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教案【精品多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教案【精品多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教學設計 篇一

一、導入

1、複習作者。

2、小說三要素。

3、小說的主人公是誰?

4、小說的結構。

二、自主學習

自讀課文填寫于勒的簡介。

三、合作探究

(探究1)填表說明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稱呼的變化。于勒的經濟狀況對於勒的稱呼採取的行動當初行爲不正,糟蹋錢壞蛋、流氓、無賴,全家的恐怖。打發他到美洲去。賺了點錢,希望能夠賠償父親的損失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租了一所大店鋪,做一樁很大的買賣全家唯一的希望,好心的人,有辦法的人。于勒成了窮水手這個賊,這個傢伙,這個流氓。改乘其它船,躲開他。

大家思考一下: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變化是圍繞什麼而變的?于勒的經濟狀況。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的觀念對他們這類小市民的嚴重腐蝕--有錢則親,無錢則疏。揭示全文主題——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探究2)菲利普夫婦如此對待于勒,那麼他們是怎樣的人呢?

自由朗讀,找出文中刻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的詞句,揣摩所揭示的人物性格。回答方式:這一句或者這一段運用描寫方法,表現菲利普夫婦性格特點。

虛僞、勢利、自私、貪婪、

冷酷無情、唯利是圖

教師小結:(與名人的交流)

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到珠寶,但買不到美;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錢可以買到紙筆,但買不到文思;錢可以買到書籍,但買不到智慧;錢可以買到獻媚,但買不到尊敬;錢可以買到夥伴,但買不到朋友;錢可以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錢可以買到權勢,但買不到實學;錢可以買到武器,但買不到和平;錢可以買到小人的心,但買不到君子的志氣。

龍應臺

四、拓展延伸

運用兩種以上的描寫方法,描寫本班的一位老師或一個學生,不能出現真實姓名,讓同學們猜猜你描寫的是誰。

五、作業

續寫練習:如果現在又在換乘的船上看到了有位富翁像于勒(或就是于勒),那麼菲利普夫婦又會有哪些出色的表現呢?請展開想象,續寫故事,注意人物語言、神態、動作描寫。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探究小說的主題。

2、過程與方法: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外貌等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進而揭示小說的主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

【教學重點】

把握小說中菲利普夫婦的主要性格特徵。

【教學難點】

多角度探究小說的主題。

【教學方法】

開放性與啓發誘導式。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猜測質疑

1、讓學生用一個字來概括畫面的內容。

2、體會文中兩處環境描寫的作用。

3、導入:概括你閱讀小說的以有知識,你認爲本節課我們應該探究什麼問題?就這篇小說你還有何疑問?

二、梳理問題,分析小說人物形象

學生大膽猜測與質疑。將問題分類,按由主到次的順序解決。

菲利普夫婦:自私、虛僞……

于勒:生活貧困、狼狽不堪

“我”:善良、有同情心,沒被金錢腐蝕

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前後不同的態度說明了什麼?

三、探究小說主題

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及小人物的辛酸,表達了作者渴望真誠平等的人際關係。

四、拓展延伸

設計兩道習題:(考察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訓練學生基本語文能力)

1、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出一則上聯“十年苦盼天涯咫尺親人好似搖錢樹”,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對出一則下聯。

2、假如在船上遇見的于勒是一個百萬富翁,菲利普夫婦又該如何表現?讓學生嘗試即興創作並表演課本劇。

五、佈置作業

1、選作題:

請學生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接着續寫小說的結尾。

(激發學生想象,讓學生能結合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進行創造性的發揮,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

2、必做題:

