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國小美術說課稿(推薦3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37篇《國小美術說課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小美術說課稿》相關的範文。

國小美術說課稿(推薦37篇)

篇一:國小美術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海底是一個充滿了生命力和神祕色彩的水下世界。深藍色的海水中生長着花紋漂亮、形狀多樣的魚類,它是兒童最喜愛表現的對象之一。本課就設計了“對稱剪刻、遊戲活動、繪畫表現”三個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認識、感受、表現魚和海洋生物的形狀特徵和海底世界的各種色彩變化,從而瞭解對稱和不對稱之間的區別,並在創作表現中發展兒童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想象。

2、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

《海底世界》是一節集欣賞設計、造型表現、合作探索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接觸到了用顏料、彩筆、剪刀等工具進行作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材料來表現畫面的知識,並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摺紙、剪紙方法。本節課正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折、畫、剪、粘等方法來進行創作,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

3.課時安排: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本課的知識容量,我把前兩個活動“用對稱剪法剪紙魚、剪手擺魚”作爲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活動三“用繪畫的形式展示海底世界”爲第二課時的內容。我現在做課的內容是第一課時的兩個活動。

4、本課的教學目標:

我根據美術課標要求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年齡特點,設計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瞭解魚的基本特徵和形狀,並能畫、剪各式各樣的魚。

(2)瞭解對稱形和不對稱形的區別,掌握基本的繪製方法。

過程與方法:新課標強調,掌握知識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探究過程,選擇的過程,製造的過程,是學生形成基本美術素養、創新精神以及逐步形成正確世界觀的過程。這節課就是讓學生親歷觀察,嘗試自己探究,動手製作各式各樣色彩斑斕的魚,經歷親自動手的過程,體驗遊戲活動的快樂,感受創作表現的成功。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在集體活動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啓發的良好品質,提高觀察、想象、探究、聯想的能力,培養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操。

教學重點:用對稱法剪刻各式各樣的魚。

教學難點:繪製魚的不同形狀以及使用剪刀、刻刀剪出魚形和花紋。

二、教 法:在教學本課時,我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把握“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學理念,運用

1、情境體驗教學法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主動地探究與發現,並用啓迪、暗示、設疑、點撥、講解示範等方式,展示學習全過程,充分發揮師生間的互動作用,從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出發,努力營造一種民主、自由與和諧的教學氛圍。

2、激勵評價法評價時遵循“沒有差生,只有差異”的教學理念,採用多維和多級的評價方式,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和差異,形成融洽的師生關係,幫助每個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

三、學 法:

1、自主探究法這是提高學生內驅力的有效方法。 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通過欣賞、感受、觀察、體驗、發現、對話、思考、討論、嘗試以及表現等活動,體會到了美術學習的樂趣,發展了綜合實踐能力,培養了設計意識與創新精神,陶冶了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2、互助學習法讓同伴之間典型帶動,互助合作,促進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具、學具:,我根據學生以形象爲主的思維特點,準備了幾種海洋魚成品以及半成品,繪製了《海底世界》掛圖;爲讓學生自主探究,還給每組準備了2份魚的模型,裝進信封中。同時準備視頻儀、剪刀、刻刀、膠水等工具,給學生提供具體可感的視覺效果,爲紮實掌握技能提供條件。 學生自備彩紙和舊掛曆紙數張以及剪刀、刻刀、膠水等工具。

五、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學生經驗形成的過程,它指向經驗的產生,又是經驗得以生成的情境。因此,教學過程不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反思,推動學生髮展的過程。教學實施中,我本着“以學定教”的課程教學過程觀,運用“作品引入感知美-----剪刻創作表現美——課堂延伸創造美”的教學流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成爲合作、探究、表現的主體,成爲美的創造者。

(一)作品引入感知美

1播放課件,展示海底魚類讓學生欣賞。提問:看到這各種各樣的魚兒你想向大家說些什麼?

2.談話交流

(1)談收穫。

(2)教師評價學生的表現後小結:大海真是一個色彩斑斕,充滿生命活力和神祕色彩的世界,當你看到這麼美的世界時,你不想把它描繪出來嗎? 現在老師就把這海底世界請到咱們教室,(出示海底世界圖,激發審美期待)你發現這海底還缺點什麼?今天,咱們就用自己的雙手,來裝扮這海底世界。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美的事物總是給人以嚮往與憧憬。當看到千姿百態的小精靈魚兒以及色彩斑斕的植物時,無不被鮮活的生靈所感染,所震撼,無不渴望進入那神奇的海底,觸摸海的脈搏。激發起探究的興趣和動手製作的衝動,爲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剪刻創作表現美

1、學習剪紙魚

談話:海底世界這麼豐富多彩,我們先做什麼呢?

板書:剪魚

⑴ 檢查材料及工具準備情況

談話:要想剪一條漂亮的魚該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你準備好了嗎?

根據學生的準備情況,教師把自己多準備的補充給學生。

⑵ 觀察模型,分析魚形及製作步驟和方法

談話:“小魚兒想和大家交朋友呢,它早就跑到大家的課桌上的信封裏了!打開看看。我們要剪出魚的哪幾部分呢? 要想順利剪出漂亮的魚兒需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呢?”然後讓學生合作觀察探討,教師提示學生爲了觀察得更仔細可以把作品拆開、合併反覆研究。最後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利用課件幫學生梳理魚形特點,總結制作過程並板書:

對摺-----畫------剪

⑶教師重點引導點撥製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①爲什麼要對摺?瞭解對稱形和不對稱形的區別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老師做小結:“看,(出示剪好的形狀對稱的小魚)象這樣兩邊大小,形狀一樣的物體屬於對稱形,剪時,先對摺是個好辦法,這樣省時省力,剪出的魚兒才美麗大方。觀察一下,圖上這幾條魚哪些是對稱的,哪些是不對稱的?”

②在哪邊畫,畫什麼?瞭解魚的多樣性,避免錯剪。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因勢利導:“剛纔我們已經瞭解了魚的形狀,你可知道,全世界有2萬多種魚兒呢,畫圖案時,你大膽想象一下,心目中最美的魚兒長的什麼樣,把它畫下來,這一步可決定你剪的魚兒是否漂亮。在哪邊起筆魚兒纔不會被剪碎?”邊說邊演示繪製時要在不開口的一邊起筆,這樣才能保證把小魚剪成功。

③剪刻時你能提醒大家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教師提醒:小魚兒的衣服可以用剪刀剪,也可以用刻刀刻;用刻刀時應該墊上墊板,以防損傷課桌;剪刻時要均勻用力,不要傷到手。

(設計意圖:形象的作品最能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衝擊學生的視覺效果,因此,學生欣賞模型魚時也會興趣盎然,產生動手製作的慾望。製作的過程及方法都是讓學生去發現,去總結。在探究交流的過程中感覺到我的發現得到大家的認可,我的存在很重要。再加上教師的及時性評價,讓他們體味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樂趣。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先生拿做來教方爲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爲實學.)

⑷學生剪刻 教師指導

儘管通過觀察和點撥理清了剪刻的步驟及方法,但鑑於目前學生動手操作少的特點,剪刻的過程仍是教學的難點。在剪刻過程中我採用典型帶動、互助合作的方法讓學生實踐,即教師在巡迴指導過程中隨時找出操作熟練的學生當小老師,對其他同學的繪製及剪刻進行幫扶。

⑸評魚賞魚 分享快樂

展示成果是學生獲得最大滿足的過程。爲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展示自己的作品,我採用三個步驟:展魚-----擺魚-----評魚。

展魚 是每位同學把自己的作品在小組內進行展示,並儘可能的介紹自己作品的特點。

擺魚 是每個小組選擇有特點的作品擺在老師繪製好的海底世界圖上,剩餘的作品各小組可在課桌上擺出一幅海底世界魚兒嬉戲的場景。讓孩子們給親手剪刻的魚兒選擇一個舒適的家。

評魚 是讓學生對黑板上的作品和各小組的作品進行互評、自評、師生評。剪的那條魚最漂亮,色彩選擇是否合適,形狀姿態是否生動,剪刻的是否精緻,你認爲怎樣改進可能更好一些等方面進行品評。在品評的過程中一方面創造美,感受美,另一方面讓學生展現自我,分享快樂。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作品的展示、品評,既提高了審美能力,又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和表現欲。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我們力求使孩子在自己的勞動中體驗到感受到自己的榮譽、自尊,能爲自己的成果而自豪。)

2、製作手擺魚,體驗動態美

這一環節既是製作的繼續,又是課堂的高潮。爲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同學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親自剪出那麼美的魚兒,看,真正成了魚的海洋,成了充滿生命力的世界,還真感謝你們這些小巧手,創造了這麼令人心動的作品。你能想出什麼辦法讓魚兒遊動起來?”以下四個環節層層深入,將活動推向高潮。

(1)演示 老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出示事先備好的手擺魚讓學生演示。

(2)製作 觀察成品,放手讓學生製作,教師講解注意事項,重點是三個方面:A對摺後要畫整條魚的形狀;B剪出的魚形比手要大;C粘和時魚尾不要粘在一起。

(3)表演 用手中的魚編演海底世界的趣味故事。

當學生還沉浸在自己創作的成果中,我因勢利導:看,一條條活潑可愛的小魚遊得可真快樂,有的像在尋找媽媽,有的像在遊玩,有的像在捉迷藏,大家何不編演一個小故事,讓你的魚兒玩得更有趣?小組合作,看哪個小組演得生動形象?誰歡迎老師加入你們的行列。趕快行動吧!

(4)評價 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

談話:“哪個小組最先展示自己的成果呢?其他同學當好小觀衆、小評委,我們還要選出今天的‘表演獎’‘口才獎’‘創新獎’‘小巧手’呢!”然後師生共同在海底世界這個大背景下表演節目。評價時學生先對自己今天的表現進行自評,並說出該獲得的獎項,也可自己命名;然後再評價他人的表現。教師綜合各組成員的表現進行點評激勵,延續他們的創造熱情。

(設計意圖:美術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應視爲一種文化學習。這一環節,師生共創濃郁的文化情境,創設有聲有色的美術課堂,用畫面,用語言,用音樂,激起學生創造的火花,推起學生愛護美、呵護美的波瀾。)

(三)課堂延伸創造美

1、談話:“今天的課咱們把海底世界搬到了課堂上,下課以後就得把它搬走。你想搬到哪裏去呢?”

教師在肯定學生想法的基礎上提議:

大家可以把海底世界搬到走廊的牆壁上,讓其他同學也能欣賞到海底世界的美麗景色;

大家可以把海底世界搬到你的臥室裏,讓海底的魚兒與你一同入夢。

2、“除了用剪刻的方法外你還能想出哪些方法來表現海底世界?”

那就選擇你喜歡的方式來創造海底世界的美麗吧!

3、課堂寄語:

同學們:你的智慧就在你的手指尖上。讓我們充分利用美術課堂給我們這雙小手賦予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記住:一點點時間+一點點創意=無窮無盡的快樂、美麗、溫馨,並讓我們珍惜呵護這美麗的家園,熱愛神奇的大自然。

4、溫馨提示:課下請同學們小心收拾好工具,把製作材料裝進方便袋,增強學生愛護教室環境的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設計意圖:課標中指出,美術課程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發展學生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和能力。此環節的設計,就爲學生的自由呼吸和翱翔創設了一片碧草藍天。)

六、板書:

本節課把《海底世界》圖張貼在黑板的正中作爲板書的主體,增強學生的視覺效果,讓他們在豐富圖畫的基礎上充分感受海底世界的多姿多彩。製作魚的步驟在一側板書,便於學生掌握製作的過程。整個版面既簡潔明快,又突出主題,既加深學生的記憶,又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以上幾個環節只是活動開始前的周密設計,但師生互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隨着活動的不斷開展,新的目標將不斷生成,學生的認識和體驗將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我會用十二分的耐心和愛心,努力給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活潑,多姿多彩,充滿樂趣的課堂!

篇二:國小美術說課稿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生活中冷色》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想想、畫畫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四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知道生活中冷色的色彩特點和所表達的感受。認識色彩冷暖的相對性。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生活情感的表達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正確運用冷色調畫一幅畫,初步瞭解冷色調的特點。

教學難點是:知道冷色調所表達的感受,提高色彩審美感受能力。

二.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

爲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畫、思等行爲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1、激趣導入

首先我讓學生欣賞一段音樂,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春江花月夜》把學生帶入音樂的世界中,讓學生體會音樂帶來的色彩感覺,爲後面設計冷色做好鋪墊,引出本課課題—生活中的冷色。

2、引導啓發

瞭解生活中的冷色,其次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啓發瞭解生活中的冷色”一環節。讓學生自己先感受什麼是冷色,然後尋找生活中有哪些冷色。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然後我設計了一個小測試,讓學生自己區分冷暖色,以此來引出色彩的相對性。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試着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課上到這裏學生都會有一點疲勞的感覺,注意力開始分散,所有我隨之設計了一個小遊戲,讓學生自己判斷畫面的冷暖,也以此來檢測學生的學生情況。在這些畫中我有意選擇了幾幅冷暖色兼具的畫,引導學生探討冷色調畫中有暖色出現,有什麼作用?然後就是畫法的不同表現,嘗試不同的畫法,體會不同造型特點的樂趣。

3、大膽創作

設計一個情境,爲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鼓勵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創作,在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符合本課的要求。在整堂課中,播放音樂,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4、展示 交流 評價

我接着設計了展示交流評價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5、課堂小結 擴展延伸

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回家告訴爸爸媽媽自己家中哪些物品是冷色,哪些又是暖色的?把自己的成果與家人共同分享。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創造,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篇三:國小美術說課稿

繞繞塗塗是專爲一年級學生而設的線條練習課,目的是訓練手的表達能力,控制能力與眼的觀察能力,它使孩子們空間的,動作的體驗與平面的模擬的描繪緊密的結合,巧妙的轉換,使兒童充分感受到線與形的關係,這一課首先讓孩子們回憶生活中熟悉的物體形狀,然後用線條表現形,激發學生對不同形體事物的感受,掌握繞塗的方法,表達出自己對形體的理解。根據以上要求,我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啓發學生感受和認識物體的形狀。

2、大膽用線塗繞出物體的形狀。

3、體驗塗繞的樂趣,激發繪畫熱情。

爲了讓學生從小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讓孩子從國小會觀察,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

1、積極運用線條進行作業,引導孩子仔細觀察線條畫的特點,繞的方法。

2、爲了讓孩子們能夠畫出具有特點的作品。

3、大膽落筆,逐漸形成自己對物體形的感受能力。

教學環節

我設計從觀察------記憶------想象這一過程

1、 我在講臺上用繞的方法繞出了蝴蝶和蜻蜓,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提醒大家,我們小朋友也有一雙巧巧手,能不能以線條的形式表現一幅作品?

2、我拿出實物-----菠蘿讓學生觀察,並在黑板上用塗繞的方法將菠蘿畫出來,讓學生去觀察,去發現.

3、 再次出示一些實物,並聯想到生活中一些其他的物體讓生動手繞一繞,塗一塗.並根據不同的學生分層次佈置作業。

篇四:國小美術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課是平面構成“重複的形”之後的第二課,屬於“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漸變的形”是構成藝術內容之一,它是“造型表現”學習的基礎。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是引導學生髮現、欣賞生活中漸變的形的現象,感受大師作品中的這種現象產生的美感,初步瞭解平面構成知識,學習簡單的平面構成設計方法,並學習創造多種方式表現有趣的漸變的形。應避免學科知識專業化,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造型、表現意識,激發他們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1.教學目標

(1)瞭解漸變的基礎知識,掌握漸變的表現方法,引導學生利用第一“形”,發揮想像,來創作表現“漸變”後的第二“形”,提高漸變構成藝術的表現力。

(2)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去表現漸變,並能設計、繪製有趣的漸變畫面。

(3)欣賞藝術家的作品,感受並體驗漸變的形所具有的獨特藝術魅力,培養學生髮現美、欣賞美、變現美的能力。

2.重難點

重點:瞭解漸變的形的特徵與規律。

難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漸變的形,用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漸變的形,能繪製新穎、有趣的漸變的形的畫面,並能進行裝飾。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美術課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如何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教師教學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我根據我校的實際,因材施教,我將採用引導觀察、分析講解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利用展示圖片、美術作品,對漸變這一形的變化的知識進行講授,即直觀又靈活,這樣更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興趣更佔優勢。

2.說學法

在教學中,學法上主要通過欣賞、比較、談話、動手畫畫等方法相結合。通過啓發學生髮現周圍的現象,在司空見慣的現象中尋找漸變的圖形美,從中體會漸變給人帶來的美感,並試着動手設計一幅由“形”到另一“形”的漸變的形的圖案。

三、說教學程序

1.情境導入(1-2分鐘)

上課前,通過展示中國地圖讓學生進行聯想,然後用多媒體展示雞的平面圖,逐漸演變成一隻很動感的美麗的雄雞。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漸變的形》。以此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講授新課(10-12分鐘)

(1)欣賞範圖,讓學生初步體會漸變的美。

提問:看了怎麼多的圖片,你發現了什麼變化嗎?這一問題,讓學生自由發言,同桌交流討論,教師再根據出示的圖片,引導學生感受漸變的形式的美感,然後對這一環節進行小結:漸變是從一種“形”逐漸演變成另一種“形”的變化過程。也可以在同一種“形”裏進行變化。

(2)欣賞圖片細節,讓學生重點感受漸變的變化過程。

提供兩幅相鄰的漸變演示圖,提問:它們的變化大嗎?外形相似嗎?這個環節是爲了學生進一步瞭解漸變的形的規律。小結:每次變化幅度不能過大,要慢慢地改變。相鄰的“形”外形相似。

(3)欣賞大師作品,讓學生了解漸變的設計方法。

出示每種方法的圖片,快速的講解設計方法:平面旋轉、平面移動、空間漸變、形狀漸變、大小漸變等。

3.練習(20-25分鐘)

嘗試設計一幅“形”1到“形”2的漸變的形的圖案。

要求:①有所創新。

②創作要精細工整。

這環節的設計是爲了瞭解學生學習的情況,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練習,教師巡迴輔導。這個環節重點輔導學生形的演變過程,不要太複雜。

4.展評(5分鐘)

學生交流對設計漸變的形的看法,鞏固漸變的形的設計方法和簡單的技法,讓學生在評述中區捕捉新的創造靈感,教師指出存在的問題。

5.拓展(1分鐘)

在課後把自己設計的漸變的形的設計過程用日記的形式寫下來。讓學生通過回憶的方式鞏固所學的知識。

篇五:國小美術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國小三年級美術教材的內容,是一節用中國畫的形式進行點、線的造型表現課,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第四冊教材中有一課《水墨遊戲》的內容,讓學生對中國畫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點等知識有了一定接觸。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中國畫的筆墨技巧,而在本節課後安排了《我愛大熊貓》一課學習形體的筆墨造型。所以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橋樑作用。

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學生對中國畫的學習是十分感興趣的,但對繁雜的筆墨技法較爲畏懼。所以要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樂趣是關鍵。《跳舞的點和線》就是抓住學生髮展的特點讓學生在遊戲中感悟“新發現”,在不自覺中掌握中國畫的筆墨技巧,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

本節課的目標可分爲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重瞭解中國畫的簡單知識,欣賞及嘗試點、線的各種造型練習。第二課時則用點、線完成有節奏的造型練習。在這裏我將以第一課時作爲我的說課內容。

二、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瞭解中國畫的藝術要素、基本常識。增強對毛筆運行的輕重、緩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體驗,以及感受由此產生的點、線的濃淡乾溼的趣味變化。操作領域:對點、線的造型進行大膽的想象與表現,構成多樣式的彩墨畫作品。提高動手能力,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創造能力。

情感領域:通過中國畫形式的點、線欣賞研究與遊戲式練習,感受中國畫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畫的喜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

重點:引導學生在遊戲中發現彩墨在生宣紙上產生的一種特殊變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濃淡乾溼變化的趣味性。

四、教學難點

難點:用水的多少與用力輕重緩急不同所產生的變化,啓發學生進行富有創造性的點、線、面構成探索。

五、教法、學法分析

在本課的學習中,應有意識地利用其在繪畫過程中已出現的自發性點、線、面傾向,因勢利導,運用多次的觀察、比較、總結、創作環節,幫助學生學會觀察,從而使學生能更爲大膽自由的進行表現。

學生對水墨畫充滿了好奇心和表現的慾望,在本課中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一次次的欣賞、觀察研究出點和線不同的表現方式,再進行獨立的造型表現。

六、教學流程

1、觀察發現,激發審美期待

(我先請學生在宣紙上畫出一個點和一條線)“小朋友,你覺得這樣的點和線漂亮嗎?想讓你的點和線活起來、跳着舞和你見面嗎?”教師充滿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適時課件播放教材中的三幅彩墨中國畫吸引學生的視覺,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三幅彩墨中國畫,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學生說說這三幅畫中的點和線爲什麼會跳舞?分析其中點、線、面構成的疏密、粗細、節奏等韻律變化之美。“原來普普通通的點和線竟然能組成這麼多漂亮的水墨畫,你也想讓自己筆下的點和線會跳舞嗎?”接着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跳舞的點和線》,從觀察欣賞到課題,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和着手錶現的衝動。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帶着問題去觀察,再結合自己的觀察來說一說。雖然畫面色彩豐富,但學生卻能發現這些點和線都是有規律的。兒童的造型方法生動、變形、誇張,甚至抽象;讓小朋友對結構有所認識,以兒童所特有的天性,繪畫語言會更生動,更具表現力。

2、遊戲體驗,學習中國畫的基本知識

由於學生對中國畫的學習會存在一定畏懼心理,所以在認識繪畫工具後我讓學生用筆在宣紙上自由的揮灑,讓其在塗鴉遊戲中體驗中國畫的筆與墨、色、宣紙的特性。這一環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爲學生接下來的過程中將畫表現得更加生動打下了基礎。接着實物投影展示辨析,評述水墨的乾溼濃淡變化規律。我將一邊示範一邊讓學生也試着畫一畫以此來認識用筆、用墨、染色的基本方式,從而讓學生直觀的掌握水墨的變化規律。

3、自主創新,展開創作過程

有了前面的鋪墊和學習,學生都躍躍欲試。在作業之前先讓學生欣賞同齡人的作品,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進一步激起學生創作的慾望。再提問“你準備怎樣來表現你心中的點和線?它們會帶着怎樣的色彩?跳着怎樣的舞來和你交朋友”?

