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精品多篇)

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精品多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一

一、設計意圖

前段時間有一位家長向我反應:孩子在吃完半隻西瓜後,不停地擺弄西瓜皮,還一個勁地問半圓的西瓜皮可以做什麼。我告訴家長這證明孩子有較強的創造慾望,應該爲孩子積極的提供創造條件,引導孩子動手、動腦。邊向家長介紹就有一個想法在我的腦海中產生:結合童話故事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童話故事《小老鼠吃西瓜》正好適合這個設想。這篇童話通過老鼠種西瓜——想辦法吃西瓜——請動物們來喝西瓜汁的情節,塑造了兩個活潑有趣、熱愛生活的老鼠形象,並證明了一個真理:愛勞動、愛動腦筋和愛同伴的人是快樂的。在幼兒想象西瓜皮可以做什麼的同時自己動手將瓜皮做成玩具,最後將操作過程編入故事結尾中。

作品中用誇張的手法突出了西瓜之大,老鼠之小,因而產生了老鼠如何吃西瓜的問題,老師將問題投給幼兒,讓孩子們尋找解決的辦法。以生動有趣的內容給幼兒極大的啓示,幼兒可以從中體會到勞動與收穫的快樂,意識到大膽想象和創新的快樂,還可以感受友愛和分享的快樂。總之,此活動立志引導幼兒熱愛生活。積極向上、樂於創新。

二、活動目標

1、感知童話故事結構,嘗試在認識和想象的基礎上,改編故事結尾,並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來。

2、培養幼兒愛勞動,愛動腦和願意與同伴分享勞動成果的好品德。

3、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三、活動準備

1、課件《小老鼠種西瓜》

2、西瓜四個、車輪、風帆、橡皮泥、小木棍、彩色紙、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圓瓜皮等。

四、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

1、教師以提問的方法引出故事名稱,引起幼兒注意。

2、講述第一遍故事,邊講邊播放課件。(出現大西瓜和小老鼠在屏幕上,突出西瓜大、老鼠小)

3、講述第二遍故事,邊講述邊播放。(動畫型式播放故事基本內容)

4、提問:

白老鼠種的西瓜怎麼樣?白老鼠怎麼想辦法吃西瓜的?它和朋友想了哪些辦法?這些辦法行不行?爲什麼?白老鼠最後是怎樣吃西瓜的?它請了什麼人來一起吃西瓜了呢?故事裏的白老鼠是什麼樣的白鼠?你喜歡嗎?如果你是白鼠,你怎麼吃西瓜呢?(想一個跟故事中白老鼠不一樣的辦法。)

5、教師引導幼兒歸納:白老鼠種西瓜——是愛過去的白老鼠;用吸管吸西瓜汁——是愛動腦筋的白老鼠;免費供應西瓜汁——是關心別人的白老鼠。

(二)用瓜皮做什麼?

1、向幼兒提供一定工具與材料,鼓勵幼兒想象和操作。(小車輪、風帆、彩色紙、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圓瓜皮)

2、根據班上幼兒的年齡與能力,興趣特點分組活動。

①粘貼活動。教師給予指導,幫助幼兒完成想象和添畫過程。

②實物操作活動,教師參與活動給幼兒提示、啓發教師可啓發幼兒用西瓜做汽車、蒙古包的小房子、帆船等。注意提醒幼兒在操作中想象發展簡單情節。

(三)想象講述

在前面階段活動基礎上,要求幼兒爲故事想象一個新的故事結尾,並在集體面前講述。

1、向幼兒提問:白老鼠的西瓜吃完了,瓜皮可以做什麼?

