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實習報告

關於加快某市山區綠化的調查與建議(精選多篇)

第一篇:關於加快我市山區綠化的調查與建議

關於加快某市山區綠化的調查與建議(精選多篇)

關於加快我市山區綠化的調查與建議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山區綠化作爲我市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的一個重要環節,對發展循環經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充分體現我市後發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日,市政府辦公室專門對我市的山區綠化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並提出相關建議。

一、 山區綠化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圍繞打造煙臺市後花園、膠東半島最大的天然公園,全面推進“生態立市”戰略,大力開展山區綠化,取得了明顯成效。截止2014年底,全市林地面積達到146.2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48.4%。林木覆蓋面積137.3

yle=”font-size: 15.5pt;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bidi-font-size: 10.0pt; mso-ascii-font-family: arial narrow”>萬畝,覆蓋率達到45.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被國家林業部門授予“全國林業工作建設合格縣”、“全國鄉村林場管理先進縣”、“中國社會林業工程示範單位”等榮譽稱號,2014年被評爲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一是立足實際,確立山區綠化思路。根據棲霞的實際,始終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宜林則林,宜果則果”的指導思想,確定了山區綠化思路。在山的中下部有水澆條件或可提水揚水的地方,發展以水果爲主的水果經濟林;沒有水源條件的中下坡位發展幹雜果經濟林;不適宜發展經濟林的地方發展用材防護林,建成山上水果山下林的複合型生態林業體系。按照這一思路,圍繞綠山、綠路、綠村、綠城,大力發展結構合理、佈局優化、功能完善、景觀優美的生態林業,全市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 。

family: arial narrow; mso-bidi-font-size: 10.0pt;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二是發動全民造林,加快山區綠化步伐。爲使山區綠化早見成效,爲加快山區綠化步伐,實行定地片、定單位、定人數、定時間和包栽、包管、包活、包成林的“四定四包”責任制,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2014年以來,全市共建義務植樹基地22個,面積1.6萬畝。城郊植樹50多萬株,綠化面積3000多畝。同時,廣泛發動羣衆發展以楊樹爲主的速生豐產用材林,對部分農田實施退耕還林,加大河灘造林力度和河灘殘次林改造力度,大力發展楊樹豐產林。目前,全市完成退耕還林13萬畝,河灘殘次林改造1.6萬畝,已建楊樹豐產林2.3萬畝。

三是利用有效措施,實施重點區域綠化。結合城鄉綠化美化工程,對全市重點區域進行重點綠化。進一步推廣生態示範村建設,全市農村新栽植樹木7萬多棵,花卉

n>3萬多株,人均公共綠地<?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9.7平方米,鎮容村貌、環境狀況明顯改善。在全市範圍內大力實施以留苗養樹爲主要內容的封山育林工程,圍繞公路兩側及城鎮駐地周圍實施留苗養樹工程,並逐漸向縱深發展。重點對牙山、艾山、十八盤和白洋河流域四大封育區進行建設,共完成封山育林59.9萬畝。同時,在封山育林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鎮村林場,全市鎮村林場總數達213處,經營面積20萬畝,留苗養樹180多萬株,相當於人工造林3萬多畝。

四是管護並重,鞏固山區綠化成果。爲加強對山區綠化成果的保護力度,我市建立由300多人組成的市、鎮、村三級護林隊伍體系,通過修建防火了望臺、設立定點護林房、增設護林標語及警示標誌、實施重點區域管理等措施,有效地保護了現有森林資源,加大封山育林力度,鞏固了綠化成果。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i-font-size: 10.0pt; mso-ascii-font-family: arial narrow”>從調查情況看,我市山區綠化工作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同時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全民綠化意識不夠。部分幹部羣衆對林業的社會性、公益性、週期性等特點認識不足,對造林綠化的認識尚未提到應有的高度,全民綠化氛圍尚未形成,過分放牧,濫採偷伐等違法毀林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對森林資源的破壞。

