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高中語文教學計劃 篇一

新的學期已經來臨,我們高中語文教研組圍繞“以學生發展爲根本,以課程標準爲依據,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爲目標”這一指導思想,繼續引導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語文新的課程標準,結合本組實際情況,立足於教學改革,求變、求新,做到教研以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爲核心,從教學能力水平、知識水平、表達水平、與學生的溝通等幾個方面,苦練內功,使高中組語文教師逐步向“學者型”“專家型”教師轉變。

一、教學目標。

1、把握語文教學的新動向,加強學科教學科研教學,強化備課組的功能,提高全組教師的業務水平,集思廣益,博採衆長。運用語文教學,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審美情趣的教育。

2、繼續學習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借鑑先進經驗,經常閱讀教育論文,正確把握課程性質,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瞭解課程的設計思路,提高思想認識。

3、在教研中,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研究學情,從而轉變觀念,客觀實際的認識我校學生,找到可行的方法、手段改變部分學生厭學的現狀,全面提高語文水平。

二、具體措施。

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抓好各年級的常規教學,認真備課,認真反思並總結個人的教育、教學心得,切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繼續開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研究,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高一年級,加強新教材研究,把握新教材的特點,深入學習、研究新教材的內容,探討新教材的編寫理念及適應學生的教學方式,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積極探索如何將課改的基本理念轉化爲具體的教學行爲的途徑和方法。

高二年級,在抓好常規教學的同時,繼續挖掘教學深度,在課時數減少的情況下積極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在注重課堂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拓展閱讀面,增加學生的知識容量,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爲高三的飛躍夯實基礎。同時爲新一輪高一提供經驗。

高三年級,認真積極地做好大學聯考複習衝刺階段的教學,科學地、有序地安排好各個環節。在教研組內齊心協力,集思廣益,統一貫徹落實於大學聯考複習的教學過程中。複習中力求做到:強化針對性,提高實效性。認真分析每次考試結果,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揚長補短,爭取在大學聯考會考出好的成績。

三、活動安排。

1、在新的學期裏,更加深入地鑽研教材,掌握教材體系、基本內容及其內在聯繫,抓住主線,明確重、難點,搞清疑點,把握關鍵。精心設計教案,每課教案要做到“六有”: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有具體的教學內容,有連貫而清晰的教學步驟,有啓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教法,有合適精當的練習,有靈活的“隨機應變”的課堂教學方式。

2、各年級備課組要認真進行集體研討、集體備課。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標,理清教材思路,規劃教學流程,要有適合各班學生的教學目的、教學重點、作業內容,教學進度做到基本統一。備課應多方擴充信息,不斷充實,完善備課資料,做到與時俱進。

3、以組內公開課爲載體強化聽課、評課意識,促進教師隊伍的建設,發揮本組骨幹教師的作用,對青年教師嚴格要求、悉心指導,幫助青年教師加快成長。完成學校的聽課要求,要做到互相聽課、評課,同時鼓勵兼聽別科,每週最少聽課2節。

4、教學常規教學的管理要加大力度,要繼續加強教育教學反思,勤於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效率。

附、活動要求:

1、教研組活動時間:每週星期一下午第一、二節。

2、要求準時出席,不能無故缺席,遇特殊情況須事先請假。

3、教研活動內容:

①學習新知識、新理論,細化解讀新課標,以此指導教學實踐教學。

②認真參加組內公開課的聽課評課活動。

③交流、反思教學體會,互助互促,形成有活力、有文學氛圍的教學集體。

④統一進度,共同商討教研活動項目等。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二

【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馬爾克斯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風格。

2、運用正確有效的閱讀技巧分析文本。

3、掌握作者通過日常生活描寫來展現拉丁美洲宏大歷史的構思技巧。

【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運用正確有效的閱讀技巧分析文本。

學習難點:掌握作者通過日常生活描寫來展現拉丁美洲宏大歷史的構思技巧。

【教學過程】

一、學習導入

同學們好,拉丁美洲文學做爲外國文學中的一種特殊的種類,隨着近百年來拉丁美洲的滄桑鉅變越來越受到了全世界文學愛好者的關注,其中,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鉅著《百年孤獨》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今天,我給大家講解的內容就是這本名著的節選部分。

二、學習任務分析

(一)知識要點

1、作者簡介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20世紀哥倫比亞享有盛譽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和記者,1972年獲拉美文學最高獎——委內瑞拉加列戈斯文學獎,是拉美小說界的“掌門人”,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和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

2、作品簡介

《百年孤獨》寫的是布恩迪亞一家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坎坷經歷和馬孔多這個小鎮一百多年來從興建、發展、鼎盛及至消亡的歷史。作品內容複雜,人物衆多,情節離奇,深刻反映了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美大陸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

3、魔幻現實主義

魔幻現實主義是《百年孤獨》的主要寫作風格。它的特點是“變現實爲幻想而又不失其真”,這種風格的作品常常通過塑造非常超常的人物形象,描寫荒誕離奇的故事情節,運用奇異多彩的表現手法,將現實和非現實融爲一體,反映了拉丁美洲地區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使人從審美中獲得一種極其強烈的既荒誕又真實的感覺。

(二)承擔的單元任務

通過學習本文,能夠讓學生置身於近百年來拉丁美洲大地的社會生活中,感受拉丁美洲各民族的百年滄桑鉅變,感受其中千姿百態的民族特點,從而感受人類文化的豐富多彩。同時,能夠讓學生從主題內容、敘事手法和語言風格等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獨特的藝術成就,提升鑑賞外國小說的能力。

