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學案教學設計多篇

學案教學設計多篇

學案設計 篇一

教學是一門藝術。不管你是個人設計導學案還是集體設計導學案,都必須經過周密思考,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充分細緻地做好設計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那到底怎樣才能設計好數學課呢?我認爲首先必須從下面三方面下手。

一、要設計好教材

1.認真鑽研課程綱要,明確學習目的

學習目的是一切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工作的靈魂,也是教學評價的依據。這就是說,一個數學老師設計導學案時首先要確定學習目的,再考慮爲完成學習目的應採取哪些措施。要明確學習目的,就必須學習並鑽研課程綱要。

2.從整體出發,系統分析和研究教材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數學老師要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認真設計導學案,吃透教材。這就要求教師掌握數學教材的整體結構和編排體系,掌握“部分”在“整體”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識的相互關聯,吃透重點、難點和關鍵,精心設計導學案。

3.抓住重點和找準難點

一節數學課,不管你是用傳統的眼光,還是用新的教學理念去評價,有沒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沒有達到學習目標,都是衡量一節課成功不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們設計導學案時,一定要注意抓住重點和找準難點。

設計導學案時要突出重點。一節課內,首先要在時間上保證重點內容重點講,要緊緊圍繞重點,以它爲中心,引導啓發學生加強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點,課中出重點,才能使整個一堂課有個靈魂。

4.創造性使用教材

創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優秀教師應具有的基本素質。只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纔可能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完美統一,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學習內容、教學方法的需求,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二、要設計好學習過程

1.根據學生認知規律,精心設計學習環節

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漸進過程。在設計導學案時,我們要根據這一規律精心設計學習環節,並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基礎靈活安排各個環節的先後次序及主次地位。

2.啓發學生思維,精心設計問題

啓發思維是課堂教學的靈魂,而數學的思維來自問題。所以,在設計導學案時,要重視創設問題情境。“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困惑的問題、微妙的問題和疑難的問題,以啓發學生思維。把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設計成讓學生進行“再創造”的過程。

3.恰當選擇學習方法

幾年來,許多老師明確地認識到學習由過去的重結果變爲重學習過程。在學習方法上做了相應的改革,一改過去以傳授知識爲主的傳統的學習方法,注意採用富有啓發性的有助於發展學生智力的學習方法,如發現法、探索問題法、研討法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學習方法。

4.注重數學基礎知識和思想方法的形成訓練

數學基礎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教材內容的整體結構的兩根強有力的支柱。數學基礎知識立在明處而數學思想方法則藏在暗處。因此,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不能抓一根丟一根。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導學案時,要用兩根支柱的思想支配,理清知識結構和思想方法體系。要把數學思想方法像數學知識一樣,歸納到教學目的要求和教材分析中去,弄清每一章節主要體現什麼數學思想和運用什麼數學方法。

三、要設計好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對象,教師要想教會學生,必須先了解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裏的問題和困難。在深入瞭解學生的基礎上,依據教學課程綱要的要求和照顧大多數的原則,確定教學的起點和難點,同時考慮相應的教學措施。

導學案教學案設計方法指導 篇二

“以生爲本,生本課堂;小組合作,打造團隊。”是課改理念,是總指導方針。五大體系任何一個環節都應以此爲根本來設計操作,遇到任何問題都應該以此爲抓手,解決問題。導學案組

導學案:是幫助學生更好預習的材料。

是幫助學生實現學習滿足感,激發學習主動性,進而達到學生自主學習良性循環的關鍵。

是幫助學生爲課堂學習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上動起來的重要保證。

一、【學習目標】設計

導學案的使用者是學生,那麼就應該以學生心理爲出發點,特別是懶學生暫差生的心理爲出發點。學生通常不在意學習目標,因爲常規目標有些空、大、遠。而學生很功利,他們想着題做好就好啦,可以歇啦。可是做題,又沒學過,怎麼會做啊,乾脆別做了。針對這樣的心理,我們首先要幫助他們明確目標很重要,很實在。這就要求

