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開題報告

《高中歷史教學中問題主線策略研究》結題報告

一、問題提出

《高中歷史教學中問題主線策略研究》結題報告
《高中歷史教學中問題主線策略研究》結題報告

本課題的提出,是基於問題教學的理念,以有效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爲出發點,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爲核心,在有效教學理論指導下,幫助教師發現或鑑別有效教學行爲和低效甚至無效教學行爲,促進教師建立有效性教學的理念及其專業化發展,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的研究,以求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每個環節的有效性,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最終探索出提升我縣教師教學行爲有效性的策略,構建教學不同階段的有效教學行爲的模式,從而大面積提高我縣課堂教學質量。

20世紀90年代,美國出臺的《2061計劃》指出,學習一門科學實質上是一種問題驅動的開放過程,學生必須通過科學探索來獲得個人經驗和理解學科基本原理。同期,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推出了《國家科學教育標準》,指出每個科學領域中各年級水平的學生必須擁有科學探究的機會,採用探究的方式培養自身思維能力和行爲方式。這兩部文獻的發佈充分體現出問題式探究教學的重要性。2001年,我國教育部頒發了《基礎教育改革剛要》(試行),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用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學習模式去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傳統教學形式,是國家教育部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

教育部頒佈的《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提出課程的基本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學中應突出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創設多種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以實現有效的學習方式與教學方式的整合,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符合新課程理念。我校歷史組在精心研究國內外教育研究成果、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特別是“創新教育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活動教學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實際,探索並嘗試運用自主探究型教學模式,以順應時代潮流,爲教育教學改革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本課題研究的具體問題、選題的意義和研究價值

(一)本課題研究的具體問題

1.以教師的備課策略、上課策略、評估策略的研究爲主。  

2.對興趣、情境、問題、合作、探究、練習、實踐、體驗、評價等提高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因素進行研究。  

3.探索出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教學策略。

(二)選題的意義

問題主線是“學習者在教師問題設置下,緊緊地追尋問題結果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對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的一種親身體驗。”教學中我們應該爲學生創設一定的學習環境,讓他們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增強情感、發展個性,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並繼續向前。

(三)研究價值

1.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形成“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善於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

2.通過探究,增強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生成、協作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併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3.通過研究,改變教師“一言堂”和“一灌到底”的教學方式,使教師成爲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管理者與合作者,從而建立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和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

4.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教科研隊伍。

三、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假設和創新與突破之處

(一)本課題研究目標

通過研究,改革歷史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益,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養成學生探究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終身受用的學習能力,使不同層次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研究內容

1.學習先進理論,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

2.營造學習的空間,形成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

3.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研究假設及創新與突破之處

通過課堂改進,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和諧的師生、生生關係,達到了“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顯出來”的效果。課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成爲師生成長的精神和文化樂園。自主探究的模式爲學生創設了獨立思考、相互協作的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增強了自信心,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不僅增強了知識與技能,綜合素質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得到了提升。

本課題的研究是以課堂教學實踐的行動研究爲手段,課題組着力於實施高中新課程的過程中,不斷摸索、大膽實驗,及時反思與調整,課題的開展有着厚實的基礎和廣闊的舞臺。其創新之處在於能紮根於教學實踐,有鮮活的課題研究素材。

四、本課題的研究方法、實施步驟

(一)本課題研究方法

1.調查法:主要調查在該課題研究之初,有效問題教學的現狀、師生理解情況以及對研究過程中、研究之後的狀況進行詳細跟蹤調查,爲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事實性依據。  

2.文獻研究法:作爲學習理論、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資料主要來源於教育理論書籍、報刊雜誌以及網絡下載的相關資料等。  

3.案例分析法: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邊歸納,邊總結,形成有鮮明個性的有效教學個人案例。  

4.經驗總結法:積極做好個人、子課題、總課題的理論、實踐的經驗總結,注重過程與結果的雙翼齊飛。  

5.行動研究法:強調對課題的反思與研究,發現、分析存在的問題,採取改進措施,擬定改進計劃。

(二)實施步驟

1.立項準備階段(2018年3月—2018年7月):①查閱文獻,收集國內外最新的課堂教學研究資料,組織研討,分析論證;②組織調查部分學科的教學課堂現狀,分析課堂問題探究式教學的特徵,完成調查報告,確立課題,完成課題研究方案;③組建課題組,組織子課題主持人和骨幹成員培訓會,提高具體任務和要求。

2.研究實施階段(2018年7月—2020年1月):①分工落實;②進入課堂,通過聽課、評課等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研究典型案例;③通過同課異型、異課同型等賽課及分析完成有關提高課堂問題教學有效性的階段實驗報告。   

3.總結驗收階段(2020年1月—2020年6月):①收集、整理子課題結題報告;②撰寫總課題結題報告;③總課題結題大會;④經驗成果在教學實踐中推廣應用。

五、研究成果簡介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本組教師有了更多的創新和設想,對教材的把握更加嫺熟,整合教學資源的能力不斷提高,能夠把所學的理論結合本校實際加以靈活運用,並在實踐過程中寫出了一些教育教學方面的文章,獨立創建課程資源的能力顯著提升。在本課題研究的影響下,歷史教師中涌現了課堂改進先進個人,帶動了周圍的教師致力於課改。總之,通過課題組成員的共同研討和努力探索下,本課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具體展示如下:

1.朱洪森《淺談問題主線教學模式在歷史課堂中的運用》一文,2019年7月在縣規劃辦組織的評審活動中,獲縣級科研成果一等獎。

2.朱洪森《聯合國》一課,2018年8月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被評爲縣級優課。

3.朱洪森《大膽探索,理性迴歸》一文,2018年9月在市級教師技能競賽活動中,獲市級二等獎。

4.朱洪森《聯合國》一課教學設計,2018年9月在市級教師技能競賽活動中,獲市級二等獎。

5.朱洪森《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一課,2018年11月在縣級公開課活動中,獲歷史學科優質課。

6.朱洪森《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課,2019年6月在縣級公開課活動中,獲縣級優質課。

7.曲平《高中歷史課堂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初探》一文,2018年12月在縣教育學會評審會上,獲縣級科研成果一等獎。

8.李琳《戊戌變法》一課,2018年8月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被評爲縣級優課。

9.李琳《交通與通訊的變化》一課,2019年6月在縣級公開課活動中,獲縣級優質課。

10.王丹《從中日甲午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一課教學設計,2018年12月在縣教育學會評審會上,獲縣級科研成果一等獎。

11.王丹《姓氏文化》一課,2018年6月在縣級公開課活動中獲縣級優質課。

12.王丹《英國的制度創新》一課,2018年11月在縣級公開課活動中,獲歷史學科優質課。

13.王丹《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一課,2019年6月在縣級公開課活動中,獲縣級優質課。

14.王丹《中國飲食歷史文化》一課,2019年6月在縣級校本研修活動中,獲縣級優質課。

15.鄒楠《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一課,2018年5月在縣級公開課活動中,獲歷史學科優質課。

16.鄒楠《中國傳統節日》一課,2018年6月在縣級校本研修活動中,獲縣級優質課。

17.鄒楠《新航路開闢的影響》一課,2018年8月在縣級“微課大賽”活動中,被評爲縣級優秀獎。

18.鄒楠《紅軍長征》一課,2018年11月在市級歷史學科主題教研活動中,獲市級二等獎。

19.鄒楠《重走長征路,感悟長征情》一課,2019年6月在縣級校本研修活動中,獲縣級優質課。

20.鄒楠《中國傳統禮儀賞析》一課,2019年6月在縣級校本研修活動中,獲縣級優質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