三、學習活動

(一)掌握基礎、初識文章

詳見知識要點。

(二)概述前文、引出後文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與表妹烏爾蘇拉結婚後,帶領一羣年輕人離開家鄉,長途跋涉來到一個偏遠的地區建立了小村莊馬孔多。馬孔多交通閉塞,只有一羣吉卜賽人偶爾來訪,帶來被村裏人看做魔法的磁鐵、望遠鏡、冰塊等新鮮事物。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與吉卜賽老人梅爾吉亞德斯結爲好友,埋頭鑽研鍊金術,卻一無所獲。他想尋找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也以失敗告終,反而是烏爾蘇拉在尋找離家出走的大兒子何塞阿爾卡蒂奧時,無意中發現了鄰近的城鎮。馬孔多自此與繁華世界建立了聯繫,天翻地覆的變化即將到來。

(三)總結情節、介紹手法

1、藉助文眼、理清內容

①新商道的開闢,使得馬孔多與外界有了更多的聯繫,外界的新鮮事物不斷進入馬孔多。

②麗貝卡帶着父母的骨殖從遙遠的馬納烏雷辛苦跋涉到來之後出現了各種怪異行爲。

③馬孔多小鎮的居民染上了失眠症。

2、掌握手法、賞析魔幻

本文的“魔幻”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孤僻怪異的神奇人物。

②錯綜曲折的離奇故事。

③誇張變形的表現手法。

④綺麗詭異的語言特徵。

總之,在全文中,對話、回憶、夢魘、聯想、神話、預言無處不在,時空輪迴徘徊,生死界限、人鬼界限全被打破,營造出一股神祕詭異的奇特氛圍。

3、抽絲剝繭、剖析現實

①文章的主要情節涉及到哪幾個要點?

音樂鍾進入了馬孔多人的生活。麗貝卡的言語溝通過程。馬孔多人忘記了事物的名稱。

②情節要點含有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時間和語言。

③音樂鍾代替了羣鳥報時意味着什麼?

標誌着現代社會的鐘表式的時間能夠創造平等、法治和有序,可以帶來整齊規訓,但也可以帶來異化。在這種情況下,時間更容易成爲一種權力。誰控制了時間的體系、時間的象徵和時間的解釋,誰就控制了社會生活。當鐘錶式的時間隨着外來文明的進駐滲透到馬孔多鎮人們的生活習慣上時,也意味着這裏的人們在慢慢被現代文明生活的權力所控制。

時間加速之後,人們處於“時間飢餓”狀態中,只擁有時間沒有擁有生活,當客觀時間已經很充足時,人們的注意力還在鐘錶所代表的時間上,在無所事事中聽着音樂鍾數華爾茲的音符。除了時間,人們已經很少關注其他的事情了。

文中描寫音樂鐘的那段文字,就是統一、整嚴、標準化的現代工業文明滲透的痕跡,用“音樂鍾”代替“羣鳥”便是機械時間(現代時間)代替了自然時間(傳統時間)的典型的形象化表現。當地人的時間標準已經被西方現代工業文明帶來的時間標準殖民化。

④麗貝卡來馬孔多後的語言交流情況意味着什麼?

這一點要結合着馬孔多人得了失眠症忘記了事物的名稱這個現象一起分析。

結構主義語言學把人類的語言定義爲一個符號系統,這個符號系統分爲“能指”和“所指”,語音和字形就是能指,意義是所指。舉一個例子,gou這個聲音是能指,gou這個讀音所代表的動物就是所指。在“能指”和“所指”中,“所指”即意義更加重要,可是當“能指”都被馬孔多人遺忘掉的話,“所指”代表的意義就更無從說起。

薩丕爾—沃爾夫語言假說認爲,語言不僅僅會影響我們的思維,它還會決定着我們的思維,最後決定我們的文化,決定着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不同的語言,就會有不同的世界觀,就會有不同的社會。

馬孔多人忘記的名稱所代表的事物都是維持基本生活的最基礎性的事物,這樣的事物的能指都可以遺忘,足以證明失眠症的危害極大。而語言被遺忘後,語言所代表的思維方式和文化意義就會消亡。麗貝卡的焦慮和抗拒也隱含着這層意義。

⑤文中情節所涉及的語言問題還說明了什麼?

這一點主要通過麗貝卡的語言溝通的過程來體現。麗貝卡一開始不與人交流,意味着不願意跟別人有語言的溝通,沒有溝通,就沒有融合。這就是語言缺失造成的。所以麗貝卡一直用吃土的怪癖來彰顯自己的獨特性,並以此來緩解自己不合羣的孤獨的焦慮感。

但是麗貝卡最後還是跟家人交流溝通了,但是過程繁複,手段駭人。經過這場語言同化的過程,麗貝卡之所以說殖民地語言說得跟印第安土語一樣流利,我們都清楚,是毒打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這段描寫事實上表現的是拉丁美洲人民是如何被外來語言殖民的具體過程。

福柯提出,羣體的話語實踐構成了一種特定的權力實踐的方式,話語的實現同時也是權力的實現,因爲權力與慾望始終圍繞着言語的合法性展開鬥爭。

拉丁美洲是一個混合文化的地域,在“萬物有靈”的宗教信仰尚未成長爲穩定文化系統的情況下,已經發展成熟的歐洲天主教信仰以改頭換面的施予者姿態強行成爲當地的主流文化,截斷了土著文化正常的對自己身份確定性的過程。

在推行主流價值觀的時候,殖民者的語言對殖民地文化和語言進行的播撒和滲透,這使得被殖民地的土著不得不以殖民者的話語方式來確認自己的身份,在一種扭曲的文化氛圍中,完成了心理精神和現實世界的被殖民過程。

