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山市》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山市》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國中七年級語文《山市》優質教案 篇一

教學設想: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作者及其作品。

2、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過程與方法:

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反覆朗誦,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展示幾幅海市蜃樓的圖片)

提問:你見過這樣的景象麼?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學生自由發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經常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爲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爲“海市”或“海市蜃樓” 。這種現象,有時人們在山區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爲“山市”(出示課題)

二、介紹作者、作品:投影補充。

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才補爲貢生。他用數十年的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白居易在香山/歐陽修六一歡/李清照號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蘇軾爬東坡/李白採青蓮)

作品:《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爲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構思奇妙,語言生動。*

三、指導朗讀:

1、小聲自讀,劃出讀不準的字,同桌交流解決。

2、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奐 huan 邑 yi 冥ming 甍 meng 垣 yuan 睥bi 睨 ni

亙gen 莽 mang 霄 xiao 扉fei 縹piao 緲miao 逾yu 倏shu

3、齊讀課文

四、理解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畫下能解決的句子。

2、四人小組交流疑難句子,合作解決。(未能解決的全班交流)

3、山市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是以什麼爲順序的?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這表現了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4、山市的具體變化如何,畫出描繪的詞語。

5、請學生以這個過程,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以圖畫或語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腦海中的“山市”。

6、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後,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裏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麼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裏展示欣賞。然後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① 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 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③ 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其創作風格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開頭,我們提到了海市蜃樓,這種奇觀古人是無法解釋的,纔有了大蛤蜊哈氣而成的想象。可我們現代人已經懂得了它的科學道理,你知道麼?

六、佈置作業 :

① 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 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③ 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其創作風格

山市的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1、學習積累重點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要點點撥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

學習過程

一、預習檢測

1、文學常識積累

《山市》選自 ,作者 ,字 ,世稱“ ”,淄川人,清代文學家。

2、給加點字注音

高插青冥 ( ) 倏 ( )忽 碧瓦飛甍 ( ) 黯然縹緲 ( )( )

連亙 ( ) 蜃 ( )

3、疏通文意

① 推薦重點字詞

② 推薦重點句子

③ 記錄自己不懂的詞句

二、理解探究

4、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 ?

5、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

6、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

三、拓展延伸

7、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四、學習小結

8、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

達標檢測

(一)積累運用

1、解釋加點的詞語。

( 1 )然數年恆 不一見( ) ( 2 )相顧 驚疑 ( )

( 3 )念近中無此禪院( ) ( 4 )始悟 爲山市( )

( 5 )連亙 六七裏 ( ) ( 6 )歷歷 在目 ( )

( 7 )黯然縹緲 ( ) ( 8 )或憑 或立 ( )

2、本文很真實地再現了“山市”這一奇特的自然現象,其中用了不少表時間的詞語,請摘錄出來,並說說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什麼意思。

(二)課內閱讀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

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爲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裏,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1、“山市”在文中指的是什麼?

2、用原文句子填空:

( 1 )山市景觀美麗而又奇特,說明山市獨特的語句是 。

( 2 )指出山市見之不易的語句是 。

3、文中引出“孫公子”有什麼作用?

4、本文主體部分是描繪山市出現的全過程,這一過程可以分爲四個階段,即初起、發展、高潮、結局,請簡要概括每個階段的意思。

5、請按順序寫出在山市中出現的八種景物。

6、“山市”爲何又叫“鬼市”?請你用科學的方法解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山市》課文原文: 篇三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爲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裏,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山市》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① 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② 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 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教學難點]

想象力的開拓

[教學設想]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教學方法]

教師可蒐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導入中或結束時能講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學生藉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反覆閱讀。愛好美術的同學可用繪畫展示“山市”的美景。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

多媒體出示“海市蜃樓”的圖片激趣:同學們看了這些圖片,也許會用“仙境”“幻景”來形容,雖然它們似虛無飄渺,但它們卻真實地出現過存在過。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和海市蜃樓一樣美的“山市”裏去吧,也許你會感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課題:山市

學習目標:a.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b.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二.整體感知

