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科學教案新版多篇

科學教案新版多篇

科學教案 篇一

課程標準:

能定性地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前後、左右、遠近等),理解物體的位置需要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

能測量並記錄一個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並能用簡單的圖表或 圖形來表示距離與時間的關係。

知道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2.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蒐集證據。

3.能夠通過測量、蒐集、記錄數據,並選擇有效的數據支持證據。

科學知識

1.知道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2.知道“控制變量”是一種蒐集證據的重要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反覆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果的重要性。

2.意識到科學方法在解決日常工作、生活問題中所起的作用。

學習成果:

預計學生能夠根據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知道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能夠通過測量、蒐集、記錄數據,並選擇有效的數據支持證據。

知道“控制變量”是一種蒐集證據的重要方法。

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蒐集證據。

學習成果評價:

層次1:通過學習本課後學生不清楚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不知道“控制變量”是一種蒐集證據的重要方法。

層次2:通過學習本課後學生知道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但是不知道“控制變量”是一種蒐集證據的重要方法。

層次3:通過學習本課後學生知道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知道“控制變量”是一種蒐集證據的重要方法。

探究能力:

層次 1: 通過本課學習後學生不能夠根據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不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蒐集證據。不能夠通過測量、蒐集、記錄數據,並選擇有效的數據支持證據。

層次 2:通過本課學習後學生能夠根據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但是不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蒐集證據。不能夠通過測量、蒐集、記錄數據,並選擇有效的數據支持證據。

層次3 :通過本課學習後學生能夠根據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蒐集證據。能夠通過測量、蒐集、記錄數據,並選擇有效的數據支持證據。

教學步驟:

1、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物體的運動方式,請同學們說說你知道了哪些運動方式?(學生自由說)

2、教師用小車在木板上滑動,讓學生觀察,問:小車的運動方式是什麼?(教師引導:車輪和車廂的運動是什麼方式?)

教師總結:車論的運動是轉動,而車廂的運動方式是直線移動。

教師出示載重汽車的錄象讓學生看完後提問:“你們覺得要想讓汽車運動的更快和什麼因素有關。

教師:學生踊躍回答問題。

教師不做評價。認真聽學生的發言。

科學活動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認識水的基本性質:無色、無味、透明、流動。

2 、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瞭解水的用途。

3 、激發幼兒對水的探究興趣,懂得要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活動準備

塑料杯若干、兩種顏料、兩塊石子、鹽、糖、盆一個、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

不洗不髒,越洗越髒,花草樹木要用它,人人要健康,就是不能沒有它。(打一自然物 水)

二、簡單介紹水的三態

冬天很冷水會結冰是水的固態,夏天天降雨水是水的液態,開水冒的氣是水的氣態,那麼水像魔術師一樣一會變成冰塊,一會變成雨水,一會又變成氣冒出,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你們想多瞭解水嗎?好那我們研究一下看看水都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三、探究水的性質

1、水是沒有顏色的。

實驗:分別給三個杯子盛半杯清水,給其中的兩杯加入不同的顏料,水馬上變成了不同的顏色,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明白水本來是沒有顏色的,只是加入什麼顏料就變成了什麼顏色。

2、水是沒有味道的。

實驗:讓幼兒聞聞、嚐嚐清水說說有沒有味道,然後給清水裏加上糖和鹽再讓幼兒嚐嚐是什麼味道,在幼兒親身體驗的基礎上,我進行小結:水是沒有味道的。

3、水是透明的。

實驗:把一塊石子放入帶有顏色的水杯中,另一塊放入清水中,讓幼兒觀察比較哪一杯能看清石子哪一杯看不見石子,最後得出結論:水是透明的。

4、水是流動的。

實驗:用飲料瓶製作一個水槽,下面接一個杯子或者一個盆,讓幼兒觀察水是怎麼進了下面的杯子或盆裏的,幼兒就會說出是流進去的,從而得出水是流動的。

四、討論水的用途,教育幼兒節約用水。

老師小結了水的性質後,問孩子們:“水能用來幹什麼呢?”讓幼兒互相討論後回答,孩子們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水可以洗臉、洗頭、洗腳、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師可以擴寬思維告訴幼兒還可以滅火、灌溉農田、發電等,讓幼兒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類離不開水,從而引出要節約用水。

