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品多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品多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①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②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及曲折的故事情節

③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對刻畫人物形象的好處

重點難點:

①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觀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②構思新穎巧妙懸念的設置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導入:親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一種情感。詩人說,親情是一首恬靜的田園詩;畫家說,親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畫;音樂家說,親情是一首優美的輕音樂。但是,親情也時時經受着考驗,在金錢、榮譽、利益面前,我們是否依然能夠守護親情,關愛親情呢?今天,讓我們走進法國作家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共同探討這個話題。(板書課題作者)

在世界文壇上,有三在短篇小說之王,他們是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

作者簡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出身於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普發戰爭爆發了,他應徵入伍,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了戰爭的殘酷,祖國的危難啓發了他的愛國思想。戰爭結束後,他到了巴黎,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後離職從事專門文學創作。10年間他寫了解情況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久遠,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爲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2)字詞

A、字

別墅 煞白 棧橋 襤褸 恭維

糟蹋 拮据 闊綽 賠償 撬

B、區別形似字

┍褸 ___( ) ┍端 ___( )

┕縷 ___( ) ┕瑞 ___( )

┍襤 ___( ) ┍蠣 ___( )

┕濫 ___( ) ┕礪 ___( )

C、解釋下列詞語

拮 據:手頭緊,經濟境況不好。

糟 蹋:這裏是浪費的意思。

襤 褸:(衣服)破爛。

莫名其妙:沒法說出其中的奧妙。

鄭重其事:形容態度非常嚴肅認真。

與日俱增:隨着時間一天天增長而增大。形容發展得很快。俱,一起。

恭 維:爲了討好而讚揚、奉承。

D、積累:

毫無疑義 遲疑不決 鄭重其事 詫異

與日俱增 莫名其妙 煞白 拮据 計較

2、聽課文誦讀錄音,思考下列幾個問題:

快速默讀課文。

(1)、要求在每個自然段落前標上相應的序號,同時把課文中菲利普夫婦對於于勒的稱呼的詞語圈點出來。

壞蛋、流氓、無賴;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傢伙、老流氓、賊、流氓。

(2)學生們分組討論發言:小說前前後後爲什麼會有這麼多對於勒不同的稱呼?

教師指名回答後小結。因爲于勒當初花了菲利普夫婦的錢——于勒到美洲賺了錢,不僅願 意還他們錢,而且還可 以多給他們錢——破產又失去了錢,又可能要回來花他們的錢。

(3)學生討論:從上面的這些不同的稱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婦對於于勒的態度是如何變化的?

教師引導小結: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4)于勒是怎樣一個人?窮——富——窮

(5)菲利普夫婦、一家爲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據說做生意賺了錢,成爲全家的“希望”、“福音”。

(6)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落爲窮人;

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7)這篇小說家提示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小說寫了一個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的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畫出一幅資本主義社會裏貧窮則兄不認弟的觸目驚心的慘象,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主題思想。

3、整體感知小說,知線索

明確:菲利普夫婦盼于勒發財歸來是敘事明線,于勒離家到美洲冒險10年經歷爲暗線。

4、情節:人物態度,找出菲利普夫婦言行變化的代表句。

第一部分:1-4 故事的開端,盼 于勒。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發展,贊 于勒。

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遇 于勒。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結局,躲 于勒。

5、思考

(1)、把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前後態度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哪些事情使他們的態度發生了這種變化?這種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一開始,他們厭惡于勒,認爲于勒是“壞蛋”、“流氓”、“無賴”,這是因爲于勒“糟蹋錢”,並佔用了“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遺產;後來于勒來信說“賺了點錢”,“做了大買賣”,表示不但願賠償哥哥的損失,而且還要發財回來與兄嫂“一起快活地過日子”,這時,就讚美于勒,于勒便一躍而成爲“正直的”、“有良心的”、“好心的”、“有辦法的”人。可是,在船上巧遇落魄歸來成爲窮光蛋的于勒時,于勒再次成爲被咒罵的對象。由此可見他們對於勒的態度是隨着于勒的錢財的變化而變化的。這種變化表明了在19世紀末期的法國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只有純粹的金錢關係,毫無親情可言。

(2)、菲利普夫婦的內心活動是通過哪些方面顯示出來的?

第一方面:對於勒態度的第一次變化之前菲利普夫婦的心理活動主要通過若瑟夫的介紹得以表現。

第二方面:吃牡礪的細節以及在船上遇到于勒時的心理狀態,主要是通過若瑟夫當時的所見所聞來顯示。描寫他們的語言、行動和肖像(主要是神態)來表現他們的庸俗、自私、愛慕虛榮和冷酷的心理。

(3)、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落爲窮人,其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4)小說的標題有什麼深刻含義?

《我的叔叔于勒》這個標題強調了于勒在作品中的地位,點明瞭于勒與菲利普夫婦一家的親屬關係。作者對於勒本人着墨不多,主要通過側面來展示他的經歷、遭遇和性格特徵,但他對作品情節發展和主題的表現卻起了關鍵作用。小說以他爲紐帶,推動情節的發展。標題寄寓了作者對於勒的同情,對菲利普夫婦的譴責。小說是以第一人稱“我”來敘述故事的。標題正是採用了敘述者“我”的口吻來表達的。菲利普夫婦認錢不認親,而他的兒子若瑟夫卻偏偏要認“我的叔叔”,這就無情地鞭撻了像菲利普夫婦那樣醜惡的拜金主義者,含義很深刻。

(5)“信”在小說中起什麼作用?

