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一面》教案【精品多篇】

《一面》教案【精品多篇】

《一面》教案 篇一

【教學準備】

1、短片:

天安門廣場莊嚴的升旗儀式;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獲得金牌時,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2、歌曲(VCD):

《五星紅旗》。

3、課件:

重點品讀的句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題導入

播放課件:

同學們,看完這個短片,你們對五星紅旗有了怎樣的認識?

在一位身處異國他鄉的中國留學生心中,五星紅旗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一面五星紅旗》。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選擇你喜歡的方式:

通讀全文,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小組合作交流:

互相認讀生字詞,輪流讀課文。

三、讀課文,理清脈絡

1、小組合作,再讀課文,討論交流:

課文圍繞什麼來寫?(五星紅旗)課文有幾處寫到“五星紅旗”,畫出有關句子。

2、彙報交流,列出標題:

手舉五星紅旗、脖系五星紅旗、拒換五星紅旗、花擁五星紅旗

四、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1、在這些寫到“五星紅旗”的句子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

2、彙報交流,深入理解;引導學生在讀中提出問題,並相機解決問題:

⑴ “手舉五星紅旗”部分:

作者去漂流旅行,帶的東西本應越少越好,爲什麼要舉着五星紅旗?

⑵ “脖系五星紅旗”部分:

“爲了防止丟失,也爲了行動方便,我把國旗從旗杆上抽下來,系在脖子上。”

⑶ “拒換五星紅旗”部分:

① 在怎樣的'情況下,麪包店老闆提出用麪包交換五星紅旗?

② “我愣了一下,然後久久地凝視着手中的五星紅旗。”

這時,“我”可能會想什麼?

③ “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鮮豔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讀到這裏,你有什麼想法?

⑷ “花擁五星紅旗”部分:

① 小組討論:

畫出麪包店老闆態度變化的句子,想想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② 模擬採訪,深入理解:

記者:麪包店老闆,你爲什麼要幫助一個你素不相識的中國留學生呢?

麪包店老闆:……

記者:這位中國學生,你想對面包店老闆說什麼呢?

中國留學生:……

五、總結課文,昇華情感

播放歌曲《五星紅旗》,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談談對課文中兩個人物的看法,引導他們體會國旗在人們心中的意義。

面教學設計 篇二

第一部分:設計簡案(思路)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抓住外貌特徵,刻畫人物精神面貌的寫作方法。

二、學習魯迅同情、愛護勞苦大衆,和工農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堅定立場,激勵學生以魯迅爲榜樣,樹立爲人民服務的思想。

三、掌握字、詞:

教學設想:

一、安排三教時。

二、引導學生體會三寫魯迅肖像在反映人物精神、氣質上的作用,是本文教學的重點;通過“‘一面’的印象的分析,加深對‘一面’的力量”的理解,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三、三寫肖像的文字,可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講解和反覆朗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

四、以課文爲借鑑,結合作文,寫一個初次相識的人的外貌特徵。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瞭解本文寫作背景及意義;初步掌握從“‘一面’的印象”到“‘一面’的力量”的結構特點,正確劃分段落層次;指導學習課文第一部分,認識魯迅給“我”的最初印象。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解題。

《一面》是一篇回憶魯迅的文章,最初發表在1936 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雜誌一卷五期上,當時離魯迅逝世只有半個月時間,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先生紀念集》。在這以後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結集出版的魯迅回憶錄裏。作者阿累當時是上海英商汽車公司一個普通的汽車售票員,他回憶了在內山書店與魯迅先生偶爾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畫了魯迅先生真切動人的形象,從而寫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義,從一個側面深刻地反映了魯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魯迅先生是和勞苦大衆永遠站在一起的這一深刻主題。用“一面”作題目,樸實、親切,反映的是記敘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時也是主題所在:“一面”的力量——“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我們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繼續前進。”

二、檢查課前預習。

課前要求預習、掌握字、詞。堂上檢查正音、正字、釋義、(詳見“教學目的”三),展示小黑板,拼音由學生上黑板填寫,辨形可以安排選字填空練習,釋義是口頭回答。

三、劃分段落層次。

(一)確定自然段。

1、教師指導:獨立成節的一段文字最末一個標點符號如果是冒號或者是破折號,那麼劃分自然段時,應該將下一個獨立成節的文字一起劃爲一個自然段。

2、學生標自然段。全文計35個自然級。

(二)劃分段落層次。

根據學生討論歸納:全文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 ——31自然段,“一面”的印象。第二部分:32——35自然段,“一面”的力量。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三個層次:①1——3自然段,交代時間、地點、事體和人物;②4——14自然段,寫“我”渴望得到魯迅譯的《毀滅》卻又無錢購買的矛盾心裏;③15——31自然段,寫魯迅低價賣書和贈書。

四、指導學習課文。

(一)學習1——3自然段。

1、提示:這一層首先交代了時、地、人、事,引導學生分別劃出。“接連一個禮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車上搖晃十一個鐘頭”,以至於“已經困軟得像一團棉花了”,這是舊社會汽車工人生活的寫照。“搖晃”一詞形象地寫出了工人辛苦顛簸的生活。

2、藉助註釋簡介內山書店店主內山完造。內山完造,日本社會活動家,中國人民的朋友。1913年他來到上海,當過日本藥房職員,後來開設內山書店,與魯迅交誼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回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他致力於日中友好活動,任日中友好協會副會長,曾經多次訪問中國,1959年在北京病逝,遺體葬在上海。著有《一個日本人的中國觀》、《花甲錄》和記述中國見聞的隨筆集數種。

3、指名朗讀第3自然段。提示,這一自然段是第一次集中筆墨寫魯迅肖像。在寫肖像之前,首先寫書店裏“有兩個人用日本話在談笑”,“說得很快”、“有時忽然一陣大笑,象孩子一樣的天真”,氣氛和諧而又活躍。文章由朗朗的笑聲寫到“模糊辨出”的最初印象,因爲是“陰天,暗得很”,又是在“店後面長臺子旁”,印象當然不甚清晰,卻也勾出了人物的大致輪廓反映了人物的外貌特徵。

提問:作者是抓住人物怎樣的外貌特徵,勾勒出魯迅的大致輪廓的?學生回答,教師的摘要板書:“瘦瘦的”、“五十上下”(以上總寫大概的印象)、“穿一件牙黃的長衫”、“嘴裏咬着一支菸嘴”(再從衣着、嗜好寫印象)。

(二)學習4——14自然段。

1、這一層,寫了作者翻檢書籍和內山老闆的殷勤接待,寫了“我”渴望買書卻又力不從心的矛盾心理。先看,翻看南面一排社會科學雜書,作者覺得怎樣?翻到《毀滅》一書時,“我”的心情又怎樣?爲什麼?學生回答,明確:一般的社會科學雜書,“覺得沒有什麼合意的”,翻到《毀滅》時,馬上記起雜誌上介紹過“是一本好書”,又見到“魯迅譯”三字,“便像得到了保證似的,立刻從書架上抽下一本”,可見魯迅著作的感召力,魯迅是爲勞苦大衆說話,和勞苦大衆心心相通的。

2、出示小黑板,要求學生將第5自然段刪節過的文字與原文比較,怎樣才能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感情?

