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九年級《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九年級《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⑴瞭解朦朧詩及其審美特徵。

⑵感知詩中“星星”的形象。領會其象徵意義。

能力目標:

⑴誦讀,體會詩歌的情景、意蘊和詩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主旨。

⑵揣摩語言,品味詩句的豐富內涵。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時代脈搏,體味生活的美好,激發學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

瞭解朦朧詩的審美特徵;品詩句內涵,悟詩歌的意象和主題。

教學難點:

體悟“星星”的象徵意義。理解詩歌所寄託的詩人的理想和信念。

課型:

新授課。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點撥法聯想想象法

學法指導: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題解與導入

回憶著名詩人郭沫若寫的《天上的街市》。這首詩以豐富的想象,寫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過寫牛郎織女的自由來往來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今天我們來學習《星星變奏曲》這一首詩,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朦朧詩

朦朧派詩人無疑是一羣對光明世界有着強烈渴求的使者,他們善於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開拓了現代意象詩的新天地,新空間。

是新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文革後期以舒婷、顧城、北島等爲先驅者的一羣青年詩人,從一九七九年起,先後大量發表了一種新風格的詩。這種詩,有三四十年沒有出現在中國的文學報刊上了。最初,他們的詩還彷彿是在繼承現代派或後現代派的傳統,但很快地他們開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遠,自成一個王國。

師:請同學們讀提示框裏的文字,說說獲取的重要提示是什麼。(請三四位學生表達)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韻律、情感和詩意。

1、師:(根據生前面表達讚賞性評價引入)那麼接下來我們在閱讀提示的指導下一起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準節奏,從整體上感知詩歌。

2、請同學們朗讀自己認爲讀得最棒的部分。

問:你能說說爲什麼這樣處理嗎?

學生讀的句子可能有:

1)“誰…叢中游動”→讀出柔軟的味道和溫馨的氣氛。

2)“誰…太陽照不到的地方”→是全詩的結尾,應該也是感情抒發的高潮,要讀的鏗鏘用力,才能夠鼓舞大家。…

教師點撥:

同學們談了局部處理朗讀技巧,老師認爲從整體把握的話,全詩的第一節朗讀處理建議要輕柔甜美一些,第二節要沉重悲憤、鏗鏘用力。你們根據老師的提示自由地朗讀一遍,檢測老師的設計是否合理。

師問:那麼美好的事物組合了一個怎樣的世界?那麼多不美好的事物組合了一個怎樣的世界?

→幸福溫馨的理想設世界;黑暗壓抑的現實世界。

小結:其實詩中刻畫的一個又一個事物,在詩歌賞析中有一個專用詞語——意象。意象,簡單地說就是浸染或滲透了詩人情感而有所變形的形象,是主觀情理和客觀形象的融合。詩歌是以意象來反映詩人眼裏和心中世界的。第一節開頭進行三次反問,各引出一組比喻及一系列美好的意象,朗讀時要輕柔甜美。第二節開頭也進行三次反問,也是各引出一系列陰冷的意象,寫的是陰暗冷酷,壓抑苦難的現實世界,朗讀時要沉重悲憤、鏗鏘用力。我們再齊讀一遍,注意在把握情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一個個鮮明的意象。

四、作業:

星星這個意象在詩中反覆詠歎,共出現九次之多。請同學們思考詩中的星星象徵什麼?

板書設計:

星星

溫馨美好←△→陰冷嚴酷

嚮往光明否定現實

第二課時

課時重點:品味星星的象徵含義;尋找品析詩中的精彩語句。

一、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詩中的星星象徵什麼?詩人反覆詠歎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象徵着光明,象徵着美好的事物,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2、兩小節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麼異同點?

(都用“如果——誰還需要——還會——”開頭;從第五行看,有變化,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

二、研讀詩歌,理解詩意

1、這首詩爲什麼題爲《星星變奏曲》?

這是借用音樂術語來說的,它提示這首詩是圍繞一個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

詩的上下兩節結構相稱,基本手法和用語相同或相近,有同樣的韻律。但上下兩節的情境,意味發生了變化,如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就不同了。(句式、詞語)這種情形如同音樂,兩段錄音曲在保持基本輪廓的基礎上出現一點變化。

2、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並象徵人們對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僅太陽失去了,連“瘦小的星”也被“一顆又一顆”地吹落,可見“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無情。

3、“寂寞地燃燒”是什麼意思?