于勒從美洲寫來的兩封信,被菲利普夫婦譽爲“我們家裏的福音書”,這對小說情節的發展、刻畫人物心理和揭示中心思想起了重要作用。原來是菲利普“全家的恐怖”的于勒,突然變成爲菲利普一家的“希望”,其關鍵就是他的兩封信。于勒兩封信的內容要點是:(1)說他賺了點錢,並且希望能夠賠償他的哥哥的損失;(2)說他發了財就會回到哈佛爾,並希望爲期不遠就可以一起過快活的日子。于勒透露金錢信息的來信,對菲利普夫婦具有無比巨大的誘惑力量。從此,在他們心中分文不值的“壞蛋”、“流氓”、“無賴”,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一個有辦法的人”。“信”所帶來的變化,說明金錢是支配一切的力量。它使菲利普夫婦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朝朝暮暮做着黃金夢,它又使菲利普的二女兒賴以順利成婚。圍繞着這兩封信,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得以充分揭露,所以我們說,“信”是作者情節發展的基礎,它對刻畫人物、表現主題都有重要的作用。

6、人物性格分析(討論)

人物態度對比: 前:(從文中找出詞語) 後:(從文中找出詞語)

菲利普夫婦:自私,冷酷,貪婪,庸俗的小市對民,愛慕虛榮。

“我”一個也涉世未深,天真單純,富用同情心 的孩子。

寄寓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

7、分析明快個性化的語言

(1)、“你們要不要我請你們吃牡蠣?”

揭示了菲利普夫婦附庸風雅的庸俗心理,表現了他想上上流社會的性格特徵。

(2)、“啊!啊!原來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來了!。.。.。.。.。.謝謝您,船長。”

菲利普夫婦神態異常,說話語無倫次,生動的描寫了他內心的極度恐慌。虛榮、勢利、自私的個性躍然紙上。

(3)、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

菲利普夫婦的自私勢利刻薄潑辣的個性畢露無遺。

(4)、”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三個稱呼強調了我于于勒叔叔的'骨肉關係,表現了我的善良、純真,對窮困潦倒的叔叔的同情,反襯了菲利普夫婦的自私、冷酷。

8、精讀船上巧遇的片斷,瞭解小說在刻畫人物時運用的主要方法。

主要通過:表情、動作、言語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性格。

9、文中的環境描寫有何作用?

小說中,當菲利普一家人出發到哲爾賽島旅行時,輪船是“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此時的景色,明麗而輕快,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驕傲”的心情:于勒就要給他們帶回來一大筆錢,他們可以很體面地生活了。在小說的結尾,菲利普夫婦害怕窮水手于勒來“吃”他們,急忙改乘另一艘船回家時,他們望見“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景色變得陰鬱沉重了。這反映了菲利普夫婦從希望的巔峯跌落到失望的深谷的心理變化過程,同時,“我”對父母勢利、冷酷的不滿以及對叔叔的同情也隱含在其中。

10、小說主題討論:

金錢至上

11、深入探求:

(1)、本文的情節安排巧妙自然,表現在哪些地方?這樣安排對刻畫人物、突出主題起什麼作用?

本文的情節安排巧妙自然之處,主要表現在高潮部分,即當菲利普一家人正高興地乘船去哲爾賽島旅行,卻在船上和他們盼望已久的現已淪爲窮水手的于勒邂逅相遇。說它巧妙,是因爲這種相遇正好是他們乘坐的船上,正好是在他們興沖沖地去旅行的時候;說它自然,是說于勒生意上失敗,不願回到哈佛爾再受兄嫂的氣,就在船上當了水手,菲利普一家正好乘這艘船,也就很自然地邂逅相遇。正是由於這一情節的安排,菲利普夫婦的自私、冷酷的性格才得以最充分的表現,小說的主題也就得到極爲生動和深刻的體現。

(2)、《孔乙己》中,作者安排了個“我”,本篇中也有個“我”,這兩個“我”在作品中的作用一樣嗎?

基本上一樣。在本篇中“我”是敘事人,把各種事件串成整體。小說所有人物的態度、行動,都是從“我”的眼裏看到的。“我”是個孩子,以純真的童心,從“我”的角度來評說其他人物,寄託着作者的褒貶、愛憎、喜怒和哀樂,使讀者隨着“我”的感受去嘲諷、去鄙夷、去同情、去憐憫,既有力於表現主題思想,又增添小說的親切感與真實感。

(3)、這篇小說是怎樣巧妙安排情節的?

這篇小說取材於19世紀法國的日常生活,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但作者構思極爲精巧。他先以洗練的筆墨敘述了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情況和他們對於勒衣錦榮歸的企盼,構成強烈的懸念;再插敘于勒在菲利普家中地位的變化,進一步渲染于勒衣錦榮歸的氣氛;然後出其不意地安排于勒落魄歸來,與兄嫂遊船巧遇的場面,把故事一下子推向戲劇性的高潮。這種大起大落的巧妙安排情節,不僅收到了出人意料、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而且把菲利普夫婦由恐怖到希望、由希望到躲避的內心世界和小市民“唯錢是親”的醜惡靈魂暴露無遺,大大深化了主題。

(4)小說運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有什麼好處?

這樣寫法的好處是(1)事情是“我”耳聞目睹,使人感到真實可信。(2)通過“我”的眼睛和心靈,便於揭露醜惡的現實。(3)用講故事的方式,有更多的自由。

12、辨析研討,誰是主人公

(1)文題是〈,但是對於勒卻僅有幾筆直接描寫,多是側面描寫,而對於菲利普夫婦的性格刻畫用了很多筆墨。誰是本文主人公呢?

小說題爲〈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婦盼于勒發財歸來是敘事明線,而於勒(離家到美洲冒險10年經歷)爲暗線,略寫了他的過去和現在,“我”-----若瑟夫,一個十幾歲的男孩,在父母不把窮水手當作兄弟看待後,仍認爲于勒是“我”的叔叔,作者用這一標題道出了一個孩子的不滿,同時,這個標題也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婦受金錢腐蝕的靈魂,而在“我”身上,表達了作者的希望和理想。小說集中表現了菲利普夫婦對於于勒態度的驟然變化,從而刻畫出他們貪婪、自私、勢利的性格特徵。小說正是通過刻畫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徵,從而揭示全文主題思想-------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

(2)“我”在整篇小說中是怎樣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我對叔叔的同情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A)、不受父母的影響,仔細觀察叔叔;

(B)、心中叔叔;

(C)、給了叔叔十個銅子的小費;

這默唸的話中“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從字面的人物關係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親的弟弟”,意思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從排列的順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後重複”我的叔叔”,其中卻加上一個“親”字,反映了“我”對處於貧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對父母六親不認的困惑、苦悶及不滿。這是一句包含粉諷刺意味的心裏話。

形象:我是一個涉世未深,比較天真單純、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與父母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

作用:小說中的“我”作爲敘事的主體貫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態度和行動,都是從“我”的眼裏看到的;對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評述,也都是從“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託着作家的褒貶、愛憎、喜怒和哀樂。“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見聞來展開情節,起着穿針引線的作用。或說是線索性的人物。

13、發散訓練

①小說的結局怎樣?人物命運是由個人性格造成的?還是社會環境造成的?

