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秋水》教案【精品多篇】

《秋水》教案【精品多篇】

《秋水》教案 篇一

一、導入:

我們中國的成語源遠流長,含義深刻。其中有兩個成語,一個是“ 望洋興嘆” ,一個是“貽笑大方”。大家知道它出自什麼作品嗎?(《莊子" 秋水》)有誰能說一說這兩個成語的意思?( 望洋興嘆:本義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貽笑大方:讓內行者見笑。)

二、介紹作者及《莊子》

莊子,名周.宋蒙城(今河南商丘縣附近)人。大約生於公元前四世紀中葉,死於公元前三世紀上半時期,與孟子同時或稍後。他作過蒙城漆園吏;楚威王要拜他爲相,他拒絕了。

《莊子》是莊周和他的門人、後學者所著。一般人認定,“內篇”七篇是莊子自著,“外篇”十一篇是門人和後學者所著。它是一部唯心主義哲學著作,但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莊子》一書的思想核心.即清靜無爲,順應自然,隨從世俗,反對人爲,棄聖絕知,否定現實的進步和鬥爭。

《莊子》中所宣揚的社會理想是人類遠古,所謂“其臥徐徐,其覺于于”;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莊子》有一定的批判精神。當時封建制代替了奴隸制,大批的貴族奴隸主轉化爲封建地主,他們極盡詭詐殘酷,貪婪無厭,窮奢極欲。莊子反對“知”、“聖”,詛咒黑暗,往往是基於此而發。在後學中更明確指斥“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竊鉤者誅,竊國者爲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這種深刻的批判精神,體現了《莊子》文章一定的現實意義,對後代也有積極影響。

三、整體感知課文

《秋水》是《莊子·外物》中的一篇。課文節選的是《秋水》篇的開頭一段,以河伯見海神爲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學生思考:全文可分爲多少個層次?怎麼劃分?每層講什麼?

明確:全文分兩層:第一層(“秋水時至……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寫黃河的壯闊和河伯的驕傲自滿。第二層,寫河伯見到大海後自嘆不如。

四、思想內容分析:

1、分析第一層

提問:本層共兩句話,每句講什麼?

明確:第一句寫黃河的壯闊。第二句寫河伯的驕傲自滿。

提問:河伯驕傲自滿的神態、心理可用什麼成語概括?

(參考:躊躇滿志、夜郎自大)

板書設計 :

百川灌河——雄壯

黃河

不辯牛馬——開闊

第一層

欣然自喜——躊躇滿志

河伯

天下之美盡在——夜郎自大

2、分析第二層

提問:見到大海,河伯爲什麼會望洋興嘆?

明確:對於接納衆流、浩瀚無垠的大海來說,黃河與之相較,又實在是太渺小了。當河伯懷着洋洋自得的心情向東而行,到達北海,“東面而視”時,滿眼所觸及的是無邊無際的茫茫海水,這和“不辯牛馬”相差何啻天壤。河伯還有自知之明,頓覺自己的見識局於一隅,自愧弗如,故而會望洋興嘆

提問:河伯是怎樣進行自我批評的?

明確: 首先以“‘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來批評自己“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的狂妄自大。接着以小看仲尼和輕視伯夷的事例,證實了自己的淺薄。最後以一個“殆”字,闡明驕傲自滿的危害性,即勢必遭到“大方之家”的恥笑。批判層層展開,步步深入,一個狂妄自大,又將幡然悔悟的河伯形象躍然坻卜,呼之欲出了,從而揭示了反驕破滿的主旨,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書設計 :

東面而視

大海

第二層 不見水端

責己狂妄

河伯 批己淺薄

貽笑大方

3、小界。提問:本文對我們有何啓示?

