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關於作文教學論文【多篇】

關於作文教學論文【多篇】

再談作文教學論文 篇一

當我再次進行中年級的作文教學時,不由引起我深深的思考: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文教學積累了極爲豐富的經驗。但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中小學生普遍厭惡作文、畏懼作文的心理狀態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能夠把作文看成是一種“生活的需要”,是一件“愉快的事”,從而進人“引筆行墨、快意累累”的作文境界的學生畢竟太少。特別是面對三年級的學生,怎樣把這些不會寫作的天真兒童帶進習作的樂園,引起了我作爲一名一線教師的深深憂慮。

國小生作文以寫記敘文爲主。記敘文的內容詳略得當才能重點突出,才能很好地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但是,學生往往不分主次,要麼都很簡略、空泛;要麼處處詳寫,繁瑣冗長;甚至主次顛倒,喧賓奪主。總之,如何做到有詳有略,詳細得當,成了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個難點。

把這兩方面的問題提出來放在這裏,是一個很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面對這個課題,我深知“憂”不如“思”,“思”不如“做”。於是,在教學中,我努力探究,大膽實踐,努力尋求一條幫助學生突破作文難點,讓學生走出作文困境的方法。怎樣幫助學生突破作文難點,走出作文的困境呢?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的做法和膚淺的認識。

一、突破作文難點,引導學生思維規律,讓學生嘗試習作的樂趣。

怎樣突破記敘文內容詳略得當這個難點,讓學生很好地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呢?我是這樣指導的。

(一)是佈置觀察提綱,使學生有詳有略地進行觀察;二是指導學生擬定作文提綱,教給詳寫和略寫的方法。比如寫《參觀自然博物館》這篇作文。這裏展出了成千上萬的生物標本,學生寫作的難點就是怎樣選取素材,怎樣安排詳略。爲了備好課,我分三步走。我事先去參觀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學生觀察什麼?怎樣觀察?記些什麼?指導課上突破什麼難點?老師的頭腦中要有藍圖。回來後給學生上參觀前的“預備課”,課上指導以下幾點:

1、介紹展覽室的佈局與內容。

2、指導怎麼看,提三點要求:

①按展廳的空間位置觀察。

②分門分類地看(有的瀏覽,有的詳看。

③注意觀察生物的特點。

3、指導參觀時記哪些內容。

①瀏覽的內容,只記自己喜愛的生物名稱。(展出的系目有“門、綱、目、科、屬、種”如腔腸動物門、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等,學生記起來困難。)

②細緻觀察的動物,從各展室中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兩種生物的名稱、形狀、顏色、神態記下來。

③把同學們參觀時讚美的語言及自己的想法,感情摘記下來。

(二)參觀時做現場指導。講解必要的知識,提示要點。學生邊看邊記,邊聽邊想。有的粗看,有的細看,有的記得多,有的記得少。觀察的粗細,記錄的多少,爲作文的詳略做了必要的準備。

(三)是作文指導課。課上,我和同學們共同回憶參觀時的情景,在頭腦中重現了一幅幅的畫面。我引導學生談參觀的感受,他們都說,大自然是美好的,是奇妙無窮的,激起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的興趣。這實際上是確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後指導學生按參觀的順序組織、選取材料,圍繞中心安排詳略。同學們憑藉參觀時的印象和手頭的摘記,對於自己最喜愛的那一兩種動物,寫得都比較詳細、具體。對於三個展廳的主要內容都能簡略地記敘。作文中的難點迎刃而解了。

文章有了詳略,如何進一步把詳寫部分寫得具體、形象,還需要老師進一步指導。

二、讓學生走出習作“困境”,享受習作的樂趣。

1、教學生觀察生活,走出“沒的可寫”的困境。

國小生的生活是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課堂學習,課外生活;剛學會的實驗,親手製作的工藝;起飛的飛機,喧鬧的山泉……這些都被學生感知、經過情感體驗而貯存在記憶庫房之中。學生感到“沒的內容可寫”的根本原因是學生不會觀察生活,不會感受生活。

