加強教育、抓監督效能、褒揚重獎等治心措施,使我們財政部門領導幹部從不敢腐敗到不願腐敗轉變,從被動接受監督到主動接受監督轉變,從消極抵制一切違法違紀行爲的誘惑、脅迫到積極主動與一切違法違紀行爲作鬥爭轉變,從而提高領導幹部的自律意識。

2、健全制度--立根。監督的作用不僅僅是追究懲處,更主要的還在於預防,即設置制約措施,堵塞漏洞,防止違法違紀行爲發生。財政有關法規、《紀律處分條例》、《監察法》,特別是《黨內監督條例》等懲處條規,不僅使監督有法可依,而且爲監督提供了保障。對此,各級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領導幹部廉潔從政的道德準則和行爲規範,針對新情況和新問題及時做出新規定,不僅明確什麼可做、什麼不能做,更應明確做了將受到什麼樣的處罰。既要堅持紀檢部門確定的治理重點,又要結合財政部門的實際,針對人民羣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制定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和制度,全面落實《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積極探索和逐步建立適合財政部門管理實際的懲治體系,抓住要害,超前防範。

3、落實責任--抓源。黨的十五大提出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羣衆支持和參與”的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同時,近年來中央根據反腐敗的形勢,提出一系列治本抓源的措施和任務,並將這些任務分解到各職能部門。因此,作爲財政部門的紀檢監察機關必須找準角色,站好位置,做到統攬而不包辦,參與而不越位,重點是搞好協調、監督。要以狠抓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爲突破口,研究組織協調的新路子、新辦法。要圍繞監督檢查、責任追究進行定期不定期督查,建立起嚴格的考覈、追究制度,堅持硬件與軟件考覈結合,定性與定量考覈結合,普遍檢查與重點檢查結合,總結推廣典型與解決傾向性問題結合,使各職能部門真正負起責任,保證財政部門反腐敗各專項治理工作取得實效。

4、形成合力--促效。從總體上講,黨內監督是整個社會監督體系的一部分。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僅靠黨內監督是不夠的,因此必須把黨內監督與其它監督方式有效結合起來,把擴大民主與加強監督結合起來,相互推進。一是擴大民主、拓寬羣衆參與監督的機會和途徑。要通過財政部門深化政務公開、民主評議行風,疏通信訪舉報渠道,建立信訪舉報保障體系先進措施,鼓勵羣衆積極參與,主動監督。二是要與人大監督、政協監督、法律監督、財政審計監督等多種監督形式密切配合,互通情況,逐步形成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的監督網絡形成合力。

5、提高素質--強身。反腐敗是一項複雜而又艱鉅的工程。財政部門的紀檢監察工作職能,主要是抓好本系統內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落實,其工作涉及財政管理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工作的對象是國家行政工作人員,並且多數是黨員領導幹部。因此,要想改善監督,就必須提高自身素質,講究監督方法,使監督有效、有力。“打鐵貴在自身硬”,作爲黨的“衛士”,必須對黨忠誠,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學習,自覺改造世界觀,瞭解、把握財政政策、財經紀律,提高政策水平,不折不扣地落實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正人先正己”,要監督別人,紀檢監察幹部必須做到自身廉潔,以言立言,以身立言,使監督理直氣壯。監督工作的複雜性不僅要求我們要有豐富的財政管理業務知識,還要有法律、財務等其他方面的知識,成爲多面手。

【第5篇】對鄉鎮幹部化解農村社會矛盾能力的思考調研報告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努力提高鄉鎮幹部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的能力,是當前鄉鎮工作的重點,也是打造“和諧南部”和構建丘區經濟強縣的重中之重。爲此,我們調研組幾名同志下鄉鎮,到機關,通過查閱資料、現場觀摩、座談討論、個別訪談等形式,就我縣鄉鎮幹部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的能力的現狀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原因,並對提高鄉鎮幹部化解社會矛盾能力提出了自己膚淺的看法。

