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爲師之道》讀書分享(精選多篇)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爲師之道》讀書分享1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爲師之道》讀書分享(精選多篇)

尊敬的領導,親愛的老師們,大家下午好!感謝學校給我們推薦這本書《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爲師之道》,讓我們能在這裏分享交流。我要成爲怎樣的老師呢?怎樣才能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呢?是步入教師隊伍不久的我,也時常思考的問題,也並沒有想出個所以然來,也就沒有很明確的方向。

這本書更多的是於老師的教育實錄,包括課堂實錄,也包括課後,亦或是私下於老師與學生的相處之道。也是給我們這些剛剛步入教育崗位的新老師在處理師生關係上一劑良藥,從實際案例上教給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學生。讀完書後,我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於老師不像學生們的老師,更像是朋友,這讓我想起在剛和班級孩子見面的時候,做自我介紹時,我也說過這樣話:“我希望不僅可以成爲你們的老師,更希望課下成爲你們的朋友。”但我做的還是不夠。

看了於老這本書,讓我對學生喜歡的老師,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做一個溫厚、包容、調和的老師。要像甘草一樣溫厚。其次,甘草的第二個特性是“包容”。於老師用了這樣一句名言:“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最後,甘草的第三個特性是“調和”。學生在語文課上畫畫、在課後鬧矛盾,於老師不是像其他老師一樣拉出來批評,而是一笑化之,用最溫和的語言化解學生的尷尬,既沒有嚴厲的批評,也沒有讓學生顏面盡失。

做一個關注、讚賞、尊重學生的老師,“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於老師在書中介紹到,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對他的影響很大,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老師喜歡他。如果真正要做到這一點,還是很難的。我們班有個孩子行爲習慣比較不好,平時批評強調的話也說了不少,效果堪憂,很偶然的一次在課堂上表揚了他,我甚至忘了表揚他的點在哪裏,他回家很高興的告訴外婆並且當晚書寫自己擦了又擦,這也是後來跟家長溝通時瞭解的,所以孩子們對錶揚的話更有動力,願意去變得更好。

做一個身教重於言教的老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強調了教師以身示範在教育中的作用。他要求學生寫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寫下水作文,再“下水”中體悟寫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給學生及時的指導和幫助;有時候說再多的話都比不上教師的行爲世範,拿教室裏的紙屑舉例,第一天我彎下腰撿起他身邊的紙屑,第二天小朋友可能沒有什麼反應,但第三天第四天越你會慢慢發現,主動彎下腰撿垃圾的小朋友越來越多,是呀這就是老師行爲示範的力量。

“春雨潤物細無聲”,只要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用心對待學生,相信得到的將是豐厚的回報。於老師用一個個經典的教學實例,傳遞着他從教五十多年來一直在踐行的爲師之道,讓我受益匪淺,以上就是我所分享的所有內容,感謝老師們的聆聽!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爲師之道》讀書分享2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爲師之道

——體育組讀書體會

作者介紹:

於永正老師是一位我最喜歡的語文老師,他不僅深諳語文教學真諦,更是洞察學生心靈,對學生傾注了滿腔的熱愛,《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爲師之道》是於永正先生的封筆之作,於永正先生通過近50篇隨筆文章,系統講述了從事教師工作以來的經驗和感受。在這些經驗和感受中,“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是作者從教的出發點和宗旨,也是作者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原因。

推薦理由

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有如下三點:推薦理由一:年逾古稀的於老師,用了四年的時間,對自己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做了全面總結,對自己、對同事、對朋友、對弟子、對千千萬萬教育同行說的話, 情真意切地寫進了書裏,也寫進了無數教育人的心裏。在於老師的書裏,他把自己比作甘草——溫和、包容、張弛有度,所以學生纔會如此的親近他,信任他。