要求學生每人課外至少閱讀莫泊桑的一篇小說,如《項鍊》、《羊脂球》等。兩週後開莫泊桑的讀書報告會。

(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的寫作,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進一步整體感知莫泊桑小說的'藝術魅力。)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材和學生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第五冊第四單元(小說單元)的一篇小說。課文是十九世紀著名的世界短篇小說家莫泊桑的優秀短篇小說。小說寫的是法國的濱海城市哈佛爾的一個普通家庭的凡人凡事。哥哥菲利普是個小公務員,一家生活十分拮据,因嫌棄浪蕩子的弟弟于勒而送他到美洲去碰運氣。當收到于勒發了大財並願意回來跟哥哥同住的信後,菲利普夫婦一家天天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他回來。當菲利普一家到附近的哲而賽島去旅行,在船上意外的發現了重又潦倒落魄的、*賣牡蠣爲生的于勒時,夫婦驚惶、恐懼,急忙躲開。小說用菲利普的小兒子自述的口氣寫成,所以題目叫《我的叔叔于勒》。

小說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待于勒前後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態度,有力地表現了“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馬克思、恩格斯語)的主題。馬克思、恩格斯的話可謂一針見血。然而今天來看這部小說所表現的主題遠非僅此而已,小說也真實的反映了當時像菲利普夫婦一樣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們生活的辛酸。再者,小說所揭示的這種異化了的人和人的關係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仍然存在,人和人之間究竟應該如何相處,至今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小說圍繞于勒命運的變化安排情節,跌宕曲折,富於懸念;另外小說通過人物語言、行動、表情來揭示人物心裏,細膩地刻畫人物性格。

小說語言樸實,易懂。

課前瞭解到學生思想比較活躍,對小說所反映地問題很容易結合自己的認知經驗來理解。學生也是初次學習小說,比較感興趣。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說明

教材無論是細膩的人物刻畫,還是巧妙的情節安排,還是深刻的主題揭示,都是值得學習、鑑賞和探討的。然而課只有四十分鐘,註定要有所捨棄,註定要有所側重。我想,學生初次學習小說,是應該讓其瞭解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瞭解小說的三要素。另外,讀小說,不僅能得到藝術的享受,更應該能從中得到對社會、自然、人生的感悟。

鑑於以上的理解,我制定一下教學目標:

1、藉助小說的閱讀方法來歸納本文情節,分析人物性格。

2、認識本文所揭示的主題。

這兩個目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其中如何調動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經驗發揮想象對主題進行討論是難點。

三、教法、學法說明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採用感知討論、點撥討論、梳理啓迪的教學和學習方式,努力使課堂開放、民主而有活力,儘可能多地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儘可能少的體現教師是學習的主導。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課題簡介作者

開頭的樸實並不影響之後的精彩。

(二)瞭解課文初步感知

不瞭解課文怎麼去理解它?課上的任務又怎麼能放在課下?所以儘管課文很長,我一定堅持要留給學生讀課文的時間。方式可以和學生商量。“你第一次讀了這篇小說,感受最深的是哪一點?”既是留給學生表達感受的時機,也是瞭解學生認知水平的機會。此時的表達最真實,最感性。

(三)根據學生剛纔的表達,教給學生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同時梳理一下剛纔學生的發言,讓其瞭解、判斷自己理解這篇小說的程度。

(四)藉助馬克思、恩格斯對小說主題的揭示的這句話來理解小說的主題。同時,理解主題的過程也是學生按照剛纔學到的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來重新閱讀小說的過程。要想弄清楚主題,就要對小說中多個人物的語言、行爲、神態,小說的情節安排,甚至不甚明顯的環境描寫進行深入地討論。當然,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先不會告訴這句話是誰說的。

小說意在揭示什麼主題?

有人這樣理解這篇小說所揭示的主題:這部小說表現了“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對於這種理解你是a.同意;b.不同意;c.不完全同意;d.不理解

1、分組討論

2、代表發言

3、教師梳理

學生在討論中,要儘可能的讓學生去想,去說,儘可能少的感覺到教師的存在;但在學生需要提示、幫助的時候,要能及時地抓住你的手。

這裏教師的梳理至關重要。在學生討論深入、爭論熱烈、期待老師表態的時候,教師的點撥效果會更好。一部偉大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促使人思考;一堂課可貴的也是能促進學生有所感悟,有所思考。這也許是課堂“留白”的藝術罷。

課後練筆: 篇四

借鑑本文寫作特色,進行想象寫作:

“我們在船上發現一位百萬富翁長的非常像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優秀教案 篇五

【學習目標】

1、通讀課文,瞭解故事梗概,能夠複述主要故事情節。

2、按小說的情節結構劃分層次。

3、理解作者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學習重點】

理解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合作探究】

(一)人物賞析

請同學們結合下面的問題,思考人物的個性特徵。

1、于勒是怎樣的一個人?

