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李白《蜀道難》優質教案(精品多篇)

李白《蜀道難》優質教案(精品多篇)

李白《蜀道難》優質教案 篇一

【文本解讀】

《蜀道難》是雜言古體詩,格律不拘,形式靈活。這首詩想象奇特,筆意縱橫,境界闊大,集中體現了李白詩歌豪放飄逸的創作特點。誦讀時,一方面要感受雜言古體詩的參差錯落之美,另一方面要想象作者筆下蜀道的雄奇險峻,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素養目標】

1.瞭解李白的生平及其成就,瞭解詩歌的寫作背景。

2.品味其飄逸豪放、流轉自然的語言,體會其詩作的藝術風格。

3.走近激情、浪漫、詩性和放達,探究詩歌的主旨。

【教學重難點】

鑑賞李白激昂俊逸的詩風,探究本課的情感主旨。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導入

在我國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人們尊稱爲“詩仙”。他是誰?(李白)李白初到長安,賀知章往訪,看到了李白寫的《蜀道難》,他看完了之後,大嘆一聲:“李白不是人,你是天上的仙人被貶謫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們尊稱爲“詩仙”,那麼這首給李白帶來“詩仙”美譽的《蜀道難》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下。

一、知人論世

1.瞭解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平生有“大濟蒼生”之志,但不被重用,加之個人的傲岸不羈,於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詩酒逍遙,最後客死安徽當塗。李白是繼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

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詩作《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藝術特色。

2.相關背景

從詩的內容來看,此詩很可能是詩人在長安時爲送別友人入蜀而作。詩中的“君”有人說是李白的一位好友,有人說僅是一種虛擬方式,即實無其人,泛指所有“西遊”之人。在詩中,詩人展開豐富的想象,着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告誡人們不要只看到“錦城”的“樂”,應該“早還家”,因爲這裏的道路奇險無比,且隨時可能發生戰亂。後來的“安史之亂”足見詩人政治預見的正確。

3.解題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蜀道,蜀地的道路。難nán,艱難。﹙進入﹚蜀地的道路艱難(難行)。

4.瞭解古體詩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一種詩體,主要是指唐以前的樂府民歌、文人詩以及唐以後文人仿照它們的體式而寫的詩歌。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表現在詩題上,有歌、行、引、吟等體裁。《蜀道難》就是一首典型的古體詩。

二、初讀感悟

(一)預習檢查

1.明確字音。

噫籲嚱(yīxūxī)鳧(fú)棧(zhàn)猱(náo)

捫參(ménshēn)崢嶸(zhēnɡrónɡ)巉(chán)湍(tuān)

諮嗟(zījiē)豗(huī)砯(pīnɡ)崔嵬(cuīwéi)

2.解釋下列詞語

①何:多麼。

②當:對着,向着。

③盤盤:曲折迴旋的樣子。

④捫:用手摸。

⑤膺:胸。

⑥坐:徒,空。

⑦但見:只聽見。

⑧喧豗:喧鬧聲,這裏指急流和瀑布發出的巨大響聲。

⑨砯崖:水撞石之聲。

⑩胡爲:爲什麼。

9322;崢嶸、崔嵬:都是形容山勢高大雄峻的樣子。

9323;諮嗟:嘆息。

三、文本研究

【思考1】梳理脈絡

明確第一段:先總寫蜀道之難,然後寫蜀道的歷史、地貌、來由,最後寫蜀道的高危。

第二段:蜀道之險。

第三段:蜀中戰禍之烈。

【思考2】主旨句是什麼?

明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思考3】詩人是怎樣來表現蜀道之難(雄奇險峻)的?

明確①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險阻。

②側面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於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③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④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悽(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蜀道上空寂悲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⑤運用誇張:“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極言山峯之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

【思考4】詩中多次出現“西”字,如“西當太白有鳥道”“問君西遊何時還”“側身西望長諮嗟”,這表明詩人的立足點在秦。這與“嗟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是否衝突?