明確:我們可以從中獲得有益的啓示,那就是說一個人的見識總是有限的,見聞再多,也不能驕傲自滿。(學生說出諸如“人貴有自知之明 ”、“ 知恥近於勇 ”、“謙受益,滿招損” 、“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自大由於無知”、“ 有比較纔有鑑別”等,都應予以肯定。)

五、總結本文有關的語法

(一)通假字:

涇流之大。(“涇”通“徑”,直流。)

不辯牛馬。(“辯”通“辨”,分辨,辨別。)

(二)一詞多義

望洋向若而嘆曰。(名詞,海神名。)

以爲莫己若者。(動詞,如、及、比得上。)

(三)詞類活用

順流而東行。(方位名詞作狀語。東:向東面。)

東面而視。(方位名詞作狀語。東:朝東,向東。)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少:認爲…;少,小看;輕:認爲……輕,輕視。)

(四)句式

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賓語前置句。賓語“己”置於動詞謂語“若”的前面)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被動句。見……於,表示被動,可譯爲“……被……”,

(五)固定格式

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非……則”,表示假設,譯爲:“不是……就、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且夫……”,再說,而且,用於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層 意思。)

六、分析本文寫作特點

本文以寓言的形式說理,因此將客觀的東西主觀化,用擬人的來表現海、河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如河伯的沾沾自喜和對海神若的談話就是如此,另外,在論說時,文章採用了引申譬喻的方法,以小見大地擴展話題。比如文章開始寫的是水之大,而河伯對海神若的談話則提到了仲尼之聞與伯夷之義,就由 水勢的大小拓展到道德學問的方面來,使文章的內涵更豐富,主題更深刻。

《秋水》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秋水》是莊子的名篇。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莊子的思想與智慧非常人所能及,高中一年級學生在理解上會有困難,正因如此,課本將原有的《逍遙遊》換成現在的《秋水》。課文僅僅節選了《秋水》前面的一小段,篇幅很短,文字也淺顯,所表達的思想單獨來看並不深奧。故此,教學過程中當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

二、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莊子的思想及文風。

2、懂得形象化說理的方法。

3、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和能力。

三、教學重點

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得出啓示。

四、教學步驟設計

1、導入

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莊子中出現的成語導入。

(現代社會信息異常豐富,學生往往對文言文閱讀缺乏興趣和能力,但我們得實行“拿來主義”,從古文中汲取營養。莊子的文章一方面給我們以思想的啓迪,另一方面也給我們以語言的滋養。)

2、朗讀

以Flash課件營造朗讀氛圍。

教師範讀。

學生集體或個別朗讀,教師指導朗讀。

3、分析課文

承接導入語中的成語話題來切入本文。

引導學生找出能幫助理解課文的關鍵成語:“望洋興嘆”,然後圍繞該成語提出問題,一步步引導出翻譯、層次、寫作手法、思想等方面的學習。

1)“嘆”的內容是什麼?

2)爲什麼會“嘆”?

3)怎樣寫“嘆”?

4)從“嘆”中得到什麼啓示?

5)總結讀書方法:對以上學習過程進行小結,總結出一種讀書方法:“中心開花”分析法。

4、練習

堂上練習,及時檢測學習效果。

練習涉及文學常識、字詞理解、句式分析、課文理解等方面。

5、拓展

學習文言文並不是爲學而學,應是“古爲今用”,可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莊子的文章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啓示。

在對課文進行討論後,可另從《莊子》中選擇一則或兩則較爲熟悉的寓言小故事,引導啓發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談一談。

——以上設計的內容及步驟,並不意味着教師在堂上按部就班地全部都講,亦不意味着學生要按部就班地全部都學,應根據具體情況和個體特性來調節教學內容和順序。

《秋水》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與用法。

2、瞭解莊周及他的哲學思想,準確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3、通過自讀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使學生 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教學重點:

1、重點理解“涇流、涘、望洋向若、少、輕、殆、大方之家”等詞語。

2、整理和歸納“焉、於、而”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3、瞭解“非……則……”和“見……於……”兩種固定句式

教學難點:1、藉助語境推斷文言詞語的意義。

2、理解河伯對海神若的那番感嘆。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雀樓》中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說的是想要窮盡目力遙望千里,還需再登上一層高樓。給我們的啓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只會貽笑大方。

