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絕句》教案【精品多篇】

《絕句》教案【精品多篇】

《絕句》教案 篇一

建新國小 田燕芳

一、教材分析:

1、[註釋]

鷺:一種水鳥名,鷺鷥。

西嶺:指岷山。

千秋雪:終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靠。

2、[簡析]

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閒居時寫的,共寫絕句四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春景。

本詩由兩聯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首句堂前黃鸝鳴於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豔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動聽的鶯歌,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

後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後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含”字運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隻,是近景。“泊”,停泊着,但這停泊的是將要駛往東吳的船,靜中包含着動;“萬里”點出空間的遼闊。

這首詩,每句一景,其中動景、靜景,近景、遠景交錯映現,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3、[作者簡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二十歲起,漫遊吳越、齊趙。746年赴京應試,落第後旅居長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逃往風翔投奔肅宗拜爲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後因得罪肅宗,被貶華州。759年棄官西行,經天水同谷入蜀,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築茅屋而居。前後住了四年,寫詩兩百四十餘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765年攜家經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滯留二年。出三峽後飄泊於荊、湘,以舟爲家。770年病逝於湘江舟中,卒年59歲。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戰亂的時局把他捲入顛沛流離的人羣中,使他真實而深刻地接觸和認識了當時的種種社會景象。他憂國憂時,揮毫賦詩,直書情懷。留傳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詩歌,思想與藝術造詣極高,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後世譽爲“詩史”。他是我國詩壇承先啓後,繼往開來的集大成者,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尊爲“詩聖”。

二、教學目標 :

1、初步瞭解詩歌寫作的時代背景、杜甫簡單生平以及他的幾篇著作。

2、初步讀懂詩歌的含義,理解詩句中“鳴”、“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喜悅的思想感情。

3、激發學生學習積累杜甫名詩的興趣,能背誦學到的一到二首課外杜甫的詩。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讀懂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難點:對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理解。

四、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外自由學習積累杜甫的詩作若干首。

五、教學過程 :

(一)、欣賞《春的旋律》,導入  新課:

1、在“春之聲圓舞曲”的伴奏下,學生彙報尋找春天的收穫。

2、導:今天,我們新學習一首古詩,看看古人是怎樣用詩的語言描繪春天的美景。

(二)、進入第一章《快快樂樂地學》,學習古詩:

1、讀古詩。

(1)師輕快地範讀古詩,學生談談聽後的感受,體會詩歌歡快的意境。

(2)誰知道杜甫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請學生簡單介紹作者寫這首詩的歷史背景。(當時,安史之亂平定了,天下太平,詩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機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詩。)整體感受詩歌的意境,瞭解寫作背景,爲以下的學習做鋪墊。

2、按古詩學習的要求,小組同學討論學習,理解詩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難理解的地方質疑釋疑。(教師可巡迴指導,瞭解學習情況)

3、各小組提出不懂的或難理解的問題集體討論釋疑。(利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重難點:“窗含西嶺千秋雪”。)以學生自學爲主,獨立學習古詩,積累古詩學習的方法。

4、讀懂這首詩的意思了嗎?咱們選一到二句來解釋一下,如何?

5、同學評析詩中寫得好的地方,師幫助歸納:“有聲有色,”有遠有近“。

6、朗讀、背誦詩歌。

導:杜甫的作品中還有一首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絕句——

7、學生自由朗誦絕句(遲日),思考詩句的含義。

8、學生質疑問難,討論解疑。

9、學習小組共同解釋詩句的意思。

10、讀、背、積累古詩。(第二首古詩的學習以學生獨立學習爲主。)

(三)、進入第二章《輕輕鬆鬆地聽》,欣賞詩歌:

導:同學們只花了分鐘時間就學會了兩首古詩,真是省時高效呀。老師猜想,現在咱們大腦裏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來輕鬆一下吧!

學生欣賞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激發學生學唱的願望。)

(四)、進入第三章《開開心心地唱》,學生唱詩:

1、反覆聽《前出塞》的古詩演唱,背誦或跟唱均可。

2、自由背誦,男女生比賽背誦。

3、鏗鏘有力地跟唱一遍。

(五)、認識詩人,瞭解詩作:

導:今天,我們在這兒能欣賞到這麼多優秀的古詩,真的要好好感謝一個人——杜甫。

1、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瞭解的有關杜甫的知識。

2、自由交流自己積累的杜甫的詩作。

3、看電腦老師的介紹,請學生說說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識。(瞭解詩人的生平知識,認識“現實主義”詩人的典範)

4、出示詩歌《兵車行》,教師範背並解釋,幫助學生理解現實主義。

5、出示小紅旗,鼓勵學生課外積累。

六、設計意圖:

古詩具有語言凝鍊含蓄,韻律和諧優美,意境深邃高遠等特點,是陶冶學生情感,增強語言文字修養,提高審美鑑賞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閱讀優秀的古詩,能使學生掌握中華語言的精華,爲語文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在進行“大量讀寫,雙軌運行“的實驗中,我改變傳統的古詩教學一節課學習一首古詩的習慣,儘可能地增加課堂學習密度,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注意課內外結合,使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大量的古詩,讀背積累二、三首,瞭解更多詩人優秀的詩作,帶領學生遨遊詩作的海洋。這樣,同學們的眼界開闊了,誦讀古詩的興趣也增加了。此時,再鼓勵誦讀詩人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就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絕句教案 篇二

一、教材內容簡析

《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佳作。本詩由兩聯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第一句是草堂前成對黃鸝鳴於翠柳間,是近景;第二句一行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豔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動聽的鶯歌,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喜悅心情。

後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後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含”字運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隻,是近景。“泊”,停泊着,但這停泊的是將要駛往東吳的船,靜中包含着動;“萬里”點出空間的遼闊。這兩句從時間上、空間上給人寬闊的現象餘地。

全詩隨着視線轉移,一句一景,由低到高,由遠及近,景物不斷變化,詩人愉悅的情感貫穿其中,四種景構成一個和諧統一、鮮明優美的意境。這首詩對仗工整,音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千百年來廣爲傳誦的佳作。教學中讓學生反覆朗讀,展開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絢麗的畫面,感受詩人的心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弄清詩句的含義,在解詞理句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的大意。重點理解“含”字的妙用。

2、過程與方法:

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啓發學生依據詩句展開想象,以畫配詩,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從而體驗詩人作詩時的歡快的心情。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積累杜甫名詩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讀懂詩歌所描繪的意境,引導學生透景悟情,通過圖畫再現詩人作詩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歡快心情。

《絕句》教案 篇三

一、關於文章中心的理解

這是一篇描寫夏天生活的抒情散文,語文教案-夏之絕句。作者從孩童時代起就喜歡聽自然之聲,這種喜好一直保持到成年以後,並變得更加深沉,更加富有詩意。身在城市,並沒有讓簡媜對現代化的大都市產生好感。

在她的散文裏透散出這樣的潛臺詞:喧囂的都市裏找不到一片寧靜之所,我們只有在沉思中,回憶過去,才能尋找到自己渴求的東西。現代社會中的人們需要讓浮躁的心平靜下來,關注自然,關注自然中的美,保持一顆童心。

蟬的生命是短暫的,可是它是用一生的時間來歌唱。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爲代價!美總是瞬間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都是這樣,然而花謝花還開,月圓月又缺。“而每年每年,蟬聲依舊,依舊像一首絕句,平平仄仄平”,讀到這裏,我們又爲作者的豁達爽朗而會心一笑。

二、線索與組材

本文是以憶蟬、捉蟬、玩蟬、聽蟬、悟蟬的爲線索來組織材料的。作者先記敘童年時代捉蟬的故事,在上學的路上——人跡罕至的地方,一羣國小生“不怕鉤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的到樹上捉到蟬後的欣喜若狂的情景

讓童心未泯的人們也不覺沉醉於其中。課堂上,“我們”在抽屜裏玩蟬的細節描寫真實生動,先看,再聽,後摸,充滿了童趣。“捉得住蟬,卻捉不住蟬音。”富有內蘊的短短一句話,不但耐人尋味,而且還引出了對蟬聲的描寫。

“蟬聲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絕句。”行文至此,與文章開頭呼應。那麼爲什麼說蟬聲代表夏呢?作者緊接着寫蟬聲的音色、節奏,寫蟬對夏的感情,像一首抒情詩,有生命情調,有自然質樸,有曠遠飄逸,有豪情悲壯

這哪兒是在單單寫蟬聲,這分明是心胸豁達、豪情萬丈的人的寫照啊!這更是像夏天一樣激情四射的人的體現啊!這不就是像蟬一樣該放開喉嚨就引吭高歌,該緘默不語就戛然而止的悲壯鬥士嗎?

聽蟬部分,寫了晨間、午後、黃昏三個時段聽蟬的感受。晨間蟬聲給人以淨化,午後蟬聲給人以閒適,黃昏蟬聲給人以慰藉,字裏行間娓娓告訴你一定要善於去傾聽,纔會有收益。悟蟬部分,寫了蟬的自然、質樸、真誠、奉獻、豪壯,對蟬聲的“戛然而止”,作者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生命之歌”,來道出了其中的內蘊真諦:世上有多少人物和故事在生命的'“戛然而止”處流下了動人的悲壯與輝煌!也流下了幾分遺憾和感傷!

