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精品多篇

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精品多篇

S版六年級上《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讀童話故事,培養讀書習慣。

2、積累與童話故事有關的成語,提高語文素養。

3、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喜歡讀童話故事,積累成語。

教學過程:

、故設矛盾,導入新課

1、用“自相矛盾”的導入語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思考。

師:同學們,今天我校的語文老師全部大部分來聽課了。(生笑) 生:“全部”和“大部分”兩個詞矛盾。

師:噢!說錯了。我重新說一句,(看看外面)今天天氣真好,是個佈滿陰雲的晴天。(生笑) 師:又出問題了? 生:晴天是有太陽的,佈滿陰雲的天氣怎麼可以說是晴天? 師:(板書“矛”和“盾”並進行書寫指導)“矛”是什麼東西? 生:是古代的一種兵器。

師:“盾”是什麼呢? 生:是防身用的盾牌。

2、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

師:(指着“矛”和“盾”)把“矛”和“盾”合在一起,就不再是兩件東西了,它產生了新的意思,那意思就是老師剛纔說的那種句子。

3、讓學生交流課前準備“自相矛盾”的例子。

師:其實,自相矛盾的事例還有很多,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了這方面的例子,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生:有個廣告說:“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這就是前後矛盾。既然不收禮了,爲什麼還收腦白金呢? 生:有個人看到牆上有人亂塗亂畫,他就在牆上寫了一行字——“不準亂塗

亂畫”。可一看,心想,我寫的這些字該算什麼呢? 4.自相矛盾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自相矛盾”的“老祖宗”是誰呢?“自相矛盾”出自《韓非子·難一》,今天我們就來“尋根”——學習《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

二、扣住“誇口”,理解內容

1、拆分“誇”字,引出楚國人說的“大話”。

師:“誇口”是什麼意思? 生:誇獎自己。

師:“誇”字上面是什麼字? 生:是“大”字。

師:“誇口”就是說大話。楚國人到底說了什麼大話呢? 生:他說:“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還說了一句:“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

2、理解楚國人說的第一句大話。

(出示句1: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師讀句子,讀出“大”的語氣。) (自讀,指名讀,齊讀) 師:現在我們來把句子變一變,加上一組關聯詞說一說。

生:我的盾堅固得很,無論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師:現在我們再來變句子,改用第三人稱轉述來說句子。

生:他說,他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師:能不能再變一下,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說出句子的意思。

生:我的盾非常堅固,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生:我的盾太堅固了,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3、理解楚國人說的第二句大話。

(出示句2: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 師:剛纔學習句1時,我們是按怎樣的步驟學習的? (先歸納學法:①讀出“大”的語氣;②一變句子,加上關聯詞;③二變句子,改成第三人稱轉述;④三變句子,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然後,按四個步驟同

桌互相讀一讀,說一說,在同桌交流的基礎上,指名說。)

三、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1、再次拆字,思考楚國人吃的“虧”。

師:說大話好不好? 生:不好。

師:(遮住“誇”字上半部分)“誇”的下面是什麼字? 生:“虧”字。

師:“虧”字可組什麼詞? 生:吃虧。

生:虧損。

師:說大話要吃虧,現在楚國人說了兩句大話,就要吃大虧了。細讀課文,想想楚國人吃了什麼虧? 生:當人們問他“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麼樣”時,他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了。

2、深入理解課文,思考:楚國人爲什麼會吃“虧”。

師:(板書“張口結舌”,先讓學生做“張口結舌”的動作,再讓學生說“張口結舌”的意思)那個楚國人剛纔會說得不得了,現在一下子沒話說了。我們把圍觀的人的問題畫出來,並試着回答他的問題。

生:因爲用他的矛來戳他的盾,可能矛還是好好的,盾卻壞了。

生:可能盾好好的,可矛戳壞了。

3、體會文章的寫法。

師:楚國人誇口說的兩句話不可能同時成立,要麼前一句話不對,要麼後一句話不對。我們已經回答了圍觀的人提出的問題,那課文爲什麼不把問題的答案寫出來呢? 生: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不需要寫出來。