一、鄉鎮幹部化解農村社會矛盾能力的現狀

(一)發展農村經濟辦法不多

帶領農民發展致富的能力不強。

當前,農村的主要矛盾仍然是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同農民綜合性生產能力之間的矛盾。發展經濟是全黨的第一要務,也是檢驗鄉鎮幹部執政能力的首要標準。如何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這對鄉鎮幹部抓經濟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幾年,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廣大羣衆思富、快富的願望日益迫切。但鄉鎮幹部帶領羣衆致富的能力不強,不能成爲羣衆走向富裕的領路人。調查反映,

一是大多數鄉鎮幹部缺乏市場經濟的相關知識,不懂得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則,加之外出學習考察機會少,對新技術知識和技能有畏難情緒,不敢正視市場經濟中的各種問題,更不敢大膽地帶領農民跳出農業謀發展,走出農村闖市場。有的抓市場經濟工作是門外漢,只能就農業抓農業,就農村抓農村,缺乏根據農村經濟不斷髮展變化的形勢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引導農民從更寬的領域發家致富。

二是市場經濟是開放型經濟,但有些鄉鎮幹部抓經濟工作的視野不寬、思路不清、辦法不多。有的發展經濟侷限於老套路老辦法,不善於發展商品農業和工商業;有的守着“金飯碗”去“討飯”,找不準本地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不能從本地的實際出發,沒有清晰的發展思路。不善於將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有的不按客觀規律辦事,盲目跟風。對農產品的市場需求信息知之甚少,市場開拓面十分狹窄,不能根據市場經濟的規律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三是市場經濟是競爭性經濟,但有些鄉鎮幹部搶抓機遇的意識不強、艱苦創業精神不佳、開拓進取幹勁不足。有的缺乏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責任意識,熱衷於創造“顯績”,對鄉鎮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考慮不多;有的在困難面前精神不振,不善於帶領羣衆找準路子、艱苦奮鬥脫貧致富,熱衷於向上級討錢要錢;有的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甘當“太平官”,得過且過,任職多年,山河依舊。

爲民服務技能欠缺。

鄉鎮幹部爲民服務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爲“沒人做、沒時間做、沒心思做”這幾個方面。

“沒人做”,是指基層幹部無法滿足農民羣衆的農業科技服務需要。目前很多鄉鎮機關幹部加上七所八站,人員少則幾十,多則上百。但經過幾次機構改革,真正精通農業生產科技的幹部少之又少,很多鄉鎮幾乎沒有科班專業人才。部分基層幹部學習能力不強、學習勁頭不足,缺乏農民需要的專業技術,沒有掌握適應當地和行業特點的一技之長。一個鄉鎮的數十名鄉幹部,大多是組織管理人才,沒有技術,學農的少,懂農的更少。不是農業技術的行家裏手,那麼困擾羣衆的農技推廣、科學種田、防疫減災、種植結構調整等難題怎麼能解決呢?

“沒力做”,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需要農民具有相應的創新觀念、科技知識、市場信息等,也需要基層幹部爲農民提供相關的服務。而現在一方面很多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不高,信息不靈,盲目從衆心理嚴重;另一方面不少基層幹部不熟悉市場經濟的規律,缺乏帶領農民調整經濟結構的能力,加之一些地方政府職能轉變滯後,鄉鎮幹部難以甚至無法爲農民提供技術培訓、市場信息等方面的服務,這樣,就會因農民有效調整經濟結構的要求實現不了而產生矛盾。至於有的地方越俎代庖充當調整主體,不顧市場需求和本地資源條件,以行政手段強迫農民調整經濟結構的做法,更會因給農民利益帶來損失使矛盾增多和加劇。

“沒心思做”,調查中發現,在鄉鎮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的改革時期,鄉鎮幹部在心態上是,“三等三看”,即等改革方案,看是否真正執行;等改革過程,看誰肯真正下崗;等最後結果,看誰敢真正落實。在去留上是“三憑三不憑”即憑跑、憑送、憑關係,不憑本領、不憑政績、不憑實幹。有人(官場背景)、有錢、就有崗,真幹假幹一個樣。於是=/=的人幹事,=/=的人混事,=/=的人壞事。極大地挫傷鄉鎮幹部的積極性,根本沒有心思抓農業生產,嚴重影響了鄉鎮當前工作。

