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愚公移山》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愚公移山》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國中語文《愚公移山》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到字音讀正確,停頓恰當,並注意語氣。

2、學會本課應識、會寫的字。

3、瞭解全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愚公移山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瞭解全文內容,體會愚公移山的精神。

三、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義。

四、教具準備:

龜、兔、蝸牛、蚯蚓的圖片各1張。

五、教學過程:

1、激情導入:

(1)老師拿出龜、兔的圖片問:“同學們,你們看圖片上畫的是什麼動物呀?”

學生回答:“烏龜、兔子。”

師:“看到這兩個小動物,你們想到了什麼故事?”

學生:“龜、兔賽跑的故事。”

師:“誰能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

生:講故事。

師:“爲什麼結局是烏龜勝利,而小兔失敗了呢?”

生:“因爲小兔自以爲是,而烏龜能堅持不懈地努力。”

(2)師拿出蝸牛和蚯蚓的圖片問:大家還記得這兩個小動物之間的故事嗎?(請學生講一講)

生:講故事。(師引導:蝸牛要幹什麼,蚯蚓對蝸牛的做法持什麼態度呢?引導學生說出這個故事蘊涵的道理)

(3)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的這個故事跟同學們剛纔講的故事很類似,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要把兩座大山移走,這表面看似可笑的事情,背後又隱藏着什麼呢,誰又對這件事報以嘲笑和反對呢,愚公面對打擊有沒有停止行動呢,現在請大家快速讀一遍14課:愚公移山,到文中去尋找答案吧!(師:板書課題)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之後,請一名同學用最簡潔的話概括全文主要內容。

(2)組內互讀,注意讀準字音,還要注意語氣。

3、細讀感悟。

(1)指名讀第1自然段後,問:愚公爲什麼要移山?

生:用文中的話回答。

(2)師:愚公跟誰商討的呢?請同學讀第2—6自然段,讀完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師相機板書:直插雲霄,渤海。)

(3)師:愚公帶領大家是怎樣移山的呢,移山過程中遇到了什麼事,請大家讀7—13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問題。

生:讀後用文中的話回答問題。(師引導:結合現代社會的挖土工具跟愚公移山的工具對比交流,感受寓公移山的困難之大,再把智叟的反譏與愚公說的話對比,體會愚公的堅忍不拔的品格與定會成功的信念。相機板書:大半年、籮筐、鋤頭、癡心妄想、風燭殘年。

(4)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師問:“功夫不負有心人,愚公移山成功了。文中最後一自然段中說:愚公移山的事情感動了玉皇大帝,大家細細想想,到底是什麼讓玉皇大帝感動了?”

生答:“是愚公的精神。”

師問:“什麼精神?”

生答:“遇到困難不後退,持之以恆的精神。”(師板書:持之以恆)

4、討論、交流。

師:“如果玉皇大帝沒派兩個大力士把山揹走,愚公的後代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移走嗎?”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於說出自己的看法。

生: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

5、談體會。

師:通過學習,同學們一定明白了很多道理,請同學們說給大家聽,可以舉相關的例子,也可以說名人名言。

生舉例:“滴水穿石”的故事,《蝸牛與黃鸝鳥》的故事,《白色的金盞花》,“鐵杵磨成針”的故事,等等。

名人名言: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

一個人做事沒恆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的——牛頓(英國)

6、佈置作業:

師:“我發現本文裏有至少20個多音字,請同學們找一找,看誰找得多?”

7、結束:

師:“請同學們唱一遍《蝸牛與黃鸝鳥》的歌來結束這節課。”

生:唱。

六、板書設計:

直插雲霄

籮筐鋤頭

愚公移山 癡心妄想成功(堅持不懈)

風燭殘年

教學反思:

本節課開篇就用孩子們熟悉的“龜兔賽跑”的故事引入,對於這個故事,孩子們喜聞樂見,這樣,一下子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緊接着,又乘勝追擊引入了“蝸牛和蚯蚓”的故事,讓學生們初步感覺到本節課要學習的人生哲理是什麼。接下來,趁熱打鐵,引入本課《愚公移山》,讓學生帶着問題來學習。使學習活動進行起來是學有所導,學有所依。這種學習活動是自主的,是有內驅力的。學生始終帶着疑問主動去學,學得有方向,有目標,不但能夠清晰瞭解故事內容,而且能夠體悟到文章所蘊含的深刻的哲理,從而達到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最後,學生也會自然而然地說起相關故事,如“滴水穿石”,“蝸牛與黃鸝鳥”等等,這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老師的對話,是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最後,以唱《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歌來結束本課,使本節課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度過。