“……忽然,我看見架上橫排着一列中文的《毀滅》。我記得一本什麼雜誌上介紹過,說是一本好書。看一下那書脊,赫然印着“魯迅譯”三個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證似的,立刻從書架上抽下一本。”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毀滅》?”加上這一句,更顯出“我”的驚喜之情,作者又是在翻檢過一般的社會科學雜書作過比較之後,此時,儘管“秋風” “細雨”(作者在這裏用了一個“扭”字,很形象,把風雨人格化了),“店裏冷得象地窖一樣,冷氣從褲管裏向上鑽”,“我”卻就像在黑暗中見到了光明,地窖裏遇到了陽光一樣,驚喜之情,無可言狀,“《毀滅》?”句正表達了我的這樣一種心情,表達了“我”渴望讀到魯迅的書的一種急切之情。“赫然”表達了對魯迅的無比敬仰,“……便……立刻……”,又表達了驚喜之情。

3、請大家說說這裏的“忽然”一詞的作用。

在學生議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作者對社會科學雜誌不合意,“秋風”“細雨”又令人冷得掃興,通過“忽然”一轉,又是另一種感情,這樣不僅使前後文貫連了起來,而且突出了作者想得到《毀滅》的渴望和對魯迅的崇敬的心情。

4、指名朗讀第4、5自然段,加深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及其對魯迅崇敬的心情。

5、指名朗讀第6——14自然段,體會內山老闆對“我”熱情接待的感情。內山老闆是魯迅先生的朋友,我們中國人民的朋友,他是這樣同情中國、同情窮苦工人,內山老闆確是值得我們敬愛和感激的“先生”。

6、引導學生找出反映“我”渴望看到魯迅譯的《毀滅》,卻又無錢買書這種矛盾心理的詞語、句子。詞語:“窘”、“躊躇”、“摩挲”,引導學生看課本有關注釋;句子:“……拿在手裏,有一種怪舒服的感覺”“飯是不能不吃的,然而書也太好了……我摩挲着那本書,捨不得丟開,不說買,也不說不買。”

矛盾又是怎樣解決的呢?下一課再學習。

五、佈置作業

除常規作業外,可加下面標點訓練:

給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標點(不看課文,作後自對):

忽然我看見架上橫排着一列中文的毀滅毀滅我記得一本什麼雜誌上介紹過說是一本好書看一下那書脊赫然印着魯迅譯三個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證似的立刻從書架上抽下一本。

《左右》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確定物體前後、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4.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9頁。

教具、學具準備

各種水果圖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樓梯圖,交通情景圖。

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感知位置

師:現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機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規則,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請看畫面。(1.汽車通過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2.汽車停止前進,行人通過斑馬線。)

仔細觀察,理解位置

1.上、下。

師:這麼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麼在指揮嗎?(紅綠燈。)

師:對,是紅綠燈,它的作用可真大。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紅、黃、綠燈是怎麼擺的呢?(與同桌小朋友輕聲說一說。)

學生交流。(紅燈在黃、綠燈上面,綠燈在紅黃等下面,黃燈上面是紅燈,黃燈下面是綠燈,紅燈下面是黃燈,綠燈的上面是黃燈。)

聯繫實際提問:剛纔,同學們把3盞燈的上、下位置關係說得很完整,(板書:上下)再看看,在我們的教室、有這樣上、下的位置關係嗎?身體呢?

2.前、後。

下面,請小朋友繼續看畫面,綠燈亮了,汽車繼續前行,這時,畫面上有幾輛車,你能不能用前、後來說一說它們又是怎麼排的呢?

學生交流。(摩托車的前面是小轎車,小轎車的後面是摩托車;摩托車後面是公交車,公交車前面摩托車。)學生交流中出示板書:“前”“後”。

師:你喜歡哪輛車,就用前、後說說它的位置。聯繫實際問:汽車有前、後位置關係,(板書:前後)你的座位也有前、後這樣位置關係,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誰,後面是誰?也可以說,你在這個同學的______,在這個同學的______(被唸到的同學請站起來)從前往後數,他在第幾個,從後往前數呢?他的前面有幾個人,後面呢?

3.左、右。

師:剛纔小朋友介紹得很完整,老師很滿意,建議小朋友鼓鼓掌爲自己鼓勵鼓勵。

師:回想一下,剛纔我們是用什麼鼓掌的?(手。)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隻是左手,哪隻是右手呢?

師:請舉起你的右手。

師:左手、右手是對好朋友,團結起來力量特別大。其實在我們身上也有這樣的好朋友,同桌同學互相看看,還有這樣的好朋友嗎?找找看。

要求學生摸着說,其他小朋友也跟着摸一摸。

師:認識這些好朋友,現在我們就用左、右手來活動活動,好嗎?

先請同學看屏幕上小朋友是怎麼做的,再讓學生學着做。

師:除了身體有左、右之分,你們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你的左、右都有哪些同學呢?

4.相向左、右。

師:現在請同學舉起右手。(教師面對學生也舉右手)老師舉的是哪一隻手呢?(留一定時間讓學生爭執)有說左手的,有說右手的,到底是哪隻手呢?沒關係,請同桌同學討論一下老師舉起的是哪隻手?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交流,感受左、右的相對性。

師:請同學看屏幕(樓梯圖),這是什麼?學校要求同學上、下樓梯要靠哪一邊?(右邊)。這裏有兩個小朋友,一個要上樓梯,一個要下樓梯,上樓梯要靠右行,應是靠哪邊?你能幫他找找嗎?(出示箭頭)這個小朋友要下樓梯,他靠右行了嗎?你怎麼知道他不是靠右行呢?又應靠哪邊呢?兩個同學要同時上、下樓梯,你們看他們都靠右行了嗎?這樣做有什麼好處?(避免相撞。)平時,上、下樓梯要靠右行,做個講文明的好孩子。

運用知識,鞏固練習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出示課題)

師:老師帶來一些水果,想利用今天所學知識來擺一擺(蘋果、梨、香蕉、草莓、葡萄)。

按要求擺在桌上。先放蘋果,在蘋果右邊擺上葡萄,在蘋果左邊擺上香蕉,在香蕉左邊擺上梨子,在葡萄右邊擺上草莓。

師:一共擺上幾種水果?從左往右數,香蕉排在第幾個?從右往左呢?

師小結:同一種水果,從不同方向去數,順序也就不同。要說清楚是從左數,還是從右數。

師:葡萄擺在蘋果的上面,香蕉擺在蘋果的下面,草莓擺在梨子的右邊。

師:小朋友看看桌面上有哪些學具?(讓1名學生說)。你能利用今天所學上、下、前、後、左、右來整理嗎?怎麼擺就怎麼說。

展示擺的結果。(請3位同學介紹。)

師:文具擺放有一定位置,有助於學習,平時,小朋友整理過房間嗎?你能幫助圖上這位小朋友整理嗎?整理之前我們來認識這些生活用具,它是……請你運用今天所學的上、下、前、後、左、右把它擺在合適的位置,同桌商量,看哪一小組擺放最妙。(交流。)

小結:老師認爲各個小組都有特色,你們回家後能不能也把自己的小房間整理整理呢?