三、別緻的文章開頭

文章開門見山,把春天比成“駢儷文”,把夏天喻爲“絕句”,開篇給人以突兀之感,引人入勝,國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夏之絕句》。但作者虛宕一筆,不言夏,卻先敘及蟬聲,“未曾去關心蟬聲”,並交代其原因。夏天景色五彩繽紛,作者緣何獨獨念及蟬聲?當“我”對夏的悄然而至而渾然不覺時,是蟬的叫聲給了我以提醒。如果燕子是報春的使者的話,那作者顯然是把蟬當作了夏的標誌,文章由此巧妙的引起對蟬的回憶。

四、含蓄而富有哲理的語言表達

本文寫法充分體現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乍讀之後,好象覺得作者天女散花,信馬由繮,但細細品之,文章無處不是在寫像蟬一樣的人,這種以物喻人的手法比起以前學過的《荔枝蜜》等散文

更加含蓄深刻,因爲它更強調和注重個人的人生經歷的體會和感悟。而這種體會和感悟,往往其他人不一定有,即使有也不一定這麼深刻,更談不上用文字表達出來了,但是每個人在讀過《夏之絕句》後就會產生和作者相同的感受。

本文表達含蓄,內蘊深送,寓哲理於平凡之中,寄深情於自然之裏,這是本文最爲突出的藝術特色。

《絕句》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中的9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舟 ”字旁。

★根據詞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

★有感情的誦讀古詩。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

★感受古詩的魅力,產生熱愛古詩詞的感情。

教學難點

★認識本課中的9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舟”字旁。

★有感情的誦讀古詩。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

教學準備

★小黑板、字卡、讚美春天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意境, 揭示詩題

1、播放春景圖,誦讀有關讚美春天的古詩。唐·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春暖花開,春光無限,自古以來,有許多文人寫下了讚美春天的是詩,你們能背幾首?(檢查學生對古詩的積累情況,爲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做鋪墊)。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第三首。相機板書古詩,教師範讀。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激發朗讀的興趣:想讀一讀嗎?那快快把書打開吧,想不想不用老師教就自己讀呢?遇到困難可怎麼辦呢?

2、指名讀,隨機正音:好了,就讀到這,我發現呀,同學們讀的特別認真,一定能讀的很好吧,誰能勇敢地站起來讀一讀?(小黑板出示詞語)

3、有幾個詞語悄悄地從詩歌中跳了出來,想考一考大家,能不能被他們難住啊?出示詞語卡片“黃鸝、翠鳥、翠綠、鳴叫、船長、時令、千古絕唱”等。

4、下面請你拿出字卡,小組同學合作學習,交流識字方法。然後互相考一考。

5、利用偏旁的表意功能識記。如“鸝”、“鳴”、“鷺”

對比識記。如“含”、“令”、“嶺”,分別含有“今”和“令”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觀察記憶。結合舊字認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識新字。如:色—絕、天—吳 運用字理識記“絕”、“鳴”、“令”。

6、鞏固生字:這回都學會了嗎?敢不敢開火車讀?聽好要求:站起來的同學讀一遍生字,組一個詞語,其他同學當火車檢驗員,看一看小火車開得怎麼樣?(猜字遊戲,摘蘋果等)

三、指導寫字

1、觀察本課生字,說一說左右結構的字有哪幾個?

2、師範寫“船”:把“ 舟 ”字旁和“舟”字進行比較,讓學生髮現:橫變成提,且右邊不出頭。右邊的部件是橫折彎而不是橫折彎鉤。

3、生書空,描紅。

4、觀察“令、含、嶺”三個字,說一說應注意什麼。

5、師範寫“含、嶺”,生書空,描紅。

絕句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觀察1、2句和3、4

句,看看它們在結構上有何特點

(2)理解1、2句,重點理解“翠、青、青天”

(3)比一比,看誰說得好:先默讀詩句,再閉眼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景象,然後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先小組討論;

再全班交流。

(4)瞭解作者的敘述順序及在顏色上的捕捉、鋪設的精妙。

(5)學習3、4句,重點理解“千秋、含、泊、萬里船”(藉助學生的生活實際)

(6)說說詩句的意思

(7)理解作者蘊涵於詩歌中的感情(結合詩歌的創作背景)

(8)欣賞體會這首詩歌的美(以討論形式進行)

A、色彩美:黃、翠、白、青

B、聲音美:鳴

C、動靜相襯美:前2句與後2句的動靜相襯

D、遠近搭配佈局美:第一聯與第二聯,第三聯與第四聯的結合

E、寓情於景美:

二、朗讀古詩,背誦。

三、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解題《早發白帝城》

〈二〉、瞭解李白的

有關資料

〈三〉、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四〉、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字音

2、記字形,理解詞義

朝辭、白帝、彩雲間、還、啼、猿、輕舟、萬重山

〈五〉、理解詩句意思

1、小組內說說詩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討論,可以向“鄰居”請教。

2、每小組彙報一句,其他小組可以補充,重點理解“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

3、指名學生將詩歌大意串講一遍,力求做到流暢通順

〈六〉、欣賞詩歌,說說自己對這首詩歌的看法

(1)景色之美

(2)作者心情的暢美

(3)節奏韻律美

(4)用詞之美:彩雲間、輕舟、一日還、萬重山

〈七〉、指導朗讀

(1)關於本詩的韻腳與押韻

(2)本詩的節奏與停頓劃分

(3)學生試讀,老師範讀,比較點評

(4)比賽朗讀

〈八〉、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