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道德與法治課會考複習備考策略

道德與法治課會考複習備考策略

道德與法治課會考複習備考策略

關鍵詞摘要: 課程標準和山西會考命題精神   構建知識體系   

注重學科整合    培養多種能力

自2016年秋季,《道德與法治課》教材開始使用以來,2019年就要首次參加會考了,如何來應對這一次會考,作爲九年級的一名道法課教師,我深感壓力山大,前途茫然,所以就只能從歷年的思想品德課會考中談點自己的體會。

縱觀近年來山西省的思想品德會考試題,依然是在穩中求變,變中求新,試題的開放性、綜合性和實踐性進一步加大。這就對我們全省的思品課教師和學生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爲教師,我們的教學方式要趕緊轉變了,不只要教給學生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更新理念,給學生全局性引領;對於學生,不僅要掌握書本知識,而且還要觀察社會、體驗生活。面對2019年的道法課會考,我們在複習備考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一、認真研讀課標 吃透山西會考

從2011年,山西會考命題開始改革,到2018年會考,更是有了突破性進展,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認真分析研究新教材,研究課程標準,還要全面領會省裏的會考精神,

新教材和課程標準既是會考命題的依據,也是我們複習備考的依據。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緊緊圍繞課標,還要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來創造性的開發課程資源,把課標要求和實際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不僅要關注“課程內容”,更要關注“活動建議”認真分析一下近幾年來的會考試題,就可以看出來試題命制的首要依據就是課標,如果不關注課標,不關注“活動建議”,那我們課堂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因此,我們都應該自覺學習和領會課程標準,緊緊圍繞課程標準,用課程標準的理論觀念指導自己的教學。

每年春天,我們九年級思想品德課教師都要去參加省裏舉辦的一個會考培訓會,會上我們都認真學習領會省會考命題精神,認真研究每年的會考試題。2018年山西會考思想品德試題全新的反映出了省裏的命題精神;一是以立德樹人爲指導思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統領;二是充分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三是以課程標準爲命題的唯一依據;四是充分體現山西省會考改革所倡導的“六個維度”。其中“六個維度”的新理念是在2016年新鮮出爐的,主要是指:加大探究性和開放性試題的比例;加大閱讀能力的教材;教材活動建議的內容;借鑑PISA測試的理念;體現學科素養;教材表達交流共享的能力。可想而知,如果我們不研究會考,不研究課標和教材,不擡頭看路,只是埋頭做題、上課,就會離會考的目標越來越遠,怎麼能夠取得好成績。

二、夯實基礎知識 構建知識體系

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是我們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理論依據,沒有一定的學科基礎知識是很難對一些問題做出理性的判斷和分析的。雖然從開卷考試以來,簡單識記類的題目的題量和分值降低了,但這絕不是削弱了對基礎理論知識的考查,而是將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蘊涵在對學生能力的考查之中。特別是開放性試題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題在書外.理在書中”,必須以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爲前提。因此,該記的知識一定要記住,該理解的一定要理解.有些知識要在理解和整合的基礎上記憶。對於基礎知識的記憶也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如:抓住“關鍵詞”梳理整合重點知識,這種方法是指通過收集書本知識點中的關鍵詞,如“特點(特徵)、原則(規則),核心、目標(目的),基礎、標誌、制度、方針、本質(實質)”等,利用這些關鍵詞來串聯、梳理所學過的理論知識,以化繁爲簡,使學過的知識變得井井有條,便於查找和複習。同時.在複習時,我們可以經常看這些知識點,不斷地溫故而知新,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抓住“關鍵詞”梳理整合出來的知識點,對幫助自己備考選擇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2018年會考試題中,客觀性試題覆蓋面寬,突出了重點知識和基礎知識的考查,例如涉及黨的“十九大”、“全國兩會”、“心理”、“道德”、“法律”、“國情”等重要內容都有體現。

教材是主線,是對課標的應用和展開,是課標的具體落實者,我們要緊緊圍繞課標,對教材知識進行重新整合,通過縱向聯繫和橫向對比,讓學生掌握知識點、形成知識線、構建知識面,爲學生在考試中科學系統地解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所以在複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教材系統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觀點,既要把整體知識分解爲一條條易於接受的知識條目,又要注意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繫;既要搞清一單元、一課、一目的內在結構,又要挖掘不同單元、課、目之間的有機聯繫,使知識以網絡化呈現;既要注重強調知識結構,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展示出來,又要能自由地發現知識,並從中領悟創造知識的方法和途徑。