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什麼?(師指着板書)上、下、前、後、左、右在生活中經常碰到,例如,坐在汽車上,汽車是向左拐,還是向右拐呢,你要懂得判斷,你能向老師這樣舉個例子說說嗎?學會了上、下、前、後、左、右我們就要懂得在生活中進行應用。

教學設計說明

1.教學目標的確立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本課教學目標的確立如下:

a.注重從學生最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引入,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場景裏體會上下、前後、左右的位置關係,並能比較準確的確定物體上下、前後、左右的方位,體會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是相對的。

b.讓學生親自經歷動手操作的實踐過程,能按上下、前後、左右的方位要求,處理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用上下、前後、左右等詞描述物體所在位置的習慣,培養學生基本的空間觀念。

c.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數學來自生活,又用於生活的道理。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生活,瞭解生活,熱愛生活的良好情感。

d.利用課堂的學習資源,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及講文明、懂禮貌的教育。

2.教學過程設計的基本理念

教學活動過程的設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老師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究與合作的過程中感悟數學、學習數學,並在感悟和學習的基礎上真正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後、左右的位置關係。並能利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教學過程設計的總體思路

對於“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較爲豐富的知識經驗,因此教學時老師對這兩組位置關係的處理只要求學生會認、會說、會用,不再過多的進行強化性訓練。而“左右”位置的空間觀念是學生最爲薄弱的,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老師以此做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及形成的全過程。教學時老師把讓學生認識自己肢體的“左右”位置關係做爲知識的引發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動口、動手、動腦、交流、討論、應用等幾個環節,讓學生初步掌握並建立起“左右”位置的空間觀念。

專家評析

這節數學課,教師根據新課標“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思想,精心設計了大量的讓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口表達、用心思考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學生始終在教師創設的具體場景中輕鬆、愉快地學習,體會上下、前後、左右的空間位置關係。本課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1.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創設學習情境。

授課伊始,教師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導學生回憶上學路上井然有序的交通是什麼在指揮呢?學生想到交通警察,紅、綠燈等。隨後課件出現交通情景圖,讓學生去觀察紅、黃、綠三盞燈和三輛車的擺放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闡述它們的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再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車輛並介紹它的排列位置。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自主選擇權,培養了學生獨立的個性和見解;採用多樣化的呈現形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如認識前、後,由觀察圖上物體擺放的位置到尋找教室裏人或物的位置關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提高學習興趣。

2.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教師充分考慮到數學知識自身的特點,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面向全體、重視發展。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真實有趣的情景中,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每個教學環節都給學生提供大量主動探索、體驗、領悟與創造的時間與空間。如教學左、右時,讓同桌同學互相“看一看”、“找一找”、“說一說”、“摸一摸”自己肢體上的左右。跟着音樂節奏做一做、擺一擺,體驗學習的樂趣。再利用教室裏的場景,組織學生觀察、交流、正確描述其他人或物與自己的位置關係,建立空間位置的概念。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教師舉起右手讓學生來猜一猜舉的是哪隻手?學生有的猜左手,有的猜右手。教師沒有急於下結論,而是留足時間讓學生去爭論,想辦法證明。學生在爭辯中發現了問題,情不自禁地喊出聲:“老師你轉過身來,就和我們一樣舉的是右手了”。真正領悟到位置的相對性,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發揮了教師作爲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作用。也體現了把數學知識置入具體活動情境教學的新理念。

3.重視知識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生活中學習、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等教育理念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將學數學與用數學有機聯繫起來。如:讓學生按一定的位置擺放學具、利用動態的課件(讓學生觀察上下樓梯是否靠右行)、幫助整理、佈置房間等練習。佈置學生課外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整理自己的房間等實踐活動。爲此,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既學習數學知識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思想品德和行爲習慣方面教育融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4.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教學中,教師十分注意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知識與技能的形成和發展。有意識地爲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數學交流情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重視合作意識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評、互評作用。培養學生從多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和自我調節的能力。

面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的:

1.正確讀記“殷勤、失業、窘相、厚實、苗頭、輕視、徒然、艱苦、軟綿綿、牛毛細雨、結結巴巴、大病新愈”等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繼續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邊學習邊運用,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正確領悟文章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魯迅對青年的關心和愛護,感受青年作者對魯迅革命忘我、關愛忘我崇高精神的敬仰和愛戴。

教學重點: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在實際中加以運用。

課前測:

劃去錯誤讀音

地窖(jiào yáo)摩挲(suō shā)躊躇(chú chù)燻黑(xūn xiōnɡ)

虐待(lüènüè)赫然(hè chì)書脊(jíjǐ ) 憎惡(èwù)

課前積累:他是對階級富有愛心和同情心的一個人,他從不會因爲對方的身份貧窮而不管不問,只要有人求到他時,他總會盡心地幫助。

教學過程:

一、課前積累

今天課前積累一段話,出示:

他是對階級富有愛心和同情心的一個人,他從不會因爲對方的身份貧窮而不管不問,只要有人求到他時,他總會盡心地幫助。

1.這段話寫誰?這段話你讀明白了什麼?

2.怎樣能快速背下來?

3.通過這段話,我們彷彿看到了魯迅的精神和品質。對於一個去世的人沒能親眼看到他,很遺憾,我們可以通過文章去了解他。這個單元我們通過魯迅的侄女認識了一位愛憎分明、爲別人想得多,爲自己想得少的魯迅先生,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課文《一面》,在阿累筆下的魯迅又是什麼樣?

二、自讀自悟

1.閱讀連接語,明確閱讀要求。

①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②在作者眼裏魯迅是個什麼樣的人?

③你對魯迅有什麼新的認識?

④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2.以小組爲單位自學。3號先彙報。

三、彙報交流

重點圍繞魯迅的肖像研讀:

①我向裏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

他的面孔黃裏帶白,瘦得叫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摸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着。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面孔的瘦、長而直豎的頭髮、“一”字鬍鬚,抖擻的精神,給作者的第一印象竟是那麼深刻。)

②黃裏帶白的臉,瘦得叫人擔心;頭上直豎着寸把長的頭髮;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鬍鬚;左手裏捏着一枝黃色菸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了——(作者驚異自己竟然得到了魯迅的幫助,魯迅工作的廢寢忘食。)

③我又仔細地看了他的臉——瘦!(作者擔憂魯迅的身體,敬佩他的頑強精神。)

④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遞給我,小袖管緊包在腕子上。

他的手多瘦啊——(作者爲魯迅憔悴的身體感到心痛。)板書:瘦讓人痛心讓人敬仰精神抖擻

1.從大家的朗讀中,不僅可以感受到魯迅爲民族大衆日夜操勞、忘我革命的精神,還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作者,這位青年工人對魯迅的敬仰和愛戴。