國小三年級美術教材說課稿 跳舞的點和線,標籤:美術說課稿,美術說課教案,

讓學生把自己繪製的美麗圖畫貼到黑板上。在此過程中繼續播放剛纔欣賞過的圖片,循環的圖片欣賞,讓學生在充滿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創造,有所參考,拓寬視野,活躍思維,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薰陶。創作過程中鼓勵學生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畫出和別人不同色彩、不同構圖的畫,展開比賽,這樣就激勵學生創新、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4、評畫析畫,分享創作快樂

師生共同欣賞黑板上學生創作的作品,先讓學生互評自評你覺得哪張畫最漂亮?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點線的組合是否生動、然後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優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

5、總結

最後教師總結談話:中國水墨畫是中華民族藝術中絢麗的瑰寶,那麼作爲新世紀的小主人你應該怎麼去繼承和發揚呢?請小朋友在課後多去找一找、多去欣賞一下我們的國粹!讓學生感受中國畫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畫的喜愛之情。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縮影,一個好的板書能爲整堂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助於學生更好的掌握教學內容。

跳舞的點和線

用筆:中鋒、側鋒等

用墨:乾溼濃淡

染色:薄而透

篇六:國小美術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內容。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感受“設計”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學內容安排上除了有對知識技能的傳授,也同時兼顧了學生個性的體現。

教學目標:知識:瞭解靠墊的“設計”應從審美、實用、文化等方面去進行,並在學習中瞭解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方法,能用中心對稱式、軸對稱式或自己喜愛的紋樣設計、製作美觀實用的,富有個性的靠墊。

能力:在學習中提高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並在欣賞與表達的同時提高眼和手的能力。

情感:在欣賞與繪畫中培養學生對生活、對環境的關注能力,激發起美化生活的強烈願望。

教學重點:設計的紋樣。

教學難點:作品的新穎、創新、構思巧妙及具有不同的個性特徵。

教學準備:教師:課件、範畫、剪刀、色彩工具、色卡紙等。

學生:剪刀、色卡紙、膠水或顏料、油畫棒、圖畫紙等。

二.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

爲了使學生都能在本課設計靠墊的過程中經歷美術創作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談話導入

老師手中拿一靠墊向學生展!靠墊,它在我們生活中有什麼作用?在家裏的沙發上擺幾個好看的靠墊,不僅實用,還可以美化居室,並能顯示出主人的文化修養。那麼你們家裏都有些什麼樣的靠墊?板書:多姿多彩的靠墊

(二)“創設情景――欣賞多姿多彩的靠墊”這一環節,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靠墊,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創作的慾望。

還想看看老師爲同學們準備的靠墊嗎?教師播放課件從靠墊的形狀、紋樣、色彩、材料等方面來欣賞,在欣賞的同時讓學生找出特點。

(三)自主探究

接着我設計了“自主探究――發現靠墊的奧祕”一環節,因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環節,正當學生們被多姿多彩的靠墊所吸引興趣高漲的時候,給學生們以問題,引導學生髮現靠墊骨式的特點,這一過程教師設計了幾個問題來引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探究。

1從外形上看,這些靠墊有什麼不同?

2、從顏色上看,這些靠墊有什麼特點?

3、從使用的材料上看,這些靠墊有什麼不同?

4、從圖案上看,這些靠墊有什麼不同?

5、說一說這些靠墊的紋樣有什麼不同?

6、運用了哪種對稱式的骨架?( 1、中心對稱。 2、軸對稱)。

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鼓勵他們根據書中提示,去思考交流,真正發現靠墊的骨式的奧祕,中心對稱式與軸對稱式。使重、難點在合作、自主探究中得以?破的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最後教師做結:講述兩種對稱式的表現形式。

這一部分完成之後就要落實到學生的畫筆上真正去設計創作一幅靠墊。

(四)大膽創作

提出作業要求:用對稱式紋樣或自己喜歡的紋樣設計一個美觀的靠墊。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作的空間。師生共同探討靠墊的設計步驟:

(1)選擇你喜歡的動物、植物、文字或幾何圖案。

(2)考慮用那種對稱式(軸對稱,中心對稱),確定骨式。

(3)繪製或製作主體紋樣同時注意色彩的搭配,最後完成製作。

在學生的創作中,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播放優美的輕音樂,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創作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引導學生教師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注意材料的拼貼要乾淨整潔。

(五)展示欣賞評價

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體驗自主學習的成功感。培養學生作品的分析、表達能力。展現學生不同個性。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課堂小結 擴展延伸

在最後的小結當中,要充分的肯定學生們的創作,要保留和培養學生們的自信心與對自已創作的能力,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最後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我們都當了出色的設計師,設計了自已的靠墊,同學們設計的靠墊各有特色,希望同學們能把自己設計的作品加工製作成靠墊,擺在家裏的沙發上,爲居室錦上添花。

同學們應該注意靠墊的選料用色是很講究藝術性的,它的設計要因人而異,但要注意與室內裝飾和傢俱色彩相協調。深色圖案的靠墊雍容華貴,適合裝飾豪華的家居。色彩鮮豔的靠墊,適合現代風格的家居。暖色調的靠墊,適合老年人使用。冷色調圖案靠墊多爲年輕人採用,卡通圖案的靠墊則深受兒童們喜愛。

希望同學們運用自已的雙手和聰明的大腦設計更多美麗的裝飾品,來美化我們的生活。將來真正成爲一個出色的設計師。

篇七:國小美術說課稿

一、說教材

《家鄉的橋》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教科書第十冊12課的一篇略讀課文。作者以優美的文字描寫了記憶中故鄉美麗的小橋,展現了江南水鄉那份優雅的意境。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掌握二類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受江南水鄉的優美景緻。

2、過程與方法

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聯繫課文中的具體語言環境,體會文章蘊含的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感受江南水鄉的優美景緻,體會作者熱愛家鄉,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

重難點與關鍵

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三、說教法

自讀自悟法,朗讀體會法

四、說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入情入境。

1、師:江南水鄉河湖交錯,小橋流水,如詩如畫,一起去看看吧!

2、齊讀課題

3、審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哪些內容?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生字組詞。

2、,理解預習3的詞。

3、通讀課文,瞭解大意。

三、初識家鄉的橋。

1、指名讀課文,你對家鄉的橋有哪些瞭解?用文中的詞語概括。

2、學生交流

①故鄉江南的小河多。(板書:河多)

②小橋的數量多。(板書:小橋多)

③小橋的造型千姿百態。(板書:造型多)

④小橋的名稱美,來歷多,字體各不相同,關於小橋的故事多。(板書:名稱美)

⑤小橋給孩子們帶來無窮的樂趣,是孩子們的“樂園”。(板書:樂趣多)

⑥作者最憶家鄉的橋。(板書:憶橋)

四、欣賞家鄉的橋

(一)數量多

1、出示句子

在我的故鄉江南,彎彎繞繞的小河,象一條條血脈,網布在大地母親的身上。

小河長,小橋多。橋連着一個村莊與另一個村莊連接着一戶人家與另一戶人家。如果提着籃子趕集去,不經過八座十座小橋纔怪哩!

2、那麼多的橋造型卻各不相同,千姿百態。

最簡單的是過戶橋,一塊長石板擱兩端,把兩戶人家連起來;最漂亮最有氣派的數單拱橋,橋洞像個大大的圓餅,兩邊的幾十級石階形成個大“八”字,一對對石獅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裏,你撐條小船過去,那光景,會使你懷疑是不是進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3、指導朗讀

(二)橋名美

有趣的是,在青石上鑿就的橋名字體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隸或楷或草,有的飄逸瀟灑,有的剛勁雄健,跟橋相襯相映,又平添了幾分情趣。

(三)橋趣多

整個炎熱的夏天,家鄉的橋也成了我們的樂園。我們在橋頭下棋、猜謎、講故事,我們在橋邊釣魚、摸螺螄,碰得巧,還能從橋洞捉一對毛蟹呢!

家鄉的橋是我們的樂園,我們__________,我們________我們____

五、配樂朗讀,拓展感悟

1、此時,故鄉的橋不再模糊,它清晰的展現在眼前。配樂朗讀全文。

2、當年的孩子長大了,他時常想起家鄉那千姿百態的橋。他愛的只是橋嗎?

3、款款的思鄉情,濃濃的戀鄉意,隨着彎彎繞繞的小河,象一條條血脈,網布在作者身上。這一座座小橋,不正將作者和故土相連嗎?

六、課堂小結,感悟鄉情

是啊!家鄉的橋是那麼千姿百態,富有情趣,他給孩子帶來快樂。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橋,童年的回憶就是對橋的回憶。時間可以讓人淡忘許多東西,但對家鄉的感情,對童年的記憶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深,這就是鄉情!

七、作業設計

選家鄉的一種事物寫一寫

板書設計:

12.家鄉的橋

河長 橋多

故鄉江南 橋千姿百態 孩子們的樂園

橋名 優美

篇八:國小美術說課稿

本課以《“東西南北”》爲題,目的是通過生動活潑的摺紙造型方式,滿足兒童好玩、好動的心理,激發兒童強烈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教材介紹了摺紙步驟,簡潔明瞭,一看就懂。另外,教材在“想一想”部分提出了同一個“東西南北”不同色彩效果的比較,以及“東西南北”的動物造型等,給學生的創作設計提供借鑑。教師在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不同的造型、裝飾(動物、頭像、水果等)和色彩搭配產生的效果時,還要對“東西南北”的做法、玩法進行新的拓展。教學的重點:用彩紙折一個有趣的“東西南北”,初步培養學生的立體造型能力。

難點:對“東西南北”進行誇張的再創造,使它變得更生動有趣。

教學環節的安排上:一出示“東南西北”。教師示範講解“東南西北”的折法。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基本解決教學的重點。

二針對教學難點如何對“東南西北”進行誇張再創造這個問題,教師以啓發爲主,先出示教具動物大嘴巴與“東南西北”進行對比,讓學生認識到大嘴巴是通過“東南西北”變成的。師再次啓發:怎樣把“東南西北”變成動物的大嘴巴?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出要對“東南西北”進行想象和拼貼。教師請學生詳細說拼貼步驟,教師隨着學生的說來示範,從而解決學生操作上的問題。同時教師提出要求,動物的形象生動,巧妙,富有情趣。

三作業講評這個環節,教師先讓學生談談在製作時覺得最困難的地方在那?便於教師更好的反思同時及時幫助學生解決他們的問題。請學生到講臺上來說說自己做的,其他學生來評,教師適當補充。

四課外拓展方面請學生把自己做的“東西南北”小動物“編成故事進行表演。

篇九:國小美術說課稿

一、說教材:

瓶蓋是生活中的常見物,大小,色彩、形狀各異。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瓶蓋的外型,就瓶蓋圓柱體的外型引導學生想象日常生活中具有圓柱體外型的物體,拓寬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用瓶蓋排列、拼貼各種圖形,讓學生嘗試用各種瓶蓋及一些輔助材料來組合1-3件玩具。從而培養學生用廢舊材料製作玩具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學會用瓶蓋排列、拼貼圖形。將各種瓶蓋材料組合起來做成1-3件玩具。

知識與技能:將各種瓶蓋材料組合起來做成1-3件玩具讓學生對用廢舊材料自制玩具產生興趣。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在研究過程中能與小組同學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

(1)利用瓶蓋排列、拼貼各種圖形。

(2)利用各種瓶蓋設計、組合起來自制玩具。

教學難點:用各種瓶蓋自制的玩具是否特別有趣。

三、說教法

教學開始先出示一些用瓶蓋做的玩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引導學生了解瓶蓋的外形。用啓發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最後演示簡單的裝飾方法,進一步啓發學生的構思,拓寬了他們的思路。讓他們大膽的去創作。

四、說學法

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小組內討論交流方式瞭解瓶蓋的外形。接着學生通過做聯想遊戲,動手操作的方法,用瓶蓋嘗試排列、拼貼各種圖形。最後自主探究、完成作品。

五、說教學過程:

1、範作引入,激發興趣。

開始教師拿出一些可愛的玩具直觀的讓學生來欣賞。以吸引他們的視覺,使他們進入情境。在欣賞過程中讓他們說說玩具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學生們爭先恐後,將課堂氣氛推向第一個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有趣的瓶蓋》

2、觀察比較,激發想象

讓學生以組爲單位把瓶蓋收集在一起展示在桌面上,在欣賞過程中讓他們交流討論:誰的瓶蓋最大,誰的瓶蓋最小,誰的瓶蓋最漂亮……,以及瓶蓋的形狀。通過觀察比較、交流討論使他們瞭解了瓶蓋的外型。緊接着教師採用舉例啓發的方式讓學生做個聯想遊戲:一個瓶蓋可以像什麼?(娃娃的臉、太陽月亮燈鐘錶等)將兩個瓶蓋放在一起,它可以像什麼?(汽車的輪子、奶奶的眼鏡等)疊在一起,又可以像什麼?將三個瓶蓋放在一起,看一看又像什麼呢……?讓小組裏的同學一邊玩一邊說,最後比一比,看誰想的最多。通過老師的啓發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小組合作與交流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3、欣賞作品,啓發構思。

讓學生認真地觀察書上的作品,讀讀書上的文字。然後思考交流:每個玩具是用什麼樣的材料製作,怎樣做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適當補充介紹,同時利用彩紙、、牙籤等輔助材料演示拼貼、粘接裝飾的方法。這樣進一步啓發學生的構思、拓寬了他們的思路。

4、自制玩具,展開創作

教室內播放輕音樂,讓學生在輕鬆的音樂聲中嘗試用各種瓶蓋設計、組合起來自制1-3件玩具。在製作過程中教師要巡迴輔導,解決學生製作中出現的困難。同時教師也要及時將一些有創意的想法、做法進行展示,以便對其他同學有所啓發。其次,由於有的瓶蓋口較鋒利。教師要提醒學生製作過程中注意安全。

5、評價總結,課後拓展

作品完成後都期盼展示自己的作品,所以每組選一名同學到前面來,展示自己小組的作品,談談創作思路和製作過程。緊接着老師談話總結今天我們走進小小的瓶蓋世界,你感到無窮樂趣了嗎?我們用廢舊的瓶蓋來製作了不同的玩具,美化了我們的版面,美化了生活。今後我們再看到一些廢舊的物品應該怎麼做?變廢爲寶。最後老師鼓勵學生課後利用瓶蓋做車輪,試做一輛汽車。收拾整理課桌。

六、說板書設計

有趣的瓶蓋

瓶蓋圓柱形

排列拼貼

自制玩具

篇十:國小美術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迷彩服》。《迷彩服》是人教版國小美術三年級下冊第六課。它主要是通過對動物的基本認識和對花紋、圖案的觀察進行聯想,經過剪、貼、畫等各種方法爲動物們創造出各具特色絢麗的服裝。

《迷彩服》這一課是屬於3年級學段的學習領域中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的這一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形、色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觀看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一看,畫一畫,做一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逐步培養國小中年級學生的動眼、動腦、動口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想象,充分表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動物和愛好,以此來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教學本課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收集不同類型所需要的材料

2、能通過觀察,充分展開想象,用學過的各種手法(如繪畫、拼貼等)將收集到的材料爲動物們穿上絢麗的迷彩服。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本課內容和國小中年級學生心理特點,我把如何利用學到的各種手法將收集到的材料爲動物穿上絢麗的迷彩服爲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我把如何利用不同的製作方法爲動物們穿上絢麗的迷彩服並塗上不同的顏色作爲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本課我堅持以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相互原則。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評比表揚法”和“演示法”等教學方法。

在學法上我採用“觀察”、“聯想”、“設計”、“評價”、“拓展”的幾個環節來完成本課。

教具學具準備:

準備多媒體出示動物圖畫,森林裏的景物。(教師)

油畫棒、水彩筆、彩色卡紙、動物形狀、毛線和剪刀。(學生)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五個環節進行。

(一)觀察

1、導入

孩子們對一些新穎的物體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和對一些動物的喜愛非常熱心,爲了使學生快速走進課堂中,我設計了這樣的語言導入:

“小朋友們,快來呀!森林裏要舉辦一場動物聯歡會,小動物們都想穿上一件新穎,別緻的迷彩服參加聯歡會。動物們高興極了,但是它們有些擔心:誰來爲它們設計製作服裝呢?”我想你們一定會願意幫助它們嗎?我想你們一定不會讓它們失望的。(引出課題:迷彩服)

2、在大家設計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動物身上的花紋都有哪些特點?這時我用多媒體顯示動物圖像讓學生觀察動物。說說哪些動物是由點.線.面組成的.(課件展示豹子.斑點狗).剛剛是以一組不同的漂亮的點組成的動物花紋,(斑馬)這一組是由流暢的線條組成的,大家看看最後一組圖片有什麼規律?(奶牛)是由塊組成的,也就是不規則的面。教師總結:動物身上的花紋是由點.線.面組成的。

(二)聯想

看完動物的花紋後再來欣賞一下作品:打開課本上的圖片,討論一下,這些作品是如何表現的?同時找出動物身上哪些是由點、線、面組成的,(分四人爲一組討論,說出點、線、面的圖片)口頭表揚觀察仔細的的學生。接下來過度提問:老師這裏有一種給動物們裝上漂亮衣服的特別方法,非常簡單,你們想學嗎?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提問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勤動腦、動口說出自己的想法共同交流,並在交流中獲得各種適合的製作方法來設計一套絢麗的迷彩服,以此進一步的培養學生勤於動腦、動手的良好習慣。

(三)動手製作

教師板書示範步驟:1、用紙對摺。2、一邊畫動物的斑紋,一邊剪出動物的外形。3合上後便可以剪出(魚的外形)。

老師還幫動物們設計幾套迷彩服,舉例說說蝴蝶和斑馬它們的主色調(五彩色和黑白色)。

同學們,我們的小動物已經等不及了,你們馬上用你們的小巧手爲它們設計不同的迷彩服,可以直接畫(點、線、面),也可以用老師剛纔講的方法或者用手中的材料拼貼在動物的身上(學生討論任選一種)

學生開始製作,教師巡迴輔導:1、利用不同的材料勾畫出不同的外形。2、繪畫的學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3、製作的學生要注意動物的大小,用過的廢紙不要隨地扔。

(四)作品評價

分組評價(自評、學生評、老師評),最後,每組選一副漂亮的“迷彩服”粘貼黑板上,動物有了漂亮的迷彩服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五)拓展

大家幫小動物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它們一定會感謝你們的。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懂得了什麼?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怎樣對待這些動物們呢?將你這節課上學到的本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桌布、衣服......會有什麼我們意想不到的結果呢?回去試試看吧!