(1)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

課程標準對各個年級的作文教學都有明確的規定,而且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課內落實。課內作文,要求具體,學生各方面都受到約束,往往顯得比較被動,但又是必不可少的。爲此,我在作文教學上一直是採取“雙管齊下”的辦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課內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數量的課外練筆。比如,每接一個班,除了兩週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個學生每週至少寫一篇隨筆,隔週抽查一次,並進行講評。 寫隨筆,就是給學生充分的自由:選材自由,命題自由,字數自由。只管寫自己最熟悉、最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有話則長,無話可短,盡興而寫,隨意而止。這樣不自覺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事物的興趣和能力 。他們寫的內容起初比較簡單,漸漸地,觀察視野不斷擴大,寫班級、寫學校、寫社會……。作文內容越來越豐富:班級的生活與**,家庭的歡樂與憂愁……真是小到自我,大到宇宙,盡入筆下。學生說到隨筆,有的說:“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裏尋找。”有的說:“由於寫隨筆的需要,無論在那裏,我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在諦聽……”漸漸的,學生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2)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

在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去觀察。 在觀察中,我引導他們運用正確的健康的思想去觀察。比如,有的學生看到了社會現實中的種種不良現象,便認爲在作文中聯繫實際發發牢騷就是有真情實感 。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我跟學生分析,生活中確實有不平等、不公平……這些不承認不行。但是必須注意:什麼纔是我們生活的主流?從你呱呱落地到現在成爲一名優秀的國小生,是承受的陽光雨露多,還是遭受的急風暴雨多?再者,生活中的不正之風確實今人痛恨,應該唾罵,但決不能因此而使我們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讓醜惡的東西佔據我們的心靈,而應該讓我們的生活處處都充滿陽光。經過我的引導,許多學生認識到,通過觀察寫出的東西一方面是真實的,發自內心的;另一方面還應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 是的,我們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會使我們有所發現。不是嗎?,牛頓從蘋果落地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瓦特在壺水翻滾的啓發下發明瞭蒸汽機……這就是說,生活中時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

2、教學生具體描寫,走出“不會寫作”的困境。

當學生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之後,再遇到的難題就是“怎麼寫”了。幫助學生走出這一困境的辦法是:

(1)選擇真實事情,寫出真實感受。

今年春天,沙塵暴天氣時常發生,有一個同學在文中這樣寫到:“今天的風太大了,天空變成了灰黃色,太陽已不在刺眼,變得暗暗的。小鳥不見了,不知躲到哪裏去了。樹葉在天空中飛舞,怎麼落也落不到地上。校園裏的地面被風颳得跟掃過一樣。”這段描寫生動具體,這與學生的親身經歷不無關係。如何是親身經歷的真實的事情,即使平時並不太善於表達的學生,寫出的文章也具體生動多了。

(2)認清事物聯繫,寫出事件細節。

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發生在一定的環境之中。學生在開始寫一件事情時,不懂得敘述周圍的環境。以後逐步懂得寫環境的重要性了,卻常常只是寫上一兩句比較空洞的話。如寫“六一”聯歡會,有的學生在文章的開頭寫:“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又到了,我們在班裏開了一個隆重的聯歡會。我們的教室佈置得很好看。同學們都很高興。”顯然這個同學知道佈置教室開聯歡會與學生高興的心情有聯繫,但就不知道怎麼才能把這一過程寫具體。我就引導學生回憶:我們在教室裏擺放了哪些東西?,怎麼佈置的?學生們這纔回憶起那天我們的教室裏掛了許多拉花,吹起許多歡樂球以及做遊戲的物品……於是同學們把這些內容寫下來,文章就具體多了。

3、教學生學會想象,走進 “享受作文”的境界。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在作文教學中,想象力的缺乏是制約學生作文成功的最大因素,因此,作文教學還應努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上課開始,老師激動地說:“同學們,21世紀是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是物質極其豐富的時代,是變幻難以置信的時代。未來的家鄉、未來的學校、未來的衣服以及未來的你們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又會是什麼樣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給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時空的界限,來到五彩繽紛的未來世界,好不好?”“好”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有人說:“題目是作文的眼睛,好的作文題目能吸引讀者,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那麼,你們準備爲自己的習作起一個怎樣的題目呢?”