2.有兩處內容有些雷同,能否刪去一處?板書:從遠到近整體到局部

3. 作者通過六處外貌描寫,把魯迅瘦而精神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那麼魯迅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課文又向我們揭示了魯迅的什麼品質呢?哪個組能說說?(對年輕人的關心)

4.出示課文末尾一段:

在這四年裏,我歷經艱苦,受盡非人的虐待,我咬緊了牙,哼都不哼一聲。我總是昂着頭,我對自己說:“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引導齊讀。

(1)想一想,在黑暗的舊社會,一個最平凡最底層的工人可能會遭受到怎樣非人的虐待? 根據反饋,引導筆練:

是的,當我被老闆無辜責罵時,當我因失業餓得三天沒吃上一頓飯時,當我病得全身無力,一個人躺在牀上時,我好像又見到了魯迅“一面”,拿起筆,選擇一句,補充寫完整。(出示以下三句練習,學生筆頭練習,再朗讀交流。)

①當我被老闆無辜責罵時,我的眼前就會出現魯迅的嚴肅而慈祥的面容:我對自己說:“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②當我因失業餓得三天沒吃上一頓飯時,我的耳邊就會響起魯迅親切的話語:我對自己說:“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③當我病得全身無力,一個人躺在牀上時,我對自己說:“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2)“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可見,魯迅時時刻刻影響和鼓勵着作者克服困難,

度過艱難萬苦。你知道爲什麼僅僅是“一面”,卻給這位青年工人帶去了那麼大的精神力量?(大致圍繞魯迅不怕反動惡勢力,全心爲民族解放而不懈戰鬥;不顧及自己的病體,關心人民大衆的疾苦。)

4.爲什麼用“一面”爲題?

四、小結

“一面”,有“一面之緣”,“一面之交”之意,平淡、短暫。與魯迅先生帶給“我”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和長遠的影響形成強烈對比,一面勝似多面,凸顯一面的不平凡。

五、讀寫結合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處,是通過贈書過程中對魯迅的肖像、語言和行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了魯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現了魯迅先生“俯首甘爲孺子牛”的精神。板書:抓特徵表性格有視角

請同學們仿照本文的寫法,爲本班同學或老師畫像。

六、出示“只要有着這燈,天黑的時候,也便有了行人。”齊讀。

同學們,這盞在黑暗裏永不熄滅的燈,就是魯迅。相信,同學們隨着年齡的增長,會能夠讀懂魯迅的作品,那時,我們就可以走進他的心靈世界,去傾聽他對黑暗的痛斥,去感受他對民衆的摯愛。

板書:19、一面

瘦讓人心疼 從遠到近抓特徵

精神抖擻 整體到局部表性格

讓人敬仰有視角

面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魯迅先生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貴品質。

3、學習作者抓住特徵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學重點:

1、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2、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查找有關作者阿累,《毀滅》《鐵流》及魯迅的資料,幻燈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揭題導學

1、出示魯迅圖片,問:同學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師:過渡語:魯迅先生出生於1881年,逝世於1936年,距今年已經有73年了,他和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我們通過文字資料、電視、電影能知道一些關於魯迅的事。談談你認識的魯迅是個什麼樣的人?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和魯迅有關的略讀課文。(板書課題:一面)

我們已經學過很多略讀課文,誰能來說說略讀課文可以怎麼學?(學生反饋)

(交流:魯迅的資料。)

2、現在請同學們看課文前面的學習提示,想想我們可以怎樣來學習這篇課文。

反饋:認真閱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在作者眼裏魯迅是個什麼樣的人,再交流交流你對魯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師:過渡語:我們這節課圍繞前2個問題來學習課文。因爲我們今天剛學習第一篇關於魯迅的文章,等把前2篇關於魯迅的文章都學完後,再來交流這個問題。

1、請看學習提示一(幻燈片):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師提示:我們都學過哪些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學生回憶方法,並根據適合的方式完成提示一。

(交流反饋:)

2、是呀,作者只見了魯迅先生一面,但是這一面卻對作者的影響很大。你是從課文的什麼地方讀出來的?

(反饋:課文的第30、31自然段。齊讀)

師:從這段話中你讀懂了什麼?從哪些詞看出來?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指導朗讀。

(反饋:咬緊了牙   哼都不哼一聲   總是昂着頭

反饋:堅強不屈,堅定不移……)

師:好,請你把作者這種堅定不移的精神讀出來。……

(板書: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三、深入感知體會寫法

師:過渡語:魯迅到底有什麼力量,使得阿累一直用他作榜樣激勵着自己呢?在作者的眼中,魯迅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1、(幻燈片)默讀課文3-29自然段,找到描寫魯迅外貌的句子,並在句子邊寫寫自己的想法。    板書:外貌(反饋:齊讀3個句子)

2、品讀寫魯迅先生外貌的句子,比較異同,體會寫法。

(1)比較一下這3處外貌描寫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反饋:都寫了他很瘦。)

a.從哪些詞看出來?

(反饋:瘦瘦的、大病新愈---)

b.魯迅先生怎麼會這麼瘦呢?他平時是怎麼工作和生活的?可以結合課文中相關的句子,和自己蒐集到的資料,還可以是自己的想象。(多追問:他平時吃的是什麼,他每天工作幾個小時,他都寫了些什麼書,他在給青年回信時會說些什麼---)

反饋:生說

師:過渡語:是呀,魯迅的工作很忙碌,而生活很艱苦,所以他瘦的叫人擔心。魯迅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幻燈片)這些話正是他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工作態度的寫照。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讀第2句,看看除了“瘦”,魯迅先生還留給作者什麼印象?從哪裏看出來?

反饋:很有精神   (頭髮 鬍子)

相機指導朗讀:是的,儘管繁重的工作、艱辛的生活毀壞了魯迅的健康,但擊不垮他的精神和意志,請你朗讀第二句,把雖身體瘦弱但是仍精神抖擻的魯迅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個人讀——齊讀

(3) 再讀讀這3次外貌描寫,說說有什麼不同。

反饋:(板書:遠看、近看)

a.追問:從哪裏看出來第三次比第二次看的更仔細?

反饋:

b.追問:第二次外貌描寫和第三次是差不多的,有必要寫第三次嗎?用聯繫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交流:(板書:特寫)

c.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也可以運用這種寫法。

3、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16 ~28自然段,想想作者還從魯迅身上感受到什麼?你從什麼地方體會到的?

交流:(繼續補充)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言行)並說說在作者眼中,魯迅是個怎樣的人?(那麼在作者眼中,魯迅是個怎樣的人呢?)

小結:通過外貌描寫和言行描寫來體現一個人的精神品質也是一種重要的寫作方法。

四、總結課文 感悟提升

作者對魯迅的認識僅僅是從這一面開始的嗎?從什麼地方看出來?