二是綠化潛力挖掘不夠。近幾年,我市新增綠地不多、綠化速度不快的現象比較突出。從我市用材防護林面積變化看,2014年全市爲58.4萬畝,2014年爲59.56萬畝,年均增加僅2900畝;從無林地和疏林地面積變化看,2014年全市無林地面積爲5.94萬畝,2014年無林地尚有4.97萬畝,年均減少2425畝;2014年疏林地面積爲5.31

pan>萬畝,2014年疏林地尚有4.65萬畝,年均減少1650畝。由以上數字可以看出,我市山區綠化速度還不夠快,消滅無林地和疏林地的任務比較艱鉅。

三是用材林不多,林業木材儲蓄量較少。雖然我市的森林覆蓋率比較高,但經濟林在林木數量中佔有較大比例,全市林業用材林不多,成材林相對較少。以佔我市用材防護林面積比例最大的松林林分爲例,根據調查,1975年全市松林36.19萬畝,蓄積量20.96萬立方米,畝均0.579立方米;而2014年全市松林25.49萬畝,蓄積爲8.19萬立方米,畝均爲0.3213立方米

family: 仿宋_gb2312; mso-bidi-font-size: 10.0pt”>。雖然森林覆蓋率每年穩步增長,但成材林面積和數量卻在逐年減少。

四是林業經營體制不清晰。主要表現在:所有者不具體,名爲集體所有,實屬無人負責,在行政上、經濟上和法律上無人承擔責任;地籍管理不規範,無契約協定,責、權、利不清;法人不合法,林地資源所有者是黨支部或村委會等非經濟組織,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這種經營體制導致造林綠化主要依賴政府投資,而政府有限的投入與我市生態建設的任務形成了很大反差。同時,由於組織羣衆造林主要靠行政命令造起的林地權屬模糊,同羣衆的長遠利益、眼前利益脫節,得不到羣衆的理解和支持。

三、 對策建議

爲有效地解決山區綠化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推進綠化工作再上新水平,更好地打造優美環境,現提出建議如下: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宣傳發動,提高全民綠化意識。進一步強化對林業生產的組織領導,層層落實林業生產目標責任制,把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村,到山頭、到地塊,抓好林業精品工程建設,促進我市山區綠化升級提檔。充分利用會議、電視、標語等形式,大力營造全民綠化的濃厚氛圍,調動全社會辦林業的積極性。繼續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採取劃定區域、制定標準、 建設特色義務植樹基地的辦法,對義務植樹實行專人集中管理,提高植樹造林的效果和質量。

二是加快林權體制改革,完善投融資機制。按照“誰投入,誰所有,誰使用,誰受益”的原則,在堅持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積極爲非公有制林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通過招投標等形式,鼓勵多元主體參與經營或聯合開發林業。積極探索和解決非公有制林地資源的所有權、採伐權歸屬問題,以拍賣、承包、租賃等形式,將林地的使用權、經營權、開發利用權和收益支配權,有償有期限地出讓給有開發能力的單位和個人。進一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爲主、社會投資爲輔、民間融資爲補充的生態林業投入體制,確保林業生產資金投入。

三是實施封山育林,搞好留苗養樹。由林業主管部門制訂封山育林規劃,確定具體的封育範圍和方式,對國營林場、自然保護區、水土保持區、水源涵養區,以及林木植被稀疏或地處高山、陡坡、水土流失嚴重的林地、

第二篇:關於加快我市山區綠化的調查與建議

山區綠化作爲我市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的一個重要環節,對發展循環經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充分體現我市後發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日,市政府辦公室專門對我市的山區綠化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並提出相關建議。

一、 山區綠化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圍繞打造煙臺市後花園、膠東半島最大的天然公園,全面推進“生態立市”戰略,大力開展山區綠化,取得了明顯成效。截止2014年底,全市林地面積達到146.2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48.4%。林木覆蓋面積137.3萬畝,覆蓋率達到45.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被國家林業部門授予“全國林業工作建設合格縣”、“全國鄉村林場管理先進縣”、“中國社會林業工程示範單位”等榮譽稱號,2014年被評爲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一是立足實際,確立山區綠化思路。根據棲霞的實際,始終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宜林則林,宜果則果”的指導思想,確定了山區綠化思路。在山的中下部有水澆條件或可提水揚水的地方,發展以水果爲主的水果經濟林;沒有水源條件的中下坡位發展幹雜果經濟林;不適宜發展經濟林的地方發展用材防護林,建成山上水果山下林的複合型生態林業體系。按照這一思路,圍繞綠山、綠路、綠村、綠城,大力發展結構合理、佈局優化、功能完善、景觀優美的生態林業,全市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 。

