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巴東三峽》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巴東三峽》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巴東三峽》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

1、理清文章脈絡,掌握作者遊蹤順序。

2、把握各峽山水的特點及景物特色。

3、品味語言的生動形象。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脈絡,掌握作者遊蹤順序。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三峽是萬里長江上游最雄偉壯麗的峽谷。它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公里,被遊人譽爲“山水畫廊”。七年級我們學了酈道元的《三峽》,已初步瞭解了三峽的壯美。今天,請讓我們隨作家劉大傑一起走進《巴東三峽》,去領略那雄奇與秀麗,感受那驚險與激動。

二、整體感知。

1、播放三峽的奇麗風光。領略山水之美。

2、學生速讀課文,用橫線標出作者沿途經過的地方。

宜昌——西陵峽[黃貓峽——燈影峽(黃陵廟)——崆嶺峽(牛肝馬肺峽、崆嶺灘)——米倉峽(出峽處有香溪)]——巫峽——瞿塘峽——白帝城(孫夫人廟、八陣圖遺蹟)——夔府的江岸

3、把握作者遊蹤,並體會各峽山水的特點及景物特色。想想在遊覽三峽的過程中,遊客的心情有什麼樣的變化?填寫下表。(老師要求:各峽的特點儘量用文中語句概括)

景物

特點

詩、諺、典故

感覺

老師總結:

景物

特點

詩、諺、典故

感覺

西陵峽

黃貓峽

山高不險,水急不狹

緊張

燈影峽

濃厚的江南風味

作者即景詩:

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

很輕鬆

很悠閒

崆嶺峽

山形水勢,突然險峻

諺語: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纔是鬼門關

極爲可怕

米倉峽

水沒以前急,山更高峻

典故:王昭君浣妝

杜甫詩: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巫峽

山水最奇險最美麗

水險:窄、急、曲折、多灘

山妙:不單調

山高:筆直、整齊、險峻

雲:奇形怪狀,應有盡有

有情趣

瞿塘峽

山勢稍低平,水仍險急

典故:劉皇叔託孤

淒涼

三、作業 :1、抄寫課後詞語。

2、思考課後二、三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 新課。

二、自主探究,品味語言

1、在三峽中,最吸引遊客的應該是巫峽。朗讀課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這兩段所寫的內容,看看巫峽的美體現在什麼地方?

2、學生品讀⑦⑧段,品味生動地描寫了江水的險、峽山之高、雲雨之奇妙多變的語句。

學生髮言後老師整合:

①“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

連用四個“險”字,有力地突現江水之險,江水的“窄”、“急”、“曲折”、“多灘”。

②“江水衝在山崖上、石灘上,發出一種橫暴的怒吼,有時候可以卷出一兩丈高的浪堆。”“衝”“卷”“怒吼”,足見江水之急,從視覺、聽覺的角度生動地再現江水之險。

③“這個峯很高,那個峯還要更高……一層一層地你圍着我,我圍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用擬人,生動地寫出了山的高峻、整齊,將羣山寫活了。

④“兩旁的高山,筆直地聳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麼整齊,那麼險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寫出山的峻峭。

⑤“只見頂上雲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像牛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雲的變幻多姿。

三、討論:本文在描寫三峽景物時,引用了許多詩句、諺語、典故,並把它們與景物描寫融爲一體。請說說它們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答案參見教參)

四、歸納小結。

五、佈置作業 :

1、從網上查閱有關三峽的旅遊及大壩資料,對三峽有個全面的瞭解。

2、將本文與酈道元的《三峽》相對照,體會遊記與一般記敘文的區別。

《巴東三峽》教案 篇二

巴東三峽

何明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通過學習,初步瞭解三峽的具體方位,在頭腦中形成總的印象。

B、讓學生掌握遊蹤順序。

C、作者對三峽三處景點的介紹方法並不相同,比較三個景點描寫方法的不同之處。

2、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瞭解祖國山河的壯麗可愛,培養更加熱愛祖國的感情。

B、引導學生關心祖國建設事業。

C、通過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教學重點:

