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科學教學論文【通用多篇】

國小科學教學論文【通用多篇】

國小科學教學論文 篇一

網絡環境中的科學課堂教育豐富了教學資源,拓展了教學模式。它將過去傳統的、靜態的、封閉的課堂變成了現代的、動態的、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使科學課堂更形象生動,更富感染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輕鬆地學到更多的知識。爲此,我就網絡環境下國小科學教學談一點個人的想法。

一、巧用電教,化難爲易

科學課上有很多學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或引導下去進行調查、考察或實驗,但有些活動課堂上是無法用實驗的形式完全展現的,如《植物怎樣喝水》這一課,反反覆覆講解理論學生都很難理解,這時我們就可以藉助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虛實互補,讓學生“看到”植物根的水與植物莖、葉脈向上輸送的水緩緩流動的情景,再在重點處點撥,植物“喝水”這一難點就解決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轉和自轉》等一系列天文知識課文,《食物鏈》等表現多種生物類課文,都可以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觀看,使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不限於課堂上,實現學習時空的拓展。

另外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有許多新知識、新思維的傳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 ,不可能在課堂進行實際演示,爲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可以通過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實驗、現象進行模擬演示達到仿真效果,或對現象進行放大、延時等操作,進而使學生在沒有障礙的演示、實驗環境中進行愉快地學習,獲取知識。

二、提高興趣,增強感知

傳統教學方式主要靠粉筆、黑板、掛圖或模型,學生興趣不大,而網絡環境中的科學課堂生動、形象、直觀,學生興趣濃厚。如教學《昆蟲》一課,在學生掌握了昆蟲的概念以後,訓練學生能否在衆多的動物中判斷哪些是昆蟲。這時可以在電腦上出示“送昆蟲回家”的題目,讓學生以遊戲的形式 “拖拽”昆蟲到相應的欄裏,學生既引發了興趣,又強化了知識。

三、豐富資源,深化探究

《科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①“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 ②但是傳統教學由於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幾乎成了除課本外的唯一信息來源。這時候在教學中運用網絡技術,就能很好的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其擁有的大量信息成爲新的知識來源,成了源源不絕的學習財富。

如《保護大自然》一課,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指導他們登陸相關環保網站,進行在線收集資料,大量的資料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學生再將這些信息整理、篩選、歸納,得出規律性的知識。這樣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既讓學生收集到許多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在老師的指引下,學生們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學生不再是單純地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成爲信息加工、處理的主體,成爲知識的主動構建者,這一點是傳統課堂所難以實現的。

但是網絡環境下的科學教學如果僅停留在蒐集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這一層面,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爲學生創造機會,展示學習成果。如學完了《保護大自然》這一課後,讓學生利用網上搜集的資料出手抄報,寫倡議書等,深化探究學習,延伸探究成果。

四、虛實互補,優勢互補

國小科學教學論文 篇二

通過結合具體的專業培養目標,建立不同的教學技能的相關社團或聯合會,能夠促進校園文化的進一步活躍,也能夠更加科學有效地鍛鍊學生的能力。本科國小教育專業學生社團或聯合會,是本科國小教育專業學生在相同的愛好和特長的基礎上,爲了保證他們的愛好和特長得以發揮和培養而形成的一種團體性的組織。它具備非常廣泛的影響以及非常豐富的內容,與此同時,其組織活動的方式也是豐富多彩的,活動舉辦的效果也是非常顯著的。因此,它在本科國小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技能培養的過程中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具體來說,應該根據本科國小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技能的培養要求來科學合理地建立學生社團。本科國小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技能的培養離不開活動的平臺和空間,這樣的平臺和空間是“第一課堂”很難完全提供的,所以,必須設置各種各樣、豐富多彩並且和教學技能存在着密切的聯繫的“第二課堂”的學生社團或聯合會,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學生的潛能,促進他們的成長和發展。舉例來說,與本科國小教育專業學生教學技能的培養存在着非常密切聯繫的學生社團或聯合會具體包括英語社、攝影協會、舞蹈隊、書法社、文學社、合唱隊、教育理論學社、系報、廣播站等社團和組織。通過科學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類似的社團和組織,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地加入到各種各樣的具備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活動,一方面能夠促使學生的業餘文化生活變得更加充實,有利於陶冶學生的高尚的情操,讓他們掌握更加豐富的知識,也能夠促進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技能的大大提高,切實實現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大幅度提升。

二、高度重視教育實習,提高本科國小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

1.延長本科國小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實習時間。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本科國小教育專業學生教學的專業化是藉助於“實踐性知識”來進行保障的,而教學實習是培養學生教學技能的一種非常重要的途徑。爲了應對當前本科國小教育專業學生實習時間不夠長、實習效果不夠好的問題,有必要進一步延長學生的教學實習時間,從而保證其實習效果。具體來說,可以選擇分散實習(每學期一個星期的實習)和集中實習(八週的實習)相統一的方法;也可以選擇兩次實習,也叫做小實習(集中實習)和大實習(集中實習)相統一的方法等。

