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文言文的趣味性教學“五法”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課程理念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體現得越來越充分。但是,作爲高中語文教學半壁江山的文言文教學卻比較特殊,許多老師還是沿襲慣用的老師教學生學,老師說學生記的傳統路子。老師教着乏味,學生學着單調。在這種情景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很低。學生只是學會了單一的課卻不具備遷移的能力,下次遇到文言文,還是不能根據文言規律去判斷字詞含義。

文言文的趣味性教學“五法”

錢夢龍在《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中說“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死角’,即使在語文教學改革很紅火的這幾年,文言文教學這塊‘世襲領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荒涼景象。”要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必須在文言文教學方法上下功夫。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文言文教學中充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營造一種生動活潑、輕鬆愉快、教學互動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處於願學、樂學的學習狀態,不失爲一種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效率和效果的方法。下面就高中必修三《寡人之於國也》的教學過程對文言文趣味性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一、激趣導入

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的一環,“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能抓住學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學生情緒高漲,有助於課堂教學的成功。

在教授《寡人之於國也》時,我從最近社會普遍關注的空氣污染造成的“霧霾”天氣導入。“最近同學們都比較關注我國北方大範圍的霧霾天氣,這霧霾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危害,也引起了人們的熱議甚至批評。大家都知道霧霾作爲空氣污染產生的原因就是人類對大自然無節制的攫取,卻忽視了與大自然的和諧發展。人們只看眼前,不立足長遠,終於遭到了大自然的報復。在日益嚴重的情勢下,我們該如何做呢?”“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就需要人類注重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其實,這一點不是今人的創舉,幾千年前的孟子就有着相似的觀點。”自然而然引入新課。

設講導入語時,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結合社會熱點或者學生身邊生活等導入。學生一方面比較熟悉,比較關注,容易激起學生的興奮點;另外當這些事情在內容上與課文內容構成關聯的時候,導入課文順理成章,學生在把二者構成關聯的瞬間,往往心領神會,情緒高漲。

二、設辯討論

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對於課文字詞或者內容學生存在的不同意見,可以故意不置可否,讓不同觀點的學生爭鋒說理,討論之後再下結論。

在學習《寡人之於國也》時,開篇就有一個爭論點,“寡人之於國也”中的“之”有不同的理解,有同學說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有人不認可。大家說來說去,沒有定論,期待老師的裁決。我想,不如藉機讓學生討論,把“之”的用法梳理一遍。於是,我讓學生回憶所學過的“之”的用法,看哪一個能在這句說通。經過討論,此處“之”並不像“臣之壯也” 一樣是典型“取獨”句,“寡人”和“於國”也構不成主謂關係,只能看成一般的助詞,無實意。經過這樣的討論,學生對“之”的用法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以後遇到相似情況就能進行相應的判斷。

在教學中,遇到觀點有分歧,教師不急着下結論,可以把問題交給學生去討論。所謂“理越辯越明”,經過討論,學生就能更加深入地認識這一問題。教師在指導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應該教給學生思考判斷的方法,讓學生在以後遇到相似問題時,能夠獨立分析判斷解決問題。

三、取譬設喻

本文開篇是梁惠王向孟子求教“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二部分是孟子對“民不加多”的原因的分析。梁惠王“好戰”,孟子就用戰爭中逃跑時“五十步笑百步”的道理來分析。這個比喻是文章內容上理解的難點。如何讓學生輕鬆理解並能保持學習的熱情呢?

在課堂上,學生都難以理解“五十步笑百步”和“民不加多”的關係。我讓學生仔細研讀第一段和第二段,努力分析他們之間存在的關聯。學生通過分析,大概瞭解了他們之間的關係,可是在表達時還不是非常清楚。於是我說:“這樣吧,我先給大家講個‘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我們班同學身上。同學甲告訴我說他學習很用功了,可是學習成績還是沒有起色。他說同學乙每天也不如自己用功,看小說,玩遊戲,可是自己成績也並不比他好。這是爲什麼呢?我說你怎麼用功學習了。他說我每天認真聽講,下課每科作業都認真完成,有時候晚上寫作業寫到12點。白天經常因爲晚上開夜車犯困睡覺。我說你這不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嗎!學習用心不是死學看形式,而是以學爲本,注意效率和方法。”經過這番引導點撥,學生都恍然大悟,文章原來是說梁惠王對百姓只是實施小恩小惠,走形式,和鄰國之君一樣,同樣不夠用心;爲國用心應該以民爲本,真正爲百姓謀福利,這樣纔會贏得更多的百姓。課堂氣氛因此而更加活躍,學生們一時間興趣盎然。

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我們應改“告訴”爲“引導”,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通過思考理解內容。

四、回憶總結

在文言文中,不能就本文而學本文,而應該廣泛回憶總結,把相同相似相關的知識回憶總結起來,有的知識構建系統,有的知識形成聯繫,這對於文言文能力的提升效果顯著。

在學到“未之有也”這句時,學生不難判斷這是一個賓語前置句,在問到是那種類型的賓語前置句時,學生卻面露難色。於是我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典型賓語前置句,大家經過短時回憶,把學過的句子都說了出來。像“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大王來何操” “沛公安在”(《鴻門宴》)“何陋之有”(《陋室銘》)“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等等。我趁機讓大家給這些句子歸類並總結出賓語前置的幾種類型: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之”“是”的提賓。通過回憶總結,學生系統掌握了賓語前置句的類型,爲以後對這種句型的分析判斷打下基礎。

這種方法好處在於,學生的學不是侷限在本課本文,而是和過去學過的知識甚至是國中的知識相互印證,把以前學的一些零碎的知識串成線織成網,通過回憶總結形成某些知識的系統。學生感覺很有成就感,因而就學得興味十足。

五、以錯激趣

學生血氣方剛,年少氣盛,老師在教學中如能善加利用,合理引導,也會在文言文教學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學到“雞豚狗彘之畜”時,因爲上課已經有三十多分鐘,我發現有的學生開始犯困,在齊讀時把這個“畜”讀成“牲畜”的“畜”。於是在大家翻譯的時候,我說這句話如果直譯那便是“雞豚狗彘這些牲畜”,並故意忽略少數人輕微的質疑聲繼續往下翻譯。學生質疑聲漸多。我故意裝作剛聽見回過頭來看,“這不是牲畜的‘畜’麼,大家剛剛讀的就是這個音。老師上課前專門查過。沒錯,不信你們查查。”學生一下來了熱情,心裏覺得老師不對,但苦於沒有證據,就一心想把老師駁倒。於是下邊查詞典的查詞典,查資料書的查資料書。不一會兒,學生們一哄而起,“應該讀xù,是畜養的意思,在這裏作動詞。”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從三尺講臺上走下來,由“主講”變“主導”,還學生以學習“主體”地位,故意以錯激趣,利用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勝心,主動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並自覺配合老師來完成教學。這種方法能有效避免“滿堂灌”的的弊端,有利於活躍課堂的氣氛,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總之,教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我們能把握學生的心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爲主動學習,由要學什麼變爲想學什麼,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實現學生學習地位的轉化,把學生變成文言文學習的“樂知者”,在教師這個“主導”的引領下,完成教學任務,那麼,文言文教學的趣味性的問題,甚至整個語文教學的問題,都將會在較輕鬆的狀態下得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