在麗貝卡來之前,課文中提到“阿爾卡蒂奧和阿瑪蘭妲……頑固地不肯說卡斯蒂利亞語,而只說瓜希拉土語。”所謂的“頑固”,其實是當地人的原始心態和語言表徵尚沒有外來文明侵襲的保留,但是在烏爾蘇拉的心目中,“頑固”地說本地方言並不是一種讓她安心的現象。所以,烏爾蘇拉會通過希望兒女們都說卡斯蒂利亞語來獲得某種安全感,而不說這種語言的。麗貝卡先是被認爲是瘋掉,後來直接被毒打。在這個事件中,拉丁美洲的原始語言如何被侵略並且以什麼樣的方式消亡,由此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文中還有一個細節,照看阿爾卡蒂奧和阿瑪蘭妲的保姆是隻說古印第安語的比西塔西翁。她的哥哥卡塔烏雷看見麗貝卡語言被同化即罹患失眠症的表現後,第二天跑得無影無蹤,他們是印第安古老王國的王子和公主,離鄉背井,屈居人下就是爲了保有自己的語言和背後僅存的對已消亡的歷史的回憶,當失眠症在閉塞落後的馬孔多蔓延時,意味着外來文明入侵的觸角已經佈滿了拉丁美洲大陸的每一個角落。

4、深入賞析、評價反饋

馬爾克斯通過描寫統一使用音樂鍾和遺忘語言這樣的生活細節是想表現拉丁美洲什麼樣的宏大歷史呢?

實際上,我們不難得出,馬爾克斯寫這個片段,正是要提醒自己的民族:民族的歷史和現實正在被大家忘記,人們不能忘記歷史和對歷史的反思。

事實上,這些細節象徵了拉丁美洲十六世紀以後的文化變遷。無論是時間因素還是語言因素,最後都指向了歐洲殖民者染指拉丁美洲並用特定的技術權力和話語權力促使了拉丁美洲傳統民族性的消亡。雖然,他們的到來也帶來了現代社會的可量化、可計算的客觀化影響,但是同時也在強力推行現代文明和自己的民族文化時摧毀了拉丁美洲本土的多樣化文明。拉丁美洲的文化也受到西方殖民者的禁錮,使他們在思想上對西方殖民者絕對服從。整個拉美民族都在孤獨的包圍中,人們通過掩耳盜鈴般的失憶和遺忘避免體會真實徹底的孤獨,重複的行爲、集體的失眠症和健忘症等是這種孤獨的外在表現形式。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老師藉着這篇選文,想幫大家捋清了《百年孤獨》這本名著的一個核心思想——擺脫殖民統治,自己掌控自己民族未來的命運十分重要,發生在拉丁美洲土地上的悲劇告訴我們,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佔有一席之地,我們必須保有對自己民族語言、思維和文化的主動權,這樣,纔不會屈居於西方話語中,失去我們東方式的民族特色和韻味。

五、課後作業

(一)思考作業:

1、如果馬孔多沒有開通商道,是不是就能夠解決馬孔多百年孤獨的問題呢?

2、請同學們複習《齊桓晉文之事》中“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這句話,將兩篇文章對照分析,思考一下我們中華民族會不會產生拉丁美洲式的孤獨呢?

以上問題請同學們任選其一,完成一篇不少於500字的文章。

(二)拓展閱讀:

《紅高粱》(莫言)、《危地馬拉傳說》(阿斯圖里亞斯)、《一句頂一萬句》(劉震雲)

高中語文教案 篇三

教學目的

一、瞭解詩歌語言的特質。

二、學習分析與綜合的方法。

課文圍繞“木葉”舉出古典詩歌中的大量實例,通過精到的比較、分析,闡發了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質。教學中可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把握作者的基本觀點,學習比較的方法,認真體味“木”、“樹”等詞語不同的意味和藝術效果,從而對詩語的特點和鑑賞詩語的方法獲得實感。

教學步驟

一、說“木葉”

木與樹相同又不同的地方,進一步強調了濤歌語言中的暗示性問題。我國是詩的國度,從勞動中產生了詩歌,經過了不算長的時間,到唐代就已達到頂峯,縱觀古代詩歌,有許多意象由於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木葉”有落葉的微黃與乾燥之感,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氣息。作者由詩人們鍾愛的“木葉”人手,解析了樹、樹葉、木葉之間細微的差異,重點分析了木與樹相同又不同的地方,進一步強調了詩歌語言中的暗示性問題。

但也有的時候,詩人把它組織在不同的意象體系裏,使之表現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愛桃花,寫過一首詠桃濤:“禁苑春暉麗,花蹊綺樹裝。綴條深淺色,點露參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風共一香。如何仙嶺側,獨秀隱遙芳。”而杜甫卻說“輕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貶得一錢不值。

作者林庚是著名的學者、詩人,本文中,他對“木”在形象上的藝術特徵作丁極爲精細的辨析,應該說對我們怎樣體察詩歌藝術中的精微之處頗有啓發。

二、給下列詞語注音

A.嫋嫋()桔頌()灼灼()皋()

B.徵戌()瘐()纏綿()褒()

C.翩()荃()乾燥()漂零()

D.漂泊()迢遠()桅杆()

三、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古典詩歌中“樹”與“木”的藝術特徵、意思情味、適用場合有什麼不同?