②假如菲利普夫婦在遊輪上巧遇發了大財的于勒,他們的言行會怎樣?用150個字來完成。

③寫作:請以“人與人這間”爲題,反映當代人際關係的中心。

14、小結。

這篇小說運用對比手法成功刻畫菲利普夫婦只認錢不認人、愛面子的形象。提示了資本主義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

15、作業。

(1)找出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分析它們的不同點,說說它們各有什麼作用?

(2)課後練習。

板書設計:

中心線索

于勒貧窮富裕貧窮

婦厭惡詛咒熱切盼望咫尺不認

全家恐怖全家唯一的希望出了大亂子了

分文不值置一所別墅重新拖累我們

壞蛋流氓好心的于勒賊、討飯的

打發到美洲去多麼的驚喜啊以免再遇見他

側面描寫主體部分

介紹家庭成員,引出于勒對於于勒態度的今昔變化全家旅遊發現于勒證實于勒躲開于勒

小引背景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主題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二

教學設計思路

考慮到本文是外國文學作品,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注意多讓學生自我感悟,包括多讀,多討論,多談體會,多質疑問難;其次要求學生對文本要能創造性閱讀,從主題、人物性格分析到寫作方法、語言特色的認識,都力求有自己的看法,並能找到認識的根據,包括文本中的文字根據和文本以外的理論根據;再次,引導學生進行文學作品寫作實踐,從多方面吸取作品的營養。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簡介作者莫泊桑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2、讀準“拮据”、“棧橋”、“牡蠣”、“襤褸”、“撬”、“別墅”等詞的字音。

3、掌握小說中刻畫人物性格時運用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標

1、揣摩小說的主題思想及精妙構思。

2、能夠通過人物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心理,進一步熟悉小說的文體特點。

(三)情感目標

1、初步培養對社會問題的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評判能力和再現能力。

2、關注小人物的命運,調適自身心態,摒棄不必要的虛榮心理,形成健康的人際關係。

教學重點

1、小說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

2、情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的構思美。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媒體

課文朗讀錄音磁帶,錄音機;幻燈片,投影儀

課前準備

1、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收集法國作莫泊桑的信息。

2、認真閱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熟悉課文的情節發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主題思想。

2、瞭解本文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導入新課

在世界文壇上,有三大短篇小說之王,他們是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莫泊桑的名作《我的叔叔于勒》,現在請同學們互相交流一下你們收集的有關莫泊桑的資料信息,瞭解莫泊桑小說的藝術特色。

莫泊桑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出身於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普法戰爭爆發了,他應徵人伍,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了戰爭的殘酷,祖國的危難啓發他的愛國思想。戰爭結束後,他到了巴黎,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後離職從事專門的文學創作,並拜福樓拜爲師。10年間他寫了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久遠。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爲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有《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他的小說在藝術手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詣,特別是短篇小說。他的作品重視結構的佈局,行文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故事情節巧妙真實,結局出人意料,又在精理之中;另一個突出特點是用洗練的筆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左拉曾這樣評價莫泊桑的小說:“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劇,一出小但完整的戲劇,打開一扇令人頓覺醒豁的生活窗口。讀他的作品的時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遠是發人深思的。”

二、整體感知,探究問題

(一)聽課文朗讀錄音,思考下列幾個問題:

1、于勒是怎樣一個人?

2、菲利普夫婦一家爲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3、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4、這篇小說揭示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問題設計說明:讓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有益於集中注意力思考,同時,幾個問題又暗示了閱讀本文的重點)

學生分小組討論,在全班交流明確:

1、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遺產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錢,因而被家裏的人看不起,甚至被視爲全家的“恐怖”。終於,他被送到美洲。後來,據說他在那裏做生意賺了錢,並且給菲利普夫婦去信說,打算髮了財回法國來跟哥哥同住。於是,哥哥、嫂嫂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闊了一陣之後,重又潦倒落魄下來,淪落成一個窮光蛋,被法國船長帶回來,在船上擺攤靠賣牡蠣過日子,跟討飯差不多,他又重新成爲哥哥、嫂子的“恐怖”,被棄之家門外。

(問題設計說明:這個問題不難答。要指導學生認真讀課文,從課文中歸納起于勒的“簡歷”。從“于勒”人手理解全文內容,既切合題目,順應學生閱讀心理流向,又爲理解菲利普夫婦性格特徵,進而理解全文主題思想做了較必要的準備,同時,也爲後面理解小說“誰是主人公”的問題做了鋪墊。)

2、菲利普是個小公務員,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不僅“樣樣都要節省”,甚至連女兒都嫁不出去。但是,他們知道了以前被視爲“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發了財,“做着一樁很大的買賣”,而且準備回到故鄉,和哥哥菲利普一家“一起快活地過日子”。於是“大家認爲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變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歸來,並對“這樁十分拿九穩的事”“擬定了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我”的二姐也因這一“福音”訂了婚。

3、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其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落爲窮人,其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問題設計說明,這個問題由於學生是初步接觸課文,思考問題或許過於表面化。教師要善於啓發、引導。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會得出如下分析結果,這裏提出來,供備課時參考):

(1)是那個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婦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況,於婚事不利。

