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案例【多篇】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案例【多篇】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秀案例 篇一

培養學生環保、健康、安全理念和法律意識

1、課程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分析影響零件加工表面質量的各種因素,並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2、思政育人目標

在《機械加工表面質量及其控制》一張的理論教學中,涉及到切削液、熱處理等影響環境的因素。培養學生的環保、健康和安全意識,樹立地球是人類共同家園的觀念。

3、思政育人案例設計

教學內容

思政要素切入點

育人目標

第五章機械加工表面質量及其控制

1、影響機械加工表面質量的工藝因素及其改進措施

2、影響表層金屬物理力學性能的工藝因素及其改進措施

3、機械加工過程中的振動

在分析切削加工和磨削加工時,爲降低表面粗糙度,會採用大量的切削液,注意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

在分析金屬表層物理力學性能涉及到熱處理時,除了注意對環境的影響,還應該有安全意識。

在分析機械加工過程中的振動時,注意對健康和環境的影響。

培養學生的環保、健康和安全意識,樹立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的觀念,破壞環境就是犯法,培養保護環境的法律意識。

4、實施過程

在《機械加工表面質量及其控制》一章的教學中,爲保證表面的加工質量,降低表面粗糙度,冷卻和潤滑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切削液和潤滑液如果隨意排放,會對環境和人民身體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因而一定要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和健康意識,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就是保衛我們共同的家園。

在分析影響表層金屬物理力學性能的工藝因素時,要講到多種熱處理方式,操作過程有一定的危險性,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責任心,同樣會涉及到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對人民健康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

最後在講授到機械加工過程中的振動問題時,振動不僅會造成工件精度的降低,同時會產生較大的噪聲,對環境和人體產生不利影響。在探尋降低振動的同學,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案例 篇二

《倫敦》: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輓歌

一、課程教學目標

1、簡介18世紀後期英國前浪漫派詩歌特點。

2、介紹威廉·布萊克及其詩歌特色。

3、賞析詩歌《倫敦》中的場景和人物特徵。

二、思政育人目標

1、認清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本質。

2、開展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教育和習近平“兩山”思想教育。

三、思政育人案例設計及實施過程

1、課程導入

(1)思考問題:布萊克的《倫敦》描述了怎樣的畫面?它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倫敦變成了工業化的地獄,其社會根源是什麼?從整首詩歌的描述可以感受到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2)圖片展示:

提問:圖片中煙囪林立、火車轟鳴反映了什麼時期的英國倫敦?圖片中忙碌的工人和悠閒的資本家形成了怎樣的鮮明對比?圖片展示了“霧都”倫敦的工業城市形象,其繁華景象的背後有怎樣的辛酸?

總結:資本主義工業化是建立在對無產階級的剝削和對大自然的無情破壞的基礎上。資本家爲追求最大利益,他們強佔資源、擴張市場、壓榨勞動者,將美好人間變成了可怕的地獄。

2、當代馬克思主義思想

(1)科學發展觀思想

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其中,以人爲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可持續,就是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2)“兩山”思想

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考察浙江湖州安吉餘村時,首次發表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兩山”重要思想的前提和基礎是綠水青山,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3、深層閱讀

(1)詩歌中的倫敦景觀:詩人漫步在泰晤士河畔,被眼前的恐怖景象怔住了——聽到的是大人和孩子們悽苦的叫喊、傷兵的嘆息和年輕妓女們的詛咒,看到的是被獨佔的河流和街道、面帶飢色的人羣、污黑的教堂和宮牆外流淌的鮮血。這就是工業革命時期倫敦的可怕景象,資產階級霸佔了一切資源,無產階級掙扎在死亡線上。工業污染破壞了倫敦人的生存環境,倫敦簡直是地獄般城市。

(2)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本質:資本主義工業化是以生產資料資本主義所有制和僱傭勞動者相結合的生產方式爲基礎,以榨取最大的利潤爲目的。它體現了資本家的貪婪本性,瘋狂地追求最大利潤,根本不顧無產階級的死活和自然環境的承受力。

(3)“思政”教育:工業化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社會主義國家也需要工業化。但是由於經濟所有制和國家制度的不同,兩者有本質上的差異。社會主義工業化是以提高國家整體生產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爲目的,資本主義則是以個人利益和私人財富積累爲目的。而且社會主義工業化注重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走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

4、課後反思

(1)《倫敦》反映的社會現實:這是布萊克詩歌集《經驗之歌》中的一首描寫工業化背景下倫敦的城市景觀。通過詩人的所見所聞,我們感受到資本主義私有制給各階層的勞苦大衆造成的精神創傷。資本主義工業化不僅污染了環境,而且給社會造成了無盡的苦難。