勞務輸出缺乏有效組織。

一是基層幹部沒有將勞務輸出當成一個產業來抓,缺乏有效組織,導致農民工無序流動。

二是對農民工的培訓和再培訓無能爲力,致使農民工大多無技術技能專長,學歷低,盲目闖、碰運氣,只能打些零散工、粗重工、況且工價低下,工作不穩定,收入無保障。

三是鄉鎮幹部在勞務輸出的組織過程中,缺少相應的中間環節,沒有中介服務組織,增加了農民外出打工成本。

(二)化解農村債務矛盾能力較弱

鉅額鄉村債務的形成主要集中在最近十年間,====年分稅制前,鄉鎮的財政基本上由縣級統收統支,基層政府基本上沒有債務,而====年後,鄉鎮財政普遍成爲一級財政,在新稅制下,“財權上收,事權下移”,使鄉鎮逐漸沉澱了大量債務。據縣審計局最終審計,全縣鄉鎮負債=。=億元,平均每個鄉鎮負債===萬元;村級債務=。=億元,村平債務==。==萬元。

上世紀==年代,鄉鎮爲完成自上而下的諸如“普九”、“村村通”、“井池園”等各種達標升級任務而負債達標。一個廣泛流傳的順口溜形象地描述這種做法說:“採取什麼措施我不管,政策不能違背,任務必須完成,否則追究領導責任。”“在這種情況下,鄉鎮爲了完成任務,不得不想辦法加重農民負擔,變賣集體資產及向各方高息借貸。”一位鎮長說。

鄉鎮達標任務常常又分攤給了村幹部。一旦村幹部不能及時收齊鄉鎮下達的稅費任務,就不得不通過變賣集體資產或借高息來上繳稅費。村級債務因此形成。

鄉鎮負債原因是多方面的:原農村合作基金會清理整頓後欠下鉅額債務,普九工程建設拉下大筆債務,前任鄉鎮領導搞政績透支,“寅吃卯糧”又欠下一筆債務;加之鄉鎮年年墊稅、提留尾欠不斷增加、棄田拋荒、全家外出形成的稅收懸空、老債務利息的自然增長等諸多原因,致使鄉鎮債務屢屢上升。舊債還不上,新債又增加,致使債務越滾越大。

鉅額的鄉村債務掣肘着鄉鎮政府的正常運轉,由此引發了很多社會矛盾。鄉鎮幹部被沉重的債務纏着不得脫身,有時爲了躲避債主要債,還不得不東躲某省,既沒有精力、也沒有財力來謀劃發展事宜。一些欠債較多,沒有償還能力的鄉鎮對發展前景失望,存在着“看攤子,守門戶”現象,多數幹部對鄉鎮工作充滿困惑和無奈。“現在鎮政府每天都有來討債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鎮領導苦惱地說。

而農業稅收的取消,又使這個既有難題更加凸顯,如何來化解鄉村債務這個“結中結”呢?很多鄉鎮幹部一談起這個問題就直搖頭,表示對化解債務無能爲力。

一是鄉鎮原有資產已經基本用於抵債。東壩鎮一位鎮幹部說,“鄉鎮企業、山林、湖泊、水塘等資產,該賣的都賣了,該處置的全部處置了,有的是用資產抵,有的是經營權承包。現在山林湖泊幾乎全都是私人經營的了,甚至包括堰塘。”

二是招商引資、發展工商難度很大。“目前想迅速發展工商業有很大的難度,招商引資很難,一是條件有限,交通不便,別人不願來;二是沒有特色產業和特色資源;三是沒有稅收優惠,沿海該交===萬的稅交===萬就行了,這如何吸引別人來我們這裏辦企業。”一位鄉鎮的領導對我們說。

