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由本站的會員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10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第1篇:《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這篇《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願對你有參考作用。

圓錐的體積是在學生掌握了圓柱的特徵及圓柱的體積等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成功之處:

1.讓學生經歷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弄清來龍去脈。在教學中,我首先通過給學生提供兩組不同的學具:一組是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另一組是等底不等高的圓柱和圓錐。讓學生通過倒水,發現在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中,用圓錐容器裝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圓柱容器中,剛好倒三次,即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而在等底不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中,則不存在這樣的關係,圓錐的體積就不是與它等底不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由此通過公式可以得出:V圓錐=1/3圓柱

=1/3Sh(知道底面積和高)

=1/3πr2h(知道半徑和高)

=1/3π(d*2)2h(知道直徑和高)

=1/3π(c*2*π)2h(知道周長和高)

2.加強學生的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我提供的是兩組不同的學具,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親自動手,親身體會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這樣利於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同學之間合作學習,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此項活動中,不僅收穫了知識的來龍去脈,還體會到了與同學合作,共享成果的幸福喜悅。

不足之處:

由於課前把製作的U盤帶回家,未帶回來,所以導致課上無法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形式,把動手操作的完整過程給學生進行展示。

再教設計:

上課前的一點一絲疏漏都要力求避免,課前準備真的是對於教師來說至關重要,缺少哪一環都會在課堂上留下遺憾。

第2篇:《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範文。

一節課下來,我靜心思考,有以下幾點反思:

1、一節好的課,在教學時要層次清楚,步步深入,重點突出。 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我首先從實物圖形講解到空間圖形,採用對比的方法,不斷加深學生對形體的認識。然後要學生用自己的學具動手做實驗,從實驗的過程中得出結論: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是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推出圓錐的體積公式。這樣,就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然後,利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印象。

2、一節好的課,應注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新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觀察,先猜測圓柱和圓錐的大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白學習目標。在應用公式的教學中,又把問題轉向到課初學生猜測且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計算出圓錐的體積,終於使懸念得出了滿意的結果,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3、一節好的課,要有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由於我平時非常重視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因此,學生在這節課上,表現也相當的出色。我在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用分組觀察、操作、討論,動手做實驗等方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3篇:《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怎麼寫?以下是我們給你的範文格式參考。

《圓錐的體積》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了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體積的基礎上進行的。多年的教學,讓我學習和累計了很多的教學經驗。教學時我先生活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大膽的猜想圓錐的體積公式,然後通過實驗操作來發現圓錐與等底等高的圓柱之間的關係,從而得出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並能運用這個關係計算圓錐的體積,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一、讓學生經歷發現、提問、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新課一開始,我就利用教師出示一堆煤,師:將這堆煤倒在地上,會變成什麼形狀情境導入,教師再演示削鉛筆:把一支圓柱形鉛筆的筆頭刨成圓錐形,讓學生觀察,猜測圓錐的體積和什麼有關,由於課件很形象直觀,學生很快聯繫到了圓柱的體積,而且很容易想到應該是幾分之幾的關係。在猜想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更明確了學習的目標。教師從展示實物圖形到空間圖形,採用對比的方法,不斷加深學生對形體的認識。然後讓學生動手實驗,讓孩子親歷教學的驗證過程,從實驗中得出結論: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是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推出圓錐的體積公式。這樣,就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對圓錐的體積建立了鮮明的印象之後,就應用公式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起到鞏固深化知識點的作用。

二、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在實驗前讓學生先猜想,再通過小組合作實驗、演示、交流得出結論,親自去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既調動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通過他們的實際操作自己得到結論促進了小組的合作意識。符合數學來源於實踐的認知。充分發揮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並完成實驗結論。推導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並懂得圓錐體和圓柱體之間的關係。在感知事物,獲取感性知識中,操作與思維緊密結合,加深對圓錐及體積的認識

1、情感的發展

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情感發展主要包括學生對數學、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自信心和意志力,學習數學的態度與學習習慣。本節課的教學,擺脫了傳統“灌”的教學,從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探索問題,學生在發現中激起興趣,從探索中尋找快樂,然後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學生經歷了一個探索性的學習過程,不知不覺地掌握了知識,發展了能力,增進了對數學的情感。學習變成了一個賞心悅目的活動。