導學案的【學習目標】設計要細化,要明確,要分層。

比如:掌握哪幾個實詞;能背誦哪個段落;能理解某種思想。分別符號註明能力層,A★B▲不標註是C級

二、【方法指導、知識鏈接】設計

學生說不會做,我們就在導學案中告訴他怎麼做,怎樣預習。這點設計起來,學科性就很強了。比如:語文學科要求配備工具書,要求他查字典;再如要學生翻譯文言句子,就在這一欄目裏鏈接翻譯的方法,“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還有留 擴 換 補 刪 調,翻譯六字訣的具體解說。再比如:理解文章情感的思考題,可以在後頭括號註明思考方向,比如關注什麼詞語,給學生提示。

這塊非常重要,方法指導的好,學生越易答題,越有滿足感。

三、【自主學習】設計

必須滿足三點要求:1.體現教學思路。基礎知識、要點、拓展部分

2.可完成。根據學教模式排定的時間設定控制題量。據學情刪減題目。

3.要分層。題是有難易的,學生是有層次的。讓每個孩子都滿

足,就是每個孩子完成自己能力層的導學案,他就是優秀的。難度如何排定,據學情6:3:1 或7:2:1,甚至8:1:1 有了完備的方法指導,又有了能力分層,加上小組長稍加監督,組規實時約束,學生愉悅的自主完成導學案,並不是理想化的奢望。

四、【目標檢測】設計

配合學教模式中的最後五分鐘檢測設計的。這是當堂檢測,不能傷害學生自尊,設計建議各年段應據學情設計,重基礎,降低難度。

教學案:是教師使用的材料。

是確保教師課堂掌控的重要保證。

教師的行爲涉及課堂前後,所以,我校教學案的設計按實施時間分,可分爲三段:

『課前』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導學案設計說明】 『課中』 【課中交流預設】(與導學案設計說明穿插)

配合學教模式的同伴互助、組內講解、班級展示環節設計的。

當然,真正的掌控是教師在課堂巡視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是教師在教學案中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並預設見解的 思路方案,能讓教師課堂掌控更從容,更高端。

『課後』 【教學札記】建議電子稿拉出後,手書教學札記。

一堂課上完了,一定有所得,有遺憾,得意了,失落了,就過去可不行。寫下來,記下來,纔是正道。所以教學案右側劃出四分之一的區域自上而下,配合各環節書寫札記。

有思纔有得,即使有遺憾,反思了亦是所得。

導學案和教學案設計要求 篇三

導學案和教學案設計要求

一、導學案各板塊的內容要求

【學習目標】表述要明確、具體、可測。行爲主體是學生。行爲動詞、行爲條件及表現程度不能缺。學習目標依據本學科《課程標準》和學情制定。

【學習重難點】根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具體學情等因素統籌兼顧,分別確定重點和難點。

【學法指導】呈現要具體明確,具有可操作性、層次性與指導性。

【知識鏈接】提供給學生學習本節課的鋪墊知識,相當於“引橋”、“柺杖”的功能。如本節課內容簡單,學生理解本節課內容無障礙,此板塊可省略。

【自主學習】本板塊主要解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學法等內容設,計要控制難度,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合作探究】本板塊內容一般應是2人以上合作才能完成的問題。要求問題情境化、問題探究化。通過本板塊設計,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之目的。本板塊內容是集體備課討論的重點,要求教師務必依據學習目標、吃透教材。探究的問題要控制數量。(注:問題層次化、問題探究化、問題情境化,建議教師將問題通過具體活動的方式呈現)。

【整理學案】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框架,培養能力,昇華情感。

【達標測評】要依據學習目標設計,精選精編練習,難度適中,數量適當,體現梯度,照顧不同學習水平層次的學生,要求當堂完成。

二、教學案各板塊的內容要求

【教學目標】依據學科《課程標準》和學情制定。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設計,行爲主體是學生,表述應具體,可操作,結果性目標具有可測性。