讓幼兒設想如果沒有了水,我們會怎樣?廁所會怎樣?做飯時會怎樣?這樣加深印象讓幼兒真正做到節約用水。

師問幼兒:“你們見過哪些浪費水的現象呢?那以後應該怎樣節約用水呢?”幼兒各抒己見,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老師總結。

五、做律動《水龍頭不哭了》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感受自然界昆蟲的可愛、奇妙,萌發愛 護小動物的情感

2、學習靠腰部扭動貼地爬行,鍛鍊軀幹的柔韌性和協調性

3、對腰部扭動貼地爬行動作感興趣,能克服畏難情緒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模仿蟲子腰部扭動貼地爬,感受自然界昆蟲的可愛、奇妙

難點:能克服困難、協調地完成動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組織幼兒觀看動物世界的錄像,模仿不同動物的爬行動作;瞭解青蟲的演變過程

物質準備:幼兒人手一隻布袋、錄音機、磁帶。場地準備:有斜坡的青草地、花園,並放置好小青蟲的“糞便”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經驗回顧:哪些動物會爬?怎麼爬?昆蟲爬的動作有哪些?

2.熱身運動:幼兒分散模仿各種動物爬行。

①自由模仿:手腳着地屈膝爬,手腳着地爬,匍匐等等;

②集體模仿:兩人坐抱一起,模仿“西瓜蟲”滾動前進;幼兒全體屈膝,將手搭在前幼兒的臀部上,變成長長的“毛毛蟲”蠕動前進;變成“蜈蚣”,同時擡手擡腳爬行前進等等。

二、基本部分

1.討論:小青蟲長得怎麼樣?是怎麼爬的?

2.幼兒自由嘗試,模仿青蟲的爬行;

3.討論動作要領: “撅起小屁股,擡起小腦袋,彎彎身子伸伸腰,嘿咻嘿咻往前爬。” (個別幼兒示範,教師示範講解:靠腰部的扭動,儘量不用手去推,將臀部往上拱,使身體成∩,膝蓋跪住,將上身往前伸長,如此反覆。)

4.幼兒第二次練習(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不用手腳幫忙,靠腰部扭動爬行,動作協調)。

三、遊戲部分

1.“找肥料”

請“青蟲”用剛學會的爬行動作,將這些肥料分別運到指定地點,比比在規定的時間內,哪組又快又多。

2.“我們長大了”

請每個幼兒取一隻布袋,將身體套入布袋中(表示青蟲長大了)練習爬行(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調節幼兒的活動量,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3.“小青蟲的夢”

①教師以蝴蝶姐姐的身份講述遊戲規則:根據人數將幼兒分成2組,先是魚貫地爬過山坡,在山坡對面的草叢中揀起一根教師事先準備的青草粘在身上,然後鑽入布袋,爬過草地,在音樂聲中鑽出布袋,代表蛻變成蝴蝶,翩翩起舞。

②幼兒跟着蝴蝶姐姐開始旅程:爬山坡――吃青草――吐絲結繭(將身體鑽入布袋中)――蛻變成蝴蝶――在花叢中飛舞。

四、結束部分

1.放鬆活動:隨音樂中,學蝴蝶飛舞;

2.整理活動場地,出場。

【延伸活動】

在晨間活動中,讓幼兒用布袋繼續進行遊戲。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戶外活動時,幼兒對花園裏的昆蟲特感興趣,會長時間地觀察,有的甚至趴在蟲子後面跟着它爬,我就以青蟲成長的過程爲遊戲情節,力圖做到:

一、滲透環境教育:讓孩子瞭解周圍環境,瞭解其相互間的作用,體會到它的美妙,激發喜愛之情。因此,在活動中,我設計了“小青蟲的夢”的遊戲情節,讓幼兒以“青蟲”參與活動,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情景下活動。

