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伯牙絕弦》的教案(精品多篇)

《伯牙絕弦》的教案(精品多篇)

《伯牙絕弦》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實驗版)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八組中的一篇文言文。本組教材是以感受“藝術的魅力”爲題來組合課文的。所選課文情真意切,文質兼美,體現了無窮的藝術魅力。本課文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是東方文化的瑰寶。古人云:“士爲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預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爲流傳的魅力所在。

設計意圖:

如何提高小學生對於傳統文化的欣賞和理解能力,是國小文言文教學中的一個關鍵,而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對艱澀難懂的文言文,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伯牙絕弦》的教學中,我採用了讓學生走進伯牙子期的情感世界,卻體會他們的感受,讓學生入情融境,站在伯牙子期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意思,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不再以枯燥的講解爲主,而是讓學生學會如何融匯自己的情感,體會文章所表達出來的深情厚誼。

教學目標:

1.通過課文學習,感受伯牙子期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2.根據課文註釋,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且能背誦全文。

3.通過文言文的學習,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體會伯牙子期的真切情意。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準備:學生收集關於伯牙子期的介紹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古往今來“知己朋友”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偏愛和重視:王勃的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給予遠行朋友一份安慰;孟浩然的一句“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透露出無知己的傷感;魯迅先生的一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一種滿足與喜悅……今天我們也要走進一個流傳千古的感人故事,一起去體會一下古人對友誼的珍視。打開書本137頁,我們一起來學習25課《伯牙絕弦》。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讀準字音,強調“弦”的讀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自由讀課文,多讀幾遍,做到朗讀通順、字正腔圓。

(二)思考並回答:伯牙絕弦,“絕弦”是什麼意思?文章哪裏寫到伯牙絕弦?

預設答案:文章最後一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板書:不復鼓)

1.請生讀並解釋,師糾正讀音和節奏。

2.生集體讀最後一句,感受“絕弦”的意思。

3.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伯牙爲誰絕弦?爲什麼要絕弦?(板書:子期、子期死)

過渡:這是怎樣的倆個人?爲什麼要爲了一個人而終身放棄鼓琴?談談你對伯牙子期的瞭解。

(三)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師補充,可結合課後資料袋。

補充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引出課文第一句話並翻譯。解釋“善”——擅長。(板書:善鼓琴、善聽)

小結:他們的相識也許只是一種偶然,但是卻爲我們譜寫了一曲感人的知音樂曲。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世界,卻感受這一份真摯的情意。

三、再讀課文,深入感悟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伯牙和鍾子期的關係?(預設答案:知音)

解釋何爲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二)從文章哪裏可以看出鍾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1.生個別讀並翻譯,師相機指導朗讀節奏。(板書)

這個“善”和第一句中的“善”字意思是否一樣?——不一樣,此處爲“好”,“善哉”即爲“太好了”、“真厲害”等之意。

2.請生分角色用本站表演。

例如:其他生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一生演子期用自己的話說:“太好了,好像巍峨的泰山(出現在我的面前)!”

3.小組分角色朗讀原文。

4.全班齊讀課文2——4句,師可範讀。

5.練筆並交流

(1)師:既然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那麼伯牙所念的肯定不只高山流水,他如果想到了“徐徐清風”“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裊裊炊煙”……鍾子期又會如何來回答呢?如果你是鍾子期,請按照以下格式把你要說的話寫下來,也可自己想幾個寫下來:

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鍾子期曰:“_______!”志在明月,鍾子期曰:“_________!”

(2)生交流

小結:是啊,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只要是伯牙心裏所想的,鍾子期一定能夠明白,無論清風明月、高山流水、還是鳥語花香,都在鍾子期的心裏有所感悟,這樣的知音到哪裏去尋找啊?難怪鍾子期死後,“伯牙謂……(生接:世再無知音……終身不復鼓。)”世界上最懂我的人去了,我彈的琴還有誰能夠理解呢?我的志向報復還有誰來知曉呢?既然無人懂我,我鼓琴還有何意?這樣真摯的情誼,不禁讓人豎然起敬,讓我們再一次去體會一下伯牙與子期之間的感人故事。

(三)集體朗讀全文

1.師:在這樣感人的情意背後,伯牙“絕”的僅僅只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伯牙絕弦:比喻知己喪亡後,棄絕某種專長愛好,表示悼念。

