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幼兒園科學實驗教案【新版多篇】

幼兒園科學實驗教案【新版多篇】

幼兒科學活動教案 篇一

活動目標:

1、感知自由下落物體速度的快慢,對探索科學奧祕產生興趣。

2、發現不同物體的自由下落現象。

3、學習用統計表記錄兩種不同物體下落速度的快慢。

活動準備:

1、輕重對比明顯的兩種物品(人手以份)。如,沙包和泡沫板、羽毛和橡皮泥、塑料袋和鐵板、布塊和積塑玩具等

2、大小相同的紙每人兩張

3、質量相同、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大小相同的三角鐵、牛奶瓶、飲料瓶、薯片盒等

4、大統計表三張,分別代表三種物品下落現象。幼兒統計表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探索兩種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現象。

1、出示沙包和泡沫

請幼兒猜一猜:“如果這兩種物品往下落,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2、實驗沙包與泡沫下落現象

提問:“這兩種物品下落時,你發現了什麼現象?爲什麼?”(輕的快,重的慢)

3、幼兒自由探索兩種輕重不同的物品

要求:(1)兩樣物品放在同樣的高度上。

(2)跟朋友交換兩種物品玩

4、歸納結論並統計(小結,重的物品落得快輕的物品落得慢)

教師拿出大統計表幫助幼兒理解怎麼記錄

5、幼兒自己統計結論,並小結統計情況、展示統計表。

(二)、探索質量相同、大小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現象。

1、出示兩張質量相同、大小相同的兩張紙,把其中一張揉成一團

請幼兒猜一猜:誰落得快?

2、幼兒動手試一試

3、小結,外形小的落得快。並記錄在大統計表上

(三)、探索質量相同、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下落現象。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鐵。

(1)請幼兒說說它們的相同點(質量、形狀)與不同點(大小)

(2)猜一猜:它們誰會先落地?還是有別的情況出現?

2、實驗。結論是:同時落地。

3、驗證,出示大小不同的牛奶瓶、薯片盒等

4、將結論記錄在大統計表上

5、說一說,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像這樣同時落地的?

幼兒園科學實驗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探索剝花生的方法,有序感知花生的特徵。

2、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現,體驗親自動手操作的樂趣準備花生若干盤課件花生製品重難點探索剝花生的方法有序感知花生的特徵

3、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①小朋友,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一樣東西,讓我們來看看是什麼?(花生)

②師:小朋友知道花生長在哪裏嗎?幼兒討論教師小結:(出示圖片)花生長在地裏,這是花生的果實、葉、莖、根,我們吃的花生就長在根部。

二、認識花生

①看一看、摸一摸、搖一搖、嘗一嘗花生⑴我們來摸一摸花生,摸上去有什麼感覺?(粗糙)

⑵看一看花生上有什麼?(花紋)

⑶搖一搖花生會怎麼樣呀?(響、動)嘗一嘗,什麼味道?

②探索剝花生的方法⑴花生裏面還有祕密呢,猜一猜?

⑵花生可以怎麼樣打開呢?幼兒討論並嘗試(剝、咬、敲)花生娃娃穿小紅衣,住在麻子屋裏。有天,手指一捏,屋子從中間敞開,花生娃娃就跳了出來出示幻燈片三、認識花生米⑴花生裏面有什麼呀?(花生米)⑵數一數你的花生殼裏有幾粒花生米?

T:花生裏的花生米有的少有的多。

⑶我們再來看看花生米穿着什麼顏色的衣服?(紅衣服)

T:花生米的紅衣服呀營養可豐富了可以吃、可以治病。

⑷現在請小朋友把花生米的紅衣服脫掉,看看裏面有什麼?(果仁)

T:哦,一棵花生外面有硬硬的。花生殼,花生殼裏有花生米,白白的花生米穿着一件紅衣服。

四、討論花生的用處⑴討論花生可以怎麼吃?有哪下花生製品?花生殼、花生米還可以做成什麼?