三是不允許追收農民欠稅。以前部分農民拖欠的農業稅,現在的規定只能掛在帳上,不允許追要,還債的途徑就難有了。“鄉村債務不但沒有化解,利息還在增加,數字還在上升,這個包袱甩也甩不掉。”

四是上級轉移支付十分有限。一位鄉長說:“我鄉=====人,屬中等鄉鎮,國家轉移支付==萬元(不包括工資和民政上的支付),但

一是上級要代扣公路稅、計生稅、升鍾水庫水費糧以及區級上交款等,佔總支付的==—==,大約==萬元左右;

二是發放村幹部工資,縣上覈定的村幹部工資爲==萬,但實際要發==多萬元;

三是還要解決上級批覆的各種農民*金費、五保戶生活費等支出,實際鄉鎮的活動經費不足==萬元了,鄉鎮只有靠‘寅吃卯糧’來維持運轉,就更不用說還債了。”

四是農民負擔依然存在,鄉鎮幹部有心無力。====年雖然取消了農業稅,但升鍾水庫水費糧、世行糧等負擔人平也有三四十元。大多數農民本身受益不多,同時認爲取消了農業稅就不得再交錢了,因此不願交錢交糧,鄉鎮幹部對此很是無奈。

【第6篇】幹部依法行政能力調研報告範文

近年來,隨着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健全和完善,爲幹部依法管理各項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法律基礎。但據調查發現,受多年來傳統工作方法的影響,一些幹部有法不依,強制命令,單靠行政干預的工作方法還未徹底改變,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幹羣矛盾,影響了社會的發展和穩定。

一、依法行政存在的問題

(一)幹部法律意識淡薄,法律知識缺乏,一知半解。一些幹部整天忙於具體事務,加之有關部門法律知識宣傳培訓力度不夠,導致一些幹部法律素質較低,法律法規知識缺乏,幹部法律意識十分淡薄,法律觀念在頭腦中甚至是一片空白,在工作中對各種法律法規程序一竅不通,不懂依法行政。

(二)幹部工作方法簡單粗暴,不願依法行政。一些幹部認爲行政強制手段省時、省力、見效快,因而,不願依法行政,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導致以權代法、依言代法、依罰代罰現象時有發生,視國家法律於不顧。

(三)顧及當事人情面,不想依法行政而得罪人。一方面個別幹部不能擺脫“關係網”的困擾,顧及到當事人的情面,怕得罪人,不想依法行政。另一方面幹部在依法行政中,總有人來說情,使“情”與“法”產生碰撞,當事幹部左右爲難,也會使依法行政大打折扣。

(四)行政執法職責不清,執法程序不嚴。一些幹部行政執法職責不清是很清楚,在工作中行政失職和行政越權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隨意性比較大,處理案件的程序意識較差,缺乏透明度。以致影響人民羣衆對執法機關的信任,甚至產生矛盾。

二、依法行政應採取的對策

有法不依,所產生的原因不是偶然的,有其複雜的的社會背景,由此而造成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爲了進一步實現行政機關的規範行爲,使行政權的行使更加合理與科學,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各級黨委、政府應引起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儘快提高幹部依法行政能力。

(一)進一步加強法制教育,增強法制意識,提高對依法行政的認識。要把教育培訓納入制度化、規範化軌道,要與當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結合起來,制訂切實可行的培訓規劃,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基本任務、要求和措施,既要有長期規劃,又要有短期計劃,在提高培訓實效上狠下功夫。

(二)進一步加強培訓基地建設,以保障各項培訓的順利實施。要切實加強各級幹部培訓中心的建設,使之成爲條件最好、師資最強、教育管理最嚴的幹部“學習培訓基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建立嚴格的學習制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區別不同專業幹部情況,確定必讀書目,採取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的辦法,有步驟、有計劃地組織幹部進行法律法規知識測試,從根本上提高幹部依法行政能力。

(四)嚴格責任追究,確保依法行政取得實效。要因地制宜建立幹部依法行政責任追究機制,既要防止行政權的缺失,保障政府有效施行政管理,又要防止行政權的濫用,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要督促幹部“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進一步強力推進幹部依法行政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