2、引導幼兒運用個人操作活動的經驗編完整的故事:假定小動物們一起做了一樣有用的東西,請你幫他們想一下,然後編入故事。

五、延伸活動

學習歌表演《種西瓜》,感受體驗老鼠勞動收穫的樂趣。

六、活動反思

一通過活動的實施,感到制定目標還有不足。

在老師指導操作時·個別幼兒講述故事時,有些幼兒沒有仔細傾聽,老師雖隨機教育幼兒有禮貌的聽他人講述,但還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如果將“培養幼兒有禮貌的傾聽他人講話的習慣。”列入目標,老師在活動環節前就會提出要求,效果會更好。

二課件利用率較低。

課件製作的時間較長,但在活動中僅僅只用於作品欣賞這一環

節,使得課件的利用率較底。如果在課件中預設幾種故事結尾於幼兒編述結尾後,讓幼兒在課件中找到自己理想的故事結尾,完整欣賞新故事。這樣使得課件的利用率提高,增加了課件與幼兒的交互作用,又使得幼兒對自己編述的故事有一個完整的概念。

三分組活動、操作活動重視個別差異、重視

活動過程。

操作過程會考慮幼兒的不同差異,制定了不同的操作目標,每一位幼兒都能獲取操作的經驗,對後面編述故事的結尾提供了素材。

四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關係比較適度。

這裏所說的關係主要是指在語言活動的系列活動中,幼兒主活動與教師參與活動的比例關係。教師與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與主導關係,根據具體的活動內容、活動要求發生變化:

1幼兒活動前準備狀態很興奮,加上活動前半部分利用動畫幫助幼兒欣賞作品,所以活動的開始教師參與組織成分較少。

2活動中出現的一些新的技能,對幼兒而言,主要有作品的新的語言要求,美工操作等新的技能要求,其中應以語言要求更爲重要,難度較大,所以老師對幼兒理解作品、想象講述中參與組織較多,美工操作組織較少。

3對於天真爛漫的幼兒,最成功的教育方式莫過於在他們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從而感受到安全,愉悅的情況下,他們的自主探索動機得到激發,並在積極主動的交流和探索中,身心兩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所以設計教學活動強調要立足於幼兒已有的發展水平,以幼兒的興趣和內在發展需要爲基礎,營造寬鬆,愉悅的教育氛圍,使幼兒在自主情緒主導下積極參加活動,從中得到全面發展。

中班語言教案公開課 篇二

活動目標:

1.學習詩歌,初步認識詩歌中的疊詞,認讀漢字“大”和“小”。

2.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採用部分替換的方式仿編詩歌。

3.體驗大樹與小鳥之間互相友愛、相互依存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已玩過“大樹和小鳥”的音樂遊戲。

2.圖片一套(即一幅幅畫有單獨圖案的卡片),字卡“大”和“小”。

3.筆、紙。

活動過程:

(一)欣賞森林背景圖,引出詩歌。

1.出示森林背景,引導幼兒觀察背景,嘗試說出詩歌中的一些詞彙。

2、通過遊戲:讓幼兒與大樹比高,引出詩歌。

完整講述詩歌第一句。

評析:出示森林背景,通過讓幼兒感受和對比學習詩歌前半句:大樹高高,然後讓幼兒觀察大樹上有什麼?住着誰呢?在此要求幼兒把話說完整:住着小鳥。這個環節,我做到用簡單而有效的提問,輔以生動而富有對比的圖片情境,讓幼兒掌握詩歌的第一句。

(二)通過層層分析,體驗詩歌情境,逐句理解詩歌。

1、用圖譜形式學習詩歌第二句。

2.教師模仿風伯伯和幼兒玩颳大風的遊戲,讓幼兒想像大樹在風裏的樣子。學習詞語:搖搖。

3、觀看圖譜,學說:跳跳。完整講述詩歌第三句。

4.重點學習詞語:快樂陶陶評析:通過觀察背景圖上小鳥嘴型、結合圖譜,體驗遊戲颳大風,小鳥跳等等,掌握詩歌第二、三、四句。情景參與是這個環節理解詩歌比較重要的方法。活動中,比較重要的是教師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在活動中自主交流,講述詩歌內容,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參與活動,加上觀察圖片、語言提示和情景體驗,使幼兒自主學習。

(三)教師再次配樂朗誦詩歌,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1.教師:大樹和小鳥在一起是怎麼快樂地生活的?(引導幼兒根據詩歌裏的詞句回答)