(2)和聽課教師互動,品嚐花生思考空間秋天到了,許多幹果都已成熟,花生是孩子們的最愛,爲了讓孩子們瞭解花生、學剝花生,知道花生的作用,所以就選擇了《好吃的花生》這一教學活動。希望通過這節活動孩子們能發現問題、並通過自我操作解決問題,從而體驗親自動手操作的樂趣。

活動反思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科學教育的目標是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我就設計了這麼幾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摸一摸、看一看、搖一搖花生,在這個環節中幼兒能充分運用感官去感知、操作和體會。在第二個環節探索剝花生的方法,充分調動幼兒動手動腦的積極性,讓幼兒剝、搖敲來打開花生。爲了養成幼兒探究問題的好習慣,設計了第三個環節認識花生米,拋出一些問題,讓幼兒去思索。最後一個環節吃花生米包含了《綱要》中社會教育的目標樂意與人交往,合作和分享,突出了與人交往和分享,讓孩子與人交往、與老師交往、分享花生米。

活動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科學教育的目標是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我就設計了這麼幾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摸一摸、看一看、搖一搖花生,在這個環節中幼兒能充分運用感官去感知、操作和體會。在第二個環節探索剝花生的方法,充分調動幼兒動手動腦的積極性,讓幼兒剝、搖敲來打開花生。爲了養成幼兒探究問題的好習慣,設計了第三個環節認識花生米,拋出一些問題,讓幼兒去思索。最後一個環節吃花生米包含了《綱要》中社會教育的目標樂意與人交往,合作和分享,突出了與人交往和分享,讓孩子與人交往、與老師交往、分享花生米。

幼兒科學實驗操作認識空氣教案 篇三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索讓幼兒知道空氣的特徵和重要性。

2、通過討論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醒幼兒綠化樹木能淨化空氣。

3、培養幼兒積極去探索、發現和觀察的能力。

活動準備:

塑料袋,衝氣玩具,空玻璃瓶,兩隻蠟燭,火柴等。

活動過程:

1、幼兒探索發現空氣的存在:

(1)請幼兒想辦法把桌上的塑料袋、衝氣玩具都鼓起來。(不能裝東西)

(2)提問:它們是怎樣鼓起來的?裏面裝的是什麼?

(3)請幼兒看看、摸摸、聞聞、嚐嚐空氣,有什麼感覺?

小結: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氣體。

實驗:將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後慢慢將瓶子傾倒,看有什麼現象發生?爲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

2、認識空氣

(1)讓幼兒閉上嘴巴,捏住鼻子,說出有什麼感覺?爲什麼?

小結:人和動物都離不開空氣,否則會因缺氧而死。

實驗:空氣助燃把兩隻點燃的蠟燭粘在平板玻璃上,將大小不同的兩個玻璃瓶同時到扣在兩隻蠟燭上,看有什麼現象發生?爲什麼?

小結:空氣能幫助燃燒,大瓶裏的空氣多,蠟燭燃燒時間長,小瓶裏的空氣少,蠟燭燃燒時間短。

實驗:驗操作,探索活動。

1、身體裏的空氣以小組的'形式,請幼兒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氣,感知身體裏空氣的存在。並將自己看到的現象記錄在記錄表上。

2、土裏的空氣。

以小組的形式,幼兒分別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並將自己看到的現象記錄在記錄表上。

(四)幼兒集體討論。

1、讓幼兒自由交流討論自己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

2、請各組輪流講述自己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

(五)教師小結:

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空氣,如果沒有空氣,我們就會死掉,小動物和小花、小草,還有土也需要空氣,可是有的工廠排放出來黑黑的氣體,污染了我們的空氣,就會影響我們身體的健康,所以我們要一起來保護環境,這樣我們的身體纔會很健康。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環境呢?

你還知道空氣有那些用處?

瞭解空氣污染的危害。

結合幼兒的接受能力,老師簡單講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和動植物帶來的危害,教育幼兒要將衛生,保護環境,讓空氣保持清新。

幼兒園大班科學實驗教案 篇四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好玩的紙球

活動目標

1.喜歡玩報紙,用心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2.能想辦法把報紙變成紙球,並探索出固定紙球的方法。

3.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使幼兒具有必須的玩紙的經驗

教具準備:報紙、小簍子、彩色毛線、彩色橡皮筋、包裝袋、透明膠布、雙面膠、固體膠、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剪刀、小揹簍。

活動過程

1.自由玩報紙,用心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教師引導:老師這天帶來了很多報紙,我們要和報紙一塊兒做遊戲。請你們每人拿一張報紙玩一玩,看看能夠怎樣玩,比一比誰玩報紙的方法多。