2、思想的發展

國小數學教材中,含有大量思想教育因素,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師在教學數學知識的同時,要注意發揮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時機地、潛移默化地滲透思想教育活動是兒童認識數學的重要方式。新課改提倡學生的自主活動,把數學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讓學生親自實踐,大膽探索。

三、多層次設計練習題

練習設計從基本題入手,過渡到情境題,發展到綜合解決實際問題,這個過程中訓練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後感覺到遺憾的是,由於教具準備不足的關係,學生參與以小組合作學習的面小,小組合作分工不太合理,使每個學生不是全身心投入到探究實驗中去。這樣少部份學生的學習參與積極性不高,有點被動、遺憾進行學習,沒有最大限度的發揮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的學習雖然是培養了學生的能力,但合作意識還需加強,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試驗的默契還需加強。

第4篇:《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幫助到你。

圓錐的體積這一部分內容是圓柱體積的遷移。在這節的設計上我主要是採用讓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得出結論的模式進行教學的。在操作的過程中,我充分的利用學具,先讓學生觀察手中的圓柱與圓錐有什麼關係,學生觀察到他們是等底等高的,我的目的就是爲了深化學生對這一個條件的認識。緊接着學生開始嘗試用學具研究圓柱與圓錐體積的關係。當他們一切進行的都很順利的時候,有一個小組突然提出用“圓柱向圓錐裏倒水也是可以的。”話音剛落,另一個小組的學生馬上說道:“那樣很麻煩的,還得測量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出來。”顯然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已經牢牢的印在腦海中,這就已經達到了我所需要的效果了。

記得有位老師曾經說過:老師說了,學生記住了,沒有多久就忘了,只有動手操作了,學生記住了,形象的記憶就會產生了。讓我們多創造一些動手的機會給他們吧!

第5篇:《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的寫法與格式是什麼?請參考以下這篇範文。

課前我安排學生收集、整理生活中應用圓錐的實例和信息資料。教學時我首先列舉生活中大量的圓錐實物,在學生觀察思考這些物體形狀的共同特點,並從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形體的基礎上引入。再引導學生對照模型和圖形,互說圓錐的特徵,加深對圓錐的認識。感受幾何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爲生活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在本課中,我無論從問題的引入,圓錐概念的定義,高的尋找及測量方法的探索,我都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嘗試、研究和討論,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合作、交流,這樣的過程,不僅提供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和信心,大家積極發言,爭先操作,參與率很高。

我積極地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或者去探究問題.通過 “看一看 ”, “摸一摸 ”, “比一比 ”, “指一指 ”, “說一說 ”, “猜一猜 ”等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在 “找 ”中學,在 “測 ”中學,在 “思 ”中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直觀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使數學課堂教學 “動 ”起來、 “活 ”起來,讓學生在 “做 ”中學,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第6篇:《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本文是本站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範文精選,僅供參考。

【教材解讀】

《圓錐的體積》這部分知識是國小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後一部分內容,也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幾何形體,教學這部分內容,有利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爲進一步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我認爲《圓錐的體積》這部分內容在本單元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學情分析】

高年級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逐步增強,這爲學生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他們已掌握了一些幾何知識,瞭解部分幾何圖形之間的轉化方法。但學生的立體空間觀念還不是完全成熟,形體之間的轉化還有一定的困難。針對學生的實際,教學中我主要採用觀察法,猜想、操作等方法,組織學生探索規律,歸納總結,體驗知識的生成和形成。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發現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從而得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 通過生活中的故事,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重點難點】

1.圓錐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進一步理解圓錐的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策略】

1.加強實踐操作:

《數學課程標準》中要求“在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探索現實世界中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及變換”。所以,在教學中,設計了多次實驗環節,讓學生自己動手,親身經歷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發展學生思維。

2. 整合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在引入新知時,我創設了一個貼近生活的情境,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變爲活生生的生活現實,讓學生的課堂氣氛充滿了樂趣和活力,在探究圓錐體積公式時,設計了兩次試驗,使學生更加明白了:只有“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體積纔能有3倍的關係。引導學生由表及裏,層層逼近的過程,進行深的信息加工。