師:而且從行文的角度看,不寫出來內容更加緊湊。

四、寫反思,提升認識

1、寫反思:那楚國人回到家後,想到今天發生的事,覺得很丟臉,決定寫一篇反思日記。他會怎樣寫呢?我們來幫他寫一寫。(給學生十分鐘時間寫反

思,然後起來交流。) 生:看來我不應該說大話,讓人笑話了。如果今天只說了一句大話,還可以,說了兩句大話,就出問題了。

生:我應該謙虛一點纔對呀,世界上怎麼可能有“最”的事呢? 師:是的,我們不應該說大話,說大話會“吃虧”。但從深層次上看,楚國人的根本性錯誤不在於說了大話,而在於他說的兩句話前後牴觸,前後矛盾,

前後兩句話打起架來了,請同學們繼續寫反思。

生:今天我真是太丟臉了,我怎麼可以這樣說大話呢?說了一句還好,第二句再說,就自相矛盾了。有了最鋒利的矛,就不該有最堅固的盾了。

生:我以後說話可得小心點,先想好了再說,不能說滿口話,要注意前後語句不能矛盾,不然會鬧出笑話的。

生:早知如此,我就不該這樣說話了,本想誇耀一下,讓自己的生意做得好一點,沒想到反而露餡了,沒人來買了。這都是“自相矛盾”惹的禍啊!

2、我們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出示:讀了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說話和做事不能要。

生: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我們說話做事不能前後牴觸,要前後一致。

師:生活中怎樣避免“自相矛盾”,能否舉些例子? 生:答應借書給人家,就要借給人家,不然說的話和做的事就前後矛盾了。

五、積累與童話故事有關的成語,拓展知識面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牴觸。

張口結舌:形容理屈詞窮,或因緊張害怕而發愣。

六、小結

學生通過讀童話故事,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積累成語量。

《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養學生學習成語,積累成語的興趣。

初步按觸文言文,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啓發教育。

4、仿編成語故事,培養學生學習成語故事的興趣,發展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及模仿寫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成語故事的寓意,創編成語故事

教學準備:

課件《自相矛盾》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分兩組比賽,說一說“自”字開頭的成語。

一、積累成語,揭示課題。

1、試說“自”字開頭的成語

(多媒體展示:有關“自”的成語20個。)

自給自足自覺自願自力更生自告奮勇自強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自欺欺人自暴自棄自鳴得意自以爲是

自我陶醉自相殘殺自高自大自作聰明自吹自擂自相矛盾

2、齊讀成語。

3、引入課文,板書課題,簡介矛與盾(矛:長矛,古代用於進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於防守的武

器。)

4、播放《自相矛盾》的flash

二、精讀《自相矛盾》。

1、自由初讀課文

2、誰能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3、“誇口”什麼意思?(說大話。)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麼大話?學生勾畫相關語句,指名朗讀,學生評議。

師:誰來學着文中的人誇誇矛和盾

4、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怎樣想?怎樣說?

指導讀好問話。(設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讓學生品味語氣。)

5、“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張着嘴巴說不出話來。)能換一個詞語來替代嗎?(啞口無言)他爲什麼張口結舌?

那個人售物時說話前後矛盾對他會有什麼後果?(東西賣不出去,失去信用。)

6、拓展:如果你是那位賣矛與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東西賣出去,你會怎樣推銷自己的矛與盾?

(四人一小組討論。)

7、通過學習課文和他們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麼?

說話、做事不能相互牴觸,要前後一致。(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後一致。)

你身上有過自相矛盾的現象嗎?如果有會有怎樣的後果?你應該怎麼辦?