幼兒自由玩報紙。(摺疊、拋、投擲、跨跳、頂在頭上玩等)

教師與幼兒共同交流報紙的玩法。(幼兒把報紙放在地上,找張椅子坐下來)

2.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剛纔我們用報紙玩了很多遊戲,有的把報紙折成小動物玩,有的把報紙向上拋着玩,你們想不想把報紙變成球來玩呢用什麼辦法能把報紙變成球呢想變成什麼樣的球(能帶給足夠的報紙,之後,出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我們帶着自己的球來玩一玩吧。

幼兒自由玩。教師巡迴指導。

3.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玩了這麼長時間,看看你的紙球有什麼變化。

幼兒:散了,不圓了。

教師:玩了一會兒,紙球就有點散了,沒有原先那樣圓了,那怎樣才能讓你的紙球變得緊緊的、圓圓的,更好玩呢我們用什麼來固定紙球呢(教師出示材料)我們來試一試誰固定得又快又好。

幼兒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4.師幼共同遊戲:投籃。

教師引導:剛纔小朋友投籃的那個架子是不動的,很容易投。此刻,我來當籃球架(老師把小揹簍放胸前),在前面跑,看看誰有本領把球投進我這個小揹簍中來,好嗎

活動反思

(一)崇尚簡約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簡約化,是指對科學活動中的情境創設、資源選取、活動組織、結構安排、媒體使用等各教學要素的精確把握和有效利用,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爲簡潔、清晰、流暢、凝練、深刻。簡化後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意味着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探究操作,有足夠的空間展現自我;教師有足夠的機會促進生成,有足夠的時間研究幼兒。

1.材料簡單實用。

本活動帶給給幼兒的操作材料是幼兒生活中最爲常見的報紙,幼兒在折、團、固定紙球等活動中,建構了關於報紙的相關經驗,體驗到了探索、發現、獲得成功的喜悅情感。因此,科學探究應從幼兒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於持續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

2.過程簡潔明瞭。

課堂是幼兒學習、思考的場所,不是表現教師才藝的場所。教學的過程設計要簡單有效。簡單的設計能夠給幼兒留下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發現和建構出新知。環節的預設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和簡。本活動的教學環節簡單而清晰:自由玩報紙,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探索固定紙球的不同方法。這三個環節看似簡單,卻是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並對教材的重、難、疑點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擬定的一個大致框架。

3.資料簡約充實。

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時間是一個常數,一般是小班15~20分鐘,中班20~25分鐘,大班25~30分鐘,要想在一次課堂教學中對一個物體或現象進行深入、全面的探究,是不太可能的,因爲幼兒的學習精力也很有限。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務必追求教學資料的簡約。活動側重於讓幼兒在自由玩報紙積累相關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報紙變成紙團的方法,進而自然而然地導入固定紙球的環節,資料雖然簡約,但幼兒的探索是充實的、快樂的。

(二)迴歸本真

本真課堂中的本是指以人爲本,以幼兒的發展爲本;真是指課堂教學的真實,同時也是指幼兒的童真。本真課堂應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應讓幼兒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使他們在自由的天地裏任意馳騁、創造。

1.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

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本活動的三個環節,是從獨自玩報紙、兩兩合作玩報紙、羣衆玩報紙,到自己探索報紙變成球的方法,再到最後環節中自己選取材料固定紙球。幼兒的體驗是充分的、真實的,是幼兒自己對真實的材料進行真實的觀察與操作而獲得的真實體驗。教師在每個環節中,充分尊重每個幼兒的表達和創造方式,及時肯定他們獨特的體驗與表現。如在自由玩報紙的活動中,教師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對幼兒表現出來的獨特玩法及時肯定,並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

2.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

自由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形式,是獲得創造的源泉,而創造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最高追求。本活動中,從幼兒興奮的神情中,我們能夠看到他們的探索是自由的、快樂的。一張張報紙在幼兒的手中變成了他們喜歡的籃球、排球、足球、兵乒球、沙灘排球他們進行着激烈的足球、乒乓球和投籃比賽。當幼兒在比賽中不斷地搓、揉紙球時,教師及時地點撥,激起了他們固定紙球的願望。在這個環節中,他們自由選取材料,採取獨立或兩兩合作或請教師幫忙的辦法固定紙球,然後用固定好的紙球再去進行投籃、足球射門等比賽,從中體驗到自由創造、獲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科學實驗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感知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圓形的。

