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黨校調研報告多篇

黨校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制約黨校培訓質量因素調研報告

黨校培訓質量不僅關係到人才興縣戰略的順利推進,而且也是衡量黨校工作的一項重要指標。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黨校事業發展,不斷強化對黨校工作的領導,通過大規模培訓幹部,有利促進了縣域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但客觀地說,作爲黨校自身仍然存在影響培訓質量的因素,爲了更好地發揮自身“三個陣地、一個熔爐”的職能作用,更好地服務於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我們分別在xx年八月舉辦的縣直部門非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和今年四月舉辦的全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培訓班上,就影響黨校培訓質量的因素,從環境設施、師資隊伍、教學手段與授課內容、學員重視程度、考覈機制五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基本情況

xx年八月發出問卷80份,收回71份。從問卷調查選項來看,其中環境設施佔21%,師資隊伍佔12%,教學手段與授課內容佔15%,學員重視程度佔20%,考覈機制佔32%。今年四月發出問卷127份,收回109份。從問卷調查選項來看,其中環境設施佔2%,師資隊伍佔14%,教學手段與授課內容佔13%,學員重視程度佔31%,考覈機制佔40%。從兩次調查結果來看,五個選項權重從大到小,xx年依次是:考覈機制、環境設施、學員重視程度、教學手段與授課內容、師資隊伍。今年依次是:考覈機制、學員重視程度、師資隊伍、教學手段與授課內容、環境設施。通過兩次調查結果的對比不難看出,影響培訓質量的環境設施因素下降額度較大,這得益於縣委、縣政府對黨校基礎設施的徹底改善。而考覈機制因素兩次被列爲影響培訓質量的主要原因。

二、影響培訓質量的因素分析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環境設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培訓效果,進而影響質量,但不會成爲決定因素。現在的黨校建築面積近xx平方米,是原黨校的兩倍多,是集辦公、教學、食宿爲一體的縣域黨政幹部培訓中心。從基礎設施看,我縣黨校已邁入xx市所屬區縣(市)先進黨校行列。

師資隊伍的素質高低,是影響培訓質量的重要因素。新世紀以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黨校師資隊伍建設,不但建立了一支校外兼職教師隊伍,而且還於xx年批准黨校在縣域公開招聘專職教師4名,極大改善了黨校專兼職教師隊伍結構。但由於近年來,退休、交流、借調等因素,使黨校內部專兼職教師人員匱乏。另外,由於缺少師資培訓經費,教師培訓遠遠達不到有關要求。

教學手段與授課內容在提高培訓質量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教學手段服務授課內容,授課內容決定教學手段。新的環境設施,爲採用科學的、形式新穎的教學手段提供了條件,同時也對教師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授課內容必須因時、因需設置,才能在教學手段的配合下提高培訓質量。

學員重視程度是影響培訓質量的首要因素,甚至是決定因素。因爲,無論環境設施多麼先進、師資隊伍素質多麼優秀、教學手段與授課內容多麼科學,只要學員主觀上沒有積極的能動性,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培訓效果,更無法衡量出客觀的培訓質量。正確對待工學矛盾上,端正學習態度,是一個幹部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形式之一。

考覈機制是從他律的角度提高培訓質量的最有效手段。獎懲鮮明的考覈機制的施行,不僅可以極大提高學員對待培訓的重視程度,而且客觀上也會極大提高培訓質量。當然,這裏說的考覈機制不僅僅是對學員的考覈機制,也應包括對培訓單位和授課教師的考覈機制。

三、提高黨校培訓質量的對策

通過調查和對影響培訓質量的因素分析,我們認爲提高黨校培訓質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嚴格考覈機制

要分別建立健全針對培訓單位、授課教師、學員的考覈制度,全方位提高對幹部教育培訓重要性的認識。從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鞏固提高執政能力,鞏固提高引領科學發展能力的高度來看待幹部培訓工作。通過貫徹落實嚴格的學員考覈制度,提高學員對待培訓的重視程度。同時,把幹部是否參加了相關培訓和參訓需達到的標準,作爲幹部選拔任用的基本條件之一。

(二)強化隊伍建設

要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結構科學的黨校專兼職教師隊伍。校外的兼職教師身份,應由縣委或由縣委組織部代表縣委進行確認,並明確分工,使每名兼職教師負責專門的課題。要制定黨校師資培訓計劃,保證黨校專兼職教師每年30天左右的學習培訓時間。

(三)創新培訓方式

培訓方式的創新可以有效激發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要積極探索研討式、案例式、辯論式、講座式等培訓方式,克服單一的講座式,並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培訓效果。

(四)規範培訓內容

目前還沒有完整、規範的縣級黨校教材,而黨校教學緊密聯繫實際、時事的特點,要形成相對固定的教材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這裏說的“規範培訓內容”,是指根據不同培訓對象的實際需要,設置不同的培訓內容,做到理論聯繫實際。

(五)完善基礎設施

目前,我縣黨校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達到了省、市委對縣級黨校基礎設施的要求。但從發展的視角看,仍然需要對基礎設施進行完善。特別是要對現有的設施充分利用,使其發揮最大效能。

影響黨校培訓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就是環境設施、師資隊伍、教學手段與授課內容、學員重視程度、考覈機制五個方面。要達到全面提高黨校培訓質量的目的,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從影響黨校培訓質量的諸多因素入手,抓住主要矛盾,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切實提高黨校培訓質量,推動黨校事業的科學發展。

【第2篇】十七年前關於黨校建設的調研報告

集中人力物力財力

儘快實現規模辦學

——對湖南省部分地縣級黨校的調查與思考

加強幹部教育是搞好黨的建設,尤其是搞好領導班子建設的重要一環。黨校是幹部教育的主陣地。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省地縣級黨校的現狀如何?發展黨校教育的出路何在?帶着這兩個問題,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十日,筆者跟從部、處領導調查了益陽、常德、懷化、湘西四所地級黨校,以及上述地區的十三所縣級黨校(益陽四所,其餘均爲三所)。

一、縣級黨校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我們看了十三所縣級黨校的校園和學習、生活設施,聽取了黨校領導和組織部領導的情況介紹,總的印象是縣級黨校“先天嚴重不足,後天營養不良”。

1、基礎設施簡陋陳舊,生活條件相當艱苦。

十三所黨校的校舍許多是“五七”幹校遺留下來的舊房屋。“五七”幹校學員“自力更生”出來的房子十分簡陋,室內裝修根本談不上,甚至連防風、遮雨和採光的條件也很差。這些房屋建築時十分粗糙,再加之年久失修,現在基本上都成了危房,急需翻修和改建,但當前財政困難,財政拔款連工資都保不住,更不要奢談建設,只好聽之任之。

十三所黨校的生活條件也比較差。一是位置偏僻,交通通訊不便;二是宿舍擁擠,被套蚊帳破舊(許多是文*革期間或稍後添制的);三是設施落後,衛生狀況堪憂;四是文娛體育工具和場地少,精神生活貧乏。

2、教師隊伍力量薄弱,教學設備極其缺乏。

十三所黨校,教師人數多在十人以下,最多的也只有十二人(而總人數卻有三十個上下),大致相當於一所初級國小,從人數上來說力量就很單薄。現有的教師,年齡一般偏大,原因是黨校缺乏活力,年輕人進的少、出的多。年齡偏大往往知識陳舊。老教師年復一年地講授“老五門”的內容,很少有機會走出去學習新知識,沉下去了解變化了的客觀世界,講的政治理論課越來越脫離實際,越來越乏味,與學員的要求相去甚遠。教師的知識結構也很不合理,很不適應於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幹部教育的要求。現有教師真正掌握了比較系統的經濟知識的幾乎沒有,即使送出去培訓一年半載,也很難有什麼好的效果。教師隊伍力量如此薄弱,實在難以擔當教育全縣(市、區)幹部的重任。

十三所黨校的教學設備十分缺乏,不要說電化教學設備,就連圖書資料也極少,藏書量多的只有一萬冊上下,少的只有四、五千冊,而且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僅僅是拿來湊數的過時政治書籍。

客觀地講,由於長期以來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的基本建設投入不足(因爲黨校人員經費太多,再加之財政確實困難),這些縣級黨校是不具備起碼的辦學條件的。

3、黨校教學效果不佳,調訓幹部十分困難。

當前各地普遍存在調訓難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黨校教學效果不佳,學員們學無所獲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教師缺乏知識更新和實踐經驗,年年“老五門”,年年“炒現飯”,學員自然厭煩。黨校也看到了這個問題,實行了教學改革,開了許多關於市場經濟、領導藝術、特區改革等方面的講座。但是,由沒有學過經濟的人來教市場經濟,沒有當過領導的人來講領導藝術,沒有去過特區的人來談特區改革,實在是以其昭昭,使人昏昏。學員們起初還有新鮮感,但很快就提不起興致,學習積極性一次更比一次低。幹部們對於調訓,能推就推,不能推就拖,最後沒有辦法進來了,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而且還要找些藉口逃學逃課。幹訓工作報表上有數字,實際上沒效果,形成隱性浪費。