二是發動全民造林,加快山區綠化步伐。爲使山區綠化早見成效,爲加快山區綠化步伐,實行定地片、定單位、定人數、定時間和包栽、包管、包活、包成林的“四定四包”責任制,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2014年以來,全市共建義務植樹基地22個,面積1.6萬畝。城郊植樹50多萬株,綠化面積3000多畝。同時,廣泛發動羣衆發展以楊樹爲主的速生豐產用材林,對部分農田實施退耕還林,加大河灘造林力度和河灘殘次林改造力度,大力發展楊樹豐產林。目前,全市完成退耕還林13萬畝,河灘殘次林改造1.6萬畝,已建楊樹豐產林2.3萬畝。

三是利用有效措施,實施重點區域綠化。結合城鄉綠化美化工程,對全市重點區域進行重點綠化。進一步推廣生態示範村建設,全市農村新栽植樹木7萬多棵,花卉3萬多株,人均公共綠地9.7平方米,鎮容村貌、環境狀況明顯改善。在全市範圍內大力實施以留苗養樹爲主要內容的封山育林工程,圍繞公路兩側及城鎮駐地周圍實施留苗養樹工程,並逐漸向縱深發展。重點對牙山、艾山、十八盤和白洋河流域四大封育區進行建設,共完成封山育林59.9萬畝。同時,在封山育林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鎮村林場,全市鎮村林場總數達213處,經營面積20萬畝,留苗養樹180多萬株,相當於人工造林3萬多畝。

四是管護並重,鞏固山區綠化成果。爲加強對山區綠化成果的保護力度,我市建立由300多人組成的市、鎮、村三級護林隊伍體系,通過修建防火了望臺、設立定點護林房、增設護林標語及警示標誌、實施重點區域管理等措施,有效地保護了現有森林資源,加大封山育林力度,鞏固了綠化成果。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從調查情況看,我市山區綠化工作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同時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全民綠化意識不夠。部分幹部羣衆對林業的社會性、公益性、週期性等特點認識不足,對造林綠化的認識尚未提到應有的高度,全民綠化氛圍尚未形成,過分放牧,濫採偷伐等違法毀林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對森林資源的破壞。

二是綠化潛力挖掘不夠。近幾年,我市新增綠地不多、綠化速度不快的現象比較突出。從我市用材防護林面積變化看,2014年全市爲58.4萬畝,2014年爲59.56萬畝,年均增加僅2900畝;從無林地和疏林地面積變化看,2014年全市無林地面積爲5.94萬畝,2014年無林地尚有4.97萬畝,年均減少2425畝;2014年疏林地面積爲5.31萬畝,2014年疏林地尚有4.65萬畝,年均減少1650畝。由以上數字可以看出,我市山區綠化速度還不夠快,消滅無林地和疏林地的任務比較艱鉅。

三是用材林不多,林業木材儲蓄量較少。雖然我市的森林覆蓋率比較高,但經濟林在林木數量中佔有較大比例,全市林業用材林不多,成材林相對較少。以佔我市用材防護林面積比例最大的松林林分爲例,根據調查,1975年全市松林36.19萬畝,蓄積量20.96萬立方米,畝均0.579立方米;而2014年全市松林25.49萬畝,蓄積爲8.19萬立方米,畝均爲0.3213立方米。雖然森林覆蓋率每年穩步增長,但成材林面積和數量卻在逐年減少。

四是林業經營體制不清晰。主要表現在:所有者不具體,名爲集體所有,實屬無人負責,在行政上、經濟上和法律上無人承擔責任;地籍管理不規範,無契約協定,責、權、利不清;法人不合法,林地資源所有者是黨支部或村委會等非經濟組織,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這種經營體制導致造林綠化主要依賴政府投資,而政府有限的投入與我市生態建設的任務形成了很大反差。同時,由於組織羣衆造林主要靠行政命令造起的林地權屬模糊,同羣衆的長遠利益、眼前利益脫節,得不到羣衆的理解和支持。

三、 對策建議

爲有效地解決山區綠化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推進綠化工作再上新水平,更好地打造優美環境,現提出建議如下:

一 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宣傳發動,提高全民綠化意識。進一步強化對林業生產的組織領導,層層落實林業生產目標責任制,把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村,到山頭、到地塊,抓好林業精品工程建設,促進我市山區綠化升級提檔。充分利用會議、電視、標語等形式,大力營造全民綠化的濃厚氛圍,調動全社會辦林業的積極性。繼續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採取劃定區域、制定標準、 建設特色義務植樹基地的辦法,對義務植樹實行專人集中管理,提高植樹造林的效果和質量。

二是加快林權體制改革,完善投融資機制。按照“誰投入,誰所有,誰使用,誰受益”的原則,在堅持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積極爲非公有制林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通過招投標等形式,鼓勵多元主體參與經營或聯合開發林業。積極探索和解決非公有制林地資源的所有權、採伐權歸屬問題,以拍賣、承包、租賃等形式,將林地的使用權、經營權、開發利用權和收益支配權,有償有期限地出讓給有開發能力的單位和個人。進一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爲主、社會投資爲輔、民間融資爲補充的生態林業投入體制,確保林業生產資金投入。

三是實施封山育林,搞好留苗養樹。由林業主管部門制訂封山育林規劃,確定具體的封育範圍和方式,對國營林場、自然保護區、水土保持區、水源涵養區,以及林木植被稀疏或地處高山、陡坡、水土流失嚴重的林地、山場,重點控制,實行全封;對低山、25度以下的丘陵緩坡,以及與農田相間的隙地、荒地、林地,實行半封。同時,加快宜林地林木植被的恢復,實行封、造、管並舉,加大對四荒地的墾林力度和重點區域的封山育林力度,進一步搞好留苗養樹,鞏固山區綠化成果,努力提高造林綠化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四是堅持科教興林,加強技術服務。切實加強林業行政管理、經營管理、專業技術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建立健全林業質量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推進林業標準化建設。建立各類林業人才教育和培訓體系,加大人才培養和林業職工培訓力度。進一步加強林業科技推廣服務,結合我市實際,主要圍繞提高幹旱瘠薄山區造林成活率問題,大力引進先進技術和新成果、新品種,推廣容器苗造林技術和山區造林綜合技術,進一步擴大森林覆蓋面積,提高造林質量。

《[推薦]關於加快我市山區綠化的調查與建議

第三篇:關於加快我市山區綠化的調查與建議

山區綠化作爲我市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的一個重要環節,對發展循環經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充分體現我市後發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日,市政府辦公室專門對我市的山區綠化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並提出相關建議。一、山區綠化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圍繞打造煙臺市後花園、膠東半島最大的天然公園,全面推進“生態立市”戰略,大力開

展山區綠化,取得了明顯成效。截止2014年底,全市林地面積達到146.2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48.4。林木覆蓋面積137.3萬畝,覆蓋率達到45.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被國家林業部門授予“全國林業工作建設合格縣”、“全國鄉村林場管理先進縣”、“中國社會林業工程示範單位”等榮譽稱號,2014年被評爲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一是立足實際,確立山區綠化思路。根據棲霞的實際,始終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宜林則林,宜果則果”的指導思想,確定了山區綠化思路。在山的中下部有水澆條件或可提水揚水的地方,發展以水果爲主的水果經濟林;沒有水源條件的中下坡位發展幹雜果經濟林;不適宜發展經濟林的地方發展用材防護林,建成山上水果山下林的複合型生態林業體系。按照這一思路,圍繞綠山、綠路、綠村、綠城,大力發展結構合理、佈局優化、功能完善、景觀優美的生態林業,全市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

二是發動全民造林,加快山區綠化步伐。爲使山區綠化早見成效,爲加快山區綠化步伐,實行定地片、定單位、定人數、定時間和包栽、包管、包活、包成林的“四定四包”責任制,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2014年以來,全市共建義務植樹基地22個,面積1.6萬畝。城郊植樹50多萬株,綠化面積3000多畝。同時,廣泛發動羣衆發展以楊樹爲主的速生豐產用材林,對部分農田實施退耕還林,加大河灘造林力度和河灘殘次林改造力度,大力發展楊樹豐產林。目前,全市完成退耕還林13萬畝,河灘殘次林改造1.6萬畝,已建楊樹豐產林2.3萬畝。

