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課堂改革階段性經驗總結

課堂改革階段性經驗總結

課堂改革階段性經驗總結

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是我們實施高效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一年來,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積極配合下,我們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刻領會其精神,整章建制,強化措施,大力推進。廣大教師銳意改革、不斷探索,我校的“高效課堂改革”實驗工作進展較爲順利,態勢良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高效課堂倡導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完全改變了傳統的“一根教鞭,一隻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的教學模式,爲此我們做了以下探索。

一、重塑課堂教學理念

我們根據“高效課堂教學理念”的要求,在全體教職員工中塑造一個重新的教學理念,即:學生的發展,強調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這一理念在全體教師中達到了共識。

二、我校在“高效課堂改革”中的具體做法

1“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對傳統教學的一場革命

“先學後教”的“教”字不是系統講授的意思,是“點撥”的意思,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點撥,或規範其不準確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問題,或糾正其錯誤的理解。由於學生通過自學已基本掌握了書上的知識,所以教師真正講解的東西不是很多。課堂上能夠省出很多時間讓學生“當堂訓練”。洋思中學規定:“每堂課教師講授的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學生練習的時間不能低於20分鐘”。這些規定似乎有些機械,但改革的初期,給教師一些基本的規定和模式

便於教師遵循,一旦教師理解了新的課堂模式的意義,就能夠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教學的內容靈活變通。

2“上課要像考試一樣緊張”,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所謂“上課要像考試一樣緊張”,就是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節奏。考試的特點是在規定的時間內要完成規定的任務,所以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寫字的速度比平時都要快,人的潛能也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都是40分鐘或45分鐘,爲什麼有的教師不留課後作業或作業很少而學生學習成績很好?而有的老師每天都佈置大量課後作業而學生成績還不好?根本的區別就在於課堂教學效率是否高。課堂教學的辯證法就是如此,課上老師講得多了,學生自學和練習的時間就少;課上學生輕鬆了,課後作業就多,負擔就重。因爲時間是個常數,學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識也是一個常數。

3 “兩案合一”,教與學不再兩張皮

我們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研究制訂了教師、學生上課使用的“導學案”。“導學案”以學生的自學爲主線,按照學生學習的全程來設計,充分體現了課前、課中、課後的發展和聯繫,主要包括四大環節:課前預習導學——課堂學習研討——課內訓練鞏固——課後拓展延伸。“導學案”在課前就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學教材。實際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礎知識學生在課前就學會了,上課時老師按照“講學稿”檢查和點撥,以學定教。學生會了的老師就不再講,不會的進行點撥,教的就是學的,學生不會的東西正是教師要點撥的東西,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也是老師要補充的東西。沒有多餘的廢話,沒有多餘的活動,沒有故弄玄虛的東西,課堂效率高,真正實現了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學生學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們多年來苦苦探索的教與學的最佳結合點,在“講學稿”中得到了體現,在學生的自學和教師的點撥中得到了落實。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減輕學生負擔的奧妙所在。

4、“備研合一”,發揮優秀教師和集體的作用

我們的具體做法是:主備教師提前一週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序,將“導學案”草稿交備課組長審覈。備課組長初審“導學案”後至少提前二天將“講學稿”草稿發給全體組員,然後召集組員集體審稿,提出修改意見;主備教師按集體審稿的意見將“導學案”修改後交審覈人審查,再由備課組長將審覈後的“講學稿”交分管領導審定,製成正式文本。上課前一天將“導學案”發至學生,任課教師對“導學案”再次進行閱讀理解和補充。第二天師生共用“導學案”實施課堂教學,課後教師在“講學稿”的有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課後記”,用於下次集中備課時小組交流。這樣的備課週期比較長,看起來有些繁瑣,但卻務實有效,可操作性強。在這種集體備課的過程中,優秀教師的經驗得以擴散,集體的智慧得以發揮,青年教師不斷成長,校本教研的功效和過程得到了落實。