2.在同伴面前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實驗與發現。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帶幼兒到戶外吹泡泡,引導幼兒觀察泡泡的形狀。

2. 物質準備:泡泡水、瓶子、用鐵線拗成的三角形吹泡泡工具。

【活動過程】

一。出示泡泡水及圓形吹泡泡工具,引發幼兒興趣。

1.教師吹泡泡喚起幼兒的回憶。

2.師:圓形吹泡泡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

二。出示三角形的吹泡泡工具,引導幼兒大膽猜想。

(一) 引導幼兒觀察,說說它的形狀。

(二) 幼兒猜想:“你們猜猜用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嗎?吹出的泡泡會是什麼樣的?”

三。自由探索,感知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圓形的。

(一)幼兒自由探索,觀察泡泡的形狀。

(二)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猜想記錄表上。

(三)交流分享:

1.你發現了什麼?

2.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嗎?

3.你吹出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

4.和你原來想的一樣嗎?

(四)教師小結: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也是圓形的。

【活動延伸】

一。區域活動

師:其它形狀的工具(正方形、長方形)吹出的泡泡是不是也是圓形的呢?小朋友們在科學區裏繼續探索吧。

二。家庭延展:請幼兒利用週末的時間和爸爸媽媽一起尋找能吹出泡泡的工具。

[幼兒園科學實驗教案]

幼兒園科學實驗教案 篇六

一、xx幼兒園科學小實驗:

針筒水壓機

二、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水流動的速度跟壓力的大小有關。

(二)技能目標:

1、幼兒通過對針筒水壓機的安裝,鍛鍊幼兒手部的小肌肉的發展。

2、利用遊戲的趣味性,增強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三、探索要點:

怎樣才能讓水流變快、變慢;探索路徑:出示兩個針管,問這兩個材料怎樣做實驗(幼兒分散回答)問:怎樣纔可以讓小針管裏的水到大針管裏。(引導說出膠皮管);興趣點:水從針筒流到另一個針筒裏;重點:水流動的速度跟壓力的。大小有關;難點:幼兒使用針管的方法、用膠皮管連接兩個針管。

四、準備材料:

(一)幼兒材料:注射器2個、膠皮管1根、色素

五、活動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教師:小朋友還記得我們以前做的小實驗嗎?(複習操作過程、原理)

2、出示本節課所需材料。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些材料寶寶怎樣和我們一起做實驗。

(二)活動進行中

1、材料探索、感知材料

教師出示注射器,請幼兒觀察並說一說,在哪裏見過,那麼跟醫生用的打針的注射器有什麼不同,如:沒有針頭。

教師再出示膠皮管,請幼兒摸一摸,說說它能幹些什麼?出示色素(注:提示幼兒色素的`安全性)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操作。

先將色素調成色素水,在把一個注射器裏吸入色素水,然後連接膠皮管,在膠皮管的另一邊連接沒有吸色素水的注射器。

3、總結:當推動針同時,我們給水一個壓力,水是液體的,遇到壓力後就會向另一個方向流動,壓力越大,流的越快,壓力越小流的越慢。

(三)互動課堂

請幼兒先自由推動活塞,然後等幼兒熟練操作後,進行比賽,看看誰的流動得快。

(四)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教師提問並進行作品展評

1、總結:當推動針同時,我們給水一個壓力,水是液體的,遇到壓力後就會向另一個方向流動,壓力越大,流的越快,壓力越小流的越慢。

2、提問:書中科學知多少部分:

(1)水是什麼狀態的?(液態)

(2)水遇到針筒給的壓力時發生什麼現象?(流動)

(3)要想讓水流的快,可以怎麼做?(給它一個較大的壓力

3、作品展評

(1)請幼兒到前面給其他幼兒展示一下自己的水壓機是怎樣工作的,並簡單說一說原理。

(2)上節課家庭實驗室的活動內容,溶解實驗,將結果與其他幼兒分享,教師及時給與表揚和鼓勵。

(五)總結延伸

回家後,在家長的幫助下,在兩個針筒裏注入不同顏色的水,推動針筒,觀察現象,並請家長幫忙記錄下來。

(六)撕頁、成品、袋子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