【教學重點難點】依據教學目標,結合學情分別確定重點和難點。

【教學方法】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情,合理選擇和使用閱讀、對話、討論、辯論、展示、實驗、演示、觀察、模仿、講授、遊戲等方法,根據簡約性原則和有效性原則靈活運用。

【問題導入】要從教與學統一性出發,從教材內容與學習目標入手,注重問題情境設計,突出問題導入的趣味性、新穎性、針對性、實效性,起到收心、激趣和點題的作用。

【互動合作】以學生的現有發展區爲起點,創設良好的互動合作的氛圍,精心設計互動合作的內容,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則,組織靈活多樣、實用高效的學生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活動設計要注重指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會學習的方法。應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預期,設計好應對措施,以便有效地利用生成性教學資源,達到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自主構建知識結構,培養創新意識的目的。

【展示交流】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活動方法、活動體驗等進行全面的總結與反饋,讓學生通過展示交流實現資源共享,深化活動體驗、增強合作能力。教師在學生展示交流過程中應發揮主導作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生成和發展。【鞏固拓展】鞏固重在對新知識、新能力的提升,拓展則是新知識、新能力的舉一反

三、靈活運用。

【佈置作業】要依據教學目標設計,設計活動類或紙筆類的作業,數量適當,體現梯度,照顧不同學習水平層次的學生。

【板書設計】教師板書應依據簡潔清晰、美觀實用的原則,展示課堂教學中的精髓內容,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板書不能簡單地列舉知識標題,也不能用多媒體演示簡單代替。學生板演是板書設計的重要內容,以充分展現學情,反饋教學效果。

三、共案研討過程要求

每位教師在集體備課研討活動中,每次都應做好說“個案”的準備。說“個案”一般從以下幾方面說:

(一)說教材。主要包括課程標準對教材的教學要求,本課教學內容在節、單元乃至學期(年)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意義,教材的前後聯繫及其編排意圖;本課的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特點及其確定的依據等。

(二)說學情。主要包括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起點與能力分析;說明通過什麼方式,培養學生哪些學習習慣、方法、能力以及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和激發學習興趣。

(三)說問題或活動設計。主要包括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所設計的問題和具體活動,以及設計的原則和方法、使用的教具所起的作用以及如何加強雙基、培養能力。

(四)說程序。主要包括每個教學環節的時序安排、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安排,板書設計及其依據,學生展示交流、達標檢測,預計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與對策等。

四、備課組對不同課型的研討要求

綜合課(新授課):重點研究學習目標、教材分析、學法指導、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問題探究化、問題情境化。重點研討如何將問題轉化成具體的學習任務與活動。

複習課(包括練習課):重點研究學習目標、典型問題設計、重點和過程、知識梳理,學法點撥。

講評課(包括試卷、作業):重點研究考情,錯題歸類剖析,變式拓展訓練,易錯點、疑惑點,突破點。

實驗課:研究如何準備實驗器材、重點研究實驗目的要求、實驗過程、結果分析、作業佈置(寫出實驗報告)。

學案設計 篇四

關鍵詞:導學案;原則;要求;構成

“導學案”是教師爲學生課堂學習設計的有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流程的課堂學習活動的方案,是師生共同教與學,同步操作的學習文本,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通過“導學”這一手段,突出“以學生爲中心”的主體參與、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使學生能夠在導學案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學習、提出疑難困惑、整體感知、合作探究、課堂練習等環節的調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以達成學習目標最大限度的落實。

一、導學案設計原則

1.主體性原則。導學案設計不同於教案,必須尊重學生,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必須充分信任學生,注重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自主發展,做學習的主人。

2.探究性原則。使用導學案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導學案的設計要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要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解疑來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因此,導學案要力求做到“問題探究化,導學簡單化”,讓導學案成爲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和指南針。