四、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是體現在製作作品所需要的材料和製作的步驟,這樣讓學生一看就明白所需要的材料和製作的先後步驟。我的設計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篇十一:國小美術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國小美術第一冊第九課《誰畫的魚最大》,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裏面的內容。利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抓住魚的特點,掌握突出表現本課的重點是後續學習美術課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學好這一課的知識是學習以後課程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和教材分析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兩者之間的關係,知道大和小是在對比中產生的。

能力目標:能大膽的作畫,畫出一條大魚及身上富有美麗的花紋。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興趣和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魚的開關和特徵,運用所學的知識,畫一條漂亮的充滿畫面的大魚。

教學難點:

生活中的魚與美術作品中的魚有什麼區別,如何突出特徵把魚畫大。

四、學情分析: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而《誰畫的魚最大》一課,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並讓他們時時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的‘教’要立足於學生的‘學’”。因此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方法。

六、說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油畫棒、彩筆、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七、說教學流程

㈠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新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動力之一。”課的一開始,我以問題:“我們都見過、吃過什麼魚?”並和小魚一起參觀水族館的方法引出本課主題。通過看、說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喚起學生對魚已有的記憶和認知,使學生感受體驗魚的形象中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營造輕鬆活潑的學習氛圍,爲下一步教學環節的展開做好了鋪墊。(教師在學生欣賞圖片的同時,在黑板上畫出沒有魚的水族館。)

㈡觀察感受,探究新知。

⒈學習魚的特徵

學生觀察教師出示自然界中魚的圖片,教師講解魚的身體結構:頭、軀幹、尾、背鰭(講解:鰭字)、胸鰭、腹鰭、臀鰭、尾鰭。

帶領學生聽音樂學習魚的動作,模仿小魚的遊動。

⒉學習比較大小

教師出示魚的兒童畫,講解如何比較大小,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大魚不是一味畫大,畫的太大不完整,太小不協調,讓學生初步掌握畫出“大”魚。

通過觀看其他同學的作畫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引出本課課題比一比《誰畫的魚最大》

㈢學生作畫,教師輔導。

作業要求:今天請同學們直接用彩色筆畫出你心目中最大、最漂亮的魚,把空蕩蕩的水族館填滿。

㈣作品展示,師生評價。

將畫貼到黑板上的水族館中進行評講。先請同學自評、互評、教師再總評,給大家一致認爲最大的魚的作者給予獎勵。對與衆不同的魚進行講評,同學們要像這些與衆不同的魚一樣,在遇到問題不要隨波逐流,要逆流而上。纔能有意外的收穫。

㈤課後拓展

向水中排廢水會怎麼樣?向水中投放生活垃圾會怎麼樣?魚是我們的朋友,讓學生懂得珍惜自然,愛護生靈,激發學生保護生態的意識。從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最後,以小魚遊累了,結束本課。

篇十二:國小美術說課稿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隨着現代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特別是互聯網與校園網的接軌,爲我校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使網絡教學真正成爲現實。我今天說課的內容就是基於網絡環境下的一節美術課的教學設計,課題是《動物裝飾―魚》。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過程、教學理念五個方面對我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析

《動物裝飾―魚》是國小美術第七冊第十課的內容,本單元動物裝飾共有三課,魚是第二課,這一單元的學習要求學生學會用變形、誇張、裝飾等手法畫動物,在繪畫過程中感受裝飾的美感。

在前一課《動物裝飾―虎》的學習中,已經對裝飾變形的手法進行了講解,所以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對變形的方法可以一帶而過,主要是通過欣賞各種魚的資料,爲學生提供變形的素材。

(二)、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的總目標,現將本課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1、知識目標:

(1)、通過畫裝飾魚,讓學生學習用變形、誇張、裝飾等手法畫動物。

(2)、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兩者之間的關係。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網絡查找資料,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設計和裝飾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魚的外形、色彩、花紋,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的好習慣,同時激發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自主學習和繪製裝飾魚

難點:電腦繪製裝飾魚

二、教學方法

(一)、教法

教學目標的實現必須依賴於恰當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貫徹“啓發式教學”的原則,恰當的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法、交流討論法、任務驅動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全體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充分、全面和自由的發展。

(二)、學法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科學的學習是一把開發學生智能的金鑰匙,也是學習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教育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通過賞圖、評析、自主學習、交流討論等方法來達到學習目的。

三、教學媒體

以《美術課程標準》爲指導,以學生髮展爲目標,將現代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相整合,在多媒體網絡教室完成本課的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動畫激趣,導入新課

一上課,我就讓學生欣賞動畫片《海底總動員》片段(演示片段)。用學生感興趣的直觀生動的動畫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巧妙引申到本課的教學內容“魚”上,通過自主欣賞,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評述影片中,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體精神,活躍課堂氣氛,使整節課有個良好的開端。

欣賞完後師生互動,教師進一步啓發,如:“同學們看過這段動畫片嗎?知道這是發生在什麼地方的故事嗎?”“那麼除了海底有魚之外,還有什麼地方有魚呢?”

在老師的啓發下,學生互相交流,產生了豐富的聯想,聯想到我們所熟悉的各種各樣的魚,自然的.過度到教學的下一個環節。

(二)、講授新課

1、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大家知道,創設良好的、適合學生生活和知識能力的情景,不但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而且能極大的調動學生主題探究、質疑、創造的熱情。

我從網上請來了一位朋友,它是一條會說話的魚(課件演示)。

在情景教學動畫魚“丁娜”的建議下,我答應帶同學去網上參觀,並提出參觀時的要求:要細心觀察各種魚的形狀、顏色、花紋,參觀結束後每人要完成一幅動物裝飾―魚,這裏我把魚進行了擬人化,創設了情景教學,並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巧妙的揭示課題,提出本課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帶着目的的去仔細觀察,有利於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2、利用資源,自主學習

讓學生自己在資源庫中進行瀏覽欣賞。

課前,我在網上搜索了很多的有關魚的資料,如各種魚的介紹、圖片欣賞、藝術作品中的魚、小朋友筆下的魚……把所有的資料組成了一個魚的網絡資源庫,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的探索、發現。並讓他們三個人一個小組,對所獲取的知識進行分析、評價,互相描述一下魚的形狀、顏色、花紋,說說你準備畫一條怎麼樣的裝飾魚。

這個環節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其觀察能力,注重維持興趣,使學生自主的探求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改變傳統教學那種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

美術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了3―4年級的階段目標是:“觀察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中的行、色……能用口頭或書面的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在這個環節我就運用資源庫讓學生自己進行瀏覽,培養自主的學習的能力,通過欣賞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開闊學生的視野,然後用交流討論的方法,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3、講解步驟,佈置作業

上節課已經對裝飾變形的手法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所以在這裏不需要再具體講,只是簡單的進行復習,並用電腦演示繪畫步驟。

(1)勾畫輪廓(變形)

用簡單形狀概括出魚的外形,運用金山畫王軟件中的幾何形或者畫筆工具勾畫出來。

(2)添加花紋(簡化與添加)

運用簡化和添加的方法,對魚進行藝術處理,添上自己喜愛的花紋,可以是圓形的、條形的,方形的……各種各樣的都可以。

(3)着色(誇張)

用油漆桶工具爲我們的魚塗上漂亮的顏色,要提醒學生不要拘泥於真實的顏色,要大膽的進行誇張。

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繪畫造型能力,加之在信息技術課上已經初步掌握了多媒體電腦的基本操作,對電腦繪畫也已經進行了學習,能畫出簡單的圖畫。所以我要求學生用金山畫王畫一條裝飾魚,還可以爲它添上漂亮的背景花紋,畫好之後存在教師機D盤下所屬班級的文件夾內,存的時候把文件名改成自己的名字。漂亮的作品老師還會把它上傳到網上,讓全世界的人都能欣賞。

優秀作業成爲網絡的一部分,是這節美術課網絡資源教學設計的又一個特點,學生都想讓自己的作品上傳網上,那麼他們在作業的時候就會更加認真,也更加主動的去完成作業。

學生在運用電腦完成一件作品的過程中,需要開動腦筋大膽想象,還需要自己進行電腦的操作。不難看出把計算機與美術進行整合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極好途徑。

4、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課標要求,要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所以美術課中學生動手這一環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師的輔導至關重要,根據學生所畫內容個別指導,通過輔導及時發現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即時提出並改正。

5、成果交流,教師小結

讓學生自己欣賞班上其他同學的作業,調動學生參與交流和互評,讓學習成果進入網絡交流,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挑選出幾張最漂亮的作業進行講評,分析優缺點,並在電腦上進行簡單的修改。然後打開一個兒童繪畫網站。

告訴學生老師會把這幾張作業上傳到這個網站,讓他們自己在網上去查找欣賞。

五、教學理念

網絡教室所能提供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運用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和交流討論等方法教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眼看、耳聽、口說、手腦並用,全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

多媒體及網絡引入課堂,具有十分明顯的輔助作用和十分巨大的潛力。運用多媒體及網絡輔助,開設美術教學新局面,這將是實施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的整個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多多批評指教。

篇十三:國小美術說課稿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我也有,還很多。我想過自己是一隻無憂的小鳥,也想過自己是一隻快樂的小豬,當然,也想過真格的,想成爲一名醫生,但後來還是放棄了,因爲怕拿刀去解剖病人,所以就成了一名老師,想想老師總不用拿刀去解剖什麼的吧。可是,在後面的成長中,我卻慢慢地發現,醫生倒不用個個去解剖病人,而我們老師卻個個都得具有解剖的本領,當然,不是去解剖人咯,而是用我們獨有的智慧去解剖我們快樂的課堂。今天,我很高興能給大家解剖一次。

我解剖的是《我的喜怒哀樂》,整個解剖我分三步來完成。

一、是解剖教材。

《我的喜怒哀樂》是浙美版第六冊第四課的內容,屬“造型表現”領域。所謂的“造型表現”領域,即讓孩子們通過看看、做做、畫畫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本課是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孩子們用線描的方式去表現人物的四種基本表情特徵。由於教學的對象是三年級的孩子,平時表現高興的,快樂的比較多,而表現憤怒、悲哀的卻很少,再結合孩子們的年齡特徵,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人物的各種表情,學習運用誇張變形等方法來表現人物的不同神態。

2、欣賞表現人物表情的圖片資料,提高學生對人物表情的感性認識。

3、激發學生對錶情的認識由無意的感受到有意的觀察再到富有創意的表現創作。

明確了教學目標,那麼教學的重點、難點也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掌握喜怒哀樂表情的特徵。

教學難點:運用已有的知識結合喜、怒、哀、樂表情特徵進行大膽地誇張、變形等手法來表現。

二、解剖教法和學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加上新課標要求課程設計要體現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在教學中我始終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遊戲導入,創設愉快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在評價中激勵學生去點評他人的作品,培養學生進一步地創作想象。

三、解剖我的課堂

本課的設計我都是從學生的層面上去思考的。先讓我們進入導入的一個片斷吧。

1、環節一:遊戲,表演,導入。

第一個環節,我用遊戲表演來導入,是因爲有這樣一名經典的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三年級的孩子還是屬於低年齡的,做遊戲,講故事,猜謎語等都很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在變臉遊戲中,我設置了這樣三個問題:

一問這是什麼表情?是想讓孩子們說說表情的名稱,孩子們會發現,同樣的表情有着不同的說法

二問什麼時候你會有這樣的表情?是想讓孩子們體會,心情連着表情,表情裏看得出你的心情。

三問這表情有什麼特徵?是想讓孩子們自己去觀察體會表情裏的特徵。

從而進入本課的第二個環節,也就是教學重點。

2、環節二:多種形式,把握重點。

爲了讓孩子們掌握教學重點,我設計了多種教學方式:老師畫―學生猜,學生說―老師畫,老師演―學生畫,學生畫―老師改,並提問,每種表情都有什麼特點?

由於“喜”是孩子們平時接觸,表現得較多的表情,我也就沒有重點指導,而“怒”、“哀”是孩子們表現最少的,我就進行了重點的指導,讓我們先進入“怒”的課堂吧。

關於怒的設想:孩子們,猜一猜,來享受美術課上時不時的新鮮感;讓我們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美術課給你帶來的成就感!那麼,我們一定會學得很輕鬆,很快樂的!

在剛纔的片斷中,有個孩子一看到我畫豎起的眉毛就迫不及待地猜出是“怒”,所以我的目的也達到了。“猜一猜”吸引了他去認真觀察,他也在猜中得到了成就感,那麼,“怒”的特徵還會不掌握嗎?

下面是“哀”的課堂。

關於哀的設想:

孩子,別怕,就算畫不好,可你把你的勇氣畫出來了!而且是那麼地耀眼,這是別人沒有的,是你獨具的光芒!

在這一環節中,本想自己畫的,但想到新課標不是要求我們要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嗎?那我就給孩子一個表現勇氣的體驗吧,後來,我把修改別人作品的體驗也給了他們,而我自己則成了他們的一支“遙控畫筆”!

下面進入“樂”的課堂。

關於樂的設想:

掌握了重點,就該向難點突破了。

勇敢的孩子,其實你畫得挺好的,老師把你的畫進行修改,是爲了讓你們更快更好地學習後面的本領!

在這個環節中,我通過修改學生的“樂”提前預設了難點的教學。

3、環節三:欣賞,突破,拓展

在第三個環節,也就是突破難點了。關於這一個環節的設想:

孩子們,很喜歡漫畫的頭像和變形的臉吧,這就是他們這一年齡的特點,要不斷地找新事物去吸引他們,讓他們大開眼界,大展想象,很多時候,精彩意外就是這樣來的。

這一環節中分兩塊,第一塊是欣賞漫畫頭像,學會誇張。第二塊是作品欣賞,學會變形。在這兩個課堂片斷中,我收穫了兩個“精彩”――馬三立的“黃瓜”臉,變形臉是“食品倉庫”,這些有趣的詞彙都表明孩子們的想象已經開啓了,那我們就趕快進入第四個環節――大膽創作吧。

4、環節四:激勵創作,無限想象。

在學生創作時,我經常用的一種方式就是讓自己的思維和孩子們進行碰撞,這也是另一個收穫精彩意外的空間,同時,也會讓自己的想象力滋生瘋長。

5、環節五:展示,評價

這節課我主要設置了這樣幾個問題:“猜猜他畫的是什麼表情?”“你覺得他畫得怎麼樣?”“什麼地方還可以更好地去表現?”

激勵孩子們去點評他人的作品,目的是讓孩子們在點評前去仔細觀察別人的作品,點評時發現別人的優缺點,點評後能再一次地進行創作想象。

6、環節六:課外拓展,人生百態

在最後,我給孩子們欣賞了除喜、怒、哀、樂以外的很多表情,孩子們大都喜歡開心的笑,開懷的笑,微微的笑,善良正直的笑……但遺憾的是沒來得及告訴他們:只要多一點笑容,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快樂!

今天的解剖就到這裏,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還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篇十四:國小美術說課稿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選自國小美術教材第一冊第九課。課本開頭便以一首明亮純樸的兒歌,敲開了師生記憶想象的大門。教材中撲面而來的一大片飛翔形象,造型豐富、色彩亮麗,讓人不由自主的有了飛起來的嚮往,也使學生很快能融入其中、樂在其中。這樣優美的教材,應該是很利於學生將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想象轉化成一種藝術形式表現出來的,而且完全可以不加限制地自由發揮。於是,在精心研究教材後,我將本課確定爲綜合探索領域,容納的範圍更廣,可以說是對造型表現、欣賞評述等其他領域或多或少的都有所涵蓋。另外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本課教材的意義也在於進一步矯正學生對美術的認識,打破美術就是“畫畫和手工”的舊觀念,在學生心目中逐步形成美術是一種審美現象、一種文化、一種藝術行爲、一種綜合活動的理念。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豐富學生視覺觸覺和審美體驗,激發創造精神,發展實踐能力等理念,我從以下三個層面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根據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記憶展開想象,將自己“飛”在空中的姿態及看到的景象表現出來,提高造型能力、畫面組織能力及想象創造能力。

2、過程體驗: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想像,體驗在空中“飛”的感覺,自由表達所見所想,體驗美術創造活動的樂趣,並在其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3、情感態度:豐富視覺感受和審美體驗,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我覺得本課不應該單純的去教會如何學生畫或剪貼飛翔的人物形象,而是要引導學生通過造型進行有主題的想象製作表現和展示。所以本課教學重點就在於,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發揮自主性、創造性,感受更豐富的活動樂趣及審美心理體驗。教學難點在於鼓勵學生對錶現形式進行大膽嘗試、突破,採用與衆不同的形式進行創作表現。

教法和學法:

教法上我採用創設情境、欣賞、談話、展示、巡迴指導等綜合性手段,根據學生髮展環節需要自由變化,重在積極主動的引導、幫助學生挖掘自身潛能。學法可根據教材特點及個性差異,通過觀察、探究、合作、討論、展示、評論等手段,進行綜合創作活動。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你在生活都見過哪些會飛的動物?(各種鳥,蝴蝶,蜻蜓,蜜蜂等)除了動物還有什麼東西能在空中飛?(飛機,風箏,火箭等)那麼你在動畫片上或神話故事中見過哪些會飛的東西?(精靈,仙女等)老師出示蒐集的圖片。你有沒夢見過自己也飛上了天空?這節課我們就來感受一下在空中飛的感覺。(板書課題)

這一環節目的在於,用有關飛翔的話題,激發學生參與本課活動的慾望。

二、情境想象、感受與交流:

1、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你想怎樣在天上飛呢?你想借助什麼工具呢?你怎樣才能讓自己飛起來呢?(坐飛機,乘降落傘,坐在龍身上,長一對翅膀等)

2、閉上眼睛,表現一下自己在空中飛舞的樣子。此時教師適時放上一段輕鬆飄渺的音樂,與學生一起體驗飛翔的感覺,大家好象都已經真的飛上了天空,飛翔時師生之間可以進行談話交流:你現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你看到了什麼?下面的風景美嗎?

這一環節的情境想象,既拉近了師生距離,又讓學生體驗到想象世界中人與自然的情景交融,有利於激活學生創造思維。

三、自由表現,合作創新

學生朗誦教材上的兒歌,並欣賞優美的風景圖片。

先要求學生進行自由嘗試,用繪畫或拼貼的方法表現在空中飛的場面。然後小組交流做法,遇到困難可以討論解決或者求助。此時教師可以對飛翔人物動態略做演示。

巡視指導時鼓勵學生就手頭已有的材料創造新的表現方式。如,想表現夜晚在空中飛的景象,可在深色紙上作業。拼貼時還可巧妙運用照片等。

這一部分教師對錶現形式沒提出過多要求,而是爲孩子提供了可選擇的廣闊空間,讓學生處於積極自然、無所羈絆的創作狀態之中,真正成爲美術活動的主動參與者。

四、作品評價展示:

每個孩子的作品都有自己獨特的構思與創意,評價時可才用自評他評集體評相結合的方式,評出若干飛行明星、快樂天使、金點子大王、最新創意獎等等。

五、課後小結:

收集宇宙的資料,探討人在空中飛行的可能性。如果人類能夠克隆一對鳥類的翅膀在肩上,一定能夠飛起來嗎?

