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驚弓之鳥精品的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驚弓之鳥精品的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國小語文《驚弓之鳥》教案 篇一

一、教材說明

這篇精讀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講古代魏國有一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觀察了天上飛的一隻大雁後,只拉一下弓,就使這隻大雁驚嚇得從天上掉了下來。後來人們用“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課文是按照先果後因的順序敘述的:更羸說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更羸試了一下,大雁果然掉了下來;更羸告訴魏王虛發雁落的原因:這是一隻驚弓之鳥,心裏害怕使它掉了下來。爲了使故事吸引人,課文采用了以人物對話爲主的寫法,用魏王來襯托更羸,表現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全文環環相扣、說理清晰,邏輯性強,成爲這篇課文的特點。

最後一個自然段是課文重點,寫更羸分析大雁掉下來的原因。他的話講了三點意思:一是講他看到大雁飛得慢,聽到它叫聲悲慘,說明他善於觀察,會發現問題;二是講他認爲大雁傷口沒有癒合,孤單失羣,說明他善於判斷,會分析問題;三是講他認爲大雁聽到了弦響,一害怕就會掉下來,進一步說明他善於分析,判斷準確。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練習讀懂課文內容,從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中受到啓發;二是學習把看到、聽到和自己的經驗相結合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學習目標

1、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能手、信不過、大吃一驚、悲慘、癒合、作痛、孤單失羣、拼命”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一段。

3、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只有善於觀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

4、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的方法和句句緊密相連的表述方式。

三、重點難點例析

理解更羸說的話,並聯系全文體會更羸的分析是正確的。

本課重點是最後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這段話講了更羸使天上飛的大雁掉下來的原因。共有四句。第一句說的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看到的和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羣,得不到幫助”。第三、四句說的是他進一步地分析:這樣一隻受過箭傷、孤單失羣的大雁,聽到弦響,以爲又有什麼危險了,心裏一定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拼命往高處飛就要使勁,一使勁,就掙裂了傷口;傷口一裂開,疼得不能飛了,就會掉下來。

四、教學建議

1、課前準備。蒐集成語故事,並會講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故事。預習課文時,讓學生自學生字詞,用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詞義,課文最後一段是更羸說的話,是本課的重點,讓學生反覆閱讀、體會。可以啓發學生邊讀邊思考:更羸爲什麼不用箭也能射雁?根據什麼判斷是受傷的大雁?別人爲什麼沒有想到這個辦法?

2、這篇課文以對話爲主,講述了一個精彩的故事。教學時,學生可通過朗讀、感悟、討論、交流,讀懂課文。

3、朗讀,感悟。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更羸與魏王的三次對話。第一次對話,要表現出更羸的自信,魏王的懷疑。要用肯定的語氣,讀更羸的話,“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隻大雁就能掉下來。”可強調“不用”“只要”“就能”等詞語;要用疑惑的語氣讀魏王的話,“是嗎”,“你有這樣的本事?”要強調“這樣的”。第二次對話,要用驚訝和興奮的語氣讀魏王的話,“啊!”“真有這樣的本事!”要強調“真”“這樣的”;要用平緩的語調,肯定的語氣讀更羸的話,“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爲我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可適當強調“不是”“受過箭傷”等詞語。第三次對話,要用疑惑的語氣讀魏王的話,表現出他驚奇的心理,“你怎麼知道的?”可強調“怎麼”這個詞;讀更羸的話,語速可慢一點,語調可平緩一點,表現出他分析問題,層層遞進,步步深入,言之成理。在學生自讀自悟基礎上,可安排分角色朗讀,促進理解。最後,把課文末段背下來。

4、討論、交流。最後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是理解的重難點,可讓學生聯繫全文質疑、討論,更羸是怎麼推斷的?有沒有道理?讓學生弄明白這個自然段講了哪三層意思以及三層意思之間有什麼聯繫,因爲飛得慢,叫得悲慘,推斷出它受過箭傷,孤單失羣;因爲受過箭傷,孤單無助,心裏害怕,聽到弦響,就往高處飛;一使勁飛,傷口裂開就掉了下來。讓學生在這三個因果句的推斷中訓練邏輯思維的能力,達到發展語言與發展思維的統一。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經驗談一談學習本文後受到的啓發。