瞭解旅遊景點方位並掌握遊蹤順序,瞭解遊記特點。培養學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教學難點 :

讓學生比較不同景物的不同寫法以及作者滲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味作者鮮明的語言風格。

教  法:

本課以合作、探究爲主,結合自主等多種方法。以學生介紹三個峽爲重點。經過教師的點撥和引導,瞭解遊蹤以及景點方位。

教學課件:

運用了Authorware技術,並將在網絡上下載的圖片以及有關三峽工程的資料應用於課件中,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認了解生字、解詞進行基礎認知自由認知,瞭解生字、解詞

1、生字注音

鯉魚(lǐ)       怒吼(hǒu)        恐怖(bù)           渺小(miǎo)

玲瓏(líng)     瀟灑(xiāo)       嫋嫋(niǎo)         情緒(xù)

短促(cù)       崆嶺峽(kōng)     諺語(yàn)          浣妝(huàn)

秭歸(zǐ)       壑(hè)           聳立(sǒng)         蔚藍(wèi)

峯巔(diān)     瞿塘峽(qú)       夔門(kuí)          灩澦堆(yàn yù)

2、詞語解釋

怒吼:怒,氣勢盛。形容發出巨大的聲響。

恐怖:害怕,畏懼。

渺小:微小。

驚異:奇怪。

綿延不斷: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觀一個接一個不間斷地出現。

險惡:(地勢、情勢等)危險可怕。

險峻:山高而陡。

青蔥:深綠色或淺綠色。

嫋嫋不斷:形容煙霧纏繞上騰,不間斷的樣子。

即景:當時或當地的景色。

短促:時間很短。

諺語:羣衆中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的話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轉彎抹角:抹角,挨着牆角繞走。沿着彎彎曲曲的路走。比喻說話繞彎,不直截了當。

晴爽:天空中雲少或無雲,很清亮。

秋高氣爽:形容秋季晴空萬里,天氣清爽。

迷濛:昏暗看不清。

二、導入  導入  課題切入課件

三峽地圖及簡介看課件,初步瞭解三峽地理位置。

三、探究學習(多媒體顯示)

1、作者簡介

劉大傑(1904~1977),湖南嶽陽人。曾在上海大東書局做編輯,在安徽大學、暨南大學、四川大學、聖約翰大學等校執教。1949年後任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國文聯常委、農工民主黨上海市委副主任。參加過《辭海》、《中國文論選》的編寫,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專著有《托爾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國文學概論》、《德國文學簡史》和《東西文學評論》(全三冊)《魏晉文人思想論》、《紅樓夢思想與人物》,另有《古典文學鉅著<紅樓夢>》《<儒林外史>與諷刺文學》等論文多篇。

2、結構探究

全文共十段,大體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船尚未行時的所感、所想。

整篇課文,作者都是按照嚴格的時間順序來寫的,雖然寫本文時作者一定是去過三峽的,但他還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時的所感、所想,這樣寫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讀起來層次井然,先後有序;二是設置懸念,“猴子現在雖說看不見了,三峽中山水的險惡形勢,我想同往日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好比我自己,兩眼凝望着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讚歎,只有恐怖。”讀到這些,我們不禁產生幾個疑問:“現在的三峽同往日一樣嗎?”“那裏的山,那裏的水怎麼樣?”如此,牽引着大家繼續往下讀,尋找答案。當然,作者也不忘發表自己對自然界的崇敬和嚮往:“到了這種地方,無論什麼人,沒有不感到自己是過於渺小,自然界是過於奇偉的。”接下來,作者開始根據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偉了。

第二部分(第2~9段),根據船的路線分景描寫三峽的山山水水。

第2段,遊程開始,簡括路線,引出三峽,宜昌→重慶→三峽→巫峽,從宜昌到重慶,以三峽爲最險,三峽以巫峽爲最奇。

第3段,第一站——西陵峽,西陵峽分四段,第一段黃貓峽,無險奇之處,“山雖高,然不甚險;江水雖急,然不甚狹。”作者筆墨輕輕一點,移至他處。

第4段,西陵峽第二段——燈影峽,因爲作者“最愛黃陵廟”,故筆墨停留較多,還有他即景的詩句:“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可見愛之甚深。既然喜愛,必有理由:一是因爲此爲古廟,環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繞樹;二是竹子瀟灑,花兒豔麗多姿;三是與山水相調和,帶着濃厚的江南風味。