總之,創設教學情境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啓發學生髮現問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促進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情景教學,變枯燥爲趣味,變負擔爲輕鬆;氛圍營造,使遙遠變爲現實,使抽象變爲形象,使高深變爲淺顯。只要爲人師者勤於鑽研,精心設計,操作得當,一定能讓我們的學生真切體味到——“學習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偉大的遊戲”, 而不是揹負沉重的壓力和與痛苦作鬥爭。是真正的生本課堂,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愚公移山》教學設計 篇二

設計理念

這是一則古代寓言故事,新課標強調課堂上學生的主動參與,要求課堂以學生爲主體,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生活與情感體驗。教學內容與方法的設計要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教學的各環節都應緊扣單元主題。課文教學過程結束後,目標的達成度高。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是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古詩文從不同角度回答“人應該有怎樣的品格與志趣”的問題,所選課文都需師生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與胸襟。《愚公移山》選自《列子》這部很有趣的著作,同學們已學過《兩小兒辯日》、《杞人憂天》等作品,對這篇文章也饒有閱讀興趣。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大意;多讀熟讀,積累常見文言詞語和名言警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因此,執教這篇課文,要在誦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知大意,積累詞語,並悟出寓言的深層寓意,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

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發散思維、獨立思考能力不斷提升的關鍵階段,學習主動性和求知慾較強,已基本具備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經過一年多的文言古詩文學習,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和實詞虛詞感知能力,因此,我通過反覆誦讀的方式,調動學生獨立思考,通過集體智慧瞭解文章大意,從中感悟愚公精神爲主要內容,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通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重語氣、節奏的變化;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積累文言文中重點實詞虛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加強誦讀訓練,通過反覆誦讀加深理解,培養文言語感;準確分析文中人物對愚公移山的態度有何異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和把握寓言的寓意,並感知愚公精神在當代社會中的意義。

教學重點

1、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積累詞語。

2、準確分析文中人物對愚公移山的態度有何異同。

教學難點

體會和把握寓言的寓意,感知愚公精神在當代社會中的意義。

教學方法

朗讀法、角色扮演法、點評法、歸納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多媒體太行山美景圖片)?

本環節設計思路爲:學生通過在欣賞氣勢磅礴、景色優美的太行山圖片,感知山的高大魁梧,教師引領學生走進大山,有一位老人想把這座大山移走,究竟爲何?讓我們一共學習《愚公移山》。

二、反覆誦讀

1、學生齊讀,教師仔細聆聽,以便糾正字音。

2、教師根據學生朗讀情況,範讀,邊讀邊強調易錯讀音。

3、學生自由朗讀,強化整體感知。

4、同學之間互評,指出展示同學的優缺點,師生共同朗讀相關內容,進一步體會語氣、節奏、停連等細節。

三、整體感知,概括主要內容(多媒體展示)

1、通過閱讀課文,快速搶答:

散步的季節?散步的地點?散步的人物?(板書涉及到的人物)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事情是如何解決的?

2、將以上搶答內容用自己的話概括成文章的主要內容,要求簡潔、明瞭。

四、創作背景(多媒體展示)

1、學生展示課下蒐集的關於本文的創作背景。

2、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蒐集的背景。此環節意在讓同學們感知如何選取素材來寫作,創作背景有助於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品讀課文、分析人物、體味親情(多媒體展示)

1、分析文中提到的四個人物,請同學們評價一下,他們都是怎樣的人?