在尋求自由和光明的過程中,在周圍都是黑暗的時候,只能燃燒自己去尋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獨,燃燒代表了犧牲。

三、品讀詩歌,揣摩語言

反覆朗讀“誰不願意……”至“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體會詩中描寫的情境,探究下列問題。

1、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柔軟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如夢的美好感覺。

2、“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想與類比,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鳥落滿枝頭”,點綴在繁密的樹林間,周圍的環境一定是無人攪擾,十分寧靜的;“星星落滿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現在晴朗的夜間,雖然星星視覺上令人感到密集,但並不熱鬧,反而襯托出心情的寧靜、閒適、自在。這兩種情境在形態上有相似之處,都只有在心境寧靜時才能觀察體會得到,因此勾起詩人的聯想與類比。而春天“鳥落滿枝頭”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滿天的情形,更顯生機,更富有直觀的動感和美感。“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想與類比,更生動地表現了“光明”的美好。

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着怎樣的關係?詩人爲什麼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

“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分別從聽覺上和視覺上描寫聲音的隱約、白丁香的朦朧,將人們帶入一種令人陶醉的朦朧迷離的美好意境,表現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詩人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採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因爲聲音一會兒入耳,一會兒消失,一會兒清晰,一會兒模糊的感覺與視覺上“閃閃爍爍”的感覺是相通的。這是以形容視覺的詞語來表現聽覺,以視覺感來突出對聲音的時斷時續、隱隱約約的真切感覺。

四、拓展延伸

試仿照這首詩的“如果……如果……”或“誰不願意……誰不願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企盼。

提示:注意詩歌的語言形式與內容表達的聯繫,並在鑑賞的基礎上仿用詩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同樣的情感。

五、佈置作業:練習冊習題。

板書設計:

星星變奏曲

江河

主要意象:星星

(象徵光明、嚮往和追求的理想)

情境:溫馨美好—>寒冷嚴酷

主題與變奏

內容:嚮往光明—>否定現實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二

1教學目標

1. 瞭解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藝術風格和流派。

2 。理解詩歌中星星、靜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徵意義,學習比擬、對比等修辭手法。

2學情分析

我班共有學生45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26人。本班學生的年齡大部分在16歲左右,也有少數偏大的學生,年齡結構比較正常。本班學生多都來自周邊地區,其中部分學生基礎較差,學習態度也不夠端正。本人於20xx年9月1日接手該班的班主任工作兼任教該班的語文課程,就二年半的觀察和了解,在以下幾個方面積累了一點素材,現逐一分析如下:

一、道德品質方面

我班學生就總體來說,大部分學生活潑、機靈,待人有禮貌,見到老師能主動問好,同學之間也團結友愛,極少有打架鬧事的事件發生,也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老師的教育能虛心接受,且知錯就改。

二、紀律方面

我班整體紀律較好,課堂上能專心聽講,上課講話做小動作的學生較少。也有個別學生坐不住,就是趴在桌子上。作爲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教育引導,並間隔提醒,讓他們慢慢養成專心的習慣。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要想方設法創設有效情境,讓課堂更生動,更有趣,符合他們的認知特點,對上他們的口味,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到學習上來。從而創造一個安靜、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提高45分鐘的課堂教學效率。

三、學業成績方面

我班學生學習熱情高,但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方法不夠得當,勤奮度不夠高,且有部分學生比較懶惰,作業不能及時完成。

四、身體狀況方面

整體來看,本班學生大部分好動,身體素質普遍很好。只有個別學生抵抗力較差,愛生點小毛病,在今後的班主任教育教學工作中,主要是在體育鍛煉方面對學生進行耐心開導,堅持正面教育,讓學生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均衡營養。平時加強鍛鍊,認真積極的上好體育課,不斷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

五、家庭背景方面

我班學生家庭背景比較單純,學生均來自農村,父母在外打工或經商,由爺爺奶奶在家照管。此種類型的學生,由於家長在外忙於掙錢,對於子女的學業過問極少,更談不上輔導、督促了,導致這部分學生的成績出現明顯滑坡。

通過掌握的材料再加以分析,以便指導我今後工作有效深入地開展。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詩歌的主旨和感情。

教學難點:通過對詩歌重點字詞的學習,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星星變奏曲

解析 課題

這首詩爲什麼題爲“星星變奏曲”?

變奏曲,是音樂術語。變奏爲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過裝飾、改變時值或節奏、改變音符進行方向或次序、改變和聲或調性色彩等手段。使音樂保持原有的基本輪廓而以變化的面貌出現,謂之變奏。

一 積累有關描寫星星的詞語

二 概括這兩節詩的大意。

1 節詩:黑暗籠罩大地,嚮往光明世界。

2 節詩:否定現實世界,決心追求光明。

三 學生再讀全詩,找出詩歌中的意象,思考其含義:

夏夜——柔軟得像一片湖

鳥——像星星一樣,落滿枝頭。

四 理解這些意象的含義:

1 柔軟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馨如夢的美好感覺。

2 鳥落滿枝頭:點綴在繁密的樹林間,周圍的環境一定是無人攪擾,十分寧靜的。“星星落滿枝頭”的情景必定出現在晴朗的夜間,雖然星星在視覺上令人感到密集,但並不熱鬧,反而襯托出心情的寧靜,閒適、自在,這兩種情景在形態上有相似之處,都只有在心境寧靜時才能觀察體會到,因此勾起詩人的聯想與類比,而春天“鳥落滿枝頭”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滿天的情形,更顯得生機,更富有直觀的動感和美感。“鳥落滿枝頭和星星落滿天空的聯想與類比,更生動的表現了“光明”的美好

3 .苦難的詩;凍僵的夜晚;被風吹落的星星

理解:每一首詩都是一羣顫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難的詩“所受到的束縛,這種不自由帶來的就是心靈的寒冷寂寞。星星的顫抖,是心靈的顫抖,因生活的壓抑,和束縛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溫暖

4.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並象徵人們對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僅太陽失去了,連“瘦小的星星”也被一顆又一顆的吹落,可見“夜”的黑暗深沉,猖獗肆虐的冷酷無情。

5.“寂寞地燃燒”又是什麼意思?

在尋求自由和光明的過程中,在周圍都是黑暗的時候,只能燃燒自由去尋找光明。寂寞突出孤獨,燃燒代表犧牲。

五:總結:

詩中的星星象徵着光明,象徵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詩人反覆詠歎星星,表達他對光明的渴望。

六:作業 :

1 仿照這首詩:“如果……如果……”或“誰不願意……誰不願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期盼。

2 根據要求寫兩段話。每段話都要包括下面三個詞語,且不少於40個字。

高山 溪流 大海

(1)描繪一種情景。

(2)表達一種感悟。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三

知識目標:

1、朦朧詩的特點及背景

2、理解“變奏曲”的含義

能力目標:找出比喻句並理解含義

教育目標:珍惜美好生活

重點難點:暗喻句子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展示星空圖片,播放著名音樂家莫扎特的《小星星變奏曲》,引入學生入境。

二、介紹作者及朦朧詩。

1、江河,新時期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之一。《星星變奏曲》,是他1980年在《上海文學》上發表的處女作,是“朦朧詩”的一首重要詩作。

2、“朦朧詩”:朦朧詩是新時期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是“文革”後期一羣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青年(舒婷、顧城、江河、楊煉等)利用詩歌的形式,對現實進行反思和追求詩歌獨立的審美價值的產物。朦朧詩作爲一種新詩潮,一開始便呈現出與傳統詩歌不同的審美特徵。對人的自我價值的重新確認,對人道主義和人性復歸的呼喚,對人的自由心靈的探求構成朦朧詩的思想核心,而意象化、象徵化、立體化和隱喻性,則是朦朧詩藝術表現上的重要特徵.

三、聽讀詩歌,整體感知、討論。

1、詩中的星星象徵什麼?詩人反覆詠歎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象徵着光明,象徵着美好的事物,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2、兩小節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麼異同點?

(都用“如果-----誰還需要---還會---”開頭;從第五行看,有變化,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

四、問題研究。

1、這首詩爲什麼題爲《星星變奏曲》?

這是借用音樂術語來說的,它提示這首詩是圍繞一個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

詩的上下兩節結構相稱,基本手法和用語相同或相近,有同樣的韻律。但上下兩節的情境,意味發生了變化,如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就不同了。(句式、詞語)這種情形如同音樂,兩段錄音曲在保持基本輪廓的基礎上出現一點變化。

2、詩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詩都是一羣顫抖的星星”

“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五、拓展練習。

星星因爲它遙不可及,我們就對它抱有無限的遐思;因爲它的明亮而美麗,我們就對它產生了無窮而美麗的幻想。是的,人正是因爲有思想才高於其他動物,正是因爲有了想象纔有了無窮無盡的創造。別剪斷了你想象的翅膀啊!請以“星星”爲題寫一段話將你的想象展示出來。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

1、朦朧詩的特點及背景

2、理解“變奏曲”的含義

3、找出比喻句並理解含義

4、珍惜美好生活

教學過程

一、題解與導入

大家都學過著名詩人郭沫若寫的《天上的街市》。這首詩以豐富的想象,寫了熱鬧自由的天上街市,通過寫牛郎織女的自由來往來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今天我們來學習《星星變奏曲》這一首詩,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朦朧詩

是新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是文革後期一羣自我意識開始覺醒青年,利用詩歌的形式對現實進行反思和追求詩歌獨立的審美價值的產物。作者江河,是變革時代的中國新文學史上的“朦朧詩”運動的主將之一。

(放錄音帶)

三、讀詩歌,整體感知、討論

1、詩中的星星象徵什麼?詩人反覆詠歎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象徵着光明,象徵着美好的事物,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2、兩小節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麼異同點?

(都用“如果-----誰還需要---還會---”開頭;從第五行看,有變化,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

四、問題研究

1、這首詩爲什麼題爲《星星變奏曲》?