繁茂的枝葉

特徵枝葉的綠色,樹幹褐綠色

木質的樹幹,落葉的因素

樹木黃色、乾燥的質感

意味:飽滿疏朗

場合滿樹葉子吹動,濃陰密密層層

樹木秋風葉落

2.以“木”引起落葉的聯想爲例,說明詩歌語言的特質及其對詩人創作的意義。重點研究詩歌語言的暗示性(指詞語的形象色彩和聯想的意義)問題。

(1)“暗示性彷彿是概念的影子”

從字面上講,“木”就是“樹”,二者是同一概念,但兩個詞形象色彩不同,引起的聯想不同。“木”具有着“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或者說木質的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樹幹,而很少想到非木質的葉子。“葉”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之外。

練習:

一、指出下列詩句的作者與出處:

1.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作者出處

2.洞庭始波,木葉微脫。作者出處

3.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雲歇山。

作者出處

4、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

作者出處

5.葉密鳥飛得,風輕花落遲。

作者出處

二、請補足下列詩句的上下旬:

1.秋月照層嶺,。(吳均《谷柳惲》)

,說“木葉”

2.,海水揚其波。(曹植《野田黃雀行》

3.柔條紛冉冉,。(曹植《美女篇》)

4.日暮風吹,。(吳均《青溪小姑歌》)

5.,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三、鑑賞下面一首古詩:

詠蟬①駱賓王

西陸②蟬聲唱,南冠③客思深。

不堪玄鬢④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爲表予心?

①注:這首詩作於高宗儀風三年(678年)。當時駱賓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后,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

②西陸:指秋天。③南冠:指囚徒。④玄鬢:指蟬。

試從思想內容、表達技巧方面鑑賞這首詩。

答案:

一、1.屈原《九歌》2.謝莊《月賦》3.陸厥《臨江王節士歌》

4.王褒《渡河北》5.蕭綱《折楊柳》

二、1.寒風掃,說“木葉”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會單韻母a o e,能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引導學生認識聲調符號,能正確讀出a o e的四聲。

3、幫助學生認識漢語拼音四線格,學習正確使用四線格。

4、指導學生認識“爸、媽”兩個生字,正確讀詞。

【教學重點】

a o e的發音和韻母帶調讀。

【教學難點】

e的發音及發a o e的第二聲和第三聲。

【教學時數】

2課時。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a o e小卡a o e片和四線格卡(學生每人一套)。

3、大四線格卡片(板書用)。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預習】能正確讀出單韻母a o e,試着在四線三格里寫一寫。]

(一)導入新課,整體認識拼音。

小朋友,從今天起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非常奇妙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國。(用簡筆畫勾勒城堡圖)拼音王國中有很多的拼音,認識他們了,你就能識字、讀書,還會說一口好聽的普通話,想和老師一起去認識他們嗎?

拼音王國中有三大家族,他們分別是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簡筆畫勾勒三座房子)今天,我們來認識韻母家族中最最可愛的一羣孩子,他們就是a o e.(出示帶有手腳的拼音卡片)。

(揮動卡片)嗨,小朋友們好。

學生與拼音打招呼。

歡迎你們來我的家做客。請把書翻到第6頁。

(二)學習單韻母a

1)讀準音

我們的a 很害羞,躲到圖中去了,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哦,是小姑娘在唱歌,發出了a a a音。她的嘴巴是怎樣的呢?(張的大大的)

你能模仿她嗎?模仿a 的口型

老師也學着她的樣來唱一唱:1 3 ∣5 3 ∣1 -∣

a a a a a-

學生跟唱

我們念a 的時候,也和唱歌一樣,要張大嘴巴,口型保持不變。看我先來念:張大嘴巴 a a a.小女孩練唱a a a, a a a 阿姨的阿。醫生檢查口腔的時候,要我發a a a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識別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時代意義,認識沙皇專制統治的反動與黑暗。

2、學習領會作品中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運用。

【教學設想】

1、要引導學生從別里科夫這個可笑怪誕的外表逐步深入認識其可憎的內心,透過可笑的行爲舉止認識人物所代表的保守腐朽思想。從“笑──思──悟”的過程來引導。切不可停留在表面膚淺的笑上。

2、本文語言淺易,情節簡單,人物關係單純,學生一拿到新教材就瀏覽了一遍,作爲新授課再學時,已覺得興味索然,但對於小說的內容及主題,卻並不能準確深入地瞭解和把握。因此,教學時,以促進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爲目的,嘗試打破常規,力求創新,激發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的興趣。

【教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老掌櫃”難捨芭蕉扇》:

要我換電扇,且慢復且慢。

不怕花錢多,就怕擔風險: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觸電;

倘若螺絲鬆,飛來大刀片。

重則削腦袋,輕則上醫院。

還是穩妥點,仍用芭蕉扇。

只要拼命搖,照舊能解汗。

點撥:

這位難捨芭蕉扇,懼怕電風扇的老掌櫃,僅是一位老實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光窄,接受新事物遲鈍。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與他相似。詩人“幽他一默”,希望這些人思想解放一點,別老捧着那本老皇曆不放。詩人對老掌櫃的典型心態的形象揭示,尤其是“倘若螺絲鬆,飛來大刀片”一語,簡直叫人拍案叫絕。從這位老掌櫃害怕新事物這點上,我們想起嘴邊總掛着“一帶不如一代”的九斤老太(魯迅《**》),想起只要鎮上有點什麼動靜就憂心忡忡地擔心“不別出什麼事啊”的奧楚蔑洛夫(契訶夫《變色龍》)。今天我們就來繼續學習契訶夫的另一篇小說,領略一下他筆下的另一個典型得讓我們永遠不能忘卻的形象。

二、自主、合作、探究

[互動設計1]作者簡介

請同學簡要介紹一下作者。

點撥: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俄國19世紀末期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以短篇小說和戲劇著稱於世。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對人民的殘酷壓榨和剝削,諷刺庸俗腐朽的市儈習氣,同情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小人物”。他八十年代開始創作,九十年代是他創作的

盛期。他的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說《第六病室》,短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帶閣樓的房子》《裝在套子裏的人》(又譯爲《套中人》)劇本《櫻桃園》等。

與美國的歐?亨利、法國的莫泊桑並稱“世界短篇小說三巨匠”。

[互動設計2]閱讀課文

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課文的內容,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

[互動設計3]總體把握

第一部分:介紹別里科夫的特徵

第二部分:介紹別里科夫的婚事

開端:準備結婚

發展:漫畫事件、騎車事件

高潮:交鋒

結局:婚事告吹

第三部分:介紹別里科夫的死

[互動設計4]分析人物形象

1、套子

學生默讀,劃出關鍵語句,並加上簡批。思考:別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無形的套子?從中可以看出什麼思想性格特點?