三是利用有效措施,實施重點區域綠化。結合城鄉綠化美化工程,對全市重點區域進行重點綠化。進一步推廣生態示範村建設,全市農村新栽植樹木7萬多棵,花卉3萬多株,人均公共綠地9.7平方米,鎮容村貌、環境狀況明顯改善。在全市範圍內大力實施以留苗養樹爲主要內容的封山育林工程,圍繞公路兩側及城鎮駐地周圍實施留苗養樹工程,並逐漸向縱深發展。重點對牙山、艾山、十八盤和白洋河流域四大封育區進行建設,共完成封山育林59.9萬畝。同時,在封山育林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鎮村林場,全市鎮村林場總數達213處,經營面積20萬畝,留苗養樹180多萬株,相當於人工造林3萬多畝。

四是管護並重,鞏固山區綠化成果。爲加強對山區綠化成果的保護力度,我市建立由300多人組成的市、鎮、村三級護林隊伍體系,通過修建防火了望臺、設立定點護林房、增設護林標語及警示標誌、實施重點區域管理等措施,有效地保護了現有森林資源,加大封山育林力度,鞏固了綠化成果。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從調查情況看,我市山區綠化工作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同時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全民綠化意識不夠。部分幹部羣衆對林業的社會性、公益性、週期性等特點認識不足,對造林綠化的認識尚未提到應有的高度,全民綠化氛圍尚未形成,過分放牧,濫採偷伐等違法毀林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對森林資源的破壞。

二是綠化潛力挖掘不夠。近幾年,我市新增綠地不多、綠化速度不快的現象比較突出。從我市用材防護林面積變化看,2014年全市爲58.4萬畝,2014年爲59.56萬畝,年均增加僅2900畝;從無林地和疏林地面積變化看,2014年全市無林地面積爲5.94萬畝,2014年無林地尚有4.97萬畝,年均減少2425畝;2014年疏林地面積爲5.31萬畝,2014年疏林地尚有4.65萬畝,年均減少1650畝。由以上數字可以看出,我市山區綠化速度還不夠快,消滅無林地和疏林地的任務比較艱鉅。

三是用材林不多,林業木材儲蓄量較少。雖然我市的森林覆蓋率比較高,但經濟林在林木數量中佔有較大比例,全市林業用材林不多,成材林相對較少。以佔我市用材防護林面積比例最大的松林林分爲例,根據調查,1975年全市松林36.19萬畝,蓄積量20.96萬立方米,畝均0.579立方米;而2014年全市松林25.49萬畝,蓄積爲8.19萬立方米,畝均爲0.3213立方米。雖然森林覆蓋率每年穩步增長,但成材林面積和數量卻在逐年減少。

四是林業經營體制不清晰。主要表現在:所有者不具體,名爲集體所有,實屬無人負責,在行政上、經濟上和法律上無人承擔責任;地籍管理不規範,無契約協定,責、權、利不清;法人不合法,林地資源所有者是黨支部或村委會等非經濟組織,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這種經營體制導致造林綠化主要依賴政府投資

第四篇:關於加快我市山區綠化的調查與建議

關於加快我市山區綠化的調查與建議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山區綠化作爲我市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的一個重要環節,對發展循環經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充分體現我市後發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日,市政府辦公室專門對我市的山區綠化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並提出相關建議。

一、 山區綠化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圍繞打造煙臺市後花園、膠東半島最大的天然公園,全面推進“生態立市”戰略,大力開展山區綠化,取得了明顯成效。截止2014年底,全市林地面積達到146.2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48.4%。林木覆蓋面積137.3

yle=”font-size: 15.5pt;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bidi-font-size: 10.0pt; mso-ascii-font-family: arial narrow”>萬畝,覆蓋率達到45.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被國家林業部門授予“全國林業工作建設合格縣”、“全國鄉村林場管理先進縣”、“中國社會林業工程示範單位”等榮譽稱號,2014年被評爲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一是立足實際,確立山區綠化思路。根據棲霞的實際,始終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宜林則林,宜果則果”的指導思想,確定了山區綠化思路。在山的中下部有水澆條件或可提水揚水的地方,發展以水果爲主的水果經濟林;沒有水源條件的中下坡位發展幹雜果經濟林;不適宜發展經濟林的地方發展用材防護林,建成山上水果山下林的複合型生態林業體系。按照這一思路,圍繞綠山、綠路、綠村、綠城,大力發展結構合理、佈局優化、功能完善、景觀優美的生態林業,全市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 。