5、“開放課堂”,破傳統教學的封閉式管理

課堂的開放還表現爲獨特的教室設置。作爲近代學校的課堂管理形式——“班級授課制”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學生單向而坐,教師站在黑板前系統講授,講臺、黑板、粉筆、教鞭,既是教師的專用工具,也是教師權威的象徵。在中國,班級授課制與傳統的“師道尊嚴”結合起來,學生在課堂上更是服服帖帖、中規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學校規定學生聽課揹着手,發言先舉手,舉手不能高過頭頂。我們徹底打破了這種封閉式的課堂管理模式,、兩面黑板,學生分組對面而坐,不再朝着一個方向。教師沒了講臺和講桌,也就沒了權威。學生髮言時不必舉手,誰有想法站起來就說。“我的課堂我主宰,我的命運我掌握”成了學生的信條。

6、“張揚學生個性”,轉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

新課程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我們學校的課堂教學分爲三大板塊:預習——展示——反饋。在“預習板塊”,學生

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課題的重難點並初步達成目標。在“展示板塊”,學生展

示、交流預習板塊的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在“反饋板塊”,教師根據預設的學習目標對學生進行迴歸性的檢測,讓學生通過說、談、演、寫,真正掌握所學知識。特別是在“展示板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本質性的轉變,他們不僅僅是把所學的知識寫出來、背出來、說出來,他們要用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表演、辯論、歌唱、講解、朗誦等方式多種多樣,小品、相聲、獨唱、合唱、舞蹈、辯論賽、小組展示等形式豐富多彩。學生的展示不再是把書上的東西簡單表述出來,而是創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種形式開發課程資源。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者和唯一的評判者,甚至作文講評課也大多由學生相互點評。教師真正實現了角色的轉化:由過去知識的傳授者變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啓發者。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他們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發揮。

三、“高效課程改革”中的困惑與思考

1、教材內容的靈活性與課時時間的固定性之間的矛盾困擾教師的具體實踐。

在新課程實驗的具體實踐中,許多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有時課講到最興奮,師生互動最熱烈,師生情緒最高漲的時候,下課鈴卻響了,課無法結束,但又不得不結束;而有的課,不到30分鐘就完成了教學任務,已經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可又沒到下課時間。這種教材內容安排的靈活性與課時時間固定性的

矛盾經常出現。現行的學校課堂管理制度也面臨着挑戰。部分老師不能很好的掌控課堂,在教學中重點不夠突出,課堂節奏不夠緊湊,經常出現當堂任務不能完成的現象,導致教學任務不能及時完成。

2、在教學中,部分課堂有老師講變成學生講,並未實現所有學生參與課堂,小組的交流流於形式。

3、英語教學中,學生的標準的口語不能得到應有的訓練,

教師讀的少了,從學生那裏模仿的不夠規範,。

4、教師的導學案設計水平有待提高,任務不明確,不能實現小梯度,密臺階,知識不能形成體系,知識零散,缺少整體的感知。

5、陳舊的教輔資料加重了學生和教師的負擔。

多年來,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養成了依賴教輔的習慣。這幾年教學輔助材料應有盡有,從教材分析到習題講解,教師基本上不用自己動手,使用起來很方便,導致許多老師懶於自己開發和編制教輔資料。而現有的教輔材料能夠與新課本配套、符合新課標要求的又不多,大多教輔資料是舊教材的翻版。教師若不能正確把握新課標要求,對教輔資料的內容重新進行精選和二次加工,過分依賴教輔資料,勢必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還常常出現課時緊張的現象。我校在教輔資料的選用和自主研發方面雖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但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年來,我們感到新課改是困難的,因爲我們缺乏經驗;新課改又是成功的,因爲它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新的變化。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還會有很多的矛盾和困難等待我們去化解,還會有很多的問題有待我們去研究、去探索。但是,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堅持以課程改革爲契機,努力實踐“規範爲源,服務爲魂,質量爲本”的教育理念,認認真真地將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貫徹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的科學素養一定會得到逐步提高,素質教育就一定能夠得到真正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