三、初識古文,激發興趣。

1、我們知道有些成語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歷史書籍,今天我們學習的一則成語就出自於古代思想家韓非子寫的一本書裏。

韓非子簡介

韓非,先秦時期韓國公子,是我國先秦時期著名政治理論家,卓越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子:古代對有學識男子尊稱。

原文: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2、練讀原文

3、看着原文複述課文。

四、仿編成語故事。

1、播放自相矛盾現代版

2、四人小組編成語故事。

3、交流,評價。

五、教師總結。

自相矛盾優秀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

2、瞭解寓言內容。

3、瞭解寓言包含的寓意。

4、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關鍵性話語展開討論。

教學難點:

1、古今詞義和表達上的不同。

2、瞭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3、用自己的話表達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響起古典音樂)中國被譽爲東方文明古國,中國古代的寓言更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人們把“寓言比作理性的詩歌”,一個個短小的故事中蘊涵着深刻的道理,這一節課讓我們共同走進古代寓言故事之中。

2、板書課題:14寓言二則——自相矛盾

3、在課前,老師佈置預習,請同學們查找與本課有關的資料,誰願意彙報。

4、同學們能從多種途徑收集資料,不僅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本課內容,同時也鍛鍊我們的自學能力,開拓我們的視野。

通過同學們的介紹,我們知道矛與盾是古代作戰的武器,課文圍繞着矛與盾會講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同欣賞課文吧!

二、初步感知課文

1、先聽老師讀課文,注意文中字的讀音以及句子的停頓和讀音。

2、下面請同學們試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和句中的停頓,要把句子讀通順,難懂的地方多讀幾遍。

3、誰願意讀課文。

4、看得出大家的掌聲是對他的表揚,就讓我們像他一樣,有感情地齊讀課文。讀後告訴老師你都知道了些什麼?

三、翻譯古文

同學們通過朗讀,已初步感知了文章內容,下面我們一起學習課文。

1、第一句:

(1)理解“鬻”和“譽”含義。

(2)請翻譯第一句

(3)讀的語氣

教師:讓我們用炫耀的語氣齊讀這句話。

2、第二句:

(1)解釋“利”

(2)請翻譯第二句

(3)能用吹噓的語氣讀出這句話。

3、第三句:

(1)翻譯第三句

(2)找出文中古今意思差別較大字?

(3)讀時注意什麼

(4)設想一下,問話人的年齡、性格,讀時語氣怎樣?試這讀一讀。

4、第四句:

師:第四句內容很少,我們改變下形式,請一名同學到前面來擔任小老師,帶領大家一同理解這一句。

(1)“其人弗能應也”中“應”什麼意思?

(2)翻譯第四句

(3)看圖想象一下楚人此時什麼表情?這句話要用什麼樣的語氣讀?

(4)爲什麼“其人弗能應也。”

四、理解鞏固文章內容

1、看得出同學們學得都非常認真。現在誰能給大家講一講這個寓言故事。(板書)

2、誰能說說讀了這則寓言,你想到了什麼?

3、你們都非常善於思考,理解的很深刻,希望你能把自己的理解溶入到朗讀中。

五、全文總結

本文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節、幽默的語言,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誠實,不要犯自相矛盾的錯誤。

在我國的文化寶庫中,這樣的寓言故事有許多,它們蘊涵着深刻的道理,凝聚着寶貴的經驗。希望同學們課下都來閱讀,更好地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最後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本文。

《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篇四

知識目標:

學會4個會認字和5個會寫字。

情感目標:

通過閱讀課文,理解寓言的內容。能夠聯繫實際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能力目標:

朗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教學難點:

掌握結合註釋及查字典理解重點字詞的方法,進而讀懂課文內容。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猜畫謎,激發學生學寓言的興趣。(出示一些經典寓言故事的圖片)

2、教師引導學生:低年級時,我們學過不少寓言故事,還記得嗎?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淺顯而生動的小故事,向人們講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則寓言故事與以往的表達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麼呢?打開書,快速瀏覽,你發現什麼?——是兩則文言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以前我們學過一些古詩,怎樣才能將文言文讀準確,有什麼方法嗎?請學生嘗試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同時注意斷句。