反饋交流: 相機出示幻燈片:這幾句話是對魯迅一生最好的寫照。大家一起讀。

師:過渡語:阿累早在和魯迅見面之前就非常熟悉魯迅的事,熟悉魯迅的書了,這一次見面只是更拉近了他和魯迅的距離,使他更堅定地沿着魯迅的足跡前進。再讀最後2段,讓我們再次把魯迅和阿累的形象印在腦中。

五、作業設計:

1、蒐集魯迅先生關心青年成長的故事。

2、請同學們仿照本文的寫法,爲本班同學或老師畫像。

六、板書設計:

19   一面

外貌 —— 瘦 精神抖擻              直接描寫

語言                                            間接描寫

表情

動作

面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正確讀記“殷勤、失業、窘相、厚實、苗頭、面孔、輕視、陡然、艱苦、軟綿綿、牛毛細雨、結結巴巴、大病新愈”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進一步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情感與思想】體會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和作者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拓展與延伸】通過多種渠道,進一步蒐集魯迅先生關心青年成長的故事,如《給顏黎民的一封信》等。

【重、難點突破】這“一面”給人留下怎樣的印象?說說理由。這“一面”又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是篇課文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與我們有一面之緣的人真可謂是千千萬萬,可是能夠留給我們深刻印象的卻是微乎其微,甚至是沒有。然而,一位普通工人與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卻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以至在四年後,魯迅先生逝世之際,他還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那這“一面”給人留下怎樣的印象?這“一面”又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板書: 一面

二、初讀課文,思考:這“一面”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

教學提示:先講這個問題是爲了下面把全部精力用來學習課文重點部分上。估計學生基本都能夠找出相關的句子——“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但對於句子的理解應該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採用討論的方法加以解決,教師只是做適當的點撥。

教學參考:

影響:“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因爲與魯迅先生見了一面,這給“我”極大鼓舞,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這是“我”在種種艱苦和險惡面前堅強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給了“我”巨大力量。通過這句話,將一次“小”的見面同魯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結合起來,畫龍點睛,文章的主題得到昇華。“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注:這裏的“魯迅先生”其實是指他在遭受了舊社會的千萬種打擊之後仍然堅強地與舊社會做鬥爭的精神,而不能簡單地理解爲是魯迅本人。這一點可以從倒數第二自然段中加以印證。所以,就勢對該自然段加以學習。

三、重點學習第一部分。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一面”給人留下怎樣的印象?說說理由。

教學提示:既然是“一面”,我們就要利用以前學過的寫人的方法對這“一面”進行學習。我們需要用到哪些方法呢?引導學生討論——即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來分析人物。

下面我們就用所學過的方法來學習這珍貴的“一面”吧!

教學提示與參考:

1、針對問題要求學生先有感情地朗讀所找到的相關句子,再說說自己的體會。

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白——“一面”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價賣書,親自送書給普通工人,這是對勞苦大衆的深切關懷;誠懇地推薦別人的書,先生又是多麼謙遜;那“微笑”“點頭”,蘊含了先生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而先生那“黃裏帶白的臉”,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擔心”的身體,正反映了他把整個生命都獻給了革命事業。“一面”給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以“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時刻記住魯迅先生是和勞苦大衆永遠站在一起的!

2、重點分析作者對魯迅先生的外貌描寫,魯迅先生的外貌有什麼特點,看看你能夠從中感悟到些什麼?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可以結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加以理解)

課文對魯迅的外貌描寫,由遠及近,從粗到細,由整體到局部,緊緊扣住一個字——“瘦”。全文共六次寫“瘦”:一次整體寫,兩次寫手,三次寫臉。從情節發展上,每到一個轉折處,便出現一次對魯迅先生“瘦”的描寫。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激活想象,感悟魯迅置健康於不顧,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意志。要善於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句子的含義。如,“精神抖擻地直豎着”和“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這寥寥幾筆,既是魯迅外貌的特徵,又顯出了剛毅堅強的性格。

附課文重點句子理解:

①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着的撫摩似的。

“父親”,我們最親近的人;“我”,一個處於社會最下層的公交車售票員,被人歧視。然而此刻魯迅先生卻對“我”這樣溫和,這樣親切,使“我”從心底感到溫暖,感到慈父般的親切,感到長者的慈愛。

②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不會錯,一定是!那個名字在我的心裏亂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沒有蹦出來。

一個是崇拜魯迅的文學青年,一個是關心、熱愛文學青年的魯迅,心有靈犀,一見如故。“我”那種激動的心情簡直無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結結巴巴”,顯示出“我”突然發現自己崇敬、熱愛的魯迅先生就站在身邊,激動的神態和幸福的心情,難以用言語來表達。“我向四周望了望”,表現出當時社會環境的黑暗和險惡,怕有密探之流在旁邊。作者阿累當時是“左翼劇聯”成員、中共地下黨員,養成了高度警惕的習慣。“沒有蹦出”魯迅先生的名字,一是當時環境的險惡,不能暴露魯迅;二是作者有意強壓自己的感情,竭力保護魯迅。這表現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由衷敬愛之情。

四、談談作者的寫作目的

教學提示:問題相對較簡單,可以由學生交流解決,但一定要結合課文內容,也可以結合前兩篇課文加以理解。

教學參考:

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五、有感情地自讀課文,體會魯迅先生的偉大與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感激與熱愛。

教學提示:採用個性朗讀的方式,讀出學生對魯迅先生的情感。

《一面》教案 篇七

作者簡介

阿累,原名朱一葦,19xx年生,江蘇漣水人。1932年8月考進上海英商 公共汽車公司當售票員,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因參加工人罷工被捕判刑,1935年經人保釋出獄,旋赴馬來西亞,參加馬來西亞共產黨活動,被官方偵悉,迫令出境。1936年復返上海,從事寫作和翻譯。1937年參加新四軍。此後一直在部隊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後,歷任湖南革命大學副校長、省文教廳廳長、省委宣傳部長、湖南大學校長等職。1983年離休。

預習課文,整體感知

本文是什麼文體?──寫人的記敘文(回憶性散文)

“一面”是什麼意思?──和魯迅先生所見的一面。

主要人物是誰?

a “我”

b 魯迅

c 內山

d 魯迅和內山

e 魯迅、內山和我

答案:b。

本文旨在表現魯迅什麼品質?

a 對進步青年的熱切關懷

b 慷慨大方,樂善好施的性格

c 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

答案:a。

指出本文要素:

時間──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點──上海,內山書店;

“我”的身份──英商汽車公司賣票的;

事件的起因──接班需等半小時,天下雨,便到內山書店躲一躲,順便歇一歇。

本文分“敘事”“議論”兩部分,請指出“敘事”部分的起止──開頭……“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書塞進帆布袋,背起便走出書店的門”。

跟隨作者“參觀考察”內山書店

內山書 店在什麼地方?──在上海北四川路。

老闆是誰?哪國人?──老闆 是內山完造;日本人。

他和魯迅是什麼關係?──他是魯迅的朋友。

從文中搜索內山老闆下列信息:

身材:矮小而結實。

思想傾向:同情中國。

作者對他的態度:總是帶着敬愛和感激。

介紹內山完造和內山書店

內山完造(1885──1959),日本崗山人,20多歲來到中國,起初在上海販賣藥品,兼售書籍,後開設了內山書店。魯迅與內山結交約在1927年底,兩人友誼甚深 ,過從甚密。內山書店曾經是魯迅躲避國民黨反動派通緝的祕密住所。抗戰勝利後,內山回到東京,致力於中日友好活動。1959年9月,內山以日中友好協會副會長身份來華訪問,因腦溢血去世。依其生前意願,葬於上海。