第5段,西陵峽第三段——崆嶺峽,這裏有兩處風景,牛肝馬肺峽和崆嶺灘,這裏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筆墨來描寫,牛肝馬肺峽“兩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橫在江中,成一個極曲折極窄的門,船身慢慢地從那門中轉折過去”,崆嶺灘也極險,“水從高的石灘上倒注下來,形勢極可怕。上水船在這裏都得特別小心。”爲了讓讀者對其險可想而知,作者接下來引用了一句諺語:“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纔是鬼門關”,這是對內容的極好證明和點綴。

第6段,西陵峽第四段——米倉峽,又名兵書寶劍峽,這裏的距離不長,水勢沒有以前那麼急,因此作者緊緊抓住富有特色的東西——山崖來寫,後面的文字都是爲了這個特點做鋪墊。引用杜甫的詩“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極贊“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從側面烘托了此處山峯多而富於變化,這種間接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很精妙。

第7、8段,過了西陵峽,到了巫峽,文章開頭就交待過巫峽,這裏是三峽最奇險最美麗的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對於巫峽,作者是圍繞三種景物來寫的:山、水、雲。“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 “山的妙處,在不單調”。雲呢,作者沒看到,但這並不妨礙他對雲進行描寫,而是轉述老先生的話讓讀者對雲也有大概的瞭解,“那時候,望不見天,望不見山峯,只見頂上雲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

對山水的描寫中,作者的語言很精彩,“一層一層地你圍着我,我圍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這一個“咬”字,將靜的事物寫活了,不由地在讀者面前浮現出一幅山山環抱,山山緊連的情景。“偶爾看見一隻黑色的鳥,拼命地飛,拼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峯頂。”子非鳥,焉知鳥“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讓讀者知道,因爲山那麼險峻,他“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峯頂”。

第9段,過巫峽即入瞿塘峽。這裏的山水倒沒有什麼可寫的了,但藉着歷史的沉澱,作者重點着筆白帝城,“古剎”、“蒼冷”、“隱約”、“鐘聲”、“斷斷續續”、“淒涼”等一系列冷色調詞語的使用則使人們不禁撫今追昔,默默傷感起來。

第10段,也就是課文的最後一段,三峽游完了,課文也該結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記再次點明主旨,“滿船的人,一到這地方,都感到一種‘脫去危險’的愉快,心靈中自然而然地生出來一陣輕鬆,好像一個人從險峻的山頂上走到了平地,從一個黑暗的山洞裏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來,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氣”,遊客們此時才真正放下一顆心來,可見經過三峽時,那種山險、水急的情景多麼讓他們緊張了。

附:文章結構提綱

四、作業 佈置

課件展示《基礎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主旨探究

本文記敘了作者經過長江三峽時沿途所見到的無比雄偉綺麗的景色,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讚歎和喜愛之情,是一篇內容翔實、情文並茂的遊記。

二、線索探究

本篇遊記是以作者船行遊蹤爲線索,依次記敘、描寫景物,次序井然,文中開始先總述,然後逆江而上,分別記敘、描寫西陵峽、巫峽、瞿塘峽。記敘最長的西陵峽時,分四段介紹,條理清楚。另外,全篇文章詳略得當,對每一景點景物的描寫並不面面俱到,而是擇其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描述。

三、寫作特色

(1)本篇遊記是以作者船行遊蹤爲線索,依次記敘、描寫景物,次序井然。

文中開始先總述,然後逆江而上,分別記敘、描寫西陵峽、巫峽、瞿塘峽。記敘最長的西陵峽時,分四段介紹,條理清楚。另外,三峽景物很多,作者並沒有面面俱到,而是選擇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詳述,全篇文章詳略得當,次序井然。