點撥:其身上有有形的和無形的套子。

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即衣、住、行方面寫有形的(具體見課文)。作者是用“形”顯示“神”,用“可笑”的外表反映其醜惡的思想,讓讀者在笑聲中看清別里科夫醜陋的靈魂。所謂無形的,是指起思想上的,他有套子式的思想,套子式的論調(具體見課文),其愛情的過程,最集中、畫龍點睛、突出了他“套子式的論調”的愚昧和反動。例如:“如果教師騎自行車,那還能希望學生做出什麼好事來?他們所能做的就只有倒過來,用腦袋走路了!”這荒唐的別里科夫的邏輯說明了他的思維方式和性格特點。再如,他從樓上跌下來的時候,“情願摔斷脖子和兩條腿,也不願意成爲別人取笑的對象”,這種奇特的心理狀態正反映出他自欺欺人的特點。

2、思考兩個“怕”

(1)別人“怕”別里科夫

提問:別里科夫是個中學的希臘文教員,爲什麼“全城都受着他的轄制”?

點撥: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協,(課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個“不敢”,“全城人戰戰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讓學生咀嚼體味)是因爲他的言行與思想都是與沙皇專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覺維護着舊制度舊思想。周圍的人還沒有勇氣敢與他鬥,所以都怕他,受他轄制。別里科夫的可恨在於,他不但要把自己裝在“套子”裏,而且還想把周圍的一切也裝進“套子”裏。這兩種“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們結合當時的情況想一想,就會發現總根源都是沙皇專制制度。別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統治,一方面是極力加強反動統治,在全國造成了沉重壓抑的氣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將滅亡,搖搖欲墜。革命的風暴還未到來,大多數人還感到迷茫,不敢起來鬥爭,所以別里科夫還能“轄制”全城。

(2)別里科夫“怕”別人

提問:別里科夫整天戰戰兢兢。他怕的是什麼呢?請找出文中對別里科夫臉色的多處描繪,說說其意義。別里科夫結婚的喜劇轉眼間變成死亡的悲劇說明了什麼?

點撥:別里科夫整天戰戰兢兢、六神無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會變革,害怕動搖了舊秩序。

對別里科夫的臉色有多處描繪。靜態的肖像描寫中,有“他的臉也”“戴黑眼鏡”;懲罰學生情節中有“他那蒼白的小臉上的眼鏡”;晚上通宵做噩夢,早晨到學校的時候“沒精打采,臉色蒼白”;看到促狹貴畫的漫畫“他臉色發青,比烏雲還要陰沉”;看到華連卡騎自行車。

這臉色的變化,正說明他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會變革。也說明他的外強中乾,不堪一擊。

在結婚這個問題上,課文深刻揭露了別里科夫從未透露過活人感情的靈魂。這個滿腦袋是“套子”思想,滿口是“套子式論調”,處處是“套子式”舉動的角色,教師們怕,校長怕,城裏許多人都怕的別里科夫,卻怕結婚,這正說明別里科夫是僞善的、腐朽的、脆弱的,實際上是個丟失了生活權利的人,同時,也說明別里科夫固然可憎,但他畢竟還是專制制度的犧牲品。

(附帶)提問:從這一部分中可以看出華連卡姐弟是怎樣的人?從人物身上我們可以體會到什麼?

點撥:在小說中,華連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說敢爲的年輕人,代表了一種新生的進步的力量。柯尼連科和別里科夫的衝突,展示了新舊兩種思想的矛盾鬥爭,而且淋漓盡致地鞭笞和諷刺了別里科夫腐朽反動的本質。儘管別里科夫的死並不等於反動腐朽勢力的滅亡,但華連卡姐弟的出現,卻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量。

[互動設計5]別里科夫的意義(主題)

學生個別朗讀最後兩段,學生畫下關鍵語句,並思考其含義。

提問:別里科夫死後,大家有什麼反應?

點撥:“大快人心”,從心裏感到自由。

提問:可是我們卻爲什麼“露出憂鬱和謙虛的臉相”,“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謙虛”是什麼意思?可是爲什麼一個禮拜沒完生活又恢復舊樣子了呢?課文最後一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點撥:只要沙皇專制度沒有推翻,就會在這塊土壤上不斷滋生出新的別里科夫,所以生活還是老樣子。作者啓迪人們,沙皇專制統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剷除,就永遠存在着別里科夫這樣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須從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動的統治。這就揭示了別里科夫的社會時代的典型意義。

三、小結

十九世紀末期,在俄國正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工人運動逐漸展開,馬克思主義已在全國傳播,工人階級的政黨正在形成,一場革命風暴即將到來。沙皇政府面臨着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形勢,極力加強反動統治,瘋狂鎮壓人民,在全國造成了陰沉鬱悶的氣氛。沙皇政府的忠實衛道者,也極力維護沙皇的反動統治。他們死守着舊有的陣地,仇視和反對一切新鮮事物。這種人不但出現在官場上,而且也出現在知識界。小說裏的別里科夫正反映了這些人的靈魂。現在,別里科夫已成爲頑固守舊,害怕變革,阻礙社會發展的人的代名詞。最後讓我們看看他的尊容吧(讀蘇聯著名畫家庫克雷尼克斯的插圖)。

四、作業佈置

準備寫好《“別里科夫之死”專案組調查報告》系列文章:調查一:案發背景;調查二:現場勘查;調查三:本人檔案資料;調查四:有關人士採訪。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裝在套子裏的人》一文語言淺易,情節簡單,人物關係單純,大家對小說的內容及主題已經有了認識,卻未必深刻。這節課,我打算以促進大家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爲目的,嘗試打破常規,力求創新,激發大家深入研讀課文的興趣,搞個“別里科夫之死”專案調查報告會。

自殺?他殺?