(2)是于勒的爲人造成的。如果於勒是一個品德很好的人,則菲利普夫婦不會如此。

(3)是于勒貧窮造成的,如果於勒此時很富有,菲利普夫婦一定和他相識。

(4)是菲利普夫婦經濟不富裕造成的。如果他們很有錢,就會認下於勒。

(5)是菲利普夫婦向虛榮心造成的。如果他們不是那麼好面子,則結局不會如此。

(6)是菲利普夫婦的思想意識造成的。在他們頭腦中只認識錢。

(7)是那個社會制度造成的。在資本主義社會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金錢關係。

4、小說寫一個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運用了對比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的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畫出了一幅資本主義社會裏貧窮則兄不認弟的觸目驚心的慘象,藝術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主題思想。

學生精讀菲利普夫婦一家在船上巧遇于勒的情節片斷,瞭解小說在刻畫人物時運用的主要方法。

(二)學生交流後明確

這篇小說主要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言談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性格。以菲利普爲例,如作品寫他發現賣牡蠣的老水手很像于勒時,他“突然好像不安起來”,“臉色十分蒼白,兩眼也跟尋常不一樣,”這是遭到突如其來的打擊時心中充滿了恐懼的感情。當他回到妻子身旁時,“神色張惶”說話“結結巴巴”,最後低聲嘟噥着:“出大亂子了!”這表現他內心的極度恐怖,彷彿大難即將臨頭,慌亂到了極點。再如菲利普忽然看見兩位先生在請兩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蠣,他“被這種高貴的吃法打動了”,走到妻子和女兒身邊問:“你們要不要我請你們吃牡蠣?”菲利普夫人則怕花錢,遲疑不決,“很不痛快地:‘我怕傷胃,你只給孩子們買幾個好了,可別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這些語言揭示了菲利普裝闊氣好虛榮的心理,菲利普夫人虛僞、愛面子的心理。

三、佈置作業

1、抄寫“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

2、選用課時作業。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掌握小說故事情節,分析小說主題。

2、通過圈點批註法和朗讀法學習通過人物語言、動作和神態來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3、在經典閱讀中啓迪人生,引導學生在成長中堅守本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性格。

難點:體會文章主題,認識社會現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欣賞漫畫:花錢買踢

教師總結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世界短篇小說之王——法國作家莫泊桑,莫泊桑“花錢買踢”是因爲他要在作品中表現被人踢的真實感受。這個小故事,折射了他在創作上的追求:寫作,要基於真實的生活體驗。這種追求,使他的每一篇作品都成爲一扇令人頓覺醒悟的生活窗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他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感受經典帶給我們的啓示。

二、預習檢測

1、作者簡介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爲突出,被譽爲“短篇小說之王”。代表作有長篇小說《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說《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其作品的基本主題是暴露資產階級精神面貌和社會風氣的腐敗墮落。

屠格涅夫:他是19世紀末法國文壇上“最卓越的天才”。

左拉:他的作品“無限地豐富多彩,無不精彩絕妙,令人歎爲觀止”。

恩格斯:“應該向莫泊桑脫帽致敬。”

2、字音字詞

拮据jié jū 手帕pà 詫異chà 糟蹋 zāo ta 賺錢 zhuàn

擬定 nǐ 別墅 shù 棧橋 zhàn 煞白shà 牡蠣 mǔ

撬開 qiào 拖累 tuō lěi 女婿 xù 哆嗦 duō suo 襤褸lán lǚ

三、解題

師:文章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你認爲這個題目在強調什麼?

預設:強調了我和叔叔間永不變更的血緣關係。

師:但文中故事卻圍繞一個“變”字展開,你覺得什麼在變,請聯繫文章內容回答。

預設:于勒的境遇在變。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在變。

四、梳理情節——“變”

師:請大家速讀課文,思考: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有幾次變化?並據此梳理文章的情節結構。

第一部分(1—4)開端——盼于勒。

第二部分(5——19)發展——贊于勒。

第三部分(20——47)高潮——見於勒。

第四部分(48——49)結局——躲于勒。

五、品析人物——如何“變”

師:請大家跳讀課文,圈點勾畫,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寫菲利普夫婦的態度變化的?(可以從整句出發,也可以從關鍵字詞出發來品析。)

1、方法示範:

示例:我和母親嚇了一跳,直望着我說:“你簡直是瘋了!拿十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她沒再往下說,因爲父親指着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

品析:這句話運用語言描寫,表現出母親因爲“我”給叔叔小費而異常憤怒的心理。“流氓”是對於勒帶有侮辱性切不準確的評價,表現出母親對於勒的厭惡心理。

2、自主品讀:學生進行圈點批註,限時四分鐘。

3、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品析重點語句,指導學生有感情帝朗讀。

4、總結方法:作者是通過什麼方法來表現人物的心理的。

5、總結性格:通過分析和朗讀,你看出他們是怎樣的人?

預設:虛榮貪婪、唯利是圖、自私無情等。

六、主題探究——爲何“變”

師:菲利普夫婦一直變來變去,那麼他們不變的是什麼?

預設:對金錢的佔有慾望,認錢不認人的性格。

師:請大家小組合作,結合具體語句,多角度探究菲利普夫婦“認錢不認人”的原因。

預設:

經濟原因:學生可能只限於找到變現貧困的語句。教師可引導學生設想如何菲利普夫婦認下於勒,後面會發生什麼事。

社會原因:學生可能會泛泛地說當時的社會風氣是崇尚金錢。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船長”“二姐夫”“慣例”來感受當時“金錢至上”的社會現實。

愛慕虛榮唯利是圖的性格: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讀文章家人有機會就把于勒的信拿出來念,見人就拿出來給他看的細節來感受菲利普一家愛慕虛榮的性格特點。七、作者期許——不變的

1、誰不變

師問:不過文中有一個人卻散發着美好人性的芬芳。他是誰?從哪裏可以看出?