推薦理由二: 做老師,一味的“溫厚”就可以了嗎?於老師是這樣說的: 一味地“溫”是不行的,還必須要“嚴”;但一味地嚴厲也是不行的,它會讓教育變得更糟糕!”於老師強調要把握相對合適的度,猶如甘草的調和之效。比如,學生捱了於老師嚴厲批評後,於老師會在接下來的一兩天裏,找一個恰當的理由,鄭重表揚這個學生,或者請這個學生幫忙做一件事,化解學生沮喪甚至牴觸的情緒。

推薦理由三:學生喜歡的老師,還要做到童心不泯。“教了五十多年的書,最終把自己教成了孩子。”這是於老師對自我的總結。一堂中年級的作文課上,於老師和學生表演小品《傻小猴》。他親自扮演“小猴”,抓耳撓腮、東張西望,讓學生們爆笑。他帶學生們外出野餐。這些事例,讓學生們覺得他們的於老師就是個“大朋友”,從而特別願意親近他。

感悟分享:

讀了於永正老師的這本書真的受益匪淺,想做一個好老師,就要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

在我的學生生涯中,也遇到過很多喜歡的老師,這些老師都有很多共同點,那就是對我影響都非常大,而且這些老師所教授的課程我都很感興趣而且能學得好。我國小經歷過兩位班主任,都是語文老師,而且教學風格都一樣,特別嚴厲,嚴謹,對學生要求特別高,小的時候就對老師有着崇拜心裏,所以這兩位老師在我心目中是無比神聖的。中學的時候物理老師和化學老師是兩位年輕的男老師,特別青春帥氣,講課豐富多彩特別有活力,所以當時我的物理和化學成績優異。大學的時候籃球課王老師博學廣識,和藹可親,非常溫柔耐心,大家都喜歡聽她的課,我也饒有興趣,現在還是對她充滿崇敬的心理,把她當成我的榜樣。

徐勇:看來學生對老師的喜愛確實可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反之一旦學生對老師有了厭惡心理,那自然學習成績也會受到不良影響。所以,要成爲學生喜歡的老師是非常重要的。

一、學生喜歡的老師,如"甘草"性溫、味,甘、包容、調和。

文革期間,用平靜的心態處理學生的責罵,他帶的班級始終紀律井然,學習氛圍濃厚;有學生遲到,於老師從不批評,幾塊餅乾給予關懷備至,換來學生內心的感動。一個對學生如此寬厚的人,學生能不喜歡嗎?

二、童心不泯,從沒忘記自己是個孩子。童心不泯的標誌之一是始終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標誌二就是"孩子氣",是童心的一種外觀。三是理解和體諒學生,四是想學生之所想,做學生之所做。於永正老師說"教了50多年的書,最終把自己教成了孩子。"雖然年過古稀,仍童心未泯,始終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對於新鮮事物總要去細細探尋。

三、用影響和激勵,促進兒童成長。

要學會正確激勵學生。激勵要動情,輕描淡寫、面無表情的鼓勵與肯定,學生會不以爲然,甚至不領情;表揚、激勵要及時,事情過去久了,再去讚揚就失去意義了;激勵要當衆,既有對個人的激勵作用,又有對全班的表率、鼓動、引領效果;激勵要針對。所謂“針對”,就是說激勵要有的放矢,一是針對學生的特長加以“放大”,二是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放大”他的閃光點,使其日漸增長。孩子的興趣是在激勵中產生的,是在不斷取得進步中鞏固的。激勵是偉大的教育法寶。因而,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對學生的激勵。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必須有三大看家本領- 朗讀、表達口頭和書面。具備這三大本領,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於老師已經將知識、理論融入肌膚與靈魂,並能轉化成行動。

他的文化品格,他的學識修養,他對教育的態度和對語文的情感,對學生的關愛,都是我們各位老師所要學習的榜樣,今後我也要向於老師一樣,以積極的態度去尊重規律,關愛孩子,成爲孩子們喜歡的老師,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真實善良,快樂向上。