2、指名讀生字、詞語。“矛、盾、銳利、堅固、祠、遂、弗”

請學生到黑板前,板書第一則寓言的題目。教師強調“矛盾”二字書寫並字面解題。

3、教師範讀課文。

4、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三、細讀課文,深入體會。

1、指名讀文章,講一講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學生讀第一句。

教師出示:楚人有鬻盾與矛者你知道了什麼?怎麼知道的?———“從前楚國有一個人賣矛和盾。”“鬻”的理解學生是通過書下的註釋瞭解的。在此提示學生學習文言文要善於運用書下注釋幫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賣的?你知道了什麼?

①分別請學生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學生解釋句子大意。

——理解過程中“堅、利、於”等詞語學生在註解裏無法找到解釋,可引導學生翻閱字典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並給予肯定和鼓勵。

②學生帶着理解讀一讀這兩句話,並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③他爲什麼要這樣誇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會想什麼?叫賣時的語氣、神態、動作是怎樣的?周圍的人聽會又會有哪些表現呢?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體交流,四人小組內可以演一演。

④指導學生有感情講一講小故事,並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4、人羣中,有這樣一個人,他不僅在聽,更在想,於是他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指名讀,談理解。楚國人的反映怎樣?——“應”:回答。“弗能應”:不能夠回答。能用一個詞語表達嗎?——無言以對、啞口無言。

5、爲什麼“弗能應也”?——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矛、盾的作用,結果出現了自己說話相互牴觸的情景。

6、那麼,你怎樣理解“自相矛盾”這個成語呢?——比喻說話、做事相互牴觸。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嘗試背誦。用現代漢語講一講這個故事。

《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篇五

一、看圖猜畫謎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那好,請你根據畫面的意思來猜幾個成語。看誰的反應最快。(課件依次演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補牢》、《守株待兔》、《畫蛇添足》內容的圖片)。

2、在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中,成語是其中的瑰寶。它概括性強、內涵豐富。如果在作文或說話中,恰當地運用一些成語,就可以獲得形象生動、言簡意豐、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這些成語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名家名言等。今天我們要學的第8課——《成語故事》(讀題),它裏面就出現了三個經典的成語。你知道是哪三個成語嗎?——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畫龍點睛。其實這裏面的三個成語故事就是三則寓言。(板書:寓言)

那你知道什麼是寓言嗎?“寓言”就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聽出來了,這是個故事,但裏面藏着一個道理。)板書:故事、道理

那你們想想,要學好一則寓言,就要先學它的什麼?再去幹什麼啊?

師:真好!你連學習方法都告訴我們了。(板書:學、明)

那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第一個成語故事《自相矛盾》。(板書:自相矛盾)(讀題)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師:第一步我們就來讀準讀通這個故事。

1、請你自己讀讀這個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文中有兩句話很容易讀錯,你可要仔細哦。

師:同桌再互相讀一讀,聽聽他讀對了嗎?如果你的夥伴有困難,就幫他練一練。

師:誰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讀一讀?大家仔細聽,聽聽他達到正確、流利的要求了嗎?

2、第二步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裏面的生字詞,你認識並理解了嗎?

(1)(課件依次演示生字詞)生讀字詞:戳

知道戳的意思嗎?字典上怎麼說啊?(用手指或長條物的頂端捅)

好,我們伸出手指頭,做做戳的動作。那戳有哪兩種結果呢?(師用鉛筆戳穿紙頭)要不就是戳穿,(師用鉛筆戳整本書)要不就是戳不穿。那文中寫的是用什麼戳什麼呢?

(2)生讀字詞:矛盾你知道什麼是“矛”,什麼是“盾”嗎?

大家看:(鏈接)誰來讀讀介紹。

(3)讓我們繼續讀。生讀字詞:銳利、堅固。能把它和上面的詞連起來說說嗎?