1.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孤塔聳起 高插青冥 碧瓦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2.檢查預習,大屏幕出示字詞,學生朗讀識記。

3.自學課下注釋。

4.教師導讀:閱讀文言文須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驟。方法適當,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①通讀全文,瞭解大意 ②讀懂詞句。側重其義

a.識記生字詞 a.分析理解詞語

b.斷清句節奏 b.省略補出翻譯

c.朗讀按標點 c.精讀分析理解

d.難句找出來 d. 圈點勾畫小結

對以上方法加以解釋指導,在誦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多誦讀的道理。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知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受啓迪”,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像。

三.自主學習

1.學生在自由誦讀和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地進行初讀、再讀、三讀後開展競讀比賽。每小組推薦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各組對每組參讀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2.學生參看註釋講內容,直譯意譯均可。各小組同學互相聽譯,理解句子的含義。

3.學生講述內容後,各組同學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並加以補充。

四.探究想像

1.學生討論後交流:(教師引導學生之間相互問答)

① 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口頭複述,用關鍵詞句描述畫面)

② 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③ 欣賞感受了神奇的山市,山市究竟是什麼現象呢?

④ 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學生構想山市圖景)

2.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後,教師可歸結讓學生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裏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文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麼美景呢?鼓勵繪畫基礎好的同學畫出來,在班裏展示欣賞。再次多媒體出示“鄭州”海市蜃樓圖片,學生想像與山市畫面的異同,增強直觀感受,然後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就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啊!

五.拓展練習

① 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親友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 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及圖片。

③ 課外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他的創作風格。

國中七年級語文《山市》優質教案 篇五

上完《山市》一文之後,自己反思了一下教學過程,感覺不甚滿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把學生當作一個完整的人,以學生爲主體,但學生的基礎太差,自己於是就不敢放手,學生也就成爲被動的接受知識的人。自己的課堂就成爲死氣沉沉的比較傳統的一節課。因此,自己一定在課堂教學中去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爲,讓學生真正喜歡語文,學會終身學習的方法與技巧。

我認爲,教學理念決定教學思路,教學思路決定教學策略,教學策略決定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決定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決定教學氛圍,教學氛圍決定教學效果。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教與學是分離的。教師關心的是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學生的學是次要的。課堂上,教師遇到學生啓而不發的情況,往往把責任推給學生。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教師瞭解學情不夠,備課考慮不周,教學設計未能遵循深入淺出原則所致。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刻的認識到,教學行爲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需要教師真正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教學。

國中七年級語文《山市》優質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文言文誦讀,積累文言詞語,翻譯課文。(重點)

2、疏通課文結構,掌握課文內容,提取課文主要信息,賞析語句;(重點)

3、通過各學科結合,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難點)

○教學內容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788年,拿破崙率軍進攻埃及。一天,法軍行進在沙漠途中,突然看見前面有一片模糊的湖光山景。景物倒懸在空中,不一會兒,湖泊又消失得無影無蹤。隨後,他們又看到草葉變成了棕櫚樹叢。這種變幻莫測的景像使法軍十分驚慌、不知所措。士兵們個個被嚇得跪在地上禱告,企求上帝保佑。其實,這種現象就是人們所說的“海市蜃樓”。蒲松齡的《山市》也記載了這種情況。蒲松齡爲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說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二)簡介作者以及作品

蒲松齡(1630或1640--1720xx年)清朝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南)人。他屢試不第,至71歲方爲貢生。長期窮愁潦倒,以教書爲業。一生著作很多,詩、文、詞、賦、戲曲、俚曲等均有佳作,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爲其代表作。

《聊齋志異》是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爲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構思奇妙,語言生動。“聊齋”,書屋名。“志”,記。“異”,奇異。

(三)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奐huàn邑yì冥míng甍méng垣yuán睥bì睨nì亙gèn