2、菲利普夫婦一家爲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3、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4、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稱呼有哪些變化(在課文中標註出來)?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5、從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前後變化,可以看出他們怎樣的性格特徵?

6、課文標題是“我的叔叔于勒”,這是一個偏正短語,它的中心詞是“叔叔于勒”,那麼小說的主人公是于勒,對嗎?

7、什麼人物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最重要呢?是“我”嗎?那麼,文章的主人公是誰呢?

(二)寫法探究

1、這篇小說從一個孩子的眼光用第一人稱寫有什麼好處?

2、本文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試舉例加以說明。

3、本文情節曲折,構思巧妙,有些情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試舉例談談。

(三)主題研討

這篇小說揭示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四)認識親情

說說你心目中的親情或者是對生活中某種關於親情的現象的看法。

《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級語文教案 篇六

【學習重點】

字音、詞義及文學常識。

【學習難點】

通過練習,提高閱讀分析能力。

【學習過程】

一、溫故知新

默寫《破陣子》(醉裏挑燈看劍)

二、探究活動

(一)、亮標明確

(二)獨學

1、給加點的字注音:

拮据()、襤褸()、牡蠣()、別墅()恭維()

計較()煞白()糟蹋()流氓()女婿()

嘟噥()撬開()闊綽()棧橋()

1、解釋成語

與日俱增:狡狽不堪:

鄭重其事:莫名其妙:

3、文學常識:

《我的叔叔于勒》選自,作者是,國19世紀後半期家,他與國的、國的並稱爲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一生寫了300多個短篇小說和6個長篇小說,他的成名作爲《》代表作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三)、對學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哲爾賽的旅行成了我們的心事,……那就是哲爾賽島了。

1、“我心裏默唸道:‘這就是我的叔叔…’”中,“心裏默唸”爲什麼不能改成“叫出聲來”

2、作者在小說結構上安排了旅行這一轉筆的作用是

3、文中“我”叫。本文爲什麼要用第一人稱來寫:a、b、。

4、雖然于勒“眼光始終不離開他手裏乾的活兒”,但如果偶然間擡起頭後,其目光與菲利普夫婦的目光相遇,請選擇一種最有可能出現的場面,並從選文中找出選擇的依據()

a、于勒想相認,菲利普夫婦也想相認

b、于勒想相認,菲利普夫婦卻不想相認。

c、于勒不想相認,菲利普夫婦想相認。

d、于勒不想相認,菲利普夫婦也不想相認。

之所以這樣選擇的依據:

5、在給於勒10個銅子小費這件事上,“我”和“母親”有不同的表現,試作簡要評論。

6、“我們回來的時候,改乘聖瑪洛船,以免再遇見他。”文章結尾有什麼深刻含義?

三、回標測試

我父親突然好像不安起來,他向旁邊走了幾步,瞪着眼看了看擠在賣牡蠣的身邊的女兒女婿,就趕緊向我們走來。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隻眼也跟尋常不一樣。他低聲對我母親說:“真奇怪!這個賣牡蠣的怎麼樣這象于勒:”

1、文中的“我”指,“我們”包括。

2、這段文字從哪幾個方面刻畫人物的?