4、辦班很少到訓率低,縣級黨校作用有限。

前些年,各地都有大批“兩下”幹部(全省“兩下”幹部人數佔幹部總數的17%)需要培訓,縣級黨校在提高幹部隊伍文化水平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但在這一任務完成以後,各校普遍感到生源枯竭,再加之縣級黨校存在上述種種困難,目前辦班很少,而且到訓率偏低。今年上半年,十三所學校所辦主體班次一般爲一至二期,個別學校一期未辦;學制一般爲兩至三個月,相當一部分只有半個月左右(據省委黨校不完全統計,桃江等五所黨校只辦了一期學制半個月以內的短訓班,花垣等七所黨校一期班未辦)。學員到訓率多在百分之七十上下,少數學校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平心而論,縣級黨校限於其客觀和主觀的條件,調不進,留不住,教不好,在當前和今後的幹部教育工作中能夠發揮的力量是很有限的,與黨和政府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相比是很不相稱的。

當然,十三所縣級黨校今年上半年的培訓人數,校均達到了610人,似乎不能說辦班很少,但其中大部分是培訓時間很短(一般一個星期左右)的團幹班、婦幹班、村支書班、新上崗幹部班、建黨積極分子班等等。這些班次其實是因爲黨校無班可辦纔想出來要辦或攬過來硬辦的,大概也應該算是“亂辦班”。

二、地級黨校形勢較好,後勁不足。

與縣級黨校比較,四所地級黨校的形勢是比較令人樂觀的。學校各方面都有一些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具備了一定的實力,但在好的形勢後面也還存在着不少隱憂。

1、基本建設初具規模,辦學條件尚需改善。

四所地級黨校,教學樓、辦公樓、學員樓、教工樓、食堂、澡堂等設施一應俱全,房子質量比較高,初步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學員學得舒心,教師教得愉快。學校設施比較齊備,但總的容量並不大,與“大專體制”尚不相稱。學校辦學條件還不理想,電化教學設備較少,圖書藏量不多,報刊資料不齊,文娛體育設施不足。

2、教師隊伍較爲強大,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四所學校,教師人數都在三十名上下,不算多,但已形成了一定的教學、科研整體實力。教師質量較高,老中青結合較好,但也存在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師與學員之間已經產生了反差,而且有擴大的趨勢。地級黨校學員層次較高,大多既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教師在理論上的優勢越來越小,在實踐上的差距越來越大。提高地級黨校師資水平是當務之急。

3、培訓任務嚴重不足,計外辦班五花八門。

據省委黨校統計,今年上半年十四個地州市黨校和省直黨校共辦主體班54期 ,2465人,校均164人;部門班38期 ,3129人,校均208人。這些班的學制一般爲兩個月(最短的只辦了七天)。半年時間培訓這麼一點點人,學校顯然沒有吃飽。地級財政對黨校的撥款一般僅能保住工資,黨校辦班少,經濟上就更加捉襟見肘。怎麼辦?窮則思變,各校都興起了計外辦班熱(據省委黨校調查,今年上半年湘潭市委黨校辦計外班17期 ,1700多人;邵陽市委黨校辦計外班15期,2600多人,大大超過計內班人數)。上面所提的部門班是比較正規的計外班,是對各部門的幹部進行業務培訓。還有許多計外班就是五花八讓了,什麼“家電維修班”啦,“縫紉技術班”啦,等等。說穿了,社會效益只是伴生的客觀結果,經濟效益纔是追求的真正目的。這些計外辦班如不加以正確引導和必要限制,最終會喧賓奪主,本末倒置,黨校姓“黨”就會成爲問題。

三、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實現地級黨校規模辦學。

目前縣級黨校所處的困境不是一年兩年造成的,按照常規思路,也不是一年兩年能夠擺脫的。如何走出這個困境呢?我們不妨大膽地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縣級黨校是不是非設不可呢?取消縣級黨校是不是必然削弱幹部教育工作呢?通過這次調查和全面審慎的研究,筆者認爲答案是否定的。就全局而言,從長遠來看,取消縣級黨校是有利於發展幹部教育工作的(當然,筆者所謂“取消”,並不是說要“一刀切”,應該區別情況,有先有後。對於個別確實辦得好的,完全可以讓它繼續辦下去)。

1、縣級黨校的培訓任務,地級黨校完全有能力承擔。

黨校是黨的幹部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場所。黨校的主要任務是辦好領導幹部進修班和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這兩種主體班次。至於其它業務培訓和專業技術培訓不是黨校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而那些只辦幾天的短期培訓也用不着到黨校來,比如村支書班,完全可以由鄉鎮以開會和報告的形式解決。如前所述,縣級黨校主體班次都不多,地級黨校完全可以承擔全地區幹部政治理論培訓的任務(而且實踐證明,鄉鎮和科局級幹部由地級黨校調訓,較之由縣級黨校調訓,到訓率要高得多)。以下轄縣(市)最多的懷化地區爲例,全地區從90年下半年至93年上半年,三年中共辦主體班次106期 ,培訓幹部4500人,年均辦班35期,培訓幹部1500人。以目前懷化地委黨校的規模,基本上能夠承受。而且從長遠來看,根據機構改革的要求,幹部人數(尤其是領導幹部人數)會大大減少;按照規模辦學的設想,黨校容量會逐步擴大;所以地級黨校不會長期滿負荷運轉,今後會有餘力辦許多其它形式的班次。再說,地級黨校吃飽以後,還可將部分縣處級幹部送省委黨校培訓,緩解省委黨校的生源困難。

2、取消縣級黨校,阻力不大切實可行。

縣級黨校經濟困難,教職工待遇普遍較差。許多教職工認爲縣級黨校“無權、無錢、無地位”,人心思動。校領導爲改善條件,穩定人心,想了不少辦法,做了一些動作。比如常德市鼎城區委黨校26名教職工只留8人負責日常工作,其他則去辦工廠和公司;石門縣委黨校通過辦實用技術培訓班創收;保靖縣委黨校則辦起了附屬中學。由此可見,縣級黨校教職員工對身處的困境是清楚的,對改革的舉措是歡迎的。與其讓縣級黨校像現在這樣徒有虛名,“自我取消”;不如乘機構改革的東風,取掉黨校這塊牌子,利用現有的房地產和人員,名正言順地辦普高、辦職高、辦工廠、辦公司。

3、取消縣級黨校,有利於地級黨校的發展。

取消縣級黨校後,確實優秀的教師可以充實地級黨校的師資隊伍。地級黨校的教師隊伍得到擴充以後,就可以逐步實現教學、科研、實踐三套人馬定期輪換,從而保證教師能夠投身到實踐中去,全面深入地瞭解紛繁複雜、變化不居的客觀世界,再通過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改造製作躍進到理性認識,然後運用於教學實踐。這樣就會實現以實踐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學的良性循環,從而極大地提高每個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整個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

取消縣級黨校後,原有財政撥款應全部轉爲幹部教育經費,由縣(市、區)委組織部掌握。地級黨校實行培訓收費制,解決當前的經費困難,並積累一定的發展基金,以較快的速度擴大學校規模、改善辦學條件。同時,省財政支持地縣級黨校建設的專款也可以改變過去“撒胡椒麪”的做法。“一把沙子不起浪,一石擊起千層浪”,一年只扶持一兩所地級黨校,才能真正見到效果。縣級黨校的教學設備,比如圖書資料,可以以某種形式轉移到地級黨校,這也是地級黨校上規模的一條途徑。

4、地級黨校實現規模辦學,有利於幹部教育工作的發展。

當前黨校調訓難,原因很多,但有一條許多人並沒有看到,或者是看到了卻不敢說,那就是現在許多黨校實在辦得太窩囊,黨校學習不能給人帶來光榮感、自豪感。黨校是培養黨的中堅和骨幹的地方,理應辦得堂堂皇皇、八面威風。地級黨校實現規模辦學以後,就會真正像一所培養黨的領導幹部的高等學府,讓人羨慕,使人敬仰,調訓難的問題就容易解決得多了。

地級黨校實現規模辦學,形成規模優勢,師資力量大大增強,學習環境大大改善,生活條件大大優化,培訓質量大大提高,教學、科研和管理都上一個新的臺階,黨校的形像就會有巨大的改觀,黨校對幹部的吸引力就會不斷強化,幹部對黨校將無限嚮往,學習積極性將空前高漲,黨校和幹部教育工作的春天又將來臨!