5、積累、運用。通過抄寫或背誦,學會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詞、句段;並通過用自己的話說說“驚弓之鳥”成語的意思,來檢測詞句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同時,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成語故事,養成主動積累成語的習慣。

6、關於識字、寫字。“愈”是整體認讀音節,要讀準音。“弦”“慘”是前鼻韻母,“命”“痛”是後鼻韻母,要注意分辨。指導學生寫字時,“魏”“愈”筆畫繁多,結構複雜,要注意筆畫的寫法和在字中的搭配關係。寫“魏”時不要少寫“”,“弦”不要少了最後“”,“愈”不要少寫第三畫“”,“痛”不要少了第七畫“”。

7、拓展活動。

(1)開展“成語接龍”比賽活動。

(2)開展“精彩成語故事大家說”活動。

五、參考資料

魏國我國戰國時候的一個國家,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陝西東部和山西南部,離現在有兩千多年了。

驚弓之鳥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重點句,理解課文內容, 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通過學習,從中受到啓發,懂得只有善於觀察、善於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

3、通過對文章的分析理解,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最後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上節語文課我們大致理解了課文內容,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說什麼?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瞭解更羸爲什麼不用箭就能讓大雁掉下來。

二、理清課文順序,思考問題。

按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可以自主學習、可以小組合作學習)

1、課文分幾個自然段寫,哪些自然段寫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讓大雁掉下來。

2、更羸爲什麼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讓大雁掉下來?

三、交流彙報。

(一-本站§ )學習1—4自然段

1、課文分幾個自然段寫,哪些自然段寫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讓大雁掉下來?

2、更羸打獵時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課文是怎樣描寫他們看到的那隻大雁的?

3、更羸指着大雁說了什麼?誰來讀一讀他的話?(更羸的話中用了“只要……就”,表達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讀時語氣要肯定。)

4、魏王爲什麼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話嗎?

5、指導朗讀:更羸雖有把握,但態度謙和。魏王的話要用不解和疑問的語氣來讀。

6、齊讀1—4自然段。

(二)學習5-6自然段

1、更羸到底有沒有將大雁射下來呢?哪幾自然段告訴我們?齊讀5、6段。

2、更羸怎樣射大雁的?大雁聽到絃聲怎樣?哪些詞寫出拉魏王吃驚的程度?

句子對比:

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

那隻大雁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

從這兩個句子中你讀懂了什麼。

(同樣是一個“直”字卻準確地描繪出前後兩種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寫大雁一個勁兒往高處飛,飛得急;後者是寫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

3、指導朗讀:突出兩個“直”,突出“啊、大吃一驚、真有、這樣”

(三)學習7—9自然段

1、更羸依據什麼判斷出這是一隻受傷的大雁?默讀7—9自然段。思考:最後一段話,更羸一共說了幾句話?每一句話講什麼?(哪些講的是他看到的、聽到的,哪些講的是他的分析?)

2、同桌交流。

3、集體交流:更羸的這段話總共有四句。第一句說的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看到的和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羣,得不到幫助。”這兩個倒裝的因果關係句有力地強調了“飛得慢”和“叫得悲慘”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見大雁飛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進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終得出的結論。

4、句子訓練用“因爲,所以”寫句

5朗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裏?你覺得更羸是個怎樣的人?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了什麼啓發?(善於觀察、善於思考)

2、說說“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比喻受過驚嚇後,遇到一點兒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3、談學了本課之後的收穫,談生活中類似的事情。

五、教學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驚弓之鳥》這篇課文,學習了之後你有什麼收穫呢?

作業:

1、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2、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

板書:

飛得慢 叫的悲慘 觀察

驚弓之鳥 受過箭傷 孤單失羣 分析

害怕 高飛 掉下來 判斷

《驚弓之鳥》教案設計 篇三

用引讀法讀最末一段,重點理解更羸善觀察和動腦,用以幫助學生理解全文內容。

師:(引讀)飛得慢。

生:(齊讀)因爲它受過箭傷……

師:叫得悲慘,

生:因爲它離開同伴……

師:它一聽到弦響,

生:心裏很害怕……

師:他一使勁,

生:傷口又裂開了……

師:這些就是更羸知道這隻鳥是隻驚弓之鳥的原因。

(出示教具:弓和鳥)這是指什麼鳥?