2.口語訓練

面對伯牙失去知音的痛苦,你想對伯牙說些什麼?也可談談你對他行爲的看法。

小結:無論是感動還是批評,這樣真摯、純潔的友誼,我們所能給予的只是敬仰。

四、指導背誦

根據板書和教師引導,集體背誦全文。

五、作業佈置

課後收集關於描寫知音、朋友的詩詞句,摘錄在讀書筆記中。

六、總結

(一)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師配樂朗誦。

(二)總結:一曲《高山流水》讓我們感受到了音樂的無窮魅力,也將伯牙子期的感人故事傳之於世人,曹雪芹說“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伯牙有子期這一知己是他的幸運,正如林語堂先生說的“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伯牙雖“絕弦不復鼓”,卻也是人生“無恨”了,無需再感嘆“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了,而伯牙絕弦之舉,和古人“士爲知己者死”不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嗎?有知己如此,夫復何求?

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

知音

伯牙          子期

善鼓琴            善聽

志在高山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洋洋乎若江河

不復鼓            子期死

《伯牙絕弦》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一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藝術的魅力”這一主題下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5句話,77個字。這篇課文語言精粹,簡潔流暢,適於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感受古文意蘊,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審美樂趣。

知音相逢,千載其一,伯牙絕弦,蕩氣迴腸。古人與學生雖相隔遙遠,但文字中所傳遞出的真摯情感卻跨越時空,叩擊着我們的心靈,值得我們在讀中體驗、讀中感受、讀中理解。峨峨羣山,仁者之樂,洋洋江河,智者情抒,作爲流傳不衰的文化經典。“高山流水覓知音”所傳遞出的,不僅是摯友間的心心相映,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共鳴!這就需要我與學生一起,通過語言文字,去觸摸伯牙、子期博大的胸襟、高潔的情懷;通過組合閱讀,感受文化經典在歷史長河中的恆久魅力。

學生在五年級時,對於“文言文”這種“古代書面語”已有了初步感知,也掌握了閱讀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是,由於文言文特有的表達形式,使學生在走進文本、把握情感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難。作爲第二課時教學,就需要通過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在誦讀、感悟、對話、拓展中,含英咀華,披文入情,提升語感,感受意蘊。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在自讀自悟中,豐富對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通過組合閱讀,形成對“知音”內涵的理解,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三、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能根據註釋初步瞭解課文大意,觸摸到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藉助課外資料瞭解“高山流水”的文化含義。

教師準備:相應課件,組合文本。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二)體會知音情深

1、閱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感受知音深情。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知音深情:

(1)學生自由讀。

(2)創設情境,感受知音深情。

(3)生生合作讀。

3、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知音”內涵。

(1)知志。

出示:

以伯牙之藝,而獨一子期能知其志。──《呂氏春秋》

(2)指導讀出伯牙、子期的志向。

(3)師生對讀,烘托情感:

當伯牙志在高山時,唯有子期會對他說──(生讀)

當伯牙志在流水時,唯有子期會對他說──(生讀)

(4)課文讀到這裏,你們有什麼發現?

(5)再次創設情景引讀,感受生命之交。

師讀:當伯牙“志在高山”時,已聽不到子期說──

生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讀:當伯牙“志在流水”時,已聽不到──

生讀: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讀寫結合。

5、緊扣“絕”字,感受文言文的語言。

(1)交流對 “絕”字的理解。

(2)從“絕”字中發現文言文語言的特點。

(3)再讀課文,感受文言文語言魅力。

(三)組合閱讀,觸摸知音文化

1、出示詩文,表達感受。

2、自讀詩句,積累語言。

3、背誦課文。

《伯牙絕弦》教案 篇三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文字遊戲,老師先說一個詞語,你仔細聽,然後照樣子說幾個這樣的詞。師:楊柳依依(板書在黑板上) 老師選取了其中幾個詞語寫在了黑板上,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讀 這些詞都描寫了一些動人的場景,我們如果平時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並注意恰當運用到我們的習作中去,一定會使我們的作文增色不少。

二、導入:

1、我們現在開始上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板書課題) 誰來讀一讀課題?這個“弦”字很容易讀錯,我們一起讀一讀課題,注意讀準字音。

2、“弦”指的是—琴絃,“絕弦”就是—扯斷琴絃。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伯牙絕弦”是什麼意思?指生說我們再來讀讀課題伯牙爲什麼絕弦呢?