設置這兩個問題作爲課後的拓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開放想象及探索慾望,也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下美術學習的生活化、多元化特色。

篇十五:國小美術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國小美術教材第二冊第13課《威武的獅子》一課(課件),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程過程、反思與感悟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課件)

一 、教材分析:

這節課我所執教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美術第二冊第八課《獅子大王》。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裏面的內容。本節課通過展示自然界中獅子的形象,各種以獅子爲題材的作品,引導學生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抓住動物的特點,在表現過程中突出動物的特點,從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抓住特點,掌握突出表現動物特點的方法是在學習了第七課《美麗的鳥》和第八課《春天在哪裏》這兩課之後的延伸。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本課學習,初步瞭解如何利用觀察、比較方法抓住獅子五官特點,以及突出表現獅子五官特點。

2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觀察、欣賞獅子及其藝術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創新的能力。

3 、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畫畫、做做、演演獅子的形象,引導學生體驗學習美術的樂趣,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重點: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抓住獅子的特點,並能夠進行創造性的表現特點。

難點:獅子頭部特徵的表現。

二 、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X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此外我還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 、教學過程

爲了更好的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如下五個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新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動力之一。”課的一開始,我用猜謎語和聽獅子“吼”的聲音引出課題。通過聽―憶―看―說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喚起學生對獅子已有的記憶和認知,使學生感受體驗獅子大王的兇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強烈的學習動機,營造輕鬆活潑的學習氛圍,爲下一步教學環節的展開做好了鋪墊。

(二)、觀察發現,感知造型

教師出示自然界中獅子圖片,提出問題:獅子一家中最有特點的是誰?獅子的突出特點是什麼?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抓住雄獅子長着鬃毛這一特徵。所以,雄獅子在獅子一家中最具有特點。它的突出特點是頭部長着鬃毛。

然後,教師出示一組圖片:雄獅子、猞猁、熊貓。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觀察、比較、分析、討論,獅子大王與猞猁、小熊貓比五官上有什麼特點?在前面利用了觀察、比較方法的基礎上,在教師適時引導下,準確地歸概括出:獅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圓,六個特點。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在於引導學生利用觀察、比較方法分析雄獅子特徵,培養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三)賞析作品,擴展思維

新課程理念強調,美術學科要注重於其他學科的聯繫,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繫的聯繫。美術教學也是文化教學。這一環節我利用民間藝人雕刻的石獅子,,以及畫家繪畫作品中的獅子爲例,讓學生感受藝術家是如何抓住特點創作、怎樣突出表現特點。學生通過對藝術作品獅子的觀察、比較、分析的過程中總結出藝術做品中獅子的嘴巴比真實的還大,露出的牙齒更尖利等。

解決教學難點。增加了美術文化的含量。通過對藝術家作品的觀察、分析,自然的把學生帶入到深層次的思維空間,在學生觀察、對比、發現的過程中,不僅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有所提高,而且體驗了探究的快樂,得到了心裏滿足,從而進一步激發出學習的熱情。

《美術新課程標準》爲美術教學活動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不同材料,探索各種造型方法,不僅關注學生藝術作業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造型?表現’活動中參與探索的過程。”這一環節,教師根據這一要求引導學生分析小朋友優秀作業中的獅子大王的表現方法;分析學生優秀作業是怎樣突出表現獅子五官特點的;分析是用什麼材料進行創作的。

(四)學生創作,作品展示

在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造型大膽誇張。繪畫的同時,播放獅子王插曲,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展示作品 我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獅子”的環節,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讓學生自己把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麼地方製作的棒。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同學更多展示的機會,找到其優點,

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五)課堂總結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總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篇十六:國小美術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社出版的國小美術教材第四冊第16課《畫影子》一課,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程程序、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課件)

一. 教材分析(課件)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畫影子》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二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課件)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什麼是影子,嘗試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設計和製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生活,捕捉和表現生活中的美好景象,發展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課件)

教學重點是:觀察記憶影子的變化,感受影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美感。

教學難點是:如何運用各種方法來表現影子

德育滲透 :培養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從而更加熱愛生活,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二.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二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課件)

爲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爲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創設情境

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我採用了《猴子撈月》的故事引入新課。然後問學生:“小猴子撈起的是月亮嗎?”這個問題引發了學生們極大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答案只有一個“不是”“而是月亮的影子”。直接引入課題。

(二)引導啓發瞭解

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啓發瞭解影子”這一環節。先引領學生看一組圖片,通過觀察後回答問題,引導學生們瞭解到,真實的物體與影子之間的相同與不同畫法,也瞭解了應該怎樣畫影子,輕鬆的解決了本課重難點。倒影真是太美了,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三)自主探究

接着我設計了“自主探究――添畫”環節,因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出示兩張相同的動物――孔雀,引導學生共同分析兩張畫面中的孔雀是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找幾名學生到黑板前共同補充孔雀的影子,其他學生可以動手在自己的作業本上繪畫,也可以給黑板上的學生以口頭提示。這一環節的設計爲學生的創作設計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四)大膽創作

學生創作中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影子的特點、色彩的搭配協調、畫面的整體構圖等。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可以合作完成,學會自我解決問題。

(五)展示欣賞評價

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課堂小結擴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師說:“生活給藝術帶來了靈感,藝術給生活帶來了美感。希望每一位同學善於觀察、勤於動手,把我們的生活裝扮得更加美好!”這一環節能夠起到讓學生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關注和思考。

四.板書設計:

(課件)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課題《畫影子》、範畫展示兩部分。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創作,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篇十七:國小美術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魚兒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在兒童的世界裏魚兒是他們熟悉和喜歡錶現的對象,通過看一看動畫片、做一做遊戲、動一動手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嘗試用彩色筆、彩色紙、彩泥、樹葉、等多種材料製作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魚兒。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與衆不同的魚兒造型,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

《魚兒遊遊》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本節課前面安排了《淅瀝的小雨》、《美麗的印紋》、《紙風鈴》等課,已經讓學生接觸到了用顏料彩筆等工具進行繪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材料來表現畫面,而《魚兒遊遊》這節課是在此基礎用“剪紙、撕紙、彩筆繪畫、彩泥製作、綜合材料”等方法來表現畫面,複習運用了前幾節課的學習內容。而在本節課後面安排了《我在空中飛》、《鮮花送老師》、《我做的文具》等課,這幾節課主要是通過彩紙彩泥以及綜合材料來表現畫面,爲此打下基礎。所以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橋樑作用。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觀察各種各樣的魚兒,感知魚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魚的美,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裝飾魚兒,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難點——能用繪畫、撕紙或剪紙等多種方法表現水中游動的魚,尤其是用樹葉、彩泥等綜合材料來做魚,並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學生對魚的表現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現在的孩子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爲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而《魚兒遊遊》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海底世界,讓學生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魚兒。操作領域:學會運用剪、貼、畫、拼接等手段在各種材料上製作魚兒,鍛鍊動手能力。

情感領域: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美的薰陶,在動手製作中懂得珍惜自然,愛護生靈,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激發學生對人類生態保護的意識。

四、教學法分析:

1、觀察動畫片激發學習興趣。

2、欣賞圖片知道魚的形狀。

3、做魚的遊戲活躍課堂氣氛。

4、示範製作方法。

5、創設情境激發創作潛能。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1、動畫引入,激發審美期待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見過大海呀?是啊,蔚藍的大海一望無邊,當海面上波濤滾滾的時候,海底卻是另外一番景緻。想不想跟隨老師一起去美麗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遊一番呢?”教師充滿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適時播放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的精彩片斷。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學生留戀、嚮往。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海底世界,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學生說說海里的主角,學生爭先恐後,將課堂氣氛推向第一個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魚兒遊遊》,從動畫片到課題,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和着手錶現物象的衝動。

2、觀察發現,感知魚兒形狀

用課件展示一張不同形狀的海洋魚組成的畫面並問是由哪些形狀組合而成的?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帶着問題去觀察,再結合自己的觀察來說一說。當鼠標移動時不同幾何形外輪廓都會變色,這樣雖然畫面色彩豐富,但學生卻能發現這些魚都是有什麼形狀組成的,在這裏反覆強調魚的不同幾何形狀,從而讓學生直觀掌握了繪製魚的方法。概括成各種簡單的幾何形進行組合,稍作裁剪或裝飾,再給它們穿上美麗的花衣裳就能創造出許多美麗的海洋魚兒來。兒童的造型方法生動、、變形、誇張,甚至抽象;讓小朋友對結構有所認識,以兒童所特有的天性,繪畫語言會更生動,更具表現力。

3、演魚賞魚,走進魚兒世界

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讓學生戴着魚的頭飾用肢體語言來表現一下魚,這一環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爲學生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將魚表現得更加生動打下了基礎。接着課件展示讓學生在音樂中欣賞大量海洋魚的美麗圖片。我特地採用課件製作的方法將圖片欣賞設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漸變,這樣就讓學生在無形學會了通過現象認知色彩,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激活原有學生對繪畫的製作方法,問學生:“你會用什麼美術的方法來表現魚兒呢?”“用彩色筆畫;用彩色紙剪貼;還可以用彩泥做。”根據學生回答我歸納出四種方法:塗色繪畫、色紙剪貼、彩泥製作、綜合材料。針對所總結的方法做演示補充說明,如:還可以用樹葉等綜合材料來做,讓他們進一步對今天所學內容加以認識和掌握。我們的教學首先應考慮的是孩子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根據孩子接受技能的特點而採用上述方法。

4、畫魚做魚,展開創作過程

讓學生看着小狗潛水員和它的“鯊魚號”潛水艇的卡通畫面,提出“你準備採用哪些方法來表現你心中的魚?你想要表現的魚是什麼形狀的?它穿的是什麼花紋的衣裳?”這三個要求,創設情境將繪製過程應注意的問題設計成坐上這艘潛水艇的注意事項,至始至終都讓學生沉浸在所創設的海底世界這個情境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然後讓學生把自己繪製的美麗魚兒貼到黑板上繪有美麗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幾個學生直接上去畫。在此過程中繼續播放剛剛大量的海洋魚圖片,循環的圖片欣賞,讓學生在充滿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創造,有所參考,拓寬視野,活躍思維,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薰陶。製作過程中鼓勵學生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畫出做出和別人不同色彩和形狀的魚兒,展開比賽,這樣就激勵學生創新、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六、課堂評價

1、評魚析魚,分享創作快樂

師生共同欣賞黑板上學生創作的美麗海景,先讓學生互評自評你覺得哪條魚最漂亮?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形狀的變化是否生動、材料的運用是否獨特。然後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優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心靈對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2、散文欣賞,擴展延伸

教師談話:小朋友,剛剛我們用眼睛欣賞了海底世界的美,又用雙手創造了海底世界的美,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再一次用耳朵來感受海底世界的美,欣賞配樂散文《海底世界》。學生再一次領略到大自然給予人類的海底美景,將文學和音樂整合在美術課中,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從而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大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最後教師總結談話:海底世界非常美麗,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瑰寶,我們在感受它美的同時更有責任去保護它,那怎麼去保護呢?請小朋友下課後去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讓學生懂得珍惜自然,愛護生靈,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從而激發學生對人類生態保護的意識。

篇十八:國小美術說課稿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四年級美術下冊第6課《靜物一家》,我將圍繞教什麼,怎樣教和爲什麼這樣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七個方面來彙報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簡說

(一)教材分析

本課的學習內容是按照《國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中設置的階段目標,指導學生通過將身邊的靜物進行合理分類、組合,感悟構圖中主次關係,運用線描的工具,有意識地表現自己所見所感的物品,表達個人對生活的關注,傳遞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材設置了兩個嘗試性的小訓練,以分解本課學習的重點、難點。第一個小訓練是根據主題選擇出與主題相關的物品,使學生從中對靜物的分類有所感悟;另一個小訓練是以畫家作品爲範作,在示意圖中標出主要物品的擺放位置(構圖),以此幫助學生加深對構圖中主體物品擺放的位置關係的意識。

作業的設置包含了兩種活動:一、選擇物品進行分類組合;二、用線描表現物品。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繪畫,還是以形象思維佔主體地位,因而直觀性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強調教師課堂直觀繪畫示範。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徵,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靜物的分類、組合,以及構圖中主次關係的基本知識,感受繪畫作品中構圖的美。

2、運用所學,以線描的形式表現身邊的靜物,初步做到有意識地運用構圖這一繪畫語言來傳遞情感與熱愛之情。

(四)教學重難點

爲落實教學目標,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爲:

教學重點:

1、瞭解靜物的分類;

2、以線描的形式表現靜物。

教學難點:

1、靜物的有趣組合;

2、作品突出構圖形式美。

(五)教學準備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教學準備對於美術課來說顯得尤其重要,準備好畫具是上好本節課的前提條件。在課前佈置學生選擇靜物時,可提示學生一定的選擇範圍,貴重物品、大型物品、危險物品等不宜作爲課堂學習用具,教師應給予必要的提示。

教師準備:靜物圖片、範作、多媒體課件,畫具等

學生準備:繪畫6B鉛筆、白紙、美術課本、多件不同用途的日常生活用品等。

二、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本課在教學設計中注重建立在學生嘗試體驗的基礎上,緊密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根據此認識我採用情境設置、探究感悟、演示指導等教學方法,讓學生了解靜物的分類組合及構圖中主次關係的基本知識,感受繪畫作品中構圖的美。營造給學生全面參與和體驗的空間,使學生在實踐中思考感悟,在體驗的活動中獲得認識,並藉助多媒體及教師示範,增加直觀印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解決教學難點。

(二)學法

學生是根據一個主題聯想畫出與主題相關的物品,從中對靜物的分類感悟;另外是以畫家的作品爲範作,在示意圖中標出主要物品的的擺放位置,以此加深對構圖中主體物品的擺放的位置關係的意識。爲了增加感性體驗,課堂上同學們能夠通過分類擺放自己帶來喜歡的物品,自主解決問題,和老師收集的一些生活

中各個場所中常見的的各類靜物的圖片,以圖片和名家作品來拓展自己的思維,提高審美能力及用線描的形式畫一畫自己喜歡的物品,達到小訓練的目的。爲了引起學生繪畫的激情,老師在作業前安排靜物繪畫演示。通過觀察和分析,理解老師如何構圖,如何用筆。

三、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1分鐘內)

在課堂導入環節,我採取了“開門見山”式直接導入法。(如:老師說:今天我和同學們去認識一個特殊的家庭,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家——靜物的一家。)這樣的做法直接明瞭,又節約了時間。

(二)講授新課(約15分鐘)

1、理解靜物概念。

通過提問,舉例、老師小結。讓學生理解“靜物”就是靜止不動的物體。

2、讓學生尋找身邊的靜物並且學會分類。

在學生懂得什麼是靜物後,我讓學生在課室內找一找有什麼靜物,在家裏又有什麼樣的靜物,你們會分類嗎?怎樣分?通過活動讓他們關心自已的生活。

3、品讀名家作品,學習如何構圖美。

優秀的名家作品包含着很多構圖美的元素,通過老師的引導講述,同學們的研討,分析。從繪畫中學會如何組合有趣的靜物、如何構圖表現。

4、操作體驗,加深學生的理解。

讓個別學生到講臺前體驗:不同物品的外形,大小、類別擺放出優美的靜物組合。老師及時給予反饋,幫助學生加深印象。

(三)教師直觀繪畫演示,再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約3分鐘)

教師的現堂的繪畫演示,能體現出老師基本功,能得到學生的信任。不但讓學生更直觀的學習,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慾望。

(四)學生作業(15分鐘)

本課的學生作業我安排約15分鐘。因爲本課是線描造型教學,用具較爲簡單,學生也易於掌握,繪畫速度較快。學生創作可以自選2—3件物品,與同學一起分類,用線描的形式把它畫下來。也可以用回憶的方式表現生活中熟悉的題材。關健能體現出生活情趣。

(五)作業展示與評價(5分鐘)

我把作業展示分兩大類,一類是構圖美的作品;另一類是線條美的作品。學生們通過自評、互評爲主的方式進行評價,探討。教師適時概括小結。

(六)課後拓展

向同學們說明,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每天所面對的景物都是美麗的,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善於表現,就能把最普通靜物畫成藝術作品。

四、板書設計

爲了讓更多的學生得到表揚,我確定分兩類進行展示。以鼓勵更多的同學參與美術活動。

第6課《靜物一家》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篇十九:國小美術說課稿

一、說教材:

《編織美麗》是新版美術教材第八冊第十課的教學內容。這一課的'原題目是《編紙條》,非常直觀但我個人覺得標題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將它的名字改成了《編織美麗》,我想這樣的課題會更符合新課程的理念。《編織美麗》是一堂手工製作課,學習採用傳統編織最基本的提壓技法,感受用紙條做原材料而編織成的有趣作品。這一課最重要的不是隻讓孩子們掌握編織的技巧,而是尋找生活中與編織有關的物品,同時將生活的體驗與感受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來,培養孩子們觀察的習慣,用美裝點生活,用生活創造美。基於以上考慮我設計的本課教學目標是:

(1)掌握編織一提一壓的基本技法。

(2)採用編織的基本技法制作一件作品。

(3)通過教材提示與自我觀察,掌握改變經緯紙條的形狀或靈活變換提壓的製作方法。

(4)設計製作一件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獨特作品,學會觀察和發現生活中的美是可以隨時隨地大膽創造的。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在美術課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識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將在生活中觀察到的美經過自己的再創造運用到生活中去,創造的靈感往往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的發現創造更多的美。本課的重點就是如何將生活的感受運用於作品。

二、說教法:

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應提到首位,要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意識的培養,引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本堂課教學中,我採用的是:情景創設——引導觀察——啓發點撥——歸納拓展四步教學法。爲課堂創設出輕鬆、愉悅、自由、平等的教學氛圍,更輕鬆的完成教學任務,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快樂中體驗和探索,很好的促進了學生充分、全面和自由的發展。

情景的創設讓孩子們的思維積極、緊湊,放收自如,課堂效率非常高;引導和觀察主要利用多媒體教學,根據教學內容我在課堂教學中恰當的運用了多媒體,美麗的圖片、清晰的示範,大量的素材都給學生帶來直觀的視覺衝擊與深刻的印象。啓發點撥時我採用的是遊戲激趣法,有趣的遊戲能吸引所有孩子的參與,讓他們更加積極的投入到體驗與發現中;歸納拓展是一堂課的精髓所在,它讓孩子們真正體會到美來源於生活,生活創造美的深刻內涵,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在欣賞中不斷提高。

三、說學法: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科學的學習是一把開發學生智能的金鑰匙,也是學習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教育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在本課中,學生從好奇感知——樂中體驗——觀察探究——大膽創新,都是通過自我的觀察、體驗、探索而完成最後作品的,這樣的過程是孩子一次快樂感受、探索、發現的過程,也是潛移默化培養自己各方面能力的過程。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始終保持着積極、自主的態度,自由的觀察、欣賞、自主的嘗試、體驗、與夥伴一起討論、合作,創造力在不知不覺中被挖掘激發,整個課堂氛圍活躍、輕鬆、平等。

四、教學過程:

(1)編織的基本方法很簡單,處理不好就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怎樣一開始就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呢?我設計了一個“送賀卡”的情境,事先我瞭解上課的班級最近過生日同學的名字,在課堂上,我宣佈將有一件自己親手製作的特別禮物要送給他,接着我亮出賀卡,漂亮的賀卡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而賀卡主要就是運用了編織的技法制作而成。加上是送給本班的同學,孩子們的興趣更是高漲了起來,我順勢向學生提問:美麗的賀卡的確不止老師的這一張,可我覺得我的最美、最獨特,你發現爲什麼了嗎?從而很快引出本課課題,並促使學生投入的觀察和發現。孩子們在濃郁的好奇心趨勢下自主觀察製作的方法,並嘗試着自己動手做一做。本課的知識點學生很快便掌握了。

(2)接下來如何製作出不同樣式的編織作品是本課的難點,爲了增強趣味性,我設計了“火眼金睛”的遊戲激趣法啓發學生的思維,學生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款點擊進入,將基本編織方法制作的作品與之對比,找找不同點,比比誰的眼力厲害,找到不同的製作方法之後,老師在投影儀下進行現場演示,並請同學上來做小老師,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也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同時積極參與的同學還可以得到老師親手製作的編織賀卡,更激起了學生思考的興趣,巧妙的活動、直觀的演示與孩子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很快解決了製作的難題。

(3)美來源於生活而融入生活,最後,如何啓發孩子們用美來裝點自己的世界,將本課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呢?這是整堂課的關鍵所在,我首先出示沒有主題的編織作品,提問:“你覺得它可以用來幹什麼?”接着利用媒體展示三種不同的方法:在外部添加、在內部添加、改變外形三種方法,原作品進行了加工之後變成了一件美麗的藝術品,還可以給她取個名字。直觀的畫面不僅啓發了學生的思維,也給了孩子思考的方向。

(4)看,這些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的作品,也許它還很稚嫩,也不夠精緻,但每一件作品都閃爍着孩子們智慧的光輝,讓我們不得不爲他們每一個奇妙的想法而折服。學生將自己的作品佈置成了一個小小的作品展示會,通過拍賣的方法共同評出最具價值的藝術品。在這裏,孩子們最可貴的品質得到充分的體現,給孩子一個舞臺,他會還你一份精彩。

(5)當學生還陶醉在美麗作品中意猶未盡之時,我出示了生活中各具特色的編織品,讓孩子們充分領略到現實生活藝術的魅力,讓他們明白藝術與生活是多麼的息息相關,水乳交融。

五、教學反思:

在我們的美術術語中有一句用得最多的話: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想:我們的孩子們缺少的不是勇於發現與探索的精神,而是缺少一個更寬更大的世界。實踐告訴我們,所給予孩子們的不是單純的一種方法或一種知識,而是要讓他們明白,他現在所接觸到的知識只是這個世界很小的一部分,只要通過仔細的觀察、耐心的發現、勇敢的探索你將有能力發掘出更大、更奇妙的五彩世界。

篇二十:國小美術說課稿

美術《美妙多變的線條》說課稿

我將本課設計爲以美術爲切入點的綜合性藝術課,藉助實物遊戲、線條遊戲、音樂欣賞、美術作品欣賞、即興繪畫表演等手段,將藝術領域裏的繪畫和音樂等進行自然的融合,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美術,探索不同於單純美術課和音樂課的新型藝術課教學方法,獲得藝術課的教學實踐經驗。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美妙多變的線條》是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美術第四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本單元是以“人際關係與生活”爲主要取向的課程,“點線色 你我他”是單元的主題。本單元共四課,均以“人”爲媒介,以學生熟悉和客觀存在的事物進行聯想,誘發學生的想象力。本課的主要內容是認識線條的運動變化以及線條對人類情感的表現。

線條是一種神奇的符號,它隨着兒童塗鴉的開始,便陪伴着兒童成長,成了許多孩子表達內心世界的手段,這種用線來表現兒童內心世界的東西一旦被引上正規化的道路,將完成用線造型的環節。用線造型的訓練在兒童美術實踐中被瞭解、掌握、運用,能幫助兒童充分的展現自己的創造性,開發兒童的潛能和智力能力。一二年級學生處於幼兒期向兒童期發展中,兒童的美術活動主要體現爲遊戲性。因此,美術課不要過多的講繪畫知識和造型原理,教學要求主要是使學生通過觀察、體驗、記憶、想象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形象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本節課,我準備運用大量的美術遊戲、音樂遊戲幫助孩子們瞭解線條的節奏感,大膽運用各種各樣的線條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創作優秀的個性化的兒童美術作品。

2、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結合低年級學生特點,本着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知識與技能:

A、認識各種直線、曲線及其作用;

B、感知線是繪畫語言之一;