3.導學性原則。導學案的設計要突出體現“導學”,重在引導學生學習而不是一味地做練習,要通過由易到難,由簡單到相對複雜的問題的設置,階梯式學習內容的呈現和有序的學習步驟的安排,引導、鼓勵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4.參與性原則。相信學生,給學生創設自主互助學習的機會。通過對導學案的使用創造人人蔘與的機會,激勵人人蔘與的熱情,增強人人蔘與的意識,提高人人蔘與的能力,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在參與中挖掘、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

5.層次性原則。在設計導學案時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地認識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都能享受學習成功的喜悅。

6.實用性原則。設計的導學案要從自身學生的認知水平、現有學習能力和教師自身的需求出發, 合乎學生使用和教師自己使用, 操作起來顯得簡單而實用。

二、導學案設計要求

1.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媒介,無論是導學案的設計還是學生的學習都離不開課本。因此,設計前我們年級語文教研組利用每週的教研活動,馬老師就引領我們解讀教材,深入文本,鑽研教材,深刻領會編者意圖,文本作者表述的內容、思想感情和教材教學要求,提前說課,切實認真地備好教材,爲導學案的設計打好基礎。

2.對導學案的設計,要從教材的編排原則和知識系統出發,對教材和教參資料以及自己所教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識水平等進行認真地分析研究,合理處理好教材,把握好對教材的“翻譯”,把教材中深奧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識,“翻譯”成能讀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體的知識,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學習。同時,儘量做到導學案的設計重點突出,導學和探究的問題能引發學生興趣,達到啓發和開拓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3.導學案的設計要充分發揮備課組的集體智慧,經歷個備――羣備――自備的流程。當月備下月的導學案,每課一案,先由主備人“個備”,然後返回備課組“羣議”,主備人再根據大家的建議進行 “修訂”,然後分給相關任課教師,任課教師再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進行“自備”,最後結合實際的授課經歷,做“課後修訂”。

4.導學案的設計要圍繞單元教學要求和課後練習,每課設置有適宜的學習目標。整個導學案必須以學習目標爲中心,緊扣學習目標的落實來設置學習問題和學習過程。目標定什麼,就學什麼,練什麼,測什麼。所有的導學環節和課堂練習及課後作業都必須和學習目標相對應,爲目標的達成服務。

5.導學案所涉及的課堂內容,要分層探究,有序引導,體現知識的逐步生成過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狀上升。探究或學習的內容要清晰明瞭,每一部分要做什麼,必須是能動的,一目瞭然,不能含糊不清,不能無從下手。各層之間的銜接要自然和諧,即由此可以及彼。一般地說,依託導學案並閱讀教材,就可以基本掌握基礎知識,基本解決導學問題,基本做好課堂練習。

三、導學案的構成

“導學案”通常由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學習流程(自主學習、質疑困惑、整體感知、交流探究、課堂檢測、拓展延伸)、課堂小結等幾個環節構成。

1.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具有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調控功能。目標的制定既要恰當,符合文本教學要求和課標要求及學生學習實際,也要簡單、明瞭,具有可檢測性,使本課內容的練習檢測題能夠與之相對應。學習目標設置的具體要求: (1)每課數量以2~3 個爲宜,不能太多;(2)內容一般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3)目標內容應明確具體、簡潔易懂,而且可操作,能達成;(4)學習目標定位既不能過低,使學生達不到基本的學習要求,又不能過高,造成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也難達到,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學習流程。學習流程是導學案的核心,要體現導學、導思、導練的功能。學習內容應立足教材注重基礎。設計的問題要注意漸進性、指導性、趣味性、挑戰性。同時,編寫的學習內容應力求在 30內分鐘完成,充分體現教學活動的有效性。課堂上應留給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和空間,注意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

3.檢測落實。(1)題型要靈活多樣,量要適中,不能太多,以5分鐘左右的題量爲宜;(2)緊扣學習目標,具有針對性和典型性;(3)每一個學習目標都應設置有相對應的練習;(4)難度適中,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差異。可設置一些選做題,促進學優生成長。