師生互動,邊交流邊書寫板書(詳見板書)在賞析過程中,不斷強化“讀”的環節,反覆朗讀課文內容,感知人物形象。

2、歸納“幸福家庭祕訣”:尊重、體諒、信任、爲他人着想、互敬互愛、不斤斤計較……正如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六、研讀賞析,揣摩景物描寫(多媒體展示)

此環節意在向學生滲透景物描寫的方法和作用,爲文中表現人物的形象起到烘托作用。請同學們朗讀並賞析文中寫景的句子,探討景物描寫的意義所在。請全體女同學用你們柔美、細膩的語氣去演繹這美麗的春景。(女生齊讀)

七、把握主旨,寫法借鑑(多媒體展示)

本文內容較爲淺顯,此環節請學生歸納文章主旨,並自然地引出“以小見大”的寫法,爲寫作課程做好鋪墊。

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的真摯0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折射出人性中最閃光的地方,“以小見大”地開掘出頌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之深意。這種寫作手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八、課堂小結(多媒體展示)

同學們,家是社會中的最小單位,但他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請全體男同學齊讀第八自然段,用你們淳厚的嗓音,男子漢的氣概去詮釋中年人身上肩負的責任。

男生齊讀,之後分析“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的深刻含義。

九、課後作業,感悟親情(多媒體展示)

孩子們,對於孝敬長輩,絕不僅僅停留在作者的筆下,更不僅僅停留在今天這堂語文課上,學習語文的精髓要落實到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今天的作業是,回家爲你的長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捶背、洗腳、洗衣、梳頭、揉肩等),並將這一過程及自己的感受和長輩的反應寫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老師在這裏期待着你們沉甸甸的收穫!

國中語文《愚公移山》教案 篇三

教學目的:

一、重點學習下列文言詞句:

實詞——方、仞、陰、陽、懲、君、汝、孀、齔、長息、窮匱、加(增)、何苦、亡(以應)。

虛詞——且、焉、諸、以。

句式——省主句(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倒裝句(甚矣,汝之不惠)。

二、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樹立爲祖國“四化”建設努力奮鬥的思想。

教學設想:

一、佈置自讀,要求:憑藉工具書和課文註解逐字逐句讀懂課文,同時記下疑問,準備在老師教讀時提出。自讀在課內進行。

二、試改變由教師逐句串講的傳統教法,在學生認真自讀的基礎上,從抓字、詞、句入手,逐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務使學生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人物形象獲得完整、鮮明的印象。

三、講讀過程根據“以思維訓練帶動語言學習,以語言學習促進思維訓練”的設想,儘可能把文言文的字、詞、句教學和對學生的思維訓練結合起來,做到在發展智能的前提下落實基礎知識。

四、“以提問與指點代替多講”(葉聖陶:《語文教育書簡》),減輕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着眼於培養學生自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五、安排三教時(包括課內自讀。如自讀放在課外進行,只需要安排兩教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解題,瞭解“寓言”的體裁特點。

二、學生自讀全文。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解題。

(一)板書課題:愚公移山。

(二)佈置學生看本文題注,瞭解文章出處。

(三)提問:什麼是“寓言”?(學生查詞典,先說明“寓”字的含義,然後根據詞典中“寓言”的條目說明這是一種什麼體裁。)

(四)教師小結,同時佈置自讀:大家查了詞典,知道了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於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啓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則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好寓言。老愚公的故事是大家早就熟悉的,這是我們學習本文的一個有利條件。這一堂課,請同學們藉助於詞典和課本的註解,逐字逐句讀懂課文,然後想一想:這個故事寄寓着什麼深刻的道理?我們應該從中受到什麼教育?自讀中有什麼疑問,請大家在書上打個問號,準備下一節課提出。

二、學生自讀。教師板書要特別注意的詞語(見“教學目的一”),學生邊讀邊在這些詞語下加着重號。教師行間巡視,隨時瞭解學生自讀情況。

三、佈置作業:朗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不讀破句。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順暢翻譯課文

2、分析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3、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4、學習本文對比和襯托的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誰都遇到過困難,遇到了困難是應該勇敢地克服還是選擇逃避,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但我們中有許多人,面對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道道險阻,常常缺乏耐挫力和持久力,最終選擇了對目標或理想的放棄。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卻是一位面對巨大困難敢於挑戰敢於戰勝的勇者,學習愚公,尤其學習愚公那勇於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的精神,我相信我們每一位都會實現人生既定的目標

二、示標

學習這篇文言文,我們要達成這樣的目標:

1、順暢翻譯課文,掌握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掌握一些重點文言句式

2、分析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3、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4、學習本文對比和襯托的藝術特色

三、簡介《列子》

本文選自《列子·湯問》,列子,名寇,又名禦寇,戰國前期鄭國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張清靜無爲其作品《列子》一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紀昌學射”等,既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又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於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啓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則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好寓言。