莽mǎng霄xiāo扉fēi縹piāo緲miǎo逾yǔ倏shū

(四)給重點詞註釋

奐山山市,邑(縣)八景之(的)一也,然(但)數年恆(經常)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喝酒)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青天,天空),相顧(看)驚疑,念(想起)近中(近處)無此禪院(寺院)。無何(不久),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屋檐),始悟(才明白)爲(是)山市。未幾(不久),高垣(高牆)睥睨(矮牆),連亙(連綿不斷)六七裏,居然(竟然)城郭(城市)矣。中有樓若者(有的像樓),堂若者(有的像廳堂),坊若者(有的像街巷),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在眼前)。以(用)億萬計(計算)。忽大風起,塵氣莽莽(廣大)然,城市依稀(隱約)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同“無”)有,惟(只)危(高)樓一座,直接霄漢(雲霄與天河)。樓五架(間),窗扉(窗戶)皆洞開(大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指着點計數),樓愈高,則明(亮點)漸少。數至八層,裁(同“才)如星點。又(再)其上,則黯然縹緲(昏暗得看不分明),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形容來往匆匆),或(有的)憑(靠着)或立,不一狀(形狀)。逾時(過了一會兒),樓漸低,可見其(它)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高高的平房);倏忽(突然)如拳如豆,遂(終於)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人家)市肆(集市。肆,店鋪。),與世(塵世)無別,故又名(稱)“鬼市”雲。

(五)翻譯全文。(略)

(六)問題探究(學生討論後可自講:)

1、作者描繪山市時,是以什麼爲序的?表示時間的詞語有哪些?

明確:是以時間爲序的。忽、無何、未幾、忽、既兒、逾時、倏忽

2、山市的變化過程是怎樣的?用一個成語概括山市的特點。

明確:孤塔>宮殿>城郭>危樓>高舍>如拳如豆>不可見

特點:變化莫測神奇變幻

3、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分爲幾個階段?

明確:(1)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

(2)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

(3)*階段:危樓的出現

4、結尾有什麼作用?

明確:結尾一段寫山上的“鬼市”,這是補筆,有照應開頭的作用,說明“山市”還有別稱。

5、文章對山市景象的描寫生動形象,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以達到這種效果?

明確:誇張: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比喻: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排比: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使文章語言簡潔而富有表現力。

6、本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描繪的是動景,抓住山市景象變幻莫測的特點來寫,因而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描繪景象的變化。

7.爲什麼人們又稱“山市”爲“鬼市”?它是真的“鬼市”嗎?請用科學知識來說明“山市”的形成原因。

明確:這裏說的“山市”跟“海市蜃樓”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而古代的人不知道其科學原理,所以說它是“鬼市”。

海市蜃樓是光在密度分佈不均勻的空氣中傳播時發生全反射而產生的。夏天,海面上的下層空氣,溫度比上層低,密度比上層大,折射率也比上層大。我們可以把海面上的空氣看作是由折射率不同的許多水平氣層組成的。遠處的山峯、船舶、樓房、人等發出的光線射向空中時,由於不斷被折射,越來越偏離法線方向,進入上層空氣的入射角不斷增大,以致發生全反射,光線反射回地面,人們逆着光線看去,就會看到遠方的景物懸在空中。

(七)小結

1.掌握通假字:

①一切烏有(“烏”通“無”,沒有)②.數至八層,裁如星點。(“裁”通“才”)

2.掌握古今詞義不同的詞:

直接霄漢:古義:一直連接到;今義:不經過中間的事物

3.詞類活用:

窗扉皆洞開(像洞一樣,名詞做狀語)

4.一詞多義:

見宮殿數十所(幾,幾個,表示不確定的數目)

數至八層(計數)

然數年恆不一見(但,錶轉折)

居然城郭矣(竟然,詞尾)

(八)佈置作業:完成《導學導練》P72~P73練習

《山市》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① 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② 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 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教學難點]

想象力的開拓

[教學設想]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教學方法]

教師可蒐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導入中或結束時能講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學生藉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反覆閱讀。愛好美術的同學可用繪畫展示“山市”的美景。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