提供圖片:魯迅與內山完造;內山書店

朗讀:

門外,細雨煙似地被秋風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亂飛。店裏冷得像地窖一樣,冷氣從褲管裏向上鑽。

這幾句景物描寫襯托什麼?──用門外、店裏的淒冷襯托內山老闆的殷勤接待的魯迅的熱情關懷。

作者描寫了內山書店的三個“鏡頭”:書店全景:→書店一角近景→一本書特寫。

書店全景:店裏空蕩蕩沒有一個顧客,只有店後面長臺子旁邊有兩個人用日本話在談笑。……我向裏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

書店一角的近景:書店的南面是:──一排社會科學雜書

北面呢?──架上橫排着一列中文的《毀滅》

一本書的特寫:──看一下那書脊,赫然印着“魯迅譯”三個字。

“赫然”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作用?──很鮮明的意思。表現作者對魯迅的崇敬和看到魯迅譯著時的興奮心情。

提示:“像得到了保證似的”與此相同。

介紹《毀滅》和《鐵流》

這兩部小說寫的都是蘇聯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戰鬥生活。魯迅認爲“這兩部小說,雖然粗製,卻並非濫造,鐵的人物和血的戰鬥,實在夠使描寫多愁善病的才子和千嬌百媚的佳人所謂‘美文’,在這面前淡到毫無蹤影”。魯迅甚至說,他愛《毀滅》,“就像親生的兒子一般”,並說“實在是新文學中的一個大炬火”,是社會主義文學的“一部紀念碑的小說”。魯迅把這類作品看作是戰鬥的無產階級渴望的精神食糧。因此他一方面鼓勵曹靖華翻譯《鐵流》,一方面“經過不少艱難”親自翻譯《毀滅》,並且自費印刷出版。

閱讀作者與內山老闆對話一段,說說內山老闆經營書店有什麼特點──殷勤,熱情,會做生意,推銷有術。

“平素看慣了西裝同胞的嘴臉,現在忽然受着這樣的優遇,簡直有點窘了起來。” “西裝同胞”指什麼人?──指舊上海那些有錢有勢的中國人。他們常穿西裝,故此稱呼。

“窘”是什麼意思?──心中感到不自在,難爲情。

“我”爲什麼“窘”?──一是平常被“西裝同胞”看不起,現在卻受到優待;二是問了書價卻買不起。因此而“窘”。

“我”說書“貴了”,是真的貴嗎?請揣摩“我”當時的心理?──並不是書貴,而是“我”太窮了,買不起。說“ 貴”,是買不起書的一種託詞。

書很好,很想買,卻買不起,內心充滿矛盾。課文中有一個詞表現了“我”很想買書卻買不起的矛盾心情,這個詞是:──躊躇。解釋:猶豫,拿不定注意。

還有一個動作表現出“我”拿者書想買買不起、卻又捨不得丟開的心理,這個動作是:──摩挲。解釋:用手輕輕的摸了又摸。

以上敘述描寫與“一面”有什麼關係?──爲寫魯迅作導引和鋪墊。

跟隨作者與魯迅“一面”

魯迅是在什麼情況下出場的?──在我想買書而買不起的情況下出場。

“一面”包括三次外貌描寫, 請分別找出。

魯迅外貌描寫之一──遠景

我向裏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穿一件牙黃的長衫,嘴裏咬着一枝菸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騰起一陣一陣煙霧。

提示:在遠處,暗中,無意中“望了一下”。

魯迅外貌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瘦。

魯迅外貌描寫之二── 中景

他的面孔黃裏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着。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提示:在近處,在明裏,有意識地觀察。

寫頭髮,僅僅是寫外貌嗎?────還寫精神。

請據此再次概括魯迅外貌的主要特徵。──瘦,身體不佳,精神很好。

欣賞圖片:頭髮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着。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魯迅外貌描寫之三──近景

我很驚異地望着他:黃裏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着寸把長的頭髮;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鬍鬚;左手裏捏着一枝黃色菸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了。

提示:更近,面對面“驚異地望”。

第三次外貌描寫也寫到了長衫和菸嘴,請具體說明和第一次有什麼不同。──第一次只看出長衫是“牙黃”的顏色,這次連質料是“羽紗”的也分辨出來了;

第一次只看見菸嘴上的火花和煙霧,這次連菸嘴是“黃色”的、一頭已經“燻黑”也看清了。

三次外貌描寫,共同抓住了魯迅什麼特點?表現了魯迅什麼精神?──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 突出了魯迅置健康於不顧,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

本文幾次寫“瘦”?──五次:

1. 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

2. 他的面孔黃裏帶白,瘦得教人擔心……

3. 我很驚異地望着他:黃裏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

4. 我又仔細地看他的臉──瘦!

5. 我……掏出那塊帶着體溫的銀元,放到他的手裏──他的手多瘦啊!

爲什麼三次寫外貌,五次寫瘦?──突出魯迅置健康於不顧,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

張老師提示:這叫“反覆”。

反覆起什麼作用?──使對象得以強調、突出。

朗讀:

“哦!您,您就是──”

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他!不會錯,一定是他!那個名字在我的心裏亂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有蹦出來。

他微笑,默認地點了點頭……

爲什麼“望”?爲什麼沒有“蹦出來”?──當 時魯迅處境險惡,爲他的安 全着想。

用一個成語表示這種情形──心照不宣。

朗讀,體會加點詞語的含義:

這一來不會錯了,正是他!站在前進行列最前面的我們的同志,朋友,父親和師傅!憎惡黑暗有如憎惡魔鬼,把一生的時光完全交給了我們,越老越頑強的戰士!

同志:志同道合;

朋友:親密無間;

父親:崇敬熱愛;

師傅:仿效學習;

戰士:頑強戰鬥

素昧平生,魯迅爲什麼給“我”送書?──這是對 進步青年的關懷和支持。

先朗讀,再揣摩,加紅色的詞語所含的感情

我費力 地從裏衫的袋裏(公司爲防止我們“揩油”,衣衫上一隻袋都沒有縫)掏出那塊帶着體溫的 銀元,放到他的手裏──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裏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書塞進帆布袋,背起便走出書店的門。

──帶着體溫的銀元:表明是作者艱苦勞動所得,雖少卻珍貴;

──

瘦:表現魯迅置健康於不顧,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

──鼻子裏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由於作者被魯迅崇高精神所感動;

──

恭敬地鞠了一躬:是作者對魯迅的由衷的感激和崇敬

閱讀課文結尾部分

朗讀:

這事到現在已經隔了四年。在這四年裏,我歷盡艱苦,受盡非人的虐待,我咬緊了牙,哼都不哼一聲。就是在我被人隨意辱罵、踢打……的時候,我總是昂着頭。我對自己說:

“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這樣我 就更加堅強起來。

加紅色的句子怎樣讀?