5、地級黨校實現規模辦學,有利於今後兼辦行政學校。

機構改革三年完成,到一九xx年以後將全面推行國家公務員制度。“國家行政機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職位的要求,有計劃地對國家公務員進行培訓。”(《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國家對公務員培訓是高度重視、嚴格要求的。地級黨校只有儘快實現規模辦學,具備了一支全面而強有力的教師隊伍和良好的辦學條件,才能擔負起這一長期而艱鉅的任務。

【第3篇】黨校專題課調研報告

專題課是縣級黨校主體班教學的主要形式,黨校專題課是針對某一方面的理論及實踐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門研究、分析綜合、提煉加工後,通過理性思維形成理論聯繫實際、邏輯嚴密、結構完整的內容體系。

專題課教學內容的時效性、教學對象的針對性都比較強,並且科研含量高,講授難度大。上好專題課是提高縣級黨校教學質量的關鍵,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把握好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一、科學選題

選題能力也是教師要強化的基本功之一,精心選擇有意義的專題題目是能否上好專題課的先決條件。

(一)選題要注重實踐性。實踐性是專題課最顯着的特點,脫離實際對社會實踐不具有指導作用的專題課沒有任何價值。所選的題目要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要把握縣級黨校教學對象是鄉科級領導幹部,遵循服務現實,增強指導意義這一原則。首先,選題要突出兩大主題:一是突出重大理論問題,二是突出現實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其次,實現三個結合:教師選題必須把對重大理論問題與現實的熱點、難點問題相結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本地實際相結合,如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展壯大我市集體經濟問題。

(二)選題要有新意。專題課時效性較強,所選題目內容要新,需要教師熟練掌握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把握國家的發展形勢,瞭解最新的中央會議精神和各項改革措施和政策,從幹部及羣衆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中選題目,如農村合作醫療問題等。既便是老問題如黨性修養等也要求要獨到,從不同的角度講出新意。

(三)選題要找準切入點。教師要關注中央會議精神,瞭解國家各項改革方針政策的頒佈及貫徹落實到基層後的效果和產生的相關問題,着重從縣(市)黨委和政府的工作思路中選擇題目。如稅費改革後化解鄉村兩級問題債務,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健全和完善我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問題等。

(四)選題要有比較優勢。教師要選擇有研究基礎、專業教學特長、以前講過的對自己來說較爲得心應手的熟悉的內容,使其轉化爲教學專題,最好是把自己的科研課題轉化爲教學專題。

(五)選題不宜過大。縣級黨校專題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專題範圍過大,內容空洞,缺乏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選題要專,題目不宜過大,切忌寬泛和空洞。範圍過大,面面俱到,由此會造成一則時間不容許,二則重點不突出。

二、精心備課

備課是講課的先決條件,課堂講授的水平從根本上取決於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備課是否充分,對講授效果影響極大,要講好課必須充分準備,無論是新課、老課、年輕教師還是老教師都必須認真備課,備課中要注意幾個問題。

(一)吃透教材吃透教材就要求教師明確教學專題的目的、熟悉內容、把握政策。明確目的:就是教師每個專題通過講授,需要給學員傳授那些知識,理論上要掌握那些知識,聯繫實際要解決哪些問題,培養什麼能力,達到什目的。熟悉內容:要求教師全面領會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政策,尤其最新的中央會議精神;必須瞭解省情、區情以及當地黨委和政府的工作思路;瞭解最新的相關的學術新思潮和新觀點。如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關專題,教師必須瞭解七個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熟悉xx屆三中全會及其以來的有關三農問題的相關會議精神,瞭解我區農村改革發展的現狀。把握政策:縣級黨校主體班學員來自地第一線工作崗位,是黨的方針、政策在最基層的貫徹執行者,這就要求教師自己必須準確把握黨的有關方針政策及精神實質,並且要提出切實可行的貫徹執行的思路和對策。

(二)瞭解學員教育者要有效進行教育活動,必須熟悉自己的教育對象,根據對象的需求來設計專題的內容以便因材施教,這是進行專題教學的基礎和關鍵。《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明確了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應當遵循的原則:以人爲本,按需施教。以人爲本與按需施教相結合也是縣級黨校教學的一項基本原則,按需施教就是要了解不同班次學員的思想狀況、知識水平、實踐經驗、能力需求,把握各類學員認識發展的不同規律,針對學員的思想實際、工作實際及學習需求,瞭解學員想聽什麼,想知道什麼,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使自己的教學適應不同層次學員的學習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三)搞好調研調查研究是理論聯繫實際的橋樑,是黨校教師的基本功之一。教專題課的特點之一是理論聯繫實際,實踐性、可操作性強,且教學內容要求有一定的科研含量。要求教師必須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對專題內容進行理性思考,“科研做文章,成果進課堂”,教學科研一體化是縣級黨校專題課教學的必由之路。教師必須有紮實的科研積累作基礎和支撐,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把基本理論與當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現實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尤其研究學員普遍存在的認識問題和來自實踐中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深入到農村、社區、企業等基層,蒐集大量第一手資料,包括:基本理論、相關政策、各種不同理論觀點、典型事例、數據。收集的材料經過加工做到:新、全、精、準。

(四)歸納觀點專題課要突出理論性和思想性,必須要有理論做支撐突出鮮明的理論觀點,一節成功的專題課教師要有自己的觀點,至少有一到兩個有一定科研含量的閃光點,這也正是學員所關注的問題,因此教師應養成探索、觀察、分析和思考問題的習慣,深刻挖掘專題有關問題的思想內涵,提出新問題、總結新觀點、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建議,這是一個創造性思維的過程。需要從詳細的第一手資料中科學提煉主旨,總結規律性的東西,形成一系列有真知灼見的鮮明的觀點和結論。概括出的觀點和結論。首先,觀點要正確,不能有雜音。其次,觀點要新,具有時代特徵,能夠反映最新科研成果。再次,提出的觀點要有理論高度和理論深度所謂理論高度就是提出的觀點要高屋建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所謂理論深度就是要揭示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五)編寫教案撰寫教案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教師應在調研和歸納總結的基礎上,按一定邏輯順序,將材料、觀點組織起來,形成系統教案。教案要求:圍繞主題、突出重點、結構合理、邏輯嚴謹。圍繞主題:專題課隨意性大,所講的問題不能離題,避免避重就輕,避難就易。突出重點:突出理論當中最核心最本質的內容;突出新形勢新任務要求必須要研究和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突出學員關注的、在本職工作中急需解決的難點、疑點問題。結構合理:一節專題課時間有限,所講的問題不能多,能用一個標題說明問題的,就不要再列第二個標題,一般專題課的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問題要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分析問題要具體要透徹;解決問題的辦法要實際要具有可操作性,並且把握好各部分的比例關係,詳略得當。邏輯嚴謹:做到標題層次之間邏輯嚴密、每個問題和觀點都要經過嚴密的邏輯論證。

【第4篇】黨校反腐倡廉調研報告

反腐倡廉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教育、制度、監督多管齊下才能奏效。教育、制度、監督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有機整體,但三者又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教育在其中起着基礎性作用。深刻認識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地位,充分發揮其作用,關係到黨風廉政建設的總體成效,對於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有着重大意義。

一、教育對確立反腐倡廉的思想觀念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腐敗行爲發生與否,主要取決於行爲主體的思想動因,而淨化人的思想,必須依靠長期的思想教育。教育與法制等其他手段不同,不具有強制性,其功能的實現並不一定立竿見影,但它“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滲透進人們的思想,長期持久地影響着人們的行爲。思想教育有助於形成穩定的價值取向,既作用於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又影響着整個人生,對人一生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謂“百年樹人”就是這個道理。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在人們的思想中一經形成,就會產生強大的力量。堅持不懈地對黨員幹部進行思想教育,使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就能使他們端正自己的從政行爲,自覺抵禦和防止腐敗。

教育對廉政行爲的養成發揮着導向作用。思想教育的導向是多方面的,例如理想信念導向、道德規範導向和法律法規導向,等等。理想信念導向是通過思想教育,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並通過理想信念來激發動力、指導行爲。理想信念的確立,不是在短時間內經過一兩次教育就可以實現的,需要長期的反覆教育。道德規範導向是通過道德原則、道德規範、道德習慣,以社會輿論、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的方式進行行爲導向,在全社會形成反腐倡廉的濃厚氛圍,促使廣大黨員幹部自覺改造主觀世界,陶冶道德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做到清正廉潔。法律法規導向則通過思想教育,幫助人們培養和形成法律意識,明確可爲和不可爲的行爲界限,規範黨員幹部的思想和行爲,使他們遠離腐敗。

教育是構築拒腐防變思想道德防線的根本途徑。加強教育是拒腐防變的第一道屏障。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對極少數腐敗分子要嚴厲懲處,使他們在黨內無藏身之地;對絕大多數黨員幹部來講,則要立足於教育,着眼於防範。這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根本着眼點。從主觀上說,放鬆世界觀的改造,背棄理想信念,是一些人墮落爲腐敗分子的根本原因。構築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同構築黨紀國法防線一樣重要。全面的經常性的教育,是促使黨員幹部打牢思想政治基礎,築牢思想道德防線的重要保證。反對腐敗,教育是基礎,制度是保證,監督是關鍵,這是我們黨總結反腐敗工作得出的一條重要經驗。注重發揮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特殊功能,將懲治、預防與教育有效結合起來,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政府的廉潔高效,也是一些國家和地區反腐敗實踐的成功經驗。