3、從哪些詞語上可以看出“父親”見到于勒象是碰到瘟神一樣。請將詞語寫在括號裏。()

4、這段文字深刻揭示出男主人公的複雜心理特徵。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的:

1、理解通過人物語言、行動、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2、體會巧妙的構思,掌握曲折的情節。

教學準備:幻燈片或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的:簡介作者,掌握字詞,瞭解結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人與人,人與親人之間應有的關係;

2、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P168)

(二)導學導讀

1、板書課題;簡介作者(P168)

2、學習字詞:學生注音、釋義,教師講評。

給加點的字注音:

解釋下列詞語:

拮据:手頭緊,經濟狀況不好。

棧橋:碼頭上延伸到海里的長橋,供旅客上下船和裝卸貨物用。

煞白:由於恐懼、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蒼白,沒有血色。

撬開:用棍棒後刀、錐等的頭插入縫中或孔中,用力扳另一頭,使縫隙增大。

詫異:驚訝,覺得十分奇怪。

牡蠣:一種軟體動物,又叫蠔,肉鮮味美,可食用。

襤褸:衣服破爛不堪。

3、指讀預習提示,明確學法。

4、教師範讀全文謊生思考劃分部分、歸納段落大意?

5、分段提示:可以按照本文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或按“盼”、“贊”、“見”、“躲”,將課文分爲四大部分。

討論明確:第一部分(1——4),盼。第二部分(5——19),贊。

第三部分(20——47),見。第四部分(48——49),躲。

(三)佈置作業:練習六。

第二課時

課時目的:學習第一、二部分。

教學過程;

一、承前導入

1、抽查字詞掌握情況;

2、回顧段落劃分及大意。

二、講析一、二部分

1、指讀第一部分

2、講析並板書

(1)首段交代故事發生的地點及“我”的家境,國中三年級語文教案《《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並不是”、“剛剛夠”、“有兩個姐姐”,概括寫家境“拮据”。第二段用幾件雖顯瑣細卻很具代表性的小事,把家境的“拮据”具體化了。

①樣樣——都要節省(無一例外)總

二②請吃——不敢答應(以免回請)拮

③買貨——減價底貨(拮据至極)分——窮

段④長袍——自己做的(無可奈何)據

⑤花邊——計較半天(愛慕虛榮)

(2)三、四自然段,通過父親“只要一看見……總要說那句永不變更的話”,行動和語言兩方面簡練、生動的描繪,竭力渲染了菲利普夫婦盼望于勒歸來的急切心情。“永不變更”意味着父親那句話已說過無數次了,極寫盼望之情的強烈。

(2)小結:第一部分是故事的開端,寫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歸來。

3、菲利普一家如此盼望于勒歸來,那麼,于勒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爲什麼要這樣焦急的盼望他歸來?小說在此設下懸念。請大家速讀第二部分(4——19),分析思考:在菲利普夫婦心目中於勒是個怎樣的人。

4、速讀後,學生回答,教師講評,

《我的叔叔于勒》優秀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小說,特別是短篇小說,在藝術手法上造詣很深。他的作品題材豐富多彩,行文波瀾起伏,故事情節巧妙曲折,用洗練的筆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發表於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體現他藝術風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說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其弟弟于勒態度的前後變化,清晰生動地勾勒出一幅19世紀後半葉法國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婦的無義寡情,是通過少年若瑟夫的視角來表現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對人生、社會的認識。

本課的閱讀教學擬以從分析情節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領會作品的豐富內蘊。力求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用現代人的思想觀念創新、多元評價作品的主題,領會其匠心獨運的藝術構思。在評價認識中,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把握小說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學習本文細緻地描寫人物內心世界,對人物作個性化描寫的方法。

2、品評小說的語言,提高實際的語言運用能力。

過程與方法:

l、誦讀法莫泊桑的小說語言簡潔明快,幽默機智。課文在技巧的運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寫、懸念的運用、情節的安排等方面。指導學生表情朗讀或分角色朗讀,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分析人物的語言、行動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動和刻畫人物性格的。課堂教學以朗讀揣摩爲主。

2、探究討論法這篇小說的內蘊很豐富,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創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主動質疑問難,合作探究以釋疑,培養解讀小說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提高道德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豐富內蘊。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前幾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聽嗎?