生:驚弓之鳥。

師:誰能看着弓和鳥講這個成語故事?(指定學生講這個故事。)

師:這個成語中的鳥字換成人字可以嗎?

生:不行,只能是講驚弓之鳥。

生:可以改,因爲是幫助魏王以後要多動腦筋的。

生:不是幫助魏王動腦筋,魏王是不善於思考和觀察,但是他不是驚弓之鳥。

生:這個成語是來教育大家的,要大家別像驚弓之鳥。但是聽爸爸講過成語不能改動。

師:這個成語是用來比喻類似情況的人,成語是不能改動的,大家想想比喻怎樣的人?他遇到類似情況怎樣?

生:比喻古時候受過驚嚇的人,又遇到驚嚇的時候就非常害怕。

生:比喻現在有些受過驚嚇的人,遇到一點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師:懂了這則成語故事,又知道了它的比喻意思,同學們,以後遇事,就要善於觀察,善於動腦筋,只有這樣才能正確認識事物。

《驚弓之鳥》教案設計 篇四

《驚弓之鳥》設計練習:

1、把課文第九自然段更羸對魏王說明他拉弓有用箭就能使大雁掉下來的原因的話,用“因爲……所以……”分成三個句子。用因果、果因句式練習說話。

2、把這一段話改成故事性敘述更羸內心活動的話。如:

有一天,更羸與魏王到郊外去打獵,看見一隻大雁飛得慢,聽見大雁叫的聲音很悲慘,更羸心想:————————————————————————————————————————————————————————————————。於是更羸指着大雁對魏王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一拉弓,這隻大雁就會掉下來。”說完,更羸便拉響弓弦,只見大雁應聲墜地。

設計意圖:

只要讓學生理清了更羸說的四句話之間的關係,就能清楚地瞭解到更羸爲什麼能使大雁掉下來的真正原因,並從中看出更羸的本事在於他善於觀察、分析和進行準確判斷。

把這一段說明原因的話改成故事性敘述更羸內心活動的話,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驚弓之鳥教學設計 篇五

教材簡析:

《驚弓之鳥》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的一篇閱讀課。 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講述的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觀察了天上飛的一隻大雁,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下來。原來這是一隻受過箭傷,孤單失羣的大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下來。 “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比喻受過驚嚇後,遇到一點兒情況就怕得不得了。從這個故事中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並能根據所見所聞作出正確分析。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知識:

(1)、學習本課生字,能聯繫上下文懂得“能手”“並不”“直”“大吃一驚”“孤單失羣”“驚弓之鳥”等詞語的意思。

(2)、能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善於觀察思考,善於分析才能對事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3)、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

(1)學會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2)培養學生樂於觀察,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方法及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抓住重點詞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練習和不斷的品讀中突破重難點,理解成語比喻意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文,瞭解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知道成語是語言寶庫中的瑰寶。養成自覺進行詞彙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理解更羸說的一段話,聯繫全文內容體會更羸分析判斷的合理與正確性爲重點。根據魏王由“不信”到“吃驚”“奇怪”的態度變化,使學生明確,把觀察、思考與實踐經驗結合起來的思維方法是正確的,是值得學習。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具準備:小黑板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文題,聽課文錄音。

1、導語: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偉大民族,在浩如煙海的文學世界裏,有一顆永不磨滅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語。成語對於我們的口頭和書面表達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小朋友,你能不能說說你瞭解的哪些成語嗎?從學生回答引出今天要講的“驚弓之鳥”。

2、放配樂錄音。

二、指導自學。

1、自由默讀課文。要求:

(1)一邊讀一邊將遇到的生字、生詞圈畫出來。

(2)把每個自然段用數碼標記清楚。

2、自由朗讀。要求:

(1)看清句子的標點符號,試着讀出說話人的語氣來。

(2)把不理解的詞用不同顏色的筆劃出來,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全班學生列舉不理解的詞語,並鼓勵查閱工具書的同學幫助解2、出示小黑板(寫着:魏、箭、獵、雁、弦、悲、慘、愈、痛、拼、命)。

(1)、指導學生鞏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讀並理解詞意。

3、指導學生理解重點詞語。

能手:具有某種技能,對某項工作、運動特別熟練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長射箭。

本事:就是本領的意思。

悲慘:處境和遭遇極其痛苦,令人傷心。

癒合:傷口長好。

拼命:不顧及性命,文中指大雁盡最大力量往高處飛。大吃一驚:因出乎意料而非 常驚奇。

四、自由朗讀,思考、討論:

課文寫到幾個人物?主要寫誰? (更羸、魏王兩個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張弓不搭箭就使大雁從半空裏直掉下來。)討論:更羸是怎樣使那隻大雁掉下來的?