C、培養學生線控與線性的感知與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A、在遊戲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感受聽覺的“線”,激發記憶與發現的興趣;

B、在比較中體驗線條的美感;

C、在創作中訓練線的表現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A、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及其美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B、能與同學合作交流,學習人際交往;

C、能用審美的眼光觀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提高審美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及其美感,體會線條表現出的情感。

難點:學會用不同的線表達自己的情感。

4、課型:造型﹒表現

5、課時安排:一課時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爲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採用下列教學方法。

二、說 教學 方 法

(一)說 教 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準備採取以下教法:

(1)“啓發引導法”,根據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我以實例爲線索,充分動用教具,不斷採用欣賞、啓發、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例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2)“演示法”,根據心理學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據詞語的描述或圖樣、圖解、符號記錄等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因此,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具,展示教學相關資料,爲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讓全班學生都能用多種感官感知到演示對象。演示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與實物、多媒體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語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說明講授的內容,把演示與講授有機結合,更好地引導學生邊看、邊聽、邊思考、邊議論,以獲得最佳效果。

(3)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中創新,變學生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總之本節課的全過程主要是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二)說 學 法

線條是繪畫藝術的重要語言與工具,在藝術領域中既有視覺的“線”又有聽覺的“線”,理解它們的節奏與情感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識技能和創造思維,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運用不同節奏的線條來表達各種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節課,學生可以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藉助教師準備的大量實例、音樂等課件演示和參與體驗性學習活動,產生“記憶”與“聯想”,在多元的文化環境中形象地認識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條以及繪畫中的線條,感受聽覺的“線”,發展創造思維,陶冶藝術情操,學會人際交往。

篇二十一:國小美術說課稿

一、教材

“童年”是國小美術義務教育的新課程標準。這是第五冊實驗教材中的一課。童年是人生最難忘的階段。當人們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總是充滿無限的感慨。這門藝術欣賞課向我們展示了六幅不同時期、不同藝術形式的兒童作品。看似簡單的作品,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歷史的畫卷。

從宋代的《瑞陽寶貝》,到清代的《天倫之樂》,再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成長,再到解放後奴隸的孩子,再到金色的童年。表現形式包括年畫、雕塑、中國畫、油畫和攝影。它不僅給我們提供了藝術的信息,而且爲我們創造了一種情境,一種通過藝術作品來理解社會生活變化的學習情境。在那裏,藝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爲一種文化生活的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達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給予生活指導和啓迪。鑑於此,我設計了接下來的童年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2)潛在的目標

我將表達我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描述不同時期的童年生活狀況,通過觀察童年題材的藝術作品,學會體驗不同藝術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珍惜當下,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

(1)欣賞和理解不同歷史時期兒童生活的差異。

(2)瞭解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的不同美感。

(3)描寫童年的生活材料和他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3、教學的困難

童年,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和對藝術作品的歷史背景的理解。

二、教學方法

根據知識儲備和理解潛在的三年級學生,並針對發達的特點,國小生的形象思維,這節課主要採用創建場景的方法,觀察和欣賞、思考和討論,擴展和比較,並使用多媒體課件,一個受歡迎的教學形式的國小生,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意願,把枯燥的講解變成生動直觀的課件展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理論

在藝術作品欣賞中,形象是出發點和關鍵。在這門課上,我讓學生積極探索,主動提出問題,通過討論解決問題。作爲指導,教師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讓學生走進作品,瞭解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藝術技巧。

教學過程承運

1、遊戲介紹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們邊唱邊玩“丟手帕”的遊戲。遊戲結束後,每個人都拿出自己最珍貴的童年紀念品,向同學們講述自己的童年故事,並讓一兩個同學向他們講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2、初步的經驗和欣賞要求

老師總結了孩子們的話:我們的童年生活是完美而快樂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獨特的方法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生動的童年畫面。多媒體將課本中的作品一一展示。告訴我你最喜歡的畫。

這樣,學生可以快速進入審美場景,對自己欣賞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3、小組學習,交流審美經驗

(1)根據學生喜愛的作品分爲六組。

(讓學生掌握第一感覺,爲自主學習鋪平道路,體現自主學習的初步嘗試,通過志願分組)

篇二十二:國小美術說課稿

教材分析:

過年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特殊的幾天,是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天涯的遊子在此時回來相聚;農民們忙着慶賀一年的豐收;工人們忙碌的奔波着準備年貨;小孩子們穿上了新衣點燃了鞭炮……在此時幸福的笑臉是一樣的,快樂的心情是一樣的,祝福的心願是一樣的。

本課學習內容是以過年的活動爲主題,通過讓學生說一說過年的習俗和祝福的方式,畫一畫過年快樂心情的活動,瞭解民間春節的風土人情及其相應的民間美術形式,培養學生藉助民間習俗和民間特有的美術形式表達審美思維的能力,促進學生對生活與美術繪畫學習的感悟和理解,獲得生活與藝術的情感薰陶,在回憶、接觸與表現的活動中體驗生活的快樂與藝術的美感。學習活動方式屬於“造型與表現”領域。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年的來歷,以及過年的風土人情、活動方式,

2、能力目標:掌握繪畫構圖知識和人物的基本表現方法。

3、情感態度:調動學生對過年習俗的濃厚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4、利用齊齊樂教學互動軟件,促進師生交流互動,鍛鍊語言組織和口頭表達能力,瞭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

學情分析:從知識掌握程度來看,大部分的學生已經知道了過年的一些風土人情與活動方式。從學習能力來看,學生能通過觀察對比和齊齊樂的選題測試,歸納出表現過年氛圍的方法。通過情感態度上看,學生能夠感受到過年時的快樂心情,展現出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畫中人物表情、動作的表現。

教學難點:

從人物、環境、物品的細節上突出過年時的氛圍。

教學準備:

課件、音樂。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猜謎)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課件播放謎語,謎底—鞭炮)

一根藤兒結滿果,

顆顆果子紅又紅,

藤兒朝火往上竄,

果子噼啪往下落。

2、師:什麼時候用鞭炮?(生:有喜事、過節……)

3、師:在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裏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同學們知道是什麼節日嗎?(生:過年)

板書課件展示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的方式揭示課題——過年)

二、交流激趣

課件展示三個話題,學生小組討論,點名任選其一回答。

1、學生說一說自己熟悉的過年情景。

2、簡介過年的習俗

3、祝福新年的方式。

三、分析與探索

1、組織學生閱讀欣賞教材內容

思考:過年時與美術有關的活動①畫年畫、農民畫②貼對聯、門神、③剪吉祥福字、窗花④編裝飾物。

2、師生展開交流,說一說這些活動的意義。

篇二十三:國小美術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湘版美術教材第七冊第2課《花手帕》。我今天的說課將採用“五說”的說課模式。 即一說教材、二說教法、三說學法、四說教學過程、五說課後反思。理論根據將貫穿在以上流程中。

一、說教材

我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百花齊放,其中歷史悠久的“染纈”就是奇葩之一,是唐代最爲發達的一個印染品種,印染的圖案紋樣神奇多變,色澤鮮豔明快,圖案簡潔質樸,具有令人驚歎的藝術魅力。本課的設計汲取了染纈這一民間藝術的營養,並將其與學生生活相聯繫,巧用身邊易取之材料,仿民間藝術染制一方手帕。本課將學習任務分爲兩個活動。我所授的內容爲活動一——染製紙手帕。

“活動一”即以吸水性較強的紙爲媒材,憑藉摺疊構成的原理,利用紙纖維的吸水性能和滲透作用,從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節奏,又色彩鮮豔、變化生動活潑,呈現不同紋樣的一方紙手帕。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花手帕》一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要使用紙材和水性顏料等媒材進行實踐操作,根據材料的特點,要能有針對性地、合理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加工製作,感受和理解印染工藝的美感、功用和社會人文價值。因而在備課上我結合課改提出的“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關注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的要求以“快樂求知”爲目標,打破原有的單純講授示範的教學模式,力求爲學生構建一個“自主、平等、合作、競爭”的課堂教學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真正體驗到求知的快樂。

教學目標: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對教材的理解制訂了以下教目標。

認知領域:瞭解染纈工藝的特點和歷史,以及圖案的基本知識。

操作領域:掌握染製紙手帕的基本方法和要領,在實際操作中感受色彩及圖案的變化與韻味。

情感領域:培養學生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和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熱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啓發多種摺疊方法,染製出色彩圖案美麗的紙手帕。

教學難點是:折法多樣,色彩搭配合理。

那麼在教學中,怎樣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教學活動,將學生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中,並保持學習過程中的自覺性和趣味性。教師只是作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基於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欣賞感受——方法指導——觀察分析——自主表現——評析交流。

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方法:

1、啓發法

2、演示法

3、交流法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人性觀認爲:在優化的人文環境、心理環境中人會全面發展自己的潛能。因此我採用下面兩種方法爲主進行學法指導,在爲學生創設尊重,平等,理解的人文環境的基礎上,通過啓發教給學生賞、做、評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思維真正獲得解放的狀態下自然會展開想象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

1、自主探究學習法

前蘇聯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中,運用探究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訓練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本課難點——折法多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尋找多種摺疊紙巾的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目的是給學生之間提供不同的學習對象,聽取不同的看法意見,分享彼此的經驗,拓寬學生思路,達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爲具體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爲環節中經驗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爲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具體如下:

(一)欣賞感受

1、展示實物布手帕,引導學生欣賞感受紙手帕的特別之處

以前的布手帕是我們的常用物品,很少有人會仔細欣賞其圖案美。現在取而代之的是用過之後就隨手丟棄的白色紙巾。於是,我在教學一開始就展示了幾塊實物布手帕,而後又出示了用彩色水浸染出各種美麗圖案的紙巾,紙手帕的豔麗花紋一下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目光。正在他們詫異布手帕和這種手帕的不同之處時,我讓幾個孩子上臺自己觸摸兩種手帕,感受材質上有何不同,通過體驗學生說出了此手帕的材料是紙材。從貼近學生生活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對比,激發學生也想親自動手製作一方美麗“紙手帕”的強烈願望。

2、引出本課課題——《花手帕》。

(二) 方法指導

1、在讓學生了解紙手帕的製作步驟有哪些時,我採用了與學生一起合作演示的方式:首先我很隨意的拿出一張紙巾摺疊了幾下,請一位同學上臺自行用彩水染制。通過很明顯的分工,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折——染。

2、折法啓示

1)將以前學過最基本的兩種折法田字格和米字格通過課件直接展示,學生回顧並跟着課件的演示動手摺疊。

2)折完基本折法後,提問學生:你能在這兩種折法的基礎上折出其它不同形狀來嗎?小組間同學進行折法演變的探討和嘗試。請代表上來演變不同的折法。

3)學生演示後,老師小結:在這兩種基本折法的基礎上稍加變化原來還可以折出這麼多形狀。課件展示老師演變基本折法後折的幾種形狀,如在田字格基礎上演變出的“川字格”“州字格”“井字格”;在米字格基礎上演變出的“雙米字”“兩端輻射”“中心輻射”等折法。引導學生觀察不同的折法所產生的不同染形。

3、染法示範

1)老師用浸染、點染的方法示範染紙,讓學生分析摺疊後的紙巾哪些部位適合用浸染、哪些地方需要用到點染。並且觀察浸染時間的長短對染色有何影響。

2)師生共同總結染製紙手帕的要點:

a、要注意色彩的控制,以一種顏色爲主,與其它色彩要注意深淺的搭配;

b、染色時要注意時間控制,浸的時間長則吸色多,染色面積大,反之則吸色少,染色面積小。

(三)觀察分析

欣賞課件裏紙手帕作品(優劣對比)。提問:你喜歡哪塊紙手帕? 爲什麼?

(四)自主表現

1、學生分小組動手製作紙手帕,每人分別摺疊出三張不同折法的紙巾,然後在彩色水中浸染或點染,製作三塊美麗奇特的紙手帕。

2、教師隨堂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問題提請注意,浸染得好的叫學生適可而止。

(五)評析交流

1、將學生作品張貼展示。

2、提問:

1)你最喜歡哪一塊?說說喜歡的理由?

2)告訴大家你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總結:靈巧的手加會創新的腦,平凡也能幻化出神奇。

篇二十四:國小美術說課稿

大家上午好!我是xxx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國小美術教科書第七冊中第13篇課文《乘風破浪》。下面我將着重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乘風破浪》是湘教版國小美術教科書第七冊中第13篇課文,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引導學生從各方面研究、討論目前船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本課以“我心中的船”爲主線,帶給學生無限的期待、無盡的遐想和無窮的創造欲。通過線條、形狀、色彩把學生自己的想法和願望具體化,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學情分析

中高段學生具備了不錯的色彩基礎和造型基礎,感覺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發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續性上還不夠,所以直觀鮮明而又精彩有趣的教學內容有助於本課的教學。本課以實物投影爲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現出製作的技法、步驟。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收集船舶的圖片、模型等資料,認識船的造型特點和結構、功能,瞭解船的歷史與文化。

過程與方法: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結構和特點,描畫出自己喜歡的船;瞭解材料特點,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確操作技術,製作一艘(木)船。情感、態度及價值觀:養成細心觀察、精心製作的習慣,培養不怕困難的探索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新課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重難點: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結構和特點,描畫出自己喜歡的船;瞭解材料特點,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確操作技術,製作一艘(木)船。

五、教學準備:紙、畫筆等

六、教法和學法

(一)圖片欣賞法

“百聞不如一見”.運用直觀形象的插圖、掛圖、畫像、範畫等圖片材料導入新課,可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是我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方法。通過直觀的圖片投影,豐富多彩的圖片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

(二)興趣激發法

運用謎語導入,生活中沒幽默是乏味的,同樣美術課上沒有幽默則是枯燥的。在美術課教學中,如能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教學過程會更輕鬆、更有效。我在上《乘風破浪》這一課時,先謎語導入,再取出學生常見的船的圖片給學生看,發現他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變得非常興奮,課堂氣氛立即活躍起來。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使師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學情境之中。

(三)想象激發法

要想讓美術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而有效,首先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有一種渴望去表現的情感,有一種想畫的衝動。

1、展示優秀的同齡學生美術作品,激發創造意識。

在美術活動中,我收集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作品,利用這些來激勵學生。那一幅幅生動的美術作品,雖不是十分完美的藝術品,然而在與他們同齡學生的眼裏,這就是美,美的感受會使他們從心底萌發出也想試一試的念頭,甚至是想超越的願望。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船》這一課我根據內容採用謎語“不着地,不騰空,一座高樓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導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運用或圖片。示範和多媒體手段烘托氣氛,創設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創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業,有意識地多鼓勵、表揚,都是使他們學習興趣濃厚並能長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七、教學過程

這一課我分爲兩個課時完成,接下來我着重說一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

活動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採用謎語“不着地,不騰空,一座高樓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導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用或圖片示範和多媒體手段烘托氣氛,創設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這一課的主題“船”.

(二)嘗試作業(畫印象中的船)

1、用3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用線條勾畫一艘船。

2、嘗試作業點評

(1)船的外形結構瞭解。

(2)作業分析,船體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種圓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組合。

3、教師質疑:怎樣畫得更美,更具體,更有特色?

(三)資料欣賞

(看各種各樣的船)師生共同拿出收集的關於船的圖片資料傳觀,瞭解各種不同類型的船的外形特點。

(四)教師示範

(提供寫實性繪畫指導)

1、教師選擇一艘艦船模型進行示範描畫。

2、質疑;

(1)繪畫作品是否畫得像船模型?

(2)教師怎樣刻畫船的局部;

(3)船艙的表達採用的是平面形組合還是立體形組合;

3、教師選擇學生嘗試作業中的一幅進行改畫。

4、師生交流寫實性繪畫的特點。要求:表現出立體感,注意前後遮擋、形體穿插。

(五)自主表現;(畫自己目前看到的船)

1、提供作業方式;

(1)根據自己帶的圖片資料或模型畫船。

(2)提供兩幅船的大型攝影圖片,讓學生選擇描畫。

2、作業要求:將自己喜歡的船模型或攝影圖片描畫下來。抓住船的外形特徵細緻刻畫。

3、學生作業。

(六)對比評析

1、學生將兩次作業比較欣賞,談感受。

2、欣賞大師的作品,再現真實的生活。

篇二十五:國小美術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有趣的鞋子》是蘇教版第九冊第九課教學內容,爲了在40分內進行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美術教學,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藝術成就感。我把這個鞋系列課教學內容,分解爲三個專題進行教學。前面已經學習了《漂亮的鞋》、《鞋的聯想》,《我設計的鞋》作爲這節課的內容來完成。由於學生的日常穿着鞋都是家長幫助他們選購,所以學生們外出旅遊或參加某些活動時,穿着方面,就很難反映出性格特點和個性品位。本課的設置就是讓學生親自設計繪製鞋,這一活動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動手能力和審美情趣,並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鞋除了實用功能以外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位。將想象變成現實,是人類創性的最高體驗。

2、學情分析與教學思路

現階段的國小生他們充滿活力而富有幻想,對時尚的事物較爲敏感,特別是對鞋的穿着與設計更爲喜愛與感興趣,雖然學生前已經學習了相關知識,有一定的基礎,但是他們也還存在着對鞋文化內涵等設計上的盲點問題。因此,安排這一課的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精心設計質疑、釋疑,審美體驗、作品比較、分析交流、設計製作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生活、美術與情感等方面的聯繫,把美術學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層面提高到美術的文化學習的層面,讓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和情感昇華。

依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的要求,結合本校學生實際上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引導學生欣賞設計製作風格獨特的鞋;

2、引導啓發學生將自己設計的鞋用不同材料表現出來;

3、通過創作活動,訓練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

4、對鞋進行藝術審美評價,在今後的生活中善於發現美、創造美來裝扮和美化自己的生活。

教學重點:鞋的設計構思和個性化風格的表現.

教學難點:找到適合的元素,設計出具有個性的鞋。啓發學生將自己設計的鞋用不同材料進行表現。

二、說教法

教是爲學服務,教師在教學中事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爲使本課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切實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審美的效果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情景對於學生的學習有着感染、暗示、激勵等作用,一個好的情景創作可以爲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爲此,佈置學生收集有關鞋相關資料,師生穿着自己喜愛的鞋來到課堂,拉近師生間的關係,也拉近了學生與課堂的距離,很好地創設教學情景,提高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積極性.

2、引導式教學法:根據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我認爲這種教學方法適合於五年級的學生,因爲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感性認識.因此,我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與本課題相關的圖片,以問題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不斷採用觀察、對比、啓發、討論歸納相結合.生動直觀的畫面,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性意識,讓每個學生都能輕鬆愉快地參與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

3、演示操作法:演示操作法:爲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知道藝術創作的步驟和方法,提供可借鑑的範例,在講解鞋的設計、製作和色彩搭配時,我運用演示操作法組織教學.

三、說學法:主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意識與探究學習法

教育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教學的全過程中,我把設疑、發現、探究、體驗實踐等學生認知能動性凸顯出來,在學法上我着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與探究意識,蘇霍姆林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的知識情感,乃是喚醒青少年特有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爲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將自己的作用定位在引領學生用銳利眼睛去發現美、用深刻的頭腦去思考、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受美、用一雙巧手去創造美。

四、說教學程序

課前準備:

教具:課件展示各種鞋

學具:學生準備:彩紙、紙盒、泥、線繩、顏料、剪刀、膠水等。

爲了順利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的教學程序如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上課伊前,我讓學生穿着自己帶來的鞋,到前面來做小模特,學生排着隊,學着模特步,隨着音樂展現自己的鞋。這一環節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習興趣。隨即課件展示讓學生欣賞各種風格、主題的鞋圖片.教師提問:“這些是什麼服裝?”、“它有什麼作用?”、“如果我們要參加一個特定主題的活動,市面上的鞋能滿足我們的需要嗎?”從而把鞋帶進學生的生活,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其實,鞋就在我們的身邊.接着揭示今天學習主題-《我設計的鞋》。

(二)嘗試製作

如何才能擺脫千人一面的現象,設計出個性特徵的鞋呢?其實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首先,我設定幾個題材,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嘗試繪製鞋。這一環節讓學生運用自身原有的知識與能力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接着討論:哪組繪製的鞋最有特色?你最喜歡哪一件鞋?各小組發表自己的評價,在多元評價中讓學生在交流中互動,在互動中感受學習的自主和樂趣.根據學生討論,教師最後強調鞋的設計方法(板書):運用什麼材料、如何進行製作並進行描繪。

(三)、賞析探究:

考慮到學生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根據學生接受技能的特點,我特地採用課件製作的方法,以問題的形式展現:1、可以用來做工藝品鞋的材料有哪些?2、如何運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問題的呈現旨在了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爲以下場景人物選出最適合的鞋等.通過學生的賞析判斷進一步加深對今天所學的知識認識和掌握.這個環節的設製爲下面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很好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

(四)、欣賞、體會鞋蘊涵的審美特徵

教師課件展示各種風格的鞋圖片,教師播放優美的音樂作爲背景.這種循環有“備”的欣賞,縮短學生與欣賞內容的距離,讓學生在充滿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有所參考,拓寬視野,活躍思維,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並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融入到美術與音樂的魅力中去。

(五)、自主創作,抒發內心情感

教師出示作業要求、分組:1、設計一雙富有個性的鞋。2、要求設計之前以小組爲單位討論設計構思,然後各小組推薦代表交流自己的構思。3、學生兩人爲一組合作完成一件富有個性的鞋設計製作,也可獨立完成。在指導環節教師一方面要注意面向全體和關注個體,在巡視指導中發現構思新穎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並在全班展示,充分發揮其榜樣的作用,在巡視指導中發現作業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指導幫助克服,讓學生樹立學習信心,使他對美術學習保持持久興趣.