i-font-size: 10.0pt; mso-ascii-font-family: arial narrow”>從調查情況看,我市山區綠化工作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同時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全民綠化意識不夠。部分幹部羣衆對林業的社會性、公益性、週期性等特點認識不足,對造林綠化的認識尚未提到應有的高度,全民綠化氛圍尚未形成,過分放牧,濫採偷伐等違法毀林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對森林資源的破壞。

二是綠化潛力挖掘不夠。近幾年,我市新增綠地不多、綠化速度不快的現象比較突出。從我市用材防護林面積變化看,2014年全市爲58.4萬畝,2014年爲59.56萬畝,年均增加僅2900畝;從無林地和疏林地面積變化看,2014年全市無林地面積爲5.94萬畝,2014年無林地尚有4.97萬畝,年均減少2425畝;2014年疏林地面積爲5.31

pan>萬畝,2014年疏林地尚有4.65萬畝,年均減少1650畝。由以上數字可以看出,我市山區綠化速度還不夠快,消滅無林地和疏林地的任務比較艱鉅。

三是用材林不多,林業木材儲蓄量較少。雖然我市的森林覆蓋率比較高,但經濟林在林木數量中佔有較大比例,全市林業用材林不多,成材林相對較少。以佔我市用材防護林面積比例最大的松林林分爲例,根據調查,1975年全市松林36.19萬畝,蓄積量20.96萬立方米,畝均0.579立方米;而2014年全市松林25.49萬畝,蓄積爲8.19萬立方米,畝均爲0.3213立方米

family: 仿宋_gb2312; mso-bidi-font-size: 10.0pt”>。雖然森林覆蓋率每年穩步增長,但成材林面積和數量卻在逐年減少。

四是林業經營體制不清晰。主要表現在:所有者不具體,名爲集體所有,實屬無人負責,在行政上、經濟上和法律上無人承擔責任;地籍管理不規範,無契約協定,責、權、利不清;法人不合法,林地資源所有者是黨支部或村委會等非經濟組織,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這種經營體制導致造林綠化主要依賴政府投資,而政府有限的投入與我市生態建設的任務形成了很大反差。同時,由於組織羣衆造林主要靠行政命令造起的林地權屬模糊,同羣衆的長遠利益、眼前利益脫節,得不到羣衆的理解和支持。

三、 對策建議

爲有效地解決山區綠化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推進綠化工作再上新水平,更好地打造優美環境,現提出建議如下: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宣傳發動,提高全民綠化意識。進一步強化對林業生產的組織領導,層層落實林業生產目標責任制,把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村,到山頭、到地塊,抓好林業精品工程建設,促進我市山區綠化升級提檔。充分利用會議、電視、標語等形式,大力營造全民綠化的濃厚氛圍,調動全社會辦林業的積極性。繼續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採取劃定區域、制定標準、 建設特色義務植樹基地的辦法,對義務植樹實行專人集中管理,提高植樹造林的效果和質量。

二是加快林權體制改革,完善投融資機制。按照“誰投入,誰所有,誰使用,誰受益”的原則,在堅持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積極爲非公有制林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通過招投標等形式,鼓勵多元主體參與經營或聯合開發林業。積極探索和解決非公有制林地資源的所有權、採伐權歸屬問題,以拍賣、承包、租賃等形式,將林地的使用權、經營權、開發利用權和收益支配權,有償有期限地出讓給有開發能力的單位和個人。進一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爲主、社會投資爲輔、民間融資爲補充的生態林業投入體制,確保林業生產資金投入。

三是實施封山育林,搞好留苗養樹。由林業主管部門制訂封山育林規劃,確定具體的封育範圍和方式,對國營林場、自然保護區、水土保持區、水源涵養區,以及林木植被稀疏或地處高山、陡坡、水土流失嚴重的林地、