(2)“思政”教育:當前爲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建設社會主義強國,我國也在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步伐,也會面臨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難題。爲此,我國要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爲基礎,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推動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理論,爲經濟建設指明瞭方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具體體現。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秀案例 篇三

守護青山綠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讀沈從文小說《邊城》

一、課程教學目標

1、瞭解沈從文生平及其與創作的關係;

2、分析翠翠故事的意蘊;

3、分析“邊城”的自然美與人情美。

二、思政育人目標

1、通過優美片段的朗讀與賞析,幫助學生領略沈從文筆下的自然美,陶冶學生情操,溫潤學生心靈;

2、引導學生樹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實增強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

三、思政育人案例設計及實施過程

1、前現代的生態景觀——引導學生從生態角度看《邊城》筆下的美景

《邊城》是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中國文學史上抒發鄉土情懷的優秀中篇小說。在小說中,沈從文用田園牧歌般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獨特的風土人情以及女孩翠翠的愛情悲劇,歌頌了人性的本真與善良,展現了湘西世界的山水之美和人性之美。以生態美學的視角審視《邊城》,可以發現小說充滿了獨特的生態思想與智慧。

《邊城》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世界,這個世界一個突出的特徵便是自然美。小說第二節開頭寫酉水沿岸的景色簡直如詩如畫:“那條河水便是歷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與沅水匯流後,便略顯渾濁,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則三丈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見底。深潭中爲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紋的瑪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魚來去,全如浮在空氣裏,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裏,春天時只須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正是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才孕育了那些淳樸善良的人們。找出小說中的景物描寫,引導學生體會小說中書寫的自然之美。優美、綠色、健康的生態環境才應該是我們人類生存中的正常狀態。

2、翠翠的形象——引導學生體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狀態

翠翠是小說的主人公,在綠水青山中長大,典型的自然之子形象。大自然賦予她的自然生命遠比任何文化薰陶出來的生靈更爲純潔美好。沈從文以平實簡單的語言描繪出一個大自然的靈性與生命意蘊完美結合的少女形象,讓讀者感受到其獨特的美麗和清澈純淨的性格。

人與自然之間不應該是征服欲被征服的關係,兩者是能夠和諧、融洽共處的。人本來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與自然同呼吸、共命運,人本來就是自然之子。這是沈從文透過《邊城》想告訴讀者的。教育學生對自然應該懷有崇敬之心,愛自然就是愛我們人類自己。

3、結合小說寫作的時代背景和中國當代現實,引導學生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現代工業文明的浪潮席捲了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民族能夠倖免。20世紀30年代,中國一批作家就已經在爲這個問題感到隱隱的憂慮,沈從文便是其中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工業化文明進程正在推進之中,與此同時,中國有些地區的自然生態危機也越來越嚴重。目前,沈從文筆下的青山綠水在一些地方已經難覓蹤跡。工業污染、過渡開發造成了一些地區生態環境急劇惡化;工業化帶來的精神危機也同樣嚴重。從這個意義上說,沈從文的文學作品是屬於走向生態文明的未來的,因爲它是能夠勇敢擔當拯救世界、重建新文明責任的新文學,是復魅了神性大地之美的文學。通過閱讀《邊城》,引導學生思考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必要性。

四、教學設計樣例說明

(略)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案例 篇四

化工設備的腐蝕與防護——弘揚愛國主義,培養家國情懷

一、教學目標

1、課程教學目標:掌握腐蝕的定義,腐蝕的類型,以及防腐的措施

2、思政育人目標:

(1)設計思路:通過引入化工廠管道腐蝕引起的事故案例,自然地達到思政育人的效果。

(2)思政育人目標: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工程應用能力。

(3)育人主題:科學精神,工匠精神,價值主題。

二、教學實施過程

1、引出課堂知識——問題分析

問題:舉例說明你見過的生活中腐蝕現象?

