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試論提升國小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試論提升國小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試論提升國小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福建省大田縣實驗國小   詹興全  吳建玲

摘要:本文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指導方面提出了國小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從打造生活化課堂豐富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認知;開放式的課堂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等方面闡述了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國小;道德與法制;教學;策略

引言: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下,要求國小教育的重點向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向發展。國小道德與法制教材中,富含大量的道德知識與法律知識,高效的教學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但是當前國小道德與法制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教學效率較低,因此,有必要探索出提高課堂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一、國小道德與法制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過於單一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呈現的教學內容可直接影響教學的有效性。道德與法制是按照新課程標準進行編寫的,屬於國小階段的通用教材,教師應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適當擴展教學內容,可選擇生活中的素材,對其進行整合與補充,展現出其教學價值,使教學內容更具真實性。但是,從當前國小道德與法制的教學現狀來看,教師大多情況只是講解教材內容,沒有爲學生挖掘更多教學資源,難以爲學生呈現多樣化的教學內容。

(二)教學方式陳舊

在國小的道德與法制教學中,大多以教師爲主導地位展開內容的講解,即使大部分的學校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但在實際的教學上仍然不能有效利用,使得道德與法制教學沒有融入到教學的信息化發展中,與時代的發展相適應。此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特點,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應重視學生的體驗。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爲提高課堂的紀律效果,小組討論以及情景表演等教學方式的應用較少,導致課堂難以將學生作爲主體,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提高課堂的有效性[1]。

(三)缺乏學法指導環節

要提高國小的道德與法制教學的有效性,學生的學生方法是重點部分。所以教師應該適當對學生展開學法指導。此學科的教學的教學目標不但要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以及學生的法制意識,還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各種實踐平臺,不斷提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在課程改革的逐漸推進下,各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被應用在國小教育當中,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的確使課堂更具趣味性,但是如果在實施的過程中,學生缺乏正確的學法指導,實際的教學效率並不高。

二、提升國小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打造生活化課堂,豐富教學內容

道德內容存在生活當中,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的教學與其他的知識教學不同,應讓學生在生活當中獲得體驗,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同時,新課標中強調道德與法制的教學應將學生的生活作爲基礎,通過生活逐漸形成道德的發展。因此,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模擬生活場景,爲學生展現實際的生活。倡導學生按照教材中的指導進行生活和學習。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真實的生活場景,不斷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進而能將學習到的道德知識應用到未來的學習和生活當中。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我們小點兒聲”這一課的內容時,主要的教學目標時指導學生指導什麼時候應該小聲。在課堂教學中,可使用情境教學方式,爲學生開展故事交流活動,引導其養成文明說話的好習慣。上課時爲了向學生呈現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可收集各種故事和圖片,然後製作成多媒體課件。同時爲展現出課堂教學內容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可爲學生創設交流情境,並向學生展示情境視頻,如:學生在班級內大聲喧譁、下課打鬧、搬動桌椅、重重關門等。然後向學生提出問題,“這樣的場合下大家是什麼感覺?”、“說一說班級中哪些聲音讓你覺得不愉快?”、“同學們認爲怎樣做纔是正確的?”讓學生展開積極的交流和討論,學生們很快就討論出結果,要從自身做起,不要在班級內大聲喧譁、在下課時禁止打鬧、輕搬桌椅、輕輕關門等,時刻提醒自己在公共場合要小聲說話。通過課堂中將道德知識以生活化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學會在公共場合自覺降低聲音,做到不影響其他人,並且知道在公共場合小聲說話屬於講文明的行爲,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2]。在講解“上學路上”一課時,教師應重點指導學生觀看交通標識,同時爲學生播放各類交通事故圖片或者視頻,引導學生在日常的行爲中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強化法制教學效果。

(二)豐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認知

國小的道德與法治是活動性較強的一門課程,同時國小生在語言表達以及思維能力方面還相對不足,不能對教材中的道德觀念和法治意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使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不斷豐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認知。在課堂教學上教師可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情境創設、實踐活動、課堂遊戲、故事導入、視頻欣賞、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通過創新教學方式,不但能吸引學生的參與興趣,還能將學生真正置於課堂的主體地位,滿足課程改革的要求。

例如:在講解“選擇適合的遊戲”這部分內容時,應該爲學生創建課堂遊戲,讓其在參與的過程中學會根據各種因素選擇適合自己的遊戲,如:遵守遊戲規則、按照自身身體狀況、自身遊戲水平等,只有做好全面考慮,才能做出更加科學的選擇,選擇健康的遊戲方式。這樣通過遊戲教學,鞏固學生學已經掌握的思想道德觀念,從而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如,在講解“一起試一試”這部分的內容時,可爲學生設計挑戰項目“金雞獨立”,讓學生學會堅持。並且在日後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面對困難能勇於向前,讓學生形成堅持不懈的毅力。

(四)打造開放式課堂,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國小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核心素養不但包括學生的知識水平,而且還包括學生的學習能力,知曉高效獲取知識的方法。開放式的課堂是基於不同角度爲教學理念,營造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氛圍,通過教學資源、內容等的開放式打造,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最終讓學生養成好的道德行爲與習慣。

在教學資源方面,教師除了要高效挖掘教材之外,還應重視課外資源的利用,通過尋找有價值的自然教學資源或者社會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突破原有知識框架的束縛,走出課本融入生活,提高學生對道德的認知水平。例如:在講解“我愛家鄉山水”這一課的內容時。爲讓學生對家鄉自然、人文等環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可讓學生通過觀察、調查等方式,獲取與家鄉有關的故事以及文化知識等,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在教學時,教師可爲學生準備大量的自然風景圖片,讓學生對家鄉有更多瞭解。指導學生觀看“我的家鄉在這裏”的張圖片,並且思考教材中小朋友喜歡家鄉的哪些事物,然後讓學生互相交流。通過觀看豐富的教學資源與互相討論,學生討論出喜歡家鄉的山水、公園、街道、戲曲、文化等,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並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來爲家鄉做一份貢獻。

在教學內容方面,由於此課程的綜合性強,因此爲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教師應重點設置開放性的教學內容。在講解“健康過冬天”這一課時,可向課堂中融入“如何在冬季保暖”小知識;講解“早睡早起”的內容時,將學生健康睡眠知識融入其中;講解“吃飯有講究”內容時,將食品安全的幾點原則滲透其中,不斷提高學生對健康生活的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3]。此外,爲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還可在教學過程滲透火災預防以及自我保護等方面的知識,向學生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的內容,將法治教學滲透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讓學生自覺遵守法律規則。

結論:綜上所述,國小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關鍵階段,對學生的成長有重要影響,在國小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決定了學生的道德水平發展,以及綜合素養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更新教學理念,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爲學生創建生活化的課堂,通過開放式的課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鄭琳娜.提升國小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路徑研究[J].學週刊,2019(11):50.

[2]俞琳.提升國小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教師,2019(03):100-101.

[3]張春娟.初探國小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方案[J].課程教育研究,2018(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