最後把一首詩送給大家,與各位老師共勉。

假 如

假如我命該掃街

就掃的有模有樣

如米開朗基羅在畫畫

如莎士比亞在作詩

如貝多芬在作曲。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爲師之道》讀書分享3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爲師之道》這本書是於永正老師對自己從教五十多年來的較爲全面的總結,也是他的“壓卷”之作。這套文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對教育的實踐與感悟;2、對語文教學的實踐與感悟;3、憶師友與對人生的感悟等。書中有於老師對語文教育的見解,更多的是他的語文教育實踐——課堂教學實錄。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於老師的教育觀、語文觀、學生觀,更讓我們感受到了於老師幽默的性格、高尚的品格。

於老師是怎樣成爲學生喜歡的老師的呢?他的爲師之道是什麼呢?書中結合案例講了大致七個方面:1、做“甘草”2、讓每個學生都感到我喜歡他3、是師非師,是課非課4、童心不泯5、行無言之教6、激勵7把課上得有意思。從這些方面我深深被於永正老師的人格魅力和教學魅力所吸引。

與於老師共事三十多年的學弟朱友明稱他是“甘草”,是因爲於老師他溫和寬厚,他包容,他“諳熟中庸之道”。對學生的過錯理解寬容,微笑溫和麪對每一個學生,努力把握好“度”,不“過”,也“無不及”。批評學生後不忘安慰一番,被於老師形象地稱爲“打了一巴掌,別忘了及時給揉一揉。”於老師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如甘草般溫和的人,如甘草般有智慧的人,如甘草般無私奉獻的人,如此的修行,怎不讓學生喜歡,讓我們爲之欽佩?

美國教育家託德•威特克爾說:“不強求你喜歡每個學生,但要做出喜歡他的樣子。如果你的行爲並不說明你喜歡他們,那你無論多麼喜歡他們都沒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爲表現出你喜歡他們,那麼,無論你是否真的喜歡也無關緊要了。”老師不可能做到喜歡每一個學生,畢竟不是教的所有學生都是討人喜歡的。但“做出喜歡他的樣子”則比較容易。什麼樣的“樣子”纔是學生喜歡的呢?微笑、關愛、親切、激勵、表揚、談話、和學生打成一片……我想可以概括爲“尊重和愛”吧。夏丏尊說:“教育上的水是什麼?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出一個空虛。”陶行知先生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於老師的一生就是在踐行“學生喜歡的樣子”,所以贏得了學生的尊重與喜愛。“喜歡”是相互的。老師喜歡學生,學生就會加倍地喜歡老師。這種境界就是我們嚮往的爲師之道。

於老師爲什麼說他的爲師之道是:“是師非師,是課非課”呢?這與他的那顆“童心”是分不開的。於老師說:教了五十多年的書,最終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不要太像老師”就是要像兒童,這樣學生纔敢和你親近,纔會和你親近,纔會和你打成一片;“不要太像上課”,我們要構建“兒童的語文課堂”,努力創設遊戲化的、活動化的、情趣化的課堂,讓學生愛學、樂學。