多媒體出示“海市蜃樓”的圖片激趣:同學們看了這些圖片,也許會用“仙境”“幻景”來形容,雖然它們似虛無飄渺,但它們卻真實地出現過存在過。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和海市蜃樓一樣美的“山市”裏去吧,也許你會感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課題:山市

學習目標:a.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b.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二。整體感知

1.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孤塔聳起 高插青冥 碧瓦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2.檢查預習,大屏幕出示字詞,學生朗讀識記。

3.自學課下注釋。

4.教師導讀:閱讀文言文須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驟。方法適當,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①通讀全文,瞭解大意 ②讀懂詞句。側重其義

a.識記生字詞 a.分析理解詞語

b.斷清句節奏 b.省略補出翻譯

c.朗讀按標點 c.精讀分析理解

d.難句找出來 d. 圈點勾畫小結

對以上方法加以解釋指導,在誦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多誦讀的道理。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知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受啓迪”,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像。

三。自主學習

1.學生在自由誦讀和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地進行初讀、再讀、三讀後開展競讀比賽。每小組推薦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各組對每組參讀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2.學生參看註釋講內容,直譯意譯均可。各小組同學互相聽譯,理解句子的含義。

3.學生講述內容後,各組同學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並加以補充。

四。探究想像

1.學生討論後交流:(教師引導學生之間相互問答)

① 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口頭複述,用關鍵詞句描述畫面)

② 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③ 欣賞感受了神奇的山市,山市究竟是什麼現象呢?

④ 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學生構想山市圖景)

2.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後,教師可歸結讓學生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裏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文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麼美景呢?鼓勵繪畫基礎好的同學畫出來,在班裏展示欣賞。再次多媒體出示“鄭州”海市蜃樓圖片,學生想像與山市畫面的異同,增強直觀感受,然後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就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啊!

五。拓展練習

① 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親友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 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及圖片。

③ 課外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他的創作風格。

《山市》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課文內容;

2、正確認識“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情感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課文誦讀——重點字詞教學——學生自主翻譯課文——研讀探究——檢測反饋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掌握蒲松齡極《聊齋志異》有關文學常識。

2、積累文言詞語,翻譯重點詞句。

3、誦讀課文。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海市蜃樓這個詞語嗎?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二、蒲松齡及《聊齋志異》

1、蒲松齡,字留仙,山東淄川人,清代文學家。

2、《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491篇,多數故事通過描寫妖狐鬼怪來反映社會生活,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用幾十年時間寫成,他自稱本書爲“孤憤之書”。

3、關於海市蜃樓及其成因,請學生介紹。

三、課文誦讀,請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字詞。

四、字詞教學

1、識記並注音

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風定天清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高垣睥睨海市蜃樓連亙窗扉淄博青冥居然城郭倏忽遂酒肆逾時

2、通假字

①、一切烏有

②、裁如星點

3、解釋加線的字詞。

①、然數年恆不一見。然:但是恆:經常

②、高插青冥青天,天空

③、碧瓦飛甍飛檐。甍,屋檐

④、高垣睥睨垣,牆。睥睨,指女牆,城牆上呈凹凸形的矮牆。

⑤、堂若者若,像。

⑥、惟危樓一座惟,只有。危,高。

⑦、可見其頂其,它的,指危樓。

⑧、往來屑屑形容來往匆匆

⑨、或憑或立或,有的。

⑩、倏忽突然

4、勾畫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並解釋。

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

5、翻譯句子

①、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②、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裏,居然城郭矣。

③、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⑤、見山上人煙市肆,與市無別。

6、齊讀課文、讀出節奏。

①、念近中無此禪院。

②、然數年恆不一見。

③、一行有五點明處。

④、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課文內容;

2、正確認識“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情感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翻譯課文,探究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指導學生翻譯全文。

二、體味探究:

1、山市形成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請發揮想象,運用課文中的語言描述。

明確: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高潮階段:危樓出現。

2、山市變化的幾個階段是以什麼爲線索展開敘寫的,找出相關的標示性詞語。用一個成語概括山市的特點。

明確:以時間爲線索描寫山市變化。標示性詞語: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

特點:變化莫測神奇變幻

3、文章結尾的作用是什麼?爲什麼人們又稱“山市”爲“鬼市”?