四、聽課文錄音,並輕聲跟讀課文

請同學們,聽課文錄音,注意一些生字詞的正確讀音,並請輕聲跟讀課文。

五、翻譯課文

請同學們結合書下注釋(共48個註釋)翻譯課文女生譯1、2段,男生負責譯3、4段,先自行試譯,也可相互討論,等會兒,各請一名代表當衆翻譯。

老師友情提示以下字詞的解釋:

河陽之北懲山北之塞

投諸渤海之尾畢力平險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以殘年餘力

山不加增漢之陰

六、總結通假字、重點虛詞、特殊句式

1、通假字

指通豫南指同直(一直)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聰明)

河曲智叟亡以應亡同無(沒有)

一厝朔東厝同措(放置)

無隴斷焉隴同壟(高地)

2、重點虛詞的用法

“之”的用法

⑴結構助詞,“的”: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以君之力渤海之尾,隱土之北京城氏之孀妻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操蛇之神

⑵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之不惠雖我之死汝心之固

⑶指示代詞,“這”: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這件事”:操蛇之神聞之,告之於帝

⑷人稱代詞,“他們”: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的用法

連詞,表修飾:面山而居笑而止之

表順承:聚室而謀何苦而不平?

錶轉折: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⑴代詞,“他的”:其妻獻疑曰帝感其誠

“他”:懼其不已也

⑵副詞,加強反問語氣:其如土石何?

3、特殊句式

⑴被動句帝感其誠(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了)

⑵倒裝句

①、主謂倒裝:甚矣,(謂)汝之不惠(主)

②、賓語前置:何(賓)苦而不平?

③、定語後置:遂率子孫(荷擔者)(定語)三夫

⑶省略句

①、省略主語:(愚公)聚室而謀曰(室人)雜然相許

②、省略介詞:帝感(於)其誠一厝(於)朔東

一厝(於)雍南

七、合作學習,研讀課文

(一)請同學們看課文,思考這些問題,用課文原句來回答

1、愚公要移的是兩座什麼樣的山?

2、愚公爲什麼要移山?

3、移山的目的是什麼?

4、倒土的地點是哪裏?

5、他們是怎樣具體行動的?

6、山最終移掉了嗎?

7、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

答案:兩山規模:“方七百里,高萬仞”

原因:“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的:“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地點:“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行動:“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結局:“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困難:(l)兩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2)年老力衰,人員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3)工具簡陋,運土路程遠: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師:面對巨大困難,卻敢前去挑戰,同學們要學習這種勇氣請大家齊讀這三句話:

知其不可而爲之!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八、分析人物形象

過渡語:愚公移山“任務”——艱鉅,需移走兩座高峻的大山;愚公移山人力單薄,只有一行五人;愚公移山“過程”——艱辛,鑿石運土,全靠體力,需寒來暑往,長期努力也許年老力衰的愚公是有點自不量力了,難怪智叟要笑而止之,當然愚公機智的駁斥是令智叟啞口無言。

請同學來模擬人物對話其他同學思考:

1、智叟與愚公在移山問題上的分歧在哪裏?

2、那你認爲誰的觀點正確?

答案:

1、智叟:“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智叟:眼前的,停滯的觀點

愚公:長遠的,發展的觀點

愚公移山,看到了自己後代子孫們的無窮力量,他說“我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孫子又有兒子,孫子又有孫子……子孫會無窮無盡;山不會變,終有一天會移平”,非常理直氣壯;而智叟只看到眼前愚公個人的勢單力薄,顯然看問題片面、死板

那麼,對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你該如何評價呢?

答案:愚公:志向遠大不畏困難堅持不懈

智叟:鼠目寸光安於現狀自以爲是

3、看來愚公非愚蠢之人,可有很多人說愚公就是一愚蠢之人,你的看法呢?我們男生和女生分成兩派來,對兩個觀點“愚公不愚”、“愚公實愚”分別想想理由,鍛鍊一下嘴上功夫,來個小小的辯論吧

師總結:寓言只是用假託的故事,就某一點來曉喻一個道理,決不能以今天的科學技術進步來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幹”來要求愚公

小結:愚公和智叟的對話,進一步表現了愚公移山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心。

4、想像一下,如果沒有神的幫助,移山的結果會怎樣?

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實現其征服自然的願望本文采用神話結尾,藉助神的力量實現愚公的抱負,是以幻想方式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它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使人們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這和迷信有本質的不同

九、歸納寓意

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呢?你能說出這個“愚公移山”這個成語的意思嗎?