我特別欣賞於老師教學的嚴謹,一是練字,二是朗讀,三寫“下水文”。於老師每課要求學生寫的字都先照着字帖練,力求板書的字都要求成爲學生的“字帖”。從他對徒弟的教學指導便看出於老師對字的規範書寫要求是多麼嚴格!“明師出高徒”、“師傅不明弟子拙”,於老師的話發人深省,老師自己的字都沒練好,怎麼做好課堂的組織者和引領者呢?我應該好好反思自己,好好練字才行。我接的學生都是從中高年級接的,學生的字也沒少指導,沒少讓練,但效果卻總不大好。我抱怨學生低年時沒有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到高年級改也不好改了。現在想想,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自己都沒有好好練字,在課堂上又爲學生範寫過多少次呢?有時板書的內容一多,字就潦草起來。問題的根源在我這兒啊!影響使然,引導使然,“向師性”使然。以後,我一定努力堅持練字,做一個“明師”。於老師備課除了練字,還練朗讀——首先是練朗讀。練朗讀花的工夫比練字多得多。不讀得“其言皆出其吾口”、“其意皆出吾心”,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於老師的課很少講朗讀技巧,就是一遍一遍地讀給學生聽,然後讓他們一遍一遍地跟他讀。朗讀好了,課文理解了,學生就有了悟性,有了靈性。朗讀好了,什麼都有了,就會爲學生留下語言,留下語感,留下情感,留下表達的方法,等等。我很喜歡書中徐世榮教授說的這段話,摘抄與大家分享:“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鑽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推平、擺開,朗讀是融貫、顯現;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賦給作品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朗讀比講解更重要。”老師的朗讀特別是國小老師的朗讀是多麼重要啊!想象課堂上師生書聲琅琅、聲情並茂吧,那該是多少美妙的碰撞!於老師是葉聖陶先生倡導的寫“下水文”的忠實踐行者。要求學生寫的作文,他幾乎都先“下水”,心裏什麼都明白了,什麼難易深淺、起承轉合,都在心裏了。“瞭然於心”、“成竹在胸”,走進課堂就有底氣。於老師用實踐告訴我們:寫下水文是最好的作文備課。“下水”的目的一是示範,二是激勵,這不正是於老師行“無言之教”的爲師之道嗎?

於老師一生都在踐行“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無論是他的人格魅力還是教學魅力都永遠熠熠生輝,讀於永正,讀於永正的書,不斷修行自我,不斷完善教學。引用於老師的話:“既然命運讓我們做了老師,就讓我們做最好的自己吧!”共勉。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爲師之道》讀書分享4

於永正老師《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爲師之道》的這本書,是於老師的從教五十多年的全面總結,是一名國小教師在教壇上辛勤耕耘數十年的心得與經驗。這本書,語言平實,事例鮮活,讀來令人愉悅,也讓我受益匪淺。

怎樣做纔會深受學生的喜歡呢?對於這個問題,我曾經思考過、提問過,答案是多種多樣,如:博學多才、幽默風趣、公平公正、和藹可親?書中告訴我們:要想讓學生喜歡,首先要喜歡學生,只有這樣,學生纔會更加喜歡老師。書中有以下幾點讓我記憶猶新:

第一,做“甘草”。

甘草只是個比喻,對我來說,雖不十分貼切,倒也挺有意思。甘草的特性一是:性溫、味甘。所謂的溫即溫厚,而且是溫中有善。性溫讓你在脾氣上來的時候,懂得控制,學會要冷處理;做到溫而不猛,更要注意對學生因材施教和心理的調和。常言說:只要你微笑的對待別人,那麼別人一定會回以微笑。甘草的特性二是:要包容他人,尤其是孩子。於老師說到,以欣賞的眼光看別人,看到的都是優點;以挑剔的眼光看別人,看到的都是缺點。

第二,激勵!

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如果說教育的第一個名字叫“影響”,那麼,它的第二個名字便叫“激勵”。只要蹲下來看學生,牢記 “沒有差生,只有差異”這句話,就很容易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不同的教育方法,會讓我們有想不到的收穫。

第三:把課上的有意思。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課堂始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把課上好,是我們最重要的“看家本領”。有了這個“看家本領”,想讓學生不喜歡老師都難。於老師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學生喜歡的語文老師,我雖是個平凡的國小英語老師,卻也希望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大家都知道“教無定法”,我們雖然任教學科不一樣,但在教學方法上是融會貫通的。於老師的這本封筆之作我收穫頗多!在他的課堂上,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創造性得以激發,不時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就連那些平素很“笨”的學生也似乎變得聰明瞭!書中一個個鮮活的小故事向我們道出了其中的奧祕所在。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於老師用他的行動告訴我們:要用童心潤童心,要用真情換真情,要用行動推行動,要用激勵促成長!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爲師之道》讀書分享5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於永正老師《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爲師之道》。這本書,是於老師的從教五十多年的全面總結,是一名國小教師在教壇上辛勤耕耘數十年的心得與經驗。這本書,語言平實,事例鮮活,讀來令人愉悅,也讓我受益匪淺。