明確:結尾照應開頭。這裏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

4、朗讀課文

三、課堂小結

目睹山市奇景是偶爾的機緣。蒲松齡的《山市》文景皆佳,把山市出現消失都描繪得歷歷如畫,讓人如臨其境。同學們可以閱讀《聊齋志異》中其它故事,相信大家會開卷有益。

《山市》教案 篇九

《山市》原文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爲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裏,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山市》教案

一、教學目標

①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②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三、課前準備

教師可蒐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導人中或結束時能講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學生藉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反覆閱讀。愛好美術的同學可用繪畫展示“山市”的美景。

四、教學內容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五、教學設計

1、恰當導入

據專家介紹,海市是一種光學現象。春夏、夏秋之間,萬里無雲,海水與水面的空氣層易出現較大溫差。水溫低於空氣,這時水面的氣層與空中的氣層密度便發生較大差異,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氣層便會發生折射或全反射,就形成了海市。這次海市形成一方面是源於近幾年蓬萊市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加大空氣污染治理,改善了大氣質量的緣故,另一方面是源於連日降雨,雨後天開,天氣比較涼爽的緣故。

(也可以講傳說、講故事,創設情景,引起學生的興趣。許多人都聽說過海市蜃樓,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

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爲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說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2、課題:山市

3、學習目標:

a.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b.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麗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4、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孤塔聳起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風定天清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

檢查預習,大屏幕出示字詞,學生識記。

一、解釋加點詞語義。答案

1、數年恆不一見數,幾。恆,經常。

2、層層指數數,數數

3、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樓,像樓一樣,堂,像堂一樣,坊,像坊一樣。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4、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山中蜃景

5、而樓上人往來屑屑屑屑,忙碌的樣子

6、或憑或立,不一狀不一狀

7、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相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教師導讀:閱讀文言文須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驟。方法適當,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①通覽全文,瞭解全貌②逐詞逐句,通懂其義

a.識記生字詞a.分析理解詞語

{b.斷清句層次{b.省略補出翻譯

c.朗讀按標點c.精讀分析理解

d.難句村出來d.畫批圈點小結

對以上方法加以解釋指導,引導學生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在誦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多誦讀的道理。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啓迪”,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像。

自主學習

①學生在自由誦讀和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地進行初讀、再讀、三讀後開展競讀。每小組推薦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各組對每組參讀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②學生看註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A、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

B、忽見山頭有高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

C、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D、然數年恆不一見。

③學生講述內容後,各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並加以補充。

5、探究想像

學生討論後可自講:

①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

②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③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④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後,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裏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麼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裏展示欣賞。然後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5、拓展練習

①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③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其創作風格。

6、信息反饋:

附錄資料(課文知識積累)

山市

答案

1、數年恆不一見數,幾。恆,經常。

2、層層指數數,數數

3、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樓,像樓一樣,堂,像堂一樣,坊,像坊一樣。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4、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山中蜃景

5、而樓上人往來屑屑屑屑,忙碌的樣子

6、或憑或立,不一狀不一狀

7、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相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二、翻譯句子。

1、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公子孫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樓上喝酒。

2、或憑或立,不一狀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狀不一。

3、然數年恆不一見但是這幾年總不出現一次。

三、閱讀全文,回答問題。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觀察描寫山市的?

1、借孫禹年和他朋友的觀察來描寫山市的。

2、由本文的內容及“危樓”一詞,你能聯想古代哪一首的詩歌?

3、爲什麼蒲松齡時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書”?

4、出自本文的成語有哪些?