3.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學中,我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組合作交流,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實驗過程,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猜想

1.播放錄像。

夏天,小朋友們玩得大汗淋漓。小雅去“便利超市”購物,在冷飲專櫃那兒買了一個圓柱形的雪糕。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小林看見了,小林的眼珠咕嚕一轉,計上心來。他去冷飲專櫃裏買了一個圓錐形的雪糕。小雅剛張開嘴,滿頭大汗的小林拿着一個圓錐形的雪糕一溜煙跑了過來。(圖中圓柱形和圓錐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討論。

二、自主探索,操作實驗

同學們利用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分組操作,自己發現圓柱與圓錐體積間的關係。注意每個學生要先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思考實驗方法,然後小組討論拿出最優方案,組員分好工,然後開始實驗。

1.小組實驗。

(1)學生分5組操作實驗,教師巡迴指導。(每組的圓柱和圓錐是等底等高的,各組間的大小不同。教師提示:用沙子做實驗的小組往容器裏裝沙子時注意不要用手使勁壓,裝滿後用尺刮平即可。用水做實驗的小組往容器裏裝水時注意把容器裝滿。這樣能保證實驗的科學性。)

(2)同組的學生做完實驗後,進行交流

2. 集體交流。

(各小組彙報,結論是: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三倍,也就是說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3、深入探究“等底等高”

4. 推導公式。

同學們嘗試一下,用V、S、h、表示圓錐的體積公式?(生獨立寫公式)

5. 問題解決。

同學們再回到故事中,你們應該知道小雅和小林怎樣交換才公平合理了吧?它需要什麼前提條件?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教學例3。

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來近似於一個圓錐。它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這堆沙子大約多少立方米?(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 學生嘗試計算,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彙報:(1)沙堆底面積3.14×(4÷2)2

=3.14×4

=12.56(平方米)

(2)沙堆的體積1/3×12.56×1.2

=4.19×1.2

≈5.02(立方米)

答:這堆沙子大約5.02立方米?

四、實踐應用,拓展深化

1、填空。

1)一個圓柱體積是10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 )立方米。

2)一個圓柱鋼材能溶鑄成( )個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

2、判斷。

1)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 )

2)圓柱體積一定比圓錐體積大。( )

3)一個圓柱體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圓錐體,削去的部分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比是2 :1( )

4)圓錐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 ( )

3、圓錐的底面積是7.8平方釐米,高是2釐米,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4、神舟五號宇宙飛船的上端是一個圓錐形,它的底面直徑是2米,高2.1米,你能求出它的體積嗎?

5、哈南雙語幼兒園的屋頂是圓錐形,測量出它的底面周長是12.56米,高是6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五、質疑問難,總結昇華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

圓錐的體積

1/3

V=1/3Sh

例3

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來近似於一個圓錐。它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這堆 沙子大約多少立方米?(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1)沙堆底面積 3.14×(4÷2)2

=3.14×4

=12.56(平方米)

(2)沙堆的體積 1/3×12.56×1.2

=4.19×1.2

≈5.02(立方米)

答:這堆沙子大約5.02立方米?

教學資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

【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圓錐的體積》這節課,反思整堂課的教學,自我感覺較爲滿意的是以下幾點:

1.大膽猜測,培養猜測意識

假設和猜想是科學的天梯,是科學探究的重要一環。任何發明創造我想都是離不開假設和猜想的。基於這樣的認識,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我在教學中把生活中的故事引入數學課堂,讓學生大膽猜想它們的體積可能會有什麼樣的關係?使課堂充滿生機、樂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然後讓學生藉助學具進行實驗、探究。事實證明這樣教學設計不僅僅是能夠培養學生的猜測意識,更重要的是充分調動了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大家探究的慾望強烈,爲本節課的成功教學奠定了基礎。

2.操作驗證,培養科學的實驗觀。

數學不僅是思維科學,也是實驗科學。教學中,學生能通過觀察、猜測、實驗、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積極主動地發現了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間的關係,進而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V=1/3Sh。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非常重視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始終是活動的主體。同時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去對待這個實驗,實事求是,認真分析自己的實驗結論,培養了學生科學的實驗觀。