(播放歌曲)

歌聽完了,可一個愁苦、孤獨的浪子形象卻留在了我們的腦海中,讓我們不由得產生憐憫之情,是啊!家是溫馨的港灣,流浪的心多麼渴望這個港灣的慰藉啊!可有這樣一個浪子,在外流浪多年,當家人遇到他時,不但不接受他,反而還罵他,什麼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說它遠,它發生在遙遠的 19 世紀的歐洲,說它近,它就在我們眼前,請大家打開課本,這個故事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

二、檢查預習

1、讀準生字音。(幻燈片出示生字)

2、作者介紹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後離職從事專門文學創作。10年間他寫了解情況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久遠,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爲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3、與小說有關的文學常識。 (幻燈片出示題目)

三、研讀細節——“稱呼”

1、請同學們閱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人物是怎麼評價于勒的,包括怎麼稱呼他,怎麼說他的?

學生找,教師板書: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壞蛋、流氓、無賴)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辦法的人

這個傢伙,這個賊、這個流氓

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2、學生討論:

請同學大致分分類,說說這些稱呼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他們對於勒又採取了什麼樣的態度?按時間順序。

3、明確:

佔錢——趕

賠錢——盼

有錢——贊

沒錢——躲

4、教師小結情節。

盼于勒——贊于勒——見於勒——躲于勒

一副對聯來概括兩部分的內容: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搖錢樹;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與日俱增,甚至在腦海中出現了幻覺,明明遠在天邊,卻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當成搖錢樹,爲了用於勒的錢訂了上千種計劃。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變成了窮水手于勒,他們失望沮喪,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認,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後之間構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切因爲什麼?這幅對聯少了一個橫批。請同學們來擬。(出示對聯)

5、學生試擬橫批,明確文章主題。

參考:人不如錢/金錢至上/世態炎涼

四、深入探究——“人物形象”

1、教師提問:前面的評價分別是誰說的?分別反映了人物怎樣的性格?

注意下面的細節描寫:

①文章開頭在寫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後,不接着寫于勒,而是寫他們一家星期天到海邊棧橋散步的習慣,寫父親永不變更的話。

②我母親也怕起來了,吞吞吐吐地說:“你瘋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爲什麼這樣胡說八道?” 母親回來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說:“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

③母親突然暴怒起來,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

④“我心裏默唸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默唸的三句話意思有什麼異同?爲什麼重複寫?這表現“我”的什麼心理?

2、學生明確:“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等人的語言各有特色,通過人物語言的分析,讓學生明確:

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虛榮、勢利、自私、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憐又可鄙的拜金相。

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樣的小市民階層的共性外,還精細、刻薄、潑辣。

“我”富有正義感和憐憫心。

3、表情誦讀這些語句。

4、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造成他們態度多變的原因是什麼?菲利普夫婦對於勒變來變去的態度中有什麼不變的東西?分析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徵?

五、拓展延伸——金錢觀

1、你如何看待本文的幾個人物?

閱讀這篇小說,使我們走進了19世紀的法國社會,去體驗當時法國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說描寫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動勾勒出了一幅19世紀後半葉法國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勢利、自私、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道德觀念和價值標準。

2、你如何看待金錢?

在金錢和親情上,應珍惜親情,淡泊名利。

3、探究文章的主題。

思考:菲利普夫婦是可笑的,同時又是可憐的。他們不是什麼大奸大惡,對於親兄弟于勒,本來應該是互相幫助,和和睦睦,共渡難關纔對。但他們展示給人們的只是人與人之間冷酷無情的金錢關係。請同學們想一想,形成這種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本文主題是什麼?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課文以于勒的遭遇爲引線,精彩的情節發展猶如一把利劍,劈出了病態社會中人性的扭曲。經濟的世界,金錢的關係,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劇,使菲利普夫婦淡漠了愛心和同情,變得庸俗、狹隘和自私。請大家思考一下,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揭露資本主義制度下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的同時,寄予作者美好的願望,希望人與人之間多一份關愛,多一份溫情。

結束語:與于勒相比,我們是幸運的,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人與人之間充滿了和諧,充滿了關愛,讓我們共同沐浴愛的陽光,呼籲愛的春風吹遍全世界,溫暖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