怎樣纔會深受學生的喜歡呢?對於這個問題,我曾經思考過、提問過,答案是多種多樣,如:博學多才、幽默風趣、公平公正、和藹可親?書中告訴我們:要想讓學生喜歡,首先要喜歡學生,只有這樣,學生纔會更加喜歡老師。書中有以下幾點讓我記憶猶新:

第一,甘願做“甘草”。

甘草只是個比喻,對我來說,雖不十分貼切,倒也挺有意思。甘草的特性一是:性溫、味甘。所謂的溫即溫厚,而且是溫中有善。性溫讓你在脾氣上來的時候,懂得控制,學會要冷處理;做到溫而不猛,更要注意對學生因材施教和心理的調和。常言說:只要你微笑的對待別人,那麼別人一定會回以微笑。甘草的特性二是:要包容他人,尤其是孩子。於老師說到,以欣賞的眼光看別人,看到的都是優點;以挑剔的眼光看別人,看到的都是缺點。

第二,不斷激勵

馬拉松 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如果說教育的第一個名字叫“影響”,那麼,它的第二個名字便叫“激勵”。只要蹲下來看學生,牢記 “沒有差生,只有差異”這句話,就很容易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不同的教育方法,會讓我們有想不到的收穫。

第三:有趣的靈魂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課堂始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把課上好,是我們最重要的“看家本領”。有了這個“看家本領”,想讓學生不喜歡老師都難。於老師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學生喜歡的語文老師,我雖是個平凡的國小英語老師,卻也希望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大家都知道“教無定法”,我們雖然任教學科不一樣,但在教學方法上是融會貫通的。於老師的這本封筆之作我收穫頗多!在他的課堂上,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創造性得以激發,不時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就連那些平素很“笨”的學生也似乎變得聰明瞭!書中一個個鮮活的小故事向我們道出了其中的奧祕所在。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於老師用他的行動告訴我們:要用童心潤童心,要用真情換真情,要用行動推行動,要用激勵促成長!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爲師之道》讀書分享6

本書我是從第三章開始閱讀的——是師非師,是課非課。簡單的一個題目便吸引了我。齊白石作畫求的是“在似與非似之間”,不似,畫牛像馬,畫櫻桃像蘋果,叫欺世;全似,畫人把每根頭髮都描出來,就不叫藝術。如同白石老人做畫,我們的爲師之道,也在“似與非似之間”,即是師非師,是課非課。

書中講了於老師自己指定的“教師約法三章”、美國老師在生物課上講“蚯蚓”的課例、澳大利亞老師的課堂事例——《海盜的故事》、徐州市中山外國語實驗國小外教的課堂、 英國教師親吻母豬的課例,這些事例都詮釋了一種教學理念——無論是課堂課下,我們教師應該是“多變”的。

課堂上我們要“多變”,讓學生有新鮮感,教師應隨時放下自己的“架子”,給學生提供一個動態的、多變的課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靈活的教學方式來實現不同效果的課堂。如於老師在書中舉的許多事例,利用多種教具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一起演課本劇;和學生一起演歇後語故事;和學生一起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動起來。

課下儘可能和學生在一起。或和他們玩,或與學生交談,努力讓微笑成爲自己的名片,此爲“多變”。特別是關注孩子的生活,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發現他們之間存在的問題從而更促進自己的教學工作。是的,我們在學校裏經常可以看到一個成績平平的學生在生活中和老師相處時,總是能夠自然大方地和老師說話,而且語言風趣得體,你一定覺得這個學生非常棒。想讓這樣的學生更多,不就需要我們在課下多多的培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