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道德與法治課促進八年級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

國中道德與法治課促進八年級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

國中道德與法治課促進八年級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

一、課題研究概述

本課題於2017年9月經學校、區教研室評審,並報烏魯木齊市教研中心審覈批准後立項。課題研究旨在通過課堂觀察、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形式,獲取目前烏市第十三中學八年級學生在國中道德與法治課學習中深層學習現狀的第一手資料,找出學生在深層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分析總結這些問題形成的原因,並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和對策,從而爲教師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提供重要依據。課題研究歷時已五個月,取得了一些預期階段性成果。

二、課題研究進展

1、完成文獻綜述

截止到2017年10月課題組查閱國內現有對深度學習相關的研究成果,包括公開發表的論文以及專著,完成了課題相關文獻的收集和整理,形成了文件綜述。

2、開展課堂觀察

截止2017年11月,利用學校開展教育科研月爲契機,課題組成員帶着深度學習的觀點在所任教的學校進行國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聽課,瞭解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狀況,共計聽課32 節次。

3、調查問卷分析

2017年12月截止2017年2月,爲了更好地瞭解學生對深度學習的認識,課題組從所任教八年級5班、6班學生中隨機抽取50名學生進行關乎學習行爲方面的問卷調查,要求學生從聽課習慣與態度、提問、回答問題、小組討論及你喜歡怎樣的課等諸多方面進行選擇答題,並對調查結果統計分析。

4、組織深度訪談

截止2018年3月爲了全面瞭解哪些教學策略能夠幫助和鼓勵學生進行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學習,課題組從所任教的學校八年級學生中隨機挑選了10 名學生與他們展開深度訪談。訪談的內容涉及關乎教學的五個維度,包括課堂氣氛、課程內容、課堂中的師生關係、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探尋促進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

三、階段性成果

1、形成文獻綜述

⑴我國古代許多關於“學習方法”的論述事實上都有對深度學習思想的闡述。《論語》中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宋朝朱熹的“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些談的都是深度學習問題,關乎學習的方式、方法、思維等。《學記》中的“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更是闡明瞭深度學習與教學策略的關係。深度學習這個概念也許是新的,但有關深度學習的思想卻早已零碎卻耀眼地存在於我們寶貴的傳統教學思想之中。

⑵國家新課程標準中也有深度學習的思想:如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究、勇於實驗、勤于思考;關注過程性評價,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發展,重視評價的內在激勵功能和診斷功能;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

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

⑶但國內對深度學習的系統研究起步較晚而且至今爲止並不是很多,近幾年纔開始有深度學習的相關研究。如何玲、黎加厚的《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王鈺的《杜威的教育思與深度學習》;葉曉芸、秦鑑《論淺層學習與深度學習》;孫銀黎《對深度學習的認識》等。這些研究開始注意到深度學習對於教學的積極意義,試圖形成一種全新的學習理論和理念被教育者吸納,但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深度學習的認識、特徵概括等理論描述性層面。

2、完成課堂教學觀察分析

課堂觀察分析發現主要問題是:

①學生被要求學。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關注自己要教的內容,課堂是按照知識文本邏輯展開教學設計的。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基本上是在老師的一個又一個教學指令下被動學習,學生主體性很難發揮。

②教師教的內容未經學生自己內化。教師關注自己是否把所教的內容說清楚,然後通過一個個的提問來鞏固知識,而缺少讓學生把知識內化爲自己的能力、知識結構和情感的意識。因此,學習的內容浮在表面。

③未能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結構。教師以書爲本,把課本作爲全部和唯一的內容。缺乏幫助學生建立所教知識與學生經驗和其它相關知識的聯繫。

④三維教學目標被割裂開來教。從備課設計到課堂教學的實際操作過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感三維目標,往往是被割裂開來教的。

⑤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意義。整個課堂中學生往往沒有感受到學習對於自身的意義。學生學習的情緒往往多被一些表面的、感官刺激或廉價的表揚所吸引。

⑥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浮於表面。教師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機制缺乏理解,有的教師只是用教知識的方法來進行。通過對課堂教學的觀察分析不難發現,廣大教師雖然經歷了課程改革的洗禮,也學習了新課程的理念。但由於對“學生在課堂中是如何學習的?”以及“什麼樣學習才能使三維教學目標達成?”等卻知之甚少。因此,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機械地、被動地接受知識,孤立地存儲信息”的膚淺學習現象。學生的學習更多地依賴死記硬背,學習中很少反思自己的學習目的和策略;在學習過程中對於具有思維力度的問題反應遲鈍顯得困惑和苦惱;對於學習任務,只是記憶事實和模仿操作程序,收穫少;常常把學習內容看成一個個蒼白的知識點,孤立地看待事物的各個部分;經過四十分鐘的學習,很多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沒有發生變化,沒有實現進步與超越;即便結束學習,學生也常常不能理解爲何做和如何做,不能靈活地融會貫通地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可以說有很多的課堂教學並沒有實現真正地學習,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是被動的、機械的,成爲回答的機器,說着老師要的正確答案,種種常見的膚淺學習現象滋生了學生浮躁的習氣,嚴重影響了課堂學習的效度。

3、完成學生參與學習行爲的狀況調查分析

學生答題情況如下圖所示:

學生參與學習行爲的狀況調查問卷

1.你對八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認識是怎樣的?