三、注重學科整合  提高閱讀素養

在山西思想品德會考的諸多改革中,“跨學科整合能力”和“閱讀能力的考查力度”不斷加大,無形中增加對學生知識量的考查,表面上看來與會考改革中提倡“減少知識考查”的要求似乎矛盾,但是思品會考改革提倡“減少知識考查”實際上要減少學生課本知識的考查,但“跨學科整合能力”與“加大閱讀能力的考查力度”實際上要求學生增加閱讀量,提升社會實踐能力和認知能力,跨出書本和課堂,實現更廣泛的認知,事實上,其中所需要的的知識量不是減小了,而是增大了。體現在會考中,就是“應知應會”知識的考查,省裏培訓每年都強調20%內容直接考學生,與教師“教”無關,是考查自身經驗的積累,目的在於調動學生求知探索的積極性,是給優秀或者說知識面廣的學生留出一定的空間。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就完全無能爲力。對於“應知應會”,我是這樣理解的,一是教材的必要補充與延伸,一是社會實踐層面。對於前者,我們老師可以適當操作,但通常也是投入高,產出低,我們也只能量力而行了。對於後者的跨學科和實踐型知識,就是教師無法系統傳授的,因爲它們多數屬於非邏輯性的經驗知識,考題的出現明顯沒有規律可循,只能靠學生自己平時的知識積累了。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緊緊抓住教材基礎的60分,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適度拓展教材知識,把自己該教的教好,另外就是關注學生日常知識的積累,實現學科的適度整合,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提升學生的觀察力和信息提煉能力,從而引導學生增加信息量和知識量。

閱讀素養是讀者爲了達到個人的目標,發展一個人的知識和潛能並有效參與社會,而對書面文本的理解、使用、反思和參與。PISA測評的重點就在於應用閱讀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或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以及元認知的能力。2015年第15題第3問“找出兩個著名作家,並寫出其代表作”,2016年第10題A項中出現《荷馬史詩》、《三體》、《紅高粱》、《變色龍》等名著;2017年第17題選做題2“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閱讀能力的考查在2018年思品會考試題中更是得到了充分體現,整個試卷閱讀量達到7000字左右,這就意味着學生每分鐘要閱讀100字左右,還要分析提取信息,做出選擇,組織答案,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一定要引導學生讀經典,充分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多讀書、讀好書,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加大題型訓練  培養多種能力

會考思想品德試題形式和設問方式儘管日趨多樣靈活,但不少類型的題目都有其自身的解答規律和技巧。在複習中,我們不能只接受現成的答案,而要總結掌握各類試題的答題規律和技巧,儘量避免因非智力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如解答選擇題時,要靈活運用排除法(淘汰法)、辨優法、逆推法、求同存異法等,有效提高選擇題的準確率。對於“談感想”、“談認識”之類的試題的解答,可以採用"三步走"方法來解答,即圍繞材料的中心思想,從"是什麼"、"爲什麼"、"怎樣做"等三方面展開論述,從而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答案。解答漫畫題,可以採用"四看法"--看標題、看畫面、看文字、看誇張。類似的解題方法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通過加大對各種不同題型的專項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答題技巧,解題更加得心應手。

多年來的山西會考改革,更加註重對學生多種能力的考查,除了上面提到的閱讀能力以外,還要培養學生的質疑批判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質疑批判與實踐創新是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頂層能力,獨立思考是現代合格公民最重要的素養與要求。2017年山西會考思想品德試題第17題選作題1:你認可央視這個結論嗎?選作題2:請你對《水滸傳》或其中代表人物作出富有新意的批判性的典型地方。今年出現“實踐創新”,如你能將詩句“踏春歸來馬蹄香”畫出來嗎?第17題第(1)“嗨!你創新了嗎?”(2)設計帶有鮮明創意的“晉芳牌”洗滌劑廣告,等等。這些題目的設計就是對學生質疑批判和實踐創新能力的考查。這就要求老師認真研究會考精神中“質疑批判與實踐創新”的內容,認真研究教材,在設計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會考精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合理利用教材欄目,從不斷變化發展的實際生活中選取素材,創設能充分體現質疑批判和實踐創新的活動,從而讓學生在體驗、辨析與踐行中生成新的知識,提升多種能力。

總之,會考改革對我們每一個道德與法治課老師,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面對2019年道德與法治課會考,我們只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借鑑思想品德會考的經驗,緊緊圍繞“六個維度”,轉變教學方式,更新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學科素養,才能在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有所作爲,緊跟會考改革的步伐。

參考文獻: 1.國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2011版    (2016年3月)

2.近年來的山西省思想品德會考試題

3.2018年山西省會考備考培訓研討會精神

4.《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訓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