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黨組關於報送工作總結和明年工作打算的報告

中共市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黨組關於報送工作總結和明年工作打算的報告

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黨組關於報送工作總結和明年工作打算的報告

市委:

現將**市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2018年工作總結和2019年工作打算報告如下。

一、2018年工作總結

(一)抓政策驅動,科技創新改革深入推進。積極開展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政策制定,《**市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若干政策》已完成對外徵求意見報市政府審覈待批。發佈了《**市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選取四川理工學院、四川鹽產業技術研究院、四川花語公司3家單位開展改革試點。出臺了專項鼓勵政策《關於加強創新型企業培育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支持企業上等升級。在全市範圍內首次推行“科技創新券”,促進科研機構與中小微企業“聯姻”,制定並對外發布《**市科技創新券實施管理暫行辦法》。

(二)抓平臺建設,高端創新資源加快聚集。與清華大學、四川大學等知名高校合作進一步深化,清華大學與**馳宇鹽品公司共建馳宇教學實踐研究基地,四川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分中心、重慶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分中心已掛牌建設。創新平臺佈局日益完善,建成運機公司省級智能環保輸送裝備工程中心等省級研發平臺7個,四川花語公司表面活性劑等市級中小企業研發機構12個,川潤股份、東鍋公司獲批2個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

(三)抓技術創新,產業轉型升級動能不斷增強。沿灘工業園區正式升級爲省級高新技術產園區。全年圍繞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組織實施省級重點攻關項目25項,“350MW超臨界CFB鍋爐產業化示範”等12項關鍵技術研發取得突破,組織實施市級重點研發攻關項目40項,新增省級重點新產品5個,市級重點新產品6個,年度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60戶,預計實現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610億元,佔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33%以上。

(四)抓服務提升,創新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四川升拓公司吳佳曄入選科技部科技創新創業人才,5個科技創新苗子團隊市級表彰。組織實施國省級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4項,與四川大學實現產學研合作科技項目26項,新增技術成果38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9項,登記技術合同311項,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3.2億元,對37戶企業421個研發項目進行認定,爲企業減免稅收1.1億元。到年底全市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能達到56%。

(五)抓示範引領,知識產權工作邁上新臺階。完成了**市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培育申報。與北京市門頭溝區知識產權交流進一步拓展,成功將“**燈會”引入京西古道。1-10月,全市共申請專利2014件,同比增長的13%,其中申請發明專利560件,同比增長40%,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爭取省級知識產權專項資金308萬元,切塊資金位列全省第二。4項專利榮獲國省級專利獎,11項專利獲市專利獎,4家企業通過國家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9家企業通過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優勢企業年度考覈,四川凱茨閥門公司等11家企業獲專利質押融資7981萬元。全年共辦理專利行政執法案件296件,其中假冒專利案件122件,電商案件174件,結案率100%,在全國副省級城市及地級市專利執法維權績效考評中名列第45位,居全省第二。

(六)抓科技惠民,不斷強化農社發展科技支撐。“富順香辣醬衍生調味食品開發”“中藥最細粉的藥理及質量穩定性研究”等7個農業和生物醫藥項目獲省級支持,“花茶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綜合技術研究”等9個項目通過省上驗收。沿灘、大安、富順、榮縣4區縣貧困村實現科技特派員全覆蓋,全年共實施肉雞產業發展試點示範、富世鎮丁海農業科技興村扶貧項目16項,同比增長100%,其中國家級項目1項,省級項目2項,創建市級科技扶貧示範村2個,科技扶貧示範戶12戶,開展科技惠農宣傳培訓20次,惠及受益羣衆2萬人(次)。

(七)抓隊伍建設,科技治理能力有效增強。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切實加強機關思想建設,認真組織開展科技系統“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組織學習22次,6次專題討論,實現區縣和重點企業調研全覆蓋。深入持續發力,構築科技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風險防控機制,層層簽訂責任書,落實“兩個責任”工作支撐,組織機關開展黨風廉政教育學習4次,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意識,保證了局機關的風清氣正。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是研發投入嚴重不足。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僅0.73%,遠低於全省平均水平(1.72%),市級科研經費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偏低, R&D呈現重量小、單位少、強度低、支撐弱的特點。二是創新平臺開放利用率不高。省級以上技術創新平臺數量雖逐年增加,但主要集中在大企業和科研院所,分散封閉且各自爲政,行業間開放整合度不夠,有效利用率不高。三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受經濟環境影響,企業創新意識不強,創新動能不足,創新效率較低,重大關鍵技術自給力較低,全市發明專利年申請量、授權量長期處於全省中等水平。四是科技成果轉化受阻。國有企業缺少對科技成果的處置權;企業普遍缺失對前沿科技成果的敏銳性和捕捉能力;科技成果轉移中介機構少,政府搭橋服務能力弱,使中小企業獲得科技成果缺少途徑;金融市場單一,產業化項目融資困難。

