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精品多篇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精品多篇

《細胞的基本結構》教學設計 篇一

湯坪國小 宋成斌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夠製作並使用顯微鏡觀察部分生物細胞裝片,並能作簡單記錄。 2.能根據所觀察到的細胞結構進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

2、認真學習洋蔥表皮細胞玻片標本,細緻地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結構。 科學知識

1、掌握洋蔥表皮細胞裝片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2、通過洋蔥細胞結構,知道細胞是構成大多數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科學 技術 社會 環境

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幫助人類揭示自然界的許多祕密。 教學重、難點

學習顯微鏡的使用,製作洋蔥表皮細胞裝片。 材料準備

1、教師:課件,顯微鏡、鑷子、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解剖盤。

2、學生:洋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在上節課中,同學們已經瞭解到生物體是由很小的細胞構成的,並且學習了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同學們願意同老師一起走進顯微鏡的世界,去親眼看看生物細胞的形態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觀察細胞(出示課題)。

二、教學新知

㈠回顧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方法。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方法,還記得嗎?(課件出示) ㈡製作洋蔥表皮細胞顯微鏡玻片標本。

1、師:直接把洋蔥放到顯微鏡下,能看到表皮細胞嗎,怎麼辦?(引出製作玻片標本的必要性)。

2、介紹顯微鏡對觀察材料的特殊要求:

顯微鏡下的觀察和一般觀察不同,觀察物必須薄而透明,對較厚不便於觀察的物體,需要製作切片或裝片。(引出子課題: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學習製作洋蔥表皮細胞玻片標本)

3、具體講解洋蔥表皮細胞顯微鏡裝片的製作方法、步驟(課件出示): (1)在一個乾淨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水;

(2)用小刀剖開洋蔥,掰下其中一塊,注意不要弄掉內表皮; (3)在內表皮上用小刀輕輕劃“井”字(同時強調用刀安全),用鑷子撕取“井”字中間的內表皮;

(4)再用鑷子把取下的洋蔥表皮放到載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表皮必須平展開,不能摺疊;

(5)用鑷子將蓋玻片傾斜着蓋在標本上面,放蓋玻片時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氣泡;

(6)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稀釋的碘酒,把蓋玻片微微傾斜,然後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取多餘的水(完成製作)。

4、課件演示製作過程。

5、小組合作嘗試製作載玻片,教師巡迴指導。

(三)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1、指導學生將做好的洋蔥表皮裝片正確安放到顯微鏡載物臺上。 2.教師演示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方法。 3.首先指導各小組長操作學習。

4、教師檢查組長完成情況後,各組分別在組長指導下按照操作步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避免圍觀時發生擋光現象等)。

5、讓學生們在白紙上畫出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的結構,實物展示臺展出,並與課本P39的圖片進行對比,交流得出洋蔥組成實驗結論。

(四)延伸總結

1、師:同學們,你們還想了解其他生物的細胞結構嗎?(分發成品玻片標本,學生進行顯微鏡下的觀察)

2、課件出示其它生物細胞圖片,同時講解它們形態不同,功能也不同。 3.師:通過對洋蔥表皮細胞和其它細胞結構圖片的觀察,你對生物的結構有什麼認識?

4、學生們說後,課件出示: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它們不僅形態各異,功能也多種多樣……從而共同構成了複雜的生命體和生命世界。

5、介紹(課件出示)被譽爲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的細胞學說。

三、全課小結

讓學生們說說本節課有什麼收穫。

四、課後探究

顯微鏡的出現大大拓展了人類的視野,不僅解開了生物體結構的祕密,也揭開了一個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請同學們課後查找、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在下節科學課上進行交流,好嗎?(培養學生們的探索能力,同時爲後續教學做好鋪墊。)

教師:實驗課題實驗目的實驗儀器班級:第小組小組長:實驗時間:製作洋蔥表皮裝片並用顯微鏡觀察表皮細胞學習製作洋蔥表皮裝片,運用顯微鏡觀察,知道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解剖盤洋蔥小刀鑷子清水滴管碘酒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一:製作洋蔥表皮裝片:1.滴:2.取:3.展:4.蓋:5.染:6.吸:二: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裝片,交流得出洋蔥組成實驗結。實驗過程實驗結論小組成員:

教師:實驗課題實驗目的實驗儀器班級:第小組小組長:實驗時間:製作洋蔥表皮裝片並用顯微鏡觀察表皮細胞學習製作洋蔥表皮裝片,運用顯微鏡觀察,知道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解剖盤載玻片洋蔥小刀鑷子蓋玻片顯微鏡清水滴管碘酒吸水紙實驗過程一:製作洋蔥表皮裝片:1.滴:2.取:3.展:4.蓋:5.染:6.吸:二: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裝片,交流得出洋蔥組成實驗結。實驗結論小組成員:

《細胞的基本結構》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呼吸作用是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必考的重要內容之一,本部分教材內容由三大知識塊構成,即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細胞呼吸的意義,按照教學層次要求,均要求“理解”。在教材構成上,除以文字描述爲主外,還有一圖一表,圖表都簡明扼要闡明瞭教材的重點內容,在本內容中有三個重要的名詞概念,細胞呼吸代替了原教材中的生物呼吸,強調了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記住細胞呼吸的概念和類型,理解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其圖解。識記無氧呼吸的反應式和概念,理解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和聯繫。

2、能力目標:在本內容的課堂教學中,突出圖解與表格相結合,讓學生學會用圖表結合的方法來描述生物體中的生命現象,強化圖文轉化和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學會用比較法來區別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嘗試概念的推導式,探索式教學,學會理解和分析概念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目標: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比較,求同存異,進一步理解發生在細胞內的這些生物化學反應,是生命物質運動的高級形式,也是生命物質的特殊性所在,同時更是發生在生物體細胞內的有規律的化學變化,正確運用發展的、運動的觀點來認識生命的存在。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1)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場所,條件和產物 (2)細胞呼吸的意義