五、齊讀全文,讓學生 排順序。(出示小黑板):

( )更羸介紹他是怎樣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 能掉下來的。

( )接着試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

( )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來。

六、課後作業。

朗讀全文,查閱工具書理解課文中不懂的詞語,收集有關大雁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驚弓之鳥》的課文。(板書課題)(2)《驚弓之鳥》的鳥是大雁,哪位同學知道大雁是怎樣的鳥?學生髮言後,教師歸納:大雁是一種候鳥,每到秋天就從北方飛到南方去,春天又從北方飛回南方。

(3)誰能說說“驚弓之鳥”是什麼意思。(釋題:“驚”從它的偏旁你知道什麼?“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3)故事中的鳥是一隻怎樣的鳥?它爲什麼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麼樣的程度?

(教師將學生的質疑歸納,用幾個“?”在黑板上標出)

二、深入學習課文,自讀自悟。

弄懂:

1、那是一隻怎樣的鳥?

那是一隻受了箭傷的大雁。你從課文的哪裏知道的?

(1)、“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2)、“更羸笑笑說:‘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爲我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

2、從哪裏看出那隻鳥害怕弓弦響?你是從課文的哪個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3、這一段有兩個“直”,意思一樣嗎?

找出句子:“只聽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指名學生讀出這句話,朗讀前指導:讀課文不僅要讀得正確、流利,還要讀得有感情,能讀出感情來。語速要快稍快,緊張一點)。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讓學生理解:“直往上飛”的“直”是一個勁的意思,應這樣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應這樣表示:↓)。請一名學生用手勢配合表演。全班同學邊讀句子邊演示。

4、魏王的態度發生怎樣的變化?(“信不過”——“大吃一驚”——“奇怪”)。

(1)、感情朗讀第3、6、8自然段,讀出魏王的“信不過”、“大吃一驚”、奇怪”的語氣。

(2)、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大吃一驚”的意思,瞭解“驚”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訴學生,聯繫上下文也是理解詞語的一種方法。

5、爲什麼更羸只拉以下弓就使大雁掉下來了?

自學第8節:

(1)、思考填空,用( )在書上括出答案。

它飛得慢,是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慘,是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概括板書。

板書: 飛得慢——箭傷未愈

叫得慘——孤單失羣(3)、“孤單失羣”是什麼意思?(離開同伴,無依無靠)

這兩句話前後分句之間是什麼關係?(因果——先果後因)

老師總結:(板書)

觀察:飛得慢

叫得慘

傷口裂開

思考:箭傷作痛 孤單失羣

往高處飛 ↗ | 心裏害怕 ↗ | 結果:不用箭 只拉弓聽到弦響 ↗

掉了下來

三、學生試着複述這個故事。

四、分解色朗讀五、作業。

1、摘抄你認爲不錯的詞語。

2、小練筆:寫寫你眼中的更羸是什麼樣的。

《驚弓之鳥》教案設計 篇六

精心設計,營造“開放”課堂——《驚弓之鳥》教學案例及反思

精心設計,營造“開放”課堂——《驚弓之鳥》教學案例及反思

河南省濟源市馬寨國小   宋詠梅

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隻受過箭傷的大雁,聽到弦響就怕得要命,這就是驚弓之鳥。同學們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沒有做過驚弓之鳥呢?

生:有。閆清雨。他頭上被碰傷過,還縫了幾針。昨天,我只是想摸摸他的小腦袋,他都不讓。

師:(指課題)能不能用上這個詞?