生:“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給了他是個銅子的小費。”這些語句可以看出。

教師讓學生採用波浪式語音強化朗讀法朗讀——一排學生讀“這是我的叔叔”,兩排學生讀“父親的弟弟”,全班學生讀“我的親叔叔”,並體會在朗讀中讀出了什麼。

2、爲何能不變?

師問:同樣的境遇,爲什麼若瑟夫能做出和父母截然不同的選擇?

預設:因爲他是個孩子,沒有收到社會的影響,感受不到生活的艱辛。

師追問:那麼他長大以後是否會變成第二個“菲利普”呢?

(師補充被教材編輯刪去的開頭和結尾)

師(總結):原來若瑟夫過去如此,現在如此,以後也如此。同學們,“人之初,性本善”,只不有的人受到生活的種種影響漸漸喪失了本心,而有的人卻能一直堅守本性。作者就是藉助菲利普夫婦和若瑟夫的對比,表達了他對人性的思索。

八、課堂小結

同學們,請相信——

不是一切大樹,都會被暴風雨折斷;不是一切種子,都找不到生根發芽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會流失在人心的沙漠。

同學們,也請記住——

惻隱心,羞惡心,恭敬心,是非心,人皆有之。成長路上,讓我們堅守本心,直麪人生!

九、作業佈置

續寫練習:如果現在又在換乘的船上看到了有位富翁像于勒(或就是于勒),那麼菲利普夫婦又會有哪些出色的表現呢?請展開想象,續寫故事,注意人物語言、神態、動作描寫。

開頭爲:回來的時候,我們換乘了聖瑪洛船……

板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設計思想及教學反思

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以文本爲基礎展開的。唯有對文本做小容量,慢節奏,深挖掘和實效益的研讀,學生才能真正有所收穫。聽完張萬國的《中學語文教學真諦的探索與實踐》教學講座,我從學生的事蹟出發設計了這節課。主要緊抓兩點:

一、“長文短教”抓人物:學習通過人物語言、動作和神態描寫來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二、“經典新教”挖新旨:在經典閱讀中啓迪人生,引導學生在成長中堅守本心。

本課以“變”爲貫穿整堂課的關鍵點。通過“變”梳理情節,“如何變”來欣賞作者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爲什麼變——什麼不變”來挖掘文章的主旨,最後再以“什麼不變”來啓發學生堅守本性,固守善良。

整堂課下來,學生的興趣很高,能緊緊結合文本來分析人物,並品析作者的描寫之精妙,且能在閱讀中體察現實,感悟人生,獲得生命滋養。

改進措施:1、在時間上稍微有點不充足,學生預習不夠充分。這樣的長文短教,一定要讓學生充分地預習課文。

2、重點不夠突出,在分析人物環節時間有點倉促,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及時。下次講這一課,要重點突出,該略則略,對文本的賞析要加大戲碼。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四

一、樣樣——都要節省

母親的話說得冠冕堂皇:既愛惜自己,有關心別人;既疼愛孩子,又注意教育。但實際是什麼?是既顧全面子,又節省開支。

“他低聲”對妻子說:“真奇怪!這個賣牡蠣的怎麼這麼像于勒?”——雖“像”但僅僅是猜疑,還沒有確定“是”于勒,但菲利普夫婦已經被嚇得失魂落魄了。

19段,順着二姐結婚的情節,自然的引出了去哲爾賽島旅行的情節。

二、歸納主題;概括寫作特色。

1、小說主題:

小說的結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菲利普夫婦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爲什麼?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怎樣的社會現實?從中可見小說的主題是什麼?

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①是那個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婦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況,於婚事不利。②是于勒的爲人造成的。如果於勒是一個品行很好的人,則菲利普夫婦不會如此。③是于勒貧窮造成的。如果於勒此時很富有,菲利普夫婦一定和他相認。④是菲利普夫婦經濟不富裕造成的。⑤是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心造成的。⑥是菲利普夫婦的金錢利己意識造成的。⑦是社會文化造成的。這篇小說展示了于勒從窮到富、再到窮的升沉過程,描述菲利普夫婦對於態度的幾度變化,揭露批判資本主義社會金錢勢力統治下小資產階級的自私冷酷、極度虛的心理,也反映了在這種社會制度下小人物的辛酸與無奈;同時,也通過寫若瑟夫對窮於勒的憐憫,表達了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貧弱者的思想感情。(設題目的:學生進一步理解主題,明確19世紀法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有金錢關係,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總結: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弟弟于勒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畫出了一幅資本主義社會裏,貧窮則兄不認弟觸目驚心的慘象,藝術的揭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主題思想。

2、藝術特色:

巧設懸念

討論:①我們一看到這篇小說,馬上被它吸引,並急於讀完,關鍵在於小說設置了懸念,能不能找出文中的懸念,作適當分析。

如:開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爲什麼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散步?于勒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曾是災星的于勒,現在爲什麼卻成了他們的福音?他們極其美妙的夢境是否得以實現等。

鮮明的對比

三、作業:做《導與練》及《作業手冊》未完成之題。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五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生:《我的叔叔于勒》),如果於勒是你的叔叔,你會用怎樣的語氣來讀標題?那麼,今天我們學的課文于勒是誰的叔叔?(學生回答可能:莫泊桑、若瑟夫)這兩個人物是同一個人嗎?小說中的“我”——若瑟夫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作者。

二、感悟標題,初涉小說

同學們在文章中找找和標題相照應的一句話,體會若瑟夫對叔叔的感情。

我在心裏默唸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句式上的反覆強調叔叔是我們家的親人,更流露出“我”對叔叔的同情,更顯示了我內心無比心酸的感受。

我的叔叔究竟有着怎樣的命運,他和我們一家將有怎樣的故事發生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莫泊桑短篇小說《我的叔叔于勒》。(板書課題)

三、走進課文,熟悉小說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小說,思考兩個問題

1、介紹于勒的命運

2、介紹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

2、小說中的于勒有着怎樣的命運?請同學們找出課文的情節來說明一下。

早期放蕩(第6段)

中期闊綽(8-10)

有一封被家人視爲“福音書”的信我們請盧俊同學念一念。

老年落魄(29段後)

