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地形與地形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地形與地形圖》教學設計

《地形與地形圖》一節內容選自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七節,本章內容學習的主題是“人類的家園”,本節內容安排在地球內部結構和地球板塊構造之後,教材按照由遠及近、由宏觀到微觀的順序編排,學生在《歷史與社會》中已經接觸過地形的內容,教材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了簡化,教學中要防止“零起點”,本節內容是本章內容的點睛之比,是我們所見的、身邊的“家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繪製等高線地形圖並能判斷等高線地形圖中的地形部位;

2.能辨別五種主要地形的類型,能說出各類型地形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繪製地形圖,學會等高線地形圖的繪製方法;

2.通過識別地形圖中的地形部位,提高學生綜合思考和空間想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制模型、繪製地形圖的過程,體驗探究樂趣,提升對地理知識的興趣;

2.通過爲徑山打造名片的任務,樹立地域自豪感、熱愛家鄉的社會價值觀。

教學重點

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中的各部分地形部位

教學難點

繪製等高線地形圖

教學方法

科學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情景引入

以餘杭區名山——徑山爲索引,從認識徑山山體各部分結構名稱出發,提出“如何將徑山的立體地形繪製在平面圖上”一問題,點出本節課的中心任務。

參與活動。

以學生所熟知的徑山爲學習對象,感受身邊的科學,體會科學源於生活。

二、初識“徑山”

以徑山圖片爲媒介,認識山體的各部分地形部位。

說出徑山的各部分地形部位。

本塊內容,學生在歷史與社會學科中已有涉及,對學生而言,難度不高,通過辨認,讓學生對山體的各部分地形部位更爲熟悉。

三、雕刻“徑山”

利用花泥和刻刀,要求學生雕刻一座“徑山”模型以備後續之用。注意,需要包含山體的各地形部位:山頂、山脊、山谷、鞍部、峭壁。

小組合作,雕刻“徑山”。

雕刻徑山模型,爲後續利用模型繪製地形圖做好鋪墊。

四、繪製“徑山”

展示一幅地形圖,解釋地形圖中曲線和數字的含義,明確要繪製地形圖,需要注意的事項:

1.如何在山體表面確定等高線?

2.如何平整地切割等高面以將等高線描繪在平面紙上?

3.山體下部橫截面積大,上部橫截面積小,當切割到上部時,如何確定上部等高面在平面紙上的位置?

發散思維,解決繪製地形圖時會出現的各種問題。

在繪製前先預判可能出現的問題,組織學生思考、討論、解決,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明確後續的操作步驟,爲學生活動的開展搭建腳手架。

五、地形圖大PK

1、展示學生繪製的地形圖;

2、帶領學生歸納總結地形圖中各地形部位的辨認方法;

3、拋設“你會選擇哪條路線上山”這一開放性問題,讓學生理解地形圖中等高線的疏密情況在實際地形上表現出來的特點。

展示小組繪製的“徑山”地形圖,指認地形圖中的各地形部位,對“會選擇哪條路線上山”這一提問各抒己見。

通過學生展示作品、指認地形部位的過程,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的科學興趣,再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設置,使學生分析、評價等高階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六、認識地形

展示一張有山地、又有盆地的地形圖,讓學生知道地形有不同類型,讓學生閱讀書本瞭解不同類型地形的特徵,並提問“我們所在的地區屬於何種地形,這樣的地形特點對我們本地的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閱讀書本,獲取信息,發散思維,回答開放性的問題。

通過學生自主閱讀書本歸納地形特點,提升學生信息獲取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開放性問題的設置能夠提升學生的分析、評價、決策等關鍵能力。

七、繪製金名片

介紹分層設色地形圖,要求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在原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上繪製分層設色地形圖,爲大美徑山繪製一張金名片。

爲大美徑山打造分層設色地形圖的金名片。

留白的任務型作業,讓學生明確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之間的轉換。並回歸主線,宣傳徑山,使學生有地域自豪感,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