寓意:本文通過愚公移山的故事,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以堅忍不拔的毅力,頑強改造自然的精神。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十分頑強的毅力和排除萬難的精神。

十、總結寫作特色

你從這篇寓言故事裏學到了什麼樣的寫作技巧?

v1、反襯

以兩山高大反襯移山艱難

v2、對比

a、移山人力的單薄與移山任務的艱鉅(突出愚公排除萬難的堅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現了“愚”者並不愚,“智”者並不智)

v3、情節曲折

愚公移山,雖得家人贊同,但其妻卻說出了很多困難,還好,家人想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法,可那智叟卻前來阻止,並嘲諷愚公的'無能,機智的愚公對他進行了嚴厲的駁斥,愚公移山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最後得到了神的幫助,至此,愚公移山有了個圓滿的結局,文章可謂情節波瀾起伏,曲節多姿。

十一、《愚公移山》歌曲欣賞,下課

《愚公移山》教學設計 篇五

一、設計思路

自主學習落實文言詞句,反覆朗讀感知故事情節,合作學習探究形象寓意。

二、教材分析

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它告訴我們要克服困難就要下定決心,堅持不懈。本文描寫生動、形象,善於運用對比手法。

三、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順暢朗讀,瞭解故事大意。

2.分析愚公這一藝術形象,領悟其思想意義。

3.拓展思維空間,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的閱讀。

四、教學重難點

1.積累常用文言實詞,瞭解文言虛詞“之”“其”“而”的用法。

2.準確翻譯、理解課文。

3.拓展思維空間,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閱讀。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藉助工具書及書本註釋自讀課文,通過生生、師生的合作,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導入新課

1課前可讓學生欣賞歌曲《愚公移山》。

2這支振奮人心的歌曲,歌名叫《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則長期在人民中間流傳的寓言故事,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學就熟知這個故事,有誰願意給我們講一講這個故事呢?(學生講好後,教師從鼓勵角度進行評價,板書課題,介紹相關知識:《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列子,名寇,又名列禦寇,戰國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俗話說,吃菜要吃原汁原味,讀文學作品也是如此,要多讀原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愚公移山》這則寓言故事的原文,希望大家能從中品嚐出獨特的滋味。

(二)自讀感知

1藉助工具書及書下注釋,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停頓正確。(同座組成學習小組相互聽讀,根據要求相互評價。)

2藉助工具書及書下注釋,逐字逐句讀懂課文。(自讀中,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書上打上問號,準備向同學、老師求助。教師巡視,隨時瞭解學生自讀的進展情況。)

(三)合作解疑

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應該儘量要求他們自己查工具書解決,或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來解決,教師只解答學生經過努力仍然無法解決的問題。

(四)檢查自讀(可用投影,也可課前打印)

1給加點的字注音:

萬仞(rèn)懲山北之塞(chéng)(sè)

荷擔者(hè)箕畚(jī)(běn)

河曲智叟亡以應(wú)一厝朔東(cuò)(shuò)

始齔(chèn)無窮匱也(kuì)

雍南(yōng)

2劃出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

(1)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2)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3辨析多義詞:

(1)焉且焉置土石(哪裏)

有子存焉(呢)

(2)而而山不加增(可是,錶轉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表修飾)

何苦而不平(表承接)

(3)其其如土石何(加強反問語氣)

其妻獻疑曰(他的,指愚公的)

懼其不已(他,指愚公)

4翻譯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2)甚矣,汝之不惠

(3)其如土石何

(4)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五)小組評價

學習小組內,學生相互批改作業,教師巡視,解決學生爭執不下的問題。

(六)誦讀鞏固

(七)佈置作業

1整理文中的通假字。

2完成“思考與練習二”。

3反覆誦讀課文,給自己的父母複述這個故事。

第二課時

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的解讀,鞏固文言知識,瞭解不同人物對移山的不同態度,把握愚公這個藝術形象,領會寓言的教育意義。

(一)誦讀導入

(二)研讀新課

上一堂課,同學們認真自讀,提出了不少問題,許多問題由於大家積極動腦,都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可見只要大家積極思考,學習上的許多事是自己可以做好的。今天老師將提出一些問題,大家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思考,看看對課文理解得怎麼樣。

1這篇課文中寫到了哪些人物?