因此,要緊密結合本地本部門和黨員幹部的思想實際,豐富教育內容,改進教育方式,拓寬教育領域,把教育融入領導幹部的選拔、管理、使用、培訓等各個環節,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築牢“不想腐敗”的思想防線。

——豐富教育內容。加強黨的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黨的第三代領導核心和xx等中央領導同志關於黨風廉政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更好地做到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加強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的教育,提高黨員幹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加強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着力解決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幹部生活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加強黨紀政紀條規和國家法律法規教育,提高遵守黨紀國法的自覺性。加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教育,培育黨員幹部的廉潔從政理念,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和地位觀,提高黨員幹部的從政道德水平。

——改進教育方式。堅持主題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認真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繼續深化“爲民、務實、清廉”主題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進行自我教育,積極開展廉政承諾活動,健全領導幹部的自我約束機制。堅持示範教育與警示教育相結合,大力宣傳清正廉明、勤政爲民的優秀領導幹部形象,運用反面典型案例警示人。堅持傳統教育手段與現代教育手段相結合。執行民主生活會制度、建立健全廉政談話制度和新任領導幹部黨性黨風教育培訓制度;注重運用電視、網絡、公益廣告、電教片等現代教育手段開展反腐倡廉教育,進一步增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堅持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督促黨員幹部加強黨性修養,牢記“兩個務必”,做到“八個堅持、八個反對”,自覺經受住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條件下長期執政的考驗。

——拓寬教育領域。積極探索和實踐反腐倡廉教育面向全黨全社會的途徑和辦法,把思想教育、紀律教育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結合起來,大力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在主流媒體設立反腐倡廉專欄,創建廉政文化網站,續建一批廉政文化基地,鞏固擴大廉政文化“陣地”建設;鼓勵文藝文化創作,加強廉政文化理論研究,開展廉政文化系列活動。紮實推進廉政文化建設進機關、學校、企業、農村、社區、家庭工作,增強全社會的反腐倡廉意識,形成以廉爲榮、以貪爲恥的良好社會風尚。

要加強制度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於反腐倡廉的全過程,體現到各個環節,落實到各個方面。要不斷拓寬領域,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財政管理體制、投資體制和幹部人事制度四項改革,完善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產權交易和政府採購四項制度,不斷深化政務、廠務和村務公開,充分發揮制度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作用。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與反腐倡廉有關的國家法律法規和黨內條規制度,形成用制度規範從政行爲、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機制,不斷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

要強化監督,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要綜合運用黨內監督、國家專門機關監督、羣衆監督和輿論監督等多種形式,加強對黨員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監督,有效防止權力失控、決策失誤和行爲失範,使黨員幹部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必須把教育、制度、監督三者有機地結合進來,統一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全過程,貫穿於反腐倡廉的各個環節,發揮懲防結合、綜合治理的整體效能。

要深入研究反腐倡廉戰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問題,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反腐倡廉規律的認識,不斷豐富和發展黨的反腐倡廉理論。要提倡和鼓勵大膽探索、勇於實踐的精神,把黨中央反腐倡廉的決策和部署同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認真總結這些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反腐倡廉的成功經驗,借鑑古今中外反腐敗的有益做法,緊密結合工作實踐,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在繼承中發展,在鞏固中深入,在創新中提高。

【第5篇】黨校調研報告

中國共產黨的黨校是在黨委直接領導下培養黨員領導幹部和理論幹部的學校,是黨委的一個重要部門。在過去的歲月,各級黨校充分發揮教育培訓黨員領導幹部和理論骨幹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爲黨和國家的革命和建設事業提供了堅強的思想政治保證、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當前,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特別是鄉鎮黨校的生存和發展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功能萎縮,有的甚至名存實亡,境況堪憂。爲了擺脫困境,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積極思謀,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強鄉鎮黨校的建設,還鄉鎮黨校應有的顏色。

一、鄉鎮黨校的生存和發展現狀

爲適應新的形勢發展要求,更好地發揮鄉鎮黨校的職能作用,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和研究目前鄉鎮黨校的生存和發展現狀,透過現象找出問題的根源。

一是名存實亡。部分鄉鎮黨校處境相當尷尬,在硬件方面,僅僅只有一塊牌子,根本沒有校舍、辦公室、桌椅等實實在在能夠表明存在的實物,更高層次的諸如教育培訓基地、圖書資料室、電子教學設備等就無從談起了。在軟件上,領導機構框架很多僅只存在於紅頭文件上,任命了校長、副校長等職務,但任命只是掛個名而已,做個擺設,並沒有切實履行職責,不僅如此,在有的鄉鎮甚至因爲幹部的調整更換,最終導致形式上的存在也消失了;至於師資隊伍、學校發展規劃等更深層次的東西也就只能是一種奢望了。另外,由於黨校的現實生存狀況,致使鄉村幹部對鄉鎮黨校缺乏認同感,在思想觀念當中輕視黨校,甚至不知道應該有黨校的存在。

二是發展舉步維艱。有的鄉鎮黨校具備了一些基本的東西,諸如有領導機構、辦公室、教師和課桌椅等,但是一切都屬於從屬的地位,可有可無。有了只是作個樣子應付上級的檢查,根本就沒有打算在黨校的發展上下功夫,沒有也不會影響鄉鎮工作的大局,無關痛癢、不傷大雅。在這些鄉鎮,黨委書記一般會兼任黨校的校長,一名黨委副書記會兼任黨校副校長主抓工作,但是他們會藉口鄉鎮工作繁雜,抓經濟工作已經筋疲力盡,沒有時間沒有精力來考慮黨校的事情;黨校的授課教師,需要時就臨時在鄉鎮範圍內抽調,在平時根本就不做教師選聘的工作;黨校的教學活動場所,需要時就借用鄉鎮上的會議室,根本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屬於黨校的教室;黨校的辦公室與其他辦公室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人馬”,需要時是黨校的辦公室,平時就是其他的辦公室;在年終上級要報黨校工作總結了,安排人員杜撰一些情況,虛虛實實應付了事。在這種情況下,要談黨校的教學計劃、發展規劃、師資隊伍建設和經費投入等等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是發揮作用難。由於許多鄉鎮黨校形同虛設,處境艱難,導致鄉鎮黨校不能真正發揮教育培訓鄉村黨員幹部的作用。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一些地方黨委尤其是鄉鎮黨委,對於鄉鎮黨校教育培訓鄉村黨員幹部的主渠道作用認識不夠透徹,認爲鄉村黨員幹部最重要的是抓生產和抓收入的素質和能力,思想政治的教育在大大小小的會議上進行就足夠了,沒有必要再讓黨校進行系統的教育。二是鄉鎮黨校發揮職能作用心有餘而力不足。黨校教育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屬於教育的一種,註定黨校工作必定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抓得不實不牢,很容易導致發育不健全,作用發揮困難的現象發生。一些鄉鎮把黨校教育看得過於簡單,搞短期行爲,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在需要時臨時抽人撥資金搞一下突擊,這樣一來教育培訓的效果可想而知。三是鄉鎮黨校的教學質量低下,作用有限。受到現實客觀條件的影響,鄉鎮黨校配備專職教師的時機尚未成熟,僅僅依靠兼職或聘請的教師來教學,要辦好辦出特色的難度相當大,因此鄉鎮黨校普遍存在水平業餘、教學力量薄弱、培訓環境差、學習收穫少的情況。

二、認清形勢,提高建設鄉鎮黨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建黨之初,黨校就已經存在,並一直髮展延續至今,其地位和作用勿庸置疑,是經過歷史實踐檢驗的。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黨校都爲我們的事業輸送了一批又一批政治立場堅定的領導骨幹和優秀人才,爲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發展在人的問題上做出了重大貢獻。

當今時代,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圍繞資源、市場、技術、人才的競爭更加激烈,人才已成爲綜合國力競爭的戰略重點。對於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能否抓住21世紀頭二十年的戰略機遇期,趁勢發展,縮小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差距,在人才的問題上就顯得尤爲重要。爲了在人才培養上取得先機,在世紀之初黨中央作出了大規模培訓幹部、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的戰略部署。在此基礎上,xx年黨中央審時度勢,又啓動了更大一輪的幹部教育培訓規劃,相繼出臺了《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和《xx——xx年全國幹部教育培訓規劃》,並明確指出黨校、行政學院和幹部學院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突出辦學特色,提高辦學水平,充分發揮在幹部教育培訓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我國對於人本文章共2頁,當前在第2頁上一頁才的標準與別國有所區別,除了能力和才幹之外,其前提條件必須是“姓”社會主義,堅持共產主義理想,擁護社會主義制度。而黨校的基本任務就是使廣大的黨員和幹部在馬列主義理論、專業知識、科學文化水平和領導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成爲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具備專業知識的黨和國家合格的工作人員。因此,在新的形勢和任務面前,黨校工作只能更加重視,不能有任何忽視;只能大大加強,不能有絲毫削弱;只能改進提高,不能止步不前。各級黨委和政府,一定要深刻理解黨中央的戰略意圖,進一步提高建設黨校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肩負起光榮而艱鉅的歷史使命。鄉鎮黨校作爲最基層的一級黨校,同樣肩負着教育培訓鄉鎮和農村黨員幹部的重要職責,不僅不能廢棄,相反的要加倍的加強建設,突出其地位,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抓住機遇,全面加強鄉鎮黨校建設