這是借用音樂術語來說的,它提示這首詩是圍繞一個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

詩的上下兩節結構相稱,基本手法和用語相同或相近,有同樣的韻律。但上下兩節的情境,意味發生了變化,如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就不同了。(句式、詞語)這種情形如同音樂,兩段錄音曲在保持基本輪廓的基礎上出現一點變化。

2、詩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詩都是一羣顫抖的星星”

“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五、練習:根據練習三要求寫幾句詩。

練習二:

1、“柔軟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如夢的美好感覺。

2、這是將“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形成類比聯想,以想像中春意盎然,充滿生機的景象與綴滿繁星的景象類比,使人意會到令人嚮往的詩一般的生活境界。

3、這兩句詩,分別從聽覺上和視覺上描寫聲音的隱約、白丁香的朦朧,將人們帶入一種令人陶醉的朦朧迷離的美好意境,表現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板書設計:

理 想

光明 星星 美好

星星變奏曲

溫馨美好 寒冷嚴酷

嚮往光明 否定現實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感知詩中“星星”的形象,領會其象徵意義。

2.揣摩語言,品味詩句的豐富內涵。

3.激發學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學重點:

1、通過詩歌意象的象徵意義理解詩歌主題思想。

2、理清詩歌結構特色,賞析詩中精妙的修辭。

教學難點:

1、用意象方法,通過個性化的閱讀感悟,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語言美,領悟修辭下蘊含的豐富內涵。

教學方法:

說——悟——練,三步一體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 以“說”導入:以學生個性化的“說”引入新課。

1、課前讓學生針對《星星變奏曲》自主找一個話題,蒐集相關資料並加以整合。

2、學生上講臺“說”:① 簡介朦朧詩(特點、產生背景)②什麼是變奏曲?③談談星星的天文知識。 ④朗讀一首與星星有關的詩歌。

3、揭題:同學們,讀好的文字是一種享受,讀美的詩歌更是一種薰陶。詩歌與詩人之間有着最密切的關係,因爲詩能傳情。詩人江河作爲朦朧詩派代表詩人,在那特殊的年代——文革時期。對現實進行了反思,傾訴着自己質樸的願望。現在,讓我們細細品味這首《星星變奏曲》。(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課堂上的“說”不能漫無邊際,一定要有的放矢,如詩歌《星星變奏曲》,朦朧詩概念,變奏曲的認識對理解詩歌背景,理清詩歌構思特點是有必要意義的,所以要讓學生課前弄明白;同時,星星知識的補充,有關星星的其它詩篇的的閱讀對課堂解決重點意象和主題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聯繫講課內容之餘,提高學生“說”的自主性和“說”的表達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本文自主閱讀的狀態。

二、 讀中悟學

(一)、整體感知:教師範讀——學生齊讀

理清結構:

第一節

(前4行):

(後12行):

第二節

(前4行):

(5至12行):

(後4行):

(二)、領悟角度:析主題,賞語言

【析主題】:老師設計兩個層遞式的問題,領悟詩中星星的象徵意義。

1、體會詩句中的意象——老師對意象進行解釋闡述

(1)詩中出現的下列意象,哪些象徵光明美好的世界?哪些象徵黑暗冰冷的現實世界?

星星、詩、蜜蜂、柔軟的晚上、湖、螢火蟲、睡蓮、春天、鳥、白丁香、凍僵的夜晚、寒冷、僵硬的土地、冰雪、飄動的旗子、瘦小的星、火

此題難度層面較小,主在讓學生先在判斷上對認識意象的特徵。

(2)指出下列星星的指代意義:

每個字都是一顆星:

象星星落滿天空:

每一首都是一羣顫抖的星星:

(學生聯繫具體語句發表見解,教師適當點撥)

明確:“星星”這個意象在詩中出現次數最多,但每一次都不是單獨依存的,目的是讓學生結合上下文意思瞭解其具體所指,能更深刻地理解星星的象徵意義及作用。

領悟

感悟       我讀                    ,這句話象徵

表達詩人                                         情感。

設計意圖:領悟部分的設計是讓學生明確解讀意象之象徵意義的方法:“星星”指代詩意、春天、溫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象徵光明。

感悟部分讓學生懂得通過詩歌意象作用來感知詩人情感,從而達到了解主題的地步。如:我讀誰不願意,有一個柔軟的晚上/柔軟得像一片湖/螢火蟲和星星在睡蓮叢中游動,這句活象徵着一個安寧平靜的世界,表達詩人對理想世界的嚮往和追求。

次環節主要以課堂合作的形式,通過“星星”這個意象特點來領悟象徵意義,最後用意象方法,通過個性化的閱讀感悟,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賞語言】:

1、找出詩歌結構、形式的特點

這個問題比較簡單,主要然讓學生比較上下兩節詩的形式,絕大多數同學能找出來。

如果……                    如果……

誰不願意……                誰願意……

溫情、浪漫     ————   寒冷、殘酷

對比

2、結合構思的特點,說說這首詩爲什麼題爲“星星變奏曲”?