——“別里科夫之死”專案組調查報告

二、導入報告會情境

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在一所中學的男性職工宿舍裏,發現一具中年男屍。據查,死者爲該校希臘文教師別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個世紀以後,2015年新春時節,東平明湖中學高一(21)班學生特組成專案組,對這一事件進行立案調查。

三、具體操作過程

調查涉及的幾個方面:調查一:案發背景;調查二:現場勘查;調查三:本人檔案資料;調查四:有關人士採訪。

要求:四人一組,討論決定該組選題。然後小組討論,一人執筆,共同寫出該項調查報告。15分鐘後,確定組內一人宣讀。

(學生認真研讀課文,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同時適當生髮聯想想象,互相激發,共同探討。)

(課堂進程至此,教師再順勢推向一個高潮)思考:寫出本案“結案報告”。5分鐘完成。

本案引發的思考:創新求活,守舊必死。

示例:各項調查報告

一、案發背景

1898年。沙皇統治下的俄國。由於受歐洲進步文明的影響,俄國人民要求自由民主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沙皇政府爲鞏固其統治,卻採取一切手段進行鎮壓,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全國警探遍佈,告密者橫行,人們生活在沉悶乏味和憂懼之中。

這年夏季的一天,人們在一所中學的男教工宿舍裏,發現了一具死屍,死者爲男性,中年,屬非正常死亡,死亡原因疑點很多。死者生前爲該校希臘文教師,平時行爲古怪,謹小慎微,但又刻板古舊,以他的思想轄制着全城。在這年的五月初突然病倒,大約一月後死亡。死前正處於戀愛中,甚至於打算結婚。

二、現場勘查

死者僵直仰躺在牀上,被子矇頭,頭髮蓬亂,臉色蒼白,眼球突出,一臉恐懼,似乎生前正遭受某種恐嚇或痛苦。耳內塞有棉花球。身穿羊毛衫,牀頭堆放有黑眼鏡、棉大衣,牀邊放有雨鞋、雨衣、雨傘。房間裏沒有任何打鬥的跡象。一張女士照片扔在地下,一張漫畫揉成一團。最令人奇怪的是,房間的大箱子裏幾乎存有政府多年所有的公告和文件,並標註着具體發佈日期。

三、本人檔案資料

姓名:別里科夫

性別:男

出生日期:年月日

生前職務:某中學希臘文教師

住所:校男教工宿舍

婚配情況:未婚

口頭禪:千萬別出什麼亂子

特徵:晴朗的日子也穿雨衣、雨鞋、帶雨傘,穿棉大衣,豎起衣領,戴黑眼鏡,穿羊毛衫,用棉花團堵着耳朵眼兒。

人際關係:無密友,但卻轄制全城,曾與女友密哈益?沙維奇?華連卡之弟柯瓦連科有過沖突,於死前一個月被其推下樓梯,但彼此沒造成大的傷害。

死前狀況:鬱鬱寡歡,閉門不出達一月之久。

死亡日期:1898年6月底或7月初。

四、有關人士採訪

採訪對象1、華連卡

問:請問您與別里科夫關係如何?

答:由於校長太太的竭力撮合,我們差一點結了婚。

問:差一點兒?爲什麼最終沒結成呢?

答:他生病前的一天到我家,從樓梯上滾了下來,那實在是太可笑了。(忍不住想笑)問:那他怎麼會從樓梯上滾下來呢?

答:這個我不太清楚,您還是去問我弟弟吧。

採訪對象2、柯瓦連科

答:那天晚上他來我家,亂七八糟地說了一些奇怪的話,令我非常氣憤,於是就讓他走,他卻威脅我,說要把我們的談話內容報告校長,我一氣之下,就推了他一把,沒想到他居然滾下去了。

問:那麼他說了什麼讓您如此生氣呢?

答:他總是有那麼多奇怪的想法干擾我的私生活,什麼不許騎自行車,不能在大街上拿着書走,甚至不能穿繡花襯衫,簡直荒謬透頂。我本來就不喜歡這個人,這一來更討厭他了。

問:那麼這件事會不會成爲他死亡的原因呢?

答:噢不,這絕對不可能。因爲他當時安然無恙地爬了起來,離去時步伐也很穩健。但他當時看到我姐姐,好像十分尷尬。

採訪對象3、“我“(布爾金)

問:您覺得別里科夫是個怎樣的人呢?

答:一個怪人。您要是見過他一面,就決不會忘記他。因爲即使在暖和的天氣裏,他也裹着棉大衣。還有,他總是說“千萬別鬧出什麼亂子”。

問:您認爲華連卡的笑對他有什麼影響嗎?

答:噢,他一定想不開的,要知道,他這種人最害怕出亂子了,眼下就要跟華連卡結婚,卻自己鬧出這麼個亂子,他心裏一定受不了的。

問:有什麼人和他結過怨嗎?