在21世紀的今天,人才的重要性勿庸贅言,黨中央已啓動了新的更大的一輪幹部教育培訓規劃,鄉鎮黨校要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順勢而謀,切實轉變思想認識,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雙管齊下,力爭在5年的機遇期內使鄉鎮黨校的面貌有一個全新的轉變。

(一)轉變思想,強化領導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縣鄉兩級黨委、政府必須儘快從忽視黨校建設的觀念中走出來,必須充分認識黨校教育所具有的幹部培養方面的重要戰略意義,牢固樹立不重視黨校教育和黨校建設,是黨不管黨的突出表現的觀念,從黨執政興國和長期爲人民掌好權執好政的戰略高度來充分認識黨校教育和黨校建設的重要性,還鄉鎮黨校本應有的地位。

可以從三方面強化對鄉鎮黨校建設的領導。一是要把鄉鎮黨校建設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在本地區本鄉鎮的幹部教育培訓規劃中作出硬性的安排部署,總體上明確鄉鎮黨委書記是鄉鎮黨校建設的第一責任人,由其兼任黨校校長,要求當作一項政治任務,給其壓力,促其出力。二是嚴格考覈。把鄉鎮黨校建設分解爲領導機構、教學場所、師資隊伍、教學設備等各個塊,制定出各個塊的詳細考覈制度,每半年考覈一次,嚴格執行考覈結果與鄉鎮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掛鉤的制度,形成合理有效的獎懲激勵機制。三是建立幫扶制度。鄉鎮黨校是我國最低一級的黨校,客觀上處於相對較弱的位置,因此光靠鄉鎮之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上級黨委、政府的幫助扶持。上級黨委、政府應該將鄉鎮黨校的建設作爲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抓同落實。強化縣級黨校的業務指導職責,同時確定一個或幾個縣級單位結對幫扶一個鄉鎮,努力形成全縣齊抓共建鄉鎮黨校的局面。

(二)多措並舉,全面加強硬軟件建設

黨校建設最大的一個軟肋就是經費問題,解決了經費問題其他的建設就可以迎刃而解。在經費上可以採取“自主解決爲主、外援爲輔”的辦法了籌集,總結起來就是“四個一點”,即上級補一點、鄉鎮財政擠一點、黨員幹部捐一點、掛鉤幫扶單位給一點。當然結合目前大規模培訓幹部的形勢,可以藉機在上級補一點上多下功夫,爭取更多的支持。在硬件建設上,上級黨委要參照國民教育學校具備的硬件設施制定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標準,列出計劃時間表督促鄉鎮黨委抓落實。在軟件建設上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辦學理念和辦學思路。要清醒地認識到黨校教育是各級黨政領導幹部輪訓培訓的主渠道,肩負着爲黨培養合格的領導幹部和理論骨幹的重任;黨校是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三個陣地”、“一個熔爐”,黨校教育是更高層次的鑄造靈魂的教育。二是抓好師資隊伍建設。黨校的教師一定要把思想政治素質放在第一位,以兼職爲主、專職爲輔,既要有政治理論方面的人才,又要有農村實用技術方面的專家。可以從鄉鎮班子、中國小教師、站所專業技術人員、鄉土專家、專業部門、上級黨校中挑選聘請,配全配強師資隊伍。三是抓好教學計劃和發展規劃。用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和發展規劃來統領鄉鎮黨校的建設,可以起到系統、全面、規範、有序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制定教學計劃和發展規劃時,應結合發展的需要,尊重實際又高於實際,近期與遠期相結合,短期和中長期相結合。使鄉鎮黨校建設在規劃的宏觀指導下,按計劃穩步推進。

(三)大膽創新,以用促建,建用並舉

建設鄉鎮黨校的目的就是爲了教育培訓鄉村黨員幹部,提高幹部隊伍素質,因此要大膽創新,在培訓的質量和效益上多下功夫,促進黨校建設的長足發展。主要抓好三個方面的創新。一是創新整合培訓資源。按照“黨校抓總、協調各方”的原則來整合鄉鎮的培訓資源,以黨校爲龍頭,將成人教育學校、電化教育學校、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學校等重新整合,由黨校統一調配資源,讓黨校教育既能集中辦班培訓,又可以到電化教育學校、科技示範基地進行現場觀摩、示範指導。二是創新教學內容。教學的內容不能拘泥於死板的框框條條,應圍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結合鄉鎮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確定出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專題,達到提高新鮮感、增強學習效果的目的。三是創新教學方式。在方式方法上要靈活多樣、不拘一格。要跳出教師、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多用一些現代化的電子教學手段,多采取討論、研討的教學形式來提高教學吸引力。要分級分類培訓,不能搞“一刀切”和“一鍋煮”,增強培訓的針對性。要根據農村忙閒的情況,調訓黨員幹部,既能保證黨校常年教學不停,又能妥善安排時間,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雙促進”。

十七年前關於黨校建設的調研報告

集中人力物力財力

儘快實現規模辦學

——對湖南省部分地縣級黨校的調查與思考

加強幹部教育是搞好黨的建設,尤其是搞好領導班子建設的重要一環。黨校是幹部教育的主陣地。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省地縣級黨校的現狀如何?發展黨校教育的出路何在?帶着這兩個問題,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十日,筆者跟從部、處領導調查了益陽、常德、懷化、湘西四所地級黨校,以及上述地區的十三所縣級黨校(益陽四所,其餘均爲三所)。

一、縣級黨校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我們看了十三所縣級黨校的校園和學習、生活設施,聽取了黨校領導和組織部領導的情況介紹,總的印象是縣級黨校“先天嚴重不足,後天營養不良”。

1、基礎設施簡陋陳舊,生活條件相當艱苦。

十三所黨校的校舍許多是“五七”幹校遺留下來的舊房屋。“五七”幹校學員“自力更生”出來的房子十分簡陋,室內裝修根本談不上,甚至連防風、遮雨和採光的條件也很差。這些房屋建築時十分粗糙,再加之年久失修,現在基本上都成了危房,急需翻修和改建,但當前財政困難,財政拔款連工資都保不住,更不要奢談建設,只好聽之任之。

十三所黨校的生活條件也比較差。一是位置偏僻,交通通訊不便;二是宿舍擁擠,被套蚊帳破舊(許多是文*革期間或稍後添制的);三是設施落後,衛生狀況堪憂;四是文娛體育工具和場地少,精神生活貧乏。

2、教師隊伍力量薄弱,教學設備極其缺乏。

十三所黨校,教師人數多在十人以下,最多的也只有十二人(而總人數卻有三十個上下),大致相當於一所初級國小,從人數上來說力量就很單薄。現有的教師,年齡一般偏大,原因是黨校缺乏活力,年輕人進的少、出的多。年齡偏大往往知識陳舊。老教師年復一年地講授“老五門”的內容,很少有機會走出去學習新知識,沉下去了解變化了的客觀世界,講的政治理論課越來越脫離實際,越來越乏味,與學員的要求相去甚遠。教師的知識結構也很不合理,很不適應於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幹部教育的要求。現有教師真正掌握了比較系統的經濟知識的幾乎沒有,即使送出去培訓一年半載,也很難有什麼好的效果。教師隊伍力量如此薄弱,實在難以擔當教育全縣(市、區)幹部的重任。

十三所黨校的教學設備十分缺乏,不要說電化教學設備,就連圖書資料也極少,藏書量多的只有一萬冊上下,少的只有四、五千冊,而且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僅僅是拿來湊數的過時政治書籍。

客觀地講,由於長期以來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的基本建設投入不足(因爲黨校人員經費太多,再加之財政確實困難),這些縣級黨校是不具備起碼的辦學條件的。

3、黨校教學效果不佳,調訓幹部十分困難。

當前各地普遍存在調訓難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黨校教學效果不佳,學員們學無所獲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教師缺乏知識更新和實踐經驗,年年“老五門”,年年“炒現飯”,學員自然厭煩。黨校也看到了這個問題,實行了教學改革,開了許多關於市場經濟、領導藝術、特區改革等方面的講座。但是,由沒有學過經濟的人來教市場經濟,沒有當過領導的人來講領導藝術,沒有去過特區的人來談特區改革,實在是以其昭昭,使人昏昏。學員們起初還有新鮮感,但很快就提不起興致,學習積極性一次更比一次低。幹部們對於調訓,能推就推,不能推就拖,最後沒有辦法進來了,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而且還要找些藉口逃學逃課。幹訓工作報表上有數,實際上沒效果,形成隱性浪費。