生:我的習作題目是——2040年我的一項設計

生:我的習作題目是——我夢見自己……

生:我的習作題目是——未來的學校……

你們的作文題目彷彿是一雙雙清澈明亮的眼睛,那樣的引人遐想,讓人深思。透過精彩的題目,老師彷彿看到了一個個神奇的畫面,一個個醉人的故事。聽着老師的導語,學生都很興奮。

三、利用課堂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習作方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習作。

1、從讀學寫,讀寫結合。

國小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利於學生從讀學寫,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

(1)從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

我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作爲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每學習一篇課文後,注意對該文的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在教學中持之以恆地把寫作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聯繫課文,適當摹仿,仿中求創。中外作家歷來強調創造,但在寫作中可以適當摹仿。在指導仿寫的同時也注意求創,寫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習作。

作文教學的論文 篇二

【摘要】

作文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要細心觀察,用心思考,敘真事,訴真情,以情感人。

【關鍵詞】

作文 生活 辯證關係觀察思考真情

一、引言

人們常說:文學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作文又何嘗不是這樣。

葉聖陶老先生說得好: “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

朱熹說得更好: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生活,永遠是學生作文的源頭活水。脫離了生活,學生的作文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是無病呻吟。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處處是作文。但關鍵在於你是否善於觀察,擅長髮現,用心思考,積累有方,受到感動,表達真情。

二、細心觀察,發現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魯迅先生說:“對於任何事物,必須觀察準確、透徹,纔好下筆。”

作文要寫得真實,觀察必須準確;

作文要寫得具體,觀察必須細緻;

作文要寫得深刻,觀察必須透徹。

豐富多彩的生活爲我們的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材料。但是,材料不會自己送上門來,而是需要人去認真觀察、尋找、發現。觀察是人們攝取客觀事物的第一扇窗口,觀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只有細心觀察纔能有所發現,才能獲得寫作素材,提筆作文時就不會如一副對聯所寫:上聯:苦坐苦想苦不堪言,下聯:愁事愁情愁眉苦臉,橫批:寫不出來。因此勤於觀察,掌握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培養觀察習慣,對於提高寫作水平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1、觀察要選準對象

生活是五彩繽紛的,有社會生活、校園生活、家庭生活。有大自然的珍奇,也有人間的真情;有塞外的海市蜃樓,也有江南的小橋流水,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觀察的對象,作文的素材,不一而足。

2、觀察要掌握方法

觀察是講究方法的,是有方法的,掌握了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①要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重點、有步驟地、按照一定順序地去觀察事物。才能觀察得既全面又細緻。

②觀察不能單一地運用視覺走馬看花,要綜合運用視覺、聽覺、角覺、味覺、嗅覺等器官,進行細緻地觀察。

③觀察事物要注意觀察的角度和事物的特徵。有的還須反覆長期地觀察。莫泊桑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間很注意地觀察,以便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和沒有寫過的特點。”

3、觀察要養成習慣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觀察習慣一旦養成,你就會成爲一個有心人,對周圍的人、事、物感興趣,去注意它、瞭解它。

良好觀察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靠的是真正明確觀察的意義與作用,靠的是對觀察感興趣,靠的是持之以恆的毅力,靠的是觀察後的成就感,靠的是教師、同學、家長的經常鼓勵和支持……

4、要善於發現美

羅丹有句名言: “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大幹世界,無奇不有。閒暇時多看看周圍,無論是花花草草,還是人情世故,只要用心,生活中處處可以發現耐人尋味的美。

就像古代的張岱一樣,要不是他深夜到湖心亭看雪,他哪裏知道“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所以說,並非缺少美,只是它們不爲人知罷了。

景色美是一個方面,然而,美不只是指景色美,它還有更深的一層含義——心靈美。如黑龍江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杭州英雄司機吳斌等,他們都是當代的活雷鋒。

三、用心思考,善積累

有些人對生活進行了不少觀察,但卻寫不出好的文章來。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在對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景等)的觀察中,缺乏強烈而深刻的感受,沒有用心地去思考。把觀察到的感性的東西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由表及裏地認識,由此及彼地聯想,這樣寫出來的文章纔有深度,才能感動讀者。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次寫作——《從生活中學習寫作》中第一道練習要求觀秋景,寫一段200字的短文。題目中有這樣一句話:“記錄你的觀察與思考。”如果單記錄你的觀察,那隻不過記流水賬而已,沒有深度,沒有力度,沒有波浪,沒有漣漪。恐怕連你自己都不願讀、不願看。唯有用心思考,才能畫龍點睛,妙筆生花。

除了要用心思考外,還要善於積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古今中外有不少積累的佳話。

古有“積葉成書”的佳話,元末明初的文學家陶宗儀,他積累資料的辦法是一隻奇妙的“瓦罐”。他曾在松江隱居過,那時,他一邊參加農業勞動,一邊利用休息時間在樹蔭下捋摘樹葉,記錄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然後將這些“樹葉”放入家中的瓦罐裏。日積月累,年復一年,十年竟積累下十幾大罐。後來,他就用這些積累的資料寫成了一部共有三十卷的鉅著《南輟耕錄》。