答:沒有。但實際上每個人都討厭他,不會有人會爲他的死亡悲傷。但也決沒人會冒着危險去殺他,全校甚至全城的人都受着他的轄制,什麼事都怕呢。

五、結案報告

本小組通過對別里科夫一案的調查與分析,得出結論:

別里科夫之死既屬於他殺的範疇,又屬於自殺的範疇。一方面,從別里科夫日常穿着與習慣,我們不難看出他的思想是極爲保守的,僅僅是看到華連卡兄妹騎自行車,他便無法接受,而華連卡並無惡意的笑就足以讓他想不開,以至鬱郁而死,因此,本小組裁定,思想的保守和頑固,是促使別里科夫自殺的原因之一,或者說,正是這種極端保守頑固的思想殺死了他。另一方面,別里科夫的死亦屬他殺。華連卡的一笑是別里科夫致死的直接原因,但從根本上說,原因卻是沙皇統治者採取的高壓政策,可悲的是,別里科夫本人甘當統治者的鷹犬,心靈僵化死亡,這纔是殺害別里科夫的罪魁禍首。綜上所述,本小組做出最終裁定:可憐的沙俄人民應當奮起推翻沙皇的殘酷統治,從根本上解除人們思想保守之源,而保守的人更應該張開開放之眼,明眼看世,摒棄一切腐朽的舊制度,讓思想重現生機。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瞭解《詩經》的有關知識。

2、積累字詞

3、把握《氓》的情節和主題,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劇原因。

教學重難點

1、詩經的表現手法:比興和重章疊句。

2、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看註解,瞭解《詩經》的有關知識。

二、教師初讀課文,正音。

三、學生齊讀,進一步熟悉課文。在教師的提示下掌握本文的一些重要詞語

1、氓:是對一般男子的稱呼。詩中的氓,從其“抱布貿絲”來看,是一位做販絲生意的小商人。從女子對他的信任來看,氓沒有輕浮和諂媚的形象,後來女主人公的回憶也沒有提到這點。

2、之:主謂之間,取獨,無實義。

3、本文的四個通假字:

匪:通“非”,不是。於:通“籲”,感嘆詞。說:通“脫”,擺脫,脫身。泮:通“畔”,邊岸。

四、師生逐段就字詞疏通提問。儘量結合註解和以前積累的文言文知識疏通文意。

五、共同梳理文章脈絡:

1、抽生講述本文的故事情節

本文講述的是一個女子被一個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後來兩人結爲夫妻。婚後,儘管妻子甘心貧困,日夜操勞,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終還是被丈夫遺棄的故事。

2、全文結構

一段:定情。

1、表現女子溫柔體貼、善解人意而有主見。氓急躁而任性。

2、婚姻方式:自由戀愛,自主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戀愛。表現熱戀女子的癡情。終於答應結婚。

三段:懊悔。敘事中斷,勸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後生活並不幸福。

四段:被棄。簡述婚後的辛苦生活和氓的無情。兩人關係破裂的原因在“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厭舊,感情不專一。(色衰愛弛)

五段:勞苦。具體敘述婚後的悲苦生活。表現女子的善良和勤勞。

六段:決絕。表現女子的清醒和堅強。

結論:全詩結構爲

一部分:相戀(一、二章)

1、基調:熱情,幸福

2、手法:賦--直接鋪陳敘述,追憶當年戀愛結婚的經過。

二部分:婚變(第三、四、五章)

1、基調:怨恨、沉痛

2、手法:比興和抒情。以追悔的口吻,發出悲傷的感嘆。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興:先說桑樹,繼而講述和氓的故事。

比:同時又是比,以桑樹的枝繁葉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華;以桑樹的枝葉枯落,比喻女子紅顏已老,青春不再。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比:桑葚甜美,吃多了會上火,斑鳩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愛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難免神傷。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比:用河水和窪地有岸和邊,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遠,不知道回頭。

女子婚後表現:境遇悲慘,生活艱辛,但勤勞持家。--任勞任怨,專情柔弱。

男子婚後表現:朝三暮四,甚至動用暴力。--專橫暴躁,三心二意。

三部分:決絕(第六章)女子清醒堅定地分手。

1、基調:清醒、剛烈

2、內容:女主人公在無法排解的悲傷中表示了自己決絕的態度。

3、手法:比。抒情。

六、合作探究:

(1)女子答應嫁給氓,是不是太草率?答:不。①青梅竹馬。②婚前通過氓進行了占卜。

(2)女子被遺棄,責任在氓還是在女子?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女子甘心貧困,辛苦操勞,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終還是被丈夫遺棄。

(3)氓爲什麼要遺棄女子?(色衰愛弛)

(4)女主人公從這場失敗的愛情中總結出了什麼經驗?

“于嗟鳩兮……不可說也”:作爲女子,千萬能沉溺於男女的情愛之中。常言道:“癡心女子負心漢”。男子沉溺於情愛,還可以自我解脫,然而女子一旦沉溺其中,就總是不能自拔。因爲女子的感情是專一不二的,而男子卻往往朝三暮四。本詩寫出了男子的用情不專和女子的癡情專一。

(5)女子最終做出了怎樣的抉擇?從詩中哪裏可以看出?清醒果斷的決絕。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6)從全詩看,女子內心的情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戀愛時的溫柔癡情--婚變中的怨恨沉痛--覺醒後的清醒剛烈。

(7)女子的痛苦是不是僅僅來自變心的丈夫?

不是。這一婚姻悲劇又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都處於附屬地位,她們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託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他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再者,孃家的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個時代人的愛情觀、婚姻觀和女子在愛情中和社會中的弱勢地位,更能反映出這場婚姻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

(8)這場婚姻失敗,除了氓的變心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討論。

雖然不是很草率,但是對氓的人品還是缺乏深入瞭解。有點倉促。在家裏太勤勞

(9)女主人公婚變後還有沒有可能獲得幸福?討論。

(10)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女:溫柔癡情,清醒剛烈。男:用情不專,沒有責任心。

(11)本文三處提到淇水,其用意是什麼?