明確不衝突。“嗟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這是詩人借用蜀人的口氣,對歷險而來的遊者深表嘆息。“胡爲乎來哉”不是詢問,而是慨嘆,它暗含“何苦而來”之意。

【思考5】主旨句三次出現,所在位置和具體內容都有變化,體會這三句話的具體作用。

明確開頭一句,領起全文,嘆蜀道之高,爲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調。

中間一句,嘆蜀道之險,再次強調蜀道之難行,把詩歌推向高峯。

尾一句,嘆蜀中戰禍之烈,照應題目、開頭,給人強烈的感嘆。

【思考6】“蜀道難”本來是一個難以描述的心理感受,李白卻描繪得非常動人。那麼,你認爲李白是如何把這一難述感受描繪得如此生動的呢?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 (示例)(1)全詩充滿了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藉以抒發自己的理想、感受。詩中描寫的事物被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

(2)詩人善於把想象、誇張和神話傳說融爲一體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詩人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創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

(3)詩歌句式靈活,形式多變。運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參差錯落、長短不齊的句式,形成極爲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不斷變化,適合表現自由不羈的氣魄,描寫蜀中險要環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

【思考7】你認爲本詩的主旨是什麼?

明確觀點一:此詩即事成篇,爲送別友人入蜀而作,表達對友人的擔憂和關心。

觀點二:表面寫蜀道的艱難,實則寫仕途坎坷,表達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

觀點三:寫蜀道艱難,寄予了對國事的憂慮和擔心。

【思考8】對比與思考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早上五盤嶺①

岑參

平旦驅駟馬,曠然出五盤②。

江回兩崖鬥,日隱羣峯攢。

蒼翠煙景曙,森沉雲樹寒。

鬆疏露孤驛,花密藏回灘。

棧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幹。

此行爲知己,不覺蜀道難。

(注)①唐代宗大曆元年(766)春,岑參作爲僚屬隨劍南西川節度使杜鴻漸入蜀平亂,途徑五盤嶺時作。五盤嶺:秦蜀交界處峻嶺、其山道曲折盤旋,故名。②出五盤:攀越五盤山道登上山巔。

問題:蜀道歷來以艱險著稱,爲什麼詩人卻說“不覺蜀道難”?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理解。

明確①詩人入蜀是爲報知己,爲平蜀亂,雖然途中山巒重疊、險灘暗藏,但不覺艱險。②詩人登上山頂後,心曠神怡,因此所觀之景雖奇險但他感覺富有情趣。

四、明晰主旨

本詩襲用樂府舊題,藉助豐富的想像,着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強烈的熱愛之情,揭示出當時太平景象後潛在的危機,透露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和關切。

五、拓展閱讀

李白與宇宙處於平等的地位,他是它的朋友。也可以說李白心裏裝着整個宇宙,並以這種氣魄看待社會與人生。他彷彿有一種神祕的感覺,覺得自己不是世間的凡人,這種感覺又因賀知章對他的稱呼(謫仙人)而強化了,這種氣魄和感覺,以及由此形成的境界是前人的詩裏從未有過的,當屈原以其《九歌》對諸神頂禮膜拜的時候,他不過是匍匐於地上的一個微小的生靈。當曹操“東臨碣石”,歌詠那吞吐日月之大海時,他不過是宇宙的禮讚者。至於南朝以山水詩著稱的“二謝”,他們筆下就只有山容水態而已。隋唐以來出現了王維、孟浩然這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但他們的境界不過是清遠靜謐。只有李白纔開拓出一種全新的境界,即宇宙境界。

李白的宇宙境界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他往往是從大處把握對象,得其神氣略其形色,李白似乎常常是站在高處鳥瞰世界,能看到大景觀,得到大氣象,其詩:“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就正好說明了他自己常取的視角。又如“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這些詩句都是因宏觀的視角而形成宏偉的境界。如果以杜甫、孟浩然與李白比較,李白的這個特點就更顯然了。杜甫以體貼入微筆觸細膩而見長,他能刻畫別人看不到的景物內層的漣漪,表現自己內心深處情感的細微波動。孟浩然的特點是淡。他的心情是淡的,他的筆墨也是淡的,“淡得看不見詩了,纔是真正孟浩然的詩”。他的詩如一杯清茶、一縷清煙、一片月光、一絲雲影。對他們我不想有所軒輊,只是想指出,孟浩然的境界是世外境界,杜甫的境界是人生境界,而李白的境界則是宇宙境界。