(六)、交流評價

學生穿上自己繪製的鞋上臺展示表演,教師讓學生仔細的"品"幾分鐘,然後再請學生說說對作品的初步感受,用思考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可以從主題構圖、色彩給人的情緒上去細緻地體味,必要時,對欣賞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可以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欣賞評議.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經過交流還可以形成一個帶有濃厚人文主義色彩的氛圍.

五、說板書設計

恰當地運用板書和多媒體信息,板書能增加語言藝術傳遞信息方法的直觀性,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我力求板書簡潔、形象,並充分體現課文重點

篇二十六:國小美術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好,天氣炎熱,各位老師都辛苦了。

希望我的說課能夠給各位老師帶來一絲清涼。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美術四年級上冊第13課《我心中的未來》《我心中的未來》是一節關於未來美好生活的想象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造型表現方法的基礎上,以進一步運用繪畫的方法表現未來的藍圖,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熱愛爲目標的課程,爲今後學生們學習運用色彩、線條等造型元素進行造型表現奠定了基礎。

基於我個人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情況的分析,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制訂了以下三維目標:

1.認知目標:聯繫實際生活,想象未來的變化,瞭解想象畫創作的基本表現形式與方法。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用多種繪畫的方式表現出想象中的未來,培養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激發學生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要想使學生表現出心中的我心中的未來,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在瞭解我心中的未來淺顯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構思、想象、合理構圖,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心中的未來是我認爲的本節課的重點所在。而嘗試用不同的美術造型表現方式體現心中的未來則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所以充分的課前準備是上好課的必要條件,爲此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繪畫示範作品,科幻類資料、視頻等。並讓學生課前進行資料的收集,準備鉛筆,白紙,橡皮擦、蠟筆、水彩筆等繪畫工具,以便更好的完成這一次有趣的互動。根據美術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情景創設法、啓發引導法、講解分析法、並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不斷採取欣賞、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欣賞觀察,合作練習等方式自主學習和掌握本課的內容。

那麼該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我的教學目標呢?我將教學過程分爲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聽音樂引好奇在這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賀瑞斯曾說過,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興趣更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將以兒童歌曲《種太陽》來引入課題,然後提出問題“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幻想過未來呢?在你們的心中,未來是什麼樣子的?”,讓孩子們通過音樂的歌詞和討論,對今天的課題產生興趣和好奇心,爲之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看視頻談構思在這一環節講解知識,提出問題,交流討論,解決重點。我會採取欣賞、交流、觀察和思考相結合的方式,帶領學生到未來的高科技世界裏遨遊。播放視頻和圖片,展示高科技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拓展學生的想象,鼓勵他們根據自己蒐集的資料,簡單的說說自己對未來世界的幻想和看法,讓學生在欣賞分析的過程中,得到啓發。然後引導同學們欣賞教材上的範圖和老師展出的示範作品,從表現形式、材質、色彩、構思等方面進行仔細的觀察,並提出問題:“這些作品藉助哪些因素幻想出對未來的嚮往?它的構思、構圖以及色彩應用等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嗎?如果讓你去畫,你打算怎麼去表現呢?”這一環節的教學既承擔着激發興趣的任務,又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識和創作素材,讓他們對心中的未來有個更準確的想象。

三、畫未來顯個性在這一環節,學生將動手親自實踐,突破難點,體驗成功的快樂。師生共同嘗試繪製一副我心中的未來,同時老師簡單講解繪製的方法與步驟,之後讓學生分成小組,討論表現心中未來的方法及合作方案,各小組討論製作方案和合作方法後將本組的合作方法和製作方案向全班同學介紹。我播放夢幻輕鬆的背景音樂,鼓勵學生單獨或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積極動腦,有創意的用水彩筆、鉛筆、蠟筆等工具,嘗試以不同繪畫的方式表現心中的未來。在同學們繪製的過程中,我來回巡視,全面觀察學生的作品,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同時隨時表揚有創新的學生作業,做其他學生的榜樣,這樣學生們會形成你追我趕的氣氛,作品的效果和效率也會大大的提高,同時,學生們也能夠充分的體會到成功和被認可的樂趣。

四、展覽作品評優缺在這一環節評價學生作品,鼓勵學生介紹表達和欣賞評價評價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內在的潛能,促進其表現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我舉辦一個故事會,讓學生以講故事的方式展示和描述自己的創作畫面,並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推薦,並談談在這次創作中有什麼收穫和體會然後讓所有的同學作爲觀衆,從色彩、構圖、創意等方面以欣賞寬容的態度對作品進行評述。“你覺得這些作品中有哪些值得你學習地方呢?”這麼做,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也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最後老師評價:對所有的作品都進行肯定,從作品的美感、繪製方法、設計創意、合作意識等鼓勵和認可學生,同時對學生在參與美術活動中的表現給予鼓勵性評價。這樣,在課堂上,學生的每一次作業都是一次創造,就沒有對與錯,只有好和更好了。

五、總結收穫試創新在這一環節總結今天所學的內容,延伸課後知識,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們觀看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自主小結:小朋友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相信你們一定也有很多的感受,有沒有誰願意把你的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的嗎?你覺得我們還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呢?鼓勵學生課後收集科幻資料和圖片,或者一些高科技在生活中的運用的資料,進一步拓展學生對未來生活的想象。

最後我想說說這堂課的板書設計:爲了便於梳理知識,讓本堂課學習的內容簡明扼而直觀的再現在學生面前,我採用了趣味型和知識型想結合的板書:我心中的未來投影區板書區展覽區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謝謝各位老師耐心的傾聽,希望老師們多多點評,爲我今後的教學設計指出完善的方向。

篇二十七:國小美術說課稿

一、 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民美術出版社六年制國小美術第一冊,《誰畫的魚最大》

2、教學目標:

顯性目標:應知: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兩者之間的關係,知道大小是在對比中產生的。

應會:能大膽作畫,充滿畫面,畫一條大魚。

隱性目標: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3、重點:對魚造型的把握

4、難點:對主體物與次要物體大小比例的掌握

二、說教案設計依據。

1、根據愉快教學原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思維會在快樂、輕鬆、的氛圍中被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

2、根據課程理念設計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於教材中怎樣呈現,是課程內容的設計是否體現課程改革理念的重要標緻。爲此我以建構主義理念和課程改革目標爲指導,更新教材觀,打破舊教材模式,探索新的呈現教學內容模式,爲學生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打好基礎。

三、說教法和學法。

學生作爲學習的主人,具有很強的學習潛力,學習的途徑也多種多樣,所以我在達成設計、應用這一塊時,可採用多種方法。

1、將教學內容設計爲案例學習,使學生知其是什麼?瞭解材料、技法及形式特點和怎樣創造出來的。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習得主導知識和技能以及美術學習的思維方法。併成爲舉一反三的典型。

2、把教學內容設計爲問題學習,把知識設計成學習情境中問題,啓發學生思維,使學生主動探究與交流。在探討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知識、內化知識建構知識。3、把教學內容設計成項目學習,使學生在富有情趣的學習情境中學習的過程。

四、說教學程序設計。

1、聽聲音導入,再看課件,觀賞海底的各類魚。

目的是完成欣賞、評述。通過欣賞,評述對學生進行美的感染,感受熱帶魚鮮豔的色彩的美麗的花紋,形狀,外形,環境。

2、欣賞農民畫〈戲魚〉。

目的:1、是豐富欣賞內容,體現人文內涵。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美術知識、拓展審美眼界。從未鞏固知識點大小通過對比與襯托而產生。

3、魚的大與小如何凸顯這一點,讓學生知道是在對比中產生。

4、課後延伸。

讓學生不僅發現了美,還要創造美,明確大小產生於對比,以及關於魚的知識點: 部位 花紋 外形 環境 。通過教師的演示,樹立了學生學好美術的信心,爲下節課做了很好的準備。“相信你們也能做得那麼好,起到一個很好的延伸作用。

以上就是一年級美術:誰畫的魚最大 說課稿.

篇二十八:國小美術說課稿

《杯子的設計》說課方案

我所執教的這一課是人美版美術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4課,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透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潛力,瞭解設計與應用之間的關係,能對生活中常見的杯子進行功能、材料、外形等方面的分析,發現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在設計時要與使用相聯繫。啓發學生從使用角度出發,用設計的思想進行杯子的設計。

本課的教學目的是

1、透過設計製作杯子,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形象思維潛力和創造潛力,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運用瞭解得知識,設計出有個性、功能性又美觀的杯子。

教學重點是觀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設計意圖,瞭解功能與形象之間的關係。難點是運用設計意識,設計出既有實用性又有觀賞性的杯子。

《杯子的設計》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說,並沒有太大的難度,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十分強調學生的自由表現和大膽創造。同時使用了“先學後教”的理念,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主要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欣賞古代各時期的杯子,瞭解杯子的發展史,體會古代人們的設計水平。然後再把學生引到現代的杯子設計中來,體會各種各樣杯子的造型,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從常見的形象、使用的人羣、實用性等方面去想象。讓學生充分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哪怕是異想天開。並且及時地抓住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作業展評時,讓學生把作品都粘到黑板上,學生之間欣賞各自得杯子,體會創作成果帶來的樂趣。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先讓學生自己說創意,其他同學發表各自的意見,採用師生共同評價的方法進行評價,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篇二十九:國小美術說課稿

《戲劇臉譜》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戲劇臉譜》這一課,選自湘版美術教材第十一冊。本課是臉譜的欣賞與認識、製作融爲一體的綜合課,主要是對中國的傳統藝術的初步認識和模仿學習。也是對以前學過的人物肖像畫、色彩、對稱圖案等知識的綜合運用。本課共兩個課時,第一課時進行臉譜的欣賞和臉譜基本知識的學習,第二課時製作完成一張戲劇臉譜的製作。

1、教學資料

A、瞭解臉譜的起源和作用。

B、認識臉譜的形式、感受裝飾美,領悟各種造型和色彩的象徵好處。

C、瞭解臉譜的裝飾用途,打開學生的思維。

2、教學目標

透過學習,使學生初步瞭解中國戲劇臉譜的特點、樣式及有關知識;學習繪製臉譜的基本方法和步驟,臨摹或創意畫出一種臉譜樣式。提高對戲劇臉譜的欣賞潛力和表現潛力,培養熱愛民族傳統藝術的情感。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戲劇臉譜的認識與繪製。

難點:臉譜紋樣的適當設計和色彩的恰當運用。

二、教法運用

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講,由於每位同學存在的個體差異性較大,學習的資料又是平時同學們接觸較少的戲劇方面的知識,因此教師要注重每位學生的理解潛力,儘量的將各個知識點講解得淺顯易懂些,在此基礎上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要讓學生用心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變無意注意爲有意注意。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育思想,我將採用下列幾種方法進行教學:

1、音樂引入法:

學生對於傳統的開門見山式的教學方法已經產生了疲倦感。上課時先放上一段歌曲《戲說臉譜》並配以歌詞,以吸引學生對本次課的學習興趣。刺激學生大腦皮層的神經,使之到達預備興奮的狀態。

2、多媒體演示法:

國小生畢竟還處在以充分滿足視覺感官爲主的階段,因此根據學生這一生理特點,利用直觀形象的圖片、課件來持續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這時教師展示出形態各異的臉譜圖片,來滿足學生的欣賞慾望並輔助學生對於臉譜的直觀認識和了解。

3、觀察理解法:

學生觀察想象潛力的比中年級學生豐富,他們的感受潛力很強,有耐心。在觀察事物時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認識客觀世界時具有用心性、主動性。教師透過講解使學生對教學資料的認識由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由模糊到清楚,幫忙學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觀認識發展到具象的理解認識。

4、分析比較法:

學生有很強的觀察理解潛力,他們能夠分析比較出不同物象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要結合教學資料,引導學生透過細緻的觀察、比較來認識教學資料,理解教師教學意圖。

5、指導製作法:

教師要在學生充分理解教學資料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繪製京劇臉譜,但不能越俎代庖替學生選取圖樣、色彩。讓學生分組討論後選取自己喜愛的圖式來繪製。

三、學法分析

本課要讓學生了解的是中國傳統的戲劇臉譜,這本就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學科,要讓學生在短短的一節課時間裏對戲劇中的主角、臉譜的分類、不同顏色所代表的不同含義等知識都有所瞭解,光依靠教師講是根本不夠的,而且也會讓學生於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中,因此我以下面兩種方法爲主進行學法指導:

1、資料收集法:

在課前讓學生收集有關戲劇臉譜的資料,個性是關於戲劇人物的故事及故事人物性格的資料,如能收集到臉譜圖案的最好。

2、自主探究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期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個性強烈。”因此,在教學中,運用探究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潛力,訓練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在學習本課的難點——臉譜的紋樣設計這一知識點時,透過讓學生思考“用什麼樣的臉譜紋樣來突出我的作品的特點”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並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設計各式各樣的臉譜紋樣以及各種方式的臉譜構圖。

3、合作交流法

在製作臉譜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透過相互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給學生之間帶給不同的學習對象,聽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獲得的不同的知識、經驗,拓寬學生的設計製作思路,到達教學目標。但切忌小部分學生一味的模仿他人作品,鼓勵人人都有與衆不同的設計。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怎樣讓學生對本課產生學習興趣,並對美術產生一種持久的興趣,從而到達新課改所要求的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呢?預備鈴響後,我就播放一段京劇唱腔的音樂《說唱臉譜》,使學生先感受到濃郁的傳統藝術氛圍,並開始揣測本課的上課資料。上課後,我透過播放一組臉譜的圖片刺激學生的視覺,使學生對臉譜——這一我國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二)、傳承文化,開闊視野

現《課程標準》中,美術學科是人文性、藝術性、全體性的集中表現,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爲一種多元化的文化學習。整堂美術課就是在這種濃厚的傳統文化——京劇藝術氛圍中展開教學的。從音樂引入教學,以京劇樂曲貫穿課堂,到最後做一個超級鏈接,讓學生自己上網瀏覽相關網站,瞭解更多的有關臉譜的知識,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美術的熱愛。

(三)、自主學習,揮灑個性

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美術課程應個性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在課中我並沒有按照傳統教學模式傳授方法,而是先讓學生們在課前先蒐集一些關於臉譜方面的基本常識,然後在教學中讓學生透過觀察、領悟、小組討論的方式,大膽推測臉譜的製作過程,真善美和發揮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潛力。再透過新身實踐,讓學生對製作方法提出質疑,例:“我該怎樣畫臉譜?”“如何分割臉部呢?”“分割好以後如何上色?”。他們所提出的這些問題恰恰就是本課需要解決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本課的關鍵部分。這些問題讓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後進行嘗試操作,教師再適時地加以引導,歸納並總結出那種是比較合理的製作方式,但並不否定其他可行的製作方法。同時也引導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審美觀製作他們自己認爲有特點的臉譜形象。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教師主要引導,提高學生創新潛力這課改理念。

(四)、多維評價,促進發展

既然是一個發揮主體性和創造性的課堂,那麼多維性、多級性評價就成了促進學生髮展的一個手段。因此,評價標準應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體現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來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潛力的作用。如學生自評“我畫得還不錯咧!”、“我畫得比以前的作品好了!”,教師用“不錯,很漂亮。”“有特點,繼續堅持!”“不如貼到展示板上給大家看看吧!”等。本課的評價貫穿課堂始終,從學生學,到作業成品的完成都以一種鼓勵的、用心的態度、發展的眼光去評價不同學生。由此讓學生獲得成功後的愉悅,進而對美術產生持久的、長遠的興趣。

(五)、多元整合,全面發展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本課將美術與音樂、美術與表演藝術、美術與傳統文化、美術與信息科技進行整合,充分體現了美術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從而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提高了審美的潛力、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六)、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科學精練地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先要整體表揚學生的創新精神;其次要求學生在課後將製作完成後的作品進行互相欣賞,從而到達取長補短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能夠在活動課中透過短劇表演來展示創作成果,從而將課堂評價延伸至課外,這樣既使評價更加的生動,又不乏激勵學生大膽創造的熱情。

(七)、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爲四個部分:課題、臉譜構成及特點、製作步驟和展示區。

篇三十:國小美術說課稿

國小美術說課稿:《裝飾瓶》美術說課稿範例

我說課的題目是《裝飾瓶(一)》,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課堂評價這四個方應對這堂課進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學資料:本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第三冊第十一課,是一節繪畫創作課。本節課的主要資料是透過遊戲的形式去了解瓶子的形狀,顏色等特點,並結合自己的審美情趣,把自己的裝飾瓶子的想法畫在紙上,並設計出色彩,圖案等,爲下節課做準備。

2,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初步培養了學生的設計意識,對學生的實踐,探索,動手製作潛力的培養起了重要的作用,爲以後加強學生創造潛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感悟,美化,想像生活作了較好的鋪墊。3,教學目標: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我確定本節課要到達以下幾個目標:A,認知目標:透過啓發引導,讓學生產生對瓶子的裝飾意識,瞭解瓶子裝飾的手段與方法,並能用一些設計加工方法進行加工設計,在設計中體驗創造的樂趣。B,潛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設計潛力,並能對藝術作品進行簡單的點評。C,審美目標:透過學習,使學生們能夠保護環境,熱愛生活,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審美潛力。

4,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在紙上能設計多種方法對瓶子進行裝飾,培養學生想象力,設計潛力,並瞭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難點:引導學生透過對瓶子的不同角度的觀察,感悟,想象,培養裝飾意識,能夠學會運用巧妙的手段進行描繪裝飾,並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課前準備:多媒體,裝飾瓶範作,各種瓶子和繪畫工具等。

6,課時:一課時

(二)教法和學法分析

教法: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實踐操作爲主線”的教育思

想,根據國小二年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我將採用遊戲導入法教學,即先用課件播放各種各樣的裝飾瓶,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勾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對本課所學資料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後欣賞觀看教師準備的資料,進一步對所學資料加以認識,接下來,教師和學生一齊探討研究,並讓學生操作實踐,增加學生理性認識,進一步突出本課重點和難點。

學法:遵循“學爲主體”的思想,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及時提問,做到學與練相結合,領悟到重點和難點,發現不足及時改正,養成刻苦鑽研,認真細緻的學習態度。

(三)教學過程的設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以下的步驟:

1,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教師出示課件,屏幕中播放“裝飾瓶模特秀”,教師過渡談話:“看,這些瓶子多搞笑,多漂亮。”讓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裝飾瓶,之後教師提出讓我們這堂課也來舉行一個裝飾瓶模特秀,這樣能夠導入課文,引出課題,之後教師引導談話,這些瓶子不但好看,而且實用,讓大家想想有它有那些實用的地方,學生透過觀察很快明白能夠用來裝飾房間,教室等,這樣引起了學生想學的興趣,之後老師繼續激趣談話:“要做一個漂亮的裝飾瓶並不難,大家都能學會,但大家做時要細心,認真,這樣,作出來的瓶子才美觀。”這樣既樹立大家“我能學會”的信心,又提醒了一些粗心大意,馬馬虎虎的學生注意克服自己的缺點。

2,生活感悟,拓展經驗

利用課件播放人們在生活中亂丟,亂拋瓶子,污染環境的現象,啓發學生能夠把這些瓶子收集起來,進行想象,設計,創造,就能夠把廢舊物品變成一件藝術品,能夠用來美化我們的環境。屏幕上播放博物館,家庭中,展覽館裏的裝飾瓶,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然後,一齊來欣賞,瞭解書中和老師準備的有關瓶子的圖片,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它們的特點。這樣學生就更進一步瞭解了課本上的要求,對所學資料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3,綜合實踐,構成認知

教師出示多隻不同形狀的瓶子,讓學生了解瓶子的造型,結構,質地和種類,從內到外,從上到下讓學生認識瓶子,瞭解瓶子的透明和不透明,粗糙和光滑,讓學生研究討論能夠用什麼材料進行裝飾,小組研究討論,教師總結能夠用套,纏,兩瓶相拼等方法,材料能夠用色紙,毛線,色水,橡皮泥等。教師告訴學生一些小技巧,纏毛線時爲防止滑落能夠先纏一層雙面膠。在瓶體上作畫時先塗一層肥皂水,這樣有利於着色,並讓學生交流自己所明白的技巧。

