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班級管理中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的策略探討

一、國小班級管理中構建新型師生關係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國小班級管理中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的策略探討

(一)學生管理觀念不正確,以管代教

對於國小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對於老師的依賴程度較高。在傳統的班級管理觀念之下,老師對於國小生一直是以管爲主。也就是說,老師基本都是高高在上的狀態, 缺乏與國小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不能以一種平等的心態對待國小生,從而導致國小生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比較緊張,國小生對於老師始終是一種恐懼心理,不敢與老師過於接近,也不敢與老師進行主動交流。同時,老師與國小生在溝通的過程中不注重形式,以管代教,一味的對國小生進行批評教育,這樣不僅容易挫傷國小生的自尊心,而且會在很大程度上給國小生帶來心理上的影響,此時國小生表面上來看似乎對老師十分尊重,但是實際上內心是不情願的,這對於國小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是有一定負面影響的。

(二)老師主導班級管理,缺乏與國小生的雙向溝通

在國小班級管理實踐中,國小生纔是班級管理的主體,因此不管老師採取什麼樣的管理方式,運用何種管理手段,其最爲根本的目的就是給國小生營造一定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進國小生更好的學習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因此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老師應該結合國小生的實際學習和成長情況,充分了解國小生的實際需求,從而採取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模式,這也是提高班級管理水平的有效形式。但是這些都是建立在老師與國小生充分溝通的基礎之上的,由於國小生一直對老師存在敬畏心理,不敢與老師主動溝通,同時老師也不主動深入的瞭解國小生的心理狀況,從而導致老師在採取班級管理措施的時候,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進行。這種缺乏有效雙向溝通的班級管理模式對於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具有十分不利的影響。

(三)班級管理過程中缺乏與家長的有效互動

在國小生學習過程中,老師要想實現與國小生建立新型師生關係的管理目標,家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也就是說,家長也是班級管理的主體之一。由於家長是最瞭解國小生基本情況的,所以老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應該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樣可以及時,瞭解國小生的成長和心理狀況,採取班級管理措施的時候,也會更加具有針對性。但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老師與家長之間還沒有構建起這樣的溝通機制。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老師不僅與國小生之間缺乏雙向的溝通,而且也沒有將家長的作用有效的發揮出來。對於國小生的教育和管理,應該充分藉助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共同作用,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學校和家長佔據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但是一直以來,家長在國小班級管理中的作用經常被老師忽視。在與家長溝通的時候,多數老師也只是向家長彙報國小生的學習情況,很少會主動聽取家長的意見或者建議。因此家長要想參與國小班級管理,尚且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途徑。也就是說,在國小班級管理實踐中,要想與國小生構建起新型的師生關係,老師還應該積極尋求家長的配合,充分發揮家長在其中的積極作用,否則不僅達不到理想的班級管理目標,還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班級管理的實效性,影響國小生成長。

二、國小班級管理中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的有效策略

(一)改變傳統班級管理觀念,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

在以往的班級管理過程中,影響管理質量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老師與國小生之間的關係不平等,老師一直處於一種管理者,而學生是被管理者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班級管理經常會出現缺乏實效性,管理目標與實際學習情況偏離的狀況。爲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促進老師與國小生構建平等的師生關係,老師應該及時轉變這種傳統的管理觀念,摒棄班級管理者的主導地位,這也是提高班級管理水平的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在此過程中,班主任應該積極貫徹以人爲本的班級管理理念,將國小生作爲班級管理的主體,管理活動的開展,也都以促進國小生學習爲中心。老師可以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建立一種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機制,讓國小生 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班級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除此之外,積極與國小生進行主動的溝通和交流,瞭解國小生的學習和思想情況,同時對於成績好的學生已經成績差的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有所歧視。要與國小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鼓勵國小生積極與老師溝通,交流學習和思想方面的問題,這樣新型師生關係就可以逐步建立,班級管理的質量也會逐漸提升。

(二)強化發展觀念,減少批評教育

從國小生的學習和成長特點來看,雖然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尚未完全成熟,但是國小生的自尊心較強,所以如果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老師一味的對國小生進行批評教育,將會嚴重影響國小生的自尊心,長此以往,國小生就會失去學習的信心,這對於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爲了實現建立新型師生關係的班級管理目標,老師在與國小生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時候,不能一味的進行批評教育,而是應該在尊重國小生自尊心的基礎上,多對國小生進行鼓勵和引導,幫助國小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上存在的問題,讓國小生逐漸樹立良好的自信心。當國小生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受到老師的尊重時,就會自然拉近與老師之間的心理距離,消除對於老師的敬畏心理,從而願意主動的與老師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樣後續班級管理工作就會更加順利 ,並且也能爲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礎。

(三)建立合作機制,充分發揮家長在新型師生關係建立中的積極作用

在國小生的個性化成長過程中,家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可以說,家長是最瞭解國小生成長和心理髮展情況的,所以在老師開展新型師生關係構建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家長在其中的積極作用,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班級管理效果[4]。根據現代教育管理觀念,要想使國小生更好的學習和發展,在班級管理實踐中,學校、老師和家長的作用都是至關重要的。而傳統的班級管理都是由老師爲主體完成的,家長的作用根本就沒有得到切實有效的發揮。

所以老師要想與國小生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就應該在實際的班級管理過程中,積極尋找一個最佳的切入點,從而將家長引入到班級管理實踐中來。老師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通報國小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向家長征求班級管理意見,然後將其最爲主要的參考標準,進而對班級管理模式進行鍼對性的調整。除此之外,還可以積極組織班級活動,讓國小生在活動之中拉近與老師的距離,從而消除對於老師的恐懼心理,這也是建立新型師生關係的一種有效途徑。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國小班級管理過程中,老師應該及時摒棄傳統的班級管理觀念,優化班級管理模式,積極與國小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強化與國小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提高班級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