此題難度係數稍微增加,主要讓學生結合“音樂變奏曲”的特點來認識詩歌結構相稱,意境變化的特點,迴應題目爲什麼叫《星星變奏曲》。

設計意圖:這一問題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能從詩中找出“如果……誰不願意……”與“如果……誰願意……”這兩個句式,欣賞詩歌詩節對稱,意境對比的手法。課後再學會仿寫。

修辭特點:

選出兩則例題,進行分析闡述,讓學生從中領悟修辭的分析手法。

(1)“每一首都是一羣顫抖的星星”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星星爲什麼會顫抖?

這句話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心靈的寒冷孤寂,表達詩人對黑暗冰冷的現實的否定。

(2)“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想與類比,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鳥落滿枝頭”,點綴在繁密的樹林間,周圍的環境一定是無人攪擾,十分寧靜的;“星星落滿天空”的情境必定出現在晴朗而平靜的夜間,反而襯托出心情的寧靜、閒適、自在。因此勾起詩人的聯想與類比。而春天“鳥落滿枝頭”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滿天的情形,更顯生機,更富有直觀的動感和美感。“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想與類比,更生動地表現了“光明”的美好。

接着,讓學生從中領悟解答修辭的分析層次。

領悟    比喻、反覆、類比、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描繪了生動的意象,能營造優美的意境,美化文章的語言,也傳遞了作者的情感。

設計意圖:這個部分的設計主要是在典型例題的示範下,讓學生能準確地判斷修辭,並對修辭作用能夠從象徵意義——反映的情感作逐層分析。能夠讓學生的思維由課內走出課外,從而學到語文的學問而不僅僅是《星星變奏曲》的知識。最後,在方法掌握的基礎上進行實戰演練。

三、課堂演練

(1)“柔軟得像一片湖”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2)體會加點字詞的表達作用

一年又一年/總寫苦難的詩

這一過程,老師選派2名學生上黑板做題,其餘學生座位上完成。完成後,我讓下面的同學仔細審視黑板答案,並不急於判斷其對與錯,而是從答案中獲取啓發,完善自己的答案,進而對黑板上的答案進行補充。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在悟的基礎上有實戰的演練。動腦還要有適當的動手,才能真正將知識落到實處,才能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不足,得到實時的反饋。演練過程中,如何理解如何運用都帶着學生個性化的感知,不應以教師的思維習慣代替學生的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所以,在練習完成的時候,老師並不急於爲學生定奪對與錯,而是讓學生去審視黑板上的答案,從中得出啓發與借鑑,進而完善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做題方法。

四、小結(板書)

1、意象:“星星”象徵光明。

2、語言:變奏曲式的構思;精妙的修辭。

作業:

【同步閱讀】

一、課內精彩語段閱讀

如果大地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光明

誰還需要星星,誰還會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燒

尋找星星點點的希望

誰願意

一年又一年

總寫苦難的詩

每一首都是一羣顫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蓋在心頭

誰願意,看着夜晚凍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

誰不喜歡飄動的旗子,喜歡火

涌出金黃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時候—升起

去照亮太陽照不到的地方

1、這節詩中描繪了哪些意象?說說這些意象的特點,並想想從這些意象中我們可以聯想到什麼?

2、“寂寞地燃燒”意味着什麼?

3、詩的最後四行,用“誰不喜歡……”的句式,着重表現什麼?

4、試仿照這首詩的“如果…..如果……”或“誰不願意……誰不願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企盼。

設計意圖:課後作業既是對課堂知識的一個鞏固,也是對課堂知識的一種補充。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要注意拓寬學習資源,使課內外有機的融合,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朦朧詩的特點及背景。

2、理解“變奏曲”的含義。

3、找出比喻句並理解含義。

4、珍惜美好生活。

重點難點

1、重點是理解詩中所寄託的詩人的理想及瞭解朦朧詩的特點。

2、難點是“星星”的象徵意義。

教學方法:

引入及討論。

教學過程:

一、題解與導入

回憶著名詩人郭沫若寫的《天上的街市》。這首詩以豐富的想象,寫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過寫牛郎織女的自由來往來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今天我們來學習《星星變奏曲》這一首詩,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朦朧詩

朦朧派詩人無疑是一羣對光明世界有着強烈渴求的使者,他們善於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開拓了現代意象詩的新天地,新空間。

是新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文革後期以舒婷、顧城、北島等爲先驅者的一羣青年詩人,從一九七九年起,先後大量發表了一種新風格的詩。這種詩,有三四十年沒有出現在中國的文學報刊上了。最初,他們的詩還彷彿是在繼承現代派或後現代派的傳統,但很快地他們開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遠,自成一個王國。

這首詩體現了朦朧詩的一些典型特徵。

三、讀詩歌,整體感知、討論

1、詩中的星星象徵什麼?詩人反覆詠歎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象徵着光明,象徵着美好的事物,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2、兩小節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麼異同點?