難點:(1)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場所,條件和產物 (3)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如果教學需要可以分成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導入:“呼吸作用 ” 與我們通常瞭解的 “ 呼吸 ” 是一回事嗎? 問問學生是否知道呼吸與呼吸作用的區別,是否將呼吸與呼吸作用相等同? (可以帶學生回憶人體呼吸的過程,讓學生比較呼吸與呼吸作用的不同。) 講述:其實 “ 呼吸作用” 並非我們學習過的 “ 呼吸 ” ,我們熟悉的 “ 呼吸 ” 指的是人和動物體與外界進行的氣體交換過程。而 “ 呼吸作用 ” 是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並生成 ATP ,因此也叫做 “ 細胞呼吸 ”。正是因爲所有生物的細胞都具備這一功能,才能保證所有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動。 “ 呼吸 ” 與 “ 呼吸作用 ” 的現象和本質是有所區別的。教師通過我們的呼吸從而引出細胞呼吸概念。

1、細胞呼吸: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並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又叫生物氧化。本節內容就以葡萄糖爲例來說明呼吸的過程;理解生物氧化和物質燃燒的區別和聯繫:氧化分解,無論是有氧氣參加,還是無氧氣參加,只要是氧化還原反應,失去電子則爲氧化(脫氧則爲氧化);得到電子爲還原(得氫則爲還原)。有機物只有在被氧化成簡單的有機物或徹底氧化爲CO2和H2O時,能量(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一部分以熱能散失,另一部分被ADP捕獲形成ATP貯存起來。歸納出細胞呼吸的實質:氧化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形成ATP。故此細胞呼吸又叫生物氧化。

講述:通過比較,我們發現生物氧化更爲複雜、更爲溫和、更爲完善,而且生物氧化產生的能量不僅可以維持體溫,還可以用於多種生命活動,但燃燒僅僅能發光發熱。所以生命運動更爲精巧,更爲奇妙,更爲高明,生命是偉大的。細胞呼吸是一個由多種酶參與催化,多步驟的過程。細胞呼吸通常是在有氧的情況下進行的,但是某些細胞也可以在無氧的環境下進行呼吸。在有氧條件下,細胞中的有機物會徹底氧化分解成爲無機物,自然會放出全部的能量。無氧條件下,細胞中的有機物降解成爲其他的有機物,釋放出一部分能量。總之,通過有機物的氧化分解,釋放能量,被細胞利用,生命過程得以正常進行。這便是細胞呼吸的實質所在。 那麼以上這樣兩個過程又是如何發生的呢?從而引出:

分類: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過程,場所,條件和產物) 2.有氧呼吸

教學過程說明:在教師的指導下識圖,讓學生思考圖中各個階段的反應產物,再讓學生閱讀教材中有氧呼吸過程的文字說明,思考三個階段中物質的變化和能量釋放以及發生這些變化的部位,教師再板書三個階段的反應式如下:

1.C6H12O6→4[H]+2CH3COCOOH(丙酮酸)+能量(少量)﹤ 2ATP

熱能

細胞質基質。

熱能2.2CH3COCOOH(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少量)﹤ 2ATP

熱能

線粒體

3.24[H]+6O2→+能量(大量)﹤ 34ATP

線粒體

此處一定要讓學生理解有氧呼吸的中間過程和中間產物,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情況,將有氧呼吸的主要過程(三羧酸循環)較詳細地介紹給學生,便於學生理解。讓學生將上述三個反應式左邊加左邊,右邊加右加,消去兩邊相同的部分,得到一個總的反應式爲: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大量)

難點說明:有氧呼吸的產物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來自哪個反應物?用含同位素氧跟蹤用氧呼吸過程中的氧原子,得出氧元素途徑:葡萄糖 → 丙酮酸 → 二氧化碳

然後讓學生將這個反應式與課本對照,在教師的引導和提示下,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變化及反應的條件,並與細胞呼吸的概念對照,順其自然就得出有氧呼吸的概念。

3、無氧呼吸

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乳酸發酵,酵母菌發酵)爲教學的切入點,教師寫出呼吸作用兩個反應式:

根據上述反應式,由於形成不徹底產物(乳酸或酒精)中,都含有更多的能量,因此釋放了少量的能量。引導學生根據上述反應式,對比細胞呼吸和有氧呼吸的概念,推導出無氧呼吸的概念。學習了細胞呼吸之後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比較表,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教師提示:反應條件、進行的場所、物質的變化、能量的變化,也可以從概念所包含特徵去區別)。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梳理概念,理解細胞呼吸的原理。

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的比較(由學生歸納總結)

4、細胞呼吸的意義

讓學生閱讀,要求學生用濃縮法進行歸納,以方便理解和記憶,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概括能力,說出自己提練的精華,教師點評並板書意義:提供能量;提供原料。並對全部內容作總結性講評。

《細胞的基本結構》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生進一步熟練製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提高製作與觀察的技能

2、通過對其他動物細胞結構的觀察,概括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提高學生的觀察、歸納、總結能力。

3、區分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提高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

4、通過模型製作進一步強化對動物細胞結構的認識,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複習植物細胞臨時裝片製作,學生閱讀課本,找出動物細胞臨時裝片製作與植物細胞臨時裝片製作的不同,明確製作動物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

2、使用顯微鏡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初步瞭解動物細胞結構,進一步通過對其他動物細胞結構圖的觀察,概括出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3、對動植物細胞結構圖進行比較,強化對動、植物細胞結構異同點的認識並得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這一核心概念。

4、通過模型製作進一步強化對動物細胞結構的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實驗對生物學的重要性。 2.認同細胞的生物體結構基本單位。 教學重點:

製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正確使用顯微鏡。

區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點。 教學難點:

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製作和觀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及教師組織引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激發興趣

通過多媒體展示兩組植物圖片和動物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配合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投入對新課程內容的學習。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確定本節課程內容——觀察動物細胞。 複習舊知

新課學習

一、動物細胞臨時裝片製作及觀察

二、總結動物細胞基本結構

三、模型製作強化動物細胞結構認識

四、比較動植物細胞異同點

啓發學生回顧製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並嘗試用一個字概括。

佈置學生閱讀製作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步驟,同樣用一個字概括。

引導學生找出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製作之間的差異。 思考討論:

1、製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爲什麼滴生理鹽水,能不能滴清水?(教師演示滴加清水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2、爲什麼在製作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要用稀碘液染色?(教師演示未滴加稀碘液染色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播放製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視頻,。

強調實驗操作注意事項;

佈置學生完成:任務1——嘗試繪出口腔上皮細胞結構圖並標註結構名稱。

學生實施實驗操作過程,教師積極指導,及時糾正錯誤。

選派學生代表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 ;

組織未能觀察到實驗結果的同學觀察製作成功同學的玻片標本。

展示部分學生的繪圖結果,並按繪圖要求指出學生在繪圖上存在的問題。

幻燈片展示幾種不同形態的細胞。

佈置學生通過利用現有的實驗材料,製作動物細胞模型,教師展示部分作品並給予評價。

展示動植物細胞結構圖,佈置完成任務2——比較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點。

學生回答

學生思考並回答

學生回答

學生嘗試回答

學生嘗試回答

學生認真觀看,並適當記錄

學生記錄

學生具體操作,並完成任務1

學生觀察並彙報實驗結果,討論分析問題答案

學生完成展示

學生嘗試說出細胞所具有的結構名稱,概括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學生動手製作並展示

學生觀察、比較並完成動植物細胞異同點的比較

根據最近發展區域理論,學生建構新知識

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通過實驗對比、分析得出問題答案,並培養學生科學注重實證的態度

指導學生正確的操作實驗,保證實驗操作正常完成

養成學生合作、交流、共享的學習方式

培養學生規範的作圖方法

培養學生觀察總結的能力,初步得出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及動手能力並加深對動物細胞結構的認知

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

五、得出核心概念

展示植物細胞構成一顆大樹、人體細胞構成一個成年人的圖。

《細胞的基本結構》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瞭解它們的共同點和重要的區別特徵。

2、瞭解細胞膜的成分,理解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之間的關係;正確認識並會區分物質通過細胞膜的幾種不同方式。

3、瞭解各種細胞器的分佈、形態結構和功能特點。

4、認識細胞核的亞顯微結構特點和主要生理功能。

5、理解染色質和染色體相互轉變的動態關係。

6、瞭解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真核細胞亞顯微結構,培養學生識圖能力和繪圖能力。

2、通過對細胞結構的學習,訓練學生利用對比的方法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3、通過設計和分析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4、訓練學生利用資料分析、判斷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通過對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學習讓學生體會生命的精緻完美,教育學生崇尚生命、熱愛科學。

3、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的生物學觀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在“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一章中,“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是全書的基礎。因爲細胞是新陳代謝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生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及生命的生理、行爲特點都是建立在細胞這一特殊結構基礎之上的。所以理解細胞不同於一般非生命結構的特點就是本節最首要的教學重點。

關於細胞的結構和生理功能,本章將重點分析細胞膜的結構和特性。物質透過膜的方式將在第三章中以水代謝和礦質代謝爲例詳細分析。細胞器部分將重點學習質體和線粒體,並在第三章中通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進一步詳細分析其結構和功能。核糖體的功能將在第六章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部分進一步闡明。細胞內的中心體將在細胞增殖部分介紹。液泡的功能在細胞滲透作用吸水部分有所體現。細胞膜的流動性對理解細胞在結構上的相互聯繫以及細胞的整體性方面都是非常關鍵的知識。如果對細胞內的膜體系進行簡單介紹,將有利於學生理解、體會細胞這一有機整體在結構及功能上的聯繫性。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只作簡單介紹,但是染色質和染色體的知識要作爲教學重點。因爲細胞分裂、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等重要的章節都要用到此知識點。由此可以看出本章在教學中的地位及重要性。

教法建議

建議第一節“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用3或4課時完成。

從病毒引入新課。可以起到在梳理原有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進入新情境的目的。學生在複習各種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後,體會構成細胞的各種化合物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僅有其中的幾種,哪怕是最重要的成分也不可能完成新陳代謝的過程——這些物質不能單獨發揮生命功能。根據細胞學說學生可以想到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進而激發學生對細胞結構和功能進行探索的興趣。

教學中儘量爲學生提供各種素材,積極調動學生參與分析討論。從分析前人實驗逐漸過渡到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親身參與探究過程,培養基本的生物學研究能力,提高科學素質。

開篇首先要明確說明,研究對象以真核生物爲主。

本節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中,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知識能力培養點。要多花費一些精力和時間。細胞質部分重點學習葉綠體和線粒體的結構,由於植物的新陳代謝部分還會繼續學習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功能,因此功能方面不用涉及得太深。

細胞核部分重點講清細胞核的結構;講清染色體和染色質的關係。其他內容將在細胞分裂以及遺傳和變異部分再做深入探究分析。

教學設計示例——細胞膜

教學題目: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第一節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建議4課時內完成)

教學重點:1、圍繞細胞不同於非生物的生命特點進行學習和討論。

2、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3、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爲第二章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礎。

4、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爲第五章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難點:1、細胞的體積與相對錶面積對於細胞的意義。

2、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特點,理解膜的流動性。

3、葉綠體、線粒體和高爾基體的結構和功能,理解細胞器間的關係。

4、染色質與染色體間互相轉換的動態關係

教學過程:

問題:病毒具有生命物質中最重要的兩種成分——生命活動的體現者蛋白質和遺傳物質核酸。可是病毒卻不能單獨存活,病毒只有侵入寄主細胞後才能體現生命的特點。上述事實說明了什麼?你能分析這其中的原因嗎?

小結:從物質基礎方面考慮,病毒成分簡單不足以完成複雜的新陳代謝;從結構基礎上看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新陳代謝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因此病毒不能獨立進行新陳代謝。病毒必須寄生於活的細胞生物中才能體現生命現象。

問題:根據國中知識,舉例說明細胞生物可以分成哪幾類?它們在結構方面的主要區別是什麼?是否有什麼共同的基本結構?

課件演示幾種植物細胞、幾種人體細胞、原核細胞。

小結討論結果。

第一節: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生物界把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單獨分成一個特殊的界。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又根據細胞是否有細胞核分爲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明確指出:高中階段主要學習以真核生物爲中心的有關生物學問題。

真核細胞的亞顯微結構:(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結構)

解釋細胞的顯微結構和亞顯微結構。

引發學生探究細胞亞顯微結構的興趣。在電鏡下人們發現了什麼?