三、2019年工作打算

繼續堅持以科技創新促進動能轉換,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實施關鍵技術攻關清單項目30項、重大成果轉化項目20項、培育重點創新產品10個、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5個。力爭全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0.9%,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650億元,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5億元,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7%以上。

(一)建立健全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提升創新服務保障能力

1、全面落實科技創新優惠政策。以國家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爲抓手,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權管理改革政策和系統性創新平臺補助政策等激勵創新政策,樹立重科技成果轉化的職稱評審導向,深入基層開展科技創新政策宣傳輔導服務,用政策推動科技創新蓬勃發展。

2、大力提升科技創新平臺服務企業的能力。鼓勵產業園區、企事業單位創辦科技企業孵化器、衆創空間,重點推進四川理工學院大學科技園國家級衆創空間、沿灘工業園區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海天公司彩燈創客中心建設,夯實科技創新基礎。搶佔產業發展技術制高點,加快工業泵公司“四川省泵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啓動炭研院國家炭黑技術創新中心、東鍋公司國家熱能耦合重點實驗室創建工作。全年新建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5個,市級平臺10個,不斷提升平臺服務技術創新的能力水平。

3、加大投入提升科技支撐產業發展能力。繼續通過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扶持企業自主創新活動的開展;通過廣泛發動和宣傳,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指導企業及時、準確上報研發投入,做到R&D數據的應統盡統,力爭全市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達0.9%以上;通過發揮科技金融的作用,以科技創新券和專利質押等形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創投基金注入科技型企業,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爲引導、企業投入爲主體、社會投入爲重要來源的多元化、高效率的投入新機制。

(二)全力推進科技創新示範性工作,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

1、推進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創建。對標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建設要求,完成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申報。堅持以提高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能力爲突破口,修訂完善促進知識產權創造的政策措施,提高專利運用能力,引導專利申請量質齊升,力爭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000件,知識產權貫標企業達到10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額突破5000萬元。重點扶持轉化一批產業發展方向、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優秀專利技術項目,實現專利技術新增產值40億元。

2、積極爭創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以**高新區爲核心園區,引導發揮政策疊加、高端人才和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集聚的優勢,促進創新成果和技術市場、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全力推進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工作,並輻射全市各區縣,努力將**打造爲具有較強區域競爭力的成果轉移轉化高地。

(三)紮實抓好科技創新支撐性工作,進一步提升區域創新能力

1、紮實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探索市級科技獎勵制度合規、合法、合理化,制定完善導向明確、激勵約束並重的評價標準和方法。支持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勵,支持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設立內部科技獎勵制度。抓好《**市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試點推廣工作,擇優選取1-2家單位開展改革試點,積累改革經驗

2、組織實施重大科技攻關。結合全市產業發展需求,修訂產業技術創新指南,以“633”新型工業體系爲重點,力爭智能製造、新能源、航空燃機、生物技術等領域一批重點技術創新項目納入國、省重點攻關,全年實施“燃煤耦合生物質氣化發電關鍵技術研究”等省級重點科技項目10項、市級重點科技項目50項,支撐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

3、實施創新主體培育計劃。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行動,抓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扭轉高新技術企業下滑現象,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80戶。加大高新技術產品培育力度,開展市級重點新產品認定,全年新培育重點創新產品10個以上。做好高新技術產業統計,實現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全覆蓋,力爭實現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650億元。

4、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將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放在突出位置,依託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引建1家高水平技術轉移機構,常態化開展成果轉移轉化對接活動。抓好“現代海洋工程用焊接材料”等20項重點科技成果轉化,全年完成市級登記技術合同300項以上,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5億元。深化與高校院所合作,發揮好“四川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分中心”等各類聯合共建“產學研”合作共享平臺作用,推動實現校地科技合作項目30項。

5、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服務水平。組織實施“水稻優良骨幹恢復系貢恢189選育及應用”“特色名優生豬技術集成與產業化開發”等優勢特色產業和區域特色種養殖業科技創新示範項目,攻克綠色、安全、高效種養殖關鍵技術5項、農產品加工關鍵共性技術3項,開發新產品7個。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全面推進科技服務平臺體、科技扶貧示範、產業技術支撐、科學普及和技術培訓四大科技扶貧體系建設工作,創建農業特色示範點3個,實施“榮縣種養循環產業”等扶貧項目12項。

(四)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夯實組織保障能力

1、全面落實從嚴治黨。全面準確領會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對科技創新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標、新部署,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工作能力和水平。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思想建設,加強紀律建設,以黨章爲根本遵循,以嚴明紀律推動黨風、政風、行風建設。

2、加強科技隊伍建設。圍繞“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目標,堅持黨管幹部原則,按照好乾部標準,培養選拔適應科技事業發展需要的幹部隊伍。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教育培訓,推動幹部職工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增強“八大本領”。

特此報告。

中共**市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黨組

2018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