(都用“如果——誰還需要——還會——”開頭;從第五行看,有變化,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

四、問題研究

(一)

1、這首詩爲什麼題爲《星星變奏曲》?

這是借用音樂術語來說的,它提示這首詩是圍繞一個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

詩的上下兩節結構相稱,基本手法和用語相同或相近,有同樣的韻律。但上下兩節的情境,意味發生了變化,如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就不同了。(句式、詞語)這種情形如同音樂,兩段錄音曲在保持基本輪廓的基礎上出現一點變化。

2、詩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詩都是一羣顫抖的星星”

“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3、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並象徵人們對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僅太陽失去了,連“瘦小的星”也被“一顆又一顆”地吹落,可見“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無情。

4、“寂寞地燃燒”是什麼意思?

在尋求自由和光明的過程中,在周圍都是黑暗的時候,只能燃燒自己去尋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獨,燃燒代表了犧牲。

(二)

反覆朗讀“誰不願意……”至“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體會詩中描寫的情境,探究下列問題。

1、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柔軟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如夢的美好感覺。

2、“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想與類比,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鳥落滿枝頭”,點綴在繁密的樹林間,周圍的環境一定是無人攪擾,十分寧靜的;“星星落滿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現在晴朗的夜間,雖然星星視覺上令人感到密集,但並不熱鬧,反而襯托出心情的寧靜、閒適、自在。這兩種情境在形態上有相似之處,都只有在心境寧靜時才能觀察體會得到,因此勾起詩人的聯想與類比。而春天“鳥落滿枝頭”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滿天的情形,更顯生機,更富有直觀的動感和美感。“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想與類比,更生動地表現了“光明”的美好。

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着怎樣的關係?詩人爲什麼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七

一、教學目標:

1、誦讀,體會詩歌的情境、意蘊和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旨。

2、揣摩語言,品味詩句的豐富內涵。

3、感知詩歌中的“星星”形象,領會其象徵意義。

4、理解朦朧詩及其審美特徵。

二、教學重難點:

1 、品味詩歌的語言,體會朦朧詩的藝術特色。

2、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掌握詩歌的主旨和詩人的情感。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每個人的一生都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也不同程度的會遭受心靈的劫難。儘管如此,人們還是站在現實的苦難中,遙望幸福的彼岸。如果說越是痛苦中的人,越是幻想幸福、嚮往幸福,這是人的本能,那麼,越是痛苦中的人,越是以自己的行動去追求幸福、尋覓幸福就是人性的高貴。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星星變奏曲》就是這樣一首高貴的詩。

(二)美美地聽。

播放羅京範讀。

(三)美美地讀。

1、學生自由朗讀。

2、學生小組展示。

(四)美美地品。

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詩句進行自主品析、交流。

教師總結:

第一節:

意象:星星、詩、蜜蜂、螢火蟲、睡蓮、春天、鳥、白丁香。

意境:甜蜜、溫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情感:對光明、美好的理想社會的熱烈嚮往。

第二節:

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

意境:悽苦、寒冷、孤寂、壓抑的黑暗現實。

情感:對冷酷現實的強烈否定。

(五)歸納主旨:

表達了對黑暗冰冷現實的否定,抒發了對理想的嚮往和追求,以及追求光明的。決心。

(六)資料補充:

意象化和象徵化是朦朧詩重要的特徵。對人的自我價值的重新確認、對人道主義和人性復歸的呼喚、對人的自由心靈奧妙的探索成了朦朧詩的核心。

(七)總結:

世界是不完美的,正視現實的不完美,是我們成長的必修課,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懷着希望去生活,學會在自己陷入痛苦時給自己勇氣,像顧城在《一代人》中寫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八)作業佈置。

每個人心中都有痛苦、祈盼和追求,仿照“如果……如果……”或“誰不願意……誰不願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祈盼。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朦朧詩的特點及背景

2、理解“變奏曲”的含義

3、找出比喻句並理解含義4、珍惜美好生活

重點難點

暗喻句子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題解與導入

大家都學過著名詩人郭沫若寫的《天上的街市》。這首詩以豐富的想象,寫了熱鬧自由的天上街市,通過寫牛郎織女的自由來往來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今天我們來學習《星星變奏曲》這一首詩,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朦朧詩

是新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是文革後期一羣自我意識開始覺醒青年,利用詩歌的形式對現實進行反思和追求詩歌獨立的審美價值的產物。

作者江河,是變革時代的中國新文學史上的“朦朧詩”運動的主將之一。

(放錄音帶)

三、讀詩歌,整體感知、討論

1、詩中的星星象徵什麼?詩人反覆詠歎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象徵着光明,象徵着美好的事物,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2、兩小節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麼異同點?