3.重視課堂資源的生成

教學中“圓柱和圓錐不等底等高,他們的體積還是三倍的關係嗎?”這一教學環節不是預先設計的。它是課堂中隨機生成的,卻飽含着教師和學生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氣氛相當活躍。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讓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明確了:只有等底等高,圓錐的體積才能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總之,這節課,每個學生都經歷了“猜想---實驗---發現”的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學生獲得的不僅是鮮活的數學知識,獲得更多的是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孩子們不僅收穫了知識更體驗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悅。

【教學評析】

1.教師能深入瞭解學生,對學生的原有認知水平、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即學習起點能力分析得比較清楚。力求構建一種非直線型的教學路徑,這樣的教學設計思路值得提倡。

2.教師能利用《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理念處理教材,加工教材。如本節課結合了現實中的具體情景,創設了一個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並把這一故事情節貫穿整節課的始終。教學中做到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整節課的結構渾然一體。教師遵循了“現實題材——數學問題——數學模型——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來設計教學,引導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探索與應用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本節課在實驗探索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發現出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有的同學會持反對意見,這樣剛剛建立起來的平衡旋即被打破,當大家發現他們的實驗器材不等底等高時圓柱體積不是圓錐體積的3倍,又能建立起新的平衡,學生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中,認知結構得到了豐富和發展。

4.多樣化的數學活動,如實驗、交流、推理、問題解決使學生的意義建構有了堅實的基礎。學生的情感在認知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和諧的發展,他們在相互交往中加深了理解、溝通和包容,品嚐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悅。

5.在數學課堂上教師不失時機的進行德育教育,體現了在學科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學科中滲了透德育教育,爲數學課堂增添了亮麗的一筆。

6、本節課教師引領學生積極探究新知,學生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合作探究知識,實現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課堂上師生互動,注重學生的態度和情感的體驗。迴歸常態教學,教學真實、紮實、樸實,構建了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

《圓錐的體積》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引發猜想

1.播放錄像。

師:夏天,小朋友們玩得大汗淋漓。小雅去“便利超市”購物,在冷飲專櫃那兒買了一個圓柱形的雪糕。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小林看見了,小林的眼珠咕嚕一轉,計上心來。他去冷飲專櫃裏買了一個圓錐形的雪糕。小雅剛張開嘴,滿頭大汗的小林拿着一個圓錐形的雪糕一溜煙跑了過來。(圖中圓柱形和圓錐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討論。

師:小林對小雅說:“我的雪糕可好吃了,我們來換一換吧!”小雅看了看她的雪糕,又看了看自己的雪糕,小雅陷入了沉思……”同學們,故事先講到這。如果此時小雅和小林換了雪糕,你覺得小雅有沒有上當?

生:我覺得小雅上當了,小林的雪糕小。

師:好,你的眼力真不錯。如果這時小林手上又多了一個同樣大小的圓錐形雪糕。小雅這時和小林換雪糕,你們覺得公平嗎?

生:公平。

生:我覺得還是不公平,小雅還是吃虧。

師:同學們有不同的看法了,假如你現在就是小雅,小林手中的圓錐形雪糕有幾個時,你才認爲公平合理,才肯與他交換?

生:四個。

生:五個。

生:三個。

師:小雅究竟用幾個跟小林怎樣交換才公平合理呢?(學生沉默,幾秒後有學生舉手) 生:老師如果知道他們的體積就好辦了,可是我們只會求圓柱的體積,不會求圓錐的體積。(學生均點頭)

師:你的想法非常好。那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呢?大家想知道嗎?