四、導學案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1.必須一課一案,導學案不能剪貼化、簡單化和習題化。必須採用“30+10”的課堂模式,教師精講和點撥的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

2.不能以教案定導學案,教案的重點是突出“教”,即教師怎樣講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它以教師爲中心;而“導學案”的着眼點和側重點在於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如何引導學生學習,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它以學生中心。

3.不能以練習題定導學案。導學案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案,不是練習題。不能編一些練習題發下去就誤以爲是導學案了。

五、導學案的使用

1.課前發放,學生自學教材,完成導學案中的基礎部分的有關問題。教師將預先設計好的導學案,在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預習。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1)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怎樣閱讀文本、怎樣精讀、解答問題應從哪些方面着手等等,讓學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2)要求學生把預習中有疑問的問題做好記錄,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向課堂。這樣做,一方面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

2.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課堂導學時,對導學案中的內容處理要恰當,簡單、易懂的要一帶而過,而重點、難點的問題則應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形成共識。當出現學生在討論中不能解決或存在的共性問題時,教師應及時加以點撥,幫助學生解決。要努力做到以學生爲主體;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思考;重點、難點讓學生議論;問題讓學生思考解答;規律讓學生尋找歸納等。教師當好導演的角色。

3.使用導學案,課堂上要隨時把握學情,靈活進行調控,努力做到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堅決不講,教師只講學生的疑點,引導學生總結規律、提煉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多餘的講解和不必要的指導,確保學生有足夠的學習和訓練時間。對學生爭議較大、比較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要敢於放手讓學生辯論,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

4.導學案中檢測落實部分,要像考試那樣在課內獨立按時完成,不準學生討論及抄襲,教師也不做指導,以此培養學生集中精神,快速、高效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同時有效地檢測出學生學習的成效。

5.在導學案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不應作統一的要求,讓班級所有的學生都按時完成所有的學習內容。要允許學困生有差別。

六、結束語

自古以來,教無定法,學生掌握知識,昇華精神纔是教學的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題目靈活進行“導學案”的設計,並且以學生的自我學習爲主體,以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爲重點,以提高教學質量爲結果。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從“要我學”轉變爲“我要學”,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同時,真正具備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祝智庭主編,王天蓉,徐誼著。有效學習設計――問題化、圖式化、信息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學案設計 篇五

一、明確學習任務

國中英語教材(人教新目標版)各模塊都有相同的單元結構,每單元由Section A和Section B兩部分構成。

每個部分都有不同的學習任務,Section A是該單元基礎的教學內容,包括詞彙、語法、功能,以聽力輸入和口語輸出爲主要教學形式,是體驗和感知語言的階段;Section B是在Section A的基礎上對單元話題內容的進一步拓展,尤其是詞彙拓展,在進一步聽說訓練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學生的閱讀技能和寫作能力,主要是語言的學習、鞏固和運用階段。每個單元這兩部分都設計了從1a到3c的內容,Section B部分的2a、2b和2c都是已閱讀爲核心設計的。例如,Reading包括:2a是閱讀前的預熱活動(幾個問題或詞彙拓展,練習快速閱讀);2b是閱讀中的理解活動(對話或短文,跨兩頁);2c是閱讀後的檢測活動問題 ( 可以是關於文章的更多問題,也可以是根據上下文猜測和理解詞義; 或根據課文意義完成短文,綜合理解,或拓展延伸練習,依據與課文相關的話題開展討論)。此外,緊跟在閱讀文章後面的是Reading strategy。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整。

以九年級 Unit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section A中的Reading部分爲例,進行閱讀教學導學案設計。

(一)自學準備與知識導學

利用幾個問題或詞彙拓展,練習快速閱讀。

are the mooncakes like?

are the mooncakes made of?

(二)學習交流與問題討論:

Fast reading for general ideas

is the story about?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Detailed reading for important information

關於文章的更多問題,從細節到文章的深層理解。

Read the passage the events in the corret order

――Pang Meng tried to steal the medicine.