二、介紹莊子:

1、介紹莊子生平。(藉助幻燈片)

2、《史記》中記載莊子與楚威王使臣的對話(幻燈片),初步把握莊子這一人物形象,初步體會莊子精神。

三、研習新課;

1、齊讀課文、正音釋義。

時:時節、時令 灌:注入 河:黃河 涇:jīng 暢通無阻的水流

涘:sì 水邊 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

望洋: 仰視而望的樣子 少:小看。 輕:輕視

難:nái難以、窮:盡 旋:掉轉 殆 dài危險

2、分析課文:

提問:河伯爲什麼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明確:“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河伯面對黃河的廣闊,覺得天下之美爲盡在自己這裏,因此欣然自喜。

提問:河伯後來爲何又望洋而嘆呢?

明確:河伯“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面對波瀾壯闊,無邊無際的大海,他深深的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嘆。

提問:河伯面對波瀾壯闊的大海是如何自責的?

明確:河伯先引用俗語“聞到百,以爲莫己若”來批評自己“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的狂妄自大,繼而說自己曾經不相信有“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現在親眼看到大海的無邊無際,才深深意識到自己目光的短淺,接着,發出了慨嘆“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河伯深深認識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寬廣,那自己的錯誤認識則永遠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淺陋將長久的被大方之家所恥笑。

3、給課文劃分層次:

明確:兩層:一寫黃河的壯闊和河伯的驕傲自滿。二寫河伯看到大海之後自嘆不如。

用對比的方法寫河伯認識的前後變化。(藉助幻燈片)

4、讓學生找出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成語。

明確:(藉助幻燈片)

古今異義:至於、河、面目、大方。

詞類活用:時、東、面、少、輕。

特殊句式:聞道百、以爲莫己若、我之謂也、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成語:望洋興嘆、見笑大方。

5、幻燈片展示:“焉、於、而”三個虛詞的用法。

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語氣助詞,放在句中表停頓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問代詞 當作“怎麼、哪裏”講

焉 今吾子又死焉 兼詞,當作“於此”講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語氣助詞

空囊橐,徐徐焉實狼其中 語氣助詞 用作形容詞詞尾

於是焉河伯使旋其面目 介詞 當作“在”講

於 至於北海,東面而視 介詞 引出行爲的對象

冰,水爲之,而寒於水 介詞 表比較

吾常見笑於大方之家 介詞 表被動

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連詞 用在中心語與修飾語之間

而 性貪而狠 連詞 表並列關係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連詞 錶轉折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代詞 用“而”當作“你”講

6、本文的寫作特色:

這篇文章用河神見海神的寓言故事說明哲理,通篇都是設喻。在寫河神認識的前後變化時,用了對比的手法,如寫黃河與北海的壯闊,前者是“百川灌河”,“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後者是“難窮”,“不見水端”。寫河伯的認識,先前是“欣然自喜”,後來是“望洋向若而嘆”。

《秋水》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瞭解莊子及其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和特殊句式,積累文言詞彙。

3.理解本文的寓意

重點、難點

1.重點:在背誦的基礎上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式。

2.難點:理解本文寓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佈置預習

1.熟讀成誦,對照註解,自讀理解課文。

2.瞭解莊子及《莊子》一書,初步瞭解莊子思想。

二、課堂導入

1.莊子與〈莊子〉:名周,戰國時哲學家,道家代表人物。〈莊子〉道家經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一般認爲內篇是莊子自著,外篇、雜篇是莊了的門徒所著。〈莊子〉一書想象奇幻,構思巧妙,言辭瑰奇,善用寓言與比喻,文筆汪洋姿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2.基本思想:主張“天道無爲”

三、誦讀感知

1.齊讀課文

2.正音、疏通文意。

3.解釋下列短語

秋水時至 東面而視 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 始旋其面目 莫己若少仲尼之聞 見笑於大方之家

4.特殊句式(相當於現代的固定短語),在課文中找出例句,並譯成現代漢語。

(1)非……則

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

(2)見……於

見笑於大方之家。

四、探討

1.河伯在什麼情況下欣然自喜?