課件演示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等電鏡照片。

指導學生讀圖:識記各結構名稱以及各結構的形態結構特徵;注意區分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異同。

課件演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模式圖,辨認細胞亞顯微結構。比較細胞的異同時要注意糾正錯誤。強調細胞共有的結構和特有結構,總結出筆記。

問題:

1、不同點?植物和動物組織細胞浸在清水中結局相同嗎?爲什麼植物可以光合作用?

——植物細胞都有細胞壁;有的細胞有葉綠體或大液泡。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有中心體。

2、相同點?說明了什麼?這些生命必不可少的結構究竟用什麼作用?這些結構是如何體現出生命特點的呢?

分別學習細胞各部分結構及功能。(重在理解生命意義)

一、細胞膜

細胞都有細胞膜這足說明其對生命的重要性。根據細胞膜的相對位置可以推斷細胞膜對細胞有保護作用。

學生討論:哪些實事可以說明細胞膜是有生命的?

(相關內容見擴展資料)

細胞膜是如何保護細胞的?細胞膜的結構和成分與一般的膜存在什麼根本的區別?

問題討論:學生設計實驗:

(1)證明膜的存在。(質壁分離;顯微探針感受阻力;電鏡觀察。)

(2)研究細胞膜的結構需要得到實驗的材料,選用什麼樣的生物提供材料?理由?如何得到細胞膜?

(培養學生在下結論或推測時要重證據、講道理。表達觀點時條理清晰的基本素質。)

介紹細胞膜的獲取方法(相關內容見擴展資料)。使學生了解科學家設計實驗的思路。

(3)如何定性、定量的測定細胞膜的成分?

觀察法:電鏡觀察細胞膜:暗、明、暗三層結構。厚度約75~100埃(見擴展資料)。

實驗法:科學家通過化學分析的方法測定了細胞膜的化學成分:

事實一:膜易被脂類溶劑溶解。容易被蛋白酶溶解。(處理後消失。)

事實二:脂類物質很容易通過細胞膜。

事實三:用指示劑可以確認其成分: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

對於一般學生,可以通過分析上述資料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同時瞭解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方法。

1、成分:磷脂、蛋白質

2、結構:

問題討論:(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這兩類物質分別隸屬於親水和疏水物質。這兩類物質應該如何排布?

(1)磷脂分子結構特點:磷脂分子分疏水端和親水端。

如果是一層分子排成一個平面會是什麼樣子?(不符合細胞膜內外均爲水環境的實際情況,使細胞不能正常進行物質交換。)如果是兩層會是如何排列?理由?

(2)親水的蛋白質與磷脂分子的關係?

根據前面給出的信息判斷:暗層和亮層哪層是脂類物質?哪層是蛋白質類物質?依據?

理解內外兩側暗中央發亮的觀察結果。

由於觀察技術所限,科學家對細胞膜的認識基本上是假說和推測,瞭解學說和假說的區別。爲形象表示細胞膜的結構特點科學家根據假說設計了一些生物模型。其中被廣爲接受的是:液態鑲嵌模型——突出液態結構

(1)兩層磷脂分子——基本骨架

(2)蛋白質覆蓋、鑲嵌、貫穿於“骨架”上。

問題:這樣的結構與一般的“膜”有什麼重要區別?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對其生理功能會產生什麼影響?

親水物質可以充分接近膜,但是不能隨意通過膜!

磷脂分子相互之間不連接,而且分子始終處於運動中——液態流動狀。

磷脂分子中的2分子脂肪酸總有一個是不飽和的鏈,因此脂肪酸長鏈在雙鍵處發生彎折。當分子旋轉時會使相鄰分子發生位移,有可能製造出一個瞬間的縫隙,爲物質擴散創造了機會。(——如果膜兩側存在濃度差、分子又比較小或是不被磷脂分子排斥的脂類物質即可以發生擴散。)

離子的直徑應該是比較小的,應該按照濃度差擴散。可是事實上不是這樣……。原因?

細胞膜上蛋白質的作用:

蛋白質是兩性化合物。因此帶電的離子不易通過細胞膜。細胞外有些離子或小分子有機物可能會與膜上某些蛋白質發生作用,導致相關蛋白質分子發生臨時性該變。蛋白質會出現臨時“隧道”或發生穿膜運動。結果是使相應的離子或小分子有機會通過細胞膜。膜上的這些蛋白質分子被稱作載體。

糖蛋白形成的糖被的生理功能:

(1)保護潤滑作用

(2)細胞識別作用:

實驗一、取低等多細胞動物黃海綿和紅海綿各一塊。分別打散並充分混合。靜置培養一段時間。結果:細胞重新聚集,形成黃海綿和紅海綿。沒有混合色海綿。

實驗二、人類ABO血型的免疫反應。(選擇講述)

通過學習蛋白質的功能(如細胞間的信息傳遞;細胞的物質交換和免疫反應等),有助於學生理解蛋白質的分佈特點及其作用。

載體:(蛋白質)分佈於膜上,專一性運輸特定物質的工具。

學生進行歸納總結:通過以上學習,總結細胞膜的結構特點。

證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的事實以及細胞膜的流動性對細胞的意義:

(1)草履蟲食物泡的形成及發展變化。

(2)變形蟲捕食和運動時僞足的形成;白細胞吞噬細菌;胞飲與分泌;

(3)細胞分裂時膜的流動性

(4)細胞雜交時的細胞融合

人——鼠細胞雜交實驗:熒光標記膜上的蛋白質,(紅色和綠色)細胞結合處界限分明。37℃、10分鐘後,界限消失,紅綠熒光標記的蛋白質均勻分佈已經看不出任何界限了。

學生總結:細胞膜通過流動可以完成什麼生命過程?

(爲細胞吸收、分泌、修復、融合、運動、捕食、變形、分裂等提供了基礎)

3、細胞膜的特點:①結構特點具有流動性。

②功能特點具有選擇透過性

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生物膜與一般非生物膜的不同,體會生物膜的生命特點。

學生討論:細胞膜的流動性與功能上的選擇透過性之間的聯繫。

4、各種物質通過膜的方式:(請參閱“細胞的亞顯微結構。ppt”)

學生討論生物模型:

(1)一碗水中滴一滴紅墨水,會發生什麼現象?物理學上屬於哪類?原理?