一章: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四章: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六章: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三處寫淇水,是爲了給我們提示女主人公的思緒軌跡。淇水是女子這段不幸婚姻的見證。當初送子涉淇,至於頓丘,見證我對你的溫柔和癡情。淇水湯湯,漸車帷裳。見證我對你的忠貞和專一。雖然婚後生活是貧困的,但當初我冒此深水漸車之難而來,對你是多麼的專一,可是你卻如此無情。(鄭箋《毛詩正義》)因此,淇水是女主人公那段以歡樂始,以悲傷終的'生活的見證人。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見證了這樁不幸的婚姻。用河水和窪地有岸和邊,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遠,不知道回頭。在這裏,淇水就是這位負心漢的見證。

七、本文在寫作上的特色

1、四言詩。

2、賦比興的手法。

全篇用賦。兩處用興,四處用比。

賦:全文鋪陳敘述了女子的婚姻悲劇。

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都是先說桑樹,繼而講述和氓的故事。

比:1、“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以桑樹的枝繁葉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華;以桑樹的枝葉枯落,比喻女子紅顏已老,青春不再。桑葉的沃若與黃隕的對比,是愛情由盛而衰的象喻。

2、“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桑葚甜美,吃多了會上火,斑鳩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愛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難免傷神。

3、“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用河水和窪地有岸和邊,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遠,不知道回頭。

課後習題

整體感知課文:

1、《氓》是以誰的口吻寫的?採用了什麼樣的敘述方式?敘述了哪些經歷?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詩中的“物”與“人”有關係嗎?你能說說詩句的含義嗎?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你還能找出類似的詩句嗎?

高中語文教學計劃 篇七

一、指導思想:

以語文新課程標準爲指導,以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爲參考,切實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業務知識水平和教育教學本事,落實常規工作,夯實基礎,增加課外閱讀量,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閱讀本事、寫作本事和口語交際本事,具有初步的文學鑑賞本事和閱讀課外文言文的本事,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提高文化品位,爲高三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情景分析:

1、教材教學:高二階段是高中階段比較關鍵的一年,從教材上來看,難度較高一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閱讀教學上對學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閱讀理解上升到品味鑑賞,還新增了詩詞、小說等閱讀單元。寫作上則要求學生較好掌握議論文的寫作和應對話題作文的本事。

2、學生分析:學生在高一階段的語文學習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下,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欠佳。語文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但課外遷移不夠,閱讀和寫作本事還有待加強。

三、工作重點:

1、提高備課質量,繼續學習新大綱,鑽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體現知識和本事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以“閱讀”和“寫作”教學爲抓手,帶動其它方面的教學工作。

3、強化語文知識的積累,包括名言詩句、文學常識、文化常識、成語等。

4、運用各種方法,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本事,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四、教學目標與要求

本學期語文教學,除了常規性的教學要求外,要異常注意選修課的教學安排,尤其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加強積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本事是高中語文課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務。我們不能因爲過去有過分強調語文工具性的偏頗,就否定或削弱語文課的工具性,就把語文教學的主要精力放在審美與情感的感悟和薰陶上。教學中,要加強積累,包括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名句名篇的積累、閱讀鑑賞方法的積累上、表達交流本事的積累等,教會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這個最基本的交際工具,培養學生較強的語文應用本事和語感。在此基礎上,儘可能地發揮語文課在育人上的功能,引導學生提高思想認識、道德修養、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必須的審美本事和探究本事,提高人文素質,發展健康個性,構成健全人格。

2、重視誦讀,改善古詩文教學。

古代詩文作品在這套教科書中的比例約佔45%。古代詩文的選目以傳統經典名篇爲主,也適當擴大了選材範圍,新選了一些古代優秀作品。古代文學作品的教學,應強調熟讀、背誦,因爲這部分資料,都是千古傳誦的名家名篇,無論是思想資料、感情因素,還是藝術技巧、語言形式,都具有典範性和代表性,文質兼美,要求學生熟讀成誦。課程標準還有“培養閱讀前一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資料”的要求。所以,教學重點應是誦讀課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課文的思想資料,熟讀或背誦必須數量的名篇,理解並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這也有利於培養文言語感。對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學發展簡況等知識,也需要引導學生經過閱讀教材,切實掌握。

3、加強聯繫,提高寫作本事。

教材的寫作部分,既注意吸收我國傳統作文教學的經驗,又體現了21世紀對高中生寫作的要求。應當明確高中學生從事寫作文必須做到的幾種基本要求:包括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我的感受和思考;能研究不一樣目的的要求,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我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養科學理性精神;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資料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能調動自我的語言積累,推敲、錘鍊語言,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同時,應當進行記述、說明、描述、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本事的基本訓練,培養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實用寫作本事,鼓勵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

教學措施:

1、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爲契機,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進取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以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新課改,教師要做到教學五認真,總攬全局,面向全體,注重信息反饋,搞好試卷分析,及時調整教學思路,爭取教學的大面積豐收。

3、認真抓好聽說讀寫訓練,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結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賞,誦讀欣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尤其要注重培養語言交際本事和寫作本事。

4、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後勁,爲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5、搞好第二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多讀文學名著,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學修養,陶冶高尚情操。

6、注重個學科之間的聯繫和相互滲透,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強化綜合本事的培養,爲大學聯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7、充分挖掘本地的語文教學資源,組織學生到民間採風,領略民族文化的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8、努力探索學生評價體系,搞好學生學業成績的綜合性評價,着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和終生受益,着眼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