二、增加難度,提高爬行速度。幼兒軀幹的扭動來爬行,難度頗大了,讓幼兒在遊戲中探索學習。其三,讓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身體來模仿小青蟲爬行,激發幼兒探索身體運動的樂趣。

二、效果分析

本活動場地在有斜坡的草地和花園,避免了體育活動中繁瑣的場地佈置,幼兒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這些與我們的關係是這麼的密切與和諧,使環境教育從情感角度入手潤物細無聲地滋潤孩子的心田。學習新動作、遊戲、課中小肆還是放鬆活動,教師均以遊戲的口吻進行,如在動作學習時,教師以“噘起小屁股,擡起小腦袋,彎彎身子伸伸腰,嘿咻嘿咻往前爬”的兒歌來形象化幼兒的動作要領,使幼兒在琅琅上口的兒歌中,興致盎然地進行學習。幼兒在形象的遊戲情節中,反覆練習爬行,樂此不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重難點。

科學活動教案 篇四

小司機——“一個”與“許多”

目標:

喜歡參加集體遊戲。

辨別“一個”“許多”,感知兩者的關係。

能按指揮行動。

準備:

玩具方向盤,每個幼兒一個。皮球,每個幼兒一個。

過程:

佈置“停車場”。

出示一個玩具汽車,說說汽車要休息了,停在哪裏?知道集中停汽車的地方叫“停車場”。

教師帶領幼兒佈置停車場,教師當停車場指揮,幼兒各拿一個方向盤當小司機,做開汽車的動作,玩一玩。要求“汽車”要聽指揮行動。

停車場有許多車。

“汽車”都停在停車場內,一個幼兒代表一輛汽車,“指揮”問:停車場裏的汽車多不多?讓幼兒感知有許多輛汽車。

一輛一輛開走了。

“指揮”發出信號,讓小司機將汽車開出停車場,每輛汽車出場時,要讓小司機說:我開走了一輛車。汽車都開走了後,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停車場的許多汽車到哪裏去了?知道“許多”分成了一輛、一輛。

一輛一輛開回來。

“指揮”發出信號,讓小司機都把車開回停車場,進場時要說:回來一輛車。汽車都進場後,看一看,停車場裏怎麼又有許多車了?知道一輛、一輛合起來是“許多”。

科學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認識顏色與圖形

2、通過遊戲嘗試小組合作

3、培養幼兒積極參與活動,體會合作的快樂。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1、教具顏色骰子,圖形骰子

2、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骰子

二、出示教具顏色骰子,認識顏色,通過投骰子請幼兒在記錄卡上找出相應顏色。

三、出示圖形篩子,認識圖形,通過投骰子請幼兒在記錄卡上找出相應圖形

四、請幼兒上太臺2個骰子同時投出,如紅色、圓形。引導幼兒認識並說出紅色圓形,並在記錄卡上找出來。

五、幼兒操作

1、講述操作要求與規則

2、分發操作材料

3、教師巡視幼兒操作

4、評價幼兒操作記錄卡

六、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這個環節需要小朋友自己來觀察形狀和顏色,所以較上個環節來說難度又增強了,目的讓幼兒探索、比較翻出相對應的圖形。在讓幼兒在遊戲中接觸認識。

科學教案 篇六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天起,他們就用好奇、搜索的眼睛,欣賞着媽媽的笑臉、可愛的布娃娃、悠悠的藍天和五顏六色的玩具,這些都給孩子帶來了無比愉悅的心理體驗。再長大些,他們就帶着這架“眼睛攝像機”到公園、到動物園、到祖國各地的名勝古蹟去遊覽,更是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陶冶了情操。眼睛引導孩子去發現美、感受美。可是,有時眼睛還會帶給我們錯覺,如旋轉的理髮店標誌燈、變幻莫測的霓虹燈,吸引了一雙雙驚奇的眼睛,難道燈也在長個子、霓虹燈也會跑步、做遊戲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爲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意在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感受、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

活動目標

1.感知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2.初步培養幼兒對錯覺遊戲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活動準備

1.教具:①色彩鮮豔的花一束;②兩組圓形組合圖一幅;③花瓶圖片一張;④彩色轉筒一個。

2.幼兒錯覺遊戲材料若干:哭笑娃娃、轉傘、陀螺、風車、扇子、硬幣、色盤、小鳥和籠子雙面轉片、動畫遊戲等。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指指點點”形式導入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玩個“指指點點”的遊戲吧!