(自由擴散的條件是:兩個溶液之間存在濃度差)

注意糾正:強調擴散的雙向性,總結局是擴散速率不同造成的。

(2)如果兩個濃度不同的溶液之間存在半透膜——溶劑分子可以自由通過,溶質分子不能通過時,溶液中溶劑分子的擴散,又該是什麼結果呢?(逆濃度方向發生)

(3)細胞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是否都可以通過擴散作用通過細胞膜呢?哪些不可以?爲什麼?擴散作用侷限於哪些類型的物質?

小結:

擴散屬於被動運輸。根據是否需要載體幫助擴散分爲:協助擴散和自由擴散。由於水分子的擴散是逆濃度差進行的,因此水分子的擴散又被稱爲滲透作用。

問題:擴散作用是細胞依靠濃度差進行的被動吸收方式。它的優缺點各是什麼?

細胞是如何吸收離子和小分子有機物的?

講解主動運輸的特點:以生活中的相似事例比喻。使學生知道主動運輸的特徵。

列舉主動運輸的事實:

(1)海帶細胞中的碘濃度30倍於海水;其他海藻有的甚至可以200萬倍於海水;

(2)紅細胞中的K離子30倍於血漿。

(3)不同植物吸收的元素的種類和比例不同。

學生總結歸納、填表:

方式

通過方向

載體輔助

能量消耗

物質形式

自由擴散

滲透作用

協助擴散

主動運輸

總結:膜的保護作用是一種生物保護。一旦細胞死亡此作用將消失。

問題:

(1)細胞膜對細胞的保護有什麼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細胞內環境穩定,害物質被屏阻。保證新陳代謝的需求原料及時供應,產物及時排除。)

(2)細胞膜不同於一般非生物膜的結構和功能特點是哪些?

(結構上的流動性,功能上的選擇透過性。)

5、細胞的內吞和外排作用:不能透過細胞膜的大分子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

強調:物質始終沒有透過細胞膜,其原理是利用了細胞膜的流動性。

6、細胞膜的作用:生物性保護。

細胞膜與細胞的物質交換、細胞識別、分泌、排泄、免疫等功能密切相關。

在植物細胞膜外還有有細胞分泌的纖維素、果膠等物質構成的細胞壁。對細胞具有機械支持和保護的作用。

事實:用纖維素酶除掉細胞壁的植物細胞不再保持原來的形態。將這樣的細胞放置在清水中時,它會象紅細胞一樣吸水破裂。

複習引入新課:

1、爲什麼說細胞膜是有生命的?它與塑料膜的本質不同是什麼?

2、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特性之間的因果關係?

3、膜的選擇透過性對細胞的意義?

4、細胞膜內的細胞質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哪些結構?它們各有什麼重要的生命功能?生命過程是如何進行的?

教學設計示例——細胞質(續示例一)

二、細胞質

(一)基質:簡要介紹物理化學性質、特點、性能。

(二)細胞器:講解細胞器的概念。

1、線粒體:——高倍顯微鏡下看到的粒狀或線頭狀小體。

(引導學生了解生物研究思路和方法。培養實驗研究能力。)

從瞭解分佈特點入手,推測該細胞器的功能。因爲其他方法會傷害細胞不能瞭解其在生活中的準確作用。而且提取出來的細胞器必須在瞭解功能的前提下,人爲設置相應的環境才能進行活動。

提供資料供學生分析推測:

每個細胞中的線粒體數目一般爲1~50萬個。大鼠肝細胞平均800個(500~1400);小鼠肝細胞有2554個;人的肝細胞2000個;精子尾部20~30個(密度極高);人腎小管上皮細胞800個;多核變形蟲內50萬個;玉米根冠細胞100~3000個。一般植物細胞比動物細胞少。生理活動高的細胞如脊髓的運動神經細胞和分泌組織的分泌細胞數目多。

①分佈:所有活細胞中。耗能多的細胞中數量多。

②作用:爲生命活動供能。(大約佔95%)

學生閱讀:26頁課文並進行分析討論,瞭解線粒體的作用。(爲第二章的學習做準備)。

(1)生物體內的能源物質是什麼?

(2)葡萄糖怎樣釋放能量?一般需要哪些條件?

(3)主要場所的含義?

如此重要的動力工廠一旦受到傷害結果不堪設想,因此需要重點防護。

③結構:(雙層膜的保護,以示重要)

問題討論:線粒體的結構特點對其生理功能的意義?(嵴:面積大、基粒:集中高效率)

對於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介紹線粒體的自主性遺傳和線粒體的起源。對於一般學生只介紹線粒體內含有遺傳物質,可以相對獨立的控制其本身的遺傳和變異。點到即可,不要展開。

線粒體的自主性:(相對獨立遺傳的基礎)

具有環狀DNA、RNA等與DNA複製、蛋白質合成有關的裝置。在一定程度上有自主性。

與線粒體同等重要的另一類細胞器是質體。

2、質體

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其中的葉綠體是我們較爲熟悉的細胞器。

在番茄果肉細胞、紅辣椒果皮等果實、花卉組織中可見到成紅色的質體——有色體。有色體使植物組織呈現黃——橙紅系列的美麗色彩。

在葉肉細胞、綠色幼莖的皮層細胞中、未成熟的果皮內、衣藻和水綿等植物細胞內均可見葉綠體。

①分佈:植物體特有。

②類型:白色體、有色體和葉綠體

(1)白色體與有色體的關係;原質體與白色體和有色體。

(2)有色體的顏色、分佈、表現效果。注意區分類胡蘿蔔素與花青素的色彩和位置等特點。

(3)葉綠體的分佈、形狀、行爲;葉綠體與葉綠素這兩個概念的關係及詞組的正確使用。

③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場所。

數量:一般葉肉細胞內10~100個最多可達260個。

形態和行爲:大約10倍於線粒體。光鏡下清晰可見。在高等植物細胞內多數爲扁橢圓體(長軸一般爲3~10μm,厚1~5μm)。可以根據光線強弱移動或轉換方向……。有應激反應是生命的體現。

葉綠體在弱光下以面積轉向光源;強光下則以側面或頂面朝向光源,或葉綠體向細胞側面轉移,或者堆在一起互相擋光。因爲直射的強光會形成光抑制,使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受損傷——生命的化設計。

與線粒體進行比較。注意結構與功能的適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問題討論:

(1)與線粒體結構方面相似的是?不同的是?