生合:想。

師:好,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圓錐的體積這部分知識。(板書)

二、自主探索,操作實驗

師:下面,請同學們利用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分組操作,自己發現圓柱與圓錐體積間的關係。注意每個學生要先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思考實驗方法,然後小組討論拿出最優方案,組員分好工,然後開始實驗。

1.小組實驗。

(1)學生分5組操作實驗,教師巡迴指導。(每組的圓柱和圓錐是等底等高的,各組間的大小不同。教師提示:用沙子做實驗的小組往容器裏裝沙子時注意不要用手使勁壓,裝滿後用尺刮平即可。用水做實驗的小組往容器裏裝水時注意把容器裝滿。這樣能保證實驗的科學性。)

(2)同組的學生做完實驗後,進行交流

2. 集體交流。

師:下面請各個小組同學彙報你們是怎樣實驗得出結論的。

(各小組彙報,結論是: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三倍,也就是說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3、深入探究“等底等高”

師:各小組的結論都是一樣的: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三倍,也就是說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那老師就奇怪了,你們各小組間的圓柱和圓錐的大小不一樣啊,結論怎麼會一樣呢?難道你們手中的圓柱和圓錐之間有什麼奧妙嗎?想知道嗎?快探究一下吧!(生合作探究)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我們發現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

師:這用四個字概括就是“等底等高”。

生:我們也發現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

師:也就是說只有圓柱和圓錐是等底等高的時候,圓錐體積纔是圓柱的體積的1/3。 生:(舉手提問)老師,圓柱和圓錐不等底等高,他們的體積還是三倍的關係嗎?

師:這名同學提得問題非常有價值,他問:“圓柱和圓錐不等底等高,他們的體積還是三倍的關係嗎?”大家說是嗎?

生:我認爲圓柱和圓錐不等底等高,他們的體積不會是3倍的關係了。(大多數同學點頭,同意他的觀點。)

生:我和他的意見不同,我認爲圓柱和圓錐不等底等高,他們的體積還是三倍的關係。(有幾名學生表示同意)

師:有的同學認爲是,有的同學認爲不是。那麼這樣,小組間調換一下圓錐,使你手中的圓

第7篇:《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在本站上除了這篇《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你還可以找到更多與你行業相關的其他精品範文。

圓錐的體積是在學生直觀認識圓錐的特徵,會算圓的面積,以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積的基礎上安排教學的。以往幾次,都是按老方法進行,一開始教師就準備了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先比較它們的底面積相等,再分別量出它們的高也相等。進而由老師做實驗,把圓錐裝滿水(或沙)往圓柱裏倒,學生觀察倒了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接着推導圓錐的體積等於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並重點強調求圓錐的體積一定要乘三分之一。一節課上下來非常輕鬆,非常順利,時間也充足,作業效果也還不錯。可是到了綜合運用問題就出來了:忘記乘三分之一的,計算出錯的,已知圓錐的體積和底面積,求高時,直接用體積除以底面積的,出的錯誤五花八門。

再上這節課時,我加強了以下幾個點的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教學新課時,我出示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讓學生觀察並猜測圓錐的體積和什麼有關,學生聯繫到了圓柱的體積,通過師生交流、問答、猜想等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學生迫切希望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實驗就興趣盎然;

2、實驗時,讓學生小組合作親自動手實驗,以實驗要求爲主線,即動手操作,又動腦思考,努力探索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並獲得了富有成效的學習體驗。學生獲得的不僅是新活的數學知識,同時也獲得了探究學習的科學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悅以及探究失敗的深刻反思,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會逐步變的有思想、會思考、會逐漸發現自身的價值。

3、學生做圖形應用題時,引導學生審題,先確定是什麼圖形,再想相應的計算公式,最後根據公式列出算式。這樣對於後面的綜合運用題,學生有了這種固定思維模式,就不會亂列式,

4、列出算式後,不要按部就班的從左算到右,先觀察算式的特點,尋求簡單的計算方法,把口算和計算有機結合。如:3.14×(4÷2)2×8時,先口算(4÷2)2=4,再口算4×8=32,最後再計算3.14×32。又如:×3.14×(4÷2)2×9時,先口算×9=3,(4÷2)2=4,3×4=12,再計算3.14×12。這樣就大大地減少了學生計算難度,提高了計算的正確率。

第8篇:《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這是一個互助平臺,爲您提供大量《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範文,送一篇給你。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讓學生真正成爲活動的主動者,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感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圖形的教學中,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注重操作,注重實踐,可以讓教學達到最高效。