2.教師出示圖片,與幼兒以互動的形式學習詩歌。

教師以留白的方式,引導幼兒一起學唸詩歌。如教師邊指圖片邊念:大樹——幼兒接念:高高。教師再念:住着——幼兒接念:小鳥。

評析:在幼兒自主學習詩歌內容後,教師再完整朗誦詩歌,加深幼兒對詩歌內容的印象。這個環節注重對詩歌整體情緒的把握。

(四)學習認讀漢字“大”和“小”。

1.教師:這首詩歌裏有些字是重複出現的,你發現了嗎?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字卡“大”和“小”。

3.引導幼兒邊認讀邊用身體動作來模仿。

評析:在老師的引導下,認識詩歌中的大和小。在這一環節中要求幼兒用肢體語言表演詩歌,加深幼兒對詩歌的理解。

(五)師幼合作仿編詩歌。

1.教師:高高的大樹上還會住着誰呢?(如幼兒說到松鼠,則將詩歌中所有的小鳥替換爲松鼠進行仿編。)

2.教師將幼兒所說的內容,以簡筆畫的方式記錄在記錄紙上,替換掉原來詩歌裏的小鳥圖片,引導幼兒根據新圖片的內容念一念仿編的新詩歌。

3.師幼共同朗誦新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評析:小動物圖片,藏在KT板後面,用翻閱的方式激發幼兒創編的興趣。此環節抓住幼兒的興奮點,用邀請的形式,化幼兒的單一想象爲與圖片的雙向互動,化創編活動爲趣味翻圖,開展創編活動,以趣激趣,其樂無窮。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散步、餐前準備等環節,引導幼兒利用幼兒用書複習詩歌,並繼續仿編詩歌,同時將幼兒獨自仿編的詩歌在集體中朗誦。

兒歌:大樹和小鳥大樹高高,住着小鳥。

小鳥叫叫,大樹笑笑。

大樹搖搖,小鳥跳跳。

大樹小鳥,快樂陶陶。

活動後教學小記語言:

大樹和小鳥教學反思在活動的導入環節,我出示背景圖大樹後,引導小朋友做小鳥和大樹做遊戲,摸摸、親親等,但小朋友看見背景圖後都顯得很興奮,個個擁到背景圖前歡呼跳躍,場面比較混亂,所以我在這個環節只好草草收尾,馬上進入了下一環節。孩子們在觀察圖片熟悉詩歌內容這一環節中,我讓孩子們自己觀察圖片,自己說出詩歌的內容。這樣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就被積極地調動起來了,而且也更容易記住。同時我引導孩子發現兒歌中的特點,發現和認識疊詞,這個環節孩子還是能較好的完成的。在鞏固兒歌的,我於孩子們玩對接遊戲,教師說一句,孩子說一句,很默契,而且也在反覆的朗誦中鞏固了學習內容。在創編環節中,當我提出問題:“大樹上除了住着小鳥,還會有誰也住在那呢?”小朋友一下子說不出什麼小動物,但我也準備了很多的替換動物圖片,當我讓笑朋友從自己的椅子後面請出這些小動物的時候,小朋友的思維就不再顯得那麼侷限了,開始了踊躍的創編。

《綱要》語言領域要求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鼓勵幼兒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在本次活動中,我創設了一個溫馨的場景,讓笑朋友主動的投入活動中,積極迴應孩子們,達到了一個良好的師幼互動。

《大樹和小鳥》是這首兒歌短小易記,朗朗上口,所以在整個活動設計時,我把學習兒歌,初步認識疊詞作爲活動的重點,而進行部分創編作爲活動的難點。在活動準備上,也運用了背景圖、動物圖片等來進行輔助教學,這樣孩子在反覆學習中就不會覺得枯燥了。但是,在活動的準備階段,我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圖片的準備上,而疏忽了對活動環節的反覆除揣摩。雖然我也做了一定的修改,但是在開展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些環節還沒有深入就因爲小朋友的狀態收不住而很快進入下一環節。但總體上還比較順利。

中班語言教案公開課 篇三

一、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能夠理解故事內容。

2、能夠複述故事中的重複對白。

3、教育幼兒同伴之間要友好相處,與人共享。

二、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小姑娘、小羊、小鳥、小狗、小猴的頭飾若干。

3、教學掛圖。

三、活動過程

(一)逐一出示故事圖片,猜想故事內容。

師:孩子們看一看畫面上有誰?他們在幹什麼?