師:“鼻子鼻子眼睛”或“鼻子鼻子嘴巴”……幼兒隨指令馬上指點相應感官。

(評析:教師以輕鬆、愉快的“指指點點”遊戲,引入課題,使孩子自然進入活動狀態。)

二、體會、瞭解眼睛的用途

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變出一束花,問:

1.我變出來的是什麼?你用什麼看到我變出來的是一束花?(引出眼睛)

2.眼睛的用途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還看到過什麼呢?

幼:我的眼睛可以看東西;我的眼睛可以看路;我去動物園看見了大象;我在幼兒園看見了滑梯;我在大街上看見了公共汽車;我在公園裏看到了許多的。花、樹和草坪;我和爸爸、媽媽去旅遊看見了大海……

(評析: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神祕地變出一束色彩鮮豔的花來吸引幼兒的注意,自然引出眼睛的用途。使幼兒體會了解眼的作用並進行發散思維,擴展生活經驗,產生“放眼大自然,世界真精彩”的美妙感受和情感體驗。)

三、引導幼兒觀察、發現錯覺現象

師:看見花兒紅的是眼睛,看見草兒綠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沒錯嗎?請你睜大眼睛仔細瞧,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1.觀察兩組圓,請幼兒講講自己的發現,初步體會錯覺。

①圖上有兩組圓,兩組圓中間的兩個圓是一樣大呢,還是一個大、一個小?

幼:左邊中心的圓大,右邊中心的圓小。

②將兩個中心圓重疊對比,是一個大一個小嗎?

幼:哦,原來兩個圓一樣大呀!

教師小結:由許多小圈圍繞着的中心圓看起來比較大,由許多大圈圍繞着的中心圓看起來比較小,通過對比得知,原來兩個中心圓是一樣大的。這是一種錯覺,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2.觀察花瓶圖案和彩色轉筒,進一步體會錯覺現象。

①出示花瓶圖案。

師: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

幼:一個藍色的花瓶、杯子、馬桶、檯燈……

師:如果只看黃顏色部分,你能發現什麼?

幼:哇!我看到了兩個對臉說話的小人兒。

教師小結:小朋友只看藍顏色部分,看到了花瓶、杯子、檯燈、馬桶,只看黃顏色部分時,卻發現了兩個說話的小人兒,這也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②觀察彩色條紋的轉筒。

師:看一看轉筒上面有什麼?

幼:轉筒上有彩條……

教師正反兩個方向轉動轉筒,問:看看彩條有什麼變化?

幼:彩條一會向上跑,一會向下跑……

教師小結:對,老師轉動小筒的時候,小朋友看到花紋一會兒向上跑、一會兒向下跑,這也是一種錯覺,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評析:教師以詩一樣的語言總結眼睛看到的現象,並提出疑問:眼睛看到的一定沒錯嗎?適時出示兩組圓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感知兩個中心圓的大小,初步體會錯覺現象。接下來分別觀察花瓶圖案和轉動起來的彩條轉筒,進一步發現、體會錯覺現象,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操作探索慾望已被充分調動起來,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試一試,難道眼睛真的會看錯嗎?爲下一環節的操作探索做了極好的鋪墊。)

四、操作、探索,發現錯覺現象

師:眼睛變的魔術真有趣,這裏有許多好玩的玩具-,請小朋友動手玩一玩、試一試,用小眼睛仔細觀察,看看你能發現什麼。

1.教師逐一介紹操作材料:哭笑娃娃、陀螺、轉傘、硬幣、轉筒、魔扇、水果、動畫遊戲……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動手操作、探索。

2.請幼兒談談自己的發現。

師:小朋友玩得真開心,觀察也很仔細,現在大家一起來談談自己的新發現!