今有文壇神童邱華棟的成才佳話,邱華棟在20多年的創作中,一路閃着光走來,書籍始終伴隨着他的成長。他邊走邊讀書,邊讀書邊觀察,邊觀察邊發現,邊發現邊創作,邊創作邊讀書。在這樣的循環往復中,一個修養紮實、積累豐厚、敏銳智慧的作家就煉成了。

老舍先生說得好: “你要仔細觀察身邊的老王或老李是什麼性格,有哪些特徵,隨時注意,隨時記下來。這樣的記錄很重要,它能鍛鍊你文字的表達能力,要天天記,養成習慣。刮一陣風記下來,下一陣雨記下來,因爲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中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你如果沒有這樣的積累,就寫不出豐富的文章。”

四、以情感人,抒真情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作文是爲了反映生活,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要說真話、實話,表達真情實感。國中生目前的作文現狀是:害怕寫作,作文假大空,缺乏真情實感。教師在教學中就應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體驗和感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培養對生活的感情,我手寫我心,寫自己真實的生活,敘真事,訴真情,以情感人。

五、結語

最後,我以著名語文特級教師王俊鳴寫給學生的評語來作結: “觀察,每天都要從生活中發現新的、美的東西;思考,每天都要形成一點新的思想,自己的思想;寫作,每天都要錘鍊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警句。”

再談作文教學論文 篇三

一、拓展寫的思路

和所有從事三年級語文教學的老師一樣,剛剛接觸到作文,我也是一個頭兩個大,不知從何着手。經過一番培訓,我發現新課程特別重視學生“勤練筆”,把寫作與閱讀教學、綜合性活動,以及生活結合起來,所以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我總是細緻地做好備課工作,備教材,備學生,特別是一個單元之間的聯繫,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以拓展寫的思路。

在第三單元語文天地的筆下生花部分,習作分爲兩個部分:一是根據教材擬的題目寫,二是圍繞“初顯身手”的內容展開。其中有一條特別引人注目:學困生可記錄“暢所欲言”的內容,學習語言表達。這充分顯示了新課程的人性化、個性化設計。在這一單元的習作要求裏,還是堅持同樣的原則性:儘可能開拓思路,使學生願意寫,有得寫。習作與閱讀結合,與生活結合,與活動結合。二是具有選擇性,所以在我教完《國徵》這一課之後,就着重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做什麼事能爲國徵增添光彩?先讓學生思考,然後進行全班交流,最後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在有感而發的基礎上,結合旁邊的吐白,指導學生進行落筆。

二、我手寫我口

國小教材裏有許多優美的課文,不僅詞句優美,更重要的是具有很強的思想教育力,這不僅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文字美,更讓學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我手寫我口”,強調的是學生的有感而發;應該說,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在於教師的勢時引導。在教授第一單元的《愛什麼顏色》之時,我通過讀、感受、聯想激發學生的情感,再引入課後習題二:你愛什麼顏色?由於學生的情緒已經到了一個高潮,所以這個時候,他們也渴望自己像個小詩人一樣,能寫出優美的詩句。我抓住時機,先引導學生說,再讓學生寫,然後朗誦自己的作品,讓學生進行評價,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創作慾望,從而在開始之初就激起了他們的創作慾望,打下良好開端。

《七色花》是一篇童話故事,學生深深地陶醉於這美好的童話故事,多麼希望自己也能有一朵七色花呀!在我拋出了“假如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會用來做什麼?”這個問題之後,課堂上頓時像開了鍋一樣,學生饒有興趣地與同學們交流了起來。看到他們交流得差不多了了,我讓他們寫下了名爲《如果我有一朵七色花》的作文,同時強調要用七色花來做有意義的事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練習落筆

有的學生會說,說得活靈活現,但是讓他寫的時候,卻不知道要怎麼樣寫出來。新教材特別注意這個問題,在教材編排上也突出了這個特色,在相關的語文天地中穿插了對作文落筆的指導。在第四單元的筆下生花部分,我們可以發現有三個小朋友的吐白,這就是關於如何開頭的提示。

第一個小朋友說“看看課文是怎麼樣開頭的。”提示學生要從閱讀中學習寫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有特別引導學生比較各種課文的開頭方法。《你一定會聽見的》就採用了反問的形式,《葡萄溝》開門見山……我例舉了幾種開頭方法,然後學生自己看書討論,進行總結。