A.非常深刻 B.深刻 C.比較深刻D.一般

(30%) (22%) (30%) (18%)

2.你認爲現在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係是怎樣的?

A.關係很大B.關係一般C.沒關係D.說不清

(54%) (42%)(2%)(2%)

3.你對當前課程設計是否滿意?

A.滿意 B.比較滿意C.一般 D.不滿意

(48%) (32%) (16%) (4%)

4.你對你當前政治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是否滿意?

A.滿意 B.比較滿意C.一般 D.不滿意

(62%) (24%) (14%) (0%)

5.你對目前學習方式如何界定?

A.深度學習B.淺層學習C.學習欠缺目標性D.學習注重實用價值

(38%) (34%)(14%) (14%)

6.上課之前預習作業怎樣完成?(可多選)

A.查閱資料,充分準備B.閱讀課文,大致瞭解C.揀出重點,着重突破

(19%)(31%) (26%)

D.關注知識,做好筆記E.缺乏時間,應付差事

(17%) (7%)

7.上課過程中採用什麼方式主動合作探究?(可多選)

A.熱情高漲,積極發言 B.求知若渴,不恥下問

(44%)(34%)

C.有備而來,着重突破 D.不懂裝懂,默不作聲

(16%) (6%)

8.你覺得道德與法治課有何重要性?

A.很重要,在會考佔很大分值B.重要,它注重導行 C.一般,考試需要必須去學

(48%) (26%) (22%)

D.不重要,開卷考試學不學無所謂(2%)

9.你對老師佈置的作業是如何完成的?

A.認真完成並有思考 B.機械化完成沒經大腦 C.抄襲作業完成任務 D.不寫作業

(78%)(18%) (2%)(2%)

10.你會用所學知識指導現實生活嗎?

A.經常指導B.偶爾想起C.根據固有經驗D.完全聽從長輩

(36%)(44%) (12%)(4%)

11.教師及時反饋作業和考試情況對你的學習會有怎樣的影響?(可多選)

A.讓我明白最近學習情況如何B.明確下一階段目標

(54%) (26%)

C.改進方法,繼續努力 D.打擊自信,破罐破摔

(13%) (7%)

12.你怎樣參與課堂小組討論?

A.經常討論 B.根據實際情況,偶爾討論C.很少有討論機會

(32%)(52%)(12%)

D.都不知道討論什麼,沒什麼好討論的(4%)

13.你喜歡怎樣的課?

A.老師直接講解,學生聽 B.老師提問,學生思考

(18%) (24%)

C.先按老師要求學,然後再進行討論D.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和小競賽

(34%)(24%)

14.你平時聽課的態度和習慣?

A.聽課很重要,自始至終認真聽課B.聽課很重要,認真聽課C.聽課時會分散注意力

(38%)(42%)(20%)

15.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你會怎麼做?

A.主動向老師請教,弄清爲什麼B.和同學討論C.通過查資料方法來解決D.不了了之

(42%) (34%) (16%) (8%)

16.你在課堂提問的情況如何?

A.經常提出,積極舉手發言 B.偶爾提出,有選擇的提問和回答

(32%) (52%)

C.只關心感興趣部分D.從來沒有,怕回答錯誤

(16%)(8%)

17.你建議學校爲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都提供了哪些物質和精神保障?(可多選)

A.成立學業指導中心,專門制定特色化學習方式B.加大力度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定期做心理輔導

(28%)(32%)

C.多提供參加社交計會,外出學習增長見識 D.多開展文體娛樂活動,陶冶情操

(20%) (20%)