4,研究探索,創造表現

美術創作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過程,它要求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產生獨特的想象並把他表達出來,所以我採用讓學生髮揮個性思維,互相合作的方法來創作,先說自己的構思,再交流討論,聽取修改意見,最後,在紙上畫出自己的裝飾設計方案。這樣不僅僅有助於解決製作過程中的問題,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創作過程中,我會放輕音樂,因爲國小階段學生形象思維發達,美術與音樂相結合是促進右腦發展的最好選取。

5,評價欣賞,提高審美

我會收起幾幅學生作品,好,中,差各一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點評:作品顏色是否搭配,設計的造型是否適宜,比例是否協調。,優秀的作品及時表揚,不理想的作品點出不足,然後讓學生自己修改,並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作業中注意克服這些缺點。

(四):課堂評價

本節課對於培養學生設計,實踐,創作意識是有益的,學生對裝飾瓶抱有極大的好奇心,能激發學生的靈感,培養學生個性,但對二年級學生來說,要求不能太高,要放手讓他們做,這樣,有益於學生情趣的培養,凸現學生的個性與風格。本課還有助於學生養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

篇三十一:國小美術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號考生,這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請先允許我將本課的課題寫上去。

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是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然後是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準備以及教學過程,最後是板書的設計說明。

一、教材分析

《》是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年級冊第課的課程資料。新課標推薦美術教師對新教材要構成單元意識,這將有助於我們擁有系統的教學思維,擺脫教材的禁錮,本課連同第課的《》、第課《》以及前面的第課《》、第課《》、第課《》一道構成了本學期美術課程中設計*應用領域的一個較完整的單元。(蔬菜和水果是學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無論是從蔬果的外形還是色彩,以(及各部分的組成都是心中有數的,這些材料便於收集和整理,所以在造型表現的時候十分容易再次表現出來。)在年級設置本課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審美價值,本課在教材中起了一)

個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和教師一樣,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交往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爲教學中的主體,在學習各種課程之前,學生對客觀自然界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事物已經構成了自己的看法,構建了超多樸素的概念。因此,教學務必貼合孩子的天性和身心發展的規

律。我將學生的狀況分析如下:年級的孩子好問、好動、好奇心強,他們有較強的表現慾望,有及豐富的想象潛力。但他們的觀察潛力、動手潛力、探索潛力和表現潛力以及和他人合作的潛力相對較弱。教師就應創設一個相對平衡、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課程教學中敢說、剛講、敢做,勇於表現自我。

三、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根據第一階段設計*應用領域的學習要求,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素材,透過看看、想想、做做的方法來簡單體驗設計製作的樂趣,並結合我校的學生實際狀況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首先是明白蔬果的名稱和特點,懂得粗淺的蔬果知識,並採集有關蔬果的材料。

然後是能夠利用蔬果材料進行設計、製作,使它成爲搞笑的新形象、新動物的形象。發現不同材質的美。提高他們的審美潛力和鑑賞潛力。

第三個是情感方面的培養,體驗蔬果造型設計製作中的樂趣,能夠在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延續對美術的持久興趣。提高自身的美術素養。

四、教學重點

用心對教材分析,爲本堂課的課堂教學能夠到達最優化,我將教學的重點確定爲:將收

集到的蔬菜水果想象成動物的某一個部分,用拼接或串聯的方法將蔬菜水果組成各種不同的動物。

五、教學難點

由於本課的可塑性較強,有太多的不可預見想和生成性,所以我將教學難點確定爲:能夠與衆不同的想象,找到適合自己的製作方法,完成一件獨具特色和品位的作品。

六、教學方法

教師的作用首先就是一個導向作用,美術課程標準提出,在教學過程中用各種生動搞笑的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講究素質教育的這天,教育不止在傳授,更在尊重和激勵,因此我選取情境教學法和演示法爲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設計製作的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能夠主動參與到的教學活動中來。美術課程標準還強調,加強師生關係,既要重視教師的教,還要重視學生的學。倡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對話。結合我校年級學生的實際,我將學習方法確定爲:以感受、觀察、體驗爲重點,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到達本堂課的教學目的。

七、教學準備

美術課作爲一項操作性較強的課程,我們教師的教學準備就顯得個性的重要,學生的準

備也十分重要。常言說得好,“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那麼要展開有效的教學,這一堂課教師首先要和學生一齊熟悉一下課本的資料,將我們

課堂上所需要的材料進行一些收集的推薦。除了必要的畫具外,教師還要準備一個短小的多媒體課件,裏邊包含音樂、圖片等進行引導學生,進入到我們美術教學情境中。

那麼學生就應準備寫什麼呢?首先是必備的畫具,然後,推薦同學到自己家的廚房找

一找,蒐集一些自己喜歡的蔬菜和水果。也能夠到網上搜集一些資料,因爲興趣纔是他們的

。第一任老師。

八、教學過程

鑑於如上分析,我將我的教學過程作如下設計。

(1)第一個階段首先是組織教學階段,在這個階段我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因爲待會兒我們要進行小組合作製作設計,幫忙學生整理好帶來的材料,檢查學生的準備狀況。

(2)之後是情景設置,素材導入階段。來感受的視覺之美。我將自己設計製作的一件

展示在他們面前。用比較直觀的方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請同學們看一下,這上面有一個的造型,”這樣很容易引起同學的樂趣,他們肯定會好奇。那麼在這個階段之後呢,我就告訴同學們“其實有更多精彩的設計,請看大屏幕。”這個時候即出現大屏幕上的一些圖片,讓同學們看一下別人設計的。讓他們先有一個情景,他們就能更容易的融入到學習氛圍中來。

(3)第三個階段講授新課探索新知,鑑賞製作的形式之美、色彩之美、造型之美,讓同學們將自己帶來的進行設計、小組討論、鑑賞他們的材料、分析他們的材料,看這些材料適合做些什麼。那麼學生就能夠根據各自材料的外形色彩選取適合的部分來進行利用。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教師了。教師要引導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教給他們製作的方法。這個時候出示課件,可見裏面涉及這樣的製作流程。首先是材料,然後是製作的工藝、流程,讓孩子能夠一目瞭然的,在短時間內學到這個方法。因爲課堂是要講求效率的,我們不能用太多的時間浪費到教師的課件中,讓我們的學生主動去尋求方法。

在這個時候,教師還就應把板書寫在上面,因爲這是重點部分,那就是方法的傳授,所

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個時候學生就明確了他們要使用的是哪些方法,這樣十分直觀。

(4)第四階段,要求學生髮揮想象、嘗試創作,注重自己的個性,創造的這些動物的造型之美。讓它體現孩子的個性,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個性生成,不能一堂課之後出現的作品是一個樣貌,這樣的話就是一堂失敗的美術課。那麼在這個階段要播放課件中歡快的兒童音樂,讓他們在音樂的氛圍中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樣的話他們會十分的愉快,這樣能夠延續他們在學習美術時的興趣。

(5)最後一個階段,孩子在製作過程中就是一個動態評價的階段。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

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麼地方製作的棒?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潛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用心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潛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6)課堂小結擴展延伸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

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更漂亮的XX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書的設計圍繞着突出重點展開。

總之,本節課透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用心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潛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潛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必須會事半功倍。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篇三十二:國小美術說課稿

《植物寫生》說課稿——人美版四年級美術(下)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這天我說課的資料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人美版第8冊第1課《植物寫生》。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學習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植物寫生》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初步認識線條、形狀、色彩與肌理等造型元素,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透過觀察、繪畫、製作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激發豐富的想象,喚起創造的慾望。

本課是該套教材中線條系列的資料之一,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植物充滿了豐富的線條,便於學生對細部的觀察和刻畫。由於植物與學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許多學生家裏都養植物,讓學生感受植物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色彩豐富,體驗植物帶給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同時,透過查詢有關資料,瞭解植物的名稱,特點作用等,自然地滲透科學知識,提高學生綜合學習的潛力。由此我制定瞭如下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透過學習瞭解植物的種類和生長特點,學習用線表現植物特徵及其前後關係。

2、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3、技能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潛力、線造型潛力和綜合學習潛力。

學習重點:

瞭解植物的種類和生長特點,學習用線條表現植物的方法。

學習難點:

如何運用線條表現植物的前後關係和不同姿態。

二、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透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透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用心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學習過程:

(一)設疑自探

1.談話導入

公園、植物園裏、花壇裏、我們的家裏,都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葉旺盛、千姿百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豐富的色彩。(出示課題)

2.課件展示各種植物圖片,提出問題,學生分組探究。

①你喜歡這些植物嗎?你明白它們各叫什麼名字、有什麼作用嗎?

②你明白一些植物的寓意嗎?

③這些植物的葉子有什麼特點每片葉子有區別嗎

(二)解疑和探

1.請幾位學生說說討論結果。

2.觀察教室中的植物。

提問:你觀察到植物的葉子(花)有什麼不同?(結合書中的圖片)

透過欣賞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葉子有前後遮擋、有大有小,不同角度看到的葉子形態上有所不同……

3.欣賞美術作品:賴少其的中國畫《君子蘭》。

提出問題:

畫家抓住了植物的哪些特徵進行表現的作品表現出畫家的什麼情感

小組和作探究,初步感受畫家如何用豐富的線:如疏密、長短、曲直、穿插等變化,表現出植物的形態特點及自己的情感。4.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教材上的幾幅學生作業。師:教材上的學生作業哪部分畫得好?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認識不同角度的花和葉形狀各有不同。師:這些孩子的畫對你有哪些啓發呢?

生:表現形式能夠是刮畫、國畫、線描、等等。

生:畫的時候注意線條的前後穿插。

引導學生認識在繪畫中,植物的前後關係能夠用虛實變化、大小變化、粗細變化、穿插變化。

(三)質疑再探選取幾種植物提出問題。

(1)說一說,所觀察的植物的生長特點。(2)不同角度的花和葉各有什麼不同?(3)植物的前後關係如何表現?

請學生進行分析特徵、姿態,培養正確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先觀察它們的全貌,說出它們的特徵。糾正那種上來只看植物細節的錯誤方法

(四)拓展運用

1.說一說畫植物寫生應注意什麼?

2.教師在黑板上簡單演示植物寫生方法,畫兩幅,一幅前後關係處理得當,一幅前後關係混亂的兩幅植物寫生圖。引導學生鞏固剛纔所學的知識,進一步認識如何用線表現植物的前後關係和不同姿態

四、板書設計:

1、植物寫生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課題、基本特徵示意圖和展示區。這樣的板書設計直觀明瞭、貼閤兒童的認知特點,又體現本課教學資料,突出重點,對本課教學也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以上是我對《植物寫生》一課的整體構思,懇請各位專家指正。謝謝!

篇三十三:國小美術說課稿

《主體與背景》說課稿

(課件)各位老師:大家好!(課件)我說課的資料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四年級下冊

《主體與背景》一課。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國小美術四年級教材第四課,透過學習,讓同學們瞭解,繪畫過程中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係,感受相同主體、不同背景或不同主體、相同背景的畫面給人的不同感受。學生在繪畫過程中正確處理畫面

資料的關係,清晰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二、學生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生活感受潛力較強,隨着他們洞察力的逐步加強,很多學生願意透過畫面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但由於畫面中的關係處理混亂,作品得不到大家的共鳴,而本課教學資料就是教給他們如何處理畫面中各部分的關係

三、教育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提高視覺感受潛力,運用語言、文字和形體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透過對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製作過程的探索及體驗,發展藝術感知潛力和造型表現潛力。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欣賞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產生的不同效果,體會認識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係。嘗試利用繪畫形式表現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係。

方法與過程:在看、猜、比、談的知識探究過程中,逐步認識主體與背景的關係,能在繪畫中應用,突出表現思想主旨,使畫面生動,主題突出。

情感態度價值觀:用心主動參與和同學們之間的交流活動,表達內心的感受。

五、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理解藝術創作中主體與背景之間的相互關係。我精心製作了三組能準確說明主體與背景關係的課件,利用猜一猜,比一比,談一談的方法,使學生逐步明白畫面內部的關係,以及它們之間相互說明相互影響的作用。

2、深入理解居畫面“次要地位”的背景在作品中的作用。

六、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首先(出示課件)讓同學們一齊欣賞主題突出的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縴夫》,透過問題:“想一想畫面反映了什麼主體是誰”隨着問題的深入,結構逐步清晰,使學生了解一幅作品是由主體和背景兩大部分組成。

在這一環節中,雖然圖片也能看出關係,但使用多媒體能夠使畫面更接近原作,克服書籍或圖片在影印過程中色彩失真,模糊不清的弊端。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名畫的魅力。

(二):講授新課

1.認識主體與背景的關係:

要想認清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係,只看畫面總覺得領會得不夠深刻,正是如此,我利用信息技術把結果變成了過程,並在過程中使用了能激發興趣的猜謎法,(播放課件-----劉翔出現)一般思維下,劉翔必須是在參加比賽,我卻明知故問,他爲什麼跑,我不急於公佈結果,繼續看畫面,一隻大老虎出此刻遠處,同學們哭笑不得,原先是被老虎嚇得跑這麼快。繼續播放課件,劉翔又出現了,我用激將法再讓他們猜,有了教訓,學生的思路大開,結果也是五花八門。

這一環節在多媒體的使用上,不僅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對學生的發散思維進行了訓練,爲學生帶給展示其創造性思維潛力的機會,幫忙他們開闊思路,豐富想象,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結果學生深切體會到相同主體不同背景的畫面,背景對主體的說明關係。學生興趣濃厚,寓教於樂。

2.理解背景在畫面中的作用

那麼背景究竟要刻畫到哪種程度最好呢播放三組圖片課件並進行比較。(播放一):無背景與有背景進行比較,可得出結論:豐富畫面;(播放二):兩幅背景完全不同主題相同的畫面進行比較,可得出結論:改變資料;(播放三):對兩幅背景渲染程度不同的作品進行比較,可得出結論:渲染氣氛。

透過以上對畫面的逐步認識學生已經懂得,背景並不是可有可無,無足輕重,而是對主題的表達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本環節課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欣賞比較的廣度和深度,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更加透徹。

3.與大師應對面

引導欣賞大師的作品(播放課件欣賞第一組作品),這幾幅作品分別給人什麼感受透過比較討論,學習大師在運用不同顏色的背景襯托相同主體時,畫面呈現出一天中早中晚的不同時間變化。(播放課件欣賞第二組作品)透過比較討論談出感受,在運用不同顏色的背景襯托相同主體時,畫面呈現出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變化。

在與大師應對面這一環節中,課件的使用學生的信息量大大增加,開闊了眼界。利用課件欣賞名畫,畫面清晰,學生感受之後,與大師的創作極易產生共鳴。

4.主體對背景的反作用

先欣賞三幅主體不同背景相同的圖片(播放課件),透過觀察主體進行想象背景是什麼由此得出背景雖

相同,但主體物不同,聯想後的結果也不相同。

課件的使用使比較更加清晰起來。本環節又一次對學生的發散思維進行了訓練,透過對主體事物的聯想,想象出背景會是什麼,想象的過程中體會到主體對背景的反作用。

(三).自由創作教師輔導

1.欣賞作品:課本P7學生作品

2.結組創作:一般狀況下使用的創作媒材但是是一些生活中的普通材料,而本課爲使學生縮短創作時間,儘早表達感受,我爲學生準備了創作素材網,(播放課件)這給他們在短時間內進行反覆創作帶給了極大的空間。

(四):作業展示、評價

作品完成後,我利用廣播教學進行作品展示,同學們只要坐在自己的電腦前就能師生共同觀看一幅作品,觀看清晰,課堂秩序好,大家賞評起來方便,明確。(播放課件)

(五):板書設計。

七:實效分析

本課我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學生深入的理解了主體與背景之間的相互關係。但由於新授部分設計講解的比較深入,以至佔用了相當長的時間,留給學生創作的時間較少,這是在今後的課程設計時重點協調的方面。

篇三十四:國小美術說課稿

人教版國小美術說課稿(一)

《小鳥的家》是人教版第5冊第6課。本課教材屬於“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其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用粉畫顏料、吹塑紙等多種材料和拓印的手段,讓學生體驗造型的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

粉印版畫是用不透明的粉質顏料來套印版畫,顏色厚重,具有較強的覆蓋性,因此在印刷時可以先印重色,後印淺色。在講到畫面色彩搭配時,提醒學生回憶第8課“風景色彩畫”中講到的“色彩的明度對比和冷暖對比”.粉印版畫學生從沒接觸過,而本課後面“快樂的小鳥”、“有趣的臉譜”、“美麗的瓶花”這幾節課又都是屬於版畫類(有脫膠版畫和吹塑紙版畫),那麼,要上好這一節課就顯得尤其重要,可以說這是一節“承前啓後”的課。而教參中本課只設1課時,我認爲這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因此,根據學情的需要,我把它改爲2個課時。

根據《課標》提出的目標,本課教材的特點,聯繫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思維的特點,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1、 知識目標:讓學生關注小鳥和它的家,並能學會用粉印版畫的方法表現他們。

2、 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學習能力;透過開放式的小組討論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集體榮譽感和競爭意識。

3、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小鳥的錄象,感受母愛的偉大,感受祖國大自然的美,從而喚起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通過粉印版畫的製作,讓學生感受藝術表現形式的美感及與生活美之間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粉印版畫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用粉印版畫的方法把小鳥的結構形態及鳥窩生動有趣地表現出來。

二、 說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特點的需要,本課我採取了情境法、啓發式教學法、賞析教學法、演示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1.情境教學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爲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並通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才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下有效地進行學習。教學本課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融形、聲、畫爲一體的優美的教學情境,擴大學生視野,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鬆的教學情境,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學得興趣盎然,教師則只在關鍵之處作出精要的點撥或總結。這樣,學生就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自主高效地掌握了新知。

2. 引導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適合於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因此,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我注意引導他們感受藝術的形式美感,藝術與生活、藝術與環境的關係。

3.賞析教學法:賞析、品味祖國優秀的美術作品,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提高學生對藝術美的鑑賞能力。

三、 說學法

1.探究法: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則誘發探索。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要重要。因此,我把質疑、釋疑作爲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抓住教學中的疑點和難點,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啓發性的問題:“你知道這是怎麼畫出來的嗎?”等,啓發鼓勵學生思考探索,大膽想象,各抒己見,逐步解疑。引導他們在親身體驗中探求新知。體驗到喜獲知識,邁向成功的歡樂,進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

2. 自學嘗試法: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也曾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而是不會學習的人。”一個人如果不具備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那麼他將再也無法生存和發展,更難以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說,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時代的需要,是美術教學改革的需要。因此,在講到粉印版畫的製作時,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學,大膽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鼓勵他們說說、談談、畫畫,動腦、動口、動手,自己學會思維,學會分析,學會表達,不斷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3. 合作學習法:我們培養的是跨世紀的人才,他們除了自身要努力學習、勇於創新外,還必須具備真誠的態度、開朗的性格及善於與人合作的精神。能夠處理好與他人的協作關係,集衆人之智慧取長補短,是跨世紀優秀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給學生提供較多的討論、交流的機會,讓他們集思廣益、相互切磋,在知識方面相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互相借鑑。

四、 說教學程序

爲了突出教學重點,貫徹落實課程標準,我按照審美激趣、賞析探究、練習感悟、評價提高四個環節來設計這節課;還根據學情,將學生分爲8個組,每組6―7人,設有一個小組長。組長負責做好小組記錄和記分工作。下課前,將小組的分數統計,得分高的組會得到大家的表揚。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意 圖

(一) 審美激趣

1、 創設情境:在輕音樂聲中,我讓學生輕輕的閉上眼睛,接着把音樂換成森林裏鳥鳴的樂曲。“讓我們用心來感覺,用耳朵去”看“,呆會兒,請大家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2、 在音樂漸漸的由小變大時,我也讓學生漫漫的睜開眼睛。這時學生也七嘴八舌的說開了:看到了小鳥、森林、天空等。

板書課題:小鳥的家

3、 教師引導提問:播放有關小鳥生活記錄的課件,適時的放一些特寫鏡頭讓學生觀察,並不時的問學生:你看到了什麼?這小鳥的嘴是怎樣的?它們有什麼特點?