(2)基粒的特點(與線粒體的不同)?意義?

葉綠體的膜面積:1克菠菜的葉綠體外膜面積大約爲400cm²,內膜面積大約60m²而一個植物體的光合作用膜面積是非常大的!

(3)葉綠體顏色的特點?說明了什麼?

簡單介紹光合色素的種類和影響因素:

葉綠素含量高;溫度等因素對色素的影響;不同色素對光的吸收不同;不同環境中葉綠體中的色素有別。

結構:

葉綠體的自主性:葉綠體有自己的ADP和ATP庫,不與細胞質中的進行交換。 含有DNA、RNA、核糖體。但是受細胞核控制。

葉綠體內有澱粉粒、脂類滴等,對於維持滲透壓有意義。

總結:線粒體與葉綠體的異同……。(培養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體會結構與功能的統一。

細胞器

分佈

作用

結構(被膜、基粒、酶、色素)

線粒體

活細胞都有

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

雙層膜

基粒在內膜上非膜質

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

無色素。

有核酸

葉綠體

能光合作用的細胞

光合作用的場所。

基粒爲膜質結構。

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

有光合色素。

重點強調要點,引起注意。

3、內質網

①分佈:外連細胞膜內接細胞核核膜。

學生觀察描述:內質網的形態、結構特點和意義?根據情況進行講解。

②結構:單層膜質囊、泡、管連接而成。

③作用以及意義:加大代謝面積;空間分隔;加工運輸的通道。

外運的蛋白質多是由粗麪型內質網加工運輸,並靠出芽方式形成運輸泡。運達高爾基體後分泌出細胞。突出體現膜的流動性,及細胞內膜系統是有機整體的特點。

內質網上的顆粒是另一種細胞器核糖體。

4、核糖體

名稱的來歷:核糖核蛋白體

成分:蛋白質、RNA、酶。

核糖體是所有細胞都具有的細胞器,說明什麼?數量上與其他細胞器有什麼區別?細胞內還有什麼前面沒有提到,而對於細胞不但必不可少而且需求量很大的物質呢?

作用:蛋白質合成的場所。

實際上是合成肽鏈的場所。它們是如何工作的?(捕捉核內輸出的信息,並以此爲依據控制氨基酸的組裝製造蛋白質。具體內容見遺傳變異部分。)在細胞中它們多成團聚體存在,意義?(充分利用信息,提高蛋白質的合成效率。)

問題:不同細胞二者比例不同,肝和胰腺等腺體細胞中附着型核糖體可高達80%。這是否能說明些什麼問題?

肽是如何變成蛋白質?又是怎樣加工並分別分配到到細胞內外的呢? 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的蛋白質是如何分泌出細胞?

科學家通過放射自顯影技術或標記氨基酸進行觀察……。(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教育。)

5、高爾基體:(突出連續變化的特徵。體會生命的運動性)

結構:膜質囊、泡。

高爾基體具有極性,靠近細胞中心的是形成面,另一面是成熟面。這兩個面的形態、化學組成、功能都不相同。在形成面有許多小囊泡,它們是由附近的粗麪型內質網出芽形成的運輸泡。他們不斷地與高爾基體的扁平囊融合,使之擴大。成熟面的大囊泡也叫分泌泡或濃縮泡。

高爾基體的作用是把內質網的分泌泡接收進行加工、分類與包裝然後分門別類地運到細胞的特定部位或分泌到細胞外。是細胞內物質運輸的交通樞紐。將各種物質分離、濃縮、轉運。

一個細胞內的高爾基體數量與細胞的發育和狀態有很大關係數目可以從0到上萬個。如腺體細胞、藻類假根處的細胞(分泌粘多糖)高爾基體特別多;細胞分裂快結束時在赤道板處會聚集好多高爾基體。(微管牽引高爾基小泡到達一定位置與內質網等共同構成細胞壁)

根據放射自顯影技術、細胞鹼性染料標記原料(跟蹤糖的形成)和分析高爾基體的分佈特點總結高爾基體的功能是什麼?

在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的細胞核附近,還有一種細胞器叫做

6、中心體:

分佈: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中。

觀察其表現,在細胞分裂時特別重要。(見39頁圖)中心體的含義是什麼?(位置、行爲)可以用磁鐵吸引大頭針運動來進行演示

作用:參與細胞分裂。

成分:蛋白質 微管結構

結構:由兩個互相垂直的中心粒組成。

7、液泡:一般植物細胞都有。單細胞動物體內的伸縮泡也可看作是液泡。

(1)你估計液泡是如何產生的?(來源、形成、描述發育過程。)國中根尖細胞的發育部分曾經學過。

(2)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是否一樣?分佈特點?

(3)結構特點?

結構:膜質泡

(4)液泡中可能會有哪些成分?

(5)液泡的作用?(提醒注意:細胞液與細胞質基質不同)

作用:儲存水、鹽、花青素、有機養料等;保持植物體形態;影響細胞吸水。

8、溶酶體:簡單講解。

學生總結歸納整理筆記:

(1)比較結構特點方面的異同,將細胞器歸類?