其次,李白處理人事的態度往往是極其灑脫的,對其所愛的人他有火一般熱烈的感情,也許因爲這火太旺了反而難以持久;更可能是因爲他以宇宙之眼光看待人事,反而把常人看重的種種關係看得無關緊要了。家庭、妻子、兒女、父母、兄弟,在他的詩裏幾乎沒有地位。李白看重友誼,他寫過許多熱情洋溢的贈友詩,其中有的詩句足以永遠暖人心房,諸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但他的詩集裏很少有兩首以上同贈一人的。杜甫有十一首詩贈他或懷念他,但他只有一首調侃詩給杜甫。他比杜甫年長十一歲,杜甫近乎他的後輩,這也許有點關係,可是更主要的原因在於他那灑脫的氣質。對於一個自視可與宇宙等量的人,這情形並不奇怪。

第三,最重要的是李白既然感到自己與宇宙等量,遂亦能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我就是我,既不必爲某種現實的目的而取媚於人,也不必因某種外界的壓力而改變自己。李白既然可與宇宙等量,當然也就可與帝王齊觀,而視權貴如草芥了。李白雖欲躋身於廟堂,但並不肯爲此而折腰。他雖曾因玄宗的幸遇而自鳴得意,也曾偶爾寫過幾首干謁之作,但總的看來他是堅持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態度。李白目無權貴,但對蒼生百姓卻是親切的。且看《宿五松山下媼家》,“……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對五松山下這位荀老太太,李白是何等謙遜、何等體貼。而這與笑傲王侯的那個人正是同一個李白!李白的偉大與可愛於此可見,這首詩的境界看似平凡,其實是極其宏偉的。倘若沒有一個寬廣的胸襟,怎能寫出這樣的詩歌?這首詩從另一方面展現了李白的不凡境界。

(選自袁行霈著《中國詩歌藝術研究》,有刪節)

六、素材積累—李白名句

1.一水牽愁萬里長。

2.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3.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

4.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

5.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6.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8.奸臣欲竊位。樹黨自相羣。

9.綿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10.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11.吾觀自古賢達人,成功不退皆殞身。

七、作業

完成配套練習。

李白《蜀道難》優質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生平及創作。

2.瞭解七言詩、樂府詩、歌行題等文體常識。

3.領會詩歌的藝術風格、表現手法,提高詩歌欣賞能力。

4.掌握相關的語言知識,背誦全詩。

5.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詩的意境、風格、章法、氣象和基調等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對詩歌主旨及寓意的理解、探討、評析。

【教學方法】

合作與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起詩歌大家酒會想到唐詩,說到唐詩大家就會想到李白。請大家跟我一起回憶背誦高二學過的他的《夢遊天姥吟留別》。詩中通篇記述夢境中的山水。作者靈動飛揚,豪氣縱橫,像天上的雲;神遊八極,自由馳騁,像原野的馬。在他的詩裏,在他的夢中,李白抖去凡世的塵埃,完全恢復了他仙人的姿態,上窮碧下黃泉。他的神思在時空之中毫無拘束地暢遊。今天,我們一起來讀讀他的《蜀道難》,領略一下作者爲我們描繪的蜀道上的奇麗險峻的山水,感受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二、簡介蜀道,圖片、音樂欣賞

蜀道北起陝西漢中寧強縣,南到四川成都,全長450公里,入川經廣元、劍閣、綿陽、德陽等地。沿線地勢險要,山巒疊翠,風光峻麗,關隘衆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形容。

棧道爲無路可通之處,人工鑿壁插以木枋,上鋪木板而成的古代懸空通道。遠望彷彿懸空小閣,故稱棧閣。充分反映了古蜀道之險絕艱難與古人堅韌頑強的毅力。

劍門關,是蜀道上最重要的關隘。這裏山脈東西橫亙百餘公里,72峯綿延起伏,形若利劍,直插霄漢。連山絕險,獨路如門,素有“劍門天下雄”之說。

三、聽錄音朗讀

聽其聲、悟其情

四、詩題解說:

《蜀道難》是樂府舊題,內容多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本篇詩人襲用樂府古題而推陳出新。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初詩人在長安之時,從詩的內容來看,很可能是詩人在長安時爲送別友人而作。詩歌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詩的意圖很可能是嚴防野心家發難。

五、字詞

噫籲嚱yīxūxī,魚鳧fú,石棧zhàn,猿猱náo,捫參ménshēn

撫膺yīng,巉chán,巖號háo,古木飛湍tuān,喧豗huī

砯Pīng,崖崢嶸zhēngróng,吮shǔn,血崔巍cuīwéi,諮嗟zījiē

六、賞析課文

(一)誦讀

1.噫籲嚱,/危乎/高哉!

2.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3.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4.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

5.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二)指出字的意義。

1.尚

①黃鶴之飛尚不得過尚且

②尚賢使能崇尚,尊重

③趙王使使視廉頗尚能飯否還

2.危

①危乎高哉高

②危如累卵危險

③正襟危坐正,端正

④上屋騎危屋脊

3.去

①連峯去天不盈尺距,距離

②陽虎去齊走趙離開

③除殘去穢除掉,去掉

④有敢去柳下季壟而採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三)指出畫線字的意義和用法。

1.猿猱欲度愁攀援爲…發愁,爲動用法

2.使人聽此凋朱顏使…凋謝,使動用法

3.砯崖轉石萬壑雷使…滾動,使動用法

4.側身西望長諮嗟向西,名作狀

5.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比

6.西當太白有鳥道面對

7.然後天梯石棧方鉤連溝通相連

8.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使動用法,使……迴轉;迴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過

10.青泥何盤盤多麼

11.但見悲鳥號古木只

12.雄飛雌從繞林間跟隨

13.連峯去天不盈尺離滿

14.枯鬆倒掛倚絕壁靠

15.飛湍瀑流爭喧豗急流

16.砯崖轉石萬壑雷擬聲詞用如動詞,衝擊

17.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人擋

18.所守或匪親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長蛇互文見義

20.錦城雖雲樂雖然

21.側身西望長諮嗟深深

(四)整體把握

1.這是一首樂府詩,詩人一開篇“噫籲嚱,危乎高哉!”便奠定了全詩的詠歎基調。詩歌主要在詠歎什麼?請找出詩歌的主旨句。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2.此句在文中反覆出現三次,含義有什麼不同?作用如何?

一嘆蜀道高而難行——去之難

二嘆蜀道險而可畏——境之悽清險惡

三嘆蜀道戰禍之烈(防)——居之難

以誇張的語調點出主題,奠定雄放的基調;內容層層深入,有一唱三嘆之效

(五)詩歌解讀:熱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飄逸的風格

1.詩的開頭分幾層敘述蜀道的來歷?引用五丁開山的傳說有什麼作用?

蜀道的來歷——長期閉塞、重山疊嶺、五丁開山——歷史悠久

表現人與自然間的鬥爭及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強烈願望,讚揚神力和開路者的勇力。

(1)點染神話色彩,引人入勝

(2)開闢蜀道的艱難

2.細讀“上有六龍回日……坐長嘆”這幾句,說說詩人用了哪些寫法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

(1)點面結合。“上有…”四句是“面”,即蜀道的整體形象;“青泥…”四句是“點”,即青泥嶺的情況,是細節描寫。

(2)想象和誇張。“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緣”,以虛襯實,誇張地寫出了蜀道之高危;“六龍回日”“捫參歷井”是詩人的想象,說蜀道的高危難行。

3.詩人給這個蜀道“畏途”營造了怎樣的氣氛?(讀第2段)