2.安排本科國小教育專業學生集中時間實習一個學期。

考慮到實習自身的具體特徵和其他的各個方面的因素,非常容易出現走馬觀花的問題,從而不利於學生教學能力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安排學生集中時間實習一個學期。與此同時,可以採取“拜師制”,也就是說,科學合理地確定學生所進行實習的國小和國小指導教師,安排學生真正地深入到國小和指導教師進行見面,建立良好的“師徒關係”。在建立了良好的師徒關係的基礎上,學生必須和指導教師保持溝通和交流,從而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教學技能。

三、合理劃分培養階段,做好課程設置

只有合理劃分培養階段,做好課程設置,才能夠保證本科國小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技能的培養取得良好的成效。

1.大一、大二期間。

大一、大二期間開展教育教學方面的專業理論學習,保證學生具備堅實的專業基礎;在進行深入地調研的基礎上,本科國小教育專業學生教學團隊有必要制訂全新的版塊化課程設計方案。在學分分配方面,在專業限定選修課、實踐環節、實驗課程等方面的學分較重。在選修版塊中,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建立教育心理版塊、國小數學版塊、國小語文版塊、國小科學版塊、教師成長版塊、課程改革版塊、先進教學方法等版塊,最大限度地鍛鍊學生的教學與管理能力。

2.大三期間。

大三期間進行教育實踐類課程學習與針對性訓練,與此同時,進入一線學校進行教育實習、聽課評課,模擬訓練;也可以由專業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教育實踐,採用全景教學方法、現場診斷教學方法、情境教學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大四期間(包括大三期間下學期)。

大四期間(包括大三期間下學期)進入國小當中參與教育實習或“頂崗實習”。以互惠互利的實習基地建設爲龍頭,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爲國小教育服務,另一方面,實現本科國小教育專業的教學技能的培養方法的多樣化。爲了保證實習質量,實施“校外導師制”,也就是說,從大三學年開始,就將學生安排到國小和骨幹教師確立“師徒關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必須和指導教師保持溝通和交流。

四、結語

國小科學教學論文 篇三

【摘 要】:

國小數學教材中孕育着豐富的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證法內涵,素質教育要求國小數學必須立足地通過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在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既要讓學生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使自身素質得以完善和提高。

【關鍵詞】:

素質教育;智力因素;教育功能

國小數學教學在素質教育中有着極其重要地位,素質教育要求國小數學必須立足地通過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我認爲,這關鍵就是利用教材來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所以國小數學教學所發揮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下面我就國小數學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國小數學的教育功能

國小數學教材中孕育着豐富的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證法內涵。有許多有教育意義的理論知識和數學問題,比如實踐第一觀點是,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應逐漸領悟並逐步樹立的觀點之一。再如對立統一觀點。國小數學中的大與小、多與少、有限與無限、正比例與反比例等都是對立統一觀點的具體體現。大與小、多與少雖然是對立的。但兩者相互依存這就是統一。數學知識同客觀事物一樣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這就促成了數學知識的運動、變化和 發展。比如除法、分數、比三者的基本特徵既有區別又相聯繫、相互作用。數學就是在這種聯繫和作用中得到了發展,由簡單到複雜,由不完全到相對全面。科技的發展。知識的更新加快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智力成爲 現代化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它是由許多判斷組成的確定體系,這些判斷都是由數學術語和邏輯術浯來表述,並藉助於邏輯推理。由一些判斷形成新的判斷。因而數學本身就蘊含了豐富的思維能力和培養因素。

數學的教育功能體現在多種方面。在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既要讓學生掌握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使自身素質得以完善和提高。

二、素質教育的實施

國小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在的學生大都缺少這種意識。主要表現爲書本與生活相脫節,在學生潛意識中知識都關在教室裏。教室外面沒有數學,而實際情況剛好相反。客觀世界纔是個大數學大世界,它不僅孕育了數學還是數學的歸宿。我們的孩子還不能把目光延伸到窗外。這與我們的教育有很大關係:多少年來從書本到書本的教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們天天與書本中的”克”、”千克”打交道卻掂不出一盒粉筆或一瓶飲料的大概重量。

原因何在?就是缺少對重量的實際感受。更可怕的是他們壓根就無意去獲取這種感受,因爲在他們的心目中知漢全在教室裏、書本上不在窗外豐富多彩的世界裏。

2、注意力的培養

培養思維能力是國小數學教學和學習的一項基本任務,在國小階段以培養初步的形式邏輯思維能力爲主。包括初步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比較能力、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所有這些都與培養良好思維品質密不可分,發展和培養思維品質是發展和培養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研究學生的思維過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前提。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一般要經過感知、理解、鞏固、應用四個階段。其中感知和理解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階段。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尤爲重要。3、重視非智力因素 發展

在教學中忽視培養和發展非智力因素無助於學生接收知識、發展智力。 教育心 理學認爲: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活動與智力因素的活動是統一在學習活動中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興趣、情感、意志、性格始終發揮着作用:調動非智力因素能有效的促進知識的學習。

三、利用知識本身引起無意注意

隨着年齡和知識水平的增長,學生對知識逐漸對知識本身產生直接興趣,利用新舊知識矛盾,或知識不確定性等等都會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例如有時上新內容的課時,可以旗幟鮮明地提出,今天我們將學習“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或提出一個與舊知識相關,但全靠舊知識又無法解決的問題,引入新課,這些都有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的效果。

四、適時揭示有用性,激起學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