2.河伯見了北海爲什麼“望洋向若而嘆”?

3. 河伯爲什麼認爲自己將“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4.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

五、延伸

1.歸納成語

2.比較河伯和“坐井觀天”中的“井底之蛙”有何異同點。

六、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

《秋水》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

2.瞭解莊周及他的哲學思想,準確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一、導語設計:

今天我們來學習莊子的《秋水》。先來看幾幅對聯:

架上南華秋水篇,屏間北苑春山畫。

人在南華秋水,家居北苑春山。

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

《莊子》又名《南華經》,此處“南華秋水”即指《莊子》中的《秋水》篇。明清時期的張岱、宋時的李塗更是直抒胸臆,來表達對莊子《秋水》篇的仰慕和嘆佩:

南華秋水意,千古有人欽。

——明清·張岱

不讀莊子秋水篇,見識終不宏闊。

——宋·李塗

從以上可以看出莊子的《秋水》篇對文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人生觀、價值觀等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秋水》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使這些文人紛紛爲之傾倒呢?也許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能從中懂得一二。

二、簡介作者:

戰國時哲學家,散文家,宋國蒙人。他繼承併發揚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老莊。

莊子認爲世間一切事物並無本質區別,無論大小、貴賤、壽夭、生死、善惡、得失、榮辱都是相對的。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爲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爲夭 。

譯文:天下沒有什麼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沒有什麼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長壽,而傳說中年壽最長的彭祖卻是短命的。

以死生爲一條,以可不可爲一貫

譯文:死生都一樣,可與不可無差別。

之所以着重介紹莊子的相對主義哲學思想,是因爲“相對主義”貫穿於我們即將學習的《秋水》中。

三、朗讀課文並正音(略)

四、研習課文:

1.河伯的心理前後有何變化?找出關鍵句。

明確:欣然自喜——望洋向若而嘆

①河伯因何而“喜”?(請一生朗讀相關內容,師點評指導)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時:名詞—狀語,按時令;

川:河流;

河:河伯,黃河之神;

涇流:直流的水波;

辯:通“辨”,分辨,辨別

②河伯因何而“嘆”?

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2.河伯面對海神若,又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呢?(請一生朗讀,師點評指導)

①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聞道百:定語後置,“聞百道”;

莫己若:賓語前置,“莫若己”;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謂我也”;

此句批評自己“以天下之美爲盡在 己”的狂妄自大。

②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

且夫:句首助詞,表更進一步議論;可譯爲:“而且”、“況且”、“再說”;

少:輕視,看不起;

聞:見識,見聞;

此句批評自己見識的狹隘。

這句話經常有人做出相反的闡釋,現特補充本科《秋水》(節選)剩餘部分中海神若的話,以便於大家理解:

伯夷辭之以爲名,仲尼語之以爲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譯文:伯夷辭讓它(指天下)而博取名聲,孔丘談論它而顯示淵博,這大概就是他們的驕傲與自滿,不就像你先前的洋洋自得嗎?

③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也矣。吾嘗見笑於大方之家。

非……則:表假設,不……就……;

殆:危險;

見……於:表被動;

大方之家:見識廣博、修養極高的人

此句“殆”字闡明驕傲自滿的危害性。

3.本文對我們有何啓示?

(1)不要拘泥於一己之見而固步自封;

(2)謙受益,滿招損;

(3)知恥而近乎勇;

(4)承認自己渺小是超越侷限,走向偉大的開始;

五、探討:《秋水》的哲學思想。

在這節課的開始,我們說過,莊子的《秋水》篇讓無數人爲之傾倒,根據我們剛纔所學,似乎並未見出其特別奇異之處。其實“人不能驕傲自滿”並非莊子本文所要表達的人生態度;要想真正明白莊子的表達意圖,得聯繫《秋水》全文。爲此,給大家補充了相關內容。

以道觀之,何貴何賤,是謂反衍……何少何多,是謂謝施。

譯文:用道的觀點來看,無所謂貴賤,貴賤是相互轉化的……無所謂多少,多少是相互轉換的。

萬物一起,孰短孰長?