生:他像只驚弓之鳥,趕緊用胳膊擋住自己的腦袋。

生2:我曾經被狗咬過,後來,一看見狗,就像只驚弓之鳥,站到一邊一動也不敢動,等狗走了,纔敢離開。

生3:小時候我生病了,醫生給我打針,很疼。後來生病,只要醫生說要打針,我就像驚弓之鳥,到處躲,讓醫生說盡了好話。

生4:嬰兒有時候也會像驚弓之鳥。妹妹還在吃奶,前天她發燒,媽媽用小勺給她喂藥,當時她一口就喝下了。馬上就覺得不好吃,又是哭又是鬧,這兩天媽媽用小勺喂她喝水,她一見到小勺,就像驚弓之鳥,搖晃着小腦袋,緊緊閉着嘴,就是不喝。她還以爲是苦藥呢!

……

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第一範文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封閉的語文課程把學生的視野框定在教科書和課堂裏,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與豐富的生活隔離開來,遠離了學生的生活需要,缺乏課堂互動。開放的語文課程,以學生的語文生活爲依託,強調溝通課內外,開發課程資源,把教材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師生與課程文本的互動,強調師生對課程的建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在《驚弓之鳥》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拓展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在交流的過程中,同學們思維的火花一下子點燃。通過與老師、與同學的交流,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增強了自信心,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設計時,要注重讓互動走進我們的課堂,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和 “開放”的課堂,這樣,我們的第一範文纔會煥發生命活力!

本文摘自:濟源研修 作者:河南省濟源市… 感謝作者的辛勤勞動!版權和著作權歸原出處和作者所有。

國小語文《驚弓之鳥》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聯繫上下文懂得“能手”“並不”“直”“大吃一驚”“孤單失羣”“驚弓之鳥”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後說的4句話之間的邏輯關係。

3、瞭解課文內容,能從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中受到啓發。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教學重點:

學懂更羸說的話,體會更羸的分析是正確的。

教學難點:

理解更羸說的一段話,聯繫全文內容體會更羸分析判斷的合理與正確性爲重點。根據魏王由“不信”到“吃驚”“奇怪”的態度變化,使學生明確,把觀察、思考與實踐經驗結合起來的思維方法是正確的,是值得學習

教具準備:

cai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文題,範讀全文(或聽課文錄音)。

1、導語:同學們,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兩則寓言故事,從中受到了啓發和教育。今天我們將要學的新課是一則成語故事——《驚弓之鳥》。這則故事的內容特別新奇有趣,會使大家領悟出更多的東西,尤其能啓發我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作出正確判斷。現在看書,聽老師朗讀課文。

2、有表情地範讀或放配樂錄音。

二、指導自學。

1、自由默讀課文。要求:

(1)一邊讀一邊將遇到的生字、生詞圈畫出來。

(2)讀通每個句子,注意在長句中用“/”標出句中的停頓。

(3)把每個自然段用數碼標記清楚。

2、自由朗讀。要求:

(1)看清句子的標點符號,試着讀出說話人的語氣來。

(2)把不理解的詞抄寫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學生朗讀全文,結合正音。

“魏國”的魏讀作wèi。“更羸”人名,讀作gēngléi。“嘣”象聲詞,後鼻音,讀作bēng。“悲慘”的慘,平舌音,讀cǎn。“癒合”的愈,整體音節,讀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讀作pīn。

2、指名學生列舉不理解的詞語,並鼓勵查閱工具書的同學幫助解釋。

3、出示幻燈或小黑板:

(1)指導學生鞏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讀並理解詞意。

4、指導學生理解重點詞語。

能手:具有某種技能,對某項工作、運動特別熟練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長射箭。

本事:就是本領的意思。

悲慘:處境和遭遇極其痛苦,令人傷心。

癒合:傷口長好。

拼命:不顧及性命,文中指大雁盡最大力量往高處飛。大吃一驚:因出乎意料而非常驚奇。

四、思考、討論。

1、課文寫到幾個人物?主要寫誰?爲什麼?(更羸、魏王兩個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張弓不搭箭就使大雁從半空裏直掉下來。)

追問:更羸是怎樣使那隻大雁掉下來的?

2、討論:更羸怎麼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隻大雁掉下來?

(1)指導學生抓住關鍵句:“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2)引導學生揣摩詞語,誘發聯想,進而產生邏輯推理:

①大雁一般是成羣地飛翔,這裏卻是“一隻”,說明什麼?