第二個小朋友說:“我模仿《葡萄溝》的開頭寫。”在上面的講述整理之後,我鼓勵學生大膽地運用從課文中學過的東西。其實我從來都不反對學生模仿課文;在學生對作文還不是瞭解的情況之下,這樣子反而讓他們心中有底,更何況隨着年級的增長,他們也越來越有自己的風格,所以在開始模仿之初,教師不要操之過急,循序漸進,讓學生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儘可能地鼓勵學生模仿,模仿出自己的特色。

第三個小朋友說:“我覺得怎麼開頭都可以。”寫無定法,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當學生能寫出與衆不同的開頭時,教師更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落筆,寫出自己的特色,形成個人風格。

這樣的編排在文中隨處可見,只要教師善加應用,就可以發現一番新天地。

關於作文教學,每個老師都有每個老師的方法,這也僅是個人的一點心得。教學之路,漫長而上下求索。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必然不斷地加以精進,確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使學生不再望文生畏,真 “我手寫我口”。

作文教學的論文 篇四

在加強學生語文教學的同時,我們還必須重視對學生的作文教學,因爲它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我認爲在學生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採取誘導,啓發等教學方法,使各種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下面談幾條作文教學的途徑和方法。

一、激發誘導作文興趣

根據學生好奇、好動,直觀的心理特點,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方面,教師首先要方法新,把學生興趣集中在歡樂情景中、玩耍中、遊戲活動中、直觀中,還可以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誘導學生的作文興趣,最常用的方法有:

1.根據學生愛受表揚的特點,充分肯定學生優點,多給學生鼓勵、表揚,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2.在寫作文前,有意帶學生多參觀、遊玩,精心安排一些活動,在活動中讓他們真正地感到快樂,同時誘導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3.讓學生們聽故事,講故事,以誘導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二、激發誘導口述能力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主要途徑

學生口述能力的培養是打開作文教學的鑰匙,因爲作文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而語言是人腦思維的產物,是心靈的展示。把一件事很完整的口述下來,就能寫下來。因此在培養學生的口述能力方面,教師要下大功夫,常用的方法有:

1、先誘導學生口述身邊發生的真事,逐步要求語言流暢,句子通順、完整。

2、進一步要求學生再複述,教師誘導,激發學生搞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麼。

3、最後讓學生複述此事的時候,要加上自己的看法。

4、讓學生把自己最後的複述寫下來。

5、教師先總結口述作文,再寫作文,是解決學生作文難的途徑。

三、讓學生積累作文語言

學生豐富的語言,是作文層次清楚,結構嚴禁,內容生動的基本條件。如果語言不豐富,寫出來的文章枯燥乏味,不生動、不感人,更沒有創新意識。因此必須讓學生做到:多背優美詞句,多看優秀範文,多寫心得體會。只有這樣,日積月累,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提高。另外,教師也可以有選擇地向學生推薦一些報刊和文章,讓學生自主閱讀,要求他們邊讀邊圈點勾劃,記好讀書筆記,寫好讀後感,真正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四、讓學生積累作文素材

讓學生留心生活,積累生活素材。引導學生參觀、觀察自然風景,積累寫作素材。引導學生讀有關知識資料,積累作文素材。

五、傳授基本寫作方法,激發學生作文興趣

指導學生怎樣讀題、審題、確定中心。指導學生怎樣去搜集材料、選擇材料。指導學生如何佈局謀篇。指導學生怎樣用恰當的語言去表達。指導學生如何修改文章。這些最基本的方法掌握了,就能激發其寫作的興趣。

六、評講作文、誘導學生作文的興趣

評講作文要多鼓勵,多表揚。評講作文要糾正錯誤,但語言要婉轉。評講作文要全面細緻。評講作文時,對共性問題要集體討論,也可以讓學生反覆設想、反覆評價。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的誘導,激發興趣至關重要,應該成爲作文教學過程中的一條主要途徑、主要方法。

作文教學的論文 篇五

摘要:

目前農村的學生不會作文,怕作文的現象很嚴重,針對這現象提出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