讓幼兒大膽想象,並給與鼓勵。

(二)欣賞故事課件,理解故事內容。

1、請幼兒邊欣賞故事邊驗證自己剛纔的猜想,初步瞭解故事。

2、教師對故事進行簡單地提問。

師:故事中都有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

(三)分段欣賞故事,體驗故事情感。

出示教學掛圖,教師邊講故事邊提問。

1、第一段(田野裏有一座小房子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師:這是一座什麼樣的房子?房子裏住着誰?小羊見了小姑娘的房子是怎麼說的?還有哪些動物也這麼說?小姑娘聽了心裏怎麼樣?

重點引導幼兒說出重複語句“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紅的牆,綠的窗,金色的屋頂亮堂堂!”

2、第二段(從快到中午了多神氣)師:小動物想做什麼?他們是怎麼說的?小姑娘爲什麼不願意讓他們進房子裏玩?最後她開心嗎?爲什麼?

重點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原話回答問題。

3、第三段(從小姑娘悄悄結尾)師:小姑娘最後是怎麼做的?爲什麼願意讓小動物到她家玩了?大家一起玩,小姑娘心情怎樣?

:讓夥伴們分享自己的快樂纔開心!

4、請幼兒爲故事起名字。

讓幼兒根據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大膽的給故事命名。

(四)扮演角色,複述故事。

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戴上頭飾,表演小動物與小姑娘的對話。

:只有懂得和朋友們分享,纔會獲得更多快樂。

四、活動延伸:

1、家園共育:家長主動邀請孩子的好朋友到自己的家中做客,爲孩子創造友好相處的機會。

2、區域活動:將角色頭飾放在表演區,讓幼兒自由表演。

中班語言教案公開課 篇四

活動目標

1、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領,理解梅花鹿和小猴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節。豐富詞彙:抓耳撓腮、合作。(重點)

2、能大膽表達自己摘果子的辦法,嘗試用語言、表情和動作表現小猴和梅花鹿的對話。(難點)

3、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同伴之間相互幫助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4、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瞭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5、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初步瞭解動物的本領,幼兒有互相幫助合作的經驗感受。

2、物質準備:課件、音樂、視頻資料、幼兒在幼兒園遊戲中各種合作的照片等。

活動過程

1、創設談話情境引入活動,幼兒初步瞭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領。

教師出示小猴、梅花鹿課件。

提問: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麼本領?

你認爲誰的本領大?

2、播放課件,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學說對話,初步瞭解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

(1)教師講述第一段故事,引導幼兒理解——雖然梅花鹿和小猴都有各自的本領,但是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提問:故事裏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麼本領?它們是怎樣誇自己的?

聽了剛纔的故事你認爲誰的本領大?

(2)幼兒討論交流摘果子的辦法。

提問:有什麼辦法能讓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幼兒討論、猜測)

(3)教師續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問: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豐富詞彙:合作)

小猴和梅花鹿是怎麼說的?

3、師幼共同完整講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合作本領更大。

4、結合課件,師幼共同講述故事。

(1)師幼互動,比較小猴、梅花鹿摘果子前後的不同表現及不同心情,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會讓我們更加快樂。

提問:爲什麼一開始小猴和梅花鹿沒有摘到果子?沒摘到果子它們的心情怎麼樣?(豐富詞彙:抓耳撓腮)

(2)後來是怎樣摘到果子的?摘到果子後它們的心情怎麼樣?

現在你們知道誰的本領大了嗎?