3、菲利普一家是怎樣對待不同命運的于勒的?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①趕(第7段)“送”、“打發”表面上用詞很客氣,實際上暗示菲利普夫婦的狠心,慣例一詞更是體現了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普遍的冷漠關係。

②發了財的于勒讓菲利普夫婦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第8段末,12段母親的話(贊)

第3、4段,13、14、15段,語意反覆,同樣的情景在課文中出現了兩次,在他們的生活中卻出現了無數次,足已寫出全家人對於勒的企盼之情。

③朝思暮想的于勒有一天真的出現在菲利普夫婦面前時,他們又是怎樣做的呢?(躲)我們回來的時候改乘聖瑪洛船,以免再遇見他。

小結:菲利普夫婦對待于勒的態度可以說是反覆無常,然而變化的外衣下,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他們不變的內心:那就是金錢至上的醜惡靈魂。

4、列夫托爾斯泰曾經這樣說過:“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菲利普一家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一家,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吧!(板書房子及房主菲利普)

①哀:生活拮据(jiéjū手頭緊,經濟境況不好)課文中是如何具體表現這一點的?(1、2段)

剛剛夠生活,父親很晚從辦公室回來,掙的錢不多

有人請吃飯是從來不敢答應的,以免回請

買減價的日用品,買拍賣的底貨

姐姐的長袍是自己做的,買的花邊常常要在價錢上計較半天

小結:用儉省的筆墨通過瑣細的小事渲染菲利普一家拮据的家境。

②這一家有沒有幸福的時刻?

接到于勒的來信

夢想用於勒的錢改善家人的生活

二姐終於結婚了

全家人去哲爾賽旅行

大家有沒有發現菲利普一家的幸福有着怎樣的特點?全家人將幸福寄託在于勒身上,是一種虛幻的幸福。

③怒(分角色朗讀21-49段)

于勒敗光家產

船上巧遇落魄于勒

若瑟夫多給小費

小結:生活是一部由金錢開動的機器。菲利普一家如同一個個提線木偶,他們的喜怒哀樂都被一隻幕後的手操縱着,這隻手就是——錢。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法國大文豪左拉曾經這樣評價莫泊桑的作品:“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劇,一出小但完整的戲劇,打開一扇令人頓覺醒豁的生活窗口,讀他的作品,讀他筆下的人物,可以是哭或是笑,但永遠是發人深思的。”這一節課,讓我們懷着真誠的心去打開小說中那一扇扇生活的窗口,去欣賞我們心中那一道道別樣的風景吧!

二、打開窗口,欣賞風景

藝術起於至微,請大家用心感受,看看你能不能從某個獨到的角度來賞析這篇小說。

大家說說你找到了這篇小說中哪些有意思的地方,這些有意思的內容有怎樣發人深思的東西?(學生自由表述)老師在學生的基礎上示範:如於勒的稱呼,小說中的景物描寫,小說獨特的視角、小說中的巧合、細節描寫、小說的結局等,當然你們也可以自己尋找角度,來品味小說的獨到意味。小組討論

1、對於勒的稱呼或評價

菲利普夫婦:恐怖(壞蛋、流氓、無賴)分文不值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辦法的人

賊、討飯的、流氓

若瑟夫: 叔叔

小結:言爲心聲,對人物的不同稱呼或評價不僅表現了于勒命運的起伏,更像一面鏡子照射出菲利普夫婦用金錢來衡量親情的虛僞自私的個性。唯一沒有改變稱呼的人是若瑟夫,他是個涉世未深的孩子,在他心中親情是多麼的美好與重要。

2、景物描寫

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美麗的景色烘托了人物內心的快活和驕傲)

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與剛上船時形成鮮明對照,表現菲利普夫婦一家失望沮喪的心情,深刻表現了菲利普夫婦的冷酷無情)

一切景物皆情語,雖然小說的景物描寫不多,卻很好地烘托了人物前後不同的心情。

3、視角

①小說爲什麼要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反映現實生活?大家有沒有讀過類似以孩子爲視角展開故事情節的文章?(《最後一課》、《皇帝的新裝》等)

以純真美好的兒童世界諷刺自私冷酷的成人世界,寄寓了作者美好的願望,增強了小說的真實性。

②討論:若瑟夫長大後會不會成爲和他父母一樣的人?

4、巧合

起先我們全家都十分盼望于勒會在船上,沒有想到于勒果然就在船上,這就是巧合。

真是無巧不成書啊,巧合使文章情節跌宕起伏,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令故事更加美麗,增強可讀性。

5、細節

①可是每個星期日,我們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

(愛慕虛榮,渴望過上上流社會的日子)

②吃牡蠣

父親突然看見兩位先生在請兩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蠣……毫無疑義,父親被這種高貴的吃法打動了,走到我母親和兩位姐姐身邊問:“你們要不要我請你們吃牡蠣?”……母親於是很不痛快地說:“我怕傷胃,你只給孩子們買幾個好了,可別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後轉過身對着我,又說:“至於若瑟夫,他用不着吃這種東西,別把男孩子慣壞了。”

(菲利普夫婦愛慕虛榮,既怕花錢,又愛面子)

③菲利普夫婦在見到于勒時一系列的動作神態語言

細節決定成敗,莫泊桑用一系列傳神的細節爲我們塑造了菲利普夫婦這樣鮮明的人物形象,大家從剛剛的細節中可以看出他們有着怎樣的個性特點?