4、辦班很少到訓率低,縣級黨校作用有限。

前些年,各地都有大批“兩下”幹部(全省“兩下”幹部人數佔幹部總數的17%)需要培訓,縣級黨校在提高幹部隊伍文化水平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但在這一任務完成以後,各校普遍感到生源枯竭,再加之縣級黨校存在上述種種困難,目前辦班很少,而且到訓率偏低。今年上半年,十三所學校所辦主體班次一般爲一至二期,個別學校一期未辦;學制一般爲兩至三個月,相當一部分只有半個月左右(據省委黨校不完全統計,桃江等五所黨校只辦了一期學制半個月以內的短訓班,花垣等七所黨校一期班未辦)。學員到訓率多在百分之七十上下,少數學校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平心而論,縣級黨校限於其客觀和主觀的條件,調不進,留不住,教不好,在當前和今後的幹部教育工作中能夠發揮的力量是很有限的,與黨和政府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相比是很不相稱的。

當然,十三所縣級黨校今年上半年的培訓人數,校均達到了610人,似乎不能說辦班很少,但其中大部分是培訓時間很短(一般一個星期左右)的團幹班、婦幹班、村支書班、新上崗幹部班、建黨積極分子班等等。這些班次其實是因爲黨校無班可辦纔想出來要辦或攬過來硬辦的,大概也應該算是“亂辦班”。

二、地級黨校形勢較好,後勁不足。

與縣級黨校比較,四所地級黨校的形勢是比較令人樂觀的。學校各方面都有一些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具備了一定的實力,但在好的形勢後面也還存在着不少隱憂。

1、基本建設初具規模,辦學條件尚需改善。

四所地級黨校,教學樓、辦公樓、學員樓、教工樓、食堂、澡堂等設施一應俱全,房子質量比較高,初步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學員學得舒心,教師教得愉快。學校設施比較齊備,但總的容量並不大,與“大專體制”尚不相稱。學校辦學條件還不理想,電化教學設備較少,圖書藏量不多,報刊資料不齊,文娛體育設施不足。

2、教師隊伍較爲強大,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四所學校,教師人數都在三十名上下,不算多,但已形成了一定的教學、科研整體實力。教師質量較高,老中青結合較好,但也存在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師與學員之間已經產生了反差,而且有擴大的趨勢。地級黨校學員層次較高,大多既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教師在理論上的優勢越來越小,在實踐上的差距越來越大。提高地級黨校師資水平是當務之急。

3、培訓任務嚴重不足,計外辦班五花八門。

據省委黨校統計,今年上半年十四個地州市黨校和省直黨校共辦主體班54期 ,2465人,校均164人;部門班38期 ,3129人,校均208人。這些班的學制一般爲兩個月(最短的只辦了七天)。半年時間培訓這麼一點點人,學校顯然沒有吃飽。地級財政對黨校的撥款一般僅能保住工資,黨校辦班少,經濟上就更加捉襟見肘。怎麼辦?窮則思變,各校都興起了計外辦班熱(據省委黨校調查,今年上半年湘潭市委黨校辦計外班17期 ,1700多人;邵陽市委黨校辦計外班15期,2600多人,大大超過計內班人數)。上面所提的部門班是比較正規的計外班,是對各部門的幹部進行業務培訓。還有許多計外班就是五花八讓了,什麼“家電維修班”啦,“縫紉技術班”啦,等等。說穿了,社會效益只是伴生的客觀結果,經濟效益纔是追求的真正目的。這些計外辦班如不加以正確引導和必要限制,最終會喧賓奪主,本末倒置,黨校姓“黨”就會成爲問題。

三、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實現地級黨校規模辦學。

目前縣級黨校所處的困境不是一年兩年造成的,按照常規思路,也不是一年兩年能夠擺脫的。如何走出這個困境呢?我們不妨大膽地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縣級黨校是不是非設不可呢?取消縣級黨校是不是必然削弱幹部教育工作呢?通過這次調查和全面審慎的研究,筆者認爲答案是否定的。就全局而言,從長遠來看,取消縣級黨校是有利於發展幹部教育工作的(當然,筆者所謂“取消”,並不是說要“一刀切”,應該區別情況,有先有後。對於個別確實辦得好的,完全可以讓它繼續辦下去)。

1、縣級黨校的培訓任務,地級黨校完全有能力承擔。

黨校是黨的幹部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場所。黨校的主要任務是辦好領導幹部進修班和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這兩種主體班次。至於其它業務培訓和專業技術培訓不是黨校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而那些只辦幾天的短期培訓也用不着到黨校來,比如村支書班,完全可以由鄉鎮以開會和報告的形式解決。如前所述,縣級黨校主體班次都不多,地級黨校完全可以承擔全地區幹部政治理論培訓的任務(而且實踐證明,鄉鎮和科局級幹部由地級黨校調訓,較之由縣級黨校調訓,到訓率要高得多)。以下轄縣(市)最多的懷化地區爲例,全地區從90年下半年至93年上半年,三年中共辦主體班次106期 ,培訓幹部4500人,年均辦班35期,培訓幹部1500人。以目前懷化地委黨校的規模,基本上能夠承受。而且從長遠來看,根據機構改革的要求,幹部人數(尤其是領導幹部人數)會大大減少;按照規模辦學的設想,黨校容量會逐步擴大;所以地級黨校不會長期滿負荷運轉,今後會有餘力辦許多其它形式的班次。再說,地級黨校吃飽以後,還可將部分縣處級幹部送省委黨校培訓,緩解省委黨校的生源困難。

2、取消縣級黨校,阻力不大切實可行。

縣級黨校經濟困難,教職工待遇普遍較差。許多教職工認爲縣級黨校“無權、無錢、無地位”,人心思動。校領導爲改善條件,穩定人心,想了不少辦法,做了一些動作。比如常德市鼎城區委黨校26名教職工只留8人負責日常工作,其他則去辦工廠和公司;石門縣委黨校通過辦實用技術培訓班創收;保靖縣委黨校則辦起了附屬中學。由此可見,縣級黨校教職員工對身處的困境是清楚的,對改革的舉措是歡迎的。與其讓縣級黨校像現在這樣徒有虛名,“自我取消”;不如乘機構改革的東風,取掉黨校這塊牌子,利用現有的房地產和人員,名正言順地辦普高、辦職高、辦工廠、辦公司。

3、取消縣級黨校,有利於地級黨校的發展。

取消縣級黨校後,確實優秀的教師可以充實地級黨校的師資隊伍。地級黨校的教師隊伍得到擴充以後,就可以逐步實現教學、科研、實踐三套人馬定期輪換,從而保證教師能夠投身到實踐中去,全面深入地瞭解紛繁複雜、變化不居的客觀世界,再通過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改造製作躍進到理性認識,然後運用於教學實踐。這樣就會實現以實踐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學的良性循環,從而極大地提高每個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整個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

取消縣級黨校後,原有財政撥款應全部轉爲幹部教育經費,由縣(市、區)委組織部掌握。地級黨校實行培訓收費制,解決當前的經費困難,並積累一定的發展基金,以較快的速度擴大學校規模、改善辦學條件。同時,省財政支持地縣級黨校建設的專款也可以改變過去“撒胡椒麪”的做法。“一把沙子不起浪,一石擊起千層浪”,一年只扶持一兩所地級黨校,才能真正見到效果。縣級黨校的教學設備,比如圖書資料,可以以某種形式轉移到地級黨校,這也是地級黨校上規模的一條途徑。

4、地級黨校實現規模辦學,有利於幹部教育工作的發展。

當前黨校調訓難,原因很多,但有一條許多人並沒有看到,或者是看到了卻不敢說,那就是現在許多黨校實在辦得太窩囊,黨校學習不能給人帶來光榮感、自豪感。黨校是培養黨的中堅和骨幹的地方,理應辦得堂堂皇皇、八面威風。地級黨校實現規模辦學以後,就會真正像一所培養黨的領導幹部的高等學府,讓人羨慕,使人敬仰,調訓難的問題就容易解決得多了。

地級黨校實現規模辦學,形成規模優勢,師資力量大大增強,學習環境大大改善,生活條件大大優化,培訓質量大大提高,教學、科研和管理都上一個新的臺階,黨校的形像就會有巨大的改觀,黨校對幹部的吸引力就會不斷強化,幹部對黨校將無限嚮往,學習積極性將空前高漲,黨校和幹部教育工作的春天又將來臨!