譯文:萬物原本是齊一的,誰爲短誰爲長呢?

教師總結:從海神的話中我們可以明白,《秋水》全文所宣揚的還是莊子一貫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壽夭、禍福、窮通、貴賤、得失、成敗等等都是完全相對的東西,並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應一切任其自然。

莊子的思想雖有消極、虛無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標卻在於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達到一種不爲外物所束縛、所統治的絕對自由獨立的境界。多少年來,莊子思想對飽經創傷的心靈給予了莫大的慰藉,即使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也有它獨特的作用。

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有飯吃--……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 ,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

語言特點:

《莊子》以豐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構成了瑰瑋奇詭的藝術境界,具有散文詩般的藝術效果。《莊子》的語言如行雲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躍,節奏鮮明,音調和諧,具有詩歌語言的特點。

再次齊讀課文。

《秋水》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瞭解莊子的哲學思想及本文寓意。

2、積累文中的重點詞語和特殊句式。

3、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重點理解“涇流、涘、望洋向若、少、輕、殆、大方之家”等詞語。

2、瞭解“非……則……”和“見……於……”兩種固定句式及“望洋興嘆”“貽笑大方”兩個成語的含義

教學難點:

1、藉助語境推斷文言詞語的意義。

2、理解河伯對海神若的那番感嘆。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詩的前兩句描繪出一幅壯闊遼遠的山河圖,氣勢宏大,筆意高遠。後兩句則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窮盡目力遙望千里,還須再登上一層高樓。這首詩給我們的啓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而現實生活也的確如此,人的認識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只會貽笑大方。這個道理,在先秦諸子散文中已有所闡述,下面我們就學習選自《莊子》的《秋水》。

二、作者介紹: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大約與孟子同時而稍後,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任蒙漆園吏,但不久辭去,不願和統治者合作。《史記》上說,“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爲相”,可莊周並未接受,“寧遊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爲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他繼承並發展了老子的思想,爲道家學派的重要人物,被後世人合稱爲“老莊”。

老子的思想是主張絕聖棄智,忘情寡慾,無爲而治,莊子是在老子的基礎之上,主張無爲而治,道法自然,即一切順應自然,用莊子的話來說就是“安時而處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這就是莊子最基本的哲學思想。

三、教師範讀(帶感情)、正音:

涇jìng 涘sì 渚zhǔ 殆 dài

四、學生自讀,初步感知

文章特別短小,只有5句話,文字比較淺顯,學生參照註釋,疏通文章的大意。

五、教師強調:找出古今異義詞,並解釋。

1、古今異義:

至於北海(古:到了;今: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古義,課文註釋爲北方的海,指東海的北部,其實應該是指渤海,當時的黃河是入渤海;今常義指我國一部分海域。)

百川灌河(古:特指黃河;今: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臉;今:臉的形狀,相貌。)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古:深明大義的人,或專通某種學問的人;今:不吝嗇,或者自然,不拘束,不俗氣。)

2、詞類活用:

秋水時至(名詞做狀語,按時。)

順流而東行(名詞做狀語,向東。)

東面而視(名詞作動詞,面對。)

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意動用法,以……爲少,以……爲輕。)

3、找出特殊句式,並分析。

聞道百(定語後置:聞百道)

以爲莫己若(賓語前置:以爲莫若己)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謂我也)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被動句(見………於……:被………所…… 固定句式)

4、找出文中的成語,並理解。

望洋興嘆:望洋,擡頭向上看的樣子。本義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見笑大方(貽笑大方):讓內行見笑。