(都用“如果—————誰還需要———還會———”開頭;從第五行看,有變化,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

四、問題研究

1、這首詩爲什麼題爲《星星變奏曲》?

這是借用音樂術語來說的,它提示這首詩是圍繞一個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

詩的上下兩節結構相稱,基本手法和用語相同或相近,有同樣的韻律。但上下兩節的情境,意味發生了變化,如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就不同了。(句式、詞語)這種情形如同音樂,兩段錄音曲在保持基本輪廓的基礎上出現一點變化。

2、詩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詩都是一羣顫抖的星星”“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五、練習:

根據練習三要求寫幾句詩。

練習:

1、“柔軟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如夢的美好感覺。

2、這是將“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形成類比聯想,以想像中春意盎然,充滿生機的景象與綴滿繁星的景象類比,使人意會到令人嚮往的詩一般的生活境界。

3、這兩句詩,分別從聽覺上和視覺上描寫聲音的隱約、白丁香的朦朧,將人們帶入一種令人陶醉的朦朧迷離的美好意境,表現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揣摩詩句,領悟比喻句的寓意,把握詩歌意境。

過程與方法:

1、採用先學後教的洋思模式。

2、理解本詩在內容和結構上的變奏曲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感知星星的形象特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誦讀品味,把握意境。

難點:比喻句的含義,變奏曲的特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回顧《天上的街市》,引入教學。

二、知識介紹:朦朧詩

朦朧派詩人無疑是一羣對光明世界有着強烈渴求的使者,他們善於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開拓了現代意象詩的新天地,新空間。

是新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文革後期以舒婷、顧城、北島等爲先驅者的一羣青年詩人,從一九七九年起,先後大量發表了一種新風格的詩。這種詩,有三四十年沒有出現在中國的文學報刊上了。最初,他們的詩還彷彿是在繼承現代派或後現代派的傳統,但很快地他們開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遠,自成一個王國。

這首詩體現了朦朧詩的一些典型特徵。

三、自學指導1:(整體感知)

1、詩中的星星象徵什麼?詩人反覆詠歎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2、兩小節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麼異同點?

四、合作展示1:

1、象徵着光明,象徵着美好的事物,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2、都用“如果-----誰還需要---還會---”開頭;從第五行看,有變化,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

五、自學指導2:

1、這首詩爲什麼題爲《星星變奏曲》?

2、詩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

3、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4、“寂寞地燃燒”是什麼意思?

六、合作展示2:

1、這是借用音樂術語來說的,它提示這首詩是圍繞一個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

詩的上下兩節結構相稱,基本手法和用語相同或相近,有同樣的韻律。但上下兩節的情境,意味發生了變化,如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就不同了。(句式、詞語)這種情形如同音樂,兩段錄音曲在保持基本輪廓的基礎上出現一點變化。

2、如:“每一首詩都是一羣顫抖的星星”、“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3、“瘦小的星星”比喻並象徵人們對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僅太陽失去了,連“瘦小的星”也被“一顆又一顆”地吹落,可見“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無情。

4、在尋求自由和光明的過程中,在周圍都是黑暗的時候,只能燃燒自己去尋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獨,燃燒代表了犧牲。

七、當堂訓練:

1、試仿照這首詩的“如果……如果……”或“誰不願意……誰不願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企盼。(提示:注意詩歌的語言形式與內容表達的聯繫,並在鑑賞的基礎上仿用詩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同樣的情感。)

2、根據練習三要求寫幾句詩。

八、提升小結:

這首朦朧詩,運用象徵的手法,用“星星”象徵光明,表達對冰冷的現實的否定,抒發了對理想的嚮往和追求以及雖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堅定的希望。

板書設計:

嚮往光明未來(正面)

星星變奏曲

否定黑暗現實(反面)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十

一、教學策劃

1.課程內容標準解讀

在抒情優美、歡快活潑的律動曲中感受和體驗節奏變化所表達的不同的情緒。感受和體驗節奏、力度、速度變化所表達的不同情感,學會用其他兩種節奏演唱《小星星》。用歡快的動作表演《星星恰恰》及情景式表演《閃爍的小星星》、《星星搖籃曲》、《頑皮的小星星》。

2.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目標以學生音樂積累、生活經驗爲基礎,圍繞國小一年級教學目標,注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整堂課以節奏爲主線,從感受、理解到掌握規律並應用於藝術創作活動,體現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原則和實踐、創造性原則。

3.課程資料整合

教材:人音版第一冊第五課《靜靜的夜》    網上goole下載  自制動態畫面

4.教學引導預案

組織教學:拍手律動(感受節奏的變化)   師生問好

教學環節 :