愛慕虛榮、虛僞自私、冷酷無情、貪婪勢利

小結:總之,菲利普夫婦是鑽到錢眼裏去了,他們不是這一家的主人,金錢纔是這一家的戶主,他們成了金錢的奴僕,在金錢的操縱下,于勒被逐出了家門,“我”也很難融入此家,親情也隨之被拒之門外。(板書:錢、親情、我等)那麼與冷酷無情的菲利普夫婦相比,于勒對錢和親情的態度又是怎樣的?(青年時揮霍錢,闊綽時不忘哥哥,在他眼中沒有用金錢來衡量親情,但是,在當時的社會中,貧窮一下子擊敗了于勒。)

三、體驗感悟,提煉昇華

金錢毀滅了于勒這樣沒有金錢意識的人的生活,扭曲了像“我”的父母那樣視金錢爲上帝的靈魂,同時它又在提醒我們永遠不要失去對人的真誠的愛心和同情。

四、走近作者,拓展提高

一部震撼心靈的作品背後,一定有一位偉大的作者,讓我們懷着崇敬的心走近作者。

十九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爲突出,有“短篇小說巨匠”的美稱。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充分顯示出他的社會風俗畫家的才能。構思佈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都有獨到之處。代表作有《羊脂球》《漂亮朋友》《米隆老爹》《項鍊》等。

五、放飛想象,拓展提高

有人說,想象是一切希望和靈感的源泉,這部偉大的作品是否能讓你插上想象的翅膀呢?讓我們一起看一下這一課的作業。你們可以先在課堂上討論一下。

續寫:

當衣衫襤褸的于勒敲響菲利普家……

改寫:

如果菲利普夫婦在船上遇到的是富翁于勒……

六、課文小結

同學們,其實金錢並不像平常所說的那樣,是一切邪惡的根源,唯有對金錢過分的貪慾纔是一切邪惡的根源,它可以成爲許多東西的外殼,卻不是裏面的果實。讓我們記住這句話:金錢並不就是幸福,一個人即使貧窮也能成爲精神的富翁。(板書:幸福)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體會巧妙的構思,把握曲折的情節;

2.理解通過語言、行動、神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3.對金錢關係有正確的認識和評價。

重點難點

1、體會莫泊桑小說精妙的藝術構思,感受他的匠心獨運。

2、小說主人公的確定及對金錢關係的正確認識和評價。

板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于勒:窮-富-窮

菲利普夫婦:盼-贊-見-躲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師:親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一種情感。詩人說,親情是一首恬靜的田園詩;畫家說,親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畫;音樂家說,親情是一首優美的輕音樂。但是,親情也時時經受着考驗,在金錢、榮譽、利益面前,我們是否依然能夠守護親情,關愛親情呢?今天,讓我們走進法國作家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共同探討這個話題。(板書:我的叔叔于勒)

二、檢查預習

1、多媒體展示教學目標。

2、瞭解作者及主要作品。莫泊桑(1850~1893),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爲突出,被譽爲“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代表作:長篇小說《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說《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

3、檢查字詞,糾正讀音。

三、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1.指名概述故事情節。

2、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

(1)要求把課文中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稱呼的詞語圈點出來:壞蛋、流氓、無賴;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傢伙、老流氓、賊、流氓。

(2)學生分組討論發言:小說前前後後爲什麼會有這麼多對於勒不同的稱呼?

教師指名回答後小結。因爲于勒當初花了菲利普夫婦的錢——于勒到美洲賺了錢,不僅願意還他們錢,而且還可以多給他們錢——破產又失去了錢,又可能要回來花他們的錢。

(3)學生討論:從上面的這些不同的稱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婦對於于勒的態度是如何變化的?

教師引導小結: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4)歸納本文的情節。(情節的每部分用一個字來概括)

教師引導小結(板書):盼----------贊----------見---------躲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四、研讀課文,歸納主題

1、開頭菲利普夫婦如此盼望于勒歸來,結尾卻千方百計躲避,原因是什麼?(結合情節分析)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金錢和于勒又淪落爲窮人,其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2、通過這個故事,作者揭示了什麼主題?教師出示四種主題說(見課件)。

學生分組討論發言,只要言之成理給予肯定。教師點撥:以上幾種說法都有其片面性。我們可以概括爲:小說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的描述,表現了在現實社會裏金錢關係對人、對人性的扭曲和破壞,對“金錢至上”的思想進行了批判。

3、小結:在那樣的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成了赤裸裸的金錢關係,菲利普夫婦對弟弟反覆無常的變化,就是緣於“金錢至上”的觀念。對於勒的態度變來變去,崇拜金錢的心理卻始終不變。

五、佈置作業,學會反思

1.如果你身邊也有像菲利普夫婦和于勒這樣的親戚,你如何看待他們?

2.圈劃標記文章能體現人物性格的語句,並批註出性格特點和描寫方法。

第二課時

一、研讀課文,分析形象,賞析寫法

1.說話訓練。要求用以下句式:我認識了一個(人物性格特點)的(人物),你瞧,(人物表現),運用了(描寫方法)。

菲利普夫婦:自私虛榮、唯利是圖、冷酷無情、金錢至上

于勒:花花公子、壞蛋、流氓、無賴;正直、有良心;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以上都要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提示:重點研讀第25到38段)

2、討論:小說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題目爲什麼是“我的叔叔于勒”?

明確:于勒的貧富變化是小說的中心線索,故事緊緊圍繞他的命運展開,他的暴發和淪落,直接決定了菲利普一家對他的親疏好惡與喜怒哀樂,從而鮮明地反映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變化,突出了小說的主題和社會意義。

3、“我”在整篇小說中是怎樣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形象:涉世未深,天真單純,富有同情心,與父母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

作用:小說中的“我”作爲敘事的主體貫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態度和行動,都是從“我”的眼裏看到的;對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評述,也都是從“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託着作家的褒貶、愛憎、喜怒和哀樂。“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見聞來展開情節,是線索性的人物。

4、賞析手法。圍繞以下話題自由發言:①曲折多變的情節安排②環環相扣的懸念設置

二、自主展示

1、組織學生演課本劇,場景:輪船上,人物:“我”、菲利普夫婦、于勒,情節:從菲利普夫婦吃牡蠣到發現于勒直到離開這部分。要求細緻分析菲利普夫婦的行動,語言和性格。

2、看了這個“嫌貧愛富”的故事以後,你有什麼感受或啓發呢?