(2)分佈特點:

細胞壁(動物和人的細胞沒有)

質體、大液泡(植物細胞特有)

中心體(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有)

(3)各結構的功能:

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場所

線粒體——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

核糖體——蛋白質合成的場所

高爾基體——參與細胞分泌

內質網——代謝工作面、膜庫、加工和運輸的通道

液泡——水和養料的倉庫;維持形態

中心體——參與細胞有絲分裂

溶酶體——水解酶的倉庫,可使死亡的細胞解體。

教學設計示例——細胞核(續示例二)

三、細胞核──細胞中最爲重要的結構

1、位置、形態:

“一般真核細胞都具有細胞核,有時還不止一個。”哪些細胞沒有細胞核?(紅細胞、血小板、篩管細胞)哪些細胞不止一個細胞核?(骨骼肌細胞、草履蟲)

細胞核的形狀一般是什麼樣?(鏈球狀多頁、腎狀、網狀、分支狀)位置?(一般在中心,有時在邊側)

蒐集證據: 證明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結構

(1)變形蟲顯微去核實驗: 不食、不動、不分裂繁育然後死亡。

如果1、2天后再移入細胞核,復活。

(2)事實:紅細胞沒有細胞核所以120天死亡; 血小板7天死亡。

(3)對單細胞傘藻的實驗進行分析

(4)克隆技術——多莉羊的產生(簡單敘述過程和結果,分析原因)

問題: 以上事實說明了什麼?細胞核裏有什麼重要物質?遺傳物質的成分和作用是什麼?

(核決定生物的性狀;核內具有全套遺傳物質)

鑑於遺傳物質的重要性,遺傳物質應該如何生產才能確保萬無一失?複製與合成的異同?細胞在何時進行遺傳物質的複製?原因?

2、功能: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細胞核具有什麼樣的結構和功能?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要控制細胞質內核糖體上的蛋白質的合成,如何克服空間上有距離的現實?如何實現呢?細胞是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的?

3、結構:

(1)、核膜:兩層;與內質網連接;有許多核孔。

既然要保護遺傳物質,爲什麼又有那麼多的孔?孔是做什麼用的?是否破壞了膜的屏障作用?細胞核具有什麼樣的結構?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要控制細胞質內核糖體上的蛋白質的合成,如何實現呢?細胞是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的?

孔內有絲交織、有一層不定型物質隔膜──屏障。只有特許證的大分子物質纔可以進出。

究竟是那些大分子物質呢?什麼物質是細胞核內產生,卻主要分佈在細胞質內呢?細胞核內主要做那些工作?需要細胞質內提供什麼物質方面的援助呢?

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的運輸通道。

(2)、核液:

(3)、核仁:

緻密、無膜、多球狀、染色很深、數目不定(處於分裂時期的細胞和蛋白質合成旺盛的細胞中數目多、個大其他細胞可能沒有。)

經試驗證實:與核糖體RNA合成有關。(影響核糖體的組裝間接影響蛋白質的合成。)

RNA的合成需要遺傳物質DNA的控制。遺傳物質DNA在細胞核內以什麼形式存在呢?當科學家用鹼性染料對細胞核進行染色時,發現在細胞核內存在着一些容易着色的物質,定名爲染色質。經過化學分析得知他是由蛋白質和遺傳物質DNA組成的。

(4)、染色質:

①、成分:DNA和蛋白質

②、狀態:鬆散的絲狀體。

④、意義:染色體:可以保持大分子遺傳物質在細胞分裂中保持分子的完整性。

染色質:確保遺傳物質的複製;保證DNA控制蛋白質合成的進行。

總結:染色體與染色質的關係:同一物質成分,不同時期細胞中遺傳物質的不同存在形式。

(從中體會生物體化的結構所表現出來的完美。)

自然界的生物千奇百怪種類繁多。在微觀世界裏,還存在着另一類結構簡單的原核生物。主要包括……它們具有什麼樣的細胞結構呢?與真核生物存在什麼區別呢?

原核生物

1、主要類型:藍藻類、細菌類等。舉例……。

問題討論: 觀察細菌結構圖,找出與真核細胞的不同……。

2、結構特點:體積極小;缺少“膜結構”所以沒有成型的細胞核等結構。

思考討論問題: 原核生物體積小、結構簡單生殖方式單一等諸多特點的根源是什麼?

——遺傳物質簡單,所承載的遺傳信息量少……。(DNA分子呈環狀獨自存在,很少與蛋白質一同構成染色體)

複習細胞結構與功能,進行知識梳理。

學生討論:

(1)哪些事實可以說明:細胞是一個有生命的結構?(細胞結構是有生命的結構與非生物有着本質上的不同——生命性)

(2)舉例說明:生物體總是處於不斷的運動和變化的過程之中。

生命的本質是物質的,也具有物質的基本屬性——運動性。

(3)哪些事實可以說明:細胞在結構和功能方面是一個協調統一的整體?體會細胞結構的嚴整性——有序、高效、整體協調。

(4)哪些事實可以說明:細胞結構與功能是相互適應的?

體會生物體自身以及與環境間的——協調性、適應性

細胞的生命性: 運動性、應激性、協調性等均爲生命性的具體體現。

(1)由於細胞膜結構具有流動性,因此使生物體具有如下特性:

①解決了大分子物質不能透過膜的問題。

(胞飲、內吞、分泌、核孔等)

②是實現膜的選擇透過性的結構基礎。

③內膜系統:使細胞在結構、功能等方面建立了密切的聯繫。從而奠定了細胞整體協調的堅實基礎。

不同時期、不同部位、不同形態、相互轉換是一個整體。

空間分隔保證了各種生物化學反應各自有條不紊地進行。

(2)由於細胞膜功能具有選擇性,因此使生物體具有如下特性:

①可以違反一般物理原則反濃度差運輸。

可以根據細胞代謝的需要有選擇地吸收需要的各種元素,與細胞外界各種物質的濃度不具有正相關聯繫。不需要的元素儘管外界濃度很高也可拒絕接受;有些物質細胞內濃度可以比環境中相應物質的濃度高出幾十倍甚至幾百倍。

②在一定範圍內,是否被吸收與物質大小無關。

離子很小但不一定被吸收;有些氨基酸分子相對很大但是可以大量輕易地被吸收;尤其是脂類物質連載體都不需要,便可輕易通過。

③不能穿行過膜的大分子,可以通過其它方式如胞飲、分泌、內吞等方式通過膜結構。

(3)應激反應。

①葉綠體對光的反應,可以判斷光源的位置、光照的強度等。

②核糖體捕獲mRNA。DNA和RNA 之間、各種RNA 之間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蛋白質的生產流程。