(2)抓住景物特色,有詳有略。

長江三峽,山勢之高低、水勢之急緩、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紹時言簡意賅,抓住了要領。西陵峽四段,着重寫山、水的特點;巫峽,則着重描寫其山水的奇險、美麗,同時寫聞名遐邇的巫山雲雨。瞿塘峽,不僅介紹了山勢與水勢,而且側重記敘了兩岸的人文景觀,豐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內涵。

(3)本文采用多種手法描寫景物,生動形象。

如描寫巫峽江水之險,運用排比句:“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連用四個“險”字,寫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灘”。描寫巫峽山的高峻,運用擬人手法:“一層一層地你圍着我,我圍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動,將羣山寫活了。此外,用鳥“拼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峯頂”,烘托山峯的高峻。文中多處運用比喻,如“兩旁的山,像刀劍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寫巫山雲霧,“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變幻多姿。

(4)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纔是鬼門關”、“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文中恰當地引用古詩、諺語及自己的即景詩句,收畫龍點睛之效,言簡意賅,渲染氣氛,使遊記增添了韻味。

四、課堂訓練

課件展示《閱讀拓展》

教學反思:

教學步驟 篇三

1、弄清楚遊蹤:本文以作者遊覽三峽的`順序爲遊蹤。按照三峽: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的順序記敘和描寫。具體爲:船從宜昌上駛,首先經過西陵峽(第一段黃貓峽;第二段燈影峽,其間有黃陵廟;第三段崆嶺峽,其中有牛肝馬肺峽,崆嶺灘等處;第四段是米倉峽,出峽處有香溪。船過姊歸和巴東,進入巫峽。過巫山進入瞿塘峽。過瞿塘峽,到白帝城(有孫夫人廟,八陣圖遺蹟),最後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2、找出文中的景物,分析其特點:文章記敘和描寫的景物分別爲:

西陵峽:

黃貓峽:水、山(略寫)

燈影峽:黃陵廟:(樹木、花、竹子、青煙)——優美秀麗

崆嶺峽:牛肝馬肺、崆嶺灘——最爲可怕

米倉峽:香溪、山峯——高峻

巫 峽:

水——險(窄、急、曲折、多灘)

山——高(筆直、整齊、險峻)

雲——奇妙多變(奇形怪狀)

瞿塘峽:

灩澦灘——險急

白帝城、孫夫人廟、八陣圖遺蹟———三峽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3、體味文章語言的特點:

(1)文中引用了一些詩、民諺、典故,渲染氣氛,收畫龍點睛之效。

文中開頭引用民諺“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渲染了三峽一帶險惡、悲涼的氛圍,爲全文定下基調。民諺“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纔是鬼門關”,表現了崆嶺灘的險惡。可怕。前句運用對比手法,突出顯現崆嶺灘,後句中用“鬼門關”形容崆嶺灘,其險惡可見,令人望而生畏。引用杜甫詩句“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突出讚賞詩中“赴”字運用之妙,從而進一步表現了沿江兩岸如羣馬奔馳的山勢。作者的即景詩句“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用“江南味”“垂楊”“花”形象生動地描繪出黃陵廟一帶山水景色之美。文中寫白帝城,引用劉皇叔託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峽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更耐人尋味。

(2)作者寫巫峽的江水,突出一個“險”字,抓住江水“窄”“急”“曲折”“多灘”等特點。寫巫峽的山,突出其山峯之“高”,抓住其“筆直、整齊、險峻”的特點。作者並未親見巫山之雲,文中描寫乃根據道聽途說,發揮想象,抓住了巫山雲霧奇妙多變的特點。

(3)作者運用大量的修辭方法來寫作這篇遊記,是文章語言的一大特點。

引用:“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纔是鬼門關”

“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比喻:“兩眼凝望着那些刀劍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

“只見頂上雲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

擬人:“你圍着我,我圍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反覆:“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

“偶爾看見一隻黑色的鳥,拼命的飛,拼命的飛,”

反問:“萬一那山頂上崩下一塊石頭來,或是船觸着石灘,那不就完了嗎?”