山場,重點控制,實行全封;對低山、25度以下的丘陵緩坡,以及與農田相間的隙地、荒地、林地,實行半封。同時,加快宜林地林木植被的恢復,實行封、造、管並舉,加大對四荒地的墾林力度和重點區域的封山育林力度,進一步搞好留苗養樹,鞏固山區綠化成果,努力提高造林綠化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四是堅持科教興林,加強技術服務。切實加強林業行政管理、經營管理、專業技術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建立健全林業質量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推進林業標準化建設。建立各類林業人才教育和培訓體系,加大人才培養和林業職工培訓力度。進一步加強林業科技推廣服務,結合我市實際,主要圍繞提~旱瘠薄山區造林成活率問題,大力引進先進技術和新成果、新品種,推廣容器苗造林技術和山區造林綜合技術,進一步擴大森林覆蓋面積,提高造林質量。

《[推薦]關於加快我市山區綠化的調查與建議》

第五篇:關於加快我市山區綠化的調查與建議

山區綠化作爲我市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的一個重要環節,對發展循環經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充分體現我市後發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日,市政府辦公室專門對我市的山區綠化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並提出相關建議。

一、山區綠化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圍繞打造煙臺市後花園、膠東半島最大的天然公園,全面推進“生態立市”戰略,大力開展山區綠化,取得了明顯成效。截止2014年底,全市林地面積達到146.2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48.4。林木覆蓋面積137.3萬畝,覆蓋率達到45.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被國家林業部門授予“全國林業工作建設合格縣”、“全國鄉村林場管理先進縣”、“中國社會林業工程示範單位”等榮譽稱號,2014年被評爲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一是立足實際,確立山區綠化思路。根據棲霞的實際,始終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宜林則林,宜果則果”的指導思想,確定了山區綠化思路。在山的中下部有水澆條件或可提水揚水的地方,發展以水果爲主的水果經濟林;沒有水源條件的中下坡位發展幹雜果經濟林;不適宜發展經濟林的地方發展用材防護林,建成山上水果山下林的複合型生態林業體系。按照這一思路,圍繞綠山、綠路、綠村、綠城,大力發展結構合理、佈局優化、功能完善、景觀優美的生態林業,全市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

二是發動全民造林,加快山區綠化步伐。爲使山區綠化早見成效,爲加快山區綠化步伐,實行定地片、定單位、定人數、定時間和包栽、包管、包活、包成林的“四定四包”責任制,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2014年以來,全市共建義務植樹基地22個,面積1.6萬畝。城郊植樹50多萬株,綠化面積3000多畝。同時,廣泛發動羣衆發展以楊樹爲主的速生豐產用材林,對部分農田實施退耕還林,加大河灘造林力度和河灘殘次林改造力度,大力發展楊樹豐產林。目前,全市完成退耕還林13萬畝,河灘殘次林改造1.6萬畝,已建楊樹豐產林2.3萬畝。

三是利用有效措施,實施重點區域綠化。結合城鄉綠化美化工程,對全市重點區域進行重點綠化。進一步推廣生態示範村建設,全市農村新栽植樹木7萬多棵,花卉3萬多株,人均公共綠地9.7平方米,鎮容村貌、環境狀況明顯改善。在全市範圍內大力實施以留苗養樹爲主要內容的封山育林工程,圍繞公路兩側及城鎮駐地周圍實施留苗養樹工程,並逐漸向縱深發展。重點對牙山、艾山、十八盤和白洋河流域四大封育區進行建設,共完成封山育林59.9萬畝。同時,在封山育林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鎮村林場,全市鎮村林場總數達213處,經營面積20萬畝,留苗養樹180多萬株,相當於人工造林3萬多畝。

四是管護並重,鞏固山區綠化成果。爲加強對山區綠化成果的保護力度,我市建立由300多人組成的市、鎮、村三級護林隊伍體系,通過修建防火了望臺、設立定點護林房、增設護林標語及警示標誌、實施重點區域管理等措施,有效地保護了現有森林資源,加大封山育林力度,鞏固了綠化成果。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從調查情況看,我市山區綠化工作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同時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全民綠化意識不夠。部分幹部羣衆對林業的社會性、公益性、週期性等特點認識不足,對造林綠化的認識尚未提到應有的高度,全民綠化氛圍尚未形成,過分放牧,濫採偷伐等違法毀林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對森林資源的破壞。