①從平時聽課的態度與習慣大多數學生能抓住老師講課的主要思路,能夠意識到上課認真聽講的重要性,但注意力的持久性不夠。②從學習遇到困難情況來看,能夠經常問“爲什麼”的學生比例較少,未達百分之十,說明學生問題意識較淡薄,缺少獨立思考、探索、鑽研問題的能力。③課堂提問看學生有一定的課堂討論參與意識,但面對提問,經常主動舉手的學生還是不多,說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不夠。④課堂學習中小組討論學生對如何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把握不足,對學習中的“方法與策略”處於一種迷茫狀態。課堂學習中小組討論難有實效。⑤學生喜歡“老師提問,學生思考”和“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及小競賽”這樣的課型,不喜歡“老師直接講解,學生聽”、“先按老師的自學目標自學,然後小組討論交流”這樣的課型,表現出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不夠,合作意識與行爲不強。對調查結果進行整體分析,可以發現多數學生都處於膚淺學習狀態,缺少問題意識,學習方式以接受爲主,很少大膽質疑,主動探索。

4、膚淺學習現象成因分析

綜合課堂觀摩和問卷調查,我們覺得在現行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停留於膚淺學習的原因除了自身因素與教師的教學有着密切的關係。

第一,教師沒有學生意識。以教師爲本位的教學關係使得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喪失,教師成了教學活動的主宰者。學生的學服從、服務於教師的教,而不是教師的教服從、服務於學生的學。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不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學只是單邊活動,學生只有被迫去“應付”學習,而不會深入探求和理解。第二,教師沒有課程意識。不能把教學看做一個整體系統,教材內容被肢解成一個個知識片段或模塊,教學過程中缺乏對整體教學目標的清晰描述。在這樣的教學結構中課程內容主題間產生脫節,以至於學生不能圍繞目標緊密系統地掌握知識;第三,教師沒有開放意識,僅以知識爲本,以教案爲本,脫離鮮活的生活世界,不願組織感性的體驗學習活動,封閉性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樂趣和蓬勃的生機,缺乏對智慧的

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第四,學習進程缺乏反饋,機械地評價方式無形中也鼓勵了膚淺學習。課堂教學的形式化和教條化使得學生雖然學得很辛苦,但卻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的發展,這是學校課堂教學必須面對的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因此,如何使我們的教師掌握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或技術,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急需解決的難題。

5、深度訪談研究結果

①關於“課堂氣氛”的訪談,學生們普遍認爲良好的課堂氛圍包括:“上課不要太拘束,上課很輕鬆自在。”“老師上課很幽默、很有趣。”“大家都積極回答問題,同學和老師之間自由交流。”……“快樂”、“自由”、“輕鬆”、“有趣”、“互動”“投入”、這些詞彙勾勒出學生心目中所向往的課堂氣氛,同時他們也表示這樣的課堂

氛圍更利於他們展開積極的深入的思考。 ②關於“課程內容”這個維度的訪談,筆者發現學生普遍渴望接觸和學習到更多的課外知識。這些內容貼近生活、生動有趣,並且是他們經常討論的話題,能引發他們的好奇心。而男孩更希望學點軍事、科學尤其是天文學方面的知識。當問到“課堂上老師和學生應該是怎樣的一種關係”時,絕大多數的學生回答是“朋友”、“互相尊重”、“平等”、“對話”,可見學生渴望和老師坦誠相待、親密無間。他們認同老師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並肯定良好的師生關係式是促成學習進步的重要因素。③對於“教學方式”這個主題的回答,學生們的回答非常感性,往往通過舉例來描述,但總結出來無外乎是以下幾種,包括“聽老師講故事”、“做遊戲”、“和老師同學一起研究問題”、“進入生活情境”。④而對“學習方式”這一維度的訪談,發現“體驗式學習”、“做中學”這些自己參與、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的課都給學生們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大致看出他們喜歡的學習方式。我們對基於學生的調查結果再次進行歸類統整,並以此展開相應的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

四、存在問題

1、課堂觀察對典型教學案例或精彩教學片段沒有及時做好詳細記錄。課堂觀察內容的針對性、實效性不強。

2、課題研究過程中會議記錄、聽課、研討交流等圖片資料未及時整理歸檔。訪談對象僅限於學生,未涉及教師。

3、課題組教師與學生深度訪談時,只做筆錄,沒有做錄音或錄像等。填寫問卷調查表時,未做必要說明和指導,有些學生應付差事,沒達到預期調查效果,導致有效問卷數量不足問題。調查對象有限,數據來源不夠豐富,分析方法、技術有限。

五、下一步的計劃

針對上述問題,在後續實施過程中,採取補救措施。截至2018年4月,利用學校開展同課異構活動,結合前期研究成果,針對課例或教學片斷進行個案研究,全面瞭解哪些教學策略能夠幫助和鼓勵學生進行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學習,提煉出共性的結論來,總結促進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截至2018年5月完成結題報告,撰寫研究論文《國中道德與法治課促進深度學習教學策略的研究》。截至2018年6月準備結題答辯,整理相關資料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