小結:小猴會爬樹、梅花鹿會過河,它們用自己的本領互相幫助一起配合就摘到了果子,合作讓本領更大了。

5、幼兒表演故事,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小動物們合作摘果子的情節,進一步感受合作的快樂。

(1)幼兒自主選擇角色。

(2)幼兒表演故事,重點啓發幼兒能夠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小猴和梅花鹿的對話。

6、集體分享交流,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合作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

(1)引導幼兒講述、交流生活中的合作。

提問:在幼兒園裏做遊戲的時候你們是怎麼合作的?

(2)欣賞視頻,進一步感受合作本領大帶來的快樂。

小結:只要我們能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我們的本領會更大,我們也會得到更多的快樂。

教學反思:

此活動是一個小朋友非常感興趣的活動,也充分體現了語言活動的特點。孩子們喜歡說,有機會說,還能勇敢地說。這是因爲老師給小朋友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如談話的形式有自由交談、分組交談、個別交談、等形式,從而使小朋友都有鍛鍊的機會。而老師活動設計的思路也非常地清晰,小朋友通過引出話題—自由交談—分組交談—拓展談話範圍層層深入的環節,輕鬆地解決了整個活動中的重難點。只是由於孩子對大象和猴子只是一些常見功能的認識,談話的中心只是圍繞着大象會吸水、捲動物、身體大等。猴子會爬樹、盪鞦韆等。

中班語言教案公開課 篇五

【活動目標】

1、喜歡做模仿動作,喜歡鍛鍊身體。

2、學說兒歌,用肢體動作表現。

3、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課件公雞小花貓小黃狗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今天老師特別高興,要帶小朋友去一個美麗的地方,小朋友願意嗎?打開課件圖片,讓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地方?這些人在幹什麼?他們爲什麼要鍛鍊身體?(身體健康。)這些人鍛鍊身體起的早不早?今天我們學習兒歌《起得早》。

2、播放課件:讓小朋友聽聲音說一說是哪隻動物起的早?接着出示公雞圖片,提問大公雞起得早幹什麼?教師引導。附兒歌:大公雞起的早,伸着脖子喔喔叫。

3、播放課件:讓小朋友在聽一聽聲音說一說又是哪隻小動物起的早?接着出示小花貓的圖片,讓小朋友觀察小花貓起得早在幹什麼?附兒歌:小花貓起的早,舔舔爪子理理毛。

4、播放課件:讓小朋友再聽一聽聲音說一說哪隻小動物又起的早?接着出示小黃狗的圖片,讓小朋友觀察小黃狗起得早幹什麼?附兒歌:小黃狗起的早,追着主人跑呀跑。

5、播放課件:聽又是誰起牀了,他們爲什麼起的早?看圖中小朋友在幹什麼呢?附兒歌:小朋友起的早,伸伸臂彎彎腰,一二一二做早操。

6、說兒歌。

——教師說兒歌引起幼兒的興趣,帶領幼兒說兒歌。

——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兒歌,帶領幼兒表現兒歌中動物的特點。

7、說兒歌做操。

——教師演示說兒歌做操:

兒歌:

大公雞起得早,(左手叉腰右手在額頭做大公雞雞冠,提膝向前走2步。)

伸着脖子喔喔叫。(雙臂上舉手心併攏,上體向後振2下,雙膝自然站立。)

小花貓起得早,(雙手五指分開。做理鬍子狀,同時兩腳開立,身體中心向左、右各1次。)

舔舔抓子理理毛。(兩手併攏手心向臉部上下兩次,手心向頭部順頭而下。)

小黃狗起得早,(雙手分別用拇指坻頭頂外側,做狗耳朵狀,同時身體下蹲後起立,4指煽動2次)

追着主人跑呀跑。(原地小碎步跑步。)

小朋友起得早,(雙手指尖相對指自己的胸部後,雙腳原地跳2下。)

伸伸臂彎彎腰,(雙臂前平舉後,雙手叉腰做體前屈。)

一二一二做早操。(原地踏步)

——帶領幼兒戴頭飾說兒歌做操。分組做,互相觀摩。

活動結束:

聽音樂《假如幸福就拍拍手吧》做律動。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