三、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先自己讀一讀文章,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自由讀文) 同學們讀的都很認真,我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課文 指名讀3 (你讀的很流利;這一句話不太好讀,誰再來讀一讀;聽老師讀一讀,你再來試試??) 指導讀 “兮”是一個語氣詞,拖音 真好,讀文言文,就應該這樣慢慢讀,慢慢品,讀出其中的韻味

2、聽老師讀,體會讀文言文的感覺

3.(出示停頓)請同學們看着屏幕上標註的停頓符號,自己練習讀一讀文章 生練讀 誰來讀一讀

4.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注意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四、初步感知

同學們,文中出現了兩個人物,分別是誰?(板書人物) 他們之間發生了一段怎樣動人的故事呢?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和手頭的資料理解每一個句子的意思,讀不懂的地方還可以和同學老師交流交流生自學 五、細讀品析,感悟知音

通過剛纔的學習,相信大家對這個故事一定有了自己的理解,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1、“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課文中有一句話介紹了伯牙和子期,找出來 指生說 他們一個擅長彈琴,一個善於傾聽。

你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呢? 快速瀏覽課文,找到相關的語句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怎麼理解這句話?指生說這裏“善哉”的“善”和“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的“善”意思一樣嗎?怎麼不一樣?指生說一個字有多種意思的現象在古文中很常見。這正是中華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通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你將如何讚歎?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通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你將如何讚歎?

這是古代子期的讚歎,現代的子期又會怎麼讚歎?我們這些90後的子期會怎麼讚歎?

我們的語言是不斷髮展變化的,這是中華語言文字的另一特點 讓我們帶着這種心情再讀這兩句話。 3、同學們,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 指生說(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

假如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通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你怎麼讚歎?(“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

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當“伯牙鼓琴,志在 ,鍾子期曰??指生說 無論伯牙彈什麼,子期都能理解,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4、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來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的知音情。 生讀

5、其實,伯牙和子期的相識緣自一次山間偶遇:(出示資料) 此時伯牙的心情如何?(樂曲)

伯牙於是把這驚喜、欣喜、與激動化作動人的樂曲在山間流淌, 假如你是伯牙,你最想對子期說些什麼? 拿起筆來寫在書上空白處 我們來交流一下

這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一對音樂方面的知音嗎?他們也許還會談論——人生、談理想,談志向??

同學們,只有這樣心有靈犀,心心相印,只有這樣知心的人我們才叫他——知音!

此時的伯牙真恨不得告訴全天下的人,我終於怎麼樣? (找到知音了!) 帶着這種感覺來讀讀這段話

6、是啊,人生得一知己難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從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徵,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傳說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讓伯牙和子期都相見恨晚,他們約定來年中秋再來相會。無奈世事難料,第二年伯牙如約來到了江邊,等待他的卻是子期冰冷的墳墓——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學生讀。子期已死,伯牙又要回到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這種無人能傾訴的痛苦,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那就是—破琴絕弦。(讀)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他所有的期望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理解伯牙此時的心情。(讀)

六、拓展總結: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裏,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 (出示詩歌)

我們一起來讀,共同體會伯牙痛失知音的悲痛之情生齊讀後人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

2、《伯牙絕弦》全文僅僅77個字,卻讓我們讀出了伯牙子期的相識相知,讀出了情深意長;只有77個字,卻化作了一段情景交融、蕩氣迴腸的千古絕唱,這就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真是簡約而不簡單。讓我們伴着動人的旋律再讀這個故事,把這凝練、精美的語言留在我們心中。

齊讀課文

《伯牙絕弦》 教案 篇四

一、吟詠古詩,揭題導入

1、出示有關友誼的詩句,生齊讀: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揭題導入:讀完詩句,你一定被詩中濃濃的情誼所打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和友誼有關的古文《伯牙絕弦》。(板書課題,生讀。)

二、初次讀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3遍,做到字正腔圓。

指名讀,師:他讀得怎麼樣?評議字音準確和發音的清晰。再讀一讀,不但字音要準,每個句子都要讀通順,尤其要注意斷句。

2.指名讀,糾正斷句錯誤的句子。

師:誰來評一評?出示難讀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師範讀,生再讀。)

師:再把課文讀一讀,讀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齊讀,要求文從字順。

三、合作探究,感悟知音。

1、鏈接資料,邊讀邊想

俞伯牙:晉國上大夫,衣着華貴,羽扇綸巾

鍾子期:楚國的打柴樵夫,青布包頭,兩截布衫

(思考、交流:讀完資料,你有什麼疑問?)