學生自由發言。點撥:①不要把實現理想寄託在別人身上,應該通過自己去奮鬥,去努力,去爭取。②在親情和金錢上,應該珍惜親情,淡泊名利。③對弱者應多付出愛心,同情,樹立正確人生觀。

三、總結課文

作者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弟弟于勒態度的前後變化,形象地揭露了金錢對親情的腐蝕和危害,反映了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四、佈置作業

1、如果菲利普夫婦遇到發了大財的富翁于勒,其表情將會怎樣?夫婦間又會進行怎樣的對話呢?

請寫200字左右的片段練筆。

2、完成《補充習題》相關內容和一課一練作業。

教學

後記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七

一、教學設想

考慮到本文是外國文學作品,設計時首先重在多讓學生自我感悟,包括多讀,多討論,多談體會,多質疑問難。其次對文本要能創造性閱讀,從主題、人物性格分析到寫作方法、語言特色的認識,都力求有自己的看法,並能找到認識的根據。教學本文,擬用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欣賞巧妙的構思,曲折的情節;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第二課時品味細節,評價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

二、教學目標

(1)體會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學習運用各種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欣賞巧妙的構思,曲折的情節。

(3)理解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三、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對學習小說大都有較濃厚的興趣,他們很關注小說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看過小說之後印象較深的就是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對於小說中的字、詞、句,大部分學生不會感覺有難度。這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學生閱讀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賞力和評價力的培養和提高。

四、學法指導

採用自主討論式的方法,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並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莫泊桑是法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被譽爲世界短篇小說巨匠。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質。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描寫人情世態,構思佈局巧妙,故事情節曲折起伏,善於用精練筆墨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今天我們要學的《我的叔叔于勒》也是這樣的一篇小說。

(二)自讀,辨析主要人物。

探究一:從標題上看,這篇小說寫的是誰?(于勒)從小說的內容看,于勒是小說的主人公嗎?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1、討論前,教師提示:如何判定一個人物是否爲主要人物,有三個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說中的地位和作用(即看人物的活動及活動所起的作用,是否能表現作品的中心,揭示主題);第三看作家的創作意圖。大家開始閱讀,做好記錄,並確定小組發言人。

2、學生閱讀課文,思考批註。

3、小組交流彙報。

4、教師歸納小結:

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這樣出現的,一是全家人的談話,二是插敘介紹,三是在遊船上。

探究二:于勒雖然不是小說的主要人物,可老師感覺于勒這個人物在文中無處不在。大家的意見是怎樣的?從文中尋找信息談談你的理解。

1、學生閱讀課文,整理相關信息。

2、相互交流,明確:于勒顯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他的命運決定着菲利普夫婦的變化,並在他們一家中佔據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瀾。他是小說的線索人物。

探究三:“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我”是故事的敘述者,也是作品中的人物若瑟夫,其他人物的態度和行動都是從“我”眼裏看到的,對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評述也是從“我”的角度道出的。

(三)梳讀,體會精妙構思,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剛纔我們一起弄清楚了小說的線索,下面請大家據此梳理本文的情節,並通過梳讀情節,各提練一個字概括情節內容:

從課文順序上看:[盼]于勒——[趕]于勒——[贊]于勒——[罵]于勒——[躲]于勒

從小說情節上看:[趕]于勒——[盼]于勒——[贊]于勒——[罵]于勒——[躲]于勒

探究四:作家爲什麼這樣安排情節?

①爲什麼將“趕于勒”以插敘方式安排?

②爲什麼要安排船上相遇呢?

③“于勒寫信告知兄嫂其不幸落魄”,課文這樣改寫效果好嗎?

討論明確:

①巧設懸念,開頭反覆渲染盼歸的氣氛與心情,埋下伏筆;

②安排船上相遇給人物亮相提供了一個特有的展臺,更能體現主人公的性格特點。

③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構成情節的曲折美,俗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這個道理。

探究五:找出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分析它們的不同點,說說它們各有什麼作用?

(四)請同學們課後再讀課文,並且就“我眼中的xxx”進行人物分析

要求:從文本依據和生活經驗中去探究人物的性格。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本文除了以精妙的構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豐滿的人物形象而經久不衰。克拉麗絲、菲利普、于勒和“我”若瑟夫,這些人物在同學們的心目中都是什麼樣的?

(二)品讀,評說人物形象。

探究:對人物的描寫中,哪些詞句最有表現力?抓住這些具有表現力的詞句評說人物形象。

1、交流作業:我眼中的xxx。

2、品味細節,評價人物形象。

在閱讀一篇文章,面對同一個人物時大家會產生不同的認識。你們的看法有沒有依據呢?我們現在就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人物描寫的語句來證明自己的看法。

(老師給與評價及方法指導: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讀細節,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去品析。鼓勵學生從文本依據和生活經驗中去探究人物的性格,找尋最真實也是最正確的認識。)

(三)賞讀,創意探究:

1、現在我們來進行一個假設:文章結尾處寫我們一家倉惶地從島上逃離,遠遠避開了于勒。如果故事情節發展成:

A.我們沒能避開于勒,大家都明明白白認出了對方,一切又會演變成什麼樣子呢?我的父母、于勒、姐姐姐夫、甚至是船長又會是如何表演呢?

B.于勒沒有窮極潦倒,而是衣錦還鄉,我們在棧橋邊迎接到了他,一切又將會如何表現呢?

請同學們進行積極的想象和創作,選擇性續寫人物的言行。

2、學生小組進行創作。

3、學生髮言,老師給與評價及方法指導。

我們在進行小說的閱讀、人物形象的把握時,要充分細緻地從人物的多種描寫入手分析,多角度的審視人物性格的生成,不要簡單地貼標籤似的把握人物,要以變化的眼光多元地進行分析。其實,正因爲人物性格的豐富和多元,才使得莫伯桑的小說經久不衰,許多經典小說也正是因爲其人物性格的豐富和真實而廣爲流傳。

(四)拓展閱讀:

課外閱讀莫泊桑的小說《項鍊》或第五單元的四篇課文,選擇其中一篇,選擇一個人物進行性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