(1)“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渲染了悲涼悽清的氣氛,寫出了旅途的孤寂可怕。

(2)“連峯去日不盈尺……萬壑雷“渲染了驚險的氣氛,詩人用誇張的手法,由靜而動,寫蜀道山水險惡,讓人望而生畏,聞而心驚。

4.詩歌最後一段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聯繫背景,說說詩人這樣寫的意圖。

(1)極言劍閣易守難攻的險要形勢。

(2)殺人如麻的殘酷現象。

(3)勸友人早還家。

意圖:要嚴防野心家據此造反(發難),搞地方割據。

在風雲變幻,險象叢生的驚險氛圍中,最後寫到了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30里長的棧道,羣峯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目的在於勸人引以爲鑑戒,警惕戰亂的發生,並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既是描寫蜀道猛獸,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雙關語句,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爲詩篇增加了現實的內涵、深厚的意蘊。

(六)全詩的結構總結

七、詩歌小結

1.一個主旋律:“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2.兩處用典:①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語出漢代楊雄的《蜀王本紀》)②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語出晉代張載的《劍閣銘》)

3.三種主要情感:①表達對國事的深切憂慮和關切。②表達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③表達入蜀艱難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

4.四種主要的寫作手法:

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險阻。——開闢之難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於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度越之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誇張渲染:“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誇飾山峯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古木荒涼、鳥聲悲悽,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安居之難

八、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問題: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爲斬樓蘭。

⑴詩歌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⑵簡要評析一下本詩的表現手法?

參考答案:

(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對戍邊戰士的讚揚和戰士殺敵報國的決心。

(2)手法是反襯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謂反襯,在本詩中有兩處:

①用環境的荒涼來反襯戰士的殺敵報國的英勇精神。

②用戰士的思鄉之情來反襯戰士的戍邊爲國的情操

李白《蜀道難》優質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整體感知詩的寓意。

2.結合詩歌內容講解誦讀要求。

3.瞭解李白的放達。

【教學重點】

指導誦讀、指導學生欣賞散文化詩句。

【教學難點】

詩歌內容的鑑賞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出示名句: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1.學生朗讀,指出作者。

……

李白

2.回憶李白詩中的一些名句。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3.簡介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爲“詩仙”,代表作《蜀道難》、《行路難》、《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

4.教師補充:

“詩仙”來歷,源自他寫《蜀道難》。

李白是個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安世濟民”是他一生的願望。他的命運開始於漫遊,也結束於漫遊。天寶元年(公元472年),李白被唐玄宗徵召進京。他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長安,認爲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時機已經到來。但到了長安,得了個侍御閒職,不能施展政治才幹,加上當時的最高封建統治集團昏庸腐敗,李白不甘趨炎附勢,因此不到三年就被趕出了長安。冷酷的現實粉碎了他不切實際的幻想。李白在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下,離開了京城,重新繼續他的漫遊生活。

《蜀道難》寫於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他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的想象,着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當時著名詩人賀知章前往探望,首先見到了《蜀道難》,讚歎不已,連連稱讚說“謫仙呀謫仙!”

後人就開始稱李白爲“詩仙”。

縱觀李白的詩歌創作,浪漫俊逸,豪放自然,尤其是他善於想象和誇張,使詩歌氣勢磅礴,後人稱讚他的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關於這點我們已經在已經學過的詩句中感悟到,如: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蜀道難》,再來感受他這種恣肆汪洋的浪漫主義風格,以及他寄託於其中“濟世救民”的思想。

——板書:蜀道難 李白

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先讓一個同學朗讀。

……

教師指導以下幾點。

1.正音。給下列詞語注音並注意寫法。

噫籲嚱 yīxūxī 魚鳧 fú 石棧 zhàn 猿猱 náo 縈巖巒 yíng 捫參 ménshēn

撫膺 yīng 巉巖 chán 飛湍 tuān 喧豗 huī 凋朱顏 diāo 砯崖 pīng

崔嵬 cuīwíi 諮嗟 zījiē

2.再請一個同學朗讀。

……

從李白豪邁磅礴的寫作氣勢上看,這位同學讀得怎麼樣?

……

文章主要是運用多種手法,從多個角度突出蜀道的難,這個“難”指行走艱難,出入不便,應該在詩句中已經反覆表達出了作者着這“難”的感嘆,大家說,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感嘆之情?