《巴東三峽》教案 篇四

一、設計指導思想

新課標的一個根本思想,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我在學習理解新課標的這個思想的同時,努力將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即變“教”爲“學”。教師不僅是課堂各種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活動的促進者,也是學生的對話者。“教”是爲“學”引路、架橋、引導。新一輪課改的實施,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是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從而,在更高的層面上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課堂上,不僅有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還應當使用現代教學技術。在《巴東三峽》一課的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運用CAI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教師組織、啓發、鼓勵、指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思維方向、路線、探求未知領域的知識,使學生儘可能獨自去開掘知識寶庫,進行愉快教學。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課是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國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一單元第一課。本單元所選的都是遊記,不僅帶領學生去神遊祖國的山川湖泊,給學生以美的薰陶,還引導學生去領略異域的風土人情,拓寬視野。《巴東三峽》是遊記中的精品,記敘了作者經過長江三峽是沿途所見到的無比雄偉綺麗的景色。另外,作者獨有風格的語言,也是本文的精彩之處。《巴東三峽》不但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遊記以及景色的特徵,而且從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由《巴東三峽》開始,繼而學習後面的課文讓學生了解祖國山川壯麗可愛,更加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同時引導學生擴大視野,瞭解發達國家現代化狀況,增強對外開放意識,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2、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旅遊景點方位並掌握遊蹤順序,瞭解遊記特點。培養學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教學難點:讓學生比較不同景物的不同寫法以及作者滲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位作者鮮明的語言風格。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遊記。向學生介紹有關遊記的知識很有必要。首先要弄清遊蹤,抓住景物特徵,還要仔細揣摩語言,品位文章中蘊含的氫景之美,體會作者滲透在景物描寫中的思想感情。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通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來完成本課的內容與各項目標。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是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初步瞭解三峽的具體方位。讓學生在頭腦中有個總的印象。

B、是讓學生掌握遊蹤順序,也就是有着旅遊的順序。

C、是作者對三峽三處景點的介紹方法並不相同。希望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比較出三個景點描寫方法的不同之處。

D、是瞭解遊記特點。

2、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瞭解祖國山河的壯麗可愛,讓學生更加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B、引導學生關心祖國建設事業。

C、通過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五、教法設計

本課以合作、探究爲主,結合自主等多種方法。以學生介紹三個峽爲重點。經過教師的點撥和引導,瞭解遊蹤以及景點方位。

六、學法指導

由於本文是遊記,這就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瞭解遊記特點,培養學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從課文出發,學會定點觀察和移步換景,一般瀏覽和重點觀察的方法,學習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和適當的表現手法向人們介紹景點。指導學生採用邊看、邊想、邊說、邊寫的方法來學習。

七、媒體選擇

利用CAI課件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複雜的問題簡約化。在《巴東三峽》一課中,運用了Powerpoint技術,並將在網絡上下載的圖片以及有關三峽工程的資料應用於課件中,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八、教學程序設計

教學程序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

導入

課題

切入課件:三峽地圖

看課件,初步瞭解三峽地理位置

知識與技能

聽朗讀帶

播放朗讀帶

聽朗讀,入情入境。

瞭解生字、

解詞

進行基礎認知

自由認知,瞭解生字、解詞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學習第一、二自然段,瞭解三峽概況。

教師將學生分組,同學生共同學習文章的前兩段,爲下面學習奠定基礎。

自由分成三大組,跟隨教師學習文章前兩段,瞭解三峽概況。

學生自由討論、完成教師分配給的任務,併爲向大家作介紹做準備。

將材料發給學生,組織學生自由討論,完成圖表併爲介紹做準備。

開始討論,完成教師發給的圖表。選出導遊,爲向大家介紹三峽作準備。

又小導遊向大家介紹三峽

跟隨學生介紹暢遊三峽並作評價和小結

通過準備,向大家分別介紹三峽

情感態度價值觀

拓展

知識

1、與學生共同介紹部分人文景觀的典故,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2、

要介紹三峽大壩及其作用、意義,引導學生關心祖國建設,熱愛祖國山川。

開動腦筋,與教師共同介紹人文景觀的典故,挖掘課外知識。瞭解三峽大壩以及作用、意義,關心祖國建設,熱愛祖國山川。

巴東三峽劉大傑

體裁:遊記

西陵峽

巫峽

瞿塘峽

《巴東三峽》教案 篇五

《巴東三峽》教案

顧輝

教學目的:

1、              理清文章脈絡,掌握作者遊蹤順序。

2、              把握各峽山水的特點及景物特色。

3、              品味語言的生動形象。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脈絡,掌握作者遊蹤順序。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三峽是萬里長江上游最雄偉壯麗的峽谷。它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公里,被遊人譽爲“山水畫廊”。七年級我們學了酈道元的《三峽》,已初步瞭解了三峽的壯美。今天,請讓我們隨作家劉大傑一起走進《巴東三峽》,去領略那雄奇與秀麗,感受那驚險與激動。

二、整體感知。

1、播放三峽的奇麗風光。領略山水之美。

2、學生速讀課文,用橫線標出作者沿途經過的地方。

宜昌——西陵峽[黃貓峽——燈影峽(黃陵廟)——崆嶺峽(牛肝馬肺峽、崆嶺灘)——米倉峽(出峽處有香溪)]——巫峽——瞿塘峽——白帝城(孫夫人廟、八陣圖遺蹟)——夔府的江岸

3、把握作者遊蹤,並體會各峽山水的特點及景物特色。想想在遊覽三峽的過程中,遊客的心情有什麼樣的變化?填寫下表。(老師要求:各峽的特點儘量用文中語句概括)

景物

特點

詩、諺、典故

感覺

老師總結:

景物

特點

詩、諺、典故

感覺

西陵峽

黃貓峽

山高不險,水急不狹

緊張

燈影峽

濃厚的江南風味

作者即景詩:

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

很輕鬆

很悠閒

崆嶺峽

山形水勢,突然險峻

諺語: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纔是鬼門關

極爲可怕

米倉峽

水沒以前急,山更高峻

典故:王昭君浣妝

杜甫詩: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巫峽

山水最奇險最美麗

水險:窄、急、曲折、多灘

山妙:不單調

山高:筆直、整齊、險峻

雲:奇形怪狀,應有盡有

有情趣

瞿塘峽

山勢稍低平,水仍險急

典故:劉皇叔託孤

淒涼

三、作業 :1、抄寫課後詞語。

2、思考課後二、三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  新課。

二、自主探究,品味語言

1、在三峽中,最吸引遊客的應該是巫峽。朗讀課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這兩段所寫的內容,看看巫峽的美體現在什麼地方?

2、學生品讀⑦⑧段,品味生動地描寫了江水的險、峽山之高、雲雨之奇妙多變的語句。

學生髮言後老師整合:

①“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

連用四個“險”字,有力地突現江水之險,江水的“窄”、“急”、“曲折”、“多灘”。

②“江水衝在山崖上、石灘上,發出一種橫暴的怒吼,有時候可以卷出一兩丈高的浪堆。”“衝”“卷”“怒吼”,足見江水之急,從視覺、聽覺的角度生動地再現江水之險。

③“這個峯很高,那個峯還要更高……一層一層地你圍着我,我圍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用擬人,生動地寫出了山的高峻、整齊,將羣山寫活了。

④“兩旁的高山,筆直地聳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麼整齊,那麼險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寫出山的峻峭。

⑤“只見頂上雲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像牛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雲的變幻多姿。

三、討論:本文在描寫三峽景物時,引用了許多詩句、諺語、典故,並把它們與景物描寫融爲一體。請說說它們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答案參見教參)

四、歸納小結。

五、佈置作業 :

1、從網上查閱有關三峽的旅遊及大壩資料,對三峽有個全面的瞭解。

2、將本文與酈道元的《三峽》相對照,體會遊記與一般記敘文的區別。

課文說明 篇六

本文記敘了作者經過長江三峽時沿途所見到的無比雄偉奇麗的景色,是一篇內容翔實的遊記。

本文按作者的遊蹤,依次記敘、描寫景物,層次分明。文中開始先總述,然後逆江而上,分別記敘、描寫西陵峽、巫峽、瞿塘峽。記敘最長的西陵峽時,分四段介紹,條理清楚。本文介紹三峽時能抓住特色,詳略得當。如介紹西陵峽中的四段,山勢之高低、水勢之急緩各不相同,介紹時簡明扼要,抓住了要領。記敘最有名的巫峽,則着重描寫其山水的奇險、美麗,同時寫聞名遐邇的巫山雲雨。記敘瞿塘峽,不僅介紹了山勢與水勢,而且側重記敘了兩岸的人文景觀,豐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內涵。