提示:愚公、(其)妻、(其)子孫、遺男、智叟。(板書)

2愚公多大年紀了?智叟是哪個年齡階段的人?那個“遺男”多大了?

提示:愚公——“年且九十”,將近九十歲。(“且”,將近,快要。)

智叟——老年人。(“叟”,老頭。)

遺男——“始齔”,七八歲。(“始齔”,剛剛換牙,七八歲的光景。)

3愚公爲什麼要移山?山移走了有什麼益處?

提示:原因——“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益處——“指通豫南,達於漢陰”。(“陰”:水的南岸,山的北坡;“陽”水的北岸,山的南坡。)

4有哪些人蔘加了移山勞動?總共幾個人?

提示:參加移山的人有愚公、“子孫荷擔者三夫”——兒孫中能挑擔的三個人、遺男;總共五個人。

5移山的任務艱鉅嗎?你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了任務的艱鉅?

提示:(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面積大,高度高,可見土石工程之艱鉅。(2)愚公“年且九十”,遺男“始齔”,“荷擔者三夫”——移山者,老的老,幼的幼,總共還只有五個人,就移山這項巨大的工程而言,勞動力極弱,可見要完成任務極其艱鉅。(3)“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叩”“墾”“箕畚”,可見勞動工具落後,完成任務談何容易。(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冬夏換季(一年),纔回家一次,可見運送土石的路途遙遠,勞動何其艱辛。……

(學生只要能結合文本的解讀,體會到移山的艱鉅,言之有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亦無須拘泥於上述提示。)

6在如此艱鉅的移山任務面前,愚公的妻子、子孫、遺男、智叟他們分別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呢?(引導學生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由此可見他們各自持怎樣的態度呢?

提示:(板書加點的字)

(1)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獻疑”——關心、擔心。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笑而止之”——輕視、嘲笑。

(3)(子孫)“雜然相許”;(遺男)“跳往助之”——支持、參與。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講的話差不多,態度似乎也很接近,這是一個教學的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可以通過揣摩朗讀的語氣,結合“獻”與“笑”,“君”與“汝”,“如……何”與“其如……何”等字詞及句式的比較,來實現教學目的。)

7愚公認爲山一定能移掉的理由是什麼,他是怎樣駁斥智叟的呢?

提示:汝心之固……何苦而不平?

8這段話念起來讓人感到特別有力,這是什麼原因呢?

提示:(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頂真”的修辭作用)這段話,運用了“頂真”的。修辭方法,一句頂一句,層層緊扣,增強了語言的力量,充分說明了子子孫孫綿延不絕的道理。

9小組討論:同樣是面對移山這件事,可爲什麼愚公和智叟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

提示:愚公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他有克服困難的決心,有堅持不懈的毅力,有奉獻自己造福後人的美好願望,所以對移山充滿信心;智叟從靜止的觀點出發,畏懼困難,懷有私心,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及獲利,從而斷定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爲力的。(學生只要言之有理,就應該給予肯定,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概括。)

10這樣看來,愚公和智叟到底哪個人聰明,哪個人愚笨呢?

提示:愚公不“愚”,是一個大智大勇的人,這叫“大智若愚”;智叟不“智”,是一個鼠目寸光的人。(板書加點字上的引號)

11追問:作者爲什麼在這兩人的名字中將“智”和“愚”反過來使用呢?有何用意?

提示:作者在兩人的名字中將“智”和“愚”反過來使用,不僅加重了對比色彩,而且具有諷刺的效果。

12故事結尾,兩座山還是靠了神仙的相助才搬走的,有人說,愚公到底還是無能的人。大家同意這種說法嗎?爲什麼?(引導學生從文中找依據)

提示:“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可見愚公移山的決心行動,使山神都害怕了;“帝感其誠”——表明愚公的精神連天神都感動了。所以,故事以神話結尾,更加突出了愚公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同時故事的結局也照應了故事的開端。

(三)延伸拓展

討論思考:以現代人的價值觀來看,你認爲愚公的做法可取嗎?爲什麼?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此題的目的在於鼓勵學生進行多元思維,教師不要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對於學生的明顯偏頻的觀點,教師應該引發學生相互評點或辯論。)

(四)佈置作業

以《“愚公移山”外傳》爲題,寫一則小故事,表明自己對某些問題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