(1)隨優美、安靜的音樂在老師的帶領下做幻想、陶醉看星星等動作後出示藍色的長紗巾。

(2)聽音1 3 5 1 5 3 1,擺高低不同的星星畫面。

(3)課件顯示許多閃閃發光的小星星和月亮姐姐。提問學生該給歌曲取個什麼名字?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閃爍的小星星》標題

(4)聽唱法,學唱《閃爍的小星星》並自編動作後集體表演。

(5)課件顯示月亮姐姐閉上了一雙美麗大眼睛睡覺了。隨3/4拍音樂做睡覺狀,擺動身體,討論後爲歌曲起個好聽名字。

(6)學唱《星星搖籃曲》自編動作後集體表演。

(7)課件顯示幾個卡通小星星,隨2/4拍迪斯科節奏自由舞蹈感受音樂,討論後爲歌曲起個好聽名字。

(8)學唱《頑皮的小星星》拍節奏演唱、舞蹈。

(9)完整演奏《閃爍的小星星》、《星星搖籃曲》、《頑皮的小星星》讓學生欣賞後再表演,感受變奏的音樂。

(10)學生扮演閃爍的小星星、頑皮的小星星一起跳《星光恰恰恰》

結束部分:

1.月亮姐姐笑着對小朋友說:“你們真聰明”,知道音有高低,還學會用不同的節奏來表現小星星,讓小星星變得更可愛。

2.隨〈〈星光恰恰恰〉〉走出教室。

二。教學反思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節奏的搏動給音樂注入了活力。國小低年級教學中,我以節奏變化爲切入點,橫向口子開得小、縱向挖得深。以學生非常熟悉和喜愛的兒童歌曲和生活中的事物爲創作素材,引導有機創作,降低難度。對人音版第一冊第五課歌曲《閃爍的小星星》進行了大膽創新、改編題爲《星星變奏曲》,在教學過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閃爍的小星星》這首歌,小朋友在幼兒園裏已經會唱了,對他們來講已沒有什麼新鮮感了。要想讓同學不覺得老生常談、枯燥無味,必須要有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並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擴展知識,爲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本課教學從節奏入手,通過讓學生爲星星的歌起好聽的名字學唱《星星搖籃曲》、《頑皮的小星星》,知道不同的節奏可以表現不同的小星星。課堂上,所有的孩子都“動”起來了,沒有一處死角,而作爲老師的我,卻一改往日汗流浹背、口乾舌燥的狼狽相,完全“閒”了下來,與學生打成一片,一起盡情表演,一起放聲歌唱,實在是既輕鬆又愉快。

課後我想,在爲歌曲起名字這一環節中,學生爲歌曲起了好多好聽的名字,由於課件的原因沒能顯示很遺憾,應準備好卡片把學生起的名字也顯示出來更能激發學習、想象的熱情。

我認爲,音樂課堂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從音樂中找到快樂。

三。課堂實錄

1.拍手律動、師生問候

2.隨優美、安靜的音樂在老師的帶領下做幻想、陶醉看星星等動作後出示藍色的長紗巾。“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條什麼顏色的紗巾(藍色)這藍藍的顏色像什麼?(像海洋、天空、花朵、游泳池)我們把它當做靜靜夜晚天空,你想成爲這美麗夜晚天空中的一顆小星星嗎”,教師把一顆卡片小星星貼在藍紗巾上。“月亮姐姐也和我們一起上音樂課”。出示並粘貼月亮圖片。“月亮姐姐說她有一個叫do的小星星是她的好朋友,我請她和我一起做遊戲,do的聲音比較低,和我一起唱唱do do do do,並粘在最底部,學生一次聽出1 3 5 3 5 1 並按音高粘貼在紗巾上。

3.課件顯示許多閃閃發光的小星星和月亮姐姐。提問學生該給歌曲取個什麼名字?有的說叫《美麗的星星》……..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閃爍的小星星》標題

4.聽唱法學唱《閃爍的小星星》並自編動作後集體表演。

5.課件顯示月亮姐姐閉上了一雙美麗大眼睛睡覺了。隨3/4拍音樂做睡覺狀擺動身體,討論後爲歌曲起個好聽名字。

6.學唱《星星搖籃曲》自編動作後集體表演。

7.課件顯示幾個卡通小星星,隨2/4拍迪斯科節奏自由舞蹈感受音樂,討論後爲歌曲起個好聽名字。

8.學唱《頑皮的小星星》,拍節奏演唱、舞蹈。

9.完整演奏《閃爍的小星星》、《星星搖籃曲》、《頑皮的小星星》,讓學生欣賞後再表演,感受變奏的音樂。

10.學生扮演閃爍的小星星、頑皮的小星星,一起跳《星光恰恰恰》

11.結束部分

(1)“月亮姐姐笑着對小朋友說你們真聰明,知道了音有高低還學會了用不同的節奏來表現小星星,讓小星星變得更可愛了。

(2)隨《星光恰恰恰》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