生1:銳利的矛,堅固的盾。(可以。)

生2:矛很銳利,盾很堅固。(也行。)

生3:矛銳利得很,盾堅固得很。(書裏就是這樣用的。)

(4)接着讀。讀詞:拿、賣。師:你能用上這些詞,圍繞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嗎?

(5)讀讀這兩個詞:誇口、張口結舌。

師:“張口結舌”在課文中是什麼意思呢?能給它換個詞代替嗎?

(顯示:啞口無言目瞪口呆)讀一讀。

哦,是他沒話可說了。看來,同學們都已經懂得了“張口結舌”的含義了。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容。

1、那他爲什麼會沒話說了呢?誰再來把課文讀一讀啊?注意:當他在讀的時候啊,我們特別要注意聽一聽,他在讀這兩句話時,是用什麼語氣讀的?(把那人叫賣的兩句話變紅)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誇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並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1)他是用怎樣的語氣來說的呢?那好,大家都用“誇口”的語氣讀讀這兩句話。

生練習讀這兩句話。板書:誇口

a、我聽出來了,他特別強調了他的盾很堅固,矛很銳利。誰的讀法跟他不同?

b、你強調的是什麼?“隨你”是什麼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個同學體會的不一樣,讀的就不一樣。誰還能讀出不同來?

c、你們聽出他想表達什麼意思啊?“特別得好”這個意思,你們從哪個詞聽出來的?“很”

d、挺有意思的!爲什麼這麼讀?生:因爲我要強調讓大家來買“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很好。

(2)剛纔他讀的時候啊,不光讀出誇口的語氣,還有一些表情和動作呢?你們也來做一次賣東西的人,試着加上表情和動作再讀讀。生加動作練習讀書。

(3)(手指一個學生)我看你特投入,來,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這楚國人,說話誇大其詞,簡直比黃婆賣瓜還厲害。

3、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的情景,一會兒說說你覺得故事中的這個楚國人是個怎樣的人啊?(播放FLASH動畫)

(自誇、耍小聰明、不動腦筋、愚蠢可笑、愛說大話)

4、這個人爲什麼給大家留下這樣的壞印象呢?請你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最能表現這個人驕傲、愚蠢、可笑的句子劃下來。

指名學生讀自己找到的句子,談感受:說說你爲什麼覺得他可笑、愚蠢。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好極了,那我們來仔細看看他說的這兩句話,(男女生分讀)有問題嗎?

(2)那你能質問他,當場拆穿他嗎?

還可以怎麼問他?你好厲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話中的要害。問的真漂亮!

對啊!圍觀的人也是這樣問的。讀,“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樣呢?”

(3)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同學們,猜猜會有怎樣的結果?

你能用“如果……,就說明……。”的語句來說說嗎?有沒有第3種情況發生啊?

(如果戳得穿說明了什麼?戳不穿呢?如果盾被戳穿了,但矛也因此而斷了呢?)

(4)同學們,看來這楚國人說的兩句話,前一句跟後一句,是怎樣的啊?(相互牴觸、不一致。)像他這樣自己說話前後牴觸、撞車,這叫什麼啊?你們理解的很準確,看來大家已經讀懂了這個故事。

(5)那個楚國人已經被大家質問得“張口結舌”,已是窘態畢現、狼狽不堪了。板書:張口結舌

可是光這樣批評他可不行啊,我們還得告訴他錯在哪裏?得幫他總結一下教訓。不然,他下次還會犯的。

(是啊!要實事求是,不然沒人相信你的,到時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6)說話如此,其實做事也是這個道理。那這則寓言提醒我們以後做事、說話時應該注意點什麼啊?請你在旁邊寫寫你從中明白的道理。誰來說說!

(7)對啊!我們以後說話、做事也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不能故意誇大,言過其實,否則,也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讀道理。板書:說話、做事要前後一致。

五、聯繫實際,拓展思考

1、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自相矛盾的?

2、看看下列句子有無自相矛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