圖2生活中鋼鐵腐蝕

通過問題的分析引入腐蝕的概念,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

2、腐蝕的分類及防腐

腐蝕其實有兩種分類方法,第一種按照機理分,分爲電化學腐蝕和化學腐蝕。生活中常見的腐蝕爲電化學腐蝕。比如鐵器和銅器的腐蝕。那麼什麼是化學腐蝕呢?引入實例:

圖3打鐵過程中鐵渣的掉落(化學腐蝕)

生活中的打鐵鐵渣掉落現象就屬於化學腐蝕的一種。引入實際案例,進一步加深知識的理解程度,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

按照腐蝕破壞特徵分:腐蝕分爲晶間腐蝕,應力腐蝕,均勻腐蝕和縫隙腐蝕。其中晶間腐蝕和應力腐蝕危害性較大,通過引入實際案例,引入晶間腐蝕和應力腐蝕的概念。

大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秀案例 篇五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創世的第一縷曙光

(一)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第九章《面天線》的學習,實現下述教學目標:

1、理解面天線理論。

2、掌握等效原理和麪元的輻射場分析。

3、理解掌握喇叭天線、反射面天線的基本結構設計與應用。

(二)思政育人目標

1、堅定學生對國家科學發展、生態發展政策的認同,增強國際視野,滿懷愛國熱情,勇擔民族復興使命,發揚時代精神。

2、對學生進行了辯證唯物論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加強了學生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與規範修養。

(三)思政育人案例設計及實施過程

本章的思政教學,在章節講述的中間段,以課堂的最後10分鐘,以PPT結合講述的形式進行思政教學。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工程師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爲了改進衛星通訊,建立了高靈敏度的號角式接收天線系統(與本章面天線知識相關)。1964年,在用此天線系統測量銀暈氣體射電強度時,發現總有消除不掉的背景噪聲,通過分析,他們認爲這些波長爲735釐米的來自宇宙的微波相當於35K,1965年,又證實爲3K並公諸於世。彭齊亞斯和威爾遜都是普通的工程師,但因爲他們的工作和發現,榮獲了1978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工匠精神”思政元素融入其中)

根據大爆炸學說,在創世大爆炸之初,尚未形成恆星與星系,宇宙中充斥着緻密、高溫的氫等離子體以及輻射。光子退耦時從混沌中走出來的光子,就帶着創世的信息,一直穿行在宇宙中,直到撞上人類的探測器,這種輻射就是“宇宙背景輻射”。宇宙的膨脹會使這些光子越來越暗,波長越來越長,能量越來越低,根據理論,當今的宇宙背景輻射應當相當於3K的黑體輻射(辯證唯物論思政元素融入其中)。

圖6左所示爲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CMB的射電望遠鏡(Holmdelhornantenna天線),圖6右爲科學家們最新繪製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

宇宙微波背景並不是宇宙的盡頭,而是我們所看到的極限,無論是距離(儘可能遠),還是時間(儘可能古老)。宇宙微波背景(CMB)成爲我們最早觀察時間的窗口:大爆炸之後的38萬年。因此,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被稱爲“創世的第一縷曙光”,它爲科學家們研究宇宙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證據。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秀案例 篇六

價值管理與工程管理哲學

1、課程教學目標

深刻把握Miles式思考的邏輯,學習、借鑑工作研究、工作設計、工作創新的思路歷程。對比研究TQC、IE及VE,學習借鑑爲了項目“有效性”從動時研究、成本控制(IE)到全面質量管理的“局部解決方案”再到關注質量與成本的匹配、全面提升價值(VE)的“全面解決方案”。準確理解和把握價值管理的核心、目標和基本工作流程,能用系統的觀點、思維和方法進行工作優化,以提升工作效能和活動價值。

2、思政育人目標

從Miles式思考的邏輯中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通過步步深入、“止於至善”的研究、設計、創新從平凡到卓越的哲學思想。從對比研究TQC、IE及VE,揭示人們爲了項目“有效性”不斷進取、不斷創新、不斷髮展的歷史進程,感悟從局部入手到系統推進的哲學思想、系統觀點、整體思路。從把握功能分析這個價值工程核心中,學會工作優化的系統的觀點、哲學思維和整體方案。

3、思政育人方案設計及實施

(1)解析Miles式思考——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這個牛鼻子,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之後的路徑的尋找和選擇只不過是實現這個目的的手段,它們是目的和手段的邏輯關係,不可本末倒置。

(2)探究管理的歷史,對比研究IE、TQC及VE等現代化管理方法,感悟IE、TQC及VE,從歷史變遷中學習從局部入手到系統推進的哲學思想、系統觀點、整體思路。

(3)通過PBL教學,結合真實項目案例,系統理解、把握價值管理流程,學習基於價值管理效能的ABC分類方法,抓關鍵的少數的矛盾論觀點,基於價值提升的性能和成本協同設計的系統觀點、權衡用戶價值、廠商價值和產品價值的哲學思維以及用戶、研發、設計、生產、材料、工藝等全員參與的整體解決方案。

按照這樣一種思想,在工作中要學會“彈鋼琴”,牽“牛鼻子”,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更不能丟了西瓜撿了芝麻。工作方案優化創新可以從局部做起,積累經驗、完善方案,在整體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