小組內討論並回答,小組長作好記錄。(引導學生從外形、羽毛、色彩、鳥窩等去觀察、討論)4、 引導學生聯繫自然科知識,分析小鳥與森林的關係(食物鏈之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二) 賞析探究

1、欣賞幾幅有關小鳥的家的美術作品(課件演示),讓學生分辨作品的種類(國畫、油畫、剪紙、粉印版畫)及不同的構圖所帶來的形式美感,能用簡短的語言描述對作品的感受。

2、指出粉印版畫這幅作品(每個小組中都有一幅,便於學生觀察)問學生:你知道這是怎麼畫出來的嗎?引導學生在紙上試一試,找出正確的製作步驟。

3、小組內試着合作一張粉印版畫,注意表現出小鳥的神態特徵、母子之間的親密關係、色彩的冷暖對比、鳥窩的多種表現形式。

(三) 練習感悟:每人制作一張粉印版畫的作品,引導學生注意用各種線條來表現鳥窩的機理效果。不斷的運用一些鼓勵性及強的語言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此時,教師只是一位積極的引導者。

(四) 評價提高

將學生作業全部在黑板上展貼,學生之間互評,引導學生從色彩、構圖、小鳥形態、等方面去評價。

(五) 評選出本課優秀小組及先進個人

(1)在音樂聲中,學生如臨其境,觸“境”生情,引起學生們情感上的反響和共鳴。學生愉快的心情馬上高漲起來。

(2)電腦多媒體的優勢在於視聽結合、聲圖並茂。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會持續長久。

(3)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習慣的培養,鼓勵獨到性和多樣性,教師不是把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問題結論強加給學生,而是啓發學生自己思考去得出結論。

(4)綜合自然科知識,融會貫通,使學生能靈活運用各學科的知識,增強其環保意識。

(5)初步感知作品藝術美與生活美,激起學生藝術表現的慾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6)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7)深入感知階段,強調感悟和創造意識,培養學生在感悟中愛美、審美的情趣。

(8)使學生學會用藝術的眼光去品、審,發現自己與他人作品中的閃光點,提高他們對作品的欣賞能力。

(9)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競爭意識。

五、 說板書設計

美術課要突出 “美”的原則,因此在板書設計上,我力求簡潔、形象,並充分體現課文重點。

小 鳥的 家

粉印版畫的製作步驟:

1、 制模版

2、將模版與印紙重 疊,固定

3、上色、印

人教版國小美術說課稿(二)

一 、教材分析:

這節課我所執教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美術第二冊第八課《獅子大王》。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裏面的內容。這一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剪、貼、撕、畫的基本技能基礎上來學習的。本節課通過展示自然界中獅子的形象,各種以獅子爲題材的作品,引導學生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抓住動物的特點,在表現過程中突出動物的特點,從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抓住特點,掌握突出表現動物特點的方法是後續學習第九課《可愛的動物》和第十課《介紹我的玩具》這兩課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學好這一課的知識是學習後兩課的基礎。

本冊教材的重點之一是,認識常用的色彩及形狀,體驗不同的媒材,不同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貼、畫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引導學生利用觀察比較方法抓住動物的特點,在表現過程中突出動物的特點用不同的材料撕、剪、貼、畫等方法進行創作,表現自己的想法。可見本課在本冊中的重要位置。基於對教材的上述理解,確定如下教學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抓住獅子的特點,並能夠進行創造性的表現特點。

難點:獅子頭部特徵的表現。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本課學習,初步瞭解如何利用觀察、比較方法抓住獅子五官特點,以及突出表現獅子五官特點。

2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觀察、欣賞獅子及其藝術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創新的能力。

3 、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畫畫、做做、演演獅子的形象,引導學生體驗學習美術的樂趣,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二 、教學準備

獅子“吼”的錄音,獅子、猞猁、小熊貓的圖片,表現獅子的藝術品,範作,手提袋,舊報紙,彩紙等。

三 、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的‘教’要立足於學生的‘學’使每位學生堅信自己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的‘學點’”.幫助他們在學習美術中去發現自己學習能力的學點“閃光點”,從而爲他們在以後的學習中樹立信心,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做好鋪墊。因此,我結合一年級學生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分散的特點以及本課的特點,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 、爲了更好的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如下四個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新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動力之一。”課的一開始,我用猜謎語和聽獅子“吼”的聲音引出課題。通過聽―憶―看―說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喚起學生對獅子已有的記憶和認知,使學生感受體驗獅子大王的兇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強烈的學習動機,營造輕鬆活潑的學習氛圍,爲下一步教學環節的展開做好了鋪墊。

(二)、分析自然界中獅子的特徵

教師出示自然界中獅子圖片,提出問題:獅子一家中誰最具有大王的特點?它的突出特點是什麼?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抓住雄獅子長着鬃毛這一特徵。所以,雄獅子在獅子一家中最具有大王的特點。它的突出特點是頭部長着鬃毛。然後,教師出示一組圖片:雄獅子、猞猁、熊貓。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觀察、比較、分析,獅子大王與猞猁、小熊貓比五官上有什麼特點?在前面利用了觀察、比較方法的基礎上,在教師適時引導下,準確地歸概括出:獅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圓,六個特點。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在於引導學生利用觀察、比較方法分析雄獅子特徵,培養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三 、分析藝術作品中獅子五官的突出表現

新課程理念強調,美術學科要注重於其他學科的聯繫,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繫的聯繫。美術教學也是文化教學。這一環節我利用中國傳統的獅子形象,以北京故宮門前的銅鑄獅子和民間藝人雕刻的石獅子爲例,讓學生感受藝術家是如何抓住特點創作、怎樣突出表現特點。學生通過對藝術作品獅子的觀察、比較、分析的過程中總結出藝術做品中獅子的嘴巴比真實的還大,露出的牙齒更尖利等。

解決教學難點。增加了美術文化的含量。通過對藝術家作品的觀察、分析,自然的把學生帶入到深層次的思維空間,在學生觀察、對比、發現的過程中,不僅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有所提高,而且體驗了探究的快樂,得到了心裏滿足,從而進一步激發出學習的熱情。

四 、分析學生優秀作業和學生範作中獅子的表現《美術新課程標準》爲美術教學活動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不同材料,探索各種造型方法,不僅關注學生藝術作業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造型?表現’活動中參與探索的過程。”這一環節,教師根據這一要求引導學生分析小朋友優秀作業中的獅子大王的表現方法;分析學生優秀作業是怎樣突出表現獅子五官特點的;分析小朋友的手工作業是用什麼材料製做的以及製作步驟。

人教版國小美術說課稿(三)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迷彩服》。《迷彩服》是人教版國小美術三年級下冊第六課。它主要是通過對動物的基本認識和對花紋、圖案的觀察進行聯想,經過剪、貼、畫等各種方法爲動物們創造出各具特色絢麗的服裝。

《迷彩服》這一課是屬於3年級學段的學習領域中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的這一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形、色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觀看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一看,畫一畫,做一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逐步培養國小中年級學生的動眼、動腦、動口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想象,充分表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動物和愛好,以此來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教學本課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收集不同類型所需要的材料

2、能通過觀察,充分展開想象,用學過的各種手法(如繪畫、拼貼等)將收集到的材料爲動物們穿上絢麗的迷彩服。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本課內容和國小中年級學生心理特點,我把如何利用學到的各種手法將收集到的材料爲動物穿上絢麗的迷彩服爲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我把如何利用不同的製作方法爲動物們穿上絢麗的迷彩服並塗上不同的顏色作爲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本課我堅持以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相互原則。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評比表揚法”和“演示法”等教學方法。

在學法上我採用“觀察”、“聯想”、“設計”、“評價”、“拓展”的幾個環節來完成本課。

教具學具準備:

準備多媒體出示動物圖畫,森林裏的景物。(教師)油畫棒、水彩筆、彩色卡紙、動物形狀、毛線和剪刀。(學生)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五個環節進行。

(一)觀察

1、導入

孩子們對一些新穎的物體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和對一些動物的喜愛非常熱心,爲了使學生快速走進課堂中,我設計了這樣的語言導入:

“小朋友們,快來呀!森林裏要舉辦一場動物聯歡會,小動物們都想穿上一件新穎,別緻的迷彩服參加聯歡會。動物們高興極了,但是它們有些擔心:誰來爲它們設計製作服裝呢?”我想你們一定會願意幫助它們嗎?我想你們一定不會讓它們失望的。()(引出課題:迷彩服)2、在大家設計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動物身上的花紋都有哪些特點?這時我用多媒體顯示動物圖像讓學生觀察動物。說說哪些動物是由點。線。面組成的。(課件展示豹子。斑點狗)。剛剛是以一組不同的漂亮的點組成的動物花紋,(斑馬)這一組是由流暢的線條組成的,大家看看最後一組圖片有什麼規律?(奶牛)是由塊組成的,也就是不規則的面。教師總結:動物身上的花紋是由點。線。面組成的。

(二)聯想

看完動物的花紋後再來欣賞一下作品:打開課本上的圖片,討論一下,這些作品是如何表現的?同時找出動物身上哪些是由點、線、面組成的,(分四人爲一組討論,說出點、線、面的圖片)口頭表揚觀察仔細的的學生。接下來過度提問:老師這裏有一種給動物們裝上漂亮衣服的特別方法,非常簡單,你們想學嗎?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提問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勤動腦、動口說出自己的想法共同交流,並在交流中獲得各種適合的製作方法來設計一套絢麗的迷彩服,以此進一步的培養學生勤於動腦、動手的良好習慣。

(三)動手製作

教師板書示範步驟:1、用紙對摺。2、一邊畫動物的斑紋,一邊剪出動物的外形。3合上後便可以剪出(魚的外形)。

老師還幫動物們設計幾套迷彩服,舉例說說蝴蝶和斑馬它們的主色調(五彩色和黑白色)。

同學們,我們的小動物已經等不及了,你們馬上用你們的小巧手爲它們設計不同的迷彩服,可以直接畫(點、線、面),也可以用老師剛纔講的方法或者用手中的材料拼貼在動物的身上(學生討論任選一種)學生開始製作,教師巡迴輔導:1、利用不同的材料勾畫出不同的外形。2、繪畫的學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3、製作的學生要注意動物的大小,用過的廢紙不要隨地扔。

(四)作品評價

分組評價(自評、學生評、老師評),最後,每組選一副漂亮的“迷彩服”粘貼黑板上,動物有了漂亮的迷彩服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五)拓展

大家幫小動物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它們一定會感謝你們的。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懂得了什麼?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怎樣對待這些動物們呢?將你這節課上學到的本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桌布、衣服 會有什麼我們意想不到的結果呢?回去試試看吧!

五、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是體現在製作作品所需要的材料和製作的步驟,這樣讓學生一看就明白所需要的材料和製作的先後步驟。我的設計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篇三十五:國小美術說課稿

第一部分: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本課是《義務教育美術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第七課《小掛飾》,其課型爲綜合·探索練習。這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一種造型表現上的飛躍。它既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二)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學習初步瞭解小掛飾的製作方法。技能目標:較熟練安全地使用工具並對各種廢舊材料進行簡單的組合和裝飾。情感目標:增強學生與他人的感情紐帶關係,培養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並感受裝飾物的美。

(三)教學重點、難點本課的重點我把它定位在學生能否始終保持學習過程的自覺性、趣味性,保持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創造慾望。而難點爲用不同材質的小掛飾串聯方法的掌握。

第二部分:教法、學法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爲直觀動作性思維,爲了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教師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樣性。

第三部分: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各種材質的小掛飾以及供學生欣賞的圖片。

學生準備:各種彩色紙、鈕釦、吸管等生活中常見的廢舊材料以及剪刀、雙面膠、針線等工具材料。第四部分:教學程序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堂上我實行了開放式教學,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積極生動地參與。

(一)導入1設疑:上課一開始,教師先對學生說:“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漂亮的東西,你們想不想看看?”2激趣:把小掛飾掛在黑板上,問:“好看嗎?老師這兒還有呢。”3揭題。

板書課題:“小掛飾”

(二)新授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得讓他們通過觀察探討、自主嘗試、自主感悟、自主質疑等實踐活動實現自我的發展。1研究探討,自主感悟。出示課題後,開始教學的新授部分。2欣賞圖片,拓展思維。看過老師的這些掛飾後,再讓學生來欣賞一下其他掛飾的圖片。我給學生欣賞的圖片共分三個塊面:通過欣賞這組圖片,讓學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藝大師製作的裝飾物的美感。

看完這組圖片後教師再提問:“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小掛飾嗎?”這個時候,學生會回答出很多,譬如,手鍊、腳鏈、風鈴等等……通過掛飾的欣賞,讓他們知道在自己身邊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過我們靈巧的雙手把它們變成各種美麗的掛飾。學生在欣賞了這兩組圖片後,已經個個躍躍欲試,急於想自己動手實踐了。這個時候,我的教學過程也就進入了第三個環節。

(三)學生實踐操作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受和認識,應當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感受、體驗等方法自我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製作前,我讓學生自主選擇:是一個人單獨製作小掛飾,還是兩個人做,或者是幾個人合作。想選擇手邊的哪種材料來做。還要提出製作要求:

(1)有創意,跟別人不一樣。

(2)注意針線運用的.安全性。

(四)作品展示交流這也是我這堂課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個環節我是這樣安排的:先要求學生把自己或和同學合作的小掛飾佩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裏上臺來隨着輕鬆歡快的音樂自由展示。教師也戴上預先做好的掛飾走在學生中間帶領他們一起隨着音樂節奏自由表演,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

當表演的時候,教師提出:“同學們,我們可以把自己做的小掛飾送給好朋友或者老師,也可以掛在牆上來打扮我們的教室。”這時,教師把自己的掛飾送給最有進步的幾個學生。學生興奮極了,他們興高采烈地互相贈送着自己的作品,有的還把小掛飾掛在了黑板上、牆上。

篇三十六:國小美術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新穎的泥名片》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對作品、媒材、工具、製作過程的體驗及探索,培養學生初步對藝術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現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2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思想目標:體會製作泥名片的意義,形成用泥設計、製作文字和圖形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泥名片,嘗試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設計和製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生活情感的表達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1、瞭解美術在生活中的作用,學習用簡單的圖形和文字裝飾。

2、培養學生運用語言學會表達、學會交往。

教學難點是:製作得新穎,生動,作品美觀,富於個性。

二、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2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爲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爲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1、學生自我介紹。

2、引出課題。

3、教師出示自己的泥名片,感受泥名片的新穎之處,欣賞名片。

4、出示課題。

(二)、欣賞分析。

1、通過分析老師的名片,瞭解名片的組成部分。

2、瞭解更多的名片造型,開闊學生眼界。

(1)欣賞名片,總結特點。

(2)放手討論探究,讓學生學會自己提問,並自己解決。掌握製作方法。引導學生解決:

a 、這些名片是用什麼來裝飾的?裝飾的方法除了用橡皮泥粘,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藉助哪些工具?(還可以用壓、印的方式,尋找身邊的工具,請學生示範)

b、底板的形狀可以怎樣做?不同顏色的底板是怎樣做的?(教師發給學生各種形狀的卡紙底板,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底板進行製作。同時示範在卡紙底板上製作泥底板的過程,可採用搓、壓等方式。)

c、名字用什麼方式來製作?應注意什麼?(不要太粗了)

d、製作步驟:底板——名字——裝飾。

e、注意色彩的搭配。

(三)小結:

這些同學的泥名片顏色鮮豔,形狀各異,圖案豐富,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

(四)、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五)、作品展示。

1、師:你學會了自己設計名片,可以向別人介紹自己,也可以讓自己認識新朋友。(請學生拿着自己的名片來介紹)

2、活動:找朋友。

師:在找朋友的活動中你欣賞了很多新穎的名片,你最喜歡誰的?說說他的名片好在哪裏?

3、總結:同學們的名片爲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色彩,給了我們美的享受,我們生活中還有很的美的東西,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吧!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更漂亮的泥名片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麼地方製作的棒?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

四、板書設計:

(課件)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課題新穎的泥名片基本特徵示意圖和展示區。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篇三十七:國小美術說課稿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生活用品的聯想》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國小美術新教材第七冊的第十四課,屬於“造型·表現”的範疇。旨在引導學生對炊具、餐具等各種日常生活用品的外形、功能的觀察和分析,瞭解它們的結構和作用。經過設計表現使它們的形象變得更加可愛和富有趣味性。通過富有人性化的創造設計、大膽地進行造型表現,能充分地反映出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想像力和創造熱情,充分地讓學生體會創造的愉悅。

2編寫意圖。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旨在提高與完美人的素質方面具有的獨特作用。隨着新課程理念的深入人心,許多美術老師的教學觀念已從傳統的教技能技法轉變過來,教學方式也一改以往的老師示範,學生臨摹的單調、乏味,有的創設童話情境,引人入勝;有的採用多煤體輔助,形象、生動;有的將美術與其他課程綜合,使學生觸類旁通;有的設疑激趣,讓學生自主探究……,多種多樣的形式將美術課打扮得分外妖嬈!學生似乎都興趣濃厚,但有些過多的“裝飾”總讓人感覺太過做作與多餘,老師和學生都爲了這些形式而疲於奔命,曾有哲人說過,一切形式皆應以爲內容服務,在日常教學中,本人更推崇簡潔、樸實、富有實效的課堂!

3前後知識的聯繫。美術作爲一種視覺和造型的藝術,形、色、事物最外顯的兩個部分是其基本和重要的因素!美術的課堂教學,應該立足於自身的特點,培養學生基本的美術素養,在這一過程中,再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果偏離了這一軌道,美術課就成了自然科學課,語文課……,所以美術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對於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有着直接的影響!

4教學目標。(1)瞭解生活日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異,感受豐富的聯想和大膽的表現帶給我們的樂趣。(2 能根據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之外形展開想象,並通過造型裝飾使其形象生動有趣。

(3)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對生活用品的聯想,使學生更加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培養學生負於聯想敢於向鄉、樂於探究的精神。

5教學重、難點。通過對生活日用品的聯想,認識到豐富的聯想和大膽地表現能給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是本課的重點;引導學生對生活用品產生聯想是本課的難點。

6課時安排。1課時

說教學策略:

1說學情。《生活用品的聯想》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國小美術新教材第七冊的第十四課,屬於“造型·表現”的範疇。

2說教法。根據以往教學中的經驗,我明白如果單純的讓學生依據事物展開豐富的聯想,學生必定跳不開課本上和老師啓發的幾種聯想思路,很難會有突破性地表現。基於此種考慮,我設計了”從立體形象到平面、從實物到圖形、再從平面發散的實物的教學方案”。首先設計了讓學生欣賞可愛的卡通形象引出課題,直觀、新穎很快地使學生感受到生活日用品與美術創作的趣味聯繫。

3說學法。通過對生活日用品的外形、功能的觀察和分析,瞭解它們的結構和作用,培養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習興趣,激發的想象力和創造熱情,充分的體會創造的愉悅

說教學程序:

《生活日用品的聯想》

一、 遊戲導入,激發興趣,感受“聯想”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先來玩個特殊的“腦筋急轉彎”遊戲,根據老師展示的形狀,說說你都想到了什麼?比一比,誰想的又多有有趣?

生:(說說自己看到了什麼?)

師:想看他們的廬山真面目嗎?(課件操作)

哦,是生活中的日用品啊!(課題出示:生活日用品)

通過玩這個小遊戲,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和想法?

生:(說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同的事物之間往往存在着相同的地方,由此可以啓發我們的思維從一個事物跳躍到另一個事物,這就是“聯想”(板書)。)

師: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生活日用品的聯想

(解讀:腦筋急轉彎因其不按一般常理進行思維,所以,它很能考驗人的聯想和思維應變能力,是一種深受學生喜歡的遊戲,因此,在課一開始,採用了這一遊戲形式,讓學生看着這些類似剪影的圖形進行聯想,既解除了學生思維上固有的定勢,又增加了趣味,感受到了聯想帶來的奇妙樂趣。)

二、新授 1、瞭解生活日用品

2、出示各種日常生活品圖片的圖片,瞭解聯想的方法

(人們觀察事物首先是落入眼簾的是形與色,所以,我先從造型的基本要素——形狀入手,而對於較難的色彩和功能聯想,我則引導學生先觀察一件,歸納它們之間的相同之處,然後再由點及面進行思維的擴散。)

欣賞更多的日常用品,發現其特殊之處,進行聯想

想像能力對於每一個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來說都十分重要,它能爲藝術創作注入活力,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欣賞藝術大師們運用想象進行創作的作品,體驗化腐朽爲神奇的魅力,進一步堅定學生藝術創作的決心。)

三、學生創作在以往的美術活動中,有許多同學認爲繪畫就代表了美術,畫的象就說明藝術本領高超,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的想法有了變化了嗎?那麼,請每位同學發揮你的奇思妙想,用你手中的畫筆、彩紙等材料,將生活日用品來個大變樣,來參加“生活用品變、變、變”的競賽遊戲,好嗎?

(解讀:通過這樣的交流,使學生認識到藝術創作的多樣性,解放了學生的手和腦,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

(解讀:在美術教育中,美術創作也需一定的技能來支撐,以往的傳統教育弊端在於死教技能,教死學生。而新課程的理念倡導趣中學,還有許多人認爲聯想就是憑空瞑想,想到什麼就是什麼,其實聯想和想像也有一定的依據,並非天馬行空亂想。有的學生之所以想不出,是因爲平時觀察不細緻,腦中素材儲備不夠,因此我讓學生把玩自己帶來的廚房用品(生活日用品中的一種),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它象什麼。並且欣賞了許多更不相同的作品,在其中總結想像的規律,拓展自己的思維。)

四、 展示小結

1、請同學們帶好作品進行簡單講述

2、拓展延伸講述阿基米得的故事,讓學生了解聯想在科學領域的作用!明確想象能力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提示學生可以多多對自己進行這方面的培養。

3板書設計。 生活日用品的聯想

聯想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