――A goddess thanked Hou Yi by giving him magic medicine.

――Chang’e refused to give Pang Meng the medicine and drank it all.

――Hou Yi shot down the suns and saved the people on the earth.

――Hou Yi was very sad and watched the moon at night,and wished his wife could come back.

――As a result, Chang’e became light and flew up to the sky.

――Hou Yi planned to drink the medicine with his wife.

Post-reading

根據上下文猜測和理解詞義。

根據課文意義完成短文,綜合理解。

(三)練習檢測與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練習,依據與課文相關的話題或細節開展討論。

每個環節都有明確的目標要求,學習任務清晰,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教材中的任務設置,教師可以進行合理的整合、刪減或添加,也可以設置不同的問題或學習形式,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突出重點和難點

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要把本學案的重點和難點呈現給學生,並採用不同的教學形式突破重點和難點,以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教師要把課文中出現的新詞語進行分類,突出英語單詞的詞性、構詞法、搭配等特點,以加強學生對英語語言特徵的掌握,便於他們記憶和學習。對於其中重點詞語,如名詞、動詞詞性的stop,過去分詞stopped,現在分詞stopping;第三人稱單數stops;常用詞組stop doing或stop to do sth,教師應把與該詞相關的語言知識詳細地呈現給學生,而後根據語境進行練習,突破其難點――如何在具體的語境中使用它。教師在設計練習時應注意其多樣性、趣味性和實效性。

正確運用英語基本的語言知識,對於學生來說有很大難度,而只有突破這一難點才能培養他們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一定要加強難點突破,在完成對重點詞語及其常見詞語搭配識記的同時,加強學生對重點和難點的鞏固和掌握。這樣,導學案才具有更高的價值。此外,教師也能通過學生對導學案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和調整,使課堂講解更具有針對性。

三、清晰的教學過程

學案設計 篇六

關鍵詞: 數字電路 《組合邏輯電路設計》 教學方案

組合邏輯電路是數字電路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分爲組合邏輯電路分析和設計兩大塊內容。組合邏輯電路分析是根據已知電路確定其所實現的邏輯功能,而組合邏輯電路設計是根據實際問題所要求達到的邏輯功能,求出實現該功能的最簡邏輯電路圖,兩者是相逆的過程。其中,組合邏輯電路設計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既是對前面所學的邏輯門電路、真值表、邏輯表達式和邏輯代數等知識的綜合應用,又爲後續編碼器、譯碼器等中規模組合邏輯電路的學習奠定基礎,掌握這節內容是學好數字電路的重要一環,對培養學生正確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上好這一部分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是前提條件,我通過幾年的電路教學,總結出了該課題的教學方案,現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引入課題

通過複習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過程(根據電路寫出各輸出端的邏輯表達式化簡和變換邏輯表達式列出真值表得到邏輯功能),我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並提出問題:“當遇到實際的邏輯問題應如何解決?”讓學生推導出解決該邏輯問題的步驟,發現其實它就是組合邏輯電路分析的逆過程,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

二、新課講授

1.舉例:利用基本門電路實現一個三位判奇電路。

解題過程:(1)分析題目:根據題目要求確定輸入情況和輸出情況,本題中用A、B、C作爲輸入變量,用F作爲輸出變量。當三個變量中有奇數個變量爲1時,輸出爲1。否則,輸出爲0。

(2)列真值表

((4)根據邏輯表達式畫出電路圖

2.通過學習上面例題的解題過程,佈置一道類似的題目:設計一個四位判偶電路,請學生完成,並請2位學生上黑板解題。

3.請學生觀察剛纔兩道題目的解題過程,發現兩者的解題思路是一樣的,從而歸納出組合邏輯電路設計的步驟。

(1)分析題目的邏輯關係,列出真值表。

從實際問題抽象出電路的輸入輸出,建立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邏輯關係,並正確地列出真值表,是組合邏輯電路設計的關鍵,它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着設計的正確與否。一般把引起事件的原因作爲輸入變量,把事件的結果作爲輸出變量,再以二值邏輯的0、1兩種狀態分別代表變量的兩種不同狀態,並根據給定的因果關係列出真值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採用多媒體手段,通過形象的比喻、生動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題目。