……

①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②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③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3.指導朗讀。

這三句話採用反覆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蜀道之難的感嘆之情。但是這三次感嘆對蜀道艱難的表達角度(特點)卻是不一樣的,請同學們結合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看法

……

第一句感嘆蜀道的“高危”,在全詩的開頭,爲全詩奠定了雄放的感情基調,也領起下面四句神話傳說。所以要讀得很有聲勢,特別是“噫籲唏”三個感嘆詞重疊,更加重的驚異之感,所以要讀得高亢。

教師讀: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學生讀(反覆讀):……

第二句感嘆蜀道的“驚險”。“使人聽此凋朱顏”,聽了這些內容後,不禁使人紅潤的容顏都爲之凋傷憔損,它總結前面7句,要讀得慢而傷感,要低調。

教師讀: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學生反覆讀:……

特別是:尚不得、愁攀援、何盤盤、坐長嘆、何時還、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

第三句感嘆蜀道的“兇險”。它總結了上面8句,要讀得緩慢、深沉,讀出感嘆來。

教師讀: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爲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學生讀:……

4.聽課文錄音朗讀。

……

5.學生齊讀。

三。小結。

詩人襲用樂府古題,以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生動地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景色。

詩人表面寫了蜀道的艱難,其實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寄予了對國事的憂慮和擔心。

詩風氣勢磅礴,風格豪放,險中見奇,展現了詩人傑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像力。朗讀時應讀出這樣的氣勢。

第二課時

主要是對詩歌內容進行賞析,並體會李白豐富的想象力,誇張渲染等恣肆的手法。同時感悟詩歌寓意。

一。 複習回顧。

昨天我們初步感受李白豐富的想象力,運用誇張等手法描述了蜀道之難,感悟了詩人一嘆三詠(又稱反覆)的藝術手法。這並非簡單的重複,大家來看,主旨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每一次出現,或前或後總有一個提示內容的“副句”伴隨着它:

①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副句“噫籲嘻!危乎高哉”寫詩人仰望蜀道時發出的感嘆,突出地表現了蜀道的高不可測,正是爲下文寫太白鳥道、天梯石棧、高標回日、捫井歷參等張本。

②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副句“使人聽此凋朱顏”頗有“談虎色變”之嘆,意在說明蜀道是“驚險”,不可輕易前往;

③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副句“側身西望長諮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說的劍閣形勢之險和蜀中戰禍之烈,又跟開篇“噫籲嘻!危乎高哉”一句相照應,更顯得意味深長,以此結束全詩,可以使讀者興無窮之嘆,將“蜀道之難”的全部內容概括無餘。

詩人在繼承前人創作的基礎上,有了自己的發展和創新。

二。探索作者豐富的想象,運用誇張渲染的手法。

讀這首詩,如從畫廊經過一般,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接連不斷地出現在你的眼前,它們那闊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氣勢,使你怵目驚心,歎爲觀止。

接下來我們來探索作者這種獨特的“大氣”。

1.我們先看第一節(朗讀):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這一節裏,詩人主要是運用豐富的想象,突出蜀道的“高危”。那麼,他又是怎樣進行想象的呢?

……

這一層寫蜀道來歷:蠶叢魚鳧開國,五丁開山兩個神話傳說寫出了蜀道悠遠的歷史和神奇的來歷。寫出歷史上蜀道的不可逾越。

2.再看第二節(朗讀):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這一節裏,詩人虛實相映,通過摹寫神情、動作以及感覺突出了蜀道的驚險。那麼詩人又是用什麼有映襯?摹寫了怎樣的神情、動作和感覺?

……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於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摹寫感覺:古木荒涼、鳥聲悲悽(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3.再看第三節(朗讀):

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

胡爲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爲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這一節中作者再運用了誇張和聯想,突出了蜀道的兇險。那麼,作者運用了哪些誇張和聯想呢?

……

運用誇張:“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極言山峯之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

運用聯想: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爲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極言蜀道的兇險。

4.學生朗讀,再體會李白這種恣肆汪洋的寫法。

……

5.教師小結:

李白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觀賞,而是熱情地讚歎,他或誇張或想象,虛虛實實,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讓我們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彷彿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嶽,笑傲凌滄州”的高大形象。這就是李白,一個“大氣”的李白!

三。簡單探索詩歌的寓意。

結合之前講過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