②“慢慢地飛”又說明什麼?爲什麼用“鳴”而不用“叫”?

③學生自由談自己的看法。(不做統一的要求。)

五、齊讀全文,理清敘述的順序。

課文先寫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來;接着試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最後更羸介紹他是怎樣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來的。這樣先敘寫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絃。

六、作業。

朗讀全文並抄寫課後題中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課文《驚弓之鳥》。(板書課題)

(2)“驚弓之鳥”什麼意思,同學們明白嗎?(釋題:“驚”從它的偏旁你知道什麼?“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誰能說說“驚弓之鳥”的意思?

(3)瞭解了課題的意思,你有什麼問題想提出來?(故事中的鳥是一隻怎樣的鳥?它爲什麼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麼樣的程度?)

(4)同學們,是誰有這樣的本事,瞭解到那隻鳥連聽到弓箭的聲音都害怕呢?

(教師將學生的質疑歸納,用幾個“?”在黑板上標出)

二、深入學習課文,自讀自悟。

檢查提問:通過自己讀和聽同學讀課文,你弄懂了什麼?

1、弄懂:那是一隻怎樣的鳥?

那是一隻受了箭傷的大雁。你從課文的哪裏知道的?

①“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②“更羸笑笑說:‘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爲我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

學生髮言後,教師歸納:大雁是一種候鳥,每到秋天就從北方飛到南方去,春天又從北方飛回南方。同學們看,雁字是這樣寫的(邊寫邊板書),字理分析“雁”:“廠”是它的聲旁,古時候讀作“han”,裏面的“隹”指鳥,單人旁指鳥飛時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寫成燕子的“燕”。

2、讀了課文,你還懂得了什麼?

(1)“驚弓之鳥”其實是指害怕弓弦響的大雁。

從哪裏看出那隻鳥害怕弓弦響?

你是從課文的哪個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讀前指導:讀課文不僅要讀得正確、流利,還要讀得有感情,能讀出感情來,就不僅證明你理解了,而且說明你學得相當不錯了。怎樣讀的得有感情呢?要學會“過電影”,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自由讀第五自然段,說說你讀的時候,腦子裏出現了什麼樣的情景。

師:你看到了什麼?還聽到什麼聲音?

(3)這一段有兩個“直”,意思一樣嗎?

出示句子:只聽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大雁邊飛邊鳴的情形爲“→”“直往上飛”:↗

↑;“直掉下來”:↘↓。)(讓學生理解,“直往上飛”的“直”是一個勁的意思,應這樣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應這樣表示:↓)

(4)該怎麼讀?語速要快稍快,緊張一點。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體會。

指名讀,強調兩個“直”字。生用手勢配合表演。全班同學邊讀句子邊演示。

(5)看到這樣的情形,魏王大吃一驚,同學們自由朗讀6-8自然段。

①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大吃一驚”的意思。與“驚弓之鳥”的“驚”相比較,聯繫第八自然段,瞭解“驚”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訴學生,聯繫上下文也是理解詞語的一種方法。

②感情朗讀課文,讀出魏王奇怪的語氣。(強調“啊!”讀“á”,抓住“啊”“大吃一驚”“更加”等詞語。)

3、更羸爲什麼一看就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而且迅速作出判斷,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來?你是從課文的哪個自然段知道的?

學習課文第九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九自然段,思考課後思考、練習的第2題。

實物投影儀出示:想想更羸說的話,哪些講的是他看到的聽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分析的?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3)檢查自學情況。

①哪些是更羸聽到和看到的?他觀察到什麼?

板書:觀察:飛得慢叫得慘

字理學習“慘”。(從豎心旁分析字義),注意讀準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講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書:分析:箭傷作痛孤單失羣

學習生字;愈(古時候愈是有個病字頭的,是指病好了。課文中的“癒合”指傷口長好了。)

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孤單失羣”的意思:這裏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個詞來理解?(“離開”)“羣”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說出它的意思?(形聲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歡成羣地在一起。)

③根據這樣的分析,更羸斷定這是一隻怎樣的鳥?(受過箭傷的孤單失羣的鳥。)

④因爲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樣的分析,要怎樣做就能使這隻大雁掉下來?

傷口裂開

往高處飛↗∣

心裏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