二是綠化潛力挖掘不夠。近幾年,我市新增綠地不多、綠化速度不快的現象比較突出。從我市用材防護林面積變化看,2014年全市爲58.4萬畝,2014年爲59.56萬畝,年均增加僅2900畝;從無林地和疏林地面積變化看,2014年全市無林地面積爲5.94萬畝,2014年無林地尚有4.97萬畝,年均減少2425畝;2014年疏林地面積爲5.31萬畝,2014年疏林地尚有4.65萬畝,年均減少1650畝。由以上數字可以看出,我市山區綠化速度還不夠快,消滅無林地和疏林地的任務比較艱鉅。

三是用材林不多(推薦打開範文網),林業木材儲蓄量較少。雖然我市的森林覆蓋率比較高,但經濟林在林木數量中佔有較大比例,全市林業用材林不多,成材林相對較少。以佔我市用材防護林面積比例最大的松林林分爲例,根據調查,1975年全市松林36.19萬畝,蓄積量20.96萬立方米,畝均0.579立方米;而2014年全市松林25.49萬畝,蓄積爲8.19萬立方米,畝均爲0.3213立方米。雖然森林覆蓋率每年穩步增長,但成材林面積和數量卻在逐年減少。

四是林業經營體制不清晰。主要表現在:所有者不具體,名爲集體所有,實屬無人負責,在行政上、經濟上和法律上無人承擔責任;地籍管理不規範,無契約協定,責、權、利不清;法人不合法,林地資源所有者是黨支部或村委會等非經濟組織,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這種經營體制導致造林綠化主要依賴政府投資,而政府有限的投入與我市生態建設的任務形成了很大反差。同時,由於組織羣衆造林主要靠行政命令造起的林地權屬模糊,同羣衆的長遠利益、眼前利益脫節,得不到羣衆的理解和支持。

三、對策建議

爲有效地解決山區綠化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推進綠化工作再上新水平,更好地打造優美環境,現提出建議如下: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宣傳發動,提高全民綠化意識。進一步強化對林業生產的組織領導,層層落實林業生產目標責任制,把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村,到山頭、到地塊,抓好林業精品工程建設,促進我市山區綠化升級提檔。充分利用會議、電視、標語等形式,大力營造全民綠化的濃厚氛圍,調動全社會辦林業的積極性。繼續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採取劃定區域、制定標準、建設特色義務植樹基地的辦法,對義務植樹實行專人集中管理,提高植樹造林的效果和質量。

二是加快林權體制改革,完善投融資機制。按照“誰投入,誰所有,誰使用,誰受益”的原則,在堅持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積極爲非公有制林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通過招投標等形式,鼓勵多元主體參與經營或聯合開發林業。積極探索和解決非公有制林地資源的所有權、採伐權歸屬問題,以拍賣、承包、租賃等形式,將林地的使用權、經營權、開發利用權和收益支配權,有償有期限地出讓給有開發能力的單位和個人。進一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爲主、社會投資爲輔、民間融資爲補充的生態林業投入體制,確保林業生產資金投入。

三是實施封山育林,搞好留苗養樹。由林業主管部門制訂封山育林規劃,確定具體的封育範圍和方式,對國營林場、自然保護區、水土保持區、水源涵養區,以及林木植被稀疏或地處高山、陡坡、水土流失嚴重的林地、山場,重點控制,實行全封;對低山、25度以下的丘陵緩坡,以及與農田相間的隙地、荒地、林地,實行半封。同時,加快宜林地林木植被的恢復,實行封、造、管並舉,加大對四荒地的墾林力度和重點區域的封山育林力度,進一步搞好留苗養樹,鞏固山區綠化成果,努力提高造林綠化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四是堅持科教興林,加強技術服務。切實加強林業行政管理、經營管理、專業技術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建立健全林業質量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推進林業標準化建設。建立各類林業人才教育和培訓體系,加大人才培養和林業職工培訓力度。進一步加強林業科技推廣服務,結合我市實際,主要圍繞提高幹旱瘠薄山區造林成活率問題,大力引進先進技術和新成果、新品種,推廣容器苗造林技術和山區造林綜合技術,進一步擴大森林覆蓋面積,提高造林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