農村 作文教學 積累 特色 防寫

本人1997年參加工作,一直在農村教語文,多年來,對於農村作文教學頗有感觸。農村的作文課一般爲兩課時。對作文教學無非是“寫前指導——學生構思——學生寫作——老師批改”這樣的模式。教師根據每單元的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先做些簡單指導後,學生再構思作文,把學生“封閉”在教室中苦思冥想,把作文課教成了純寫作課。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不從實際出發,孤立地給學生大講寫作技巧。最終寫出的文章枯燥無味,內容雷同,人人都覺得寫作文難,使作文成爲語文學習中的攔路虎。學生稱寫作文爲“狼來了”。怎樣才能讓他們自己說:“狼來了,我不怕”呢?我認爲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農村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我們農村中學作文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或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農村現實生活,開發和利用各種課內外教學資源,讓學生閱讀社會這本“無字之書”,並讓學生養成認真觀察和寫日記的習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認真觀察,寫出農村特色

提醒農村中學生多留心自己所處的環境,多觀察自己身邊的獨具特色的人、事、物,隨時隨地積累寫作素材。

(1)觀察農村自然景物

農村是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農村孩子他們從小頻繁地接觸大自然,對大自然有着豐富的感性認識和深厚的感情。樹木、田野、藍天、白雲、落日、晚霞、青山、綠水……這一切無不烙上了農村的印記,又無不給農村孩子以美的薰陶,只要認真觀察,用記錄手冊的形式、最經濟的筆墨勾勒出所見的景色,這些就爲他們描寫田園生活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奠定了抒寫真善美的基礎。

(2)體驗農村田園生活

體驗就是積累農村生活經驗,如果沒有實際農村生活經驗或經驗不豐富,寫出來的東西常常不切實際,乾巴巴的,甚至言之無物。農村學生在家鄉也別有一片天地,上樹摘果、下河摸魚、上山放牛、砍柴割草,這些趣事會給孩子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鋤草間苗、插秧施肥等這些勞動實踐給學生帶來深切的感受。讓學生以日記或作文的方式記錄這些豐富多彩的生活感受,這就爲學生的習作積累了豐厚的素材。農村中學生在節假日常要幫家長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農活,這都是他們體驗農村生活,積累寫作素材的大好機會。因此,在教學中,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把做家務、幹農活的過程寫下來,把觀察到的有意義的場面記錄下來。例如種稻谷,指導學生觀察什麼時間播種,什麼時間鋤草,施肥,收穫,並且把觀察到的內容記錄下來。又如很多同學都親身參加過鋤草、割稻的勞動,在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在勞動中,你是怎麼做的?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討論之後指導學生寫出文章,這樣既學到農技知識,又擴大了寫作範圍。

(3)收集農村經典諺語

“雨打清明節,幹到夏至節。立夏到小滿,種啥也不晚。 立秋雨淋淋,來年好收成”,這是根據二十四節氣來判斷天氣及播種、收割、收穫的農諺。又如“雨中聞蟬叫,預告晴天到”,講的是動物的各種行爲可以預報天氣。學生通過收集這些豐富的農村諺語,既提高了農事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積累了寫作素材,可謂一舉兩得。

(4)觀察農村飛速變化

隨着社會的發展,國家提倡構建新農村,不僅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農村更是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的科技化,農村的城鎮化,這些都爲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很大的寫作空間。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比如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農村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如廠礦對農村環境的污染等。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對此現象進行調查,從中指導學生作文,擴展學生寫作題材,學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環保的重要性。認識到環境保護是每個地球人的責任。

(5)培養學生髮現、欣賞農村生活美的能力

農村的美可以說是沒有污染的,是全天然的,培養學生髮現、欣賞農村生活美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到“農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認識到“自然美”纔是真正的美,欣賞農村自然美水平的高低是一個人審美能力的綜合體現;同時又要在方法上給學生以切實的指導,指導學生如何觀察,如何發現,如何欣賞,如何積累,如何表達。作文教學要緊密地結合農村生活讓學生“我手寫我口,我筆寫我心”,這是解決農村學生作文無從下手的根本所在。

(6)寫農村特色日記

日記是一種寫作基本練習,有人把日記叫做“生活素描”,或“實地寫生”。它是一種寫作準備,它的主要內容是研究細節,細節是作文的命脈。沒有細節,作文就乾巴無味。但細節不是憑空想象而來的,而是來自生活。學生生活在農村,對農村的一切耳聞目睹,都十分地感興趣,很多同學都喜歡養花種樹或養一些小動物,語文教師可因勢利導,指導學生寫一些日記,把他們養花種樹,和小動物交往中的點點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筆記錄下來。另外,農村生活中的人物談吐、風俗、家常、串門、風景等都是日記的內容。這樣,一篇篇富有農村生活氣息的日記便躍然紙上。

標籤:多篇 教學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