(2)根據真值表寫出邏輯函數表達式。

具體方法爲:①由真值表中找出使邏輯函數輸出爲1的對應輸入變量取值組合;②每個輸入變量取值組合狀態以邏輯乘形式表示,用原變量表示變量取值1,用反變量表示變量取值0;③將所有使輸出爲1的輸入變量取值邏輯乘進行邏輯加,即得到邏輯函數表達式。

(3)化簡表達式。

爲了使邏輯電路中包含的邏輯門最少且連線最少,要對邏輯表達式進行化簡,求出描述實際問題的最簡表達式。一般採用邏輯代數公式或卡諾圖進行化簡,但當邏輯表達式較複雜時,採用卡諾圖化簡更快更簡單,且出錯率低。

(4)根據題目要求畫出邏輯電路圖。

根據簡化後的邏輯表達式,結合題目的具體要求,如果對所用邏輯門電路有一定限制,就需把表達式變換爲與所選門對應的形式,最後選擇合適的門電路替換表達式中的運算符號,即可畫出邏輯圖。

4.分析剛纔的例題,電路要求由三種基本邏輯門電路組成,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能否用其他學過的門電路實現它們的邏輯功能呢?我讓學生分組討論,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分析問題、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創新能力,最後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起來作總結。我針對三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小結。可以發現例題的表達式可以寫成:F=ABC,從而得到如下的電路圖。

從上面兩個電路圖可以看出,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不是唯一的,利用不同的元器件可以設計出完全不同的電路圖。那麼如何才能得到最簡單最實用的電路呢?在組合邏輯電路設計時它有一個標準,利用SSI電路進行設計時,最簡的標準是所有門電路的數目最少,輸入端數目也最少;利用MSI電路進行設計時,最簡的標準是MIS電路集成塊的個數最少、品種最小、連線也最少。只有瞭解了這個標準,學生在設計電路時才能得到最佳電路。

三、課題總結

1.組合邏輯電路設計的步驟。

分析題目列真值表寫邏輯表達式化簡表達式畫出邏輯電路圖。

2.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不是唯一的,學生在設計時應該根據標準得到最佳電路。

上述就是組合邏輯電路設計的整個教學方案,當然其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還需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案設計的質量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第一關,設計出高質量的教學方案,是廣大教師一生追逐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閻石。數字電子電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學案設計 篇七

《義務教育數學新課程標準》大綱中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創造性,依據學生的年齡特性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機,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以及數學知識的應用。所以,數學開放性問題順應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應運而生,它被認爲是最富有教育價值的一種數學問題的題型,是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極佳切入口。目前,由於受到傳統的教學方法束縛,應試教育的影響,國小數學教材中習題基本上是爲了使學生了解和牢記數學結論而設計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以死記硬背代替參與,以機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動的傾向,這樣大大抹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國小生的數學學習將大量採用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大膽推測、合作交流、積極思考等活動方式,而課堂教學也必將打破原來封閉的狀態,努力創設一種動態、開放、主動的學習環境和學習的態勢。

二、對課題的認識和研究目標(一)課題的認識最新研究認爲,數學開放性問題是相對於條件完備、結論確定的傳統封閉題而言的,是指那些條件不完備、結論不確定的,給學生形成了較大認知空隙的問題。它能衝破傳統應用題具有的封閉性限制,具有探索性開放性、靈活性、多變性,可以給學生的思維創設一個更廣泛的空間,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養成創新習慣,發展思維的創造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具有以下幾種最突出的特徵:

1、內容的豐富性。開放題題材廣泛,涉及面寬,貼進學生生活實際,背景新穎,內容深刻豐富。解法靈活,不像封閉性題目那樣簡單、乏味,單靠記憶、套模式來解題。

2、形式的多樣性。開放題呈現的形式多樣化,除文字敘述外,還可以用表格、圖畫、對話等形式來安排設計,綜合性強。不像封閉性習題形式那樣單一的呈現及呆板的敘述。

3、思路的發散性。由於開放題的答案不唯一,解題時需要運用多種思維方法,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索,從而獲得多種結論。

4、教育的創新性。由於解題思路的發散性,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發揮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時空途徑。(二)研究目標:數學開放性問題以“開放”爲方向來加以組織、設計,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地把題目進行“開放”,如:條件多餘而需選擇,條件不足需補充,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答案不唯一等等,讓學生儘自己的努力,獨立地去解決問題,尋找答案,如果找到一個答案,還要自覺地去想“有沒有其他答案?”,如果想出一種方法,還要鼓勵學生“有沒有其他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來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擴大發展空間,挖掘創造潛能,開發創造力。因此,確定以下研究目標:1、探索一條減負高效的新路子,促進廣大師生更新教育觀念。2、對探索性、開放性問題設計,作一些理性思考,整理開放性問題的設計思路。3、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材,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的教育理論,同志關於“教育創新”的講話精神。2、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及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3、大綱規定:“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創造性,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開放性問題的以它特有的魅力,給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四、課題研究的原則和內容(一)研究的原則1、創新性原則。要實施設計開放問題的探究,教師首先必須更新自身陳舊的教育觀念,勇於創新,勇於突破傳統教學的種種束縛。2、主體性原則。教師要樹立“以人爲本”的思想理念,在研究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主動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努力爲學生創設一種開放民主的教學場所,使學生真正成爲探究問題的主人。3、開放性原則。在研究過程中,教師既要培養學生的個性,又要兼顧到學生的學情,教學環境,教師要承認學生間存在的差異,要因材施教,最終達到“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目的”。4、激勵性原則。教師要把握好激勵性原則,讓學生學會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積極向上的情感,磨練學生堅強的意志,提高需要的層次,使學生時刻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二)研究的具體內容1、探究設計開放性問題的設計思路現行教材中絕大部分的習題的條件不多不少,答案也是唯一的,屬於開放性問題的題目很少。因此,數學教學實踐中需要設計、整理更多的數學開放題。那麼該如何設計開放性問題呢?研究設計開放性問題應注意哪些問題呢?將在本課題的研究中進行探索。2、嘗試設計開放性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傳統的練習設計,條件是完備的,答案是固定的,容易給學生造成思維的定勢。設計開放性問題時,可以從條件開放、問題開放或者解題方法開放等方面入手,促進學生思維廣闊性、靈活性、創造性的發展。3、探索設計開放性問題的價值和意義,如何優化課堂結構,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和措施(一)研究的方法本課題主要採用調查法、實驗法,配合觀察法、案例研究法和測試法,每學期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方法、興趣、習慣等做檢測和評價。(二)研究的措施

1、從應試教育的模式中解脫出來,積極轉變教學思想,加強理論學習,統一思想認識,強化教改意識,明確大綱中的要求。

2、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力,創造地運用教材,適當改動教材中習題,讓學生學會多方位、多角度地考慮和解決問題,並從中發現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學生思維廣闊性、靈活性、創造性的發展。

3、貫徹實踐觀點,搞好課堂教學。促使學生仔細研究和發現題中隱含的內容,從而多角度、靈活的、創造性的思維,克服思維的封閉狀態和對知識的僵化理解,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五、研究步驟:

1、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

學習有關理論,制訂研究計劃,成立課題小組,完成課題方案的論證。

2、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

實施課題研究,不斷總結,修改方案,總結可操作的教學程序。

3、第三階段:總結結題階段

根據實驗目標,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查、測試、分析、撰寫論文、結題報告。

六、研究成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