2、探究課文。

(1)“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何以見得?

(2)生找有關句子,師出示句子,生理解。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生自由說)哪個字表現出了巍峨?他看見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見了什麼樣的山?你哪個字表現了“高聳入雲”?齊讀。

師:是呀,一個“峨”字竟然表達出來了這麼多的意象,古人講話真是簡約而不簡單。

還有哪一句能說明子期善聽?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理解此句。怎樣讀才能讀出江河的寬廣(浩浩蕩蕩)(你抓住了“洋洋”二字來讀出江河的寬廣。

師:聽的出你是在真心誠意地讚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聲表現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寬廣嗎?(指名答)

師:讀着讀着,我眼前就浮現出了一副畫面,你看見了嗎?生想象伯牙鼓琴,鍾子期聆聽的畫面嗎?(什麼時間、什麼地方、怎樣彈、怎樣聽?)

生補充伯牙善鼓的資料。

(4)師:既然伯牙是個著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還會表現什麼呢?

生想象、交流。

師追問:這所有的一切,子期明白嗎?子期理解嗎?子期通曉嗎?

(5)師:是呀,高山也罷,流水也罷,悲傷也罷,開懷也罷,真所謂,

伯牙所念——

生:鍾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必得之)

師:此話怎解?指導理解這句話,“念”做何解?爲什麼“必得之”?強調“一定”“必定”!

生:當伯牙志在高山,子期必得之且贊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當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必得之且贊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當伯牙志在思念、志在悲傷、志在開懷,子期都能理解,這就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可見他們不是一般的朋友,是——

生:是知音。(板書:知音)

(6)師: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天,他爲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爲知音?(生答)

師補充資料:伯牙在楚國做宮廷樂師。一天,楚王君臣飲宴,請伯牙彈琴助興。伯牙彈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彈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寫的紅日、雲霞、山林、海浪,以及風、雨、雷、電等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他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首優秀的樂曲,卻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絲毫興趣。楚王聽了這首樂曲連連搖頭說:“太嘈雜了,換首別的彈彈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張,換了一首《高山流水》。這時,楚王君臣已經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聲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氣憤又傷心,在這所謂的上流社會裏,藝術竟然遭到如此的踐踏。他心中產生了疑問——天底下究竟有沒有知音?

是呀,雖然聽者無數,但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可以想象,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沒有人能向子期那樣贊曰——

當他鼓琴志在流水時,沒人贊曰——

所以他一個人來到山澗排遣內心的寂寞和孤獨,他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鍾子期,卻能聽懂他的琴聲。

伯牙苦苦尋覓的知音找到了,此時他的心情如何?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他最想對子期說什麼?(引導學生說文言文。)

師:是啊,知音相遇,是心靈的交融,讓我們讀課文的前4句,感受他們的快樂。學生齊讀前四句。

(7)過渡:同學們的朗讀讓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身亡。出示句子,指名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生理解句子。

(8)子期死了,這對伯牙來說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他的音樂再也無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無人能明白。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獨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這種痛苦,所以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9)他把自己的快樂、自己的前程都絕斷了,他萬念俱灰,恨不得追隨子期於地下,又哪裏在乎這琴這弦呢?

四、資料鏈接,課外拓展

1、悲痛欲絕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寫下了一首短歌,出示詩歌師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師:他用這種“爲知己者死”方式悼念知音,讓我們帶着伯牙深深地傷痛和悲愴讀最後一句。(指導學生讀出悲痛、悲愴的氣概。)

2、有關交友的典故、名言和成語。

《伯牙絕弦》教案 篇五

一、教材解讀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啓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爲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爲流傳的魅力所在。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

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大意;

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二、學情分析

僅僅告訴孩子一個純粹的“知音”傳奇,還是應該與時俱進,重新詮釋現代意義的知音?最終選擇了兩者兼顧。讓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領悟本課意境,與知音對話,觸動他們稚嫩的心絃,何其難矣!