③中心體吸引微絲微管形成紡錘體。

④細胞的信號識別。

免疫識別功能;細胞的接觸抑制現象;分泌激素或酶;神經傳導;形成食物泡取食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

(4)生化反應、物質能量變化的調節。

①線粒體氧化分解有機物的條件完全不同與自然界。

物質燃燒的三要素在生物體中式不具備的:細胞內的有機物是在常溫、常壓、水環境中“燃燒”的——全是因爲有了酶。

②進入葉綠體後,可以被活化近而轉化爲有機物;與此同時光能也被轉化並儲存入有機物葡萄糖中形成生物體賴以爲生的能源物質。

③不同波長的光對植物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會影響到產物的形成。

(5)整體協調性。

如果由學生總結歸納整理教學效果會更好。生命性貫穿於每一個知識點,需要認真體會挖掘。

探究活動

觀察膜的選擇透過性

(1)血細胞失水、吸水的過程:

用生理鹽水製成臨時裝片觀察紅細胞形態。從蓋玻片一側加入略高濃度的鹽水、以及添加蒸餾水稀釋後,觀察血細胞失水和吸水脹破的過程。

(2)植物細胞的選擇吸收過程:

製成洋蔥葉肉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從蓋玻片一側添加少量2%氯化鈣溶液,觀察細胞形態改變過程。

可以進一步進行實驗:測定試驗開始前與實驗結束後,溶液PH值的變化。

細胞的體積與面積大小對細胞的生物學意義

形式:試驗並對實驗進行分析討論。

細胞是新陳代謝的基本單位。由於細胞與環境的交換量很大,你認爲細胞的體積應該是多大更合適呢?依據什麼?設計一個讓人信服的模型加以說明。

對一般學生可以介紹實驗方法讓學生做實驗,並根據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定性或定量實驗均可以)

如:用不同體積的豆腐塊(或瓊脂塊)浸泡於彩色的液體裏,分別記錄浸泡時間。切開從剖面觀察染色情況。分析原因。體會細胞體積爲什麼要儘可能的小。(保證足夠大的交換面積)計算相對體表面積對物質交換的影響,會更令人信服。

尋找可以證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的證據

形式:根據已有的初高中生物知識或生活經驗開展討論

可以通過每個人自己查找資料後分小組交流

1、草履蟲取食過程中食物泡的形成以及胞肛出廢渣的排除。(國中:動物學)

2、白細胞吞噬細菌的過程。(國中:人體生理衛生)

3、物質通過細胞膜的過程。(高中:細胞結構部分)

4、受精時細胞的融合過程。(高中:生殖發育部分)

5、動物細胞分裂時細胞膜的縊斷過程。(高中:細胞分裂部分)

6、高爾基體的產生和分泌泡的分泌行爲。(高中:細胞結構部分

《細胞的基本結構》教學設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瞭解細胞的發現史;

(2)認識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各結構的功能

(3)說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別

(4)知道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2、能力目標:培養自學能力、通過觀察獲取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1)體會對事物的觀察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2)感受科學的發展往往需要付出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3)初步感受物質世界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二、教學重難點:

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及其功能。

三、教學過程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

設問:每位同學都吃過西瓜,西瓜多汁美味,那你知道西瓜汁是哪裏來的嗎?爲什麼多數植物的葉子是綠色的?那就請同學們認真聽,答案本中找!

可能不知

激發學生求知慾。

2分鐘

問:你們知道細胞嗎?

述:確實,由於細胞極小,小到我們肉眼根本無法分辨,所以,普通人一般無從所知。

展示:微生物大小

問:那麼細胞是怎麼被發現的?

(佈置學生閱讀P3和P62)

活動一:

思考:細胞發現的過程是怎樣的,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是怎樣的,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是怎樣的?

置疑:從細胞的發現到今天的細胞學成就,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其間凝聚了許多科學家的探索成果,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可能不知)

閱讀

學生思考後回答

細胞大小的感性認識

培養學生通過自習獲取信息的能力。

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細胞發現史與細胞學說的建立史,以及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

讓學生感受科學的發展往往需要付出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3分鐘

7分鐘

3分鐘

置疑:通過剛纔的學習,你們知道動、植物都是由一個共同的結構構成的嗎?這個結構是什麼?

述:動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這就是細胞學說。

(板書)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生答:細胞

讓學生初步瞭解物質世界的統一性。

3分鐘

過渡:細胞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展示各種細胞形態圖。

要求學生談談觀察後的感受。

總結:細胞的形態是各式各樣的,但它們都很小。

觀察

回答。

感受物質世界的多樣性。

3分鐘

過渡:細胞的形態各異,那麼其內部結構又是如何的?

展示動物細胞結構圖,介紹各部分結構。

繼續在旁邊展示出植物細胞結構圖。

問:你能找出它們共有的結構嗎?

追問:有沒有不盡相同的地方?哪位同學能在圖中指出?

介紹植物細胞結構。

思考,並回答。

指定學生上臺指出。

培養學生的觀察及辨別能力。

10分鐘

過渡:結構總是與功能相適應的,有什麼樣的結構就有什麼樣的功能。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細胞各部分功能。

針對動植物細胞圖在引導的基礎上介紹各結構的功能。

思考:

1、高大的樹木爲何能頂天立地?

2、葉子爲什麼通常是綠色?

3、西瓜的汁來自哪裏?

討論並交流

使學生初步瞭解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讓學生用新知識解釋生活現象,達到既幫助學習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6分鐘

活動二:(“小小偵探家”)

設障:公安部得到一份生物作品,從外形上分辨不出該樣品是取自植物還是動物,你能否用學過的知識將它鑑定出來?(展示樣品圖片)

說明你的鑑定理由,並完成相應的表格。

分組討論。

彙報成果。

學以致用。並進一步明確動植物細胞的區別與聯繫。

分鐘

練習

(見)

3分鐘

佈置

作業

作業本BP12—13第

1、

2、

6、

7、8題。

四、板書

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

細胞壁

液泡

葉綠體

:保護、控制物質交換

:含有遺傳物質

:生命活動的場所

:支持、保護作用

:含有細胞液

:含葉綠素,光合作用場所

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