5、地級黨校實現規模辦學,有利於今後兼辦行政學校。

機構改革三年完成,到一九xx年以後將全面推行國家公務員制度。“國家行政機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職位的要求,有計劃地對國家公務員進行培訓。”(《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國家對公務員培訓是高度重視、嚴格要求的。地級黨校只有儘快實現規模辦學,具備了一支全面而強有力的教師隊伍和良好的辦學條件,才能擔負起這一長期而艱鉅的任務。

黨校反腐倡廉調研報告

反腐倡廉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教育、制度、監督多管齊下才能奏效。教育、制度、監督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有機整體,但三者又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教育在其中起着基礎性作用。深刻認識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地位,充分發揮其作用,關係到黨風廉政建設的總體成效,對於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有着重大意義。

一、教育對確立反腐倡廉的思想觀念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腐敗行爲發生與否,主要取決於行爲主體的思想動因,而淨化人的思想,必須依靠長期的思想教育。教育與法制等其他手段不同,不具有強制性,其功能的實現並不一定立竿見影,但它“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滲透進人們的思想,長期持久地影響着人們的行爲。思想教育有助於形成穩定的價值取向,既作用於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又影響着整個人生,對人一生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謂“百年樹人”就是這個道理。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在人們的思想中一經形成,就會產生強大的力量。堅持不懈地對黨員幹部進行思想教育,使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就能使他們端正自己的從政行爲,自覺抵禦和防止腐敗。

教育對廉政行爲的養成發揮着導向作用。思想教育的導向是多方面的,例如理想信念導向、道德規範導向和法律法規導向,等等。理想信念導向是通過思想教育,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並通過理想信念來激發動力、指導行爲。理想信念的確立,不是在短時間內經過一兩次教育就可以實現的,需要長期的反覆教育。道德規範導向是通過道德原則、道德規範、道德習慣,以社會輿論、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的方式進行行爲導向,在全社會形成反腐倡廉的濃厚氛圍,促使廣大黨員幹部自覺改造主觀世界,陶冶道德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做到清正廉潔。法律法規導向則通過思想教育,幫助人們培養和形成法律意識,明確可爲和不可爲的行爲界限,規範黨員幹部的思想和行爲,使他們遠離腐敗。

教育是構築拒腐防變思想道德防線的根本途徑。加強教育是拒腐防變的第一道屏障。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對極少數腐敗分子要嚴厲懲處,使他們在黨內無藏身之地;對絕大多數黨員幹部來講,則要立足於教育,着眼於防範。這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根本着眼點。從主觀上說,放鬆世界觀的改造,背棄理想信念,是一些人墮落爲腐敗分子的根本原因。構築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同構築黨紀國法防線一樣重要。全面的經常性的教育,是促使黨員幹部打牢思想政治基礎,築牢思想道德防線的重要保證。反對腐敗,教育是基礎,制度是保證,監督是關鍵,這是我們黨總結反腐敗工作得出的一條重要經驗。注重發揮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特殊功能,將懲治、預防與教育有效結合起來,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政府的廉潔高效,也是一些國家和地區反腐敗實踐的成功經驗。

因此,要緊密結合本地本部門和黨員幹部的思想實際,豐富教育內容,改進教育方式,拓寬教育領域,把教育融入領導幹部的選拔、管理、使用、培訓等各個環節,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築牢“不想腐敗”的思想防線。

——豐富教育內容。加強黨的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黨的第三代領導核心和xx等中央領導同志關於黨風廉政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更好地做到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加強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的教育,提高黨員幹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加強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着力解決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幹部生活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加強黨紀政紀條規和國家法律法規教育,提高遵守黨紀國法的自覺性。加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教育,培育黨員幹部的廉潔從政理念,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和地位觀,提高黨員幹部的從政道德水平。

——改進教育方式。堅持主題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認真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繼續深化“爲民、務實、清廉”主題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進行自我教育,積極開展廉政承諾活動,健全領導幹部的自我約束機制。堅持示範教育與警示教育相結合,大力宣傳清正廉明、勤政爲民的優秀領導幹部形象,運用反面典型案例警示人。堅持傳統教育手段與現代教育手段相結合。執行民主生活會制度、建立健全廉政談話制度和新任領導幹部黨性黨風教育培訓制度;注重運用電視、網絡、公益廣告、電教片等現代教育手段開展反腐倡廉教育,進一步增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堅持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督促黨員幹部加強黨性修養,牢記“兩個務必”,做到“八個堅持、八個反對”,自覺經受住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條件下長期執政的考驗。

——拓寬教育領域。積極探索和實踐反腐倡廉教育面向全黨全社會的途徑和辦法,把思想教育、紀律教育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結合起來,大力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在主流媒體設立反腐倡廉專欄,創建廉政文化網站,續建一批廉政文化基地,鞏固擴大廉政文化“陣地”建設;鼓勵文藝文化創作,加強廉政文化理論研究,開展廉政文化系列活動。紮實推進廉政文化建設進機關、學校、企業、農村、社區、家庭工作,增強全社會的反腐倡廉意識,形成以廉爲榮、以貪爲恥的良好社會風尚。

要加強制度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於反腐倡廉的全過程,體現到各個環節,落實到各個方面。要不斷拓寬領域,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財政管理體制、投資體制和幹部人事制度四項改革,完善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產權交易和政府採購四項制度,不斷深化政務、廠務和村務公開,充分發揮制度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作用。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與反腐倡廉有關的國家法律法規和黨內條規制度,形成用制度規範從政行爲、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機制,不斷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

要強化監督,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要綜合運用黨內監督、國家專門機關監督、羣衆監督和輿論監督等多種形式,加強對黨員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監督,有效防止權力失控、決策失誤和行爲失範,使黨員幹部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必須把教育、制度、監督三者有機地結合進來,統一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全過程,貫穿於反腐倡廉的各個環節,發揮懲防結合、綜合治理的整體效能。

要深入研究反腐倡廉戰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問題,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反腐倡廉規律的認識,不斷豐富和發展黨的反腐倡廉理論。要提倡和鼓勵大膽探索、勇於實踐的精神,把黨中央反腐倡廉的決策和部署同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認真總結這些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反腐倡廉的成功經驗,借鑑古今中外反腐敗的有益做法,緊密結合工作實踐,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在繼承中發展,在鞏固中深入,在創新中提高。

【第6篇】黨校專題課教學調研報告

專題課是縣級黨校主體班教學的主要形式,黨校專題課是針對某一方面的理論及實踐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門研究、分析綜合、提煉加工後,通過理性思維形成理論聯繫實際、邏輯嚴密、結構完整的內容體系。

專題課教學內容的時效性、教學對象的針對性都比較強,並且科研含量高,講授難度大。上好專題課是提高縣級黨校教學質量的關鍵,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把握好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一、科學選題

選題能力也是教師要強化的基本功之一,精心選擇有意義的專題題目是能否上好專題課的先決條件。

(一)選題要注重實踐性。實踐性是專題課最顯著的特點,脫離實際對社會實踐不具有指導作用的專題課沒有任何價值。所選的題目要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要把握縣級黨校教學對象是鄉科級領導幹部,遵循服務現實,增強指導意義這一原則。首先,選題要突出兩大主題:一是突出重大理論問題,二是突出現實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其次,實現三個結合:教師選題必須把對重大理論問題與現實的熱點、難點問題相結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本地實際相結合,如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展壯大我市集體經濟問題。

(二)選題要有新意。專題課時效性較強,所選題目內容要新,需要教師熟練掌握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把握國家的發展形勢,瞭解最新的中央會議精神和各項改革措施和政策,從幹部及羣衆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中選題目,如農村合作醫療問題等。既便是老問題如黨性修養等也要求要獨到,從不同的角度講出新意。

(三)選題要找準切入點。教師要關注中央會議精神,瞭解國家各項改革方針政策的頒佈及貫徹落實到基層後的效果和產生的相關問題,着重從縣(市)黨委和政府的工作思路中選擇題目。如稅費改革後化解鄉村兩級問題債務,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健全和完善我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問題等。

(四)選題要有比較優勢。教師要選擇有研究基礎、專業教學特長、以前講過的對自己來說較爲得心應手的熟悉的內容,使其轉化爲教學專題,最好是把自己的科研課題轉化爲教學專題。

(五)選題不宜過大。縣級黨校專題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專題範圍過大,內容空洞,缺乏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選題要專,題目不宜過大,切忌寬泛和空洞。範圍過大,面面俱到,由此會造成一則時間不容許,二則重點不突出。

二、精心備課

備課是講課的先決條件,課堂講授的水平從根本上取決於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備課是否充分,對講授效果影響極大,要講好課必須充分準備,無論是新課、老課、年輕教師還是老教師都必須認真備課,備課中要注意幾個問題。