表情朗讀:

現在,先生是死了!我們不願恣情地悲痛,這還不是我們恣情悲痛的時候;我們也不願計算我們的損失,這 是難於計算的。前面是一條路,先生沒有走完就倒下了,我們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繼續前進。

在前進中,我不能自已,寫下了上面的話。

歸納這一部分大意──“一面”給作者的鼓舞和影響。

這一部分起什麼作用?──深化文章主題,增強感情色彩。

欣賞:上海虹口公園魯迅塑像

歸納知識要點

讀準下列字音:地窖 赫然 嵌着 窘相 頹唐 燻黑 憎惡 虐待揩油 恣情 撫摩 摩挲抖擻 自已

解釋下列詞語:赫然平素 躊躇 摩挲頹唐 抖擻 揩油 恣情 自已

同志──志同道合

朋友──親密無間

父親──崇敬熱愛

師傅──仿效學習

戰士──頑強戰鬥

網上閱讀導航

網頁網站:

內山和內山書店;

紀念魯迅誕辰120週年;

評讀魯迅。

面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2、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點: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題目導入,檢查課前預習

1、直接導入,明確本課教學目的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面》這篇課文。(板書:一面)重點學習作者觀察人物的方法。課前老師佈置了預習任務,要求同學們自讀課文,你們都讀了嗎?讀了幾遍?

師:看一遍是瞭解內容,看兩遍說明你對文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看三遍、四遍證明你動腦筋思考了,這很了不起,這就叫自學,自覺地學習。

2、回顧記敘文六要素,檢查課前閱讀情況

師:誰能按照記敘文的六要素把課文的主要內容概括一下?

生自由回答

3、從題目出發,引出這“一面”的特殊意義,剖析重點

師:現在有個問題要和大家商量一下,我想把一面這個題目改爲《我和魯迅先生》或《魯迅先生給我的關懷》這樣好不好?

(不好,在讀《一面》這個題目時,我就想是誰見面?是怎樣才見的?見面的情況怎樣?這些問題都不懂。這樣,就使讀者爭着去看文章。)

師:對,有吸引力的題目是好題目。

……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有道理,這麼看來題目還是用《一面》好,因爲這《一面》有着特殊的意義、價值。請問課文哪些地方談到了這個問題?

(課文結尾處寫到:這事到現在已經隔了四年。在這四年裏,我歷盡艱苦,受盡非人的虐待,我咬緊了牙,哼都不哼一聲。我總是昂着頭。對自己說:“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師:作者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什麼?

(他戰勝種種艱難困苦的勇氣和力量來自魯迅先生)

師:就是來自那次偶然的見面時魯迅先生給他的關懷,對嗎?

生:對。

師:這實在就是《一面》的特殊意義和價值。作者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不但來自於與先生短暫見面獲得的關懷,同時也來自對先生深刻的瞭解認識。

二、分析課文,學習觀察人物的方法

1、聚焦外貌,仔細研讀

師:現在我們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樣瞭解魯迅的。

生:通過與魯迅先生的接觸。

生:通過觀察先生的外貌。

生:通過觀察先生的語言、舉止。

生:還有神情。

師:同學們談的都對。我們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

生:通過對魯迅先生外貌、語言、舉止、神情的觀察來了解認識魯迅的。

師:概括得好。(板書:外貌語言神情舉止)大家已經自讀了課文,瞭解到作者觀察最多的是一一

生:外貌。

師:文中有幾次寫到魯迅先生的外貌?請同學們打開書,讀書要學會做記號,讀書做記號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跡。請你默讀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跡。畫出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和重點詞。

師:文中有幾次寫到魯迅先生的外貌?(六次)分別是怎麼寫的?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大屏幕)

第一次: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

師:這次觀察從距離上看比較——遠,又因爲是偶然相遇,是一瞥的印象,所以印象比較——模糊,只有一個粗淺的輪廓。現在我們看第二次外貌觀察,與第一次比較一下有什麼不同o

第二次:他的面孔黃裏帶白,瘦得叫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豎立着。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師:這次觀察與第一次有什麼不同?

生:這次觀察的距離比第一次近。

生:這次觀察是注意的,觀察得比較清楚。

師:請你具體地說說。

(比如說魯迅先生的面孔黃裏帶白,很瘦,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莫一寸長,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着,鬍鬚好像濃墨隸體一字。這裏。作者能夠觀察到先生面孔的顏色,瘦的程度,精神狀態,頭髮、鬍鬚的樣子等,就證明他觀察得清楚。)

師:第二次外貌觀察的部位是集中在一一頭部。魯迅先生頭部的特徵最突出。作者正是從局部的最主要的形象進行觀察的。我們觀察人物注意了特徵,到寫文章時也能抓住人物的特徵來寫,就不至於千人一面。第三次外貌描寫在什麼地方?

第三次: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遞給我,小袖管緊包在腕子上:“你買這本書吧——這本比那本好。”

師:這是一句什麼句?(比喻句)把什麼比做什麼?(把手指比做竹枝)這兩者有什麼相像的地方嗎?(都很瘦)

師:現在我們再看第四次外貌觀察。

第四次:我很驚異地望着他:黃裏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着寸把長的頭髮;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鬍鬚;左手捏着一枝黃色菸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了。

師:這與第二次外貌描寫有些相似,作者什麼會再次提起魯迅的臉、頭髮、鬍鬚?

生:說明魯迅這些特徵很明顯。

師:這回觀察得很清楚,不但觀察到了魯迅先生手中的菸嘴,連顏色等細節也觀察到了。

生:還觀察到了長衫是牙黃羽紗的。

師:這樣描寫的作用有哪些?

生:使我們更加了解魯迅先生。

師:的確,通過一次次的外貌描寫,我們更加了解魯迅先生了。第五次是怎樣寫的?第六次呢?

第五次:我又仔細的看他的臉——瘦。

第六次:他的手多瘦啊!

2、由表及裏,由外貌描寫體會魯迅精神

師:我們把這六處外貌描寫的句子連起來讀一讀,你覺得魯迅先生留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瘦)

師:爲什麼他如此瘦?

生自由回答

師:除了“瘦”魯迅先生還帶給你什麼印象?

生:精神抖擻

師:這些都是魯迅先生給人留下印象最深之處,讓我們再次通過朗讀走近敬愛的魯迅先生吧!

齊讀六處外貌描寫。

師:通過細讀這些外貌描寫,你體會到魯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嗎?

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

(讓學生體會到魯迅先生的性格剛毅堅強,他用筆當槍,與反動派、黑暗社會進行着不屈的鬥爭。)

3、探討語言、舉止、神情的觀察,學習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的方法

師:事實上對魯迅先生的瞭解是不是單純依靠外貌觀察呢?