《三峽》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2.瞭解文中所寫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4.背誦並默寫全文。

(二)過程與方法:

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2.學習古人寫景的方法,體會其語言的精妙。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深入體會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3.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引導學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

2.拓展法:培養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3.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

教具準備:

多媒體、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文本

我們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妝扮着中華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爲之傾倒,爲之歌唱。

問:你知道三峽嗎?知道些什麼?

播放有關三峽的風光片,播放歌曲《長江之歌》。

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爲我們寫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遊記散文,《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過三峽的人,可能會因那兩岸倒江懸崖峭壁而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會因江面上飄浮着的白色垃圾而憂慮人類環境的污染,還可能會因新建的三峽工程高峽出平湖而驚歎科學技術改造大自然的偉力,你也許會讓思緒倒流,追溯三峽的過去,想—睹她在歷史上的真容:學習了酈道元的《三峽》之後,我們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二、走進文本,解決字詞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明確聽讀要求(劃出難讀的字);顯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體要求;多媒體逐步顯示各個句子大意。

學生流利朗讀課文,理解句意,整體感知全文。

聽(邊看)課文錄音,找出難讀的字準備發問;掌握生字詞、難讀字的讀音;流利朗讀課文、讀通節奏;小組討論理解句意,口頭翻譯全文。

三、細讀文本,體會情感

多媒體顯示附帶文字的三峽四季圖片。

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小組討論,領略三峽的美,揣摩文章寫法的妙處。

1、學生邊讀課文邊劃出描寫山的特點和水的特點的句子,抓住重點詞語翻譯和體會其中之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三峽的美麗的景色,以及好句子的表達效果。明確歸納文中三峽山水四季之美:

三峽的山:延綿,高峻壯美

三峽的夏水:暴漲迅疾,壯美

三峽的春冬:清榮峻茂,秀美

三峽的秋天:淒涼蕭瑟,悽美。

2、提出疑問:

1)爲什麼會出現“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的現象?

2)爲什麼作者寫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順序寫?

3)從“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麼?

4)你怎樣理解文末引用漁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感情?

學生討論後回答,再明確參考答案。

a.仔細讀課文,思考問題,提出質疑,劃出描寫山的特點和水的特點的句子。

b.小組合作交流有關句子,並在合作中翻譯這些句子,回答質疑,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c.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說說三峽的山、水之美。從中領略作者用詞的精妙,說出這些句子中的詞語好在哪裏。

四、拓展文本,小結延伸

小結課文內容:

作者先寫三峽的整體風貌,然後抓住了三峽最有特點的時間——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峯,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加點的詞,把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寫出了三峽獨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悽婉美。同時表達了對山河自然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比較閱讀:

幻燈片顯示《三峽》與《早發白帝城》,兩文對照,提出疑問,讓學生說出兩文的異同點。

一起來背誦《早發白帝城》這首詩。

《早發白帝城》與《三峽》都描繪了三峽風光,前者是詩,後者是遊記散文,那你能找出詩句中與課文相對應的、寫相同景緻的句子嗎?

文章的第二段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段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都是寫連續不斷的猿鳴;文章第一段則與詩中的“萬重山”相應。

三峽工程:

(多媒體演示三峽的今天:“高峽出平湖”照片)

有人認爲這將會破壞三峽的美。20xx年春秋兩季,長江流域遭遇百年大旱,也有人認爲是三峽工程造成的氣候異常,就這些,談談你自己的看法。

由古及今,讓學生關心三峽的今天和未來的命運,培養社會責任感。

佈置作業:

背誦並書面翻譯課文。

板書設計:

山 高峻美

三峽 夏----奔放美

水 春冬--清幽美

秋----悽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