5、找出文中描繪山市的關鍵詞語,體會山市形成的過程

6、請你用一兩個詞語概括山市的特點奇異、奇妙、神祕、瑰麗、變化多端

《山市》教學反思

山市》出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山市,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是大氣中由於光線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因出現在山上,所以稱爲“山市”。作者在那個時代,還不能理解海市蜃樓的形成原因,故又稱此幻象爲“鬼市"。不妨看看人教版七年級上《山市》教學反思。

我講的是《山市》,講完之後,自己反思了一下教學過程。覺得每走一步,思考一下,並善於總結歸納,是取得成績的一條捷徑。

第一課時

理解文意時,我本打算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引導爲輔助,讓他們自主學習,但學生的基礎太差,於是我就不敢放手,學生也就成爲被動的接受知識的人。導致我的課堂就死氣沉沉的,變成比較傳統的一節課。因此,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將相信自己,相信學生,逐步培養他們學習的方法與技巧(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動起來),讓他們真正喜歡語文。

第二課時

吸取前一節課的教訓,提前佈置預習任務,並設置了大量自主學習的環節。

1、較好地落實了“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

通過我反覆的強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上課前學生已經對課文了如指掌。所以當我將“合作與探究”融入課堂時,學生顯得特別興奮,都爭着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還爭得面紅耳赤……使課堂氣氛變得熱烈。

2、大膽放手,挖掘潛能。

本節課教學中,圍繞教學重點,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縱橫馳騁,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有放有收,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3、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誦讀與積累是我們文言文教學的兩個基本理念。在這節課中,除了強調誦讀外,我還十分注意指導同學們對知識進行積累,歸納整理,對學生在課堂上能自覺“溫故而知新”的大加讚賞,意在讓學生們重視文言知識的積累,並能試着做到舉一反三。

4、多種能力訓練滲透其中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節課,但是我注重多種能力訓練滲透課堂中。如“說”的訓練,就有讓學生講故事,複述故;如歸納總結通假字、一字多義、古今異義;如想象能力等。

這課的學習,儘管完成了教學目標,還存在着不少問題:如海市蜃樓形成原因沒有細緻分析、討論;學生提出一些自己常見現象沒有解決;對於記敘的方法學生也是模棱兩可……

經後的教學中,我將善於思考、總結,努力尋找適合我班學生的教學方法。

《山市》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一些文言字詞,理解課文大意。

2、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山市的虛幻景象。

2.抓住特點,脈絡明晰。

3.詳略得當,語言簡明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許多人都聽說過海市蜃樓,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下面我們來看看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爲我們寫下的《山市》是一幅怎樣的景象,他在文章中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說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二、簡介作者極其作品《聊齋志異》

淄川蒲松齡(1640—715),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山東(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才補爲貢生。他用數十年的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聊齋”是他的書齋名,“誌異”是記述怪異的意思。《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此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爲主,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作者是想通過藉助鬼怪故事來反映黑暗的社會現實。構思奇妙,語言生動。

三、掌握方法,整體感知

1、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

孤塔聳起 高插青冥 碧瓦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恆不一見

2、自學課下注釋。

3、教師導讀:閱讀文言文須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驟。方法適當,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1、通覽全文,瞭解全貌。

2、逐詞逐句,通懂其義:

a.識記生字詞 a.分析理解詞語

b.斷清句層次 b.省略補出翻譯

c.朗讀按標點 c.精讀分析理解

d.難句村出來 d.畫批圈點小結

對以上方法加以解釋指導,引導學生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在誦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多誦讀的道理。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啓迪”,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像。

四、疏通文意,自主學習

1、學生看註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2、學生講述內容後,各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並加以補充。

3、思考:本文寫的是什麼?

本文描述了山市的變化過程。

五、討論品析,探究想像

學生討論後可自講:

1、山市是如何逐步變化的?找出文中相應的詞語。

孤塔→宮殿→城郭→危樓→常樓、高舍→消失

2.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

3、作者按什麼順序展示山市的變化過程的?找出相應的`詞語並說說這些詞語的作用。

無何→未幾→既而→愈時→倏忽

作用:這些詞語寫出了山市變化的速度之快,並且使敘述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4、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結尾照應開頭。

5、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這裏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6、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麼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裏展示欣賞。然後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六、課後學習

1、掌握文章中的重點字詞解釋。

2、把文中的山市變化寫成一則小故事,並向父母親自講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