生:不是的。

師:還有什麼觀察?大家說說。

生:還有語言、舉止、神情的觀察。

師:請說得具體點。

生:“你要買這本書?”他看了我一眼。作者就從先生的那一眼中感覺到那是正直與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般的嚴肅和慈愛交織着的撫摩似的。

師:如果沒有對眼神的觀察,作者是無從獲得這種感受的。

生:你買這本書吧,這本比那一本好。

師:通過語言的觀察對先生的認識加深了。

生:魯迅先生對作者說:我賣給你兩本,一塊錢。這件事情太出作者的外了,所以他感到驚奇詫異。對面前的這個人的認識又加深了。

師:這說明由於對人物瞭解加深了,觀察的感受也就加深。反過來,作者的感受加深,就能更深入地去了解人物。

師:我們再看作者對魯迅先生的觀察除了上面討論的那些外,還有別的方面嗎?

生:還有魯迅先生向作者解釋爲什麼收他一塊錢,使作者進一步認識到魯迅先生是一個熱情幫助進步青年的人。這是語言觀察。

師:以上談的,是作者與先生偶然見面觀察到的情況,我們稱這種觀察爲直接觀察。(師板書:直接觀察)它是我們獲得感性認識的途徑。然而很多時候我們是靠看書板、讀資料、聽廣播等渠道來認識事物的這種獲取知識的方式就叫間接觀察。我們看作者認識魯迅有沒有間接觀察的成份?

生:有。當作者看到〈毀滅〉的書脊上赫然印着魯迅譯三個字時,便像得到了保證似的,立刻從書架上抽下一本。

生:從本篇中我先看那後記(我讀魯迅先生的書,一向是這麼讀法)這句話裏可知作者經常讀魯迅的作品。

生:作者說我忽然記起哪本雜誌上的一段訪問記一一這也證明作者讀過介紹魯迅的文章。

生:一定是他!不會錯一定是他!那個名字在我心裏亂蹦這裏也說明作者間接認識了魯迅。

生:這一來不會錯了,正是他!

師:很好,這些都是作者對魯迅先生的間接觀察。到這裏我們明白了作者爲什麼在短時間裏對先生能瞭解得那麼深,原來他是把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結合起來。(師板書:間接)

三、小結全文,主題昇華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作者觀察人物的方法:通過對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情、舉止的直接觀察和通過書刊了解人物的間接觀察,瞭解認識人物內在品質的方法。希望同學們掌握運用這些方法觀察人、瞭解人,逐漸培養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

題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爲與魯迅一面之緣,你還有其它不同的理解嗎?(還可以理解爲魯迅先生偉大人格的一個側面,即“俯首甘爲孺子牛”的精神。)

齊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板書:19一面

主板書副板書

外貌——瘦精神抖擻直接描寫

語言間接描寫

表情

動作

《一面》優秀教學設計 篇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魯迅先生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貴品質。

3、學習作者抓住特徵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學重點:

1、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2、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查找有關作者阿累,《毀滅》《鐵流》及魯迅的資料,幻燈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揭題導學

1、出示魯迅圖片,問:同學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師:過渡語:魯迅先生出生於1881年,逝世於1936年,距今年已經有73年了,他和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我們通過文字資料、電視、電影能知道一些關於魯迅的事。談談你認識的魯迅是個什麼樣的人?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和魯迅有關的略讀課文。(板書課題:一面)

我們已經學過很多略讀課文,誰能來說說略讀課文可以怎麼學?(學生反饋)

(交流:魯迅的資料。)

2、現在請同學們看課文前面的學習提示,想想我們可以怎樣來學習這篇課文。

反饋:認真閱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在作者眼裏魯迅是個什麼樣的人,再交流交流你對魯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師:過渡語:我們這節課圍繞前2個問題來學習課文。因爲我們今天剛學習第一篇關於魯迅的文章,等把前2篇關於魯迅的文章都學完後,再來交流這個問題。

1、請看學習提示一(幻燈片):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師提示:我們都學過哪些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學生回憶方法,並根據適合的方式完成提示一。

(交流反饋:)

2、是呀,作者只見了魯迅先生一面,但是這一面卻對作者的影響很大。你是從課文的什麼地方讀出來的?

(反饋:課文的第30、31自然段。齊讀)

師:從這段話中你讀懂了什麼?從哪些詞看出來?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指導朗讀。

(反饋:咬緊了牙 哼都不哼一聲 總是昂着頭

反饋:堅強不屈,堅定不移……)

師:好,請你把作者這種堅定不移的精神讀出來。……

(板書: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三、深入感知體會寫法

師:過渡語:魯迅到底有什麼力量,使得阿累一直用他作榜樣激勵着自己呢?在作者的眼中,魯迅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1、(幻燈片)默讀課文3-29自然段,找到描寫魯迅外貌的句子,並在句子邊寫寫自己的想法。 板書:外貌(反饋:齊讀3個句子)

2、品讀寫魯迅先生外貌的句子,比較異同,體會寫法。

(1)比較一下這3處外貌描寫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反饋:都寫了他很瘦。)

a.從哪些詞看出來?

(反饋:瘦瘦的、大病新愈---)

b.魯迅先生怎麼會這麼瘦呢?他平時是怎麼工作和生活的?可以結合課文中相關的句子,和自己蒐集到的資料,還可以是自己的想象。(多追問:他平時吃的是什麼,他每天工作幾個小時,他都寫了些什麼書,他在給青年回信時會說些什麼---)

反饋:生說

師:過渡語:是呀,魯迅的工作很忙碌,而生活很艱苦,所以他瘦的叫人擔心。魯迅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幻燈片)這些話正是他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工作態度的寫照。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讀第2句,看看除了“瘦”,魯迅先生還留給作者什麼印象?從哪裏看出來?

反饋:很有精神 (頭髮 鬍子)

相機指導朗讀:是的,儘管繁重的工作、艱辛的生活毀壞了魯迅的健康,但擊不垮他的精神和意志,請你朗讀第二句,把雖身體瘦弱但是仍精神抖擻的魯迅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個人讀——齊讀

(3) 再讀讀這3次外貌描寫,說說有什麼不同。

反饋:(板書:遠看、近看)

a.追問:從哪裏看出來第三次比第二次看的更仔細?

反饋:

b.追問:第二次外貌描寫和第三次是差不多的,有必要寫第三次嗎?用聯繫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交流:(板書:特寫)

c.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也可以運用這種寫法。

3、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16 ~28自然段,想想作者還從魯迅身上感受到什麼?你從什麼地方體會到的?

交流:(繼續補充)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言行)並說說在作者眼中,魯迅是個怎樣的人?(那麼在作者眼中,魯迅是個怎樣的人呢?)

小結:通過外貌描寫和言行描寫來體現一個人的精神品質也是一種重要的寫作方法。

四、總結課文 感悟提升

作者對魯迅的認識僅僅是從這一面開始的嗎?從什麼地方看出來?

反饋交流: 相機出示幻燈片:這幾句話是對魯迅一生最好的寫照。大家一起讀。

師:過渡語:阿累早在和魯迅見面之前就非常熟悉魯迅的事,熟悉魯迅的書了,這一次見面只是更拉近了他和魯迅的距離,使他更堅定地沿着魯迅的足跡前進。再讀最後2段,讓我們再次把魯迅和阿累的形象印在腦中。

五、作業設計:

1、蒐集魯迅先生關心青年成長的故事。

2、請同學們仿照本文的寫法,爲本班同學或老師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