就正如探究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不再是實驗演示的被動的觀看者,而是參與操作的主動探索者,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讓每個學生都經歷“猜想估計---設計實驗驗證---發現算法”的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在教師適當的引導下給合學生根據自己的設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體積之間的關係,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同時,在操作與實踐的過程中讓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也有參與的興趣,讓他們也能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使他們懂得他們也可以通過玩掌握到數學的知識。

新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充分觀察“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同時聯繫圓柱的體積公式,大膽猜想它們的體積可能會有什麼樣的關係?事實證明,這樣設計,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猜測意識,更重要的是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鼓勵學生去探究問題,尋找答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爲學生的合作探究起到較好的鋪墊作用。

然後,我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實驗,通過看、量、親自動手操作等途徑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出求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讓他們按自己的觀察進行猜測估計,按自己的設想操作學習,對自己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反思,在全體學生思維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出現了驗證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體積的方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並獲得了富有成效的學習體驗。

不足:

1、許多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常忘記除以3,需要加強練習。

2、有不少學生在計算中出現錯誤,計算能力不過關,導致計算失敗。

3、在學生進行倒沙實驗時,應該事先讓學生準備好充分的學具,比如,準備一個圓柱,然後做一個和圓柱等底等高的圓錐,在做一個等底不等高的圓錐或者等高不等底的,這樣學生就比較明顯的看出與圓柱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4、一節好課在教學時要層次清楚,步步深入,重點突出;應注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要有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在這幾個方面都還要加強。

第9篇:《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本文系列之一《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範文,你可能需要。

該學習“圓錐的認識和體積”這部分知識了,想到在學生的生活中,純圓錐的物體並不多見,所以這樣安排本部分內容的教學。

第一節課帶領學生做圓錐,畫圓——剪圓——再剪出圓心角不同的扇形——把兩條半徑無縫隙的粘住,放在桌上,一個圓錐成型了,如果你想粘上底面也可以,可是得知道底面的半徑啊!(拓展怎樣知道扇形的半徑和圓心角的度數,求出圓錐底面半徑的大小)

學生自己做出來的圓錐,對它的認識肯定是比較深刻的——圓錐由一個底面和一個曲面圍城,底面是圓,側面展開是一個扇形,還有強調對圓錐的高的理解。直角三角形沿一條直角邊所在的直線旋轉可以得到一個圓錐,讓學生試一試,想象一下。

第一節課圓錐的認識,因爲加上了讓學生動手製作這一環節,教學效果出奇的好,也爲下一節課做好的鋪墊。

第10篇:《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下面這篇由網友爲大家蒐集整理《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的寫法格式,希望大家喜歡!

圓錐的體積是在學習了圓錐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這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第一部分,複習圓錐的特徵和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反思:複習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便於運用已學知識推動新知識的學習,爲學習新知識做準備。

第二部分,便於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先讓學生用轉化的思想大膽猜測,能否把體積計算方法轉化成已學過的立體圖形來推導圓錐體積公式呢?學生猜測之後,讓學生拿出手中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然後同桌討論得出結論,全班交流。再進行第二次實驗,同桌交換圓柱或圓錐倒進沙子之後,同桌討論,全班交流,老師引導學生兩次實驗的結論有什麼不同,經過學生的討論,師生歸納出:圓錐的體積等於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並強調V=3SH的前提條件是等底等高。

反思:這一環節讓學生用轉化的思想猜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探究慾望。緊接着讓學生兩次動手實驗,親自體驗知識的探究過程。符合國小生的認知規律,便於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通過實驗,學生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得出了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況下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否則這個結論不成立。

全課反思:英國教育家思賓塞說過:“在教育中應該儘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究,自己去推理,給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儘量多,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能真正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成爲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這節課,我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放手讓他們動手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得出結論,突破教學難點,理解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看着孩子們聽到老師的稱讚,他們那開心的笑臉,我想:只有讓孩子們成爲學習的主人,老師只做引導者和合作者,引導得當,合作愉快時,那我們就真正起到了教書育人的作用,還有誰不想學習數學這門有意義的課程呢? 1

本站的小編希望以上10篇《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範文能夠幫到你,當然,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看更多《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