幼:我發現小鳥飛到了籠子裏;我發現小傘這樣轉,就變大了,那樣轉,就變小了;我使勁搓這兩個硬幣,發現變成三個硬幣了;這個陀螺上有紅色和黃色,可一轉起來就變成橘子的顏色了;我看到小蝌蚪找到青蛙媽媽了……

教師小結:小朋友發現的這些現象都是眼睛造成的錯覺,也是眼睛變的魔術。

(評析:爲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教師爲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材料,放手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探索、發現錯覺現象。各式各樣的玩具爲幼兒所喜愛,孩子們興趣濃厚,探索慾望得到了充分滿足。孩子是天生的發現家,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教師的動兒創設了寬鬆的談話環境,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孩子們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新發現,體驗錯覺遊戲的奇妙,共享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五、觀看錄像:生活中的錯覺現象

師:在生活中還有許多的錯覺現象,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分享一下吧!

師幼交流、分享,體會錯覺現象帶來的美妙感受。

結束語:生活中我們看到的許許多多錯覺現象,不但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還給我們的視覺帶來了美的感受。當你在周圍的生活中發現錯覺現象時,請及時告訴你身邊的人,讓他們也來和你一起欣賞、分享吧!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新教師過關課課後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爲此,對於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爲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穫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後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於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瞭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幼兒藉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藉助着幼兒對於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後,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後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爲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於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於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祕密,這是我今後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爲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遊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爲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爲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麼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瞭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於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爲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並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後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後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爲什麼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於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於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爲是有進步的,課後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爲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爲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七

設計意圖】

刷子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對於我們的生活有着不可缺少的幫助,而現在的孩子,由於父母長輩的包辦代替,已經失去認識,操作,使用這些常見生活用品的機會,以至於除了知道牙刷,其他長柄刷、地板刷、廁所刷、衣服刷……等等刷子用品一概不知,有的連見都沒見過。爲了豐富幼兒的認識,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在此基礎上設計本次活動,讓幼兒對刷子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瞭解其相應的用途,同時增加幼兒的一些生活經驗。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主動探索,瞭解刷子的不同名稱、外形特徵及用途。

2、對生活中的小工具產生興趣,體驗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發動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刷子,如:牙刷、鞋刷、洗衣刷、杯刷等等。

2、有標記的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1、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種神奇的物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刷子)

2、你們都認識嗎?那現在請小朋友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刷子,看一看,摸一摸,比較一下它們是用什麼做成的。

二、通過比較、操作了解其名稱、外形特徵及用途。

今天許老師要去參加一舞會,你們能不能把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1、誰先來給我化化妝。請你選一把刷子。(幼兒操作)你真棒,這把刷子刷在臉上軟軟的,真舒服,你也來試試。你知道這叫什麼刷子嗎?(化妝刷)

2、看,我的眉毛太亂了,誰來幫我刷整齊?(幼兒操作)這個刷子和化妝刷有什麼不同?你知道它的名字嗎?

3、誰幫我把皮鞋擦亮呢?(幼兒操作)你爲什麼選這把刷子?

小朋友,你們真棒,我很滿意你們剛剛的打扮,我可以漂漂亮亮的去參加舞會了,謝謝你們。

三、遷移生活經驗,探索刷子的使用方法。

1、平時你們還見過哪些刷子?它們有什麼用?

板刷(洗衣服、洗布鞋、洗牛仔褲等)、油漆刷(刷牆壁、刷櫃子、刷門等)、牙刷(刷牙保護牙齒)等等

老師總結刷子的用途:鞋刷可以把皮鞋刷的又亮又幹淨,杯刷可以刷洗杯子裏的髒物,撣塵刷可以刷牀上、衣服、玻璃上的灰塵,等等。

2、今天我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刷子,刷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做許多事,我們一起拿一把你喜歡的刷子試一試吧!

四、遊戲:送刷子回家。

1、剛纔小朋友做了很多事都累了,我們來休息一下吧。

2、誰來告訴我,你用了什麼刷子?做了什麼事情?(幼兒講述)

3、現在我們把這些刷子送到外面的超市去賣吧!不過老師有個要求,放的時候要按標記分類擺放整齊。(送到相應的塑料筐)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