5、理解這則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

人貴有自知之明;知恥近於勇;謙受益,滿招損;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自大由於無知;有比較纔有鑑別。

六、本文的寫作特色:

1、巧設比喻:本文要說明的是人不能驕傲自滿的道理,用河神見海神的寓言故事來比喻,非常生動,化抽象爲形象。

2、對比手法:通篇都用了對比的手法,如把黃河的壯闊和大海的廣闊進行對比,前者是“百川灌河”“不辯牛馬”,後者是“不見水端”“難窮也”;還有把河伯前後態度的變化進行對比,先前是“欣然自喜”,後來是“望洋向若而嘆”。

《秋水》這篇課文雖然僅僅節選了《莊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們同樣領略到了莊子散文的風行水上,自然成文,設喻巧妙,機趣橫生的特點。不僅如此,還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人的認識是有限的,只有開拓視野,不斷創新,纔能有所提高,順應時代的潮流。

七、學生朗讀課文,並置疑。

八、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寫一篇讀後感。

《秋水》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所闡發的道家思想,取其精華,從中獲得積極的人生啓示;

2.感受莊子散文想象奇幻、汪洋恣肆的藝術特色,瞭解中國古典哲學的詩性特徵;

3.積累文中出現的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詞法和句法。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文章的閱讀分析,理解莊子所闡發的道家思想,並作出辯證的思考和評價

難點:改變文言文學習只見“言”不見“文”的閱讀習慣,文言並舉,還原文言文閱讀的本來面目

【課時安排】

2課時(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複習《諸子喻山水》取譬設喻的說理方法;預習疏通文章第二段並作整體思考;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引出新課

教學預設:朗讀課文第一段,簡要回顧第一段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複習舊課,引出新授課學習內容

二、朗讀課文,宏觀把握

教學預設:問題:在第二節中,莊子通過海神若之口,想表達怎樣的觀點?

1設計意圖:通過朗讀課文,首先從整體上感知本段主要內容,爲下文的細讀分析作鋪墊

三、細讀課文,微觀分析

教學預設:ppt展示課文,並用顏色、標記突出顯示文中需要注意的字詞句,請學生分層口頭解釋疏通文意(遇到困難可以參看書下註解或工具書),然後再作層次分析和歸納,最後談談自己從中受到的啓發。

設計意圖:一方面通過提示引導學生注意文言積累,另一方面通過學生口頭解釋的具體情況相機解決字詞句問題,做到靈活處理。分析和歸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談談自己受到的有益的啓示,分享收穫,難度不大,由學生自由交流。

四、準確理解,思考評價

教學預設:思考討論:結合《秋水》全文(第一課時已作介紹),談談你對莊子相對主義思想的看法

設計意圖:傳統文化普遍存在精華與糟粕並存的問題,通過思考討論形成正確的認識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形成辨證思考的能力和習慣,以提升認識事物、明辨是非的能力。因難度較大,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可以擴大參與面。

五、比較鑑賞,拓展延伸

教學設計:問題探究:本文與《諸子喻山水》在說理藝術上有何異同?試舉例具體說明其表達效果。

設計意圖:《諸子喻山水》收錄了孔子、孟子、老子、管子、韓非子、孫子等的言論,本文莊子以寓言的形式通過海神與河神的對話闡述對宇宙人生的看法,這些古代先哲以山水爲喻闡述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先秦諸子哲學散文的藝術特色方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究可以幫助學生對中國古典哲學獨特的詩性氣質有一個具體初步的瞭解,對學生閱讀古代其它哲學散文著作有一定的幫助。

六、佈置作業,複習鞏固

作業設計:文言基礎知識整理;瀏覽諸子散文,任選一例,試對文中表達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評價,並就中國古代哲學散文的詩性特徵寫一段鑑賞文字(600字左右)。

設計意圖:第一個練習是爲了鞏固課內學到的文言基礎知識;第二個練習主要是將讀寫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思想內容和寫作特色兩大方面着手閱讀欣賞先秦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