三、設計理念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藉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徵,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爲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採用情景引領,以讀爲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澱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古代文學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四、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嘗試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等手段讀通課文,讀懂內容,並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課前準備:

學生:讀通順課文。

教師:準備課件。

五、教學流程

一、導讀題——未成曲調先有情

(課件出示“伯牙鼓琴圖”,配樂)

師:同學們,讓我們走進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們看到的這幅畫叫——“伯牙鼓琴圖”。你看,圖中這位入神彈琴的,一身長袍,達官貴族的打扮,他就是晉國的上大夫——俞伯牙(板書);而這位凝神聽琴的,卻是兩截布衫,勞苦大衆的穿着,他是楚國的一個樵夫——鍾子期(板書)。

師: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關於他倆千古流傳的友情故事,看老師寫課題。(板書課題) “琴絃”的弦右半邊讀“玄”,加了“弓”字旁就讀“弦”了。指名讀課題。讀準“絕”“弦”。

師:“絕”是什麼意思?(斷絕)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呢?(看註釋)

師:藉助註釋或工具書,這是我們學習古文的一個重要方法。“絕弦”是什麼意思呢?(生:割斷琴絃)

師:表面的意思是“割斷琴絃”,是不再彈琴了。絕弦的“絕”在現代漢語中也有很運用,譬如:兩個人從此不再交往了,叫做——(絕交),著名作家金庸不再寫文章了,叫——(生:絕筆)絕筆不是這個意思,應該是封筆,“封口”的封;電影演員從此不再演電影了,叫——(生:封影)不對,叫“息影”,休息的息……所以,不再彈琴了,叫——(生:絕弦)。

師:理解了意思,我們再讀題。(生讀題)

二、練讀文——抑揚頓挫品音韻

師:這是一篇文言文。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137頁,自由地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句子之間的停頓。讀完了舉手示意。

師:讀這篇文言文,有什麼感覺?(難讀,難懂)好吧,那老師先來範讀,大家認真聽。(師配樂範讀,生鼓掌)

師:謝謝同學們的鼓勵。誰能嘗試着讀一讀《伯牙絕弦》?文中有兩個生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是兩個語氣詞,相當於我們現在那個語氣詞的意思?

師:在讀文言文的時候,語氣詞後面延長、停頓一下,一詠三嘆,頗有音樂美,我們試一試。(生齊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大家已經關注到停頓,誰再來讀一讀全文?其他同學注意聽,他是怎麼停頓的,尤其注意最後一句。(指名讀)

師:好,你在用心體會停頓。文言文的一個字就是一個詞,“謂”是什麼意思?可以等同於哪個詞?(師生接龍讀最後一句)

師:看來,要想讀好停頓,我們要準確理解文言文中關鍵詞語的意思。這篇文言文中,比如“善”,文中出現了幾次?(生:四次)

師:課件出示:“善”一 詞有兩義,1是善於,2是好,它們分別是什麼意思呢?

生:前兩個“善”是擅長的意思,後兩個“善”是好的意思。

師: “善哉”是什麼意思?(讚歎、表揚)用我們現在的話可以怎麼讚歎?(妙極了!真好啊!了不起啊!好快樂啊!)

師:把你們的讚歎帶到文中,你來讀讀鍾子期稱讚的話語。(生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這裏邊還有兩個字,都是上下結構,心字底,都是講“心裏想”的意思,能找出是哪兩個字嗎?(志、念)

師:不錯,漢字是表意文字,相同偏旁可以表示相同的意思。誰再來讀課文,一邊注意停頓,一邊注意讀好“善”“念”“志”等關鍵詞語。(指兩名學生分別讀)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聲音可以輕,但要注意自己感受。(齊讀)

三、品讀“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師:文章讀了這麼多遍,你能把伯牙和子期的關係讀成課文中的一個詞嗎?(知音)(師板書)

師:你知道什麼是知音?

生:就是朋友。

師:朋友都是知音嗎?

生:不是,知音就是相互瞭解、理解得很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