(一)吃透教材吃透教材就要求教師明確教學專題的目的、熟悉內容、把握政策。明確目的:就是教師每個專題通過講授,需要給學員傳授那些知識,理論上要掌握那些知識,聯繫實際要解決哪些問題,培養什麼能力,達到什目的。熟悉內容:要求教師全面領會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政策,尤其最新的中央會議精神;必須瞭解省情、區情以及當地黨委和政府的工作思路;瞭解最新的相關的學術新思潮和新觀點。如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關專題,教師必須瞭解七個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熟悉xx屆三中全會及其以來的有關三農問題的相關會議精神,瞭解我區農村改革發展的現狀。把握政策:縣級黨校主體班學員來自地第一線工作崗位,是黨的方針、政策在最基層的貫徹執行者,這就要求教師自己必須準確把握黨的有關方針政策及精神實質,並且要提出切實可行的貫徹執行的思路和對策。

(二)瞭解學員教育者要有效進行教育活動,必須熟悉自己的教育對象,根據對象的需求來設計專題的內容以便因材施教,這是進行專題教學的基礎和關鍵。<<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明確了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應當遵循的原則:以人爲本,按需施教。以人爲本與按需施教相結合也是縣級黨校教學的一項基本原則,按需施教就是要了解不同班次學員的思想狀況、知識水平、實踐經驗、能力需求,把握各類學員認識發展的不同規律,針對學員的思想實際、工作實際及學習需求,瞭解學員想聽什麼,想知道什麼,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使自己的教學適應不同層次學員的學習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三)搞好調研調查研究是理論聯繫實際的橋樑,是黨校教師的基本功之一。教專題課的特點之一是理論聯繫實際,實踐性、可操作性強,且教學內容要求有一定的科研含量。要求教師必須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對專題內容進行理性思考,“科研做文章,成果進課堂”,教學科研一體化是縣級黨校專題課教學的必由之路。教師必須有紮實的科研積累作基礎和支撐,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把基本理論與當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現實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尤其研究學員普遍存在的認識問題和來自實踐中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深入到農村、社區、企業等基層,蒐集大量第一手資料,包括:基本理論、相關政策、各種不同理論觀點、典型事例、數據。收集的材料經過加工做到:新、全、精、準。

(四)歸納觀點專題課要突出理論性和思想性,必須要有理論做支撐突出鮮明的理論觀點,一節成功的專題課教師要有自己的觀點,至少有一到兩個有一定科研含量的閃光點,這也正是學員所關注的問題,因此教師應養成探索、觀察、分析和思考問題的習慣,深刻挖掘專題有關問題的思想內涵,提出新問題、總結新觀點、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建議,這是一個創造性思維的過程。需要從詳細的第一手資料中科學提煉主旨,總結規律性的東西,形成一系列有真知灼見的鮮明的觀點和結論。概括出的觀點和結論。首先,觀點要正確,不能有雜音。其次,觀點要新,具有時代特徵,能夠反映最新科研成果。再次,提出的觀點要有理論高度和理論深度所謂理論高度就是提出的觀點要高屋建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所謂理論深度就是要揭示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五)編寫教案撰寫教案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教師應在調研和歸納總結的基礎上,按一定邏輯順序,將材料、觀點組織起來,形成系統教案。教案要求:圍繞主題、突出重點、結構合理、邏輯嚴謹。圍繞主題:專題課隨意性大,所講的問題不能離題,避免避重就輕,避難就易。突出重點:突出理論當中最核心最本質的內容;突出新形勢新任務要求必須要研究和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突出學員關注的、在本職工作中急需解決的難點、疑點問題。結構合理:一節專題課時間有限,所講的問題不能多,能用一個標題說明問題的,就不要再列第二個標題,一般專題課的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問題要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分析問題要具體要透徹;解決問題的辦法要實際要具有可操作性,並且把握好各部分的比例關係,詳略得當。邏輯嚴謹:做到標題層次之間邏輯嚴密、每個問題和觀點都要經過嚴密的邏輯論證。

三、課堂講授

講授是專題課教學的主要方式,也是講好專題課的關鍵。專題課教學不僅是一種技能,而且是一門高度的藝術,有的教師理論功底很深,知識面也很廣,但不重視教學中的某些具體環節,忽略了一些細節問題,降低了教學的藝術性,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爲此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聯繫實際,處理好學習理論與應用理論的關係聯繫實際,學以致用是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應當遵循的又一原則。要求縣級黨校整個教學面向實際,做到有的放矢。教師和學員要樹立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從教學方法上講就是聯繫學員的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學和用的關係,使知識轉化爲能力,學員的認識過程經歷兩次飛躍,而第二次飛躍是形成理性認識並能動的指導實踐,其意義更爲重大。專題教學要針對學員普遍關心的與講授內容相關的社會熱點和難點問,抓住帶有傾向性的本質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符合實際的理論剖析,用高度的理論來分析活生生的現實。教師應促使學員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去掌握知識,把學習理論同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學員用理論分析、研究、解決當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現實問題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延伸到其它課程和社會實踐中去,經過嘗試,我校在鄉科班和中青班開設調查報告的寫作課程,並由組織部門牽頭,在理論課程結束後安排一週時間組織學員走出去,充分發揮學員的科研優勢,開展社會調研活動,加強對現實問題的研究,寫出有一定分量和參考價值的調查報告,在班級交流,並選出優秀的調查報告編輯成一期《學員論壇》。

(二)講授系統,處理系統講授與重點講授的關係。縣級黨校學員文化水平相對較低,要求教師在專題教學過程中注重所傳授知識的系統性,同時由於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必須處理好系統講授與重點講授的關係。就是在系統講授中突出重點,用重點講授支撐系統內容。所謂系統講授通俗講就是針對專題中某一問題,理清楚它的發展脈絡,即“拉一條線”;所謂重點講授,通俗講就是對專題中重點問題,即理論的核心和關鍵部分,全面分析即“鋪一個面”。例如講授xxxx重要思想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必須理一條“線”,理清毛澤東思想、等小平理論、xxxx重要思想的發展過程,同時把xxxx重要思想作爲一個“面”進行重點講授,使其從理論的內涵上有連貫性。

(三)講求藝術,把握好教學語言和教學環節課堂講授的藝術性首先表現爲教師的語言表達,要求語言精練、高度概括、生動形象。教師在語言表述中注意要講“短句”,句子冗長學員聽起來費勁且不容易理解和記憶。例如,講授某一概念或原理,避免照本宣科,教師應將這段話高度概括抽出其“筋骨”,分解成一個個“短句”,再按內在的邏輯關係組合成完整的概念或原理。生動形象,就是要求教師要善於運用語言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深奧的道理通俗化,把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課堂講授的藝術性還表現在教學環節組織的高度的計劃性。教學過程是由一個個問題和一個個環節組成,每個問題先講什麼、後講什;每個環節如何過渡;什麼時候啓發學員思考,什麼時候展示板書和圖表,都應提前設計好,使整個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有條不紊,這都是教學設計的藝術性。

(四)板書新穎,講究審美性與實用性相結合隨着黨校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多媒體輔助教學代替了傳統的粉筆板書,已普遍進入縣級黨校課堂,各種圖文並茂的教學課件融知識、趣味於一體,給課堂教學增添了的鮮活生動的氣氛。但在講究形式的同時,更要注重內容的實用性,在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對教學內容下工夫不夠,但在多媒體課件製作上過分追求形式,造成華而不實。要講求內容與形式相統一,板書要做到:規範、文字簡練、層次分明。充分運用文字、圖表、歷史圖片、音響、動畫綜合再現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具有審美性與可讀性,且突出實用性。

四、組織討論

縣級黨校教學改革的中心是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學的方式方法是深化縣級黨校教學改革要着力解決的關鍵問題。縣級黨校應立足現實,從本地實際出發創新教學方法,既要遵循成人教育的規律,又要對國民教育等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應借鑑其有效成分,以形成行之有效的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相長、學學相長、學以致用是增強縣級黨校主體班專題教學的實效性的有效方法。在專題課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員的主體作用,通過開展“學員講壇”,教師講授兩小時,組織學員半小時討論,討論是解決學員在理論上的某些分歧和疑惑、實踐工作中的一些困惑問題,通過討論達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促進工作。首先要求教師擬訂討論提綱,把擬訂討論提綱作爲備課的一個重要環節。討論的主題主要根據專題內容,將理論的重點與社會實踐中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相結合,圍繞縣域經濟的發展,着重用理論分析現實問題。其次,教師要有總結性的觀點,對討論中學員可能提到的問題作出充分的估計,有針對性地準備,總結的觀點要使學員滿意。實踐證明,專題課有計劃的組織學員討論,能夠激發學員學習的內在動力和潛能,同時黨校的講臺向學員開放,使教師和學員各自發揮理論和實踐優勢,調動了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學相長、學學相長。

總之,上好專題課是縣級黨校教師的一項教學基本功,要求教師準確把握專題課教學的特點、規律,在教學實踐中要認真學習